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宗族活动与村民宗族参与研究以浙江温州H村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徐云松指导老师 李义波摘要:农村宗族活动现今仍然以各种形式广泛地存在着,其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农村宗族活动和村民宗族参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宗族活动及村民在宗族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考察宗族活动和村民宗族参与的影响变化,分析村民宗族参与的原因,继而通过访谈分别分析宗族族人的村干部经历和经商经历对村民宗族活动参与的影响。关键词:宗族组织;宗族活动;宗族参与 The Studies on Countryside Clan and Villagers Clan ParticipationA Case Study on H Village of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Xu YunsongTutor Li YiboAbstract: Rural clan activities in various forms today are still widely exis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in the rural areas can not be ignored to play the influence and role. Clan activities and rural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is a subject worthy of stud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rural villagers in the clan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clan, the clan inspe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 villagers participate in the clan change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n,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lan who were interviewed the village cadre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doing business Clan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villagers affected. Key words: clan organizations;clan;clan participation引言在研究中国农村问题时,宗族组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看待村落宗族组织活动和村民对宗族的认同,不仅关系到人们对村落宗族的态度,更关系到人们对农村现代化的认识与把握。同时,以村落宗族组织作为一面研究农村、农民的镜子,对于认清农村的社会结构、把握农民的社会心理,从而逐步把农民、农村引上致富之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文献回顾关于农村宗族组织的资料非常多,众多学科都对其有过不同程度的探悉,不仅时间跨度大,研究的侧重点还各有不同。下面,笔者将就国内外关于宗族组织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专著按时间顺序作一简单的说明。二十世纪初我国学者偏重家族史的研究,如吕思勉的中国宗族制度小史、潘光旦的中国家谱学略史、孙本文的晚近中国家族制度之变迁、杨再芳的论中国家族制度之演变与其家庭组织的相关性。之后中国有了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这两本著作在中国有着标志性意义。1935年,陈礼颂在乡村调查的基础上写成潮州宗族村落社区研究,展示了三十年代广东潮汕农村社会生活的画面。1955年,日本公开出版了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此书对我国北派人类学调查和著述的影响是深远的。五六十年代,英国人类学家弗里德曼分别推出了中国东南部的宗族组织和中国的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两部专著,系统论述了中国宗族组织的社会经济功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恢复宗族问题研究,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如冯尔康的中国宗法社会、王思治的宗族制度浅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987年华英国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宗族种性俱乐部一书出版。作者对比了中国、印度、美国这三种文化,指出“在家庭与国家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中国人最重要的集团是宗族”,并从比较的角度概括出中国宗族组织的外婚、单系共同祖先等一些特征。1九十年代初,钱杭、谢维扬对江西泰和农村进行了考察,著有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书,对泰和农村的普遍重建宗族组织的原因、状况、影响作了系统的论述。