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及对建筑 业发展现状的阐述,指出在我国加快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避免过度竞争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本文引入了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并尝试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 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本文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构建了以地域市场子系 统和专业领域市场子系统为主体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采用定 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并以商业生 态系统的生命周期为基础,分析了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各个生命阶段的 工作重点。开拓阶段,以模糊综合评价法来选择总承包企业的伙伴企 业,并且以 paei 理论分析了此阶段工程总成承包企业的工作重点;发 展阶段,构建了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价值共享树,建立价值共享体系, 并且提出总承包企业要注意发展核心价值链和非核心价值链;领导阶 段,介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对总承包企业的核心价值链 进行价值分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新阶段,分析商业生态系 统的更新方式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工程总 承包企业构建和发展商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工程总承包;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ii 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by analyz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elabor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 to develop the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better, avoid the overly competitions, and distribute the social resource better, this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business ecosystem and attempt to build the business ecosystem with the core of architecture general contracts.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s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has built the base frame of business ecosystem with the region market sub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al field market subsystem as the main body and judge the life cycle of commercial ecosystem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rational and qualitative method. and analyzing the project points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in each life stage. the opening stage, chose the partner enterprises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with indistinct and synthetical judgment method, analyze the main work of the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with the theory of paei; the developing stage, build the value sharing chain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and value sharing system, bring forward that the general contract enterpris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the core value chain and the no core value chain; the leading stage, introduce the key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usiness ecosystem, analyze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the value of core value chain and enhance the key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renewal stage, analyze update mode of business ecosyst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basic theory for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contracts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business ecosystem. key words: business ecosystem; general contracts; lifecycle; key competitiveness 承诺书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 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 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 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业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装 修装饰业三个大类,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与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值比重较大 我国建筑业在 1981-2001 年的 21 年中,累计创造国内生产总值 49028 亿元,平均占同期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 6.4%。12003 年以来, 建筑业占国内总产值的比率基本稳定在 7%左右,已经接近于经济发 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 继续扩大,到 2005 年,我国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 34745.79 亿元。 (2)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较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为各个经济部门提供 了厂房、仓库等生产性的房屋建筑,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道路、桥梁、 码头等主要的交通设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样,人民的生活也离不开建筑业。人民生活所需的住宅、医院等 社会福利设施等都是建筑业的产品。所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 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建筑业对国民经济还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国 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需要建筑产品,同时也向建筑业提供各 种材料、设备、服务等。据统计,仅房屋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 有 76 大类、2500 多个规格、1800 多个品种,包括建筑材料、冶金、 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纺织、轻工、粮食等几十个物质生产部 门的产品。 1建筑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料,特别是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2 主要材料的消耗,更是占了消耗总量的较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 建筑业要消耗掉 20%30%的钢材,70%的水泥,40%的木材,70% 的玻璃,50%的油漆涂料,25%的塑料制品。 