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外设计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的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讲,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许多精湛的艺术品。研究探讨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具体内涵、理论的积淀与确立,以及时代艺术风格与特征,不仅是增强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且对我们今天从事艺术创作,从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出标志时代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创作,也是必由之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与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生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条件改变客观环境,获得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活动。工艺美术正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的,工艺美术是由设计引发的。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的资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最初是石器工具的制造。在我国原始社会,不仅存在着使用石器的时代,而且也反映出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是从打制石器拉开序幕的。根据人类制造石器工具方法的不同,我们划分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严格意义来说,人类的设计思想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但是真正通过人们的行为将这种设计思想付诸实践,却是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才发生的。,劳动工艺美术产生的前提,人类智慧,时代分期,第一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史前美术的概念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空间。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所知出土有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大约有两百多处,下面仅介绍其中较为重要部分。,旧石器时代早期,第一节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山西城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云南元谋人文化遗址,距今约为170万年,发现有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以及石器工具、动物化石和火烧遗迹。此外,河北阳原小长梁、东谷坨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文化遗址,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均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和火烧痕迹。,元谋人石器,周口店北京猿人,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图2洛南盆地旧石器,图1北京人,图3刮削器云南富源大河遗址,图4尖状器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长21厘米、宽12厘米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民用来刨土翻地,挖取植物块茎的工具。,第一类:砍砸器。主要使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制作极为简单和粗陋。(图1、2)第二类:刮削器。主要使用于整个石器时代,这种石器的制作经过第二次加工。(图3)第三类: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图4),旧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时代中期,1石块、树枝石器、弓箭;徒手捕鱼鱼钩、鱼叉、渔网和各种编织的渔具。,鱼镖河姆渡遗址,耜木器河姆渡遗址,斧柄木器河姆渡遗址,2兽皮、羽毛、树皮、树叶布、骨针、纺锤、纺轮等缝制和纺织工具,管状针河姆渡遗址,原始人围绕生活方式展开的工艺美术活动,手工艺时代的设计最重要的特征是对金属材料的运用和纯粹依靠手工工艺。春秋末年,成书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它是中国古代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的一种理论概括。,1.中国古代手工艺生产,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项重要成就。制陶技术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性的突破。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1)陶器设计和制作,(一)陶器的概念及选材陶器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制陶一般选取细腻的黄土,淘去杂质,如需高温火烧,则需要掺入沙子,以防燥裂。,1.手捏成型2.泥条盘筑法3.轮制技术,(二)制陶的方法及流程,(三)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红两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彩陶文化包括: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汲水器具尖底瓶),半坡文化代表作彩陶鱼纹,(四)彩陶上的纹饰意义几何纹饰对自然的抽象,传统宇宙观的雏形;动物纹饰狩猎场景的再现或祈祷;植物纹饰定居农耕文化的产物;人物纹饰对自身开始关注。