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必”五首,诃五欲也讲义隆莲法师撰书讲述尚未终校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干见精神。近来学得平心法,罗刹当前化美人。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羡庄生。青山断发成长往,不识人间有转轮。未必肥甘便永年,饭蔬饮水乐吾天。道人学得长生诀,物与民胞即是仙。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莲。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别样鲜。 此五首诗,主要是讲修行的入门方法。诗的题目叫“未必”,即是说我们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去分析看待一切问题,不要那么呆板。一般世俗上的人看问题都是比较死,而佛教则不然,佛教讲开悟,开悟就必须有智慧,不能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所以,佛教对事物的看法就是一分为二的“未必”法,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智慧去辩证分析问题,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故曰“未必”。该诗的目的即“诃五欲也”。学佛首先要诃五欲,否则就发不起出离之心。一般说的五欲即色声香味触,色就是眼睛贪图好看的东西;声即耳朵贪求好听的声音;香,不但贪求吃的香,还要在身上洒香水。八关斋戒及沙弥都有不香涂身这条戒,若不持此戒,会使世人讥嫌瞧不起;味就是贪求好吃的;触就是贪求自身的享受。作为一个人,物质享受是无限制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人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但要知足常乐,若过分的去追求物质的享受,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五欲又名五尘,就是说若过分的追求这五样东西,会染污了你的心灵、毁了你的前程,故叫五尘,这是一般所说的五欲。现在所讲的“诃五欲”就是诃除“财、色、名、食、睡”五种害人的东西。 未必钱多乐便多, 财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 这首诗是诃五欲中的财欲。财即物质,一般人认为:有了钱什么都可以买到,没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蜀酒消愁得,无钱何处赊”。意思是说:四川的酒很好,吃了可以消愁解闷,然今日无钱,怎么去买酒呢?诗人想喝酒需要钱,我们想享受也需要钱,无钱寸步难行,然过分的追求钱财,就会倒在拜金主义里面去。现在出家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些僧尼,到一个寺院,首先看的是寺院的经济情况:普佛钱多不多?有没有打斋的?并不考虑寺院的道风好不好,完全把出家的初衷给忘掉了!也许这就是释迦佛制“不持金银财物”这条戒的主要原因吧!所以世尊在世,从不让施主给和尚布施钱,当时所谓的发襯只是一块布,并不是钱。佛法传到中国后,随着社会的改变有了很大的改变,散襯也变成了散钱,这实际上是佛教的一个退化!现在南方国家的佛教出家人,还严守这条戒。但要持这条戒,还需要全社会给提供许多方便。在泰国,和尚坐公共汽车不要钱,日用品有人供应,这样和尚才能持得起这条戒。而在中国则不同,出家人的必须品还是需要钱,但不要过分去追求。 释迦佛称钱为大毒蛇,有一天释迦佛路过一个树林时,看到路边草丛里有一大堆银子,释迦佛说:“大毒蛇!”,阿难一听说“毒蛇”便走开了。有一位农民在一旁听到他们说大毒蛇,就过来想看个明白,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心里想:“这么一大堆银子,世尊却说是大毒蛇,真是太傻了!”于是就赶紧跑去把老婆叫来把银子偷偷运回了家。农夫有了钱,放在家里怕人家发现,拿去用又不敢,所以就每天拿一点去买东西,买的次数多了,街坊邻居心里就起了疑惑,加上国库被盗(国库的银子是有记号的),于是破案的人就到他家去搜查,发现他家的银子正是国库被盗的银子,于是就把农夫逮捕归案。当要砍头时,他想起释迦佛与阿难的话,才真正明白钱是害人的东西,故而叹息道:“大毒蛇呀!真是大毒蛇!”国王问他说什么?农夫就把释迦佛及他弟子见到银子后所说的话讲了一遍,国王找到释迦佛证实了这件事,后查知银子是盗贼偷了国库后,发现银子有记号而没敢拿走,丢在了这个地方,农夫因此才被免了杀头之罪。