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1页
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2页
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3页
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4页
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201910-0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 (盖章)编制单位:广西格林森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盖章)编制日期:二一九年十一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93环境质量状况194评价适用标准2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46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17环境影响分析32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469评价结论55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朔发改管字2019144号附件3 桂环管字200233号附件4 市环然验20109号附件5 水质检测报告附件6 噪声检测报告附件7 营业执照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概况图附图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5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法人代表毛重端联系人毛重端通讯地址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委旁,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联系电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地理中心坐标东经110.511094,北纬24.764242立项审批部门阳朔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朔发改管字2019144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占地面积(平方米)381.58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34.9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0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95.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年7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建设背景阳朔县污水处理于2002年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竣工投运,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处理规模为1.0104m3/d。一期工程由于设备老旧等综合原因已拆除停运,三期工程已在原一期工程基础上重建3.0104m3/d。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于2010年竣工投运,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规模为1.0104m3/d;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运行良好。阳朔县污水处理三期工程由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设计,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处理规模为3.0104m3/d;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运行良好。广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广西区政府办公厅)提出2018年底前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市县(区)级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必须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现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已不满足文件要求。阳朔县为旅游新兴城市,随着县城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城用水量不断增长,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本项目在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现有厂界内,新建内容主要包括高密度沉淀、转盘过滤池。同时对现有紫外消毒渠进行修缮,更换紫外消毒设备等。项目建设不改变现有工程处理能力,改造后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本)(2018修改),本项目属于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其他”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阳朔县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编制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名称: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项目性质:技改投资总额:634.97万元建设地点: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地理中心坐标东经110.511094,北纬24.764242。施工进度:项目预计2019年10月施工,2020年7月投产运营,施工期10个月。项目周边环境概况: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的二期预留用地,预留地位于污水厂场地内东南侧。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北面地块为三期工程项目,南侧地块为二期工程项目。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西侧为092乡道,东南侧为乡村道路,东、北侧为山林地,西侧约130m出为田家河,北侧约450m处为漓江。