1996年杜赞奇的文化权力国家一书在我国翻译出版,书中宗族与乡村政治结构一章详细论述了1900年至1942年间华北农村的宗族情况以及宗族与村庄政体、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孙秋云、崔榕于1996年初至1998年对湖北的宣恩、来凤等土家族聚居区的宗族活动进行了调察,发表了阶段性报告宗族文化与社区历史。关于农村宗族组织的定义虽然各家学者的表述不太一样,但在内容上基本差别不大。借用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的观点,宗族一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男性血缘系统的人员关系;二、以家庭为单位;三、聚族而居或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四、有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领导人,进行管理。245李锦顺,章淑华在农村宗族:内涵扩散、特质及其未来一文中对宗族组织下如下定义:宗族基本上是按男性血缘世系或近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存在某种严密或松散的组织形式,具有修祠堂、修祖坟、修族谱等宗族色彩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社会群体。383与此类似,钱杭与谢维扬在宗族问题:当代农村研究的一个视角一文中指出,实体性宗族组织“是指农村中依据真实的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宗族性团体,具有稳定的组织和对其成员有系统的约束力。其最典型与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在祖先祭祀、宗族财产、伦理、宗子继承以及参加宗族活动等方面,对于族人有着严格和成型的规定,因而这不同于那些临时的,仅为某一单个的具体行动目标而形成的亲属联合”。 4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宗族的权威被打破,其活动逐渐衰落和停止。1978年开始启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农民家庭的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乡村的动员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宗族也有了成长的空间,民间社会重新被激活,宗族也不断发展并呈现新的特点。陈骏程在关于目前我国农村宗族问题的思考文中把新时代中国农村宗族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一、宗族组织实体化;二、宗族组织目标政治化;三、宗族组织活动公开化、多样化、区域化。5相比而言,李锦顺和章淑华更加从内涵和制度角度分析宗族的特质,从三方面“宗族的功利性、习俗性”“民间边缘性、非制度性参与”“社区封闭性”对宗族的内涵扩散作了说明。6关于宗族组织的研究,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研究不能不说是成果丰硕,但在整个研究领域中,依然有些不足,需要研究者精益求精。首先,在中国农村宗族组织这一课题中,定性研究远远大于定量研究,缺少用来下结论的必要数据,某些关键的论点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其次,宗族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与变化,而现今学界在最新的研究领域还不能及时跟上现实的变化,需要专业人士弥补研究的滞后性。最后,在宗族内部的宗族参与领域现今缺乏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的研究,希望引起更多业内学者的关注。二、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1宗族组织宗族组织基本上是按男性血缘世系或近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存在某种严密或松散的组织形式,具有修祠堂、修祖坟、修族谱等宗族色彩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社会群体。784宗族组织是农村中依据真实的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宗族性团体,具有稳定的组织和对其成员有系统的约束力。宗族一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男性血缘系统的人员关系;以家庭为单位;聚族而居或相对稳定的居住区;有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领导人进行管理。847 2宗族活动宗族活动指为了凝聚内部力量和产生文化共鸣等,宗族为此开展的各种活动,包括修族谱,祭祀,修祖坟等等。宗族活动一般由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牵头,族中村民广泛参与,往往呈现一定的时间周期性。因为我国法律禁止宗族法和族产的存在,当前农村宗族势力复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修谱、建立宗族组织、组织宗族活动等方面。宗族祭祀多仅限于墓祭和家祭而无传统的祠祭;适当调停处理族人之间、本族人与外族人之间的纠纷;日常生活互助,多是劳务上和感情上的,经济资助对象较少且数额有限,一般是针对特困户和本族人考取大学等。93宗族参与本文宗族参与的测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村民参与宗族活动的频次、村民参加宗族活动的方式和参与宗族活动的原因。是否经常参加宗族活动可以说明宗族参与的强弱,村民会通过各种宗族活动加强对宗族的认同感,举办这种活动,村民对本宗族的历史与社区神灵信仰得以延续,并以此加强村民对本宗族情感上的归属与认同感,维系宗族一体观念。