1 1978 年以来,建筑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 20 多倍,建筑业增加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3.8%增加到了 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 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 (3)重要的劳动就业部门 我国的建筑业目前还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还不 高,手工操作和半手工操作所占比重较大,向社会提供了许多的工 作岗位。而且建筑业对工人的技术、文化等要求相对比较低,为农 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就业途径。 我国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业规模迅速扩大,其中农村建筑队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建筑业 的从业人数在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2000 年建筑业从业 人数为 3552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 4.93%。2001 年建筑业从业 人数为 3669 万人, 比例上升为 5.02%。 2002 年建筑业从业人数为 3893 万人,比例增加到 5.28%。 3 (4)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国民经济繁荣时期,社会对固 定资产和住宅的需求量增加,使建筑业同样处于繁荣时期;在国民 经济萧条时期,建筑业受固定资产和住宅需求量减少影响同样处于 萧条时期。而且,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使它成为调节国民 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国民经济萧条时期,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 公共事业的投资,如市政工程等,增加建筑业的活力,从而拉动其 他相关行业的增长,使国民经济保持和恢复活力。相反,在国民经 济出现经济过热现象时,国家可以通过压缩公共投资等措施来抑制 建筑业的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1.2 建筑业的现状 1.1.2 建筑业的现状 鉴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都很关 注建筑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建筑市场的发 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使政府认识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方式对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重要 性。在 198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 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国发1984 123 号) ,第一次指出要组 建工程承包公司,并使之逐步成为组织项目建设的主要形式。政府、 部门还出台了许多暂行办法、指导意见以及相关规定来指导建筑业 的发展,指导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比如监理制度的实 行、招投标的规定、清单报价的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等。 我国的建筑业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 总产值不断增加。 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数据,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从 1980 年的 6604 个增加到 2004 年的 53309 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从 1980 年的 648 万人增加到 2004 年的 2557.9 万人;建筑业总产值从 1980 年的 286.93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27745.38 亿元。 3 (1)建筑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企业结构趋同,过度竞争严重 2001 年建设部 82 号文件颁布实施了 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管理规 定 (建建200182 号) ,指导将我国建筑企业调整成分别以施工总 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为主的三类企业,优化建筑产业的组织 结构。通过这一改革将国有建筑企业向管理型和专业型的企业发展, 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智力管理密集型企业发展。同时把农村建筑队 和集体企业发展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劳务分包企业。然而通过这几年 的调整,原有的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还是劳 动密集型企业。而且,许多集体企业并不满足于劳务分包的角色, 很多企业还是通过全县、全市企业的联合形成规模而获得高资质。 这种联合形成的企业虽然达到了资质要求的硬件要求,但是在管理 水平、核心技术等软件方面却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了这些企业结构 趋同、技术趋同,参与竞争的层次就比较狭窄,形成了全行业的过 度竞争。 市场地位不平衡,建筑企业比较被动 虽然近年来我国基础投资规模加大,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是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4 相对于不断增加的建筑企业数量,僧多粥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导 致了建筑企业与发包方之间地位的不平衡。大多数开发商、投资商、 基建单位、业主都有充分选择承包商的权利,在市场中居于有利地 位,存在“只有我选择你的权利,没有你选择我的余地”的观念, 在工程发包时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不合理的缩短工期、压 缩建筑企业的利润、指定供应商、垫付工程款等。建筑企业为了生 存就必须取得项目,接受各种苛刻条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 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 4比如,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保证企业不亏损 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办法,导致最后建筑物达不到功能要求;一些建 筑企业因为资金、成本等压力不得不中途放弃工程,导致了社会资 源的浪费;一些业主长期拖欠工程款,导致建筑企业无力偿还供应 商、劳务队等的费用,形成三角债影响经济发展。此外,一些地方 政府把建筑工地看成是一块肥肉,众多的执法部门都想通过检查、 罚款从建筑工地获益,进一步加重了建筑企业的被动地位。 组织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 根据 2001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建筑企业的比例一级为 5.6%,二 级为 20.2%,三级为 42.1%,四级为 32.1%。 5这种数量比例是不合 理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数量过多,小型企业比例较低,并没有形 成真正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 基础的三层次的组织结构体系。这中不合理的结构一方面导致了企 业之间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建筑市场的集中度过低。 1997 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绝对集中度为 c10为 2.39%, 而同期美国 的集中度 c10为 6.39%,日本的集中度 c10为 14.08%。5产业集中度 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与利润率的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 业为同一过程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 润过低。 总承包发展缓慢,与国外差距较大 1984 年我国提出要发展总承包企业以来,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取 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一些工程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每 年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施工项目都在 900 个以上,但实行工程总承包 方式组织建设的项目很少,并且,实行工程总承包方式建设的多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外商投资项目或中外合资项目,国内项目主要是以试点为主。 6但是 我国的承包商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总承包的发展情况 来看,我国目前总承包合同的比例仅占 1%左右 7,而在美国,根据 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esign build institute of america)2000 年的报 告, 设计-承包合同 (d-b) 合同比例, 已从 1995 年的 25%上升到 30%, 预计到 2005 年将上升到 45%,即近一半的工程项目,将会采取工程 总承包的方式。 