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边界理论及其在重钢股份公司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i 摘要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企业的 组织结构和边界进行调整。随着收入水平的普遍增加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进 一步加大,过去那种偏好趋同的大规模市场已不复存在,消费者的偏好日益个性 化,市场被细分为各种不同层次。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产品更 新速度,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个性化特征需求得以满足。这给众多的企业提供了 广阔的舞台。每一个企业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合理边界在何处?正是 基于以上背景和原因,对企业边界理论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 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边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业务活动范畴。本文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对企业边界的形成进行研 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五章展开: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对国内外企业性质理论进行了回顾,所得 出的结论为探讨企业边界变化的规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系统地研究 了企业边界理论,同时运用博弈理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机会主义对企业一 体化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国有垂直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动因作出理论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决定企业多元化边界的三个条件。第四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重庆钢 铁股份公司的纵向一体化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对该公司的多元化经济绩效与经营 风险进行评价。并对该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第五章为结论,对整个论 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本论文具有一定新意之处在于: (1)本文借用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信息对等条件下,企业双方为什 么都乐意采取机会主义行动,而不采取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出如下 结论:企业如果要控制机会主义,会带来高额的交易成本,企业只有通过一体化 才能够消除高额的交易成本。 (2)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并以博弈论作为分析方法和工具,提出:如果 企业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所需的不同性质的投入要素时,只有在组织效率与市场 效率达到均衡时,企业才能够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3)将重钢股份公司作为案例,对其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作了简略分析,并 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边界,纵向一体化,多元化,交易成本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 order to fit in with the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ic era, more and more corporations begin to adjust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corpor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verage income level and the more unfair degree of income allocation, the mass market with similar preference has gone off, the consumer s preference has become personality and the market was subdivided into a variety of layers, which gave the chances to multitude small and middle corporations. thus, it has important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purpose to study the boundary of the corporation. afirm s boundary means essentially the scope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businesses. the dissertation applies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theory of game and the new system economics to study the corporation boundary by the numbers. it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in chapter1, it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studying in this thesis, and propos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 of the thesis. in chapter 2, it mainly carries on retrospect to the nature theory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conclusion establishes stable base for studying the enterprise border and changing the law. in chapter 3, it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theoty of corporation boundary,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opportunism integrated to enterprises by convict s predicament model in the playing chess theory, it also analyzed the formed reason of our county s vertical enterprise group, and raises three qualifications which dicide corporation