所以释迦佛要求他的弟子严守“不持金银财物”这条戒。 如今,图财害命者也屡见不鲜,最近成都石羊乡发生了一件杀人案,有一个工头带了一班工人做工,这个老板克扣工人的钱,工人不服,于是在一天晚上,其中四个工人就到工头家,持刀行凶,抢劫钱财,工头把家里现有的钱及金银首饰全给了他们,四个工人还不满意,就把他的二个女儿及他夫妻俩全部砍死。有钱的人被杀害,抢钱的人以命抵了命!所以说:钱是万祸之源,大毒蛇。 “未必钱多乐便多”,就是说不一定钱多人就快乐,有了钱就要为钱担心,存在银行里怕贬值,放在家里又怕贼偷。钱多了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整天为钱担惊受怕,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财多累己自招魔”,意思是说钱多了,不但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还会使人堕落。解放前,成都有一个青年出家人,学问不错,他师父就送他去读武昌佛学院。毕业后,到处讲经说法,于是供养他的人也较多,他的钱也因此而多了起来,当时钱又在贬值,所以他不愿把钱存在银行里,于是就去买了很多布匹存了起来。这样买买卖卖,慢慢做起了生意,整日与生意人来来往往,也吃起了鸦片。后来结了婚,没多久就死了。假如他没有那些钱,也许不会堕落。所以说,作为出家人,一定要受得穷,不能受穷的人,就不能当出家人,抱发财主义者趁早离开。 “阮囊何事堪羞涩”,阮囊是说晋时的阮孚,一天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若身上没有一文钱,就觉得不好意思,实际上“穷”有什么不好意思呢?释迦佛让我们持金钱戒,就是要我们空包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富有恒沙是佛陀”,有一年春节时,赵朴老曾用信笺给我写了一副对联:“富有恒沙界,贵为天人师”。和尚虽没有钱,但很富有!待我们修成佛果后,就会拥有三千大千世界,还有什么比这更富裕呢? 未必芳菲始是春, 枯槎老干见精神。 近来学得平心法, 罗刹当前化美人。 这首诗是诃“色”欲,色指好看的人及东西,色这东西更可怕,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好汉,为色所俘,帝王为贪色而亡国,人民为贪色而丧命。“未必芳菲始是春”,“芳菲”指美丽的花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一定全是花红柳绿,奇花异卉才好看,才是春。万紫千红,独让梅花为魁,冬天的干枝梅不也很好看嘛。 “枯槎老干见精神”,有的画家,就不画好看的花卉,而是画枯树桩,它不但不会使你眼花缭乱,而且还可看到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所以说,我们一般认为的美不一定美,所谓的丑也不一定丑。战国时齐宣王的皇后无盐,状貌非常丑陋,但关心政事,曾自谒齐宣王,面责其奢淫腐败,被历史上称为最好的皇后。所以说好看,并不一定是红红绿绿才好看。春天,不一定是花草芳菲才是春。 “近来学得平心法”,若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事物,就不会去分别哪个好看,哪个不好看,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 “罗刹当前化美人”,如果我们修得起平等法,即使遇到丑陋的恶人,以平等心,慈悲心去感化他,对他不起任何嗔心,把他看成和好人一样,他就不会害你,慢慢也会变成好人,所以说若以平等心、大悲心去对待一切众生,饿鬼也会变成美人。 未必名高位便增, 泥中曳尾羡庄生。 青山断发成长往, 不识人间有转轮。 这首诗旨在诃“名”欲也。常言说“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能海上师曾打过这样一个譬喻:一个人犹如腌的一坛咸菜,要把它密封严,一旦跑了气,就成了一坛臭粪,出家人有了修持的本事,就要韬光诲迹,密藏功德,否则就成不了大器。 “未必名高位便增”就是说不一定名声大了官位就高。古人云“名高谪爵”,就是说你的名声大了,就要把你的官爵给贬了,不让你做大官,以免以后无法收拾,就历史上的大诗人来说,哪个名声不大,但又有几个做了大官呢?所以说“未必名高位便增”。 “泥中曳尾羡庄生”,庄生,即庄周也。皇帝让庄周去做官,他说:你看稀泥中爬行的乌龟,虽很艰难,但也很安全,一旦把它弄出来,就会剥掉他的龟壳去打卦,我宁愿当泥中的乌龟,也不愿冒风险去做官。庄子虽是道家,然他的自我解脱也是令人羡慕的。 “青山断发成长往”这是传戒仪轨中的一句话。释迦佛从宫中逃出后,就一直向深山中走去,并以剑断发出了家,这一走就再没回头。 “不识人间有转轮”,释迦佛弃皇位而不坐,也不管世间还有什么转轮王,他都不感兴趣,因这些都不能解除人生的痛苦。