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介绍,2017.09,苏州市基本情况苏州地域特色苏州的做法和经验,1,2,3,Suzhou,一、苏州市基本概况,苏州位于长三角东南部,东临上海,南界浙江,西临太湖,北枕长江,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门户。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4.9万人。,,苏州现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市区有吴中、相城、姑苏、吴江,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6个区。,城市山水格局特色:“一侧望山,八面临湖,水网密织”,城市空间格局特色:九宫格“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吴北相,四角山水”,二、苏州地域特色,1、城市空间特色,古城:精巧雅致前街后河、河街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小街小巷、庭院幽深的城市肌理;粉墙黛瓦的城市色彩;严格控制的建筑高度。,城市片区空间特色:,新城:融合、现代、有序、活力新城建设以水为魂,延续古城方格网路网格局,融合多元文化,整体空间疏密有致,城市活力初显,现代特色突出。,“青山与绿水相伴,古韵与今风和鸣”,城市空间特色,苏州传统建筑风格,苏州的地域建筑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细腻、小巧、低调、强调内涵,白黑相间,端正儒雅中透露着悠闲与适意、市井生活与品位格调追求完美结合。,较为固定的结构形式与建筑构造语言:建筑主要采用抬梁式结构,屋顶的屋脊、檐口及山墙面构造赋予了建筑轻巧、小尺度的特征,建筑对于本地区的材料的运用赋予了建筑粉墙黛瓦的外部形象营建方式上的精雕细琢代表了地方的性格:而苏州的传统建筑又是江南地区高度居住文明的集中反映,因此可以说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技术、艺术水平的最高成就;注重人格上的表达:传统的建筑与园林空间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内向式的精神意境,它们所展现的不仅是主人的审美情趣,从中更能体现出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这应该视为传统文化对在建筑中的高级表达。,2、建筑地域风格,苏州新建筑特色,时间轴:开创性自发探索(80年代)多元化自主创作(80年代-21世纪初)内外交融的精品时代(21世纪初至今),苏州老火车站,工商银行,胥城大厦,苏州图书馆,苏州规划展示馆,迅达电子,国际大厦,苏州博物馆,建筑地域风格,从老火车站、图书馆到博物馆的一路走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师们对苏州优秀建筑传统的感情和敬意,也看到了他们超越传统的努力和决心。,文物商店,苏州新建筑特色,地区分布:古城区过渡区新城区,苏州博物馆,董氏义庄茶室,苏州新火车站,苏州行政中心,科文中心,东方之门,建筑地域风格,从地处不同区域的博物馆、新火车站和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来看,我们又看到了所谓“超越”的多重内涵:技术的超越、艺术的超越、品质的超越。,新建筑分布图,建筑地域风格,新建筑的演变,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化表达,也是用来观察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强大的现代文明相碰撞与融合的最为直观的载体。翻开苏州新建筑的版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和现代这两个强大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苏州以古城为中心向外,传统特色逐步递减、现代气息逐渐增强、古镇古村星罗散布四周的城市建筑格局。,传统苏式建筑实例,拙政别墅(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桃花源(工业园区),建筑地域风格,传统苏式建筑实例,平江府(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传统苏式建筑实例,苏而新建筑实例,苏州博物馆(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苏而新建筑实例,晋合世家(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苏而新建筑实例,狮山敬老院(高新区),建筑地域风格,苏而新建筑实例,苏州火车站(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苏而新建筑实例,苏州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姑苏区),建筑地域风格,新而苏建筑实例,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工业园区),建筑地域风格,新而苏建筑实例,圆融时代广场(工业园区),建筑地域风格,新而苏建筑实例,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相城区),建筑地域风格,新而苏建筑实例,东方之门(工业园区),建筑地域风格,三、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在分析现状建设问题(形态、中心、边界、通道、高度、色彩、建筑、公共设施、开敞空间、社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别提出应对策略,并提出由各区行政主体主导的特色片区的具体策略和控制要求,引导苏州最终实现“青山、清水,新天堂”的美好图景。,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明确苏州城市总体形象特征,保护、彰显和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并为城市建设和特色塑造提供总体发展思路与框架。,“挖掘”:整理城市特色空间资源,挖掘城市空间特色。“培育”:以城市文化和特色为基础,培育新的特色空间。“整合”:联系相关特色空间资源,整合并形成特色空间地段。“串联”:串联特色空间地段,构建城市特色空间网络体系。“彰显”:将特色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紧密结合,保护与彰显城市特色空间资源。“乐活”:赋予特色空间人文主题,加强活动组织,提升空间活力。,江南园林城中园五楔山水园中城东方水城老苏州双面刺绣新天堂,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规划,规划从细节上落实总规总设,系统建设公共空间,把握关键区段和节点,强化城市结构,增强空间识别性。改善民生的环境建设工程,打造“全民受益”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建成环境的经营与维护从消极的“补遗纳漏”整治到积极的“系统提升”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软实力。最终形成统筹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的总纲。,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城市高度研究,在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利用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因子评价,建立三维可行性模型。从宏观层面引导苏州城市建设中的建筑高度。,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通过使用城市总体色谱、分层面推荐色谱和行政分区基本色谱,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以系统的色彩规划策略引导控制城市色彩的有序协调,在注重整体色彩氛围的基础上,体现古城和老城的色彩特征,并以苏州特有的城市色彩基因引导规划新建城区的色彩环境。,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探究传统民居形成缘由;开创性地对苏州传统民居户型(建筑群)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分类探索;提出“代表型民居”的概念,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苏州传统民居基本形制与明清民宅“三间五架”制度的关系提出了逻辑性论点;明确了苏州传统民居的明式与清式在做法、用材方面的主要区别;对苏州传统民居的部分常用名词术语进行了优化矫正;深化、完善了传统建筑保护的方法系统和标准准则。,1.苏州传统民居营造探原2.苏州传统民居建筑图集3.