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O 7年1 1 月 第 2 8卷 第 6 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u ma l o f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dT r a d e N o v 2 o D 7 D L 2 8No 6 o 理论经济学 集权和分散经济与预算软约束理论: 一 个文献综述 胡涛 , 刘文忻 ( 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 0 0 8 7 1 ) 摘要: 预算软约束是转型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激励扭曲之一, 了解其发生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系统的梳 理 目前一条较为主流的软约束理论, 即从集权和分权经济的角度探讨政企关系可以发现, “ 时间不一致性” 是软 约束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软约束问题, 还为如何在国企的改革中克服预算软约束 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集权和分权经济; 时间不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P 2 7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7 2 1 0 1 ( 2 0 0 7 ) 0 6 - 0 0 0 8 - 0 6 一 、引言 预算软约束( s o f t b u d g e t c o n s t r a i n t , 以后简称为 S B C ) 的概念是由科尔奈( K o ma i , 1 9 7 9 , 1 9 8 0 ) 在分析 集权( 计划) 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短缺现象时提出的, 其基本的含义是指政府“ 事后” 不能够承诺不去解救 或扶持亏损的国有企业。 一般说来, 事后的解救或扶 持有多种形式, 较为常见的有追加贷款、 税收减免、 允许推迟缴税、 财政补贴等方式。 预算软约束问题一 直是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 激励扭曲问题,自从科尔奈提出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后 , 对此问题 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近些年来 , 鉴于预算软约束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 性, 它甚至吸引了不少西方著名学者的关注。 国内学者对于预算软约束问题也一直比较关 注, 我们认为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点: 第一, 中国现 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轨经济体; 第二, 预算软约束问 题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甚 至是一些乡镇企 业中仍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三, 国内有很多学 者相信,如果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得不到根 本的解决, 那么,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呆坏账问 题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观。 尽管如此, 据笔者掌握的 资料来看,国内的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是以预算软 约束为既定的前提来研究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 而 对于为什么会产生预算软约束问题本身的关注不 够,同时系统介绍预算软约束产生的原因的文献也 不多见。 我们认为, 了解预算软约束产生的背后机理 对研究由于预算软约束而产生的其他衍生的经济问 题是很重要的,它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克服 S B C问题的线索。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该理论的 发展做一个有选择性的梳理, 并做出简要的评述。 由 于预算软约束的理论并非只是从一条线索展开 , 有 的研究是从考察国有企业所担负的“ 政策性负担” 的 角度出发来探讨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根源( 林毅夫等, 1 9 9 8 、 1 9 9 9 ) ; 有的学者( 李稻葵, 1 9 9 2 ) 是从企业的所 有制人手,认为公有制性质是企业预算约束软化的 原因;还有的学者是从政府动态承诺的时间不一致 性的视角来研究预算软约束产生的机理,并相信减 轻预算软约束的基本思路在于创造一些条件或制度 使得政府的承诺变得更为可信。 