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片,说明书_第1页
白山片,说明书_第2页
白山片,说明书_第3页
白山片,说明书_第4页
白山片,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白山片 ,说明书 白山大桥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1. 设计依据 本次白山大桥方案设计文件依据下列函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 吉林省白山市白山大桥工程方案设计合同 ? 拟建白山大桥设计基础资料 ? 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2. 设计范围 本桥北起于长白山大街与启明路交叉口,南止于靖宇路和红旗街,全长 761 米,其中桥梁长 410米,引道长 351米。 二设计基本资料 3. 桥址位置 吉林省白山市白山大桥位 于白山市民乐桥原址,跨越浑江,北接市区启明路,与“营白”二级公路相接,是连接省会长春市的重要通道。南接市区靖宇路、红旗街,跨滨江街。靖宇路为交通性主干道,红线宽度 24m,红旗街为生活性主干道,红线宽度 30m,滨江街为支路,红线宽度 16m。 4. 地形与地貌 白山市四面环山,浑江在市区北部穿过市区,将市区分隔成两部分。南岸为现有城区,北岸为规划的新技术开发区。 G201国道沿北山穿过北岸市区,与营白公路垂直相交,距白山大桥约 1公里。 2 / 24 桥址区位于浑江南北岸一级阶地及浑江河床之 上,地形较为平坦。两岸高程均在米左右,南岸防洪堤高程为米 ,北岸防洪堤高程为米。桥位处江面宽为 170 米,水深较浅,浑江为季节性河流。 5. 气象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东经 126 26,北纬 41 53,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夏、秋三季持续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雪。日照充足,气温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白山市气象站距桥址。 气温 ? 年平均气温: C ? 历年极端高温: C ? 历年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C ? 历年最极端低温:- C ? 历年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 C 降水量 ? 多年平均降水量: ? 年最大降水量: ? 年最小降水量: ? 最大小时降水量: 风 ? 历年平均风速: /s ? 历年极端最大风速及其方向: /s SW ? 历年次极端最大风速及其方向: /s SW ? 历年瞬时最大风速: 30m/s WSW 3 / 24 其他 ? 雾日分布情况 ? 日照小时数:小时 ? 冻土、结冰时间: 10 月 5 日 ?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130cm 6. 地质 现有的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桥址区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由白山市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进行,现简介如下: 区域内地下水为第四系潜水,埋深距地表 不等,且受枯水期和丰水期等季节性降水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流及大气降水。根据邻近已建工程使用情况及以往地下水对混凝土侵蚀性试验报告,区域内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钻孔揭露表明,该场区岩性至上而下分别为: 层,杂填土:黄褐色至黑褐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土及碎石 土,含少量生活及建筑垃圾。层厚 。 层,卵石:黄褐色,湿至饱和,稍密至中密,卵砾石级配良好,磨圆度一般,个别带有棱角,层厚 。 层,泥岩:棕褐色至灰褐色,表层 全风化,其下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及微风化 -未风化。泥质结构及砂质结构,块状构造。控制深度 。 地质钻孔资料表明桥墩基础宜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放在微风化 -未风化泥岩层内。 7. 水文与航道 4 / 24 白山桥上游有浑江大桥,下游有彩虹桥、通江桥。通江桥设计洪水频率为 2%,流量 2660m3/s,河床流速 /s,南堤 波浪爬高,桥前壅水高,江堤防洪设计洪水频率 2%,江内不通航。局部冲刷估算深度为 2 米,冲刷后土层为强风化泥岩。 8. 地震 白山地区地震基本裂度为级。 