s diversification boundary. in chapter 4, it analyses the vertical integrated behavior of the chongqing steel limited company by positive research method , and it appraise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pluralism and business risk of this company,and it als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ing in steel industry in the future of chongqing iron enterprises can dispel the great amount of transaction cost excepting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integrating. (2) use the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regard the game theory as analytical method and tool, if when enterprise obtain the key elements of input of different nature needed through the multiple channel to put forward, it must meet equilibrium between organizing efficiency and market efficiency. (3) we regard chongqing iron & steel joint- stock company as a case and analyze shortly its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 and advice for its future keywords: the boundary of the corporation, vertical integration, diversification, transaction cost 1绪论 1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1 年,全球主要钢铁公司(钢产量 200 万 t/a 以上)共有 95 家,其中有 16 家在中国 大陆。 自 1996 年以来,我国的钢产量已连续九年超过 1 亿吨。2003 年更是达到 了 2.2 亿吨,并且钢材消费量超过 2.6 亿吨。 冶金工业在历经了以数量扩张为主 的发展时期后,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 目前,钢铁产业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 在产业组织集中度低,资产配置比较分散,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下,粗放经营突出;国际化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差,又面临 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的钢铁市场的巨大压力等。 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状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大而不强” 。产量居世界 第一,但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比较差。钢铁产业进入工 业化大生产以来已有二百来年的历史,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钢铁产 业的产量大幅度增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钢铁产 业已步入衰退期,属于夕阳产业。 在钢铁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各大钢铁企业已经处于经济规模的情况下,钢铁 企业如果继续大量投资于钢铁也就很难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还会增加经营风险。 钢铁企业在维持一定钢铁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围绕主业发展相关的非钢产业或利 用资金优势涉足新兴产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是大势所趋。这就是钢铁企业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围绕钢铁这一主业、发展非钢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研究中国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的问题,还要考虑中国企业发展历史 上的原因。因此,作者认为研究中国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的着眼点 应该是: (1)把低效率的非钢分离出去,以便减轻主业负担,使主业能够健康地 发展。 (2)不是简单地分离出去了事,还要考虑稳定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非钢 产业分离出去后还要考虑如何发展。 (3)有些非钢产业是主业发展所需要的,与 主业有战略协同作用,这部分非钢产业不仅要考虑其自身如何发展,还要考虑如 何与主业的发展相配合。 (4)从提高投资回报率、分散经营风险角度应考虑多元 化经营的问题。 2001 年主要钢铁公司钢产量排名 , 世界金属导报 ,200242 重钢集团年鉴编辑委员会,重钢集团年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我国绝大部分老的钢铁企业都存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要提高企业的竞 争力,必须面对非钢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或者说,要站在战略的角度研究非钢 产业的发展问题。 “九五”计划初期,原冶金部曾召开“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改革座谈会, 讨论钢铁企业改革和解困的重要措施,并提出到 21 世纪初,钢铁企业的非钢产业 收入达到 30左右的目标要求。借助这一东风,各企业纷纷把非钢产业发展提到 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集中精力,促其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成效显著。到 1999 年,钢铁企业共实现非钢收入 509 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 18.1,其中非钢收入 占 20、30和 45的企业分别有 10 家、6 家和 3 家。 重钢股份公司是源于“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指导思想,通过从钢铁主业 分离、剥离辅助单位而成立的。但是在剥离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应该剥离的 没有剥离出去,应该划入的没有划入。从重钢股份公司发展的角度看,面临许多 战略抉择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1.1.2 重钢公司简介 (1)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重钢是全国冶金行业的老企业、坐落于重庆西部、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大 渡口区属于重钢本部所在地,重钢在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巴南区、綦 江、长寿、江津以及四川乐山、西昌以及香港等地有其子公司及生产单位。 