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天体磁场.doc_第1页
探讨天体磁场.doc_第2页
探讨天体磁场.doc_第3页
探讨天体磁场.doc_第4页
探讨天体磁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天体磁场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天体磁场理论的历史和现状。根据电磁现象的本质提出天体磁场成因理论。探讨了太阳磁场、行星磁场、恒星磁场、银河系磁场。根据天体磁场成因理论对天体磁场进行粗略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最后指出天体成因理论存在的问题。 李鑫 2012年2月7日目录1 天体磁场理论的历史和现状1.1转子学说1.2.电池学说1.3化石学说1.4.发电机学说2 天体偶极磁场2.1 天体偶极磁场简介2.2天体偶极磁场成因的理论3 太阳磁场4 行星磁场5 恒星磁场6 银河系磁场7 天体磁场成因理论对天体磁场计算结果8 天体磁场成因理论存在的问题1天体磁场理论历史和现状星系、恒星、行星、卫星,以及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都存在着磁场。天体的磁场是怎样产生的?这是天体磁场研究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从十九世纪末期以来,曾有许多天文工作者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先后提出过好几种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中,有的(如下述第一种)早已被否定,有的(如第二种)基本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那些有一定优点和价值的学说,因为存在不少缺陷,也面临着困难。可以肯定地说,天体磁场的起源问题还远未能获得圆满解决。下面对已有的几种学说作了一个简要介绍。1.1转子学说大家知道,日月星辰以及地球等一切天体都是不停地在旋转着,同时,许多天体又都具有磁场,因此,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有人主张,天体的磁场和自转之间有着某种物理联系。H.W.Babcock (巴布科克)曾把太阳与早型星作过对比。因为太阳赤道上的自转速度为2公里/秒,而普遍磁场的强度为50高斯;那么,如果磁场强度与自转速度成正比,并取B,A,F型星的平均赤道转速为60公里/秒,它们的磁场强度就应该是1500高斯。说来真是凑巧,巴布科克所观测第一颗恒星室女座78星磁场强度正好是这样大。于是,人们就一度认为,天体的磁场强度真是与自转速度成正比,而且还有人认为这是自然界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电磁场与重力场之间联系的具体表现之一。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物理学家P. M. S. Blackett (布莱克特)1947年提出巨大物体偶极磁矩与其角动量成比例,他把地球,太阳和室女座78星(这是当时已测出磁场强度的唯一恒星)三个天体的自转和磁场作了一番比较,结果列于表1 。有趣的是,尽管这三个天体的质量,体积和磁场都相差悬殊,可是它们的磁矩(P)和角动量(U)的比值(P/U)却几乎一样。P. M. S. Blackett进一步指出,P和U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上式中为引力常数,为光速,是一个近似等于1的常数。他认为,上述关系式中代表了自转和磁场的内在联系,并企图为这个概念找到理论诠释和实验证据。表1 地球、太阳和室女座78星的自转和磁场地 球太 阳室女座78质量(g)半径(cm)角速度()角动量(U)极区磁场强度(Gauss)0.61531500磁矩 (P)(注:表中P. M. S. Blackett当时采用一些数值现在已嫌陈旧。)但是,人们认识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近年来,有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磁场最强的星不一定自转得快,具体来说,对于一般的早型星,赤道转动在视线方向的投影()的平均值是177公里/秒,而星仅为52公里/秒。这样看来,天体的磁场与自转之间很可能没有实质上的联系。大量的恒星磁场测量结果都与转子学说不相符合,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的物理实验也表明,快速旋转的物体并不显示出磁效应来。P. M. S. Blackett于1952年在一篇长而详细的文章中描述了“否定实验”的结果,用一个高灵敏的无定向的磁强计未能探测到在实验室中静止的大密度物体附近有预期量级的磁场。任何转动理论只能解释磁矩沿转动轴方向分量,尚需找理由来解释横向分量,目前横向分量约为轴向分的五分之一,地磁场反转现象也是各种旋转理论的难题。目前,学术界对天体磁场的转子学说基本持否定意见。1.2.电池学说1950年L.Biermann 曾提出,在不断自转的恒星上,电子会因受到压力而形成电流,并由此而产生围绕自转轴的环形磁场来。这样的磁场是由电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磁能,这与电池的作用相似,因此被称为电池学说。按照这种说法,即使像太阳这产自转较慢的恒星,也可以由此而得到强达500高斯的磁场。对于快速自转的早型星,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磁场就会更强。电池学说不久也遇到了困难。到1962年,有人指出,如果恒星原来有一个偶极磁场,那么,电池效应就很难奏效。例如,一个强度仅为高斯的偶极磁场就足以抑制上述效应产生磁场,使之只能达到微不足道的程度。1.3化石学说 这种假说认为,天体本来就有微弱的磁场,在凝缩时磁性得到加强。化石学说的基本观念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但是,它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对化石学说的非难主要有两个。