这些学者大多都认为 分散经济相对集权经济来说可以增加政府承诺的可 信程度。由于理论线索不少, 本文只是选择对最后的 收稿 日期 : 2 0 0 7 - 0 9 - 0 1 作者简介: 胡涛( 1 9 7 5 一 ) , 男, 湖北潜江市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转型经济学和应用微观理论: 刘文忻( 1 9 4 9 一 ) , 男, 上海市人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研究方向: 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河 北经 贸大 学 学 报H e b e i J i n g ma o Da x u e Xu e b a o 维普资讯 理论经济学 胡 涛, 刘文忻集权和分散经济与预算软约束理论: 一个文献综述 这个方向的研究线索进行系统的介绍 , 当然 , 做 出这 样 的选择完全不是意味着其他方 向的研究不重要。 将政企之间的投融资关系放在一个动态的博弈 中考虑企业预算软化的原因相对于预算软约束的创 始人科尔奈的理论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是从 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动因上展开分析 ,而科尔奈 的理 论则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方面来探讨预算软化 的原 因。斯卡法( S c h a f f e r , 1 9 8 9 ) 、 德瓦特里庞和马斯金 ( D e w a t r i p o n d a n d Ma s k i n , 1 9 9 5 ,以后简称为 D M模 型) 以及苏密特( S c h m i d t , 1 9 9 6 ) 等人的论文是较早 以动态承诺的“ 时间不一致性” 的视角来分析预算软 约束的, 其中以 D M模型最为著名。 这个线索的研究 实际上隐含着减轻预算软约束的思路,即增加政府 对企业破产清算声明( 或威胁) 的可信度可以从一定 程度上缓解软约束问题。其后很多学者发现集权和 分散这两种不 同的经济组织方式事实上与政府承诺 的可信度密切相关: D M模型认为分散的银行体制 相对于集中的银行体制对于企业的预算约束有着更 加严格的约束;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两位教授钱颖一 和罗兰( Q i a n Y i n g y i &R o la n d , 1 9 9 8 ) 的分析表明财 政的分权比起财政集权来说同样也起到加强企业预 算纪律的作用; 斯坦福大学学者西格尔( 1 9 9 8 ) 则注 意到一个行业的垄断程度如果很高, 那么企业就容 易发生预算软约束的情况。 本文将注意力集中在集权和分散经济与企业预 算软约束的关系上不 因为这是预算软约束理论中 很重要的一条线索 , 而国内对此的系统介绍不多 , 同 时还因为这里面隐含着一些减轻预算软约束的办 法 ,而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有着很重 要的借鉴价值, 比如四大国有银行的改组上市、 以及 坊间流传的中国第一部 反垄断法 的制定。 二、 D M模型 : 承诺可信性的动态分析 科尔奈认为预算软约束产生的原因可以是由于 政府出于一些政治约束方面的考虑,比如担心清算 亏损 企业 会造成 大量失业进而引发 巨大的社会成 本。 这意味着 , 在计划经济中的政府对亏损企业的这 种“ 父爱主义” 情结是预算软约束产生的原因。但是 在东欧国家和中国转轨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 现该现象不仅仅只是存在于计划经济 中,在转轨经 济中预算软化的程度相比计划经济来说毫无减轻迹 象,人们甚至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看到了预算软 约束的存在,比如美国政府对处于危机中的汽车巨 头克莱斯勒公司的援助以及美联储对对冲基金 美 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 根据科尔奈“ 父爱主 义” 的解释 , 人们往往会形成这样的误解 , 即企业预 算软约束只是计划或转轨经济中的特有现象。而成 熟的市场经济不能对预算软约束完全免疫的事实使 得科尔奈“ 父爱主义” 的说法遇到了挑战, 同时也激 发了经济学家对预算软约束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德瓦特里庞和马斯金( D e w a t r i p o n d a n d M a s k i n , 1 9 9 5 )的文章是预算软约束研究领域中很重要的一 篇文献,该文对预算软约束的分析模型成为日 后很 多相关研究的基本框架( 后文简称为 D M模型) 。 D M 模型的一个直接贡献就是割裂了软约束与计划或转 轨经济的天然联系, 说明“ 父爱主义” 既不是预算软 约束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这两位作者从经 济的动因出发认为政府事后对亏损企业的救助实际 上是政府的 自利行为。 