总体特点:虽注重审美性和功能性的统一,但其创造却往往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其造型,特别是装饰还与其意想中的生存发展直接关联。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品宗教意义(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等)大于审美意义。,黄河流域,时代分期和主要遗址,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集中于河南中部的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900年;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约公元前5400前5100年和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800年。中期主要一在黄河中游分布甚广、延续时间久长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为主,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月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属于晚期的有黄河上游的马家窑,约公元前3000前2050年,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4个类型。它与仰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彩陶鱼纹盆(半坡类型),陶器的分类,陶器和彩陶,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Gu)、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黑陶,白陶,灰陶,红陶,仰韶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仰韶文化彩陶双耳罐,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min)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1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tng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仰韶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庙底沟类型曲腹盆,2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旋纹壶马家窑类型,1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to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半山类型,2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和彩陶,马厂类型折带环绕符号壶,3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黑陶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黑陶器形较之彩陶更加丰富,并逐渐规整,主要有罐、盆、豆、杯、鼎等。,白陶鬶,龙山文化时期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龙山文化的黑陶,陶器和彩陶,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高柄杯,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鼎、罐等。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彩陶上的绘画,陶器和彩陶,舞蹈纹彩陶盆,史前彩陶上的绘画,严格来讲还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绘画,它们仅仅是人类早期对器物的“美饰”。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鱼、蛙、鸟、虫、兽的动物纹饰,以及枝叶花朵的植物纹饰等这些装饰性绘画,都说明原始人类具备了对美的初步体验与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陶器上的这些装饰性绘画,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宗教观念。,陶器上的刻划符号,陶器和彩陶,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中,有的在口沿上刻有符号,约有二百七十多例、五十多种不同的符号,有的重复出现几次,有的集中发现与某一遗址,有的相同符号出现在不同遗址。,陶瓷小结:从陶瓷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目的性来源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陶瓷作为研究的课题,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我国陶瓷的发展史,尤其是彩陶,还可以和希腊的陶瓷做一个比较。,(2)瓷器设计和制作,商周时代-高岭土烧制的原始瓷器六朝的青瓷产地以南方越窑为代表(唐代)白瓷产地以北方邢窑为代表因而有南青北白之称,到了明代,青花瓷成了瓷器的主流,尤以江西景德镇宣德青花瓷最为出色。,陶和瓷的区别:一、胎质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陶器比较质朴粗糙,而瓷器比较精致,细腻。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烧制的温度在1000度,温度较低,瓷器在1200度。三、釉不同,陶采用大半釉。,瓜棱带盖执壶,设计特点之一,崇尚自然,第二个特点,印花工艺,印花的好处就是标准化和批量化,宋代陶瓷工艺,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创造了各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印花、堆贴、绘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著名的宋代十大名窑分别是北方的定窑、汝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官窑,以及南方的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从陶瓷的釉色来看,也是丰富多彩。