第一,对流运动可以使磁场大幅度减弱,甚至消失。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化石学说给出的磁场应当是基本稳定的,可是,磁星的磁场却往往有大幅度的变化。甚至普遍磁场非常微弱的太阳,它的磁场强度的变化虽然不大,可是极性有时会发生反转。这些都是化石学说很难说明的现象。1.4.发电机学说 按照安培定律,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既然宇宙空间的物质大部分都处于电离状态,那么,它们的运动相当于电流,也应当产生磁场。凡是按照这种方式,认为由带电物质的运动而产生的磁场的各种假说,都属于发电机学说。最早在1919年,拉莫尔曾提出,是太阳黑子周围的旋涡运动形成了黑子磁场,这个理论早已被抛弃,但是它却引出了许多种别的发电机学说。在过去,人们曾认为不规则的、紊乱的湍流可以产生磁场,这个观点当然不能令人信服,现在一般认为,只有带电物质的有规则运动才能产生磁场,而且并不是一切有规则的运动都如此,例如,具有轴对称的带电物质运动就不能维持一稳定的磁场。发电机学说要处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具有偶极磁场()的天体怎样能产生环形磁场()。在这方面已经提出来一些设想。地球内部有一个导电率很高的液体核心,它的不均匀旋转就可以由偶极磁场产生出环形磁场来。在目前,发电机学说在天体磁场起源的研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它能解释的现象比较多,但是在理论上却不够完整。”2 天体偶级磁场2.1 天体偶极磁场简介天体的偶极磁场与一个均匀磁化圆球磁场相似(如图所示)。把它的磁轴取北-南方向,P是球外一点,与球心的距离是,是NOP角,即磁余纬。如偶极子的磁矩是,则P点的磁位是 (1)磁场强度指向内径方向分量相当于, (2) 磁场强度沿增加的水平方向分量, (3)磁倾角I等于 (4)2.2 天体偶极磁场成因的理论根据电磁现象本质基本假设,如果旋转天体可以看成是质量均匀的刚体,天体的自转的偶极磁矩为 (5)上式中为精细结构常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c为光速,为天体旋转角动量。极区磁场强度与天体磁矩关系是 (6)或 (7)3 太阳磁场太阳和地球相似,也有一个普遍磁场。不过由于局部活动区磁场的干扰,太阳普遍磁场只是在两极区域比较显著,而不像地球磁场那样完整。太阳极区的磁场强度只有高斯。太阳普遍磁场来源于太阳自转,近似偶极磁场,3 行星磁场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太阳系行星磁场如下: 1 水星:“水手”10号发现水星磁矩为电磁单位,水星的极性与地球相同,赤道表面场强为高斯。2 金星:存在磁场重联现象,金星磁层就像是一个缩小的规模的地球磁场。金星表面上的磁场比地磁场小很多,相当于月球的磁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它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的相反,那么由于自转引起的磁场应该与地球的磁场方向相反。3 火星:行星际探测器“火星”2号、3号和5号对火星探测,火星磁矩为电磁单位。4 木星:磁矩是地球的18,000倍 ,木星的磁场是地球的50-100倍;5 土星:有一个简单的具有对称形状的内在磁场一个磁偶极子,比地球的磁场微弱一点 ,土星的磁场是地球的17-34倍;6天王星:天王星的磁场是地球的3-6倍;7海王星:海王星的磁场是地球的4-8倍;8冥王星(矮行星)的磁场与月球相似。4 恒星磁场观测资料表明,恒星的磁场都是与自转方向保持一致。白矮星的密度很大()它的表面磁场高达高斯,中子星的密度比白矮星高得多,因此磁场约达高斯。6 银河系磁场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介绍,银河系磁场观测结果为:7 天体磁场成因理论对天体磁场计算结果根据天文观测资料,按照(5)式和(7)式可以计算出天体的磁矩和极区磁场强度,计算结果列于表2。表2 天体偶极磁场杉匹磁场强试计算结果天 体质量(g)半径(cm)自转角速度()角 动 量磁 矩极区磁场强度计算值(Gauss)磁场强度观测值(Gauss)备 注地 球0.200.61太阳普遍磁场22.7注1月 球注2水 星 注3金 星 注4火 星 注5木 星 注6白矮星? 注8脉冲星 注7银河系长轴 短轴 注8注1:1913年,G. E. Hale 观测太阳普遍磁场强度是25-50 Gauss,现在一般认为Hale观测值偏高,磁场强度应为表中数值。太阳较差旋转不仅沿着纬度方向,而且沿径向也存在较差旋,值比表中数值要小得多,所以太阳的磁场强度中的值小了近两个数量级。注2:月球磁场强度数值取自阿波罗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宇宙飞般观测数据。定航员用用仪器直接测量月球上个别地区磁场强度达到10-100伽玛。注3:表中所列水星磁场强度数值取自水手十号观测结果,水星磁矩计算结果与“水手”10号观测结果相差1个数量级。赤道 Gauss ,极区 Gauss。注4:表中所列金星磁场强度1962所水手二号宇宙飞般在金星附近,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出金星磁矩。注5:表中所列火星磁场强度数值取自1965年8月14日-15日水手四号宇宙飞般飞经火星附近上空观察结果。火星磁场强度中值明显偏小。注6:根据“先锋者”11号的探测指出,在离木星3个木星半径处以内的磁场是四极的和八极的,而场强为311 Gauss, 注7:天文资料一般认为白矮星质量与太阳同数量级,半径与地球同数量级,磁场强度为- Gauss,没有查找到白矮星自转数据,认定白矮星角动量与太阳同数量级。注8:天文资料一般认为脉冲星周期为40.03 s,半径为20km,质量与太阳同数量级,磁场强度为Gauss。周期中间值,即。注8:由于银河系观测数据不精确,计算只能粗略估计。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太阳,火星外,其它天体的磁场强度计算值与观测值基本相符。.8 天体磁场成因理论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