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3 - 内容提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化成为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新 亮点与主旋律1998 年波特michael porter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名为产 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 1的文章 从此以后对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研 究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运用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 制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抓住产业集群形成演进与区域竞争优 势这条主线本文运用理论推导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 述产业集群成因性质特征竞争优势及竞争优势的动力机制展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 经济的强劲和持续竞争优势并通过对两个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加以分析论 证最后对于中国目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从理论上看 开展集群研究不仅将对传统经济学提出诸多挑战和新课题 而且将实现经济学研究从点竞争优势到群竞争优势从竞争经济学向合 作经济学从企业市场二分法到 企业网络市场三分法的转移 从实践上集群的研究既为现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新思维构架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中小企业发展地区市场主体成长和产业基地建设 本文中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概括为资源获取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市场效率优 势扩张优势集群的竞争优势动力机制概括为区域分工机制和协作机制但 本文强调的是集群专业化分工以集聚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集群的协作是以信任为 基础的合作机制是以面对面的知识交流为特征的组织学习机制 最后通过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证实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全面提升功能 并对中国目前发展集群经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1 porter, m. 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4 -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dustrial cluster has been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and a new form in the corporate competition in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networklization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y. in 1998, m. e. porter published a influential paper named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which turned out to be the start that industrial cluster became one of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whats more, we give a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s that generate these advantages. we use literature review, theoretic logic reasoning, case study and system analysi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paper and we use some second hand empirical results as references in theory, the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 will not only add some challenges and new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researches but will als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economic research from “ the poi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 clus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to “economics of cooperation” and from “the dichotomy of firm-market” to “ the trisection of firm-network-market”. in practice, th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can provide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s, facilit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reation the regional manufacturing base. we sugges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luster can be classified as advantage in access to resources advantage in innovation and the birth of new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5 - businesses, advantage in efficiency of market transactions and advantage in cluster expansion. the mechanism that generates these advantages consists of the mechanism of concentrated division of work and the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of knowledge. we testify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effect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study on two typical industrial clusters, one of which is a domestic one and the other on is an abroad one. we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the setting of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s the end of this dissertation.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6 - 第一章 引 言 1998 年波特michael porter于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名为产业集群与新 竞争经济学 2的文章 从此以后对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研究成为经济 学管理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章首先介绍产业集群在全球兴起的情况这也是本 文研究的背景接下来阐明产业集群的研究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最后说明本文使用的研 究方法和拟订的研究问题 第一节 产业集群现象在全球的兴起 产业集群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s, 也有人称为企业集群c l u s t e r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 是指某一特定的产业或产品生产中相互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机构 在一定的地域聚集依靠比较稳定地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产业集群的 形式多种多样也遍布各个领域人们常常以之城之乡或者 如一条街创业园广场来称这种企业集聚的现象 对于产业集群聚的出现历史表明在 1 9世纪初期在手工业时代就出现了一些基 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原因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如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业 瑞士的钟表业中国景德镇的瓷器业等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大机器时代出现了以大企 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 匹兹堡的钢铁工业 克罗地亚 前 南斯拉夫亚德亚海的造船业等等厉无畏等2 0 0 2 到了 2 0世纪 8 0年代特别是 9 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加速新时期的产业集聚与传统的集 群有了很大的差别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发展 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资源要素合理的配置与创新已成为企业或产业发展的原动 力影响到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影响到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直到影响到区 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区域与外部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变 得更为必要这导致金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伴随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 区之间转移和扩散 企业和生产要素在扩散过程中又在一些区域重新集聚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或 者是被认为是增长极的地区生产的本地化特征并没有消失产业在空间上的集 2 porter, m. 