10 村民宗族参与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村民对宗族态度的不同,而村民对参加活动与否的原因解释同样也体现了对宗族态度的不同,宗族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能十分直观地表现出村民的反应。(二)问卷指标设定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具体设为H村村民,了解的基本资料有年龄、性别、学历、经商和村干部经历。主要调查H村宗族活动的情况,并且根据其对宗族活动的参与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调查过程中,先设定现有的宗族活动主要包括造族谱、建族坟、祭祀、修宗祠四项,具体调查中若发现有新形式的宗族活动则随时添加。此类宗族活动都为有一定影响的群体活动,可较为简易地获取信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在于要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搜集数据得出相关结论,对象划分的指标有年龄、干部工作经验、经商工作经验、以往参加宗族活动经验,如判断年老者是否比年轻者对宗族的参与度更高,而外出经商者可能有较广的眼界和人脉疏远宗族,也有可能有更强的认祖归宗心理。假定各群体之间在宗族参与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继而探讨产生差别的原因,将根据问卷设定的问题和访谈得出数据和结论。(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问卷主要收集基本的数据资料,调查总体为H村村民,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15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有意识地分别调查各个群体,如年老者与年轻者,外出经商者与在家务农者,经常参加宗族活动者与很少参加活动者,都选取一定样本,方便得出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再使用访谈法,访谈的内容在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有意识地加以扩散,访谈对象主要面向村里的管理层,知识层和经常参加宗族活动的个人。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的范围十分宽广,具体情况和详细数据可见下表1,年龄上覆盖了从莘莘学子到白发老人的各个年龄段,运用均值计算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7.5,性别上男女分别占了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在文化程度上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占据相当一部分,调查中直观地看出,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表1 样本基本状况变量频次(人)有效百分比(%)性别男10066. 7女5033. 3年龄20岁以下138.720-35岁5838. 733-55岁5436. 055岁以上2516. 7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724. 7初中2412. 0高中或中专6644. 7大专或本科以上1818. 7担任干部是2516. 7否12583. 3外出经商是6543. 3否8556. 7作为分层调查的重点,考察宗族参与的差异性,样本中有过担任村中领导干部的人占16.7%,而有过外出经商经验的人有43.3%,考虑到样本中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和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其实可以看出H村的经商气氛十分浓烈,估计25岁以上成年男子有80%以上都有外出的经商经历,该土地的商业氛围和人脉关系使然。三、H村宗族情况描述(一)基本环境描述H村位于雁荡山南麓,东有河塘通大海,后有高山,南北有矮山,三面被山环抱,故名“环山”。据不完全统计,现H村有村民2600人左右,由于本地域经商气氛浓厚,常有村民常年在外不回村居住,故常住人口约只有2000人上下。弗雷在1966年说道:“智利广大群众没有任何组织,而没有组织就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会在国家的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代表。” 11在H村中徐氏宗族就是村民的组织,为村民带来权利与利益。资料显示,H村有600多年的历史,原先有23个家族,经过岁月变化历史变迁,现主要由徐氏村民掌握这个村子,徐姓村民占该村的80%以上的人口,除徐姓外,干姓是本村第二大姓,约占10%的比例,但干姓村民非常集中地居住在H村的西南角,平时日常生活中不会以H村村民自居,在对村的管理上,影响力逐渐扩大,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另外,H村中还有潘、吴、许等由少部分村民组成的姓。(二)宗族活动H村的徐姓宗族即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其具有十分典型的宗族特征,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定期或不定期的宗族活动,完善的组织制度,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影响力已大大不如以前,且其功能作用日渐式微,但在广大的村民心中,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村民的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程度地发挥着力量,对村民施加着各种影响。