092乡道延道路两侧为居民楼,相距约西南侧约100米,东南侧约180m处为居民楼。本项目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南侧地块,项目西侧与田家河相距约280m,与北侧漓江相距约630m。项目本次改造部分位于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的东南侧,东侧为CASS生化池,北侧为综合楼,西侧为污泥房,项目现状为空地,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概况见附图2。3、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一座高密度沉淀池(平面尺寸LB=16.0m16.5m),一座转盘滤池(平面尺寸LB=7.0m11.0m)用于污水提标改造,重建原有紫外线消毒渠(尺寸LBH=20m10.68m1.5m)用于尾水消毒。本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表1-1本项目建设内容与现有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建设规模数量依托关系主体工程污水处理构筑物粗格栅LBH=4.50m9.80m14.05m1座依托现有提升泵房LBH=5.60m9.40m21.45m2座依托现有细格栅LBH=2.90m16.0m1.8m依托现有旋流式沉砂池R=2.43m4座依托现有改良型CASS池LBH=38.60m35.0m5.40m2座依托现有紫外线消毒渠LBH=20m10.68m1.5m1座拆除重建高密度沉淀池LB=16.0m16.5m1座新建转盘滤池LB=7.0m11.0m1座新建贮泥池中水调节池LBH=3.50m3.0m3.5m2座依托现有鼓风机房LBH=12.0m25.2m6.0m1座依托现有污泥浓缩脱水间LBH=12.0m25.2m9.9m1座依托现有辅助工程综合楼3层建筑面积237.6m21座依托现有门卫室建筑面积23.76m21座依托现有配电及值班室建筑面积55.646m21座依托现有公用工程供水系统用水来自阳朔县供水管网,主要是生活污水。生产用水采用处理后的尾水依托现有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厂外市政雨水管网,厂内各构筑物的放空、部分处理单元产生的排污水以及厂内产生的生活污水等一并进入厂内污水排水系统,将收集后的污水排至污水厂进水端的提升泵站依托现有供配电系统现根据工艺用电设备情况,原有供配电系统维持不变。依托现有环保工程废水治理措施营运过程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量很小,废水通过厂区污水管道排入粗格栅和提升泵房,参与全厂污水处理,随全厂达标废水一起排放。依托现有废气治理措施污水处理厂机械格栅、污水提升泵站、污泥泵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产生H2S、NH3等恶臭类气体无组织排放依托现有噪声治理措施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新建固废治理措施本项目新增固废为高密度沉淀池、滤池产生的污泥。产生的污泥依托现有工程进行污泥脱水处理,经脱水处理后形成泥饼外运,处置去向与现有工程一致。依托现有4、设计进水及出水水质阳朔县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由于设备老旧等综合原因已拆除停运,二期工程已在原一期工程基础上重建1.0104m3/d,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规模为1.0104m3/d;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三期工程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A类,处理规模为3.0104m3/d;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本次提标改造仅针对已建的二期部分,提标改造的设计规模为1.0104m3/d,处理规模不变,总变化系数为Kz=1.60。(1)设计进水水质根据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二期工程设计资料,进厂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见表1-2:表1-2现有工程设计出水水质单位:mg/L(除pH外)污染因子BOD5CODcrSSNH3-NTNTP污染物浓度2060208201本次提升改造工程改造后出水水质需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值。根据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2019年1月委托合肥诚鑫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的监测报告(见附件3),现有工程出水水质中除了粪大肠菌群,未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外,其他指标均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值。同时根据二期工程日常运营的在线监测数据结果其中除TP、SS、粪大肠杆菌指标有未达到一级A类标准排放要求外,其余指标均可达到一级A类标准排放要求。因此,故工程对原有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使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类标准。本次提标改造项目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3:表1-3本项目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指标PHTNTPNH3-NCODBOD5SS粪大肠菌群(个/L)进水水质(mg/l)6.17.28.631.51.732025180200120-18090150出水水质(mg/l)6.77.2560.20.44530451-5582.01035.4103去除率(%)807580758070一级A标出水水质(mg/l)69150.55501010103本工程改造后去除率(%)80808075908080提升去除率差值(%)0%5%0%0%010%5、主要生产设备本次提标改造项目新增的设备见表1-4。表1-4项目主要新增设备一览表序号构筑物设备名称及型号台(套)混合搅拌机:D=0.9m,转速80r/min,N=1.5kw2絮凝搅拌机:D=1.5m,转速650r/min,N=2.5kw2刮泥机D=9.5m,线速度1.5m/s,P=0.5kw22转盘滤池反冲洗水泵Q=15m3/h,H=22m,P=3kW2过滤转盘:处理量Q=8000m3/d,D=2.2m,滤布公称孔径:10um2驱动电机P=0.75Kwn=2.3rpm23紫外消毒渠紫外消毒设备结构尺寸:LBH=20m10.68m1.5m16、原辅材料消耗本次改造项目新增了两套加药系统,产生的原辅材料消耗见表1-5。