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pdf_第1页
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pdf_第2页
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pdf_第3页
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pdf_第4页
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7 卷第5 8 2 0 1 0 年1 0 月 海洋 预 报 M A R 琳EF O R E C A S T S 、,0 1 2 7 N o 5 O c t 2 0 1 0 白令海2 0 0 8 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 李荣滨,张林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 0 0 0 8 1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海洋大学极地变化重点实验室提供的2 0 0 8 年3 月与7 月白令海陆架水资料, 对白令海2 0 0 m 内水域温盐及水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白令海陆架区冬季水团形成机制做了初 步的探讨。白令海冬季陆架水的温盐结构垂向均匀;夏季层化明显,存在垂直温盐跃层;白令海由 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水两种水团组成;白令海冬季残留水团在陆架区水深2 0 m 处即出现,最低温度 较大洋深处冬季水温偏低。 关键词:白令海;陆架水;水团;温盐结构;季节差异 中图分类号:P 7 3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3 0 2 3 9 ( 2 0 1 0 ) 0 5 0 0 4 8 0 7 1引言 白令海位于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间水量和热量 交换区,是出入北冰洋的门户。白令海位于北太 平洋的亚极区,由于其季节性的海冰形成在相对 低的纬度,因此在影响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 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T a k a h a s h i ,1 9 9 9 ) “l 。白令海 还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这是由于白令海高生产 力的表层水具有吸收大气C O :的潜力,其强大而有 效的生物泵,使其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白令海不但是重要的渔场,而且是控制C O : 等温室效应气体、海一气交换通量的关键水体( 陈立 奇等,2 0 0 3 ) 闭。白令海又位于太平洋与北冰洋之 间,在水循环、热量和盐度平衡,以及不同化学 特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白令海与太平洋和北 冰洋之间的水团交换过程对于理解物质和热量平 衡及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令海水域可分为深浅两大部分:深海盆 ( 阿留申海盆) 位于西南部,面积约为白令海的 1 2 ;东北部为深度浅于2 0 0 m 的陆架区,称之为东 白令海陆架。海盆与陆架之间分界,东南从阿留 申岛链区尤尼马克( U n i m a k ) 水道起,向西北到俄 罗斯纳瓦灵( N a v a r i n ) 海角止,长约1 0 0 0k m 的连线。 董兆乾等1 3 1 对1 9 9 9 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及水 团进行了研究,将白令海划分为四种水团;高郭 平等H 曾分析白令海5 6 0 N 断面2 0 0m 以深温度、盐 度分布特征;王翠等蹲,分析了白令海陆坡区的海流 分布特征;赵进平等1 6 1 对北冰洋海区次表层暖水的 温盐结构及形成机理做了解释;万彪等( 7 1 对白令海 海盆上层环流年际变化特征做作了探讨;R i s e n ,e v 【叼 利用1 9 7 4 - - 一1 9 5 9 年之间55 0 0 个水文站资料,计算 了白令海海面的动力高度。其结果表明。在海盆 与陆架之间的陆坡处,有一支自东南向西北、各 个季节都存在的海流,并且命名为“陆坡流”。 K i n d e r 等一1 利用TGT h e m p s o n 号船的调查资料和卫 星追踪浮标资料,证实了阿拉斯加流和沿堪察加 半岛南下的堪察加海流的存在,同时还发现阿留 申海盆气旋式环流中间,存在各种中尺度涡、环 和R o s s b y 波。