根据调查资料,H村的宗族活动主要有造族谱、建族坟、祭祀和修宗祠四种,这种活动都是全村范围的,进行时需要全体村民参与,村民通过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如出钱出力现场参与等,作为宗族一份子参与到宗族的活动中,为宗族做出贡献,满足内心的寄托和情感需要,体现其价值。1造族谱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的寻根意识。而族谱就是人们表达自身追根溯源最好的方式。族谱,又称家谱,是人类同宗共祖的血缘群体,以其特殊的形式,记载其家族世系和历史信息的图书,是氏族内部的历史档案,也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一般有:本族来源;祠规神祠约,墓图和有关议约;世系表;本族著名人物的传赞图像;按辈份排行记录本族人口生卒年及妻女和葬地等情况。H村较完整地保存的延续数百年的族谱文化,虽然族谱在“文革”期间遭到十分严重的损坏,但族谱文化依然长存。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都开始打破对族谱的禁区,恢复氏族清修家谱之风。90年代中期,H村中的老人也提出重修族谱,一是为了修复之前损坏的族谱,二是添加几十年来未入族谱的人丁记录,保持族谱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新一轮家谱续修采用族人出资,专人修谱方式进行,成立了专门的理事会,由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具体的修谱事宜。2建祖坟建祖坟也是表达对宗族情感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各地都十分普遍,不仅能让先人得以安息,也供后人祭拜凭吊。清明或年关时节,族人祭上祭品,追忆往昔先人筚路蓝缕之不易,告诫后辈勤俭持家奋发图强。在文革前的逢年过节,一般由族长带领族人集体祭扫膜拜。文革后,人员杂居,原有的宗祠被破毁,宗族观念趋向淡薄,一般仅由家庭供奉上至曾祖、祖辈、父辈之灵位,清明时节、逢年过节,家人内部进行祭扫行礼。新一轮族谱之风兴起之初,即1992年,也修建了祖坟,在村后的山上,约100多平米的面积,有两位徐氏先祖供人祭拜,据村里族人讲述,这是两兄弟,现在H村中徐姓的绝大部分村民,都是由这两位兄弟后代繁衍支发而来,本地族人称这两位先祖为“太太公”,而太公约是曾祖一辈,太太公则还要往上追溯。该祖坟修在去山上的必经之路旁,平日里有人经过时常会进去看看,清理一番,若带着孩子,往往会讲述一下先人的事迹由来,自身的宗亲关系,无意中让孩子有了宗族观念,定位于宗族的一份子。3祭祀早些年,祠堂祭祀是宗族活动中最隆重的大典。祭祖一般由族中年长者主持,参加的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祭祀是宗族的头等大事,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发送告知、安排祭器、雇用车夫、领唱祭仪、分发胙票、收支做帐非常多的事情,必须要有精细的安排和专人负责。负责这种细节的事也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地位并得到村民认可。对参加的群众来说,“分胙”和“饮福”是整个过程中最实在的一个环节,即类似于家族宴会的一种聚餐,但这种聚餐女性是不能参加的,直至现如今也是如此,传统的力量在这是体现地淋漓尽致,若是一个家庭的父亲不在,宁会让年幼的男孩子去参加餐会,也不会让母亲去,虽然她也是族中的一员。H村的祭祀已多年不曾举行,很多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如村中的财力紧张而祭祀是非常浪费金钱的,且由于经商风气浓厚,村中男子常年有相当一部分不在家中,过年也不例外,另外,无人牵头组织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村民的宗族意识逐渐淡薄使祭祀越来越难以成为现实,而祭祀的长久缺失也一定程度上让徐氏宗族的凝聚力下降。最近一次的全族祭祀还要追溯到90年代重修族谱时。4修宗祠徐氏宗祠就修在H村的正中央,现在所见的宗祠是1980年重新修建之后的面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要由木料构建的房子,看上去质朴自然、气势宏大。粗粗估算,应该是长宽都约是40米的正方形建筑,石砌的墙,中间数十根木柱有序树立,该祠堂精巧之处在于木柱之上通过缘木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架十分稳固地支撑着屋顶,使得整个祠堂充满稳定感和艺术感。宗祠内部的前方是一个戏台,后方是一个二层的小阁楼,阁楼上摆着徐氏先人的灵牌,正中3位祖先的灵牌,左右也各三个,灵位用木门隔开,以免不知事的孩童亵渎冲撞先人。该祠堂建成已有二十余年,长期以来一直担任着村中祭祀、聚餐和休闲的重任,祠堂除了早期固定的祭祀祭拜场所之外,每年过年前后村里人都会集中到此看越剧表演,偶有几年没有举行,但这作为一个传统一直延续着。而村中老人去世后,一般也会在宗祠中停棺数日,除了正常事务性安排外,还有让逝者灵魂重归宗族的意思。值得一说的是,这停棺宗祠是不分性别只要宗祠中人都可。(三)宗族文化一般家族家规家训大同小异,一般都以强调忠孝纲常的伦理观为重点,如安徽梁安高氏家规有:“孝父母”、“敬祖宗”、“正婚姻”、“睦宗族”、“守正业”、“兴文教”、“严闺阃”、“积功德”、“禁溺女”等,但H村徐氏的家规由于历史破坏现已不可考。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认为:“一个社会想要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失败”。12宗族作为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组织, 通过血缘上的认同和归属, 通过系统的人伦结构, 来维持宗族的权威体系。客家宗族的运行也遵循这种逻辑, 以长为尊, 年纪越大越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以维系宗族权力和秩序体系的稳定。