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6.ppt_第1页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6.ppt_第2页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6.ppt_第3页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6.ppt_第4页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SA测量系统分析,了解MSA的目的和基本概念能够计算并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能够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线性和偏倚能够对属性值数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能够对测量能力不足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改进,课程目标,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术语介绍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课程内容,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术语介绍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课程内容,小调查,产品是什么?产品的特性是什么?用哪些量具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产品在工厂检测的时候都是合格的,等送到顾客手里,却被退回来了!,MSA的重要性,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PROCESS,原料,人,机,法,环,测量,测量,結果,好,不好,测量,测量误差,y=x+测量值=真值(TrueValue)+测量误差,戴明说没有真值的存在,一致性,测量误差来源,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明确工序过程测量系统的能力水平确认测量系统的变异来源确认测量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是否稳定确认测量系统是否线性,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作用,正确的测量永远是质量改进的第一步正确的测量是作出决策的关键(不正确的测量系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决策)测量系统分析是QS9000、TS16949的必要内容测量系统分析是实施6sigma的必要步骤,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介绍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课程内容,什么是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就是测量工具吗?,测量系统的基本要素,测量系统测量工具,影响过程质量的六个基本因素,人员设备方法材料环境测量系统,总变异=过程变异+测量系统变异,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测量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测量方法参照标准测量仪器环境,不同检验者的差异Differenceinusebyinspector(Reproducibility再现性)训练技能疲劳无聊眼力舒适检验的速度指导书的误解,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Differencesduetoenvironment)温度湿度振动照明腐蚀污染(油脂),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方法方面:Differencesamongmethodsofuse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材料方面:准备的样本本身有差异收集的样本本身有差异,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在正常仪器维护条件下,测量仪器误差很大测量仪器进行了改装,如更换了重要零部件对测量仪器进行了大修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测量仪器的测量能力测量系统不稳定测量结果波动大决定是否接受一台新仪器测量仪器之间进行比较,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术语介绍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课程内容,测量系统术语介绍,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不通过装置。,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测量和试验设备(MTE)完成一次测量所必需的所有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基准材料以及辅助设备。,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基准用于校准过程的参考标准,也被称为参考标准或校准标准;基准值人为规定的可接受值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作为真值的替代,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参考值参考值也称为可被接受的参考值或基准值。它是一个人工制品值或总效果值用作约定的比较基准值。该参考值基于下列各值而定:由较高级(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的测量设备得到的几个测量平均值确定。法定值:由法律定义和强制执行。,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参考值(续)理论值:根据科学原理而得。给定值:根据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实验工作(由可靠的理论支持)而得。同意值:根据由科学或工程组主持下的合作实验工作而得:由用户,诸如专业和贸易组织在意见完全一致情况下来定义。协议值:由有关各方明确一致同意的值。,测量系统术语介绍,真值真值是零件的“实际”测量值,虽然这个值是不知道的,并且是不可能的(经济地)接近这个值。遗憾的是,真值的确从没能被知道。在所有的分析中,参考值被用作真值的近似值。因为参考值被用作真值的替代值,所以这些标准术语常常互换使用,不过不推荐这种用法。真值的总结物品的实际值未知的和不可知的,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分辨力分辨力是仪器可以探测到并如实显示的参考值的变化量。它也可以称为可读性或分辨率。典型地,此能力的度量是看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如果仪器刻度“粗”,那么就可以使用它的半刻度。,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分辨力(续)1:10经验法则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至少是被测量范围的十分之一。传统上:此范围就是产品公差范围;最近:此范围指过程变差,即10比1规则被解释为测量设备能够分辨至少十分之一的过程变差。这符合持续改进的原理。(即过程的焦点是顾客指定的目标值)。