表1-5 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1聚合氯化铝PACt/a55市售购买2聚丙烯酰胺PAMt/a4.0市售购买7、厂区平面布置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位于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南侧地块,本次提标改造新建的高密度沉淀池、转盘滤池位于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的东南侧地块,西侧为CASS生化池,CASS生化池南侧为紫外线消毒渠,北侧为低压配电室。厂区出入口在东南侧,西侧为脱泥房,北侧为办公楼。项目厂区平面布置见附图3。8、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1)给水用水来源于阳朔县供水管网,主要是生活用水。(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厂外市政雨水管网,厂内各构筑物的放空、部分处理单元产生的排污水以及厂内产生的生活污水等一并进入厂内污水排水系统,将收集后的污水排至污水厂进水端的提升泵站。处理后的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值从污水排放口排至田家河。(3)供电现根据工艺用电设备情况,原有供配电系统维持不变。9、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次改造项目不新增劳动人员。厂区现有劳动定员15人,三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年工作365天。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废水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位于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田家河村,阳朔县污水处理工程于2002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的环评批复(桂环管字200233号)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于2010年竣工投运,设计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规模为1.0104m3/d。2010年9月取得桂林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阳朔县污水处理二期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批复(市环然验20109号)。经过二期工程的扩建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万m3/d不变,处理采用CASS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后排入田家河。图1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现有工程工艺流程示意图根据现有项目环评批复,其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见表1-5。表1-5综合废水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 mg/L序号指标进水浓度出水浓度出水标准(一级B标准)1CODCr1802003045602BOD58010015203SS9015068204NH3-N2025458(15)5TP1.730.20.416TN8.631.556注:尾水排放标准中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2)废气现有项目主要废气主要来自于CASS生化池、脱泥房,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气、硫化氢等恶臭物质,为无组织排放。2010年9月,二期工程通过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批复岳环验20109号)。验收结果表明,边界处无组织排放的氨、硫化氢、臭气监测点浓度值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5二级标准限值要求。(3)噪声现有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泵、风机等部分设备,通过基座减震、厂房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根据2019年1月委托广西科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二期工程项目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的检测报告(科瀚检字201901003-2-N002号),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现有项目固废主要包括格栅截污、污泥、生活垃圾及砂粒等杂。污泥、格栅截污及砂粒稳定化处置后卫生填埋,生活垃圾环卫清运。项目原有格栅渣年产量约为105t/a,污泥456.25t/a,生活垃圾3.2t/a。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如下:(1)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脱氮除磷、紫外线消毒效果不理想;(2)部分设备存在选型、运行不畅或运行效果不佳等问题;(3)目前在深度处理部分加药除磷,但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活性砂滤池工艺,加药后形成的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被活性砂滤池截留,通过反洗随反洗水重新流入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化学除磷后的反洗水回流,影响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4)沉淀池存在长边布水和出水,实际表面负荷高于设计表面负荷,泥水分离效果不理想,后续稳定池存在积泥现象,影响出水水质。经过项目的提标改造后,上述问题均可得到有效解决。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阳朔县地处东经1101311040,北纬24382504之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东邻恭城瑶族自治县、平乐县,南邻荔浦市,西接永福县、临桂县,北与灵川县、桂林市雁山区接壤。县域面积1436.91平方公里。县城阳朔镇距桂林市市区陆路66公里。本项目位于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田家河村,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具体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阳朔县境内山峦叠嶂,地形错综复杂,分布有中山(248.68km2)、低山(258km2),石山(602.81km2)、丘陵(42.37km2)、台地平地(251.96km2)等多种地貌类型。阳朔县地势东北部和西南部较高,属岩溶孤峰冲积平原地貌,自西北至东南的宽阔地带较低平,中部和东南部为丘陵地带。