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7 - 聚程度并没有因为生产过程的分散而下降在光滑的产业空间存在一些粘滞的地点吸 引生产活动在这里聚集m a r k u s e n , 1 9 9 6 这些区域在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 获得的竞争力和收益不断的递增成为国内其他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在国家内部甚 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的获 得 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 而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集中在几个关键区域p o r t e r , 1 9 9 0 所以说产业在空间的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化企业 之间的竞争以合作的关系集合经验研究表明一些地方的经济获得成功并保持了不断 扩张的竞争力是因为这些地方具有高效的本地企业网络快速的信息和专业技术的传 播通过运营本地的产业网络并且链接来自区域外部的信息逐渐增强了当地原有在的 特殊资源优势同时区域内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和知识的循环在地理区位靠近的条件 下得到改善创新也在企业邻近的环境中得到增加当然创新仅仅有企业的地理接近 性还是不够引起创新的发生以及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互动创新机会的出现还需要社区 的创新文化它往往含有组织变革和制度安排的因素而这正是形成企业集群的最主要 特征和灵魂因素 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 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如美国的硅 谷波士顿 1 2 8 公路德州的奥斯汀; 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英国 的剑桥工业园; 法国的索非亚巴黎森迪尔区的网络业集群布雷勒河谷的香水玻璃瓶 业等 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 加利福尼亚的娱乐业在我国 沿海一些经济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程度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域正逐渐成长起一批表现出高度集聚特征高 度专业化的产业群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块状经济成风气如浙江 海宁的皮革布艺和经编嵊州的领带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宁波的男鞋杭州的女 装温州的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制笔等 第二节 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早已引起国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 2 0世纪 9 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 1 6个国家参与了集群的 研究和讨论熊军2 0 0 1 2 0 0 1 年 1 月 2 3 2 4 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和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8 - 土规划与区域行动议会d a t a r 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个世界性的大会w o r l d c o n g r e s s o n l o c a l c l u s t e r s : l o c a l n e t w o r k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n t h e w o r l d e c o n o m y , 探讨 世界经济中的地方企业网络地方集群该会议规模空前参与组织者还有联合国工业 发展组织u n i d o 世界银行等 5个国际组织和法国经贸部等 1 0个法国组织来自 4 3 个国家的官员企业和学者 1 0 0 0多人出席了会议1 4 0人在大小论坛上发言这标志 着发展地方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热点王缉慈2 0 0 1 我国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在 1 9 9 8年才逐渐起步目前这一领域仍处于介绍国外文献 阶段真正结合国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构建做得还不够从实践方面看产业 集群未进入各级政府的决策视野仅有浙江江苏广东等少数省市在培育和发展区域 集群( 特色产业区) 内化为产业政策的自觉行为这种现状的存在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 集群研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分不开的 一产业集群的理论意义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经济人文社会政治地理历史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因此对它的研究必然要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而它的 理论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对集群现象及形成的探索引导我们实现经济学研究理论 重心的转移 第一从点竞争优势向群竞争优势转移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如何获得 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自战略管理理论在 2 0 世纪 6 0 年代产生以来 其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安德鲁斯等人提出的 s w o t分析法即通过识别企业的优势 s t r e n g t h和劣势 w e a k n e s s 企业外部面临的机遇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威胁( t h r e a t ) 采取相应的战略决策和措施从而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在这之后具有重 大影响的两大战略管理理论学派是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定位学派和以沃纳菲尔德等 一批学者为代表的资源能力学派前者是沿着 s w o t 分析框架中的 o t 部分进行的后 者则是沿着 s w 部分深入研究的但无论是 s w o t 分析法还是定位学派和资源能力学 派其关注的焦点都是单个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强调企业独立行动 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靠独自的力量来获得的单个企业的 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或镶嵌于该企业所处的产业集群中集群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竞争 单位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竞争上升为更大的群体之间从而重塑了竞争形态当这 些相关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它们的经济行为就在企业和集群两个层面上展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9 - 竞争优势也与这两个层面息息相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竞争越来越多的发生在集群之 间在这种新兴的以集群为基础的竞争中所有的成员通过集群创造竞争优势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这样把集群作为整体来研究竞争优势也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新课题 第二分析框架的转移从企业市场的两分法向企业网络市场三分法 的转移在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和市场的理论中要么就只谈企业要么就只谈市场 很少涉及企业和市场二者的关系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以科斯在企业的性质提出的纯 粹市场和科层企业两种极端的特例为基础 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 相互竞争和相互替代的两种制度安排 包括科斯在内的经济学家或多或少的认可这两种 制度安排之间还有其它组织形态的存在 但他们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分析企业与市场之间 的替代关系忽略了二者间的互补关系贾根良1 