重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时的民族工业时期,1890 年 9 月 6 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至 1908 年 3 月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 矿与萍乡煤矿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办为完全商办,成为中国 第一个现代钢铁联合企业。并于 1938 年 5 月迁厂至重庆市大渡口区。 建国后,几经改造,已形成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 制氧、机械加工制造、运输、发电、设计、勘探、建筑、机电安装、房地产开发、 旅游、贸易、科研等一体化的配套齐全的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直属单位 26 个, 控股公司 5 个,全资公司 21 个。在册职工 51 785 人,在岗人数 29 009 人,进再 就业中心 24 091 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重钢作为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 位,现已基本完成了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的国有投资 主体,通过内部重组和兼并、划拨、联合等方式不断壮大企业集团,初步建立了 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成为国内较有影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国家级企业集团。 (2)重钢股份公司简介 1997 年,以重钢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轧钢厂为主体成立了重钢股份公 1绪论 3 司,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其拥有焦炉 4 座、平面烧结机 2 台、高炉 4 座、2 450mm 中板轧机一套、高线轧机一套、棒材轧机一套、800 大型轧机一套、650 轧机 一套,具有产铁 200 万吨、钢材 230 万吨的能力,可生产 660 多个品种的产品。 2004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47.78 亿元,实现利润 8.69 亿元,上交税金 5.04 亿元。 (3)恒达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或者七厂)简介 1989 年,重钢将以前采用平炉炼钢的六厂改造成为采用转炉炼钢的七厂。由 于重钢当时经济效益差,自己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改造,因此通过社会筹 集资金以及向银行贷款, 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重钢的控股比例约为 70左右。 2000 年,重钢通过债转股,重钢对该公司的控股比例下降到不足 30。该厂现有固定 资产原值 7.534 亿元,净值 4.589 亿元。主要大型生产设备有 900 吨混铁炉 1 座、 铁水脱硫装置 1 座;50 吨转炉 3 座,连铸机 4 台,lf 炉 1 座。2003 年末在册职工 2 470 人,岗职工 1 445 人。2003 年产钢 232.76 吨,实现利润 2 583 万元。 (4)重钢朵力房地产有限公司 重钢朵力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销售、 租赁等。注册资金 3.3 亿元,总资产近 6 个亿,净资产 4.3 亿元,在“重庆市房地 产开发企业 50 强”中排名第 7 位,以“创地产名牌,走持续发展之路”为指导思 想,相继独立开发了国家安居工程新山村小区、月光小区、钢花小区,总建筑面 积达 18.35 万平方米,总户数 1 944 户,房屋质量合格率 100,销售率 100。 正在开发的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朵力名都”总建筑面积 29.53 万平方米,分两期 迸行,其中“朵力名都”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14.78 万平方米,1 175 户,绿地率 41.8 ,拥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自然环境和完善成熟的社区配套,有平层、 错层、跃层等多种户型,己于 2001 年12 月底全面竣工,2002 年 2 月全面交房, 2002 年 8 月全部销售完毕;朵力二期占地 83 77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50 000 平 米,规划户数 1 078 户,己于 2004 年 6 月完工。 “朵力名都”被评为“重庆十佳人 居经典住宅小区”和“中国重庆十大名盘” 。 1.1.3 重钢股份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约为 10 亿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世界几大产钢国 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从钢材价格变化的趋势来看,普通棒材平均价格近 20 年来基本维持在 300 美元的水平,波动幅度不大;板材和管材价格则呈周期性波 动趋势,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从世界钢铁贸易情况看,钢材贸易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贸易量的增长明显超 过钢材产量的增加。从钢材的贸易结构看,管板材占贸易量的 65,工业发达国 家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如出口板带材的比重,美国、德国为 70左右,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本,韩国为 80以上。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钢材产品市场容量大,对国际钢铁 生产商极具吸引力。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大量向中国输入高附加值钢材,而俄罗斯、 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则向中国低价倾销钢材,使中国钢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与国际比较,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在利用规模经济方面处于落后地 位;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虽然已是钢铁大国,但在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和 产品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与钢铁强国的目标相差很远。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钢铁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是: (1)市场容量大。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已经是世界 最大的钢材消费国。1996 年钢材消费已达 9800 万吨,2003 年达到 1.67 亿吨,年 增长率 8.80。