三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1 主要技术标准 本桥技术标准按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综合考虑拟定为: 1)道路等级:二级公路,城市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2)设计荷载等级:城 -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计算 3)设计洪水频率: 50年一遇 4)桥面宽度: 人行道:净宽米 行车道:米,米 匝道:米 护栏:米 5)坡度:纵坡 %, 3%横坡 % 6)平曲线半径: 35米 7)竖曲线半径:凹曲线 R 5000米 凸曲线 R 3000 米 8)地震烈度 :度 5 / 24 2 设计规范 ?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 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四总体布置 1. 平面布置 桥轴线沿启明路轴线直线布置,与浑江交角为 3。北岸引桥跨过防洪堤接启明路,南岸引桥跨防洪堤和滨江街后与南岸互通式立交相接。南岸立交主线以半径为 70 米和35米的复合型曲线落地后与红旗街相接。匝道分别接南北向的靖宇路和东西向的红旗路。 2. 纵断面布置 控制白山大桥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条件为跨越滨江路、靖宇路与红旗街交叉口 的桥下净空。 主桥竖曲线最高点设在主桥跨中位置,高程为 +米,竖曲线半径 8500 米,主桥全部位于竖曲线上。北岸引桥纵坡为 %,引道以 %的纵坡与启明路顺接,北岸桥台填土高度为米;南岸引桥在跨越滨江街和地面交叉口处纵坡为 %,跨越6 / 24 地面交叉口后纵坡为 %,匝道部分纵坡为 %,南岸桥台填土高度为米。 3. 横断面布置 桥面宽度根据规划要求,考虑双向四车道。 双索面桥型行车道单幅布置净宽 15米,两侧设有人行道,净宽均为米,总宽米,中央分隔带采用双黄线,宽米。 单索面桥 型行车道双幅布置净宽米,两侧设有人行道,净宽均为米,总宽米 ,中央分隔带即斜索保护区,宽米。 直线部分设 %双向横坡,曲线部分按规范要求设置超高。 五桥型方案 1. 设计原则 桥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构应力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新颖,充分体现当今先进的建桥新技术、新水平,富有时代风貌;同时桥型方案应经济合理适度,施工方便可行,结构安全耐久。 ? 充分满足使用功能:桥跨结构选用整体性好、伸缩缝少的连续结构,提高行车舒适 度,体现以人为本 的原则。 ? 孔跨布置应考虑泄洪和环保要求。 ? 因本桥位于市区,施工对环境和周围居民的生活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应选择合理的 桥型方案,为控制工期提供保障。同时还应注意美7 / 24 观要求需具备优美造型与周围的景色协调。 ? 随着白山市经济增长,大桥设计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 主桥设计 跨度选择 桥址处江面宽约 170 米,从泄洪和环保的角度考虑跨度不能太小。若一跨过江对泄洪的影响最小,但这样大的主跨在两岸还需较大的边跨与之相匹配,不仅经济性差,而且不易与南 岸互通式立交相接。桥址处河床平坦,水深较浅,基础施工比较简单,经比较,在河床中设一个桥墩比较合适,既将跨度减小到了 100米以下,又对泄洪影响很小,水中基础施工也很简单。考虑两种跨度布置作比较,一种是对称布置南北两跨,选用 85+85 米,另一种是不对称布置,选用105+65 米。 桥型选择 跨度 100 米左右的可供选择的桥型较多,如连续梁桥,拱桥,斜拉桥等。本桥由于跨度较小,地质条件较好,具有支架施工的条件,为降低造价和减小后期防腐工作量,选用混凝土主梁较合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简单 ,造价经济,但是支点处梁高较高,按本设计中的立面线型布置,梁底距水面仅 1 米。其造型一般,不能体现出时代风貌,又与上游通江桥桥型类似,所以不宜选用。拱桥造形较为美观,也适于本桥跨度,但离本桥最近的上游 8 / 24 ? 单双索面比较 单索面结构主梁采用抗扭刚度较大的箱型截面,而箱型截面构造较复杂;而双索面主梁可以采用边主梁形式,施工简单。单索面斜索锚固于主梁中心线处,仅需在桥中央留出保护斜索的隔离带,与双索面相比,可以采用较小的梁宽,同时在美学上可避免双索面给人两侧斜索交错零乱的视觉,特别是在小跨度 斜拉桥中,双索面斜拉桥塔高与梁宽相比,差距不大,主塔气势较弱。 ? 斜拉桥与部分斜拉桥比较 一般部分斜拉桥与斜拉桥相比,梁高较高,塔柱附近须采用变截面梁高,塔柱较矮,斜索用量少,预应力束用量较多,施工不需要采用牵索挂篮,造价较低。但对本桥而言,跨度较小,部分斜拉桥主梁高度仅为米,而斜拉桥由于主梁横向和构造要求,主梁高度为 2 米,两者梁高相差较小;且两种桥型均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所以,两种桥型在造价上相差较小。在美观上部分斜拉桥梁高塔矮,给人以稳定感,但不如斜拉桥轻巧挺拔。 ? 索面比较 本桥斜拉索布置有扇形和竖琴形两种索面形状。从受力角度来讲,竖琴形索面各斜索与水平面的平均交角较大,斜索垂直分力对梁的支承效果较大,而对主梁产生的轴力较小。从经济上看扇形索面工程量稍低。从美观上看竖琴9 / 24 形索面塔高较高,各斜索相互平行,排列整齐,与对称的跨度布置较匹配;扇形索面柱塔较矮,斜索上密下疏,节奏感较强。 ? 跨度布置比较 对称布置两等跨由于没有背索,不能有效地约束塔顶变位,从而刚度较低,弯矩较大。但本桥的总跨度为 170m,采用不等跨布置虽然可用背索约束塔 顶变位,但减小了边跨跨度则必然增大了主跨跨度,同样降低了全桥的整体刚度,并提高了造价。从总体景观上考虑,白山市城区偏向南岸,北岸目前为开阔地,桥型采用不对称的孔跨布置比较合适;但从白山市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北岸为规划的高新技术发展区,不久北岸也会高楼林立,与南岸的建筑布置相对平衡,桥型采用对称的孔跨布置比较合适。从景观的多样性出发,本桥选用了斜拉桥形式;同时,还应考虑本桥在景观上与其他建筑的统一性。上、下游的拱桥在跨度上具有对称性,平面上关于本桥也具有对称性,所以在本桥立面上也采用对称跨度可增强浑江上下游几座 桥的统一性。 综上所述,各方案优缺点详见下表: 根据综合比较,推荐采用方案一。方案一在造价上仅高于方案二万元 ,但其主塔主梁均施工简单,便于工期控制,同时又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 引桥及匝道 10 / 24 全桥立面线型主要由引桥桥下净空控制,设计中尽可能的降低梁高,才能整体降低全桥高度,从而缩短桥长,减小征地范围,控制总造价。两岸地质条件均较好,基础施工简单,所以南北引桥均选用小跨度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梁高仅,不仅使引桥长度较短,而且行车条件好,也便于在与主桥和匝道相接处 采用变宽形式。 北引桥桥宽 20m,分两联,第一联跨度为 4X13m,第二联跨度为 3X13m,由引道接启明路。南引桥分三联,第一联为变宽段,跨度为 2X16+13m,北侧与主桥主梁等宽,南侧分别与第二联和东、西匝道相接;第二、三联跨度均为 4X13m,桥宽 16 米。东、西匝道分别接靖宇路和红旗路,跨度与南引桥的第二、三联相同,桥宽均为 10m。南北引桥均采用三个 产品特点总述 独特的控制电路 Q2HB44、 Q2HB68、 Q2HB44MA、 Q2HB68MC 驱动器,内部采用独 特的控制电路,适配六或八出线电机。此项独特控制电路的设计,很好地兼顾了电机的高低速性能,使电机在高速运行时输出力矩比采用一般驱动器提高 30%以上;低速运行时,具有良好的细分定位精度和平稳性,同时驱动器发热减少 50%左右 . BS 系列步进电机驱动器凭借此项独特控制电路,其整体性能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11 / 24 Q2HB68MG 驱动器可适配四、六、八出线电机,该类驱动器具有噪音低、细分精度高、振动小等优势,特别适合电机在整个频率段平稳运行。 Q3HB64MA、 Q3HB110M、 Q3HB220M 为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是步进电机家族中的新成员,最先由德国百格拉公司推出,该类电机具有振动小、噪音低、高速性能好,高速输出力矩大等优点,刚一推出就受到使用者的好评,大有取代两相与五相步进电机之势,但其适配的驱动器昂贵的价格使其在某些行业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我公司推出的上述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价格优势极具明显,拓展了行业的适用性。该类驱动器均采用了恒力矩、矢量和细分技术,其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此外,由于我们采用的是硬件细分技术,对驱动器整体抗干扰能力、细分精度及实时处 理能力都有进一步提升,是一款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产品。 高细分高精度、内部倍频技术 驱动器的高端细分技术及内部倍频技术是“白山”公司目前国内独家拥有和首创。 细分数最高可达 480细分,并设置了两组 32 挡细分选择。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制订 480以内的任意细分数。内部采用了高速专用芯片,保证了在高细分的情况下每一个微步都是准确的。 内部倍频技术是指用户控制器在无法发出高频率的12 / 24 情况下,驱动器依靠自身软件功能,能把用户输入的低频信号 进行再细分处理,从而可使只能发出较低频率的控制器也能使电机在低细分设置下平稳运行,达到与使用高细分驱动器相同的效果。 高可靠性、高响应频性 BS 系列步进电机驱动器采用的表面贴封全部是名牌厂家的优质元器件,并在全自动专用设备上加工,从而在加工环节上杜绝了质量隐患。在功率器件选用方面的原则是:在驱动器额定功率上再留有 50%以上的余量,从而减少了许多意外情况下驱动器的损坏,如电网波动或操作不当等等。 最高响应频率可达 200kpps 以上。 过压保护 当输入 电压超过驱动器的额定电压的 20%时,过压保护电路起作用。过压保护电路采用放电回路,长时间过压会烧断保险丝。 错相、过流保护 BS 系列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了错相及过流保护电路。当电机与驱动器连接错相时,电机运行极不正常,驱动器会严重损坏,采用此保护电路在短时间内可保护驱动器不受损坏。遇到电机运行异常应及时关掉电源,检查电源及电机和驱动器接线是否正常。 静态保护电流控制 13 / 24 当步进脉冲停止超过 100ms 时,电机线圈的电流自动减半或 20%-80%。 