县境内喀斯特石山平地拔起,群峰林立,海拔在100至500米之间,最高峰1700多米。县境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泥盆系、石炭系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广,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岩层厚度达3000余米。阳朔地区地壳上升成陆后,石灰岩层即遭到风化剥蚀,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溶蚀、侵蚀作用,终于发育成为以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为代表的、具有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类型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形态的世界典型热带岩溶地区。3、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项目所在区域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场地稳定,虽局部存在土洞、软弱土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但对沟、塘及土洞、软弱土进行处理后仍可进行拟建桥梁建设。区域构造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分析,区域性大断裂主要有白石断裂和观音阁断裂带。白石断裂:北起全州县大西江,向南经龙水、安和至兴安县白石、阳朔县大镜,转向南南东达平乐县沙子街附近,全长180公里。断裂与其附近褶皱均呈向西突出的弧形,总体走向南北,倾向西,倾角3782度,北段为逆断层,南段为正断层。错断奥陶系至石炭系以及下白垩统。主断裂及与之平行的次级断层,组成宽数公里至十余公里的断裂带,破碎带宽数米至200m,断层角砾岩发育。观音阁断裂带:位于平乐县沙子镇、恭城县栗木镇、都庞岭西侧一带,南起阳朔县老厂南侧、经灌阳县观音阁乡、灌阳镇延入湖南省境内,境内长约100k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770度,断距数百米至2000m。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自东南向北西呈阶梯状下降,构成正断层群。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所规定的基本烈度,桂林市阳朔县为小于6度地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1.0.2条规定,可不考虑抗震设防问题。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桂林市阳朔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对建筑物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4、气象特征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5月7月。因气象部门以20年为一个统计时段,本章有关气象数据时限均为1981年2000年。1981年至2000年,年平均温度19.5。最高是1998年,年平均气温25.1;最低是1984年,年平均气温15.1。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9;7月和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每年5-9月,各月平均温度都在20以上。历年年极端最高气温都在35以上,其中最高达38.8(1990年8月31日);历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大都在1.0以下,其中最低为-2.1(1999年12月23日)。阳朔县年降水量的分布,山区多于平地,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东北、西部山区在1700mm以上,东南部在1500mm以下,其它地区为1600mm左右。历年平均降水量(1981-2000年)为1560mm,最多年份1994年达2001.9mm,最少年份1988年仅1074mm。每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月-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而9月至次年2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3%-27%。月降水量的分布很不均匀,最多为5月,月平均降水量289.5mm,占全年的18.6%,其次为6月,月平均降水量为227.7mm,占全年的14.6%。雨量最少是11月和12月,分别为58.4mm和35.7mm,各占全年的3.7%、2.3%。阳朔平均初霜日为12月11日,平均终霜日为1月23日。年霜期平均11.6天,每年无霜期平均300天以上。平均初雪日为1月25日,平均终雪日为2月8日,雪期平均日数为16天,80%的年份没有积雪。县内季风明显,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且风向季节变化明显,1-3月受冬季风影响,盛行西北风,6-8月受夏季风影响,东南风较多,4-5月和9-10月上半月,为冬夏季风过渡季节,风向常呈南北交替状态。1981-2000年,年平均风速为1.2m/s,1月和2月为1.3m/s,其余各月均为1.0-1.2m/s。瞬时风力一般在3级以下,最高达12级,但出现机率小。每年夏季均有大风出现,阵风风速达20m/s。1981-2000年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429.7小时,日照率为33%,但日照季节变化较大,1-4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60小时以下,特别是2月和3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不足50小时。5月份日照开始明显增多,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在100小时以上。7月最多,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10小时左右,最多的7月与最少的2月平均日照时数之差160小时左右。全县年平均蒸发量1370毫米左右,年最大蒸发量1520毫米。月最大蒸发量出现在7月和8月,平均为185毫米,最小为2月,平均为45毫米。日最大蒸发量为10毫米左右。平均年蒸发量比平均年降水量少近260毫米。5、水文特征(1)地表水全县有河流19条,属桂江支流、西江水系和珠江流域,总长243.78公里,总集雨面积1294.97平方公里,年平均总径流量66.52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河流量12.52亿立方米,漓江过境流量5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较大的是漓江、金宝河、遇龙河、乌龟河、大源河。