有定窑、景德镇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宋朝瓷器,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汉族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等;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1、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古属定州。定瓷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采取覆烧的方法,因此器口无釉而涩边,常用金银或铜镶口,称为金银铜扣。早期多为素地,后用刻划花或印花的方法装饰。,身穿印花长袍,外罩坎肩,下穿长裤,孩子右手拿一个绣球。枕的底座是一个长圆形榻。底部有两个通气孔,为的是防止烧造时变形。此枕整体造型大气而不失精美,线条细腻柔和,既实用,又有较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传世的定窑白瓷中是不多见的珍品。,定窑孩儿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枕被塑造为一个天真、活泼的伏卧童子形象,孩儿两臂交叉环抱,头枕于其上,孩儿背部略凹,臀部微鼓,两只小脚俏皮的上翘。童子,白釉刻花折腰碗(定窑)白釉刻花折腰碗,高5.5cm,口径16.8cm,足径9.4cm。碗敞口,浅式,斜腹,近底处内折。通体白釉,口部镶铜。碗内、外壁及里心划刻莲花、莲叶纹。此碗白釉纯净,所饰莲花线条自然流畅。碗之内、外壁均有刻划纹者较为罕见,此碗是定窑瓷器的精美之作。,2、汝窑在河南临汝县。烧制青瓷,釉呈葱绿色或天青色。汝窑瓷器存世量极少,极其珍贵。,葱绿釉酒壶(汝窑)壶高7.5公分,底径10公分,上下花瓣状,壶盖小而精巧,通体施葱绿釉,没有丝毫开片痕迹,其釉色莹润,在汝瓷中独树一帜,乃稀世之珍品。,汝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此盆高6.7厘米,深3.5厘米,长23厘米,宽16.4厘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窑传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20件,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3、官窑,官窑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宋代的官窑瓷器具有碎裂纹开片的特色。官窑器物的釉色以粉青为上,色调淡雅含蓄,颇有玉的效果。官窑青瓷和哥窑器物除了获得开片这种特殊趣味外,两者还都具有“紫口铁足”的特点。官窑和哥窑瓷器由于胎腹中铁分的含量过多,故瓷胎大都是稍带褐色或紫色。紫口铁足就是利用釉的流动,口边只挂有极稀薄的一层釉,薄釉在口部透出略带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无釉而呈现铁色,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官窑和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并成为历来鉴定官窑和哥窑器物的重要依据。,高6.5cm,口径22.6cm,足径19cm。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此洗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洗(官窑),4、哥窑在今浙江龙泉,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的青瓷产地。饮流斋说瓷有关于龙泉窑的记载,是说宋代有章氏兄弟二人烧窑,章生一所烧造的有开片,称为哥窑。章生二烧制的没有开片,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高3.5cm,口径12cm,足径8.8cm。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葵花洗(哥窑),哥窑八方贯耳扁瓶(鱼子纹),哥窑八方碗(百圾碎),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高12.4cm,口径14.5cm,足距9.2cm。此炉造型仿青铜鬲,因此又称鬲式炉,是龙泉窑的上乘佳作。炉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炉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条棱线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因凸起处釉层较薄,呈浅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显露出数道规整的白线,分外醒目。,三足炉(龙泉窑),高6cm,口径23.5cm,足径13cm。此洗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内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饰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此器釉色青翠,塑贴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龙泉窑),5、钧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此地金代称钧州,因此为名。钧窑创造了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产生红釉色彩。釉中还含有磷的成分,而使釉呈浑浊的乳光。,玫瑰紫釉尊(钧窑),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6、耀州窑在陕西同官黄堡镇,因同官属耀州,故名。有“十里窑场”之称。瓷色青中闪黄称为姜黄色,或橄榄绿。多用刻划花和印花,装饰纹样以“把莲”和“婴戏”图案最有特色。,这个青釉倒装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是宋代瓷器精品的一个代表作。壶形如鸭梨,上面是双蒂式假壶盖,顶端与一侧腹间是飞凤形的提梁,另一侧是贴塑的一对母子狮。母狮张口作为流口,小狮子在母狮腹下吸吮,形态生动。壶腹部是剔刻的缠枝宝相花纹,下面是一仰莲纹,装饰饱满,布局很多。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正置滴水不漏,奇巧无比。,青釉刻花倒装壶(耀州窑),把莲纹:莲花纹的一种。“把莲”即一把或一束莲花的意思,通常以莲花、荷叶、慈姑叶四、五枝系为一束。宋代的耀州窑、磁州窑瓷器上见有这种纹饰。