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实践报告_第1页
水准仪实践报告_第2页
水准仪实践报告_第3页
水准仪实践报告_第4页
水准仪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水准仪实践报告 水准仪经纬仪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水准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2 / 18 4圆曲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测量控制点高程; 测量控 制点间距离; 测量圆曲线拐角。 2内业计算: 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计算各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纵断面测量 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 中心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地面高程,了解纵向地面高低的情况,并绘出纵断面图,其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 3 / 18 纵断面测量外业 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是以沿线测设的三、四等水准点为依据,按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从一个水准点开始引测,测出一段渠线上各中心桩的地面高程后,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进行校核,其闭合差不得超过 mm。 从 BM1引测高程,依次对 0+000, 0+020,进行观测,由于这些桩相距不远,按渠道或管道测量的精度要求,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可连续观测几个前视点,然后转至下一站继 续观测。这样计算高程时采用“视线高法”较为方便。其观测与记录及计算步骤如下: 读取后视读数,并算出视线高程 视线高程 =后视点高程 +后视读数 观测前视点并分别记录前视读数 由于在一个测站上前视要观测好几个桩点,其中仅有一个点是起着传递高程作用的转点,而其余各点只需读出前视读数就能得出高程,为区别于转点,称为中间点。中间点上的前视读数精确到 cm 即可,而转点上的观测精度将影响到以后各点,要求读至 mm,同时 还应注意仪器到两转点的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观测中 间点时,可将水准尺立于紧靠中心桩旁的地面,直接测算得地面高程。 计算测点高程 4 / 18 测点高程 =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计算校核和观测校核 当经过数站观测后,附合到另一水准点 BM2,以检核这段渠线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为此,先要按下式检查各测点的高程计算是否有误,即 后视读数转点前视读数 =BM2 的高程 BM1 的高程 后前与终点高程起点高程均为定值,说明计算无误。但 BM2 的已知高程为,而测得的高程是,则此段渠线的纵断面测量误差为: =+15mm,此段共设 7个测站,允许误差为 10 = 26mm,观测误差小于允许误差,成果符合要求。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在绘制纵断面图时仅需精确至 cm,其高程闭合差可不进行调整。 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图一般绘在毫米方格纸上,以水平距离为横轴,其比例尺通常情况下取 1:100 1:500,依渠道或管道大小而定;高程为纵轴,为了能明显地表示出地面起伏情况,其比例尺比距离比例尺大 1050倍,可取 1:501:500,依地形类别而定。 所绘纵断面图其水平距离比例尺为 1:5 00,高程比例尺为 1:100,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一般都很大,为了节省纸张和便于阅读,图上的高程可不从零开始,而从一合适5 / 18 的数值起绘。根据各桩点的里程和高程在图上标出相应地面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点绘出地面线。再根据设计的渠首或管道起点高程和渠道或管道比降绘出渠底或管底设计线。至于各桩点的渠底或管底设计高程,则是根据起点的渠底或管底设计高程、渠道或管道比降和离起点的距离计算求得,注在图下“渠底高程或管底高程”一行的相应点处,然后根据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和渠底或管底高程,即可算出各点的挖深或填高数,分别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测量及绘图 对于一般的建筑场地,应在测设之前,对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进行平整,高处挖去, 低处填平,使之成为一定高程的平坦地面。平整场地应考虑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进行平整。 平整建筑场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可根据地形图资料进行平整计算;另一种是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现介绍于下: 如果建筑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不能依据等高线确定建筑场地范围内各方格角点的高程, 此时需进行面水准测量解决方格角点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筑场地的范围内,用经纬仪和皮尺在地面设6 / 18 置方格网。 如图 1 所示的一块建筑场地,靠近或穿过这块场地设置一条基线 AB。在基结上丈量等长度的 12、 23、 34、线段,其长度按地形起伏情况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1050m。然后分别在 1、 2、 3、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垂直方向线 11、 22、 33、。在各条方向线上再按等长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点,并在地面作出标志和进行编号。各方格角点可采取行列编号法,每个方格角点有两个标号联合表示。图 2所示为行列编号法,有六五行,分别以 A、 B、 C、D、 E、 F 表示六列列号,以 1、 2、 3、 4、 5 表示五行行号。对于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个角点点号为 A1、 A2、 B1、 B2 表示。 2.