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河流为田家河,河水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田家河,位于县城东南部,阳朔镇境内,由金宝河、遇龙河在高田镇穿岩村东侧的工农桥汇合而成,至阳朔镇的田家河村东北侧书童西麓注入漓江。全长6.5公里,河床宽35米至40米,水深0.4米4米。正常流量10.5立方米每秒,河下段可通木船。(2)地下水阳朔县共有地下河10处,下降泉23处。地下水储量约6.82亿立方米。最大的地下河兴坪镇西塘地下河,从西塘流至冠岩注入漓江,长达10多公里。6、土壤、动植物资源(1)土壤阳朔县土地总面积143691.23公顷,以丘陵平地、石山为主,山地为辅。丘陵平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20%,石山占29.17%,山地占9.91%,水面占1.72%。阳朔县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条件,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但灰岩漏水性强,易造成干旱。土壤类型多而复杂。全县耕地绝大多数土质适中,水、气、热条件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有7个土类、16个亚类、48个土属、126个土种。耕作土分为水稻土、旱地土两大类。水稻土主要有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分别占水田总面积的40%和42%。自然土的表土和耕地土壤的耕层厚度多属中、薄层土壤,耕层12厘米以上占10.5%。土壤质地多为泥类,沙泥类、偏沙偏粘的面积小。土壤表层和耕层中,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速效磷、钾较缺乏。速效磷缺乏的占水田面积的44.8%,速效钾缺乏的占52.4%,偏酸的占24.3%,偏碱的占50.4%。旱地潜在养分含量中等偏低,速效磷缺乏,少数缺钾。在水田中,属潜育性、沼泽性占19.3%,石砾低田、锅巴田占4.32%。全县成土母质发育良好,适耕、适种性强,但土壤中有冷、烂、碱、毒、石、薄等障碍因素的不良影响。(2)动植物资源阳朔县主要动植物有170多种。其中鱼类110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17种,鸟类21种,哺乳类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果子狸、蛤蚧、麝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菌类、地衣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较珍稀的为灵香草、青天葵、月月桂、古巨榕、黄兰花、观光木、鸡屎杨梅、竹柏、长枝油杉等。经现场踏勘,该区域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在此区域出现,现有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鼠类、鸟类及昆虫等一些小型动物,都是当地极为常见的普通物种,没有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种类和珍稀物种。总体上,工程用地区域植被覆盖较好,但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7、阳朔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概况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阳朔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桂政函2012199号)文,阳朔县县城饮用水源地为龙头山水源地,该水源地设有现有取水口和规划取水口各1个。现有取水口位于县城东岭鳌头榨村西北面350m处的漓江河段,规划取水口位于现用取水口上游2000m处(双摊村附近)的漓江河段。阳朔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具体划定范围如下:(1)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长度为现用取水口下游100m至该取水口上游6000m的漓江河段,宽度为漓江航道左、右边界线分别至左、右岸5年一遇洪水淹没线的距离。陆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河段两岸各纵深50m的陆域。总面积:1.61平方公里。(2)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长度为现用取水口下游300m至该取水口上游14000m的漓江河段,宽度为该河段两岸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的距离。一级保护区水域除外。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河段两岸各纵深不小于1000m的陆域(一级保护区陆域除外)。总面积:37.27平方公里。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不在阳朔县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8、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概况(1)规划范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位于桂林至阳朔地域,以漓江及其两岸峰丛洼地、遇龙河及其周边峰林平原为基础,主要包括桂林城区部分、漓江及遇龙河部分、灵渠部分。其中,漓江及遇龙河部分:北起斗鸡山,南至留公村,包括斗鸡山-瓦窑村-柘木圩-父子岩-东山村-牛鼻塘-御马岩-大桥-珠山-罗洪-上黄-坦克山-大埠茶场-马鞍山-老山底-汉山-横山堡-牛路-壶瓶山-利学-大朝寨-谢家榨-牛峰尖-花坳-桂花坳-碑头-高田李家-白虎山-古乐-椅子山-双水洞-大井-白山底-狮子山-朝天龙-牛角山-福金嵅-玉指山-大彪嵅-仕门岩-观音村-西塘-田村老村-岭头-大圩古镇-石家渡-马山-龙门-岳山-吴家里-穿山-斗鸡山之间围合的范围(漓江穿山至大圩段以两岸各300米为界,大圩镇区段以古镇范围为界),规划面积1141.1平方公里。风景区划分为核心景区、重点景区以及一般景区三个景观功能区,同时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区和控制协调区。核心景区以风景保护、游览观光、科学研究和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核心景区内的一切人类活动以保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为前提。核心景区内除必要的安全、服务、赏景、导游、环保设施外,不允许新建其它人工设施。限制机动车辆出入。对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点、建筑物、构筑物在严格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整治、拆迁规划。风景区核心景区包括桂林名城景区、草坪景区、杨堤景区、兴坪景区、瀑布塘景区、阳朔景区、葡萄景区和灵渠景区等8个景区,面积303.2km2;风景区重点景区为遇龙河景区,面积63.6km2;风景区一般景区包括奇峰大圩景区、古东景区、大埠景区、杨梅岭景区、福利景区,面积114.4km2。