8从承包方式看,我国目前实施的总承包方式主要集 中在施工总承包方面,全过程承包很少。从企业总承包额看,2002 年全球 225 家最大承包商统计,我国有 43 家,占总数的 19%,总承 包额 71. 3 亿美元,占 225 家承包商营业总额的 6.10%,平均承包额 为 1. 66 亿美元;而美国有 76 家,总承包额为 1890 亿美元,平均承包 额 2.49 亿美元;日木有 18 家,总承包额为 106.7 亿美元,平均承包额 为 5. 92 亿美元。 9 (2)加入 wto 对建筑业的影响 我国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给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既提 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外商、外资的进入加速了我国各 行业的发展,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建筑企 业的进入也给我国建筑业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更先进的设备、管理 方法和技术。第三,加入 wto 也使我国的建筑企业有更多机会公平 参与国际竞争,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分额。同时,根据我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三年内允许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建筑业企 业,五年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勘察设计企业以及建设监理单位、招 投标代理机构,合资、合作企业在设立条件上以及承包工程范围将 不受限制,实行国民待遇。如今过渡期已经结束,外国企业在我国 建筑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 中外合作企业在我国建筑市场开展工程承包活动,对我国原有的国 有建筑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格局提出了挑战。外国 企业凭借其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国内主 要在工程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型水利、电站、厂房、设备安装 等项目上,以利润水平较高的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为主的承包方 式与国内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展开竞争。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6 鉴于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建筑业各 方面的研究,加快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我国已经加入 wto,面对的是全面开放的世界市场和飞速发展的市场,研究建筑 业,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已经非常迫切。工程总承包作为国 际工程承包的通用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 研究工程总承包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 要与国外建筑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展开竞争,就必须发展工程总 承包,与其他同类企业在同一高度展开竞争,求得生存。所以发展 工程总承包非常迫切。在发展工程总承包上不能拘泥于经验,要大 胆创新,结合我国国情,快速、有效地发展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工程总承包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工程总承包的研究现状 1.2.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工程总承包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 也比较成熟。 thomas j. willoughby 10(1995)对在固定总价合同下管理设计进行了研究, 定义设计工程成功的条件,认为重新建立合理的付款清单是很重要 的。francis hartman11(1996)等用潜在矛盾的观点研究了总承包 合同下的风险分配,通过调查评估了书面合同对合同各方风险分配 的有效性。francis hartman12(1997)报道了加拿大标准工程总承 包在修订后的测试结果,研究了 对合同中无效语言的改进问题。 k.t.yeo13(2002)等检测了工程总承包的自然性和特性。 1.2.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早在 1984 年我国就提出要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这引导很多学 者展开了对工程总承包的理论和实务研究,特别是 2003 年 3 月建设 部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 以来,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取得很多成果。 (1)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背景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建筑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国内、国际市场出现较大增 长,国际市场主要以各种交钥匙系统承包模式为主要竞争方。 14我 国加入 wto 后,建筑市场面临国内外业主对发包模式的多样性选 择。 15 李进峰 16(2003)从建筑产业现状、与国外情况比较以及加 入 wto 的需要三方面综合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存在的 主要问题。我国建筑业中中型企业过多,小型企业较少,产业集中 度较低,规模经济还没有形成。李小冬 17(2001)引入绝对集中度 和相对集中度的概念对建筑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探询我国建筑 业的过度竞争的原因。 (2)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方面的研究 胡德银 18(2003)总结了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指导性 文件和规定,认为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仍 然存在显著的差距。我国目前建设市场对工程总承包的认同程度还 比较差,我国的 epc 工程公司与发达国家工程公司发展程度相比差 距还很大。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都倾向于有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工程总承 包,认为勘察设计院在工程总承包中具有设计、技术、人才等方面 的优势。 19汪文忠20(2004)认为发展工程总承包是我国施工企业 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工程总承包需要有专业承包为依托,发展工成总承包也必须 发展专业分包。吕绍庭 21(2004)等建议以 wto 原则与市场经济 规律为基准,比照国际惯例,创新我国工程分包制度。 目前很多学者对工程总承包企业内部机制进行了研究。周红 22(2005)等认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外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客户关 系管理,建立并保持各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对 内要建立明确畅通的内部组织。程敏 23(2005)提出知识资源管理 是工程总承包企业生存和发展根本。还有一些学者从人力资源、管 理组织结构的设立以及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工程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工程总承包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8 企业竞争方式的研究。卢有杰 24(1999)用囚徒困境博弈解释了建 筑市场盲目竞争的现象。王金发 25(1999)认为目前建筑市场的盲 目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提出非价格竞争应是建筑市场竞争的 主导方式。刘允延 26(2002)等提出了以工程担保制度来解决建筑 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李政 27(2002)认为解决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应 该变行政进入壁垒为自然进入壁垒,以职业资格控制为主,对分支 机构注册,施行无标底招标。 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研究也受到普遍关注。