该 文 的 基 本 研 究 思 路 可 以用 罗 兰 ( R o l a n d , 2 0 0 0 , P 2 1 6 ) 的博弈图来予以说明。 l 塑 ! B L ) ( R , B ) 图 1 在该博弈中, 有两个参与者, 分别是政府( 或者 银行 ) 与企业家 , 其中政府( 或者银行) 是资金的提供 者 , 拥有项 目的企业家是资金的需求者。在时期 1 , 企业家拥有一个项 目, 该项 目为好项 目的概率为 仅, 为坏项 目的概率为 1 - c t 。拥有此项目的企业家首先 决定是否就此项目向政府( 或银行) 申请贷款, 然后, 政府决定是否给与企业贷款。 如果是好项 目, 则在时 期 1 结束时将产生一个收入流 以及私人收益 B 。 假设政府拥有完全的谈判 能力, 那么 收入将完全 归政府所得 , 企业家只能得到 。如果是坏项 目, 则 没有任何收益。 对于没有任何收益的坏项目, 在时期 2 政府有两种选择 , 将项目清算或是继续对项目投 人资金。 如果政府对项目进行清算, 则政府和企业的 所得支付分别是 L , B ; D M如果政府选择向项 目再 注资, 此时政府和项目支付分别是 R p , B 。D M模型 的结论是: 一旦满足条件 B p + R 一 1 L + B L , 5 么, 这 河 北经 贸大 学 学 报 He b e i J i n g ma o D a x u e X u e b a o 维普资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双月刊) 2 0 0 7年第 6 期 个简单博弈的均衡就是在时期 l ,哪怕企业拥有的 是坏项目 也一定会被提交, 而且, 在时期 2 政府也一 定会救助提交了坏项目的企业。 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 提交的是坏项目, 但只要政府发现, 它对坏项目进行 再注资使得政府和企业获得到总支付大于它对坏项 目 进行清算使得政府和企业获得到总支付, 那么, 政 府就一定会对坏项 目 进行再注资,即向提交了坏项 目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显然, 这是一个子博弈精炼 均衡解。这个子博弈精炼均衡的结果正是软预算约 束的典型症状。 它告诉人们, 尽管政府在事前承诺不 对接受了贷款的企业实行任何的再援助, 但事实上, 政府在事后出于对政府 自 身利益的追求,最终还是 抛弃了事先的承诺,继续对拥有坏项目的企业进行 再注资。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 但是切中了预算软约束 产生的要害, 即资金提供者( 政府) 的承诺是否可信 是问题的关键 。 事实上,以动态承诺不一致性的视角来分析预 算软约束问题的文献还包括斯卡法( S c h a ff e r , 1 9 8 9 ) 以及苏密特( S c h m i d t , 1 9 9 6 ) 等人的论文。在以上研 究 的基础上 , 德瓦特里庞和马斯金( 1 9 9 5 ) 把研究逻 辑推向深入, 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 即上述动 态承诺所体现的时间不一致的逻辑在转轨经济和市 场经济国家是没有差异的,那么为什么前者的S B C 现象比后者要严重和广泛得多呢?对于这个更有意 思的问题, 两位作者提出的解释非常具有洞见。 他们 认为, 转轨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区别 在于两者的银行体系集中( 或分散) 的程度, 具体地 说, 转轨经济的银行体系一般是很集中的, 或者说流 动性集中程度高,而英美市场经济的银行体系是较 为分散的, 流动性分散于各家银行。 这一重要制度差 别导致的重要的经济事实是清算亏损企业承诺的可 信度的差别。 集中银行体系由于其流动性相对丰富, 所以其清算威胁不具可信度,而分散的银行体系由 于相对较紧的流动性约束,第2 期可能没有能力再 追加投资, 坏项 目 不得不转向另外的银行, 由于信息 不对称的原因,第 2 家银行由于不能观察到前家银 行对企业的监督, 就可能不会发放贷款。 相对于集中 银行体系企业一定可以得到再贷款而言, 分散的银 行体系降低了企业得到再贷款的概率,而这客观上 就起到了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作用。 相比科尔奈的 “ 父爱主义”学说,上面介绍的 D M模型及其研究的发展显得有更为普遍的解释 力。它将预算软约束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动态承诺的 河 北经 贸大 学 学 报He b e i J i n g ma o D a x u e X u e b a o 可信度的问题 ,这不仅加深 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理 解,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了 一 个较为一般化的框架。 