苏州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导则,图集目录,导则目录,规划研究(地域建筑),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建筑设计引导研究之一:近30年苏州古城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地域风格研究,通过对苏州古城区内30多年来建成的多座地域风格的公共建筑中的主要手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对设计特点的变化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利用数据统计、图表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些手法的延续与变迁,将这30多年的实践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的设计特点。,规划研究(地域建筑),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历史街区),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2010年,桃花坞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项目以改善民生、重拾文化记忆为出发点。,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两条苏式老街结合自身资源情况打造以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主题的城市特色街道。,平江路,山塘街,苏州的做法和经验,环古城特色风貌保护,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是一项集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投资约40亿,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对于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游事业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构筑了更为完善的黄金旅游、交通走廊和防洪屏障,营造了具有苏州水乡特色的景观精品、历史画卷、绿色项链。,“两山一镇”,2013年启动的围绕天平山、灵岩山、木渎古镇的“两山一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寿桃湖景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所有管线设计已基本完成,部分路段已经具备施工条件;慢行绿道渐成体系,“两山一镇”正逐步成为苏州西部新的城市名片。,工程实践(生态地区),苏州的做法和经验,“两河一江”,“两河一江”整治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一核四城”建设,做优做靓苏州古城,尽快把环古城河、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和胥江建设成为苏州靓丽的绿色项链、文化走廊和旅游胜景而提出的综合性整治工程,旨在通过挖掘文化、整治环境,提升“两河一江”的品质,推动苏州成为真正的东方水城。工程涉及环古城河、京杭大运河苏州市区段和胥江城区段,估算总投资约170亿元。具体包括环古城河提升工程、运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胥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工程、京杭大运河苏州市区段“四改三”工程、大运河申遗工程等六大工程。,古城环城河与金鸡湖水上游线(进行中),水上游一直是苏州旅游的一大特色,环古城河水上游、环金鸡湖水上游则是两大拳头产品。两大水系贯通后,这两个原本孤立的旅游项目可以合二为一,沿线分散的景点将全部被串联在一起,契合当下提倡的全域旅游的理念。,工程实践(生态地区),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古城区内分布的121处文保建筑和232处控保建筑从业态控制、修缮修复和周边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强调古城整体保护利用框架下的古建老宅的保护利用,立足居者,实现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的跨越。尊重历史,还古建老宅历史原貌,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综合经济效益,为古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工程实践(古建老宅),苏州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传统民居保护修缮,2011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启动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并且要求保护和利用并举,使古建老宅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2016重点实施了“苏州古建老宅卫道观保护修缮工程”。结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建筑形制研究”成果,从群体关系、单体建筑、装折、重点部件、彩画五个方面技术提出技术要点,确保建筑修缮的原真性。除“苏州古建老宅卫道观保护修缮工程”外,苏州市已完成传统民居修缮项目还有:潘祖荫故居一期、二期(花间堂酒店)、潘世恩故居(苏州状元博物馆)、潘镒芬故居(宋锦展销)、丁宅(王小慧艺术馆)等。目前,德邻堂吴宅、钮家巷王宅等5个项目正在进行修缮设计和前期手续办理工作。2017年开展过云楼、敬彝堂严宅等修复修缮工程。,工程实践(古建老宅),丁宅王小慧艺术馆,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潘祖荫故居修缮后:文旅探花府花间堂酒店,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潘世恩故居修缮后,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潘世恩故居苏州状元博物馆,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博习医院旧址,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过云楼保护修缮(过云楼陈列馆),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其他典型项目:潘镒芬故居保护修缮宣州会馆保护修缮德邻堂吴宅保护修缮,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工程实践(古建老宅),苏州的做法和经验,公众参与及政策奖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薯类种植种植土壤消毒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镀层加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外勤无线电雷达工前沿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电解电容器赋能、被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字化转型下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BIM技术 培养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 银行专项笔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员工笔试试题及答案
- 关节专业试题及答案
- 疾控中心专业试题及答案
- 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应用》课件-模块1项目1 机器视觉技术简介
-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 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2025版解读
-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 GB/T 45166-2024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总则
- 混合动力汽车试卷B
- 全套电子课件:网络信息编辑实务
- 《网店色彩设计》课件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