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学说.doc_第1页
中药药性学说.doc_第2页
中药药性学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中药的性能1. 含义:中药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是药性理论。2. 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3. 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机制:(1)药物针对病情而各具有的独特性能,称为药物的偏性。(2)中药的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3)中药性状:指药物形状、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中药性能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二、 四气1. 含义:又称四性,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品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2. 确定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板兰根,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3. 所示效用: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寒凉性所示效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作用,有伤阳助寒之害。(2)温热性: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有伤阴助火之害。4. 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5. 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根据病证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治亡阳欲脱,选大热附子,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3)寒热错杂,寒热并用。(4)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药性相反的反佐药。三、 五味1. 含义: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概括,又是部份药物的真实的滋味。2. 确定依据: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1)确定的主要依据:今之药味的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2)与所治疾病的关系:功能发表行散的药多辛味,能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能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能降泄燥湿的药多苦味,能软坚散结的多咸味。3. 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等证。(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虚证,挛急作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滋燥等。(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还能生津、安蛔。临床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久痢,久咳,大汗虚脱,崩漏经多。(4)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能燥湿;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临床用于咳喘气逆,呃逆呕喘,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寒湿,湿热等证。(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瘰疠、痰核、癥瘕,热结等证。(6)涩:能收、能敛,有收敛固涩作用。临床用于滑脱诸证,久痢脱肛,崩漏带下。(7)淡:能渗、能利,有渗水利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8)芳香: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4. 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5. 气味配合:(1)意义: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二者参合才能全面认识药物的性能。(2)原则与规律:气与味可组配,一药中气只能一,而味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味愈多,作用愈广,规律是气味均一,一气二味或多味。(3)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气味相同,功能相近,气味想异,功能不同。四、 升降浮沉1. 含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2. 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2)药物的气味厚薄。(3)药物的性味。(4)药物的效用。 与所疗疾病的关系: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改善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势。3. 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1)升浮性: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病的防治。(2)沉降性: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4. 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5. 影响因素: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配伍。五、 归经1. 含义:指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理论基础和确定依据: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确定依据有:药物特性和药物疗效。3. 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可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可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六、 有毒无毒1. 含义:狭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还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2. 特性:药物偏性的总称。3. 确定依据:含不含有毒成份,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七、 配伍1. 含义: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2种以上药物同用的方法。2. 目的: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3. 内容:七情配伍,君臣佐使配伍八、 七情配伍1. 含义: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2. 内容:(1)单行:如独参汤。(2)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和茯苓配伍。(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半夏畏生姜。(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生姜杀半夏。(6)相恶: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人参恶莱菔子。(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3. 应用原则:相须、相使表示增效,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要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禁止。九、 君臣佐使1. 含义: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2. 内容:君药:主攻方向,方中不可少的;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