,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分辨力(续)如果该分辨力不能探测过程变差,其用于分析过程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如果它不能探测特殊原因的变差,则其不能用于控制。参见下图分辨力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在控制图中表现出来,参见图表,测量系统术语介绍,测量系统术语介绍,X/R控制图分辨率=0.001,0。145,0。140,0。135,样本均值,子组,0,5,15,20,25,10,UCL=0.1444,Mean=0.137,LCL=0.1350,0.02,0.01,0.00,样本极差,R=0.00812,ULC=0.01717,LCL=0,测量系统术语介绍,X/R控制图分辨率=0.01,0。145,0。140,0。135,样本均值,子组,0,5,15,20,25,10,UCL=0.1438,Mean=0.1397,LCL=0.1359,0.02,0.01,0.00,样本极差,R=0.0068,ULC=0.01438,LCL=0,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或探测限度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单位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1:10经验法则,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偏倚是对同样的零件的同样特性,真值(基准值)和观测到的测量平均值的差值。,测量系统术语介绍,稳定性(或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换句话说,稳定性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测量系统术语介绍,线性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的不同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线性的总结整个正常操作范围的偏倚改变整个操作范围的多个并且独立的偏倚误差的相互关系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测量系统术语介绍,术语介绍,重复性由一位评价人多次使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变差在固定和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试验变差通常指E.V.设备变差仪器(量具)的能力或潜能系统内变差,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同一个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时产生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或方法的误差通常指A.V评价人变差系统间(条件)变差,测量系统术语介绍,GRR或量具RR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评估,换句话说,GRR等于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方差的总和。GRR=再现性+重复性,测量系统术语介绍,对测量能力的要求,如果GRR/公差(或过程变差):小于10%,现行的测量系统可以接受10%到30%,能力处于边界水平.测量系统能否接受取决与测量的重要程度.应努力改善测量系统的能力.大于30%,测量系统能力不足,不宜使用,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课程内容,计量型,集中位置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时间序列,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计量型,集中位置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时间序列,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稳定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随时间的变化,确定稳定性的方法,(1)取一个已知参考值的样品。如果不能获得参考值,就在生产线上取在测量范围中的零件,把它作为偏倚分析的主样品。在工具室内测量这个零件10次并计算这10次读数的均值,把这个均值作为“参考值”。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并不严格要求已知样品的参考值;(2)定期(天、周)测量样品3-5次。样本大小及测量频率由测量系统来决定,包括测量系统规定的校准和修理周期,使用寿命以及操作条件的限制。,(3)绘制控制图。(4)建立控制限,分析失控或不稳定的原因。(5)计算测量的标准差并与过程相比较,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是否达到标准。,确定稳定性的方法,判断标准:,确定稳定性的方法,某光学棱镜的抛光尺寸要求为2.56,2.74,质量工程师从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中选出一个,测得其厚度基准值为2.63。生产车间每班都测量这个棱镜5次,共测四周(共20班),画出控制图如下:,测量系统稳定性举例,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计量型,集中位置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时间序列,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偏倚,为了确定过程分布中的某一点上测量系统是否发生偏倚,有必要获得一个零件的可接受的参考值两种确定偏倚的方法:独立样本法和控制图法,偏倚=测量均值-参考值,偏倚百分比=偏倚/过程变差过程变差=6,偏倚,真值,测量值的均值,偏倚分析的做法,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抽取样本,取值参考值,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10次,输入数据到软件中,计算t值,并判定,是否合格,是否要加补正值,保留记录,偏倚,真值,测量值的均值,关于“t”统计量实质上就是“置信区间”1、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X=xi/n2、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具研究,极差法,如下):r=max(xi)-min(xi)/d2*,其中d2*查表3、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偏倚=观测测量平均数值基准值b=r/nt=偏倚/b,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所有的计算过程可在软件上自动实现,4)计算偏倚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取95%偏倚t1-a/2(v)bd2/d2*其中参数d2、d2*、v可查书上附录C或4t1-a/2(v)可从标准t表中查到5)判断置信区间是否包括0,如果0落置信区间内,偏倚在a水平是可接受的,如果0没有落在置信区间内,偏倚在a水平是不可接受的。,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举例-偏倚一个制造工程师在评价一个用来监视生产过程的新的测量系统。从测量系统操作范围内选择一个零件A。这个零件经全尺寸检验测量以确定其基准值,得到其基准值为6.0。而后这个零件由领班测量15次。