进行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实习的这块建筑场地,各方格角点的高程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连测解决因为是求场地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其方法是如场地附近有水准点,可从水准点出发。如场地附近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按水准路线的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由 BMC 点 起始,经 1、 2、 3、 4、 5站后,仍回到BMC 点。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还应读各站欲连测的方格角点读数,为插前视读数。转点读数应读至毫 m,插前视读数读至 cm。实地读数的情况如表各角点上注字。将7 / 18 所有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插前视点的高程。 3.计算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地形图一致的空白方格网,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的方格角点左上方,计算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建筑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并按在图 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该等高线为挖、填 边界线。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 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实习方法: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 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 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8 / 18 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 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 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六测量精度: 测量实习报告 这学期在我们学习了测回的课堂知识之后,我们在11 周迎来了测绘实习,在此之中,我们进行了放样和水准仪测量,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测绘的不易与快乐,大家团结协作,不惧吃苦,我们不仅熟悉了水准仪和经纬仪,还明白了9 / 18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力量。我们知晓了,测绘不易,团结共进,不惧艰难,永不放弃。 水准仪测量 一、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水准仪使用过程中的这些程序: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2、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 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3、进一步深化理解水准测量原理,以及水准仪的构造。 4、明确水准仪的施测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会在水准测量测量过程中进行测站检核、计算检核及成果检核。 6、注意在水准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养成规范使用水准仪的好习惯。 二、实习任务: 对屏风校区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高差 三、实验计划: 实验时数为 11周,每实验小组 4人 实验设备:电子水准仪 1台,三脚架 1个,记录表 2张,水准 尺 1对,尺垫 2 个 10 / 18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老师指定 6 个已知点,围绕学校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并且要经过 6 个已知点,并记录个点的高程,我们自行对学校分多个测站测量,而我们组单方面分了 16 个测站进行测量 2.选择学校南校区门口的已知点为起始水准点和第一个立尺点之间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后视尺读数、瞄准前视尺读数,并在此之间,由记录员每次记录数据,并在这个测站读数读完后计算出测站高差 3.对下面几个站进行以此类推的进行测量,直到测到最后一个已知点 4.以最后一个已知点为起始点,反方向进行测量,依然分作 16 个测站,经过 6 个已知点,直到学校南校区门口的已知点。 5、计算出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 经纬仪测量 一、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经纬仪使用过程中的这些程序: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2、进一步深化理解经纬仪测量原理,以及水准仪的构造。 3、明确经纬仪的施测方法。 11 / 18 4、掌握经纬仪测量的计算方法,会在水准测量测量过程中进行测站检核、计算检核及成果检 核。 5、注意在经纬仪测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养成规范使用水准仪的好习惯。 二、实习任务: 选定建筑物对各点进行放样。 三、实验计划: 实验时数为 11周,每实验小组 4人 实验设备:电子经纬仪 1台,三脚架 1个,记录表 1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老师指定的几个建筑中,选择一个建筑,并在小组由图上已知坐标计算个人使用坐标然后计算以已知点V43 V40为正方向的 V43 到各坐标点方位角和距离; 2、取出经纬仪, 在 V43对中整平,照准 V40,置零。后依次转动到各点方位角,后用皮尺拉出相应距离,然后定下点。 3、用皮尺分别测量建筑物长宽距离以及对角距离检核,并记录实际测设距离。 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 1、测量出来已知点间的高差太大 原因:我们的水准尺是毫米级单位,但我们读读数12 / 18 读成了厘米级,因而增大了误差,超出了误差范围。 2、两次读数的差值较大 原因:两次对于读数的要求不同,并且眼睛的疲劳会导致视差增大 3、为什么要用测回法测量? 原因:消除仪器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度盘偏心差等对水平角的影响 实习体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学校进行测量实习,当我们拿到水准仪的时候感觉十分兴奋,感觉时间十分充裕,很不解为什么老是让我们抓紧时间。