比如说, 很多研究预算软约 束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借助 D M的思路分析了经济中 的短缺和创新不足的现象 ( Q i a n , 1 9 9 4 ; Q i a n&X u , 1 9 9 8 o 同时它还启发了以后一些较为有影响的分析 预算软约束产生原因的研究 ,比如钱颖一和罗兰 ( 1 9 9 8 ) 以及西格尔( 1 9 9 8 ) 的文章的基本思路都是考 察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承诺的可信度 ,进而影 响企业预算的软硬程度。 三、 财政分权与 S B C 钱颖一和罗兰 ( Y i n g y i Q i a n &G R o l a n d , 1 9 9 8 ) 基本上是在 D M的框架上从财政集权和分权的角度 探讨了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现在简单的回顾一 下该文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 文章假设有三个主要的参与人: 中央政府、 N个 完全相同的地区、地方政府以及各个地方的大量的 企业(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文章中的博弈时序 是, 第一期 n 个国有企业提交项目给政府, 同时政府 对每个项目提供一个单位的资金。如果是好的项目 ( 其比例为 o t ) , 那么在第一期结束后可以产生一个 收入流 和私人收益 B ; 如果是坏项 目( 其比例为 l 一 ) , 那么情况分为两种, 在企业家实施高努力程 度时项目的收入流和私人收益依然是 R 和 , 在企 业家实施低努力程度时项 目的收入和私人收益都是 零。到了第二期, 非国有经济出现, 其生产由函数 F ( K i , I i ) 表示, 函数中的角标代表地区 i , , I 分别表 示该地区的非国有资本( 以后直接称为引入的外资, 并假设外资的总量 K是固定的) 和当地政府基建投 入, 生产函数符合标准假设即它是要素 K i , I ; 的增凹 函数, 并且两种要素之间互补即F ( K, I i ) 0 。在第 二期政府对低努力程度的坏项 目可以清算或是救 助 , 如果清算, 则收入流和私人收益都假设为零; 如 果是救助, 则收入流和私人收益分别为零和 B 。值 得指出的是, 当政府关注的是总福利时, 那么, 私人 收益 B 同时也构成政府的福利水平的一部分。 政府的财政收入以 表示 , 显然, 如果所有的 企业都是硬预算约束, 则有 = n R ( 假定对于一个拥 有完全谈判能力的政府来说, 所有企业的收入 R | 都 归政府所有) ;如果是软预算约束,则有 = n R ( 1 一 n ,式子的第一项表示好项 目带来的财政收 维普资讯 理论经济学 胡 涛, 刘文忻集权和分散经济与预算软约束理论 : 一个文献综述 人, 第二项表示对所有坏项 目的追加投入 。 政府 的支 出分为三种用途 ,其一是救助坏项 目用 S i 表示 , 其 二是基建投入用 I , 表示 ,其三是提供公共 物品用 Z i 表示。 政府的目标函数或者支付是最大化总福利 x ( K i , I i ) + y i+ u ( z i ) 。 其中x ( K i , I 。 ) = F ( K i , I ,) 一 K iF K ( K i , I i ) 表示非 国有经济的雇员 的福利水平 , u ( z i ) 表示公共 物品给当地 国有及非国有企业所有雇员带来的福利 水平 , Y i 是国有部门所有私人收益的加总即 n 。 通过 比较 政府在 财政集 权和分权时 的优化行 为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同的财政体制对企业预算 约束 的影响。 当财政体制是集权时 ,中央政府最大化总福利 的行为可以由以下的一阶条件来刻画: = 11 z i ) , 并且有 I i+ z i= a n R s - ( 1 ) n dli 由此可见,企业发生软预算约束的条件就是 B b 。 考察这个条件的 左右两边即可明了 这个条 d l : 件的经济含义 。式子的左边是政府救助企业后获得 的边际福利水平的增加,式子的右边是 当发生软预 算约束后, 政府每一单位税收收入的影子价格, 而这 个影子价格正是代表一个单位税收的花费给政府带 来的福利的增加,即可以看成是将一个单位的资金 用于救助企业的机会成本。 据此便可以知道, 当满足 条件 B b 时 , 就意味着政府救助坏项 目的边际成 dl i 本小于边际收益, 政府理性的选择当然是救助企业 。 企业事前能够预期到即使提交坏项目并且不付出努 力也可 以获得政府的援助,企业的理性选择当然是 即使是坏项目也一样提供且不付出努力。 换言之, 预 算软约束本身就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当财政体制变为分权时 ,地方政府之间会通过 投资基建来吸引外资 K ,根据模型对生产函数的假 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基建投资的增加可以起到吸引 更多外资的作用 , 即 d K d I i 0 。 此时, 地方政府最大化总福利的行为可以由以 下略有变化的一阶条件来刻画 : 鲁+ 等等- u ,( z i) , 并 且 有 Ii+ z i= n R s 由 于 d K _, d Ii 0 , 显 然 有 等+ 等 蔷, 这 个不等式重要意义在于其中蕴含着企业硬化预算约 束 的 可 能 性 : 当 条 件 鲁+ 蔷等 B b 得 到 满 足时 ,财政分权制度可 以有效地起到硬化企业的预 算作用。 