数据如下:,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1234567891011121314155.85.75.95.96.06.16.06.16.46.36.06.16.25.66.0-.2-.3-.1-.10.10.1.4.30.1.2-.40,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将数据输入MINITAB软件如下:,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菜单如下图,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将数据选入对话框,单击OK,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得到下图,P大于0.05时,可认为该测量系统没有偏倚,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练习1某光学棱镜的抛光尺寸要求为2.56,2.74,质量工程师从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中选出一个,测得其厚度基准值为2.63。检验员将这个棱镜测量了20次,得到数据如所给文件,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测量系统是否存在着偏倚?,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练习2一名工程师拟评价一用来测量轴的直径的仪器的偏倚程度。零件的参考值为10.00mm。让一名操作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测量同一零件10次。10次的读数为:10.02,10.01,10.05,10.03,10.01,10.01,10.00,10.02,10.02,10.00.那么该测量系统是否存在偏倚?,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1)取一个已知参考值的样品。如果不能获得参考值,就在生产线上取在测量范围中的零件,把它作为偏倚分析的主样品。在工具室内测量这个零件10次并计算这10次读数的均值,把这个均值作为“参考值”(2)计算图中的。(3)用参考值减得到偏倚。,在用控制图来测量稳定性时,也可通过数据分析偏倚:,确定偏倚指南控制图法,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线性误差应用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测量错误的特性量具或零件的变形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对于一个能力充分的测量系统来说,应该是没有偏倚或者是偏倚明确稳定的,这样,可以根据已知的读数来确定被测对象的实际值,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计量型,集中位置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时间序列,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线性是指量具在预期的测量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异。与仪器的量程有关。,基準值,較小的偏倚,基準值,較大的偏倚,量測平均值(低量程),量測平均值(高量程),基準值,量測值,無偏倚,偏倚,线性(变化的线性偏倚),线性(Linearity),确定线性的指南,进行研究线性按以下指南评价:选择g5个零件,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基准值并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零件m10次。,结果分析-作图法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及零件偏倚均值。偏倚i,j=xi,j-(基准值)i偏倚i=偏倚i,j/m5)在线性图上画出单值偏倚和相关基准值的偏倚均值,确定线性的指南,6)用下面等式计算和画出最佳拟合线和置信带。对于最佳拟合直线,用公式:yi=axi+bxi=基准值yi=偏倚平均值这里xi是基准值,yi是偏倚均值,用下列公式求出a、b和s。a=(xy-xy/gm)/x2-(x)2/gmb=y-axs=(yi2-byi-axiyi)/(gm-2)1/2,确定线性的指南,对于给定的x0,画出a水平的置信带低值:b+ax0-t1-a/2(gm-2)s/n高值:b+ax0+t1-a/2(gm-2)s/n其中1/n=1/gm+(x0-x)2/(xi-x)21/2画出“偏倚=0”线,评审该图指出特殊原因和线性的可接受性。为使测量系统线性可被接受,“偏倚=0”线必须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确定线性的指南,线性-举例一名工厂主管希望对过程采用新的测量系统,作为PPAP的一部分,需要评价测量系统的线性,在测量系统量程内选择5个零件,每个零件经过全尺寸检验测量以确定其基准值.然后由领班分别测量每个零件12次.研究中零件是被随机选择的.这5个部件的基准尺寸为“2、4、6、8、10”使用MINITAB得:,确定线性的指南,使用MINITAB进行线性分析,很显然,红色的置信带没有包络蓝色的零偏倚线,且P值为零,故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不可接受的。,使用MINITAB进行线性分析,线性-练习由同一测量员使用同一把千分尺对长度分别为10mm,20mm,50mm和100mm的块规各进行5次测量,得到数据如所给文件,那么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否可以接受?,确定线性的指南,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仪器需要校准,需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腐蚀、清洁;基准磨损或已损坏;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定性;应用了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变形;环境影响温度、湿度、震动、清洁度;其它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读错。,计量型测量系统的“五性”,计量型,集中位置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时间序列,偏倚分析,线性分析,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指由同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四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由不同操作人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三同一异),再现性,GRR研究分析,R&R之接受标准如下:数值30%量具系统不能接受,须予以改进.必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并对以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抽查检验,如发现库存品已超出规格应立即追踪出货通知客户,协调处理对策.,确定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操作者的人数,零件数量以及重复测量的次数。一般至少取10个零件,3-5个操作者并重复测量2-3次所取样本零件必须来自与生产过程,并且代表了整个生产的变差操作者应能够正常的使用仪器仪器测量的精度至少为能够直接读出反映过程变异的特征值的十分之一确保测量方法能够测量被测质量特征,并且遵循着既定的测量程序,确定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前提条件,对样本零件标上序号,注意不要让操作工发现这个序号采用数据搜集表格采集数据测量应随机进行以确保任何偏移或变化是随机分布的读数应尽可能精确,如果可能的话要读到测量仪器最小单位的二分之一选取工作谨慎的人员对测量过程进行观察所有操作者应使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实验方案,GRR分析均值极差法,均值极差法是一种可提供可对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两个特性作估计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成两个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他们的交互作用。