在我们开始测量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一个站就要测量很久,首先对于一起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没经验,对读数把握不了,不敢十分确定的读出数据,因而开始我们的速度很慢,一个上午,我们才测了整个水准测量安排的八分之一,虽然慢,但大家都充满着激情和自信。 但在下午,我们又测了一个已 知点之后,我们发现,我们所测的几个已知点之间的高差相差太大,我们于是开始对于,已测的各个点进行了检查计算,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水准尺是毫米尺,但我们把其当作厘米尺来进行读数了。开始我们对此感到懊恼和可惜,大家都为我们耗费了 8个小时但一切都白费了感到泄气,但是我们在气馁了几分钟之后,我们重新从原点开始,重头再来。经过了这次失败之后,13 / 18 我们知晓了在失败的时候,抱怨和懊恼是没用的,而是抓紧时间 改正错误,那就会成功。 在这次失误后,我们更加精确和严谨的进行测量,并且我们整个小组的心中都充满了不 服落后的精神,大家都十分认真和自信,虽然我们对数据要求更加高了,而且我们测量的速度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我们不甘落后,努力赶上那些没有产生错误的小组。 在这次实习中,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并对水准尺进行精确读数、如何扶好水准尺并让水准气泡严格居中以及水准测量的计算。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实践是对课堂所学的水准仪测量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们很难掌握很多具体的知识。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在实习时对水准仪一遍又一遍的操作和体验,才能熟练得掌握好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除此之外,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一个小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仅我们的测量我速度会很快,而且我们所获得的数据更加精确和完善。在我们做到团结和细致的基础下,我们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进行完水准测量之后,我们又开始对建筑进行了放样,但是天公不作美,在我们准备开始放样时,天上开始下下了大雨,我们不仅要保护仪器,还要顶着大雨进行14 / 18 放样,虽然天气冷,但我们大家并没有人退缩。虽然大雨让我们在定点是很难对定点进行标记,但是我们,团队协作,一人大三遮住于雨,一人将地面擦干进行定点处理,虽然雨水给我们带 来了很多不便,但我们子团队协作下还是完成了放样。 经过此次测量实习,我们不仅对知识更加明了,而且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对任何事都要认真和严谨,唯有认真仔细严谨努力,才能真正的做好测量,才能取得正确有用的数据。学会在遇到苦难是要冷静的思考错误的来源,并且要及时改正,才是我们测量人的素质要求,对于测量我认为要严谨仔细,不离不弃,不怕艰险,携手共进,团结协作,努力共勉,一直奋斗,勇于向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实习报告 题 目 : 姓 名 : 学 号 : 教 学 班 : 分校工作站 :完成日期: 水准测量 王霞 1162001401355 2016春建管专业 白银分校平川工作站 2016 年 11月 20日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从 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15 / 18 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 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 40m左右,长约,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 1: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绘图工具有: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 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 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 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 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16 / 18 中选择了 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 排了序号,依次为 BM1、 BM2、 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选择了BM8、 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 BM8、 BM7之间的距离为,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 BM8、 BM7 的方位角为 83 21 44。假定 BM8 点的高程为,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 BM8 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 BM1 , 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 排: 1 人观测读数、 1 人记录、 2 人跑点。 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 K+黑红 3mm、前后视距差 d 3mm、高差累计差 d 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17 / 18 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 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 BM5与 BM6 之间增设了控制点 BM5利用 BM5向 BM6 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 BM5 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 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 100m 左右,测至 BM8 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