相位记忆功 能 新近开发的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 Q3HB110M、Q3HB220M增加了相位记忆功能,即:输入脉冲停止超过 5 秒后,驱动器自动记忆当时电机相位,重新上电或 MF 信号由有效变无效时,驱动器自动恢复电机相位。 主要控制信号 输入信号 所有输入信号均通过光电隔离,为确保内置高速光耦可靠导通,要求提供控制信号的电流驱动能力至少 15mA。驱动器内部已串入光耦限流电阻,当输入信号电压高于 5V时,可根据需要外串电阻 R进行限流。 限流电阻 R 的阻值选取: 当控制器 /执行器信号输出电平为 +5V 时: R1=0,R2=0; +12V时: R1=510, R2=820; +24V 时: R1=,R2=。 输出信号 驱动器输出信号通过光耦隔离输出,驱动电流为50mA。 14 / 24 共阴端接法 独立端接法 高性能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 Q2HB44 Q2HB44 整 /半步型驱动器,驱动电压 DC12-40V,适配 6 或 8 出线电流在 4A 以下,外径 42-86mm 的各种型号的二 相混合式步进电机。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雕刻机、剥线机等小型数控设备上。 特点 高性能、低价格 最高反应频率可达 200Kpps 步进脉冲停止超过 100ms时,线圈电流自动减半 双极恒流斩波方式 光电隔离信号输入 /输出 驱动电流从 /相到 4A/相连续可调 单电源输入,电压范围: DC12-40V 驱 动器接线示意图 工作电流设定示意图 篇一: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联邦 阿莫仙 15 / 24 阿莫西林胶囊说明 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莫西 林胶囊 英文名称: amoxicillin capsules 汉语拼音: amoxilin jiaonang 【成分】本品主要 成分为阿莫西林。其化学名称为: -3,3-二甲基-6-2-氨基 -2-乙酰氨基 -7-氧代 -4-硫杂 -1-氮杂双环 庚烷 -2-甲酸三水合物。 分子式: c16h19n3o5s 3h2o 分子量: 【性状】本品内容 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或颗粒。 【适应症】阿莫西 林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 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16 / 24 2大肠埃希菌、奇 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 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 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 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 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规格】 g 【用法与用量】口 服。成人一次,每 6 8小时 1 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 20?40mg/kg,每 8小 时 1次; 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 30mg/kg,每 12小时 1次。 肾功能严重损害患 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 12小时 ?;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 10ml/分钟的患者每 24小时 ?。 17 / 24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 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2皮疹、药物热和 哮喘等过敏反应。 3贫血、血小板减 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血清氨基转移酶 可轻度增高。 5由念珠菌或耐药 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6偶见兴奋、焦虑、 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禁忌】青霉素过 敏及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用药前必须做青 霉素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2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患者应用本品易发生皮疹,应避免使用。 3疗程较长患者应 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18 / 24 4阿莫西林可导致 采用 benedit 或 fehling 试剂的尿糖试验出现假阳性。 