推荐使用.,进行研究获取一个样本零件数n5,应代表实际的或期望的过程变差范围。选择评价人为A,B,C等。零件的号码从1到n,评价人不能看到零件编号。如果是正常测量系统程序的一部分,应校准量具。让评价人A以随机测量n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MINITAB。让评价人B和C测量同样的n个零件,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结果。输入数据到MINITAB。,GRR分析均值极差法,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MINITAB;6)如果评价人属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的10个零件,然后评价人A以不同的顺序读数,让评价人B,C同样做;,GRR分析均值极差法,结果分析-作图法作图工具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在使用任何其他统计分析之前应先用作图工具将明显的变差特殊原因数据进行系统地筛选。从测量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用控制图显示出来。,GRR分析均值极差法,均值图将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多个读数的均值画于图中,并标以零件号码为代码,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评价人之间的一致性。大约一半或更多的均值应落在控制限以外。如果数据显示出这种图形,那么测量系统应该能够充分探测零件-零件之间的变差并且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对过程分析和过程控制有用的信息。如果少于一半的均值落在控制限外边,则测量系统缺乏足够的分辨率或样本不能代表期望的过程变差。,GRR分析均值极差法,极差图极差控制图用于确定过程是否受控。在包括平均极差和控制限的标准的极差图上画出了由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测量的多个读数范围。如果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则所有的评价人的工作状态是相同的。如果一个评价人不受控,则测量他的方法与其他人不同。如果所有评价人都不受控,则测量系统对评价人的技术很敏感,需要改善以获得有用的数据。,GRR分析均值极差法,均值极差法举例:选三个操作者和10个零部件,让每个操作者测这十个部件两次(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者A,操作者B,操作者C,GRR分析均值极差法,GRR分析均值极差法,GRR分析均值极差法,此图表明各种占总变异的比例,GRR占的比例越小越好,此图表明是否有异常数据,若全部在控制线范围之内,则OK,此图表明各测量值的分布,越多点在控制线之外,表明测量系统能力越高,此图表明每人的样本测量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变化,总体均值变化相对与每人均值变化的比例越大越好,此图表明每个测量者的总体均值,变化越小越好。,此图表明测量者和样本的交互影响,平行表明没有交互影响,相交表明有交互影响,GRR分析均值极差法,方差分析法(ANOVA),ANOVA优点:,考虑交互作用的变异基于方差估计可以对R&R的统计特性进行深入分析,ANOVA缺点:手工计算繁琐,交互作用的图形表示,1,2,3,4,零件,操作者A,操作者B,操作者C,操作者和零件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不同轮数的测量均值,方差分析法(ANOVA),1,2,3,4,零件,操作者A,操作者B,操作者C,操作者和零件之间交互作用显著,不同轮数的测量均值,方差分析法(ANOVA),背景:质量改进小组准备对打眼钉工序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改进,该工序的量具是高度仪,现选择10个产品、3个操作者,让每个操作者测量这10个产品3次以评价这个测量系统,得到数据如所给的MINITAB文件,请判断和解释这个测量系统。,GRR分析练习1,重复不好的可能原因,零件(样品)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的变差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感觉、疲劳。,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应用错误的量具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零件(样品)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A,B,C时的均值差。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A,B,C等的均值差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值差,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A,B,C等的训练、技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蕮进行此研究。环境之间:在第1,2,3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违背研究中的假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操作者训练效果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培训游戏,案例研讨:围棋生产线的测量系统分析,目录,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偏倚和线性属性值数据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测量系统改进,计数型测量系统评价,计数型测量系统属于测量系统中的一类,测量值是一种有限的分级数,与结果是连续值的计量型测量系统不同。最常见的是通过/不通过量具,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与计量型量具不同,计数型量具不能指出一个零件有多好或多坏,只能指出零件可接受或拒绝(如两个分级),零件尺寸分区,LSL中心值USLIIIIIIIIII区:坏零件永远被测量为坏零件II区:可能作出错误决定的区域III区:好零件永远被测量为好零件,可行的选择,提高过程能力,使部件均落在区;提高测量系统的能力,使区的面积缩小;区表征了测量系统的风险,为此,评价这个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计数型测量系统而言,最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是“Kappa”检验,Kappa检验,设计交叉表以确定评价人之间意见的一致性、评价人与基准的一致性;通过计算Kappa值来评价一致性;通用的经验法则:Kappa0.75表示一致性好,Kappa0.4表示一致性差。,情景:选取50个零部件,三名检验员,每名检验员测量每个部件三次,事先已经知道每个部件的真实情况(检验员不知道)。“1”表示通过、“0”表示不通过,Kappa检验,A与B的交叉表,Kappa检验,B与C的交叉表,Kappa检验,A与C的交叉表,Kappa检验,计算Kappa值Kappa=(P0-Pe)/(n-Pe)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