耀州窑瓷器上的把莲纹,有一把莲置于水波之中,二把莲交错对称布局,三把莲成鼎立之状并印有“三把莲”字样的,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亦常饰此纹。,青花把莲纹盘(明),高8.5cm,口径20.8cm,足径4.8cm。碗敞口,宽唇,圈足。里外施青釉。碗内刻婴戏莲花纹饰,一肥胖的婴儿戏于三朵莲花之间,两手腕各戴一手镯,憨态可掬。此碗刻花精细,画面生动活泼。北宋晚期,耀州窑装饰多取婴戏纹题材,此类构图还有两婴荡秋千、四婴戏把莲等。,青釉刻花婴戏纹碗(耀州窑),7、磁州窑窑址主要在晋冀鲁豫辖区内,就是山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省之间。装饰方法: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等。属北方民窑。,高46.8cm,口径4cm,足径10.3cm。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瓶身以白地黑花为饰。肩上绘图案形莲瓣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腹下饰卷枝纹一周,每组纹饰间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细线纹数道。素底无釉。此瓶纹饰构图简练,寥寥数笔,神采飞扬,体现了磁州窑简练而生动的装饰风格。,白地黑花梅瓶(磁州窑),8、景德镇窑(饶州窑)古属饶州,宋真宗景德年间建镇,称景德镇。宋代景德镇创新的瓷器叫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颜色偏蓝。俗称“影青”。影青中有大量粉盒,此外还有碗、盘、注子、瓶等。,“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景德镇的窑烧造历史始于唐代,是我国的“瓷都”。宋代的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烧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少数釉色偏米黄色。,影青执壶(景德镇窑),9、建窑(建阳窑)南方重要的黑瓷瓷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生产黑色茶盏。这与宋代盛行“斗茶”有关。建盏的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有的细丝如毛,称为“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为“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兔毫盏(建窑),现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胎体灰黑,侈口,口沿微束,斜壁,腹下微收,圈足,为宋代典型的斗茶用具。施黑色釉,釉不及底,足部露胎,釉质晶莹光润,表面密布灰色兔毫纹,纹理流畅,焕发光芒。,油滴盏(建窑),现藏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此盏撇口,斜壁,自口向下迅速收敛,平底小圈足。胎为灰黑色,器内外皆施黑釉,釉垂流至腹部成滴珠状,釉面布满较大的银白色圆形和卵圆形斑点,分布疏朗而错落,不论从尺寸、外观都与鹧鸪的黑底白斑的胸毛极相似,故名鹧鸪斑。,鹧鸪斑盏(建窑),鹧鸪斑,10、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以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宋玳瑁釉贴折枝梅纹盏,高6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3.8厘米,敛口,往下渐收,矮圈足,灰黄胎,外施玳瑁釉,内口沿贴剪纸花带边,腹间贴折枝梅二,两两相对,内里喷洒黄褐相混的茶叶末釉,广东省博物馆藏。,玳瑁釉贴折枝梅纹盏(吉州窑),(3)青铜器设计和制作,在工艺美术层面,到了夏商周时期,石制工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其被更为先进的青铜器所替代。从夏王朝一直到东周的春秋时期,这将近16个世纪的时间被后人称为“青铜时代”。,除去简陋的制品自造自用以外,商与西周的工商业基本由官府全权控制。直到春秋战国之际的“礼乐崩坏”,这种严格的控制制度才得以改观,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工艺作坊。,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而当时的“祀”s与“戎”rng都与青铜器不可分离。,材料和制作,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添加适量的铅,会使其硬度降低,但能使得青铜获得优良的韧性。,古代铸造青铜器至少要经过炼矿、制范和熔铸等几个过程。荀xn子疆国篇有“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记载,正是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条件。,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四羊方尊,青铜器的制作方法:1.陶范法2.失蜡法现以蜡制成器物模型,内外以泥填充加固,待干,加热,使蜡液流出,堵住排蜡口,再注入金属溶液,冷却后,打去填充的泥,便可得到与蜡模相同的金属器。,1.陶范法1.制模:如果器形简单、又是实心的铜器,可以用实物当“模”。如形复杂,也要先制“模”,即用陶土塑出一件青铜器的器形,叫“泥模”或“初胎”2.范座:先用陶泥堆出一个小平台,叫“范座。3.翻范:将“模”放在其上,在“模”外直接敷上陶泥压实。这后敷上的陶泥就是“外范”。待陶泥半干时,为了便于取下(叫脱模),4.制内范:先将制外范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这刮下去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刮去一层的泥模就是“内范”。5.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范座上,再将几块“外范”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块与外范块用榫卯接实。6.制柞浇注孔:合范后要在上面制作封闭的范盖,范盖上做浇注孔和排7.气孔,以便浇注铜液和排出空气,防止阻塞铜液。8.浇铸:将熔化的青铜液从浇注孔灌入。9.取物:青铜液冷却凝固后,将外范打碎,掏出内范,将所铸铜器取出。10.打磨修整:铜器铸好后,表面粗糙,需要用砺石修平磨光,最后要用木炭进行擦磨抛光。,豕尊,商。构思十分巧妙,将豕背上的小鸟作为盖的提钮,整体和谐一致,曾侯尊盘,战国。失蜡法铸造的典型器物,其繁复的纹式令人惊叹,相传夏禹铸九鼎以像九州,后来成为传国的重器。