其中,风景区核心景区漓江峡谷及其两岸典型峰丛洼地部分:北起磨盘山码头,南至阳朔书童山,主要包括漓江沿岸的典型岩溶洼地以及漓江东侧的西塘岩溶湖和西侧的寿嵅、大龙嵅峰丛洼地;其余地段以沿江第一重山脊为界(其中兴坪只包含老镇区部分,阳朔镇区以滨江道路、龙头山、碧莲峰为界),规划面积247.9平方公里。(2)分级保护规划按照保护和利用程度的不同,风景区划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以及控制协调区共五个保护等级区。1)特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包括下列2个片区,总面积为200.8平方公里。葡萄峰林平原片区:保护范围南起葡萄镇区,北至寨根底,西起小山根,东到桂阳公路,面积23.9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100多座石峰。是世界上陆地峰林平原发育最好,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区域,具有独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漓江沿岸及寿嵅、大龙嵅峰丛洼地片区:为风景区内发育最好、最具代表性且最为完整的峰丛洼地生态系统,面积176.9平方公里。本区域基本保持了自然原生状态,是岩溶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特级保护区应严格保持自然状态,禁止各类人工设施建设,除必要的通过性道路外,不开放游客进入游览。该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应逐步实施生态搬迁。2)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包括下列5个片区,总面积为102.4平方公里。桂林城片区:保护范围南起斗鸡山、北至虞山大桥的漓江沿岸(中心城区以两侧滨江道路为界);包括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虞山、老人山、宝积山、铁封山、穿山、南溪山、斗鸡山、芦笛岩、七星岩、靖江王府、靖江王陵、榕湖、杉湖、木龙湖、桂湖、甑皮岩等景点(以公园围墙和文物保护单位范围为界),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漓江峡谷片区:保护范围自碧岩阁至阳朔书童山,其中碧岩阁至渔村到滨江第一重山山脚线;渔村至书童山段扩至滨江第一重山脊线,不含阳朔城区部分。面积69.4平方公里。周寨-插旗片区:南起月亮岩,北至葡萄镇,西起石山隘,东到桂阳公路,面积16.9平方公里。莲花岩片区:保护范围包括白山底、观音山、中山等地区,面积1.6平方公里。灵渠片区:保护范围包括灵渠公园、南渠城区段两岸各20米(至接龙桥)、北渠(至湘江),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内只宜开展观光游览、生态旅游活动。除必要的游赏道路、航线及必须的游览服务设施外,严格禁止建设宾馆、招待所、度假村、培训中心、疗养院、游乐园、索道以及其它与风景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逐步迁出;严格控制机动交通工具,除个别地段允许机动车通过外,应严禁机动交通进入;加强环境绿化,保持景观的自然状态,严格控制游客容量,杜绝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发展,鼓励区内居民向城镇集中。3)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田家河-遇龙河地区,南起岩寺村、北至葡萄镇南部,东西两侧以遇龙河两岸的第一重山为界,规划面积为63.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为风景区内典型的峰林平原和田园风光景观,规划严格保护由石山、水田、溪流、村落等形成的典型景观格局的完整,保护和加强现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加大村庄建设规划和管理的力度,严格控制区内人口规模;二级保护区内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安排少量住宿设施,但必须按程序严格审批;区内应限制机动交通进入,加强游览组织,控制游客容量,并严格禁止与风景保护及游览无关的设施建设。4)三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一般景区为三级保护区,总面积为114.4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内应加强生态建设,合理设置游览内容和游览设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价。5)控制协调区风景名胜区内特级和一、二、三级保护区外的其它区域确定为控制协调区,面积678.2平方公里。控制协调区是风景区内最主要的生活、生产区。区内的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应严格执行风景区总体规划,控制协调规划区内的居民点建设,保护基本农田和田园风光,加强封山育林,提高绿化覆盖率,为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3)风景区内禁止的活动1)开山、采石、开矿、开荒、挖沙取土、开窑、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2)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3)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4)乱扔垃圾或乱排、乱放各类污染物;5)改变古树名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6)填堵河道或改变河道走向以及掘坑填塘;7)其他经认定属于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行为。(4)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风景区内的核心景区为禁止开发的区域,其他区域为限制开发的区域,具体限制条件参照分区保护的要求。(5) 分级中的设施控制与管理表 2-1 设施控制与管理一览表分级名称设施类型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控制协调区道路交通栈道土路石砌步道其它铺装机动车道、停车场索道等餐饮饮食点野餐点一般餐厅中级餐厅高级餐厅住宿野营点家庭客栈一般旅馆中档宾馆高级宾馆宣讲咨询解说设施咨询中心博物馆展览馆艺术表演场所购物商摊小卖部商店银行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医院疗养院管理设施景点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环境监控设施行政管理设施风雨亭休息椅凳景观小品邮政设施电力设施电讯设施给水设施排水设施环卫设施防火通道消防设施其他科教、纪念类设施节庆、乡土类设施宗教设施水库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设置;禁止设置;不适用本项目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位置详见附图5,项目北侧林临近一级保护区,项目占地不在一级保护区,同时项目为特级和一、二、三级保护区外的其它区域,确定为控制协调区。