熊林 28(2006)分析了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竞 争力现状,储桂平 29(1999)等提出组建建筑企业集团,迅速提高 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王化平 30(2005)提出技术创新和管理 创新互动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有学者提出了优质精 品策略、品牌策略、发展公共关系和服务、加强智力人才的培养等 方式来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到,对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研究已经取得 了相当的成果,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无论是 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研究还是对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研究,都已 经到达了一定深度。研究内容也从宏观转向了微观,从理论研究转 向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研究。然而,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比如:如何扩大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市场认可度、如何有效转变 我国以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局面、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建筑业的集中度, 快速形成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如何有效改善建筑产业结构,消除 恶性竞争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2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 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是美国战略专家 james f. moore31(1993)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从生态学的角度透视现代企业竞争问题 而首次提出的新观念。所谓商业生态系统,是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 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它包含各类经济个体和组织供应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竞争对手,其他相关行业和企业、政府 机构、行业和社会组织等,以提供场所、商品和服务为中心组成的 群体,它们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担当着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 但又互相依赖、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的。在这一商业共生系统中, 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互利共存、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经济、 环境效益,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1.2.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领导与战略方面的研究 james f. moore32(1999)在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 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中不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 解释,而且划分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的四阶段,分别是开拓、 发展、领导和自我更新或灭亡,并说明了各阶段核心企业对商业生 态系统领导的工作重心。 33 (2)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的研究 marco iansiti34(2002)和 roy levien 35(2002)把自然生态 系统健康的概念和模型引入商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整建立了评价商 业生态系统健康度的评价指标,用来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管理。 (3)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运用方面的研究 目前对商业生态系统的运用主要在电子商务、地区经济政策研 究、技术创新等方面。sanjiv gossain36(2002)运用商业生态系统 的观点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如何发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 reinventing value: the new business ecosystem一文中提出网上 生 态 商 店 ( ecosystem store) 的 概 念 。 harald mather 和roman brandtweiner37(1999)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的四阶段理论对澳大利亚 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做了研究,指出其还处于扩展阶段,并提出 了一些建议。robert w. rycroft 和 don e. kash38(1999)等认为技 术创新的实现更多的是靠组织网络,通过自组织的创新网络把各种 知识集成到一个创新过程中。 1.2.2.2 国内研究现状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0 我国对商业生态系统方面的理论著作较少,国内的研究仅见诸 于经济生态学 、 商业生态学等著作,立足于绿色营销、环境 保护和减少污染、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比较多,尚没有 提到经济活动本身的生态属性问题。 (1)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引入与研究 隋丽群 (1998) 翻译了 “培育商业生态系统构筑现代企业模式” , 对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作了介绍。王兴元 39(2005)从存在的必然性、 结构和分析框架等方面对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做了介绍,还说明了商 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意义。吴建材 40(2004)深入研究了商业生态系 统的本质协同进化,并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内外部运行机制进行 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2)商业生态系统应用于企业战略方面的研究 武亚军 41(1999)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角度对商业生态 系统进行研究。梁运文 42(2005)等分析了成功商业生态系统价值 结构的基础上,从企业角色选择出发,研究了角色企业在成功塑造 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宏观战略选择问题。侯贇慧 43(2005)以商 业生态系统为背景研究了企业的管理策略,主张企业策略要与环境 相匹配。 (3)从不同行业角度对我国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行业对建立商业生态系统 作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有赵国杰 44(2002)等的“商业 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周绪田 45(2000)的“建立中国的商业 生态系统”,许亮 46(1998)等的“谈现代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建 立”,李怀政 47(2000)的“我国连锁超市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 创新”,张慧文 48(2003)的“浅谈西部连锁超市的发展及其商业 生态系统的构建”等,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讨论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 构建问题。 (4)其他商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在建立和发展商业生态系统的同时,商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研究 也受到了重视。田秀华 49(2006)等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商业生态 系统内部企业长期共存的条件。钱言 50(2005)等对商业生态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内部企业的组织设计的目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机化、专业化和 开放化的目标。在商业生态系统外部,张延林 51(2003)在分析了 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研究了商业生态系统为主题的竞争。 张文红 52(2007)提出了活力、生命力和恢复力等 8 个指标对商业 生态系统的健康度进行评价。王娜 53(2007)从生产率、强健性、 组织多样性等六个方面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度进行评价。杜国柱 等 54(2007)对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健壮性概念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归 纳,研究了健壮性与系统其它特性之间的关系。 