在商代,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从盘庚迁殷肇始的商晚期,商代的青铜器逐渐达到极盛,中国的青铜艺术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著名的是司母戊大方鼎年安阳武官村出土,是为祭奠商王之母戊所铸。,商晚期的青铜器中大型青铜器颇多,上面的司母戊鼎便是其中的代表。此外酒器在当时也是异常发达,这与商代的嗜酒之风不无关系。,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了周。在西周早期的近百年中,青铜器依然如商一般威严神秘,其造型和装饰很难同晚期商代风格相区异。,西周食器青铜簋gu,纹饰的分类:动物纹类(饕餮纹、夔纹、龙纹、鸟纹、象纹、鹿纹);几何纹类(云雷纹、绳纹、环带纹):人物活动纹类(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战)。,商晚期,鸟类纹样成为装饰的主题,立体圆雕形式成为造型主题。,商周青铜器兽面纹(饕餮),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随处可见,在夏和商的早期,乳钉、网格、联珠等几何纹施用最多。至商中期到西周早期,它们基本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到西周后期,瓦纹、重环、垂鳞、环带等纹样又重新进入装饰的主流。,(三)几何形纹样,窃曲纹、云雷纹是商周期间较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几何形纹样1、窃曲纹:一种动物纹样。单纯、抽象化纹样。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流行在中后期以至春秋早期。通常左右排列,采取二方连续的构图,严整有序。,2、云雷纹:出现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曲线回旋为云纹;折角直线为雷纹。,青铜酒器线描图:,g,zh,ji,li,b,青铜酒器线描图:,h,gng,yi,yu,s,西周时期,食器的地位上升,取代了商代酒器的地位而成为礼器的中心。按照功能,食器可细分为鼎、鬲l、甗yn等烹煮器,簋gu、簠f、盨x、豆等盛食器。,青铜食器线描图:,l,青铜食器线描图:,x,yn,gu,f,与酒器、食器相比,水器的种类和数量都要少,但其中也不乏精美之作。,y,fu,y,Jin,容器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含饪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中的许多器物还在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错金银青铜有流鼎:出土在东周王城范围内,应为周器。鼎身设流口,十分罕见,金银错的四瓣花和顶盖的铺首钮也很新奇。,吴王夫差青铜鉴:内置铭文3行13字,字体修长优美,记此器属于与越王勾践有血仇的吴王夫差。,变形蟠龙纹青铜敦:敦造型可方可圆,盖与身经常形制相同,合,则成球体或卵形;分,便为相同的两件。,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净却是造型发展的大趋势,流畅的造型线令器物倍显利落明朗,也是青铜艺术转向清新的重要体现。,双层莲瓣的莲鹤方壶,是春秋晚期的作品。清新华丽,但腹部四隅y高起的兽形屝棱,特别是腹侧的圆雕性双龙耳仍令人联想到晚商作风。,错金银青铜立鸟壶器身满饰错金银的三角形云纹等,嵌物还包括绿松石,又有鎏银的乳钉。所在墓葬虽属西汉,但作品被判定为战国,几何纹青铜长柄豆都用以盛放腌菜和肉酱等,商晚期出现,盛行在春秋战国。此豆盖钮甚高,扣盖后,亭亭玉立,高雅出众,(4)家具与建筑设计,1.家具的种类:按照家具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卧类家具,如床、榻等;坐类家具,如椅、凳等;置物类家具,如桌、案、几等;储藏类家具,如橱、柜等;屏风类家具,如坐屏、曲屏、挂屏等;支架类家具,如盆架、灯架、衣帽架、巾架和梳妆台等中式古典家具.,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简厚精雅,圈椅,2.明代家具在明代,家具工艺发展已达到鼎盛,而且富于民族特色,古典式样的家具已成熟定型,史称“明式家具”。,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园林建筑兴起。2)木材丰富。3)木工工具的发展。,明代家具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巧美。,孔明锁,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比较,明代家具,明代在家具工艺制作与设计方面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朝廷的重视。另外,民间流行家具摆设追崇古雅之风,为明代家具的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家具的设计特点为:其一,注重架构美,用榫卯结构;其二,注重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其三,注重造型美;其四,注重装饰美,简洁细致。加上制作精致,使明式家具显得格外隽永古雅、优美舒适、纯朴大方,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被誉为我国家具设计史上的顶峰杰作。,明代黄花梨五足带台座香几,明代铁力木床身紫檀木围子罗汉床,明代家具榫卯制作工艺中的“霸王枨”样式图,清代家具,清代家具在沿袭明代家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其巧妙设计、华丽装饰、精工细作和富于变化的特点而著称。清式家具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为代表,被称为清代家具“三大作”,其造型与装饰设计各具地方特色,有的一直保持至今。苏作家具:卯榫结构严密,不求装饰,重凿磨工;广作家具:用料粗壮且清一色,互不摻用,造型厚重,豪华气派,重雕工,以繁复、华丽、精湛的雕工著称;京作家具:用料较小,有“广作”和“苏作”家具的风格,在朝廷造办处得到有机融合。家具造型施以不同线角,显示出古色古香、典雅端庄的形象特点。但过分追求奢华和装饰而淡化了实用性。,清中期紫檀嵌珐琅绣墩,清中期紫檀镂雕荷花罗汉床,5.建筑设计,中国古代的建筑不像埃及、罗马那样多采用石材建造,而是以木构架为骨骼的架构式建筑,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建筑体系。,建筑布局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正中轴对称。疏密有致、错落有致。左右均衡、形体变化统一。,抬梁式以垂直木柱为房屋的基本支撑,木柱顶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架起数层叠架的木梁。木梁由下至上,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梁架。