因为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 政府第二期救助 企业的机会成本由 增加为 + 粤 , 一旦 al ; Oi l OK i E l l i 机会成本 的增加超过救助的收益时,政府 的理性选 择就是清算企业 , 由于企业能够预期到政府 的行为 , 那么博弈的均衡就是企业提供好项目或提供坏项目 但是付出高努力成本,而政府则在第一期给与所有 项目融资, 在第二期清算没有付出努力的坏项目。 这 个均衡所刻画的情况下企业预算约束是严格的。 钱颖一和罗兰( 1 9 9 8 ) 的模型虽然是以 D M的框 架为基础,但是在加入了地方政府之间对外资的竞 争后引入的故事还是很有创意的,因为这个故事 的 真实背景正是中国从 2 0世纪 8 0年代初开始的财政 体制 的分权式改革。D M模型的基本意思是由于政 府事后救助企业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所以事 前企业 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而钱颖一和罗兰( 1 9 9 8 ) 的模型发现财政分权的制度其实质起到了一个使政 府清算企业的承诺变得更加可信的作用 ,因为在事 后政府的一单位的资金有了两种用途 ,其一是增加 基建投资用 以吸引外资,政府效用 的增加可 以体现 在这一单位资金所提高 的总体福利水平上 ,其二是 救助企业,政府效用的提高体现在救助企业后实现 的收人流和相应的私人收益 。此时出现了 D M模型 中不会有的一种可能性,即在第二期政府的资金有 了多种用途。一旦当这个资金在第二期不仅仅只有 用来救助企业这种唯_的用途时 ,其他的用途对政 府 的效用超过事后救助企业这种用途的可能性就产 生了, 比如前文 中的条件 d x+ B 。而只要 Ol i OI x i Ol i 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企业就无法指望在第二期获得 救助, 因此也就不会出现预算软约束。 因此我们可以 用这样一句话来对该文的总结 :财政分权相对于财 政集权来说增加了上述可能性 ,从而也就增加了企 业预算约束的硬化程度。 四、 产品市场垄断与预算软约束 D M模型考察 的是分散 的银行体系和集 中的银 行体系对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影响,钱颖一和罗兰 ( 1 9 9 8 ) 则是考察财政的分权和集权对企业预算软约 束的影响,沿着这种分散经济和集中经济不同的制 度安排 , 西格尔( 1 9 9 8 ) 从产业集 中与分散 的角度分 析了预算软约束问题。 具体来说, 西格尔( 1 9 9 8 ) 考察 了垄断也会造成的企业预算软约束,那么对于一个 河 北 经 贸大 学 学 报H e b e i J i n g ma o D a x u e Xu e b a o 维普资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双月刊) 2 0 0 7 年第 6 期 转轨经济体的行业来说打破垄断的意义就不仅仅是 增加竞争了,它还有着减轻该行业企业的预算软约 束的重要意义 ,而对于打破垄断的这层附加的含义 是西格尔这篇文献的主要贡献之一。 作为分析的开始, 西格尔( 1 9 9 8 ) 首先探讨了垄 断与预算软约束的关系。在垄断的情况下市场上只 有一家企业,它的投资行为 a 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的 边际成本, 假定投资量 a O , 。 不失一般性, 假设 企业的利润兀( a ) , 社会总剩余 w( a ) 都是 a的增 函 数。西格尔的分析表明企业可能会故意投资一个较 低的水平 a 使得企业亏损即兀( a ) O , 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和政府协商 从而获得补贴 S( a ) ( 补贴一定不会超过社会总剩 余) 。 具体来说, 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W( a ) O 和 H( a ) + s ( a ) H( a ) O , 企业的预算约束就是软的。 其原因在于, 当n( ) 0时, 企业获得了最大的利 润, 因为企业的利润兀( a ) 是投资量 a 的增函数, 而 代 表企业能做到的最大投资量。但是值得注意的 是企业虽然获得了最大利润 ,可是由于该利润是大 于零的即企业并没有亏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无法获得政府的补贴,企业的总收益就只能是维持 在H( a ) 的水平上。 条件兀( a ) + s ( a ) 兀( a ) ( H a ) O , 可以看出当这个条件满足时, 唯一的 合理的结果是企业选择亏损的投资水平,其目的是 获得政府补贴,这个时候企业选择亏损的总支付大 于企业选择盈利的总支付H( ) 。 而政府显然也会选 择当企业亏损时予以补贴 ,其中的道理是如果不给 企业补贴, 政府的支付即社会总剩余将等于零, 因为 亏损企业得不到补助就会停止生产。而给予企业补 贴政府获得的支付水平是W( a ) 一 s ( a ) t0 。 如果将垄断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集中经济 , 那么对这种集中经济的分散化就是允许很多家企业 进入该产业并形成竞争。