S c h u m a c h e r 等和K i n d e r t m l 利用1 9 7 5 - - - , 1 9 8 1 年的直接海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陆架区不同 收稿日期:2 0 1 0 - - - 0 1 - 0 6 基金项目:中围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 2 0 0 8 0 2 1 5 ) ;1 司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4 0 9 3 0 8 4 8 ) ;“8 6 3 ”项目( 2 0 0 8 A A l 2 1 7 0 4 ) ;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项目( I P Y 2 0 0 8 一P 0 5 0 4 0 0 2 - 0 3 ) 作者简介:李荣滨( 1 9 8 7 一) ,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极地气象预报与物理海洋研究工作。E - m a i l :h b n m f c g o v e n 5 期李荣滨等:白令海2 0 0 8 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 图12 0 0 8 年白令海观测位置 图2 冬夏断面位置图 深度处环流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陆架区也存 2数据说明 在沿等深线的气旋式运动。 本文利用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海洋重点实验室 提供的B S I E R P ( B e r i n gS e aI n t e g r a t e dE c o s y s t e m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a m ) 及B E S T ( B e r i n gS e aE c o s y s t e m S t u d y ) 项目和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项目中的白 令海3 月与7 月C T D 资料,对2 0 0 8 年白令海圣劳 伦斯岛南侧海域陆架水的冬夏季节温盐与水团差 异现象进行了比较。 与之前对白令海研究不同,本文首次对白令 海2 0 0m 以浅陆架水温盐及水团特征进行了冬夏对 比分析,并研究了浅水区冬季水团的保持机制。 为分析研究,对C T D 断面两站之间的资料空 白区域作了插值处理。所有经向断面由南向北、 纬向断面由西向东排列,站位距离以各断面起始 站为原点。与先前对白令海陆架水的研究不同在 于:选取了2 0 0 8 年位于圣劳伦斯岛南侧大陆架水 域,对冬夏季节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来所用2 0 0 8 年第三次北极考察白令海数据 观测时间为2 0 0 8 年7 月2 3 2 6 日。考察仪器为“雪 龙”船载S B E 9 1 1 P l u s 温深盐( C T D ) 系统,该系统 由S B E 9 P I u sC T D 、S B E l l P l u s 甲板单元及S B E 3 2 海洋预报 2 7 卷 采水器组成,C T D 采样频率为2 4H z ,最大观测深 度为6 8 0 0m ,温度测量准确度为0 0 0 5 0 0 1 0 c , 电导率的测量准确的为0 0 0 0 5 - - 0 0 0 1 ,深度测量 准确度为观测最大深度0 1 0 2 5 “2 】。仪器在 整个考察期间工作状态良好,数据没有出现严重 问题,个别数据的错码已经做了校正。仪器在考 察结束后立即送天津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进行标 定,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观测数据利用S B E 数据 处理软件进行滤波和样本平均等预处理。所有图 件利用M a t l a b 软件制作完成。为确保图件的客观 性及如实反映实际观测深度,C T D 到达深度与海 底之间的空白区域未作任何插值处理。观测数据 利用S B E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滤波和样本平均等预 处理。图中深度坐标原点位于海面下2 3m 处。 水深是测深仪显示的深度,精确到米。需要注意 的有:量的深度是从船底起算,实际深度需要加 上船吃水深度。 2 1 区域位置 观测海域位于白令海北部,圣劳伦斯岛南 侧,距离白令海峡与阿留申群岛均较远,文章所 采用数据测点都在2 0 0m 等深线以内,选取的站点 一个为偏纬向排列,一个为偏经向排列( 见图1 ) 。 