释迦佛能丢开至尊无上的皇位,到深山里修习苦行,作为我们还有什么舍不掉的东西呢?还有什么名位可追求呢? 未必肥甘便永年, 饭蔬饮水乐吾天。 道人学得长生诀, 物与民胞即是仙。 这首诗旨在诃“食”欲也。儒家认为:食乃人之本性也。佛教也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所以说佛教不主张无益的苦行。五观想中说:于食应“正视良药,为疗形枯”。作为我们出家人,每日有粗茶淡饭支持用来修行的假体就是了。若过份的追求吃喝饮食,不但于道无益,还将成为修道的障碍。 “未必肥甘便永年”,“肥甘”指好吃的东西,不一定吃山珍海味,高级营养品就能长寿。反之,每日清茶淡饭的修行人却能高寿颐年。 “饭蔬饮水乐吾天”,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因为饮食的好坏而烦恼,每天清茶素饭,其乐无穷。儒家孔子曾夸奖他的弟子颜回说:“居陋巷、一单食、一瓢饮,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去追求吃喝,不受生活的拘束,这样过得不也很洒脱超然吗? “道人学得长生法”,修道之人学到了长生的方法,就是要慈悲不杀生。 “物与民胞即是仙”,“物与民胞”是儒家的用语。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是我的同胞,一切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种大慈悲的菩萨心肠,就是神仙的长生术。现在有一句话叫“素食养生”,不杀生养慈心,就是最好的长生秘诀,若嗔心一起,体内就要产生一种毒素,我们常见到人在生气过度时,一下就会死掉,这就是因为体内的嗔心一下化成了大毒所致。所以说仁慈的心,广大的胸襟,才是长生的秘诀。 未必清闲便是仙, 金仙原是火中莲。 骄阳当午池塘静, 映日荷花别样鲜。 此首诗旨在喝“睡”欲。睡,不仅包括睡眠,图安逸也是属睡欲。睡眠乃身体所需,一般来说,保持足够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睡得太多,反倒对身体有损坏,作为出家人来说,贪睡就是偷懒、图安逸,这实际是修道的一大障碍,所以佛教要喝斥睡欲。 “未必清闲便是仙”,即是说不一定清闲就是神仙的日子。人一闲,就会生事,病魔也会来找你。为什么说退休的人死得特别快呢?就是太清闲了。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不活动身上的阳气就生不起来,所以最易生病。因此说,不一定生活的清闲就可以成仙。 “金仙原是火中莲”,“金仙”就是佛,佛犹如从火中锻炼出来的莲花,经得起风吹浪打,我们能说经历三大阿僧祗劫难行苦行而成就的佛果是清闲吗? “骄阳当午池塘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人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焊工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水库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哈弗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钢结构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方案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园林古建筑环境景观恢复方案
- 2025年标准员基础知识+岗位技能(标准员)备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无锡市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快速记忆训练》课件
- 喉癌术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原创课本剧剧本-精卫填海
- 【MOOC】自动控制原理-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范本
- 汽车租赁项目投标书
- 农业种植项目方案
- 我的饮料我做主(课件)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辽师大版
- COPD综合评分表完整
- CJ∕T 537-2019 多层钢丝缠绕改性聚乙烯耐磨复合管
- GB/T 19865-2024电玩具的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