9 9 8 威廉姆森虽较早注意到这个 问题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一文中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双边多边和 杂交的中间经济组织形态但在他的分析框架中这类中间组织并未取得与市场和企业 相并列的地位而是更多的把它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因此他的思想仍归为二分 法的企业市场2 0 世纪 8 0 年代形成的企业网络理论在承认企业理论关于市场依 赖和技术依赖的重要性基础上引入互补活动和资源依赖的概念将研究的重心指向企 业与市场之间 具有网络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制度安排的广阔中间地带即中间性经济组 织关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握手组织间协调从而将原有企业 理论的企业和市场二层次制度分析框架提升为市场网络和企业的三层次制度分析框 架企业网络有多种形式其中分包制s u b - c o n t r a c t i n g 或外包制( o u t s o u r c i n g ) 战略联盟( s t r a t e g i c a l l i a n c e s ) 产业集群是比较典型的三种而它们又各具特色在 企业网络的系统中集群是更接近纯市场这一端从这个角度上看集群研究可以作为 企业网络理论的一个分支而西方企业网络理论是目前微观经济学中正在发展的极具 发展潜力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学术界对其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因此集群研究在国内 是很具有前瞻性而且一个集群还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网络它是包括特定空间内具有 互动效应的各种经济主体的区域产业创新网络 对它的学术探索将使企业网络理论更加 丰富多彩 第三从竞争经济学向合作经济学 3 转移国内有经济学家在思考如何创 建中国经济学时指出竞争经济学是以竞争为主线提示或解释人类经济行 3 from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to economics of cooperation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0 - 为竞争性的经济学人类经济行为及整个经济运行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竞争一 面是合作二者同等重要没有好坏和主次之分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进步的 动力甚至合作更符合人类的终极价值对人类更有利已有经济学已经建立了 以竞争为主线的理论体系但合作在经济学中远没有获得与竞争同等的关注和 研究对合作的解释描述显得非常不足因此经济学对竞争的研究还会延 续下去但对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集群具有合作网络特征 对集群的 研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透析集群这个特殊的合作组织的运行规律探寻集群合作 网络中各主体的合作动机合作归宿它们怎样产生合作剩余以及如何实现合作效率等 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提示将为合作经济学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产业集群研究的现实意义 1 开展集群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并推动我国从世界制 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2 0 0 1年 5月日本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 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日本世界生产大国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在同年 9 月份福布斯杂志举办的企业高层会议上也说正如日本在战后成为世界 工厂一样中国将在 2 1世纪成为世界工厂于是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 心成为当前国内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现有的讨论看对于我国 究竟要不要能不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即从我国自 身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且从 我国制造业的崛起以及我国 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看我国应该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 一步的研究我国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世界制造中心如何实现我们所选择的世界制 造中心的目标怎样提升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层级并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国际产 业发展的实践表明 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或国际性产业中心大都是以产业区或产业集群为 其载体和依托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 径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大产业区争夺产业中心地位打造国家优势竞争产业将是国 际市场竞争格局的一大趋势为此深化和加强集群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 力从而推动我国各区域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参与全球分工与产业竞争力 2 . 加强产业集群的研究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世界2 0 0 1年第二 期的一篇题为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 段是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的时期这必将对以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产生重大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1 - 又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从长远的角度看小企业在以下四方面的作用有相当大一部 分内容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因面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这四个方面是解 决时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组织中的分工和专业协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所以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更加会推动我国经济发 展而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和集群化成 长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加强集群经济研究将会有利 于在促进中小企业培育资源基础和网络能力并推动健康成长 3 .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与柔性的生产组织方式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产业集群专 业化的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集群的内部技术溢出加速了产业集群 的技术创新速度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技术能力提高了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知识储备量 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与协作所带来外部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是单个企业无法比拟的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产业集群的集体行为所带来的集体效率是产业集群在竞争中占有极 大的优势产业集群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反过来产业集群中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 动力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很容易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所以在国外产业集群被认为是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理论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 上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有关工具进行推导另外本文还使用了案例研 究以及借助第二手的实证研究的资料作为佐证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文献的探讨和对现实的观察的基础上 对产业集群现象进行 较全面的解释 并对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 尝试理清以下 几个问 1 . 怎样从理论上对产业集群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解释 2 . 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或者说是企业现象其性质特征有哪些 其竞争优势是如何表现又是如何产生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2 - 3 . 