,穿斗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而形成屋架。,干栏式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用于潮湿地区。其主要特征是将房屋的底层用较短的柱子架空,柱端上铺木板,形成室内的地面,地板之上架设类似穿斗式结构的木构架。再在木构架上铺设椽子与挂瓦,在云贵少数民族地区,还用草葺屋顶的形式。,干栏式,井干式中国传统木结构中的一种,是一种用圆形、矩形或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而成的结构形式。相互交叉的圆形或矩形木料,在房屋的转角处交叉和咬合,使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并起到围合墙体的作用。井干式结构的屋顶,也是在两个山面墙上放置短立柱,呈托脊檩,形成两坡的形式。,2.近代中国设计的产生,我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处于历史的转折期,若干地区、若干行业中乡村手工业兴起和发展的实际进程,将手工业推到了与早期工业化发展的同步程度。是与传统手工业、机器工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发展。而在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开始被动的像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转型,出现了不同于工艺美术的具有现代意味的艺术设计。,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近代设计的转型,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沿海经济中心城市急剧扩张,并以其发展优势迅速成为大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地。在近代工业发展的直接促进下,近代设计的转型显而易见。如上海的市场意识全面苏醒,工商业者开始通过产品设计来改变自我形象,并形成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此外,由于进行设计教育各类学校应运而生,形成了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就展事而言,上海与1933芝加哥世博会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就出现许多具有现代设计的策划。,一、洋务运动,清末的,是封建社会末期一次经济变革,所引进西方的先进机器装备、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则是一次勇敢的实践。它开启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先河,揭开了我国工业文明的曙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兴办洋务的大臣曾国藩,洋务运动通过将官办军工业转为官办民用企业,使企业获得巨大利润,同时也直接刺激了一些有眼光的官僚、地主投资办厂热情。他们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召集民间资本,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可以说,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巨大社会变革的开始,是我国社会重要进程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工业设计和现代设计孕育的土壤。,洋务运动机器制造业,1834年上海开埠,随着西方殖民者的经济侵略,现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开始传入上海,并以燎原之势很快兴旺起来。1872年3月27日申报创刊号上的20则广告,商品形象和推销口号并重,文字叙述趋向简洁,版式装帧讲究,可以说是现代图文广告的原形。,回力鞋在申报上做的广告,商业招贴广告设计,清同治元年,上海新报上刊登香皂广告,这是中国报纸广告的滥觞。邹韬奋先生主办的生活周刊,起初以发布图书广告为主,每幅广告均列出详尽的书目梗概,并配以各种卷草纹样以丰富版面。30年代开始接受发布商品广告。设计中蕴含着书卷气,较为直接的设计形式就是类似书封的装帧,这不失为当时的一个特点。,1926年2月创刊的大型画报良友,以新的形式轰动上海滩,以明星效应使商品成为抢手品牌。这一时期的上海广告媒体主要依托报刊书籍等印刷物,都是依靠手工绘制。,胡蝶为力士香皂所做的明星广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生商行“双妹化妆品”广告招贴设计,我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特色,可以概括为东方式的淡雅、朴素和内敛风格。,三、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特色,19世纪末,西方先进的金属凸版印刷技术和石印技术传入我国,书籍装帧逐渐脱离传统的线装形式,趋向于现代的铅印平装本。“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使书籍装帧设计艺术进入了新的局面,它打破传统,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为新文化书籍服务。鲁迅在中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上有着重大贡献。鲁迅把书籍看作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从插图、封面、题字、装饰、版式、标点,直到纸张、装订、书边裁切都非常细心考究。他提倡自己画插图,精于印刷工艺,所以在书籍装帧上有很多独到之处。不得不说鲁迅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鲁迅先生设计的书籍封面,申报报版面,1909年版域外小说集封面设计,陶元庆设计的书籍封面,钱君匋所设计的书籍封面,清末民初,西方建筑样式和建筑技术在中国出现,使得几千年发展而来的传统建筑形式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其间在中国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即外来式建筑、中国固有式建筑及中西混合式建筑(又称现代中国式)。在民初年间,前两种较为多见。外来式建筑:外国列强在我国各租界地按照他们的审美观念建造的异于中国传统式的建筑。如上海汇丰银行、南京的交通银行、南通的商会大厦等。中国固有式建筑: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中国传统建筑变革形式为代表的建筑。