由于市场容量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国钢铁工业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中国地域广大,地区发展差别大,基础设施建设方 兴未艾,农业、传统加工业、建筑业、新兴产业、国防工业等各行业对钢材提出 了不同要求,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这种要求差别很大。 (3)钢材市场价格趋于稳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供求关系的平 衡,钢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国际国内钢材价格的接轨,使钢材价格的波动 幅度逐渐变小。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只有钢铁工业快 速增长,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虽然在世界范围内钢 铁产业已被人们视为“夕阳产业” ,但在我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自从中国加入 wto 以后,国内各行业的技术发展速度相应加快,国内对高质 量、高档次、新品种的需求将会逐步上升。为适应这一变化,钢铁企业新产品开 发投入将会逐步加大,新产品投入生产的速度也会加快。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新 产品开发投入力度不足销售额的 1,而国际钢铁企业对此的平均投入已达到 4 以上。在技术发展能力方面要达到国际水平难度非常大。 2003 年,按钢产量排名,重钢在世界钢铁界排名第 72 位,比 1998 年前进了 8 位。根据国内的钢材需求形势,重钢为了保持住自己的市场分额,企业必须提高 钢及钢材的质量,改善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但是,钢材产品质量的提 高以及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都依赖于提高钢的质量。重钢目前遇到 的这个问题,是由于它所属的恒达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只是集团公司的一个 控股子公司,它与股份公司都有各自的法人代表。并且重钢所占股份比例不足 30 。由于,重钢股份公司与恒达股份有限公司所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导致重钢股 2001 年主要钢铁公司钢产量排名 , 世界金属导报 ,200342 1绪论 5 份公司产品结构无法调整。重钢股份公司必须通过收购恒达股份有限公司,使其 从由集团的相对控股公司转变为重钢股份公司的绝对控股子公司。2003 年年底, 重钢股份公司成功兼并恒达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同时兼并了重钢朵力房地产有限公 司。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该次兼并行动对重钢股份公司的影响,以及该公司 今后的战略决策。因此,本文对重钢股份公司的研究,就是研究重钢股份公司的 合理的企业边界在哪儿。根据重钢的实际情况,本文仅限于讨论企业边界理论中 的纵向边界和横向边界的确定。 1.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从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范分析,另一类是实证 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它只解释经济现象如何运行,给出其存在的 客观事实及其原因。规范分析则要对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并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找出修正的方法,规范和实证是互为前提的。本论文试图结合两种方法,遵循规 范实证的技术路线系统地研究企业边界形成的理论内涵与变化规律。结合统计 资料的使用,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分析来获取结论,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对重庆钢铁 股份公司今后的发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论文的技术路线可用图 1.1 表示(见第 7 页) 。 1.3 研究内容 论文分五章展开: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 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对国内外企业性质理论进行了回顾,所得出的结论为 探讨企业边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系统地研究了企业边界 理论,同时运用博弈理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机会主义对企业一体化的影响, 以及对我国国有垂直型企业集团的形成动因作出理论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企业进 行多元化的三个边界的条件。第四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重庆钢铁股份公司 的纵向一体化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对该公司的多元化经济绩效与经营风险进行评 价。并对该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第五章为结论,对整个论文的研究工 作进行总结。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图 1.1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fig 1.1the technological channel of this dissertation 1.4 本文具有一定新意之处 (1)本文借用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信息对等条件下,企业双方为什 么都乐意采取机会主义行动,而不采取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该模型分析得出如下 结论:企业如果要控制机会主义,会带来高额的交易成本,企业只有通过一体化 才能够消除高额的交易成本。 (2)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并以博弈论作为分析方法和工具,提出:如果 基本理论 传统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 理论研究的进程 企业边界理论的探讨 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的诱 因分析(即机会主义) 企业纵向边界的确定 国有垂直型企业集团形成 的动因分析 实证研究 重钢股份公司的纵向一体 化分析 重钢股份公司的多元化经 营分析 结论 博弈论 统计学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 1绪论 7 企业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所需不同性质的投入要素时,必须满足组织效率与市场 效率的均衡,企业才能获得最大赢利的能力。 (3)将重钢股份公司作为案例,对其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作了简略分析,并 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2企业性质理论的回顾 9 2企业性质理论的回顾 企业边界是指企业做什么和有什么样的价值网络。企业的一个重要价值判断 就是选择自己做什么和什么资源能更优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同盟成员。90 年代 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 纷纷着手进行企业的战略调整和再定位,包括大规模裁员、企业间的并购和依靠 资本市场进行结构重组等。