产业集群的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含义 与启示 三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理论的研究于实践的考查结合起来 使得本文对于产业集群 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而是通过研究典型的产业集群现象 4 结合相 关的理论对中国的有关产业集群的政策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4 本文分别选取中 外两个产业集群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与爱尔兰的软件业集群进行了案例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3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对于产业集群现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在理论上进行解释本章主要对已有 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探讨 第一节 产业集聚理论 一韦伯的集聚理论 近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 l f r e d w e b b e r 在 1 9 0 9 年著作 区位原论的第一部分论工业区位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来说明产业集聚问题韦 伯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判明各个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在他的 理论中把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分为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前者主要 是运输成本 运费 和劳动力成本 工资后者包括集聚因素 a g g l o m e r a t i v e f a c t o r s 和分散因素( d e g l o m e r a t i v e f a c t o r s ) 在集聚因素中韦伯又探讨了特殊集聚因素和 一般集聚因素特殊因素诸如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矿藏工业会集聚于交通本枢纽或 吸引到煤矿的周围但是韦伯认为特殊因素具有理论研究的一般性因此他重视研究 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在他看来一个工厂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 而若干个工厂集聚在一个地点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收益或节约成本例如 各厂享有购买 原料方面的便利有公用设施和道路便利等 二马歇尔的集聚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鼻祖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1 8 9 0 中考察了集中于特定地 方的专门工业他称为地方性工业马歇尔先是将经济规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 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第二类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的资 源它们的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前者称为外部规模经济后者称为内部规模经济他 将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的特定地方称为地方性工业接着马歇尔进一步探 寻了地方性工业的各种起源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企业之所以会在产业区内集聚 最初主要是自然条件和宫廷奖掖前者包括气候资源交通及商业便利等后者指统 治者或宫廷富人有意识邀约或吸引技术工人集中于当地而形成的 到了工业化时期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则成产业区形成的根本性原因产业集 聚后有利于产业的发展首先产业集聚在一起工劳动力市场可以共享企业很容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4 - 寻找到熟练的劳动力而失业人员也能快速找到一份相近的工作其次专业附属行业 的创造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由于附近许多类似工业服务辅助工业可以实现高度机 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技术外溢行业的秘诀不再成为秘诀它们飘荡在空 中如果一个人有了新思想就会别人的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成 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但马歇尔其所处时代限制而没有将协同创新的环境这一思路充 分展开挖掘出集聚产生的非物质原因 三增长极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最早提出增长极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帕鲁f r a n c o i s p e r r o u x 他在2 0 世纪3 0 4 0 年代曾向法语体系国家宣传凯恩斯熊彼特等人的思想观点5 0 年代起致力于2 0 世纪经济增长的研究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 而是以不同强度 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 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 并对整个经济空间 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然, 增长极可以由大至小逐级传递 它强调在经济总量有差异化同 时, 还必须关注结构性的差异化: 并不是所有产业都具有相同的发展速度, 而是在不 同时期, 快速增长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 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和企业, 集中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 就是区域的增长极 这种发展战略也坚持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性观点, 其积极意义是通过引入空间经济变量, 丰富了非均衡发展理论抽象的经济分 析内容, 但有关增长极的数量门槛规模内部产业结构及其区位与时间选择等一系列 技术性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难以实行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为解决重大国民经济任务而采用的一 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 一般由国家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形成, 是跃进而不是渐进式发 展模式它大致由核心类( 生产综合体主导专业化部门中大型联合企业) 主体类( 与核 心企业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各种企业)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构成地域生产综 合体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它能比企业单独布点带来更大的聚集经济效果, 以及企业在生 产上的相互补充可以获得垂直一体化利润, 但这是一种典型计划经济买方市场更多 考虑生产成本优势的模式, 在当前生产普遍过剩的市场经济下, 必须从价格竞争转变 到非价格竞争为主上来 将增长极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比较 可以看出二者都倡导一种通过政府人为 干预形成产业集聚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机制两种理论都夸大了政府在集聚形成过 程中的作用后者自上而下的特征更加明显而与之对比2 0 世纪3 0 年代凯恩斯宏观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5 - 济理论诞生前产生的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研究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则自发形成产业集 聚的机制主流 第二节 主流经济学的贸易和分工理论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所创立按照他的思想各地区的经济 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国民收入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各 地区以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为专业化生产领域地区之间相互交换其专业化产品能够 使各地区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亚当 斯密的分工原则建立在 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差异而形成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基础在于各地区拥有的优势不同 亚当 斯密将这种优势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优势就是超乎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 地矿产和其他相对固定状态的优势另一类是获得性优势这是指工业发展所得的经 济条件如资金技术等一个地区在生产和输出某种商品上具有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 势也就具有成本优势 