5下列情况应慎用: 有哮喘、枯草热 等过敏性疾病史者。 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可能须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显示, 10 倍于人类剂量的阿莫西林未损害大鼠和小鼠的生育力和胎儿。 但在人类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鉴于动物生殖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人体反应,孕妇应仅在确 有必要时应用本品。 由于乳汁中可分泌 少量阿莫西林,乳母服用后可能导致婴儿过敏。 【儿童用药】见【用 法用量】 【老年用药】见【注 意事项】 【药理毒理】 阿莫西林为青霉素 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19 / 24 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 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阿莫西林通过抑制 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药物相互作用】 1. 丙磺舒竞争性地减少本品的肾小管分泌,两者同时应用可引起阿莫西林血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 2. 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不明。 【药物过量】 在一项 51名儿童患者参与的前瞻性研究提示,阿莫西林给药剂量不超过 250 mg/kg时不引起显著临床症状。有报道少数患者因阿莫西林过量 引起肾功能不全、少尿,但肾功能损害在停药后可逆。 【药代动力学】 口服本品后吸收迅速,约 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口服和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 ?/l 和 ?/l,达峰时间为 1?2 小时。本品在多数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口服本品后 2?3小时和 6小时痰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20 / 24 为 /l 和 /l,而同期血药浓度为 11mg/l 和 /l。慢性中耳炎儿童患者口服本品 1g 后 1?2 小时,中耳液中药物浓度为 /l。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口服本品 1g 后 2 小时脑脊液中的浓度为 ?/l, 相当于同期血药浓度的 %?%。本品可通过胎盘,在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 1/4?1/3,在乳汁、汗液和泪液中也含微量。阿莫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为 17%?20%。本品血消除半衰退期为 1小时,服药后约 24% 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 6 小时内 45% 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中排出,尚有部分药物经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 7 小时。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铝塑铝包装,毎小盒 12 粒毎小盒 24 粒每小盒 36粒每小盒 48粒。 【有效期】 48个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 2016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03263 【生产企业】 生产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嘉联路 12号 篇二:博尔宁胶囊说明书 核准日期: XX年 07月 02日 博尔宁胶囊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21 / 24 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博尔宁胶囊 汉语拼音: boerning jiaonang 【成 份】 炙黄芪、女贞子、光 慈菇、马齿苋、重楼、龙葵、紫苏子 、鸡内金、大黄、冰片、僵蚕。 【性 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气香,味微咸,微辛苦。 【功能主治】 扶正祛邪,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本品为癌症辅助治 疗药物,可配合化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