西格尔( 1 9 9 8 ) 论证了垄断 产业竞争化后, 可以起到严格企业财务纪律的作用, 即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其推理的直观含义并不复 杂。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结论 , 在该垄断行业允许自 由进入后 ,厂商的数量 N往往多于社会最优数量 N , 作为一个关心社会总剩余的政府来说,至少有 河 北 经 贸大 学 学报He b e i J i n g ma o D a x u e X u e b a o N N 家企业不能获得政府的补贴, 一旦厂商数量远 大于社会最优量时N N , 企业获得补贴概率( 概率 小于 ) 将变得很小 , 也即补贴的期望值很小 , l 一 l 所以企业宁可选择高的投资水平,因为这样至少可 以保证企业获得一个确定性的正收益 ,因为由前面 的论述可知兀( a ) O 。 西格尔的结论不仅对预算软约束理论是一个贡 献, 同时也为传统的垄断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 即在 转轨经济体的特殊环境下,垄断企业攫取消费者剩 余的方法除了传统的价格歧视外,还可以通过以自 身的亏损来获得政府补贴,从而达到获取更多消费 者剩余的目的,它甚至可以通过获得补贴的方式获 得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即相当于完全 价格歧视 的程 度。比较巧合的是这些结论可以为我国目前正在制 定起草的 反垄断法 提供有力的理由。 五 、 结语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全面的评述预算软约束理论 相关的各个方面,所以基本没有涉及到软约束引起 的各种诸如短缺、金融风险以及研发不足等方面的 文献。本文只是对预算软约束产生的原因这个方面 的理论进行了有选择性的介绍,我们选择的是不同 的制度安排特别是集中经济和分散经济如何影响经 济中预算软约束的程度。 值得强调的是 做出这样的 选择并不代表笔者认为其他诸如以政策性负担或以 产权为出发点的预算软约束理论不重要,而是因为 这些理论已有很多文献予以了较为充分的评述 , 而 从经济的分散程度这个方向研究预算软约束的理论 目 前还鲜有较为系统的介绍。 根据前面的讨论 ,我们知道这些理论的一个共 同点就在于论证了经济从集权向分权的转化过程中 企业的预算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硬化。这就启发 我们, 如果继续研究预算软约束的问题, 一个较为可 行的研究思路就是寻找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分权 经济也会对企业的预算约束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同时 D M模型的逻辑还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误 解 ,比如一些改革设计者曾经想通过私有化国有企 业达到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目的, 但是俄国的改革 事实却表明实行私有化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反 而更加严重了。这说明产权改革如果不佐以相应的 增加政府承诺可信度的制度设计,预算软约束不会 维普资讯 理论经济学 胡涛, 刘文忻集权和分散经济与预算软约束理论: 一个文献综述 自行 的消失。 注释 : 这个式子左边的含义是,如果政府再注资一个单位的钱 , 那 么政府的支付水平是 B + R 一 1 ;式子右边的含义是如果 清算企业, 政府的支付水平是 I J + B L o 地 方 政 府 的 一 阶 条 件 比 中 央 政 府 多 出 了 一 项 鲁 , 其 直观含义是在财政集权时 , 中央政府在各个地区之间平均 分配外资, 那么外资与基建投入就没有关系 , 所以外资对 基建的导数等于零。而地方政府的基建投入可以吸引外 资, 其导数自然大于零。 参考文献 : 1 D a v i d , L 1 9 9 2 , “ P u b l i c o w n e r s h i p a s t h e c a u s e o f a s o ft b u d g e t c o n s t r a i n t , ” Mi me o, Ha r v a r d U n i v e rsi t y 2 D e w a t r i p o n d&Ma s k i n , 1 9 9 5 , “ C r e d i t a n d e f fi c i e n c y i n c e n t r a l i z e d a n d d e c e n t r a l i z e d e c o n o mi e s , ”Re v i e w o f E c o n o mi c S t u d i e s 6 2 ( 4 ) , 5 4 1 5 5 3 K o ma i , J 1 9 7 9 , “ R e s o u r c e - c o n s t r a i n e d V e rsu s D e m a n d c o n s tr a i n e d S y s t e ms , ” E e o n o me t r i e a4 7 ( 4) , 8 01 -1 9 4 K o r n ai, J 1 9 8 0 , E c o n o mi c s o f S h o r