二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地域分工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只要地区间存 在着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就会使各地区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使地 域分工成为可能各个地区都集中生产并向其它地区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其他 地区输入其他地区输入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每个地区都能从分工中获得比较利益 亦即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这样会使各地区的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 利用 要素禀赋理论的思想最先同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提出 他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 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二是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 素比例不一样要素禀赋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他们坚持区际或国 际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上 不仅认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差异影响国际贸易格 局的看法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比较成本存在差异把李嘉图的由两种 商品成本差别比较扩展为两个国家生产要素供给差异的比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6 -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弗农v e r n o n , 1 9 9 6 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典型 提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作为横坐标将垄断优势主要是 技术优势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动态分析国际生产和贸易赋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 间维度 2 0 世纪9 0 年代瑞典的地理学者重新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聚问题 他们指出 企业对某一地区的依赖程度 按照企业所属部门及企业规模大小而情况各异 成长部门与衰退部门对地方环境的依赖较大 这两类部门的产品可能位于产品生命周期 的初始阶段或最后阶段都试图通过依赖地方环境来提高竞争力或扩大生产成长部门 需要两个先进的地区条件 一是在具有相似技术要求和相似劳动需求的企业之间建立水 平的网络关系二是需要提供有相当科学技术背景的高级熟练劳动力而衰退部门需 要提供低生产成本的环境及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存在 此外瑞典学者还从集聚与小企业竞 争力关系角度 研究了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小企业对当地环境的依赖程度等问 题 第四节 企业间的网络理论 一经济网络理论 目前的文献对经济网络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但一般的在狭义上将它 看成是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产物 广义上把它看作经济活动中持久联系所构成的相互 依赖2 0 世纪 7 0 年代末8 0 年代初企业组织网络化(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n e t w o r k i n g ) 在现实中已产生当时美国的企业界以外包o u t s o u r c i n g 开创企业组织网络 化之风日本的企业则以精益生产l e a n p r o d u c t i o n 来联结协作厂家但企业 间网络作为一种基本的组织动作方式和制度安排则是 9 0年代初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 的到来而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 威廉姆森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1 9 7 5 一文中用有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三个维度来解释经济活动的结构一般来 说 当这些变量处于较低水平时 市场是有效的协调手段 企业的出现则是不确定性大 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高的结果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则是双边多边和杂交的中间组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17 - 形态然而在威廉姆森的分析框架中中间组织并未取得与市场和企业相并列的概念 他更多地把他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状态因此只能说在此出现了经济网络理论的萌芽 到了 8 0年代后期汉南和弗里曼h a n n a n 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 客户; 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 技能与 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 四网络组织特征也称为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性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和 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顾客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大学或 研究机构 金融机构 中介服务组织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 它包括企业网络劳动力市场网络和区域创新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 非正式的关系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 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推动持续企业的发展 五自我组织性 集群一旦形成就能通过发挥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优 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弥漫的产业空气既促进集群内部新企业的衍生又增强了集群 外部企业进入吸引力从而使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张优势持续累积体现出一种路径 依赖的自我加强过程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性质 现代集群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空间集聚的企业群范畴 在这里我们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区域创新理论来透析产业集群的性质从制度经济 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中间性产业组织威廉姆 森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一文中指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 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性高低程度不同而于其匹配的机制结构也不同 当这三个变量 较低时是与古典契约关系的市场机制结构相匹配当三个变量较高时与统一机制结构 相匹配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被称为双边规制的中间经济组织形态这种中间性组 织的出现可从两方面解释1 . 从企业生存环境角度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源于中小企 业为谋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构筑的区域结盟中小企业能与其他相关企业建立 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企业不会将所有的生产环节内部化而会在 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外部化而自己则专注于其最具有竞争力的价值活动 以实现规模经济 与专业化利益2 . 