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下),16.湘潭市2010届第一次模考1517.江苏省无锡市09-10学年度质量调研418.北京西城区2010年4月抽样测试1619.北京东城区2010年一模1620.四川攀枝花市2010年第三次统考1721.2010年理综全国卷2122.2010年理综重庆卷1623.2010年理综安徽卷1724.2010年理综浙江卷2025.2010年理综全国卷2526.2010年五校合作自主选拔通用基础测试15,16.湘潭市2010届第一次模考15,15(8分)我国发射第一颗环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月球,同学们也开始对月球有了更多的关注。(1)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2)若宇航员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解:(1),故,(2)由,所以,17.江苏省无锡市09-10学年度质量调研4,4银河系恒星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球A和B组成,两星球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P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2:1,则()AA、B两星球的角速度之比为2:1BA、B两星球的线速度之比为2:1CA、B两星球的半径之比为1:2DA、B两星球的加速度之比为2:1,C,解见下页,A、B两星球的角速度之比为1:1,A错;,解:,设A、B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r1、r2,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由v=r得A、B两星球的线速度之比为1:2,B错;,由a=2r得加速度之比为1:2,D错。,选项C正确;,18.北京西城区2010年4月抽样测试16,16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A第一宇宙速度是同步卫星运行线速度的k倍B第一宇宙速度是同步卫星运行线速度的倍C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是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k倍D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是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倍,B,解见下页,解:,A错B正确;,C、D均错。,19.北京东城区2010年一模16,16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角速度为,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则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不可表示为(),C,解见下页,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1,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为r,,解:,选项A、C正确;,又v=r,,选项B正确;,将GM=gR2代入选项C,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不可表示为C。,20.四川攀枝花市2010年第三次统考17,17“嫦娥一号”于2009年3月1日下午4时13分成功撞月,从发射到撞落历时433天,标志我国一期探月工程圆满结束。其中,卫星发射过程先在近地圆轨道绕行3周,再长途跋涉进人近月圆轨道绕月飞行。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4,据以上信息得()A绕月与绕地飞行周期之比为B绕月与绕地飞行角速度之比为C绕月与绕地飞行速度之比为D绕月与绕地飞行速度之比为,BD,解见下页,在近地圆轨道运行时,解:,在近月圆轨道运行时,周期之比为,A错;,角速度之比为,B正确,速度之比为,C错D正确。,21.2010年理综全国卷21,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的自转周期约为()A.6个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B,解见下页,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有,两式化简得,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1=24小时,地球的密度,轨道半径为r1=7R1。,某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T2,行星的密度轨道半径为r2=3.5R2。,22.2010年理综重庆卷16,16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他们都围绕月地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点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A1:6400B1:80C80:1D6400:1,C,解见下页,月球和地球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则地球和月球的向心力相等。且月球和地球和O始终共线,说明月球和地球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所以,线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正确答案C。,【解析】,23.2010年理综安徽卷17,17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h1和h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周期分别为T1和T2。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A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C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D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A,解见下页,由于万有引力提供探测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解析】,可得火星的质量,和火星的半径R,根据公式可求得火星的密度:,在火星表面的物体有,可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选项A正确。,24.2010年理综浙江卷20,20.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的张角为,则(),AD,解见下页,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解析:,由几何关系知,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飞船转过角所需的时间,即T/(2),25.2010年理综全国卷25,25(18分)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kg。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A和B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和B的向心力相等。且A和B和O始终共线,说明A和B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解:,联立解得,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化简得,将地月看成双星,由得,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化简得,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题目,26.2010年五校合作自主选拔通用基础测试15,15.(12分)卫星携带一探测器在半径为3R(R为地球半径)的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在a点,卫星上的辅助动力装置短暂工作,将探测器沿运动方向射出(设辅助动力装置喷出的气体质量可忽略)。若探测器恰能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而卫星沿新的椭圆轨道运动,其近地点b距地心的距离为nR(n略小于3),求卫星与探测器的质量比。(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为-GMm/r,式中G为引力常量),设地球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上传后不显示问题分析
- 教学比赛课件注意事项
- 2025年粪污管理岗位面试解析及模拟题
- 2025年航空安全知识测试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安全员实操考核指南
- 2025年康复社工招聘笔试考试大纲
- 说明文拓展探究题课件
- 2025年吊塔维护安全操作模拟题
- 2025年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能力考试模拟题及答案模拟练习模拟题库
- 2025年统计员招聘笔试红白理事会重点
- 2025年党章党规党纪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钢材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 乙二醇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工艺、性能优化与应用前景探究
- 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课件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DB32∕T 4981-2024 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规范
- 中国PCBA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中国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 2025-2030年中国牙缺失治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桶装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服务基层行-3.2.2.1“三基”培训与考核(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