宗族文化中的字行辈份在宗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确立了宗族的长幼顺序,维护长者的权威,使得整个宗族处于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四川高氏的辈份按以下秩序排列:“伏堡志恩廷,应明尚仁义,昌荣振启文,光承宗国治。”温州畲族雷姓分“大”、“小”、“伯”、“干”、“万”5字为行次。而本文研究的徐姓,现以 “高”“统”“百”“世”“成”为辈份,族人起名一般都为徐+辈份+第三字,若家中两子长子名字里有了字行辈份,次子就不需再用。四、宗族参与情况(一)宗族参与频次上文提过H村的宗族活动主要有造族谱、建族坟、祭祀和修宗祠四种,但村民对本族的活动并没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在问卷4个选项中,很多人都只是选择其中的两项或三项,推测其原因,一是受访者中的学生宗族观念并不很强烈,对本村的宗族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二是很多宗族活动已多年不曾开展,村民宗族意识开始淡忘,三是自身判断的标准不同,如祭祀,部分村民并不认为在家祭祖就属于宗族祭祀活动。虽然宗族活动日渐凋零,但从下表2中可以看出,徐氏村民对宗族活动依然持有很浓厚的兴趣,保持比较高的参与度,偶尔参加活动和每次都参加活动的比例相加有近65%,除去外姓和因学业商业等原因不能参加的部分,该比例应该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同时,通过本数据可以看出,徐氏族人对本宗族有着比较高的认同度,宗族参与度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但值得注意的是,访谈中很多人在回答在学业或商业活动和宗族活动冲突时,都没有直接回答选择宗族活动。表2 参加活动频数比例是,基本每次都参加3825.3偶尔参加5939.3很少参加3724.7从来不参加149.3总计14999.3缺失值1.7总计150100.0(二)宗族参与方式村民对宗族的参与方式体现在具体的态度行为上,积极参与的,愿意捐献财务的,提供帮助但不以为然的,村民自身的认同决定了其对做出的反应。由于问卷中本选项是多项选择,故以总频次为750算各活动的百分比。村民的选择由多到少分些为“积极参与尽量帮忙”“捐献财务”“提供劳力”“作为观众到场观看”“组织活动号召村民”,可以看出,村民对自己的宗族有着积极的主人翁意识,更多的愿意参与其中,在宗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帮忙,比如前期的准备和中期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在活动的后期观看。表3 如何参加频数百分比组织活动号召村民2910.7积极参与尽量帮忙7226.7捐献财务6524.1提供劳力5721.1作为观众到场观看4717.4总计270100.0总计750通过问卷和访谈数据可得,组织号召村民参加宗族活动的族人一般都有过村干部经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且为人热心,就其个人而言,组织者自己的经历决定了他在整个宗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而另一些人可能就会更多地考虑捐献财务或只是观看参与。(三)宗族参与原因1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问卷得出的数据有约65%的村民愿意参加宗族活动,而他们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各有不同,如有的人是出于群众压力,族人邻居都去了,自己不去不太好,也有人是出于人情关系,如活动组织者发出邀请,自己在面上不好直接拒绝,就只好参加,根据调查数据,只有不到30%的人是出于此类考虑;而另有70%的人是考虑到自身是宗族的一份子,愿意为宗族做出贡献,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在族中的价值。在参与的群众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宗族有很高的认同度。表4 参加原因 频数百分比觉得参加是件骄傲的事137.6愿意为宗族做点事4928.5发挥下自己的作用6135.5组织者发出邀请3922.7群众压力,不去不太好63.5都没关系,无所谓42.3总计172100.0总计750 农村村民参与宗族活动一般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经济原因、社会关系、时间问题、自我态度、群众压力等等,在本次调查中65%的群众选择宗族参与,同时在这个数据中有70%的人是由于价值判断选择宗族参与,这说明在H村中有着比较高的宗族凝聚力,宗族参与原因主要是自身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的压力。2不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表5 不去原因 频数百分比有事忙,不去1331.0去了没意思1331.0这是其他人的事,跟我无关716.7不知道有这事没人通知716.7去那不如在家呆着24.8总计42100.0缺失值708总计750有35%的人的态度是不参加或不怎么参加活动宗族活动,其中有31%的人是因为自己有事不能参加,觉得去了没事做没意思的占31%,这部分学生居多,还有其他16.7%、16.7%和4.8%的人选择“这是其他人的事,跟我无关”“不知道有这事没人通知”“去那不如在家呆着”,具体见表5。相信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这部分数据其中是值得推敲的,因为很可能某位族人本身确不想参加,但处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对外只是宣称自己有事忙不能参与,故,不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主要是村民本身的态度问题,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的村民由于学业或生意的原因不知道活动的消息。