另外,项目属于排水设施建设,对照表2-1,类别为应该设置,符合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 年)要求。3环境质量状况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阳朔遇龙河岩溶峰林、峰丛、谷地地貌自然保护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本项目位于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内,不属于上述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及其缓冲带范围,因此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2019年8月桂林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显示,2019年6月桂林市阳朔县各指标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表3-1阳朔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单位:ug/m3)名称SO2PM10O3PM2.5监测值114013928标准值150150160752、地表水本项目所在地位于本项目位于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田家河村,距离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是西侧100m处的田家河。田家河属于漓江支流。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市政200023号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桂林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田家河水环境功能为生活、工业、农业,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2018年桂林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得知:漓江阳朔县段水质各项监测评价指标达标率为100%,支流监测断面水质在类类之间,水质良好,水质符合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现状主要噪声来源为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根据阳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朔县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朔政发201813号),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根据2019年1月委托广西科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二期工程项目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的检测报告(科瀚检字201901003-2-N002号),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1。表3-1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dB(A)监测点位2019.01.06备注昼间夜间LeqLeqLmax1#东面厂界外54.146.257.4鸡公山2#南面厂界外59.049.456.8道路3#西面厂界外57.946.453.7道路4#北面厂界外58.247.355.5阳朔县田家河水源净化厂(三期)4、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项目位于阳朔县新城区,项目所在地属于城市生态环境。经现场踏勘,该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在此区域出现,现有的野生动物主要为鼠类、鸟类及昆虫等一些小型动物,都是当地极为常见的普通物种,没有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种类和珍稀物种。项目北侧约60米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印象刘三姐景区,区域植被主要以人工种植为主。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濒危动、植物,项目内无自然保护区及文化遗产等特殊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一般。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应为项目及其周围居民健康不受损害和影响,环境功能区达到规定的要求,即:1、环境空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3、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不遭到破坏。结合项目周边现状情况,确定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表3-2 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名称方位最近距离规模保护级别地表水漓江N630m大型(GB3838-2002)类标准田家河W280m小型大气环境西侧居民区(田家河东岸)W150m300人(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西侧居民区(田家河西岸)W300m2000人南侧居民区S200m400人声环境西侧居民区(田家河东岸)W150m300人(GB3096-2008)2类区标准南侧居民区S200m400人其他厂界外200m范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涵盖本区控制协调区不被破坏4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氨和硫化氢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的标准限值。标准值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浓度限值污染物浓度限值(mg/m3)依据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NO20.240.120.08PM100.150.10PM2.50.0750.035TSP0.300.20氨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硫化氢0.012、地表水环境质量纳污水体田家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