t a g e , A ms t e r d a m : N o r t h Ho l l a n d 5 L i n , J u s t i n Y i f u , C a i F a n g a n d L i z h o u , 1 9 9 8 ,“ C o mp e t i t i o n , P o l i c y B u r d e n s , a n d S O E r e f o n i l ” A E R 8 8 ( 2 ) , 4 2 2 2 7 6 L i n , J u s t i n Y i f u&T a n , G u o f u , 1 9 9 9 , “ P o l i c y b u r d e n s , 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a n d s o ft b u d g e t c o n s t r a i n t ” A E R 8 9 ( 2 ) , 4 2 6 3 1 7 Q i a n , y i n g y i , 1 9 9 4 , “ A T h e o r y o f s h o r t a g e i n s o c i a l i s t e e o n o mi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s o ft b u d g e t c o n s tr a i n t ” A E R 8 4( 1 ) , 1 45 56 8 Q i a n , y i n g y i &G R o l a n d 1 9 9 8 , “ F e d e r a l i s m a n d s o ft b u d g e t c o n s tr a i n t , ” A E R 8 8 ( 5 ) , 1 1 4 3 1 1 6 2 9 Q i a n , y i n g y i &C X u , 1 9 9 8 , “ I n n o v a ti o n a n d b u r e a u c r a c y u n d e r s o ft a n d h a rd b u d g e t c o n s tr ai n t s ” R E S 6 5 ( 1 ) , 1 5 1 6 4 1 0 S c h a t t e r , M E 1 9 8 9 , “ T h e C r e d i b l e - c o mm i t m e n t p r o b l e m i n the c e n t e r e n t e r p r i s e rel a t i o n s h i p J o u rnal o f Co mp a r a t i v e E c o n o mi c s 1 3 ( 3 ) , 3 5 9 8 2 v 1 1 S c h m i t , K&M S c h n i z e r 1 9 9 3 , “ P ri v a fi z a t i o n a n d Ma n a g e - me n t I n c e n t i v e s i n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P e r i o d i n Ea s t e r Eu r o p e , J o u mal o f C o mp a r a t i v e E c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律师事务所行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塑造
- 2025-2030律师事务所行业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
- 2025-2030律师事务所行业新兴业务领域与市场增长点研究报告
- 护理插管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药物配制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关于交通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口腔科出科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B2驾照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常用英语单词记忆技巧
- 2023年暑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汇编
- 办公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物业招投标管理办法
- 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培训
- 25t汽车式起重机吊装方案
- 《跳短绳》单元教学计划
- 专项11-“价-类”二维图(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 T-CFA 030501-2020 铸造企业生产能力核算方法
- UL1439标准中文版-2018设备边缘锋利度测试UL中文版标准
- 《中国少数民族民居》课件
-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