(四)社会经验的影响差异受访者中的16.7%有在村中担任过干部,在一个宗族社会,一般而言在村中担任领导干部在宗族中也会有一定的地位。在此本文将对比访谈中的两个访谈对象分析有无干部经历对宗族参与的异同。C1是上一届是村委会的委员,徐氏族人,一直在宗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召集,联络,任务分配等,但现在宗族活动的日渐稀少使得他觉得很失望,“现在村里人都忙,过年都不一定回来”(C1-Q2),宗族活动就更难举行,C1对宗族活动持赞成的态度,很能认同宗族在村里的地位和作用,但也认识到现今大张旗鼓地举办宗族活动的艰难,“以前办活动都是村里人赚了钱,请个戏班子,其他人再集点钱”,活动就可以办起来了,现在人本来就不齐,加上人们积极性都不高,宗族情绪消退,活动很难办起来。C2是一位农民,他对宗族态度同C1很相似,也认为宗族在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活动很难举行。通过C1、C2的对比分析和其他参考资料,村干部的经历并没有对村民的宗族参与上产生太大差异,二人在宗族参与上基本持相同看法。C2认为“这种活动多搞搞可以让孩子多了解这个村子”(C2Q7),同A热心参加宗族活动赞同举行活动本质上是相同的。访谈个案中C3和C6都是具有多年经商经验的商人,他们都表达出自身的经商经验对宗族参与度无任何影响,但对比个案C2和C5,可以认为经商经验其实对二者在潜移默化中还是有相当的影响的。经商经验或许会使人更直接地表达事物能否带来好处,对于不能直接显示其价值的宗族活动,对他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族中的村民的村干部经验对村民的宗族参与影响甚小,但相比而言经商经验使得村民更关注宗族凝聚力之外的东西,有经商经验的族人也认同本族的身份和作用,但认为宗族活动已没有那么必要和起作用,如过可能,他们期望有更新的组织更替代原有的宗族的功能给他们提供人脉或社会关系的帮助。五、讨论和小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宗族势力在现今正在逐渐缩小,农村宗族活动在经过90年代的复兴和调整后,一直平和地进行着,在以H村为代表的浙南一带,浓厚的商业气息使得宗族活动的举办日渐稀少,同样的原因也使得宗族中的族人更愿意去参加生意活动而不是宗族活动,本次调查中多为村民的态度证明了这点。众多商业协会或老乡会取代宗族原有的部分功能,能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要,进一步导致宗族影响力的缩小。不过,虽然宗族中没有了完整的体系和族规约束,但在农村社会,宗族现今依然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不论经济生活还是人脉关系,都深切受到宗族的影响。村民对宗族的态度整体上是肯定且支持的,虽然有小部分村民和年轻人认为宗族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绝大多数村民对宗族的存在是持正面评价的。村民的宗族参与程度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考虑到H村已有近几年都没有大的全族性宗族活动,如果近期举办类似活动,应该宗族参与程度会更高。H村村民的宗族参与有着普遍的特点,如对宗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期望自身能为宗族做出贡献;也有着特殊性,如在宗族活动参与与生意冲突时,村民一般会更多地考虑生意上的事,宗族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宗族活动的开展对村民宗族参与程度有着正面的影响,大量持久有规律的宗族活动会加强整个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村民对宗族认同感的加深后,村民宗族参与度也会显著提高,而村民肯积极参加宗族活动,也会使得宗族活动更频繁的开展举办,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致谢本文的最后成稿首先得感谢李义波老师,李老师对本文在理论和调查上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之后不辞辛劳地认真修改本文,在此对李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狄金华老师和朱考金老师在本文的修改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我收益匪浅在此特别表示感谢!此外,社会学系全体老师四年来的无私教育和细心指导使我深受感动!同时在此对本文的调查对象H村的善良村民表示感谢,没有他们毫无芥蒂的真诚帮助,是无法得出本文的调查结论的。最后,对提供帮助共同努力的社会41同学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M.薛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8.2 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5.3 李锦顺,章淑华. 农村宗族:内涵扩散、特质及其未来J.农业考古,2006(6):83. 4 钱杭,谢维扬.宗族问题:当代农村研究的一个视角J.社会科学,1990(5):22. 5 陈骏程.关于目前我国农村宗族问题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0(6):14.6 李培林.社会生活支持网络: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1):53. 7 李锦顺,章淑华. 农村宗族:内涵扩散、特质及其未来J.农业考古,2006(6):84.8 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7.9 付华顺.祭祀空间与宗族认同政和县禾洋村东平尊王祭祀的民俗考察J.闽江学院学报,2007(3):14.10 肖唐镖,幸珍宁.