1.2.3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2.3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商业生态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与一些行业 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 较晚,但是我国学者也积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商业生态系统理 论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我国商业生态系统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 入,还停留在宏观的层次上,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定量化研究比较少, 而且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与行业结合研究的相对较少。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方面,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是在 我国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个新的尝试,是对工程总承包相关研 究的拓展,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的新战略。另一方面,把商业生 态系统引入建筑业也是对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在我国的新发展,通过 新的实践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促进我国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研 究从宏观向微观发展。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将迎来更多的 机遇和挑战。建筑业作为协定开放的行业必然受到发达国家建筑企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2 业的冲击。构建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一方面 能加速我国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加速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 轨,迅速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另一 方面增强我国建筑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控制能力,抵御外来企业的冲 击。此外,以商业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理念来改造建筑业现有的竞 争格局,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业内的恶性竞争,实现整个行业的 良性发展、持续发展。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研究背景 研究的理论意义 研究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商业 生态 系统 理论 商业 生态 系统 结构 商业生态系统四阶段的构建 开 拓 阶段 发 展 阶段 领 导 阶段 结论 自 我 更 新 阶 供 应 链 伙 伴 关 系选择模型 博 弈 论 在 价 值 共 享 关 系 契 约 中的应用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4 1.4.2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方法。本文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工程总承包的相关 理论等理论方法,构建了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 型,并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价值共享体系。 (2)定量方法。本文在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指标体系进 行调整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选择伙伴企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 方法,以帮助总承包企业选择伙伴企业,并用经济评价的方法来判断 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文中还应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帮助制定总 承包企业的价值共享契约关系。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 创新点。 第二章: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 介绍相关理论基础和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判断,以及商业生态 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开拓阶段总承包企业的使命。主要是讨论开拓阶段的 发展重点以及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第四章:发展阶段总承包企业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对商业生态 系统契约体系的讨论和总承包企业价值链的讨论。 第五章:领导阶段总承包企业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介绍商业生 态系统的竞争形式和竞争力来源,以及总承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的途径。 第六章:更新阶段总承包企业的新发展。主要介绍商业生态系 统自我更新的主要方式和总承包企业的更新与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第七章:结论。根据上文的研究得出结论,指出研究存在的问 题,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一下预测。 1.5.2 创新点 1.5.2 创新点 (1)研究思路新颖。本文将商业生态系统原理应用于建筑业,为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结合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特 点建立了以其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2)对商业生态系统生命阶段进行判断。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 结合的方法,以系统利润率与系统利润率变动速率来判断系统所处的 生命阶段。 (3)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价值共享树。本文讨论了以工程总承 包企业为核心的主要价值共享关系,并通过博弈分析帮助建立契约保 障体系。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6 第二章 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章 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2.1 商业生态系统简介 2.1.1 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1 商业生态系统简介 2.1.1 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商 业 生 态 系 统 ( business ecosystem) 是 美 国 战 略 专 家 詹 姆 斯弗穆尔(james f. moore)于 1993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 发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的新生态学”一文中,从生态学的角 度透视现代企业竞争问题而首次提出的新观念。首先,商业生态系 统是一个商业系统。它与一般商业系统不同的是,它具有生态系统 的特点。系统成员之间是以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价值 链相联系,多条价值链交织成价值网。其次,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 复杂系统。商业生态系统的边界并不拘泥于系统规模的大小和所处 的地域,它可以存在于常规的行业界限内,也可能横跨若干行业。 55 2.1.2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2.1.2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投资商、 政府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 其构成如图 2.132 所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核心商业核心商业 商业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 扩展的企业扩展的企业 供应商的 供应商 供应商的 供应商 直接 供应商 直接 供应商 核心产品 与服务 核心产品 与服务 销售渠道 产品与服 务的补充 销售渠道 产品与服 务的补充 直接 顾客 直接 顾客 顾客的 顾客 顾客的 顾客 政府部门和其他制订 规章的准政府组织 政府部门和其他制订 规章的准政府组织 风险承担者:包括投资者、物主、贸易协会、制订标准的机构、工会风险承担者:包括投资者、物主、贸易协会、制订标准的机构、工会 供应商供应商 分享产品、服务、过程和组织 安排的竞争机构 分享产品、服务、过程和组织 安排的竞争机构 竞争组织竞争组织 政府组织政府组织 支持组织支持组织 图 2.1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商业生态系统成员复杂多样,他们之间以四种基本营养关系相 联系,即物种之间如消费者与企业或企业与企业;物种与生物链之 间如企业与行业;生物链之间如行业与行业;物种、生物链与所处 的内部环境之间如企业、行业与标准化组织。