从提高交易效率的角度来看借助于这种企业的网络性把企业的等级 制度具有的适应性与市场的有效激励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能够使得经济交易成为可行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一定地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23 - 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个人在交互作用 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研究表明网络中创新活动的发生与完成是一个群体活动分散决策的过程当某一新 观念新技术或需求的信息在网络某一结点产生之后就会沿网络连线在传递反馈 交互循环反复流动赵慕兰1 9 9 7 网络中创新的参与特别是企业会依据不同层次 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做出创新决策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并通过 网络扩散外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24 - 第四章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自治与市场交易的组织形态 在竞争中显示出了一定的 竞争优势 6 本章首先对产业集群具有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对竞争优势产生的动 力机制进行论述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 而产业竞争优势 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企业集群m . p o r t e r , 1 9 9 8 企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持续竞争优 势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概括如吴宣恭教授2 0 0 2 比 较全面地将集群的竞争优势概括为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扩张优 势李新春2 0 0 2 突出企业家要素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精神将波特的钻 石模型扩展为企业家协调为核心的集群竞争优势新钻石模型王缉慈2 0 0 1 从 经济学社会学创新学三个角度用直接经济要素的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 和市场议价能力优势以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优势和社会资本优势来分析 综 上所述我们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概括为资源获取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市场效率 优势及扩张优势 一资源获取优势 1 基于路径依赖形成的资源吸引效应马歇尔指出 当某一工业定位于某一区域 时就极有可能长期定位于此同类厂商彼此相邻并从事类似的经济活动能够产生巨大 的利益厂商也倾向于选择在具有某种特定技能的劳动力集中的区域设厂这种就业的 优势同工业在特定区位的集中组合形成制造业的聚集效应 它是该工业成长和区域发展 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集群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其优势将有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 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尤其是吸引特定性产业资源或要素随着 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的相关甚至不同产业扩大地区产业规模而且随着集群 竞争力的增强这种资源吸引效应还会逐步加速 6 如果浙江嵊洲的领带产业 义乌的小商品也意大利的比耶拉普拉托的毛纺业详见魏守华2002产业集 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济经纬2002 年第二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25 -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企业资源互补集群企业间分工合作发展企业间的 互补性增强容易实现及时供货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等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 充分的利用二是企业内部分工外化企业将原先自行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外包 o u t s o u r c i n g 给其他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成本从而充 分发挥资源效用 二创新创业优势 1 创新的激励学习效应 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彼此间的竞 争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并转而成为多数企业的强烈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步伐或者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改善服务由于区位的接近经济联系频繁 信息交流便捷企业集群免不了了发生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扩散提供了较多的学 习机会众多的企业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使协作创新的加强地区竞争力成为企业集群 的共同愿望 2 新的服务环境一是相关产业的创新支撑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 优势是因为它的有优势是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 ( m . e . p o r t e r 2 0 0 2 ) 供应商是产品创新与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产业要形成 竞争优势必须与之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一方面供应商会协 助企业认知新方法新机会和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企业则提供供应商新信息和 市场视野带动供应商自我创新努力发展新技术并培养新产品研发的环境企业 和供应商之间交集与共同解决问题的关系也会使它们更快更有效率地克服困难 ( m . e . p o r t e r , 2 0 0 2 ) 二是知识生产机构的创新支撑 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 量提供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学校科研单位管理咨询机构培训教育组 织技术开发机构等这些机构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 创新机会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同时便于企业人员的学习 三产业集群的市场效率优势 集群在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从专业化分工角度理解可以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 e c o n o m y o f s c a l e 和范围经济( e c o n o m y o f s c o p e ) ; 从交易费用节约角度理解又 可以通过集群信任机制和信息特征来体现 1 .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又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是指集群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在集群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研究 - 26 - 很低分工的精细化及其专业用性的提高带来的机会主义难以实现所以生产同种产 品的分割性的功能会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从而使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企 业达到最优的生产规模因而获得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可以把它看作某一 行业的内部经济1 集群内部的企业由于地理空间的接近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 进行合作或联盟以弥补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获得资源互补的 外部规模经济2 集群企业的联合可以共同建立销售中心 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共享的销售网络中获得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通过这种联合能推动政府 加大力度改进基础设施使集群企业共享基础设施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3 集群企 业可以借助集群优势迅速壮大和不断提升依靠区域专业市场营销提升知名度树 立形象集群企业还可以凭借集群地区规模获得的价格质量优势并利用产业网站 和电子商务拓展国际经济联系渠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 .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也分为内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内部范围经济在柔 性生产方式下集群内的一些采用现代技术的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及时地调整产品的 产量和创新产品的样式比较容易实现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检监督知识培训会讲话课件
- 2025年度蔬菜水果储藏室购置与保鲜技术合同
- 2025年度风力发电场施工合同条件2
- 2025版化工设备采购与专业维护合同
- 2025调料品国际采购与分销合同
- 2025年度商品混凝土节能技术改造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合同财务审计与风险评估制度
- 红酒杯知识培训方案设计课件
- 红酒品鉴礼仪和知识培训课件
- 红酒业务培训课件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共24张课件
- 6.授权文件待修改大华服务承诺函
- 项目管理(PMBOK)讲义全套
- 2022中华慈善日PPT课件模板
- 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理论考核试题库与答案
- 画法几何授课计划-供参考
-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堂PPT)
- 典范英语5a_01
- 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
- (完整版)GHS标识(高清)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