江西农村宗族情况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7(4):81.11 Eduardo Frei.Chiles Struggle on the Left J.The New Lender,1966 (6):49.12 C.Kluckhohn.Culture and Behavior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2:78.附件A 关于农村宗族活动与村民宗族参与研究的调查问卷农村宗族活动与村民宗族参与研究问卷亲爱的村民:您好!我们是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学生,为了解农村宗族组织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村民在社会生活中宗族参与情况,特此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无对错之分,所填数据仅供统计研究使用,请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放心作答。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还望谅解。衷心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2007-12-03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徐云松 联系电话问卷编号:说明:在选项后划“”,需要注明的地方另请填写一、基本资料1、性别 A男 B女2、年龄 A55以上 B35-55 C20-35 D20以下3、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大专及以上4、现在或曾经是否担任村干部 A是 B否5、现在或曾经是否有过外出经商 A是 B否二、参与活动6、请问村里存在以下哪些宗族活动?(可多选)A造族谱 B建族坟 C祭祀 D修宗祠7、请问您经常参加宗族活动吗A是,基本每次都参加 B偶尔参加 C很少参加 D从来不参加8、您是如何参加宗族活动的?(可多选)A组织活动号召村民 B积极参与尽量帮忙 C捐献财务 D提供劳力 E作为观众到场观看9、对于您参与的宗族活动,您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的是哪项A造族谱 B建族坟 C祭祀 D修宗祠10、对于您参与的宗族活动,您认为其实哪项可以不用开展的哪项A造族谱 B建族坟 C祭祀 D修宗祠11、村里的宗族活动开展的频率是A一月一次或更频繁 B数月一次 C半年到一年一次 D数年一次三、认同状况12、您参加村里开展的宗族活动吗?A每次都参加 B偶尔参加(选择AB请回答14,跳过15)C基本不参加 D从来不去(选择CD请回答15,跳过14) 13、您愿意参加村里的宗族活动吗?A很乐意 B没事时可以去 C不太愿意 D不愿意 14、您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A觉得参加是件骄傲的事 B愿意为宗族做点事 C发挥下自己的作用D组织者发出邀请 E群众压力,不去不太好 F都没关系,无所谓15、您不参加宗族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A有事忙,不去 B去了没意思 C 这是其他人的事,跟我无关 D不知道有这是没人通知 E去那不如在家呆着16、您认为宗族活动的开展对您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请在相应的地方打勾。很有帮助有一定帮助没有帮助负面作用经济帮助人脉支持感情维系个人价值肯定17、与之前相比,通过宗族活动的开展,您对宗族的态度是否有改变?A更加认同 B没有变化 C有些恶化 D说不清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附件B 关于农村宗族活动与村民宗族参与研究的访谈提纲Q1您的基本情况,有无经商,有无干部经验Q2村里的宗族活动现在还有在开展吗?Q3. 您经常参加宗族活动吗,在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起怎样的作用Q4. 在学业或商业生意和宗族活动冲突时,您会如何选择?Q5您的商业活动对您的宗族态度有影响吗?Q6. 您的干部经历对您的宗族态度有影响吗?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英语写作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汽车维修工中级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 成人护理学皮肤、运动、神经系统测试题(附答案)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中学化学习题研究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外墙清洗与外墙玻璃清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二手车出口业务代理合同样本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招标投标服务合同
-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单元复习课件
-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22版)
-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测试
- 2024年保定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全套
- 《数学新课标》课件
-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课件 Unit 1 Culture
- 2024年度企业预算表(制造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