商业生态系统就是建 立在此基础上的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 56 虽然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众多,但是各企业的地位却不相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关键种、优势种和冗余种之分,类似的,商业 生态系统中成员按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大致分为:骨干型企业、主宰 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三大主要角色。而根据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行业 中的核心地位,总承包企业应该属于骨干型企业。 (1)骨干型企业在系统中占据中枢位置,为系统成员提供共享 资产,为其他成员提供价值创造的平台,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价值。 骨干型企业创造的价值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虽然骨干型企业只是 巨大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它们却发挥着影响系统的作用。 (2)主宰型企业在系统中拥有关键位置,力图最大限度地攫取 价值。主宰型企业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企图通过横向或纵向资源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8 的整合,直接拥有和掌控系统中的大部分资源。以更为传统的直接 方式来施加影响力,竭尽所能地从系统中获取其他成员创造的大部 分价值,它留下的价值极少。最终,主宰型企业要么接管整个系统, 要么系统崩溃,自己也随之消失。 (3)缝隙型企业是系统中重要的成员。它们一般规模较小,专 注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以差异化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缝隙型企业在 系统中虽然数量较多,但都致力于培养自己专门能力,把自己与系 统中的其他成员区别开来。利用其他缝隙型或骨干企业提供的互补 性资源,既保障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使系统成员共同受益, 促进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1.3 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理论 2.1.3 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理论 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同企业生命周期相似,它的合作演化 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开拓阶段、扩展阶段、领导阶段、更新或灭亡 阶段。见图 2.2。 32 图 2.2 生命周期示意图 (1)开拓阶段。在开拓阶段,首要任务是对拟构建的商业生态 系统进行市场定位。要明确消费者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 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确定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特征及其关键产 品或服务。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伙伴企业,搭建商业生态系统 的整体框架。 (2)扩展阶段。在扩展阶段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的组织,使系 领导阶段 更新阶段 开拓阶段 领导阶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统形成一定的规模,扩大系统的覆盖面,从而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获取巨大的规模效益,使合作各方能够从中获益。 (3)领导阶段。领导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关注于自己对生 态系统中心所创造的价值,并努力使自己创造的价值成为系统的核 心,并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保持在系统中有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 和自主权,巩固在系统中的领导地位。 (4)更新或灭亡阶段。在更新或灭亡阶段,由于市场、技术等的 不确定性,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出现,以及原有 系统本身内部存在的老化问题,导致系统的变迁。因此,系统的领导 者要抓住目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商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 角度,快速的引进可持续的发展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更 要注重自身价值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来改造或重塑系统的运 行模式,使系统成员能够获得收益,这是保证系统更新的关键因素。 2.1.4 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判断 2.1.4 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判断 虽然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对生态系统的 生命周期进行合理的判断也是非常必要的。合理判断系统生命周期 是核心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的依据。 2.1.4.1 商业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定性的判断 (1)企业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niche)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r.h.约翰逊在 1910 年首 先提出的。生态位是指生物体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生态位宽度就是指生物体获得资源的范围,一般说来,动物取食的 种类多,生态位加宽;取食的种类少,生态位变窄。多个物种取食 相同的食物,生态位重叠。 57 企业生态位就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资源的总和。 企业生态位也有宽度,与自然物种类似。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反映了 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宽度越宽,范围越广。在一般说来,企业经 营业务范围越广,企业的生存能力越强。但对于商业生态系统内的 成员企业来说却不尽如此。每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 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20 虽然其业务范围可能很广,但其中很多并不是核心业务。过多的非 核心业务无疑会分散企业宝贵的资源,分散一部分核心能力,这有 背于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的系统理念。而且生态位宽度过宽,和其 他系统成员企业的生态位重叠就会增加,导致企业间的竞争。这种 竞争是以企业的非核心能力与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竞争。通过这种 竞争可以实现系统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系统的优胜劣汰,实现系 统的协同进化。所以,通过生态位宽度可以体现系统的资源配置情 况,体现系统的生命周期。 在商业生态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生态位宽度呈现出不同的特 征。见下图 2.3。图中图形面积表示其生态位宽度,面积越大,生态 位宽度越宽。图形相交的部分表示生态位的重叠度。 “”表示非核 心企业, “”表示核心企业。 图 2.3 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生态位宽度变化示意图 开拓阶段。 在这个阶段, 主要是形成系统核心价值链的时期。 这个时期,各核心企业的生态位宽度会逐渐收缩,各企业生态位的 重叠度会减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基本形成。这个阶段,虽然有支 持企业的加入,但这些新加入企业的生态位宽度还处于较原始的状 态,重叠度比较大,竞争也较激烈。 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物种大量拥入的阶段。大量的支持企 更 新 或 开 拓 阶 段 发 展 阶 段 成 熟 阶 段 更高层次 灭 亡 阶 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业,扩展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