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新航路开辟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新航路开辟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新航路开辟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新航路开辟复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新航路的开辟1、 学情分析:本区在近年来高考世界近代史部分得分率一直低于全市和同类区,所以以本课为例探索世界近代史复习的新思路。进你年来高考天津卷中对于“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考察的内容不断增加,一直稳定在65分以上,为提高“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本校历史组花大力度搜集各方面史料和历史研究前沿信息,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的提升。从2015年高考开始,中西比较题成为高考主观题的重点,鉴于这一背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中西历史的横向比较,树立学生全面看待中西历史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应作为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校学生在对史料提炼和概括能力上有一定不足,结合近年来命题特点,必须针对这一弱点进行强化提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与评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的分析,掌握历史原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掌握多角度、多观念分析历史的方法。通过史料研读养成史料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过对中西航海事业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多元史观看待历史,树立全面思考问题的观念。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加强论从史出的观念。3、 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评价难点: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中西历史的比较4、 教学过程导入:物种传播与中外历史上对世界认识过程的变迁,引入本课题目。基础回顾:学生提前预习,完成新航路开辟相关基础知识,完成如下表格:时间人物(国籍)支持国方向成就探究一:西欧在15世纪中后期开始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及具备的条件。材料一:意大利商人大皮特尔和小皮特尔两兄弟都成为当时的大富商。但大皮特尔主要经营毛纺织品,往返于欧洲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小皮特尔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奔波于欧洲的一些以货币地租为主的农业区。后来善于经营的大皮特尔,开始通过提供给家庭手工业者原料,收购商品,计件付酬的方式进行生产。过了几年,他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就把许多手工业者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后来逐步发展成公司,这样大皮特尔获得了一般商人难以相比的利润。小皮特尔受他哥哥的启发,也开始投资。不过他是到农村租了一大片地,雇人经营,也获利甚大。(1)从上述材料看,在皮特尔两兄弟生活的时代,欧州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西方航海之所以持续不绝,历两百余年而未衰,关键在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是其最根本的推动力。其最终目标,在于寻求新的财源,从满足国库和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为新兴资产阶级事业开辟广阔的活动场所。” 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西方航海持续不绝的原因。材料三:“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大国崛起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五: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西欧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探究二:用不同史观来理解“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商品交易所从事品种划一、规格标准的大宗商品交易,最早的一家于1531年开业于安特卫普,该市交易所的墙上写着“为了各个国家和操各种语言的商人的利益”。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材料四:据统计,1521至1544年间,西班牙每年从美洲殖民地掠夺黄金2910公斤,白银30700公斤,1581至1600年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至4330公斤和374600公斤。16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全欧洲的黄金储量由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储量由700万公斤增加到2100万公斤。金卫星、刘大明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五:1629年(崇祯二年),荷兰讷茨在给其国王的一份报告书中说:“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它能够把某些商品大量供应全世界”特别是中国丝货,外国商人更是赞叹不绝,“从中国运来的各种丝货,以白色最受欢迎,其白如雪,欧洲没有一种产品能比得上中国的丝货”。 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大明王朝30年鼎盛期内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是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探究三:比较中西方航海事业的不同材料一: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材料二: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哥伦布同王室签订的合同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四:1405至1433年间的七次远航冒险都是在一个名叫郑和的内宫监太监的指挥下进行的。这些探险队的规模和成就之大令人吃惊。然而,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1433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要使它们停止正如为什么会使它们首先开始那样,至今仍是个谜。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西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要实施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的。材料五:如果当时欧洲有什么感到完全不能理解的,那就是: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为何是由宫廷太监而不是由合股公司组织和领导;为何返航时带回的是供帝国朝廷观赏的斑马、鸵鸟和长颈鹿,而不是投入国内市场、可产生利润的货物;为何接到中国皇帝的命令便会完全地、无可挽回地停止。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本课小结: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傅斯年习题:材料一: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材料二:据统计,从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非洲就掠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