2 2 冬夏两季对比断面划分 图2 为冬夏季主要断面位置图,在白令海测站 中选取了其中断面位置重合良好的A 、B 断面, C T D 数据满足了温盐结构对比分析的条件。 3 冬夏断面分析 利用C 仍观测的温盐深数据,以断面站点距 离为横坐标,深度为竖坐标,底部数据空白资料 做海底地形处理。 3 1温度分析 图3 为冬夏温度断面图,断面沿圣劳伦斯岛自 西向东排列,海水结冰析盐使得上层海水增密下 沉与下层海水混合加剧,垂直方向水体温度均 匀,水平方向温度略有差异,呈现西高东低的趋 势,本文认为这种水平的差异是由冰面阻挡风应 力无法作用于水体加之气旋式中尺度涡造成的, 在断面东侧位于涡的西缘,此时水流方向自北向 南,将北部的低温水带到这里,又受到气旋涡外 缘辐合下沉影响,低温水位置不断加深p 】。夏季表 层吸收辐射增加,表层水温明显上升,局部最高 温度达到7 。夏季陆架水垂直方向温度层化明 显,在1 0 - - 2 01 1 1 出现垂直温度跃层,底部有冷水 团,温度在1 0 0 C 以下,从而产生很大稳定性,使 得冬季低温水团的特征得以保留。 3 2 盐度分析 从图4 上看,冬季由于冰面阻挡风应力无法直 接作用于水体,导致冬季盐度断面垂直向均匀, 断面水平差异大,呈现盐度西低东高的趋势,结 合温度西低东高的状态使得近东侧水体密度远大 于西侧而沿陆坡下探,推测出现陆坡下降流。夏 季断面盐度明显降低,随深度变大而升高,垂直 层化明显,远陆架底层有次高盐水,盐度梯度方 向与陆架呈平行状态呈舌状向外海扩散,这是由 于白令海气旋式环流造成的【3 1 。 3 3 极值与平均值分析 表1 主要断面冬夏季温盐数据对比( T :温度;s :盐度) 从表1 可以看出,夏季断面海水温度明显高于 冬季,极高值最大相差9 1 ,极小值冬夏变化不 明显,即夏季表层增温快、底层变化缓慢,平均 温度夏季较冬季平均高出3 6 。盐度方面,夏季 盐度值( 极高极低平均) 整体低于冬季1 O 左右。 夏季海水增温主要是由于表层吸收辐射增多引起 的,而盐度整体变小是由于海冰融化,淡水稀释 作用导致。 3 4 断面温盐垂直分布分析 对各站点同一深度的温盐数据做了平均,温 盐垂直数据反映出白令海圣劳伦斯岛南侧海域整 体水体的温盐随深度变化趋势。 3 4 1 温度垂直分布 夏季浅水层明显高于冬季,表层水温最高达 近7 ,水深2 0m 后,夏季水体温度出现明显双跃 5 期李荣滨等:白令海2 0 0 8 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 5 l 图3冬夏断面温度图 图4冬夏断面盐度比较图 层而迅速下降,出现双跃层的原因是历次大风混 合中混合深度的不同造成的H 。冬季水体在1 2 0m 以上温度均匀,维持在1 8 - 1 7 8 之间,超过 1 2 0m 深水区水温迅速回升而出现逆温现象,原因 是由于压力增大绝热增温所致。1 4 0m 深水温达 到1 5 。C 。图中显示出冬季水体一直呈现过冷水 ( 温度低于O 。C 的海水) 的特征。 3 4 2 盐度垂直分布 冬季,结冰析盐作用使得表层盐度增大而 6 0 7 0m 层而出现盐度跃层。分析2 0 0 8 年白令海 观测海域的海冰资料,在圣劳伦斯岛南侧出现大 的冰间湖,冰间湖形成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的盐 分,迅速增加周围表层水体的盐度,而与下层稳 定层结的水体形成跃层,从而形成图中的U 型曲 5 2 海 洋预 报2 7 卷 目 魁 隧 昌 越 聪 冬季温度垂直变化图 吕 、_ , 髓 隧 4 5 温度, 图5冬夏温度深度图 冬季盐度垂直变化图 目 、, 髓 聪 夏季温度垂直变化图 图6 冬夏盐度深度图 线。夏季白令海在盐跃层的上部温度几乎为常数 的情况下,盐度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样的 温盐结构也说明它不可能只是混合过程的结果, 而一定会有其它过程参与口l ,分析结果认为7 月份 处于白令海海冰的融冰期,海冰快速融化形成的 大量淡水使得表层水提盐度迅速下降,与下层水 体形成强大盐度跃层。 3 5 T S 分析 T - S 分析,对自令海冬夏陆架水温盐数据进行 了水团分析,图7 中横坐标为盐度,纵坐标为温 度。在冬夏季节断面T - S 图中始终存在温 夏季盐度垂直变化图 度 - 1 、盐度 3 4 4 0 的冬季水,图中清晰地显示 出白令海陆架海域主要有两部分水团组成,分别 为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水。冬夏季节对比看出,在 保持冬季水不变的条件下初现低盐高温水团,由 此推断出此水团有局地辐射作用导致,没有外来 水团的干扰。 3 6 水团构成 3 6 1白令海夏季表层水 白令海域,从温度断面分布图可以看出,冬 季温度断面等温线较为平直,温度垂直分层显 著。