如南京中山陵、美龄宫、广州中山纪念堂等。中西混合式建筑:与中国固有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更具有融合的迹象。如金陵大学建筑群、紫金山天文台等。,建筑装饰的兴起,所谓外来式,即外国列强在中国各租界按照他们审美观念建造的异于中国传统式的建筑。这类建筑模仿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和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的西方建筑形式,虽采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钢结构,却往往用石头墙面将建筑包砌起来,以体现古典建筑的庞大气势。这类建筑设计师大多为西方建筑师。这种风格与特点对我国近代前期建筑形式有很大影响。,上海和天津等地的租界建筑(上海汇丰银行),一、外来式建筑,中国固有式建筑,并不是纯传统的“宫室式”,而实际上是一种受着西方建筑思潮强烈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近于折衷主义的新形式。在这批中国固有式建筑形式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山陵的设计建造。它是在崇尚欧化风气中回归到民族风格的成功范例。,二、从中国固有式建筑到现代中国式建筑,中山陵建筑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首次进行的具有规划设计意识的大型建筑群组,其重要意义在于摆脱了纯“欧化”的模仿和拼凑,以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革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其后的传统式建筑树立了典范。,中山陵,随着近代建筑向高层空间的发展,纪念碑式“崇高之美”的建筑审美意识结伴而生,构成了城市近代化的时代风貌。在建筑中实际功用任务得以解决后,不可避免地与艺术设计的思想结合起来。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建筑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在它的形式中反映出社会意识来。作为建筑形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装饰工程随之兴起。近代史中充分运用建筑装饰的优秀建筑:上海汇丰银行、沙逊大厦、国际饭店、大理石大厦、石乐门舞厅、北京的大陆银行、青岛的圣米厄尔教堂、天津的老西开教堂、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等等。,这些建筑都凝结着现代建筑装饰的工艺成就和精华。而这一切,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又向人们述说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建筑与装饰设计形式上所显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近代服装设计,鸦片战争后,衣冠服饰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废弃了千百年来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传统礼仪与规章制度。近代服饰的改良出新,不得不提及“中山装”,始终给人以庄重、儒雅、挺拔、干练之感,其雏形是日本的学生装。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中山装”流行起来,后来成了民国政府官员的标准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男子服饰变革中的一个代表样式,由于是孙中山亲自设计,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着的新款服装,被世人誉为“中山国服”。中山装的形制是在西装基本款形基础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中山装,一、男装新制,伴随着辛亥革命而来的思想解放与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旧式观念已被打破,新的观念在尝试和碰撞中开始形成。女装在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款式有三类。一类是由满族女装演变而来的旗袍风行于市,逐渐成为时装且不衰;另一类是短袄套裙的女子装束;再一类是标榜为新颖的女子时世装,即上衣下裤。,二、时世女装,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说课稿中职基础课-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政治(道法))-59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青春自画像 第四课 拔节的声音(身体在生长 走出困惑)说课稿 人民版
-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人教版2004
- 监造人员保密协议书5篇
- 辞某个职务申请书
- 2025年下学期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测试A卷试卷
- 对复议申请书答辩
- 习作教学须着力关注的三种思维
- 入校跟读申请书
- 澡堂修建申请书
- 杜仲种植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
- 2025年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报告: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规划与实施研究
- 2025-2030中国在线总有机碳(TOC)分析仪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英语教学课件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课件9
- 医学综述研究进展汇报
- 2025春 新人教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下册致敬平凡
- 危险废物分析制度
- 换药室工作制度
-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联合协议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课件
- 2025年保洁员(高级)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