初中一年级《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1页
初中一年级《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2页
初中一年级《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一年级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背景材料】 一、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接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范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回答:“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则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