夏季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表层水温度显 5 期 李荣滨等:白令海2 0 0 8 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 5 3 p 型 赠 B 断面冬季T S 图 p 趟 赠 图7 冬夏断面水团T S 图 著增高。0 2 0m 层为调查区域内的高温层,大部 分温度都超过5 ,局部海域甚至超过7 ,水深 增加温度快速下降,这是典型的夏季表层水的特 征。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较浅,只存在于水面以 下1 5m 以上水层。冬季表层降温和垂向混合的共 同作用,在海洋上层形成了一个最大深度达2 0 0m 的垂向均匀的低温水层;在夏季期间,由于海面 升温和垂向混合减小,从而在冬季低温水层的上 部形成了一个高温层。由于夏季水体吸收较多的 太阳辐射、海冰融解、冲淡水的影响和来自白令 海的输运,形成0 - 2 0m 层内高温、低盐特征,我 们称之为夏季表层水【1 1 。 3 6 2 白令海冬季水 夏季白令海,高温薄层之下是一个低温层, 低温水则是上一年冬季水的“残余”。冬季,在白 令海北部和西部沿岸区域,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强 寒流的作用,由表面向下到5 0 2 0 0m 的深度处, 温度可以降到0 以下,海面甚至会结冰;在浅水 区,冷却和垂向混合可达到底层,温度降到1 5 。C 以下,而表层增温水使得夏季水体保持稳定。 由此将白令海表层水划分为白令海夏季表层 水和白令海冬季水这样两个次级水团。 4 结论 ( 1 ) 白令海陆架区冬夏季节温盐变化显著, 夏季较冬季表层明显升温,盐度减小,有强的温 B 断面夏季T S 图 盐跃层;冬季水体混合均匀,有水平方向的温盐 梯度; ( 2 ) 白令海陆架水冬夏季节差异主要是由于 两季吸收太阳辐射量差异和白令海中尺度涡的 作用; ( 3 ) 白令海陆架区海域冬夏季节主要有两个 水团组成,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水; ( 4 ) 白令海陆架区夏季表层水,受辐射增温 的影响,O 1 0 m 层温度7 月可达6 - - 一7 ;冬季残 留水的最低温度,大致位于6 0 7 0m 的水层内, 最低温度低于白令海深水区冬季水的最低温度。 致谢:感谢中国海洋大学极地变化与研究重 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 参考文献: 【l 】T a k a h a s h i ,T h eO k h o t s ka n dB e r i n gS e a s :C r i f i c a l m a r g i n a ls e a sf o r t h el a n d - o c e a nl i n k a g e 1 n :Y o s h i k iS a i t o L a n d - S e aL i n ki nA s h P r o c d i n g so fa ni n t t z n a f i o n a lw o r k s h o p0 1 1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 a n ds t o r a g ei nc o 懿u d 翻鞠h 嗍ns y s t e m M T s u h f l y a 3 a p a a : 3 4 1 3 5 3 【2 】陈立奇,高众勇,王伟强等白令海盆P c 0 2 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 碳汇的影响【J 】中国科学,2 0 0 3 ,3 3 ( 8 ) :7 8 1 7 9 0 【3 】高郭平,侍茂崇,赵进平等1 9 9 9 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分析川 海洋学报, 2 0 0 3 8 4 ( 1 ) :9 - 1 6 【4 】高郭平,董兆乾,赵进平等1 9 9 9 年夏季白令海陆坡区海流动力 分析们极地研究, 2 0 0 3 ,1 5 ( 2 ) :9 1 - i 0 1 【5 】王翠,赵进平夏季北冰洋无冰海域次表层暖水结构的形成机理 【J 1 海洋科学进展,2 0 0 4 , 2 2 ( 2 ) :1 3 0 - t 3 7 6 】赵进平,史久新,矫玉田等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 海洋预报 2 7 卷 构及其形成机理佣海洋与湖泊J 0 0 3 ,3 4 ( 4 ) :3 7 5 3 8 8 【7 】万彪,兰健,孙双文等白令海海盆上层环流年际特征及初步机 制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 0 0 9 ,3 9 :7 1 2 【8 】A R S E N E VV s C u r r e n t sa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