企业高层管理者们再次把确定“哪些商业行为应该由 企业自己做,哪些商业活动应该对外购买”的企业边界决策问题提上日程。 与传统企业边界决策所不同的是,许多企业在重新确定边界时不是以一体化 作为唯一的向导,而是越来越多地把企业能力对组织边界的影响作为重要的考虑 因素。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很好地定义和运用自己的某些核心能力,企 业的边界决策就会犯这样两个极端性的错误: (1)企业可能错将不适当的商业行 为划入企业内部运作,从而导致企业的战略定位模糊,能力不突出、机构膨胀和 严重的官僚作风; (2)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在内部发展适当的经营业务,结果会使 某些业务一筹莫展,错失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机遇,最终成为一个“空心企业” (hollow corporation) 。 奥利弗哈特(1995)的研究表明,在“组织理论中,一个长期没解决的问 题,是企业边界的决定因素。 ”但是我国学术界却很少谈论企业的边界问题,关于 企业一体化扩张虽然有些讨论,但并没有接触到本质问题,即一体化的动机是什 么?什么样的资产适宜垂直一体化? 当前资本经营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资本经 营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并或剥离、出售等手段实现产权让渡,提高国有 资产的运营效率。这些收购、兼并等行为事实上就包含了企业边界的决策问题。 为什么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案例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呢?其原因是什么?我认为 有必要来探讨一下企业的边界问题,它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具有一定 的参考作用。 谈论企业边界理论的应用研究,我们就有必要回到企业理论的源头,回答科 斯先生在 1937 年提出的及其浅显而又被长期普遍忽略的问题:什么是企业?企业 的边界在哪里?并以次作为我们研究企业边界理论问题的起点。 如果从 1776 年亚当斯密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起源(国富论)算起, 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从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纯 the concept of a “ hollow corporation”was first introduces in n.jone,“ the hollow corporation” ,business week,3 march 1986,pp5659and m.postin,“ the hollow corporation” ,executive,volume 5,may 1988, pp111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技术思想,到交易费用理论的契约观点等,使人们不断加深对企业的理解,企业 的 “黑箱”逐步被打开。 2.1 科斯之前对企业性质问题的探讨 2.1.1 亚当斯密(adam smith)对企业性质的认识 亚当斯密在其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中,将企业看作是劳动分工的场所。 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改善,以及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是劳 动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说: “通过讨论某些制造企业中劳动分工的状况,能 更容易地理解在社会一般企业中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结果。一般人认为,在极不重 要的制造企业中,劳动分工最彻底;也许,和相对重要的企业相比,在这些企业 中,劳动分工程度事实上并不高;在满足少数人少量需要的这些不重要的企业中, 工人数量必定很少,在各个部门工作的人常常可以集中到一个厂房内,让人一览 无余。相互,在那些满足大量人口大量需要的大企业中,每个部门都雇佣了大量 工人,人数之多使得无法把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厂房内,我们很少能同时看到一 个以上部门得工人。在这类企业中,工作实际上分割为比小企业多得多的部分, 但是,这种分工并不像小企业中那么明显,因此相对不为人瞩目。 ” 从斯密的上 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规模决定了分工的精细,而分工的精细又能促使进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劳动分工的结果,各种产品产量大增。在一个政治清明 的社会中,富裕普及到最低层的人民。每个工人除满足自身需要外,都还有大量 的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出售;并且,由于人人都是如此,所以,他能够用自己大量 的产品交换他人大量的产品,或者等价地换取他人大量产品的价值。他大量供给 他们所需的产品,他们也充足供给他所需的产品,普遍的富裕遍及社会各阶层” 。 在谈到劳动分工时,亚当斯密进一步指出: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 “因为正是交换的力量为劳动分工提供了可能,因此,劳动分工始终受这一力量 的大小限制;或者换句话说,受市场规模限制。当市场很小时,没有人有动机全 身心地投入到一个职业中去,因为他无法拥自己所拥有的剩余自己的劳动产 出中超过自己消费的部分在他需要时, 交换其他人劳动产出的剩余部分。 ” 亚 当斯密认为企业的存在有于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存率,市 场规模影响分工的深入,进而我们可以推断它也影响企业的规模。然而亚当斯 adam smith,aningairy iny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 modern library of new york, 1937, pp5。 adam smith,aningairy iny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 modern library of new york,1937,pp11。 adam smith,aningairy iny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 modern library of newyork, 1937,pp16。 2企业性质理论的回顾 11 密没有区分可以实现劳动分工的两种形式,即企业和市场的区别。精细的劳动分 工完全可以由市场完成。企业为什么能独立于市场而存在?亚当斯密没有回答 这个问题。 2.1.2 马克思对企业性质的认识 卡尔马克思在其所撰写的资本论中将企业描述为劳动力买卖的场所, 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地方。马克思说: “劳动力的消费,像任何其他商品的消 费一样,是在市场以外,或者说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因此,让我们同货币所 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一道,离开这个嘈杂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领域,跟随他 们两人进入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牌子的隐蔽的生产场所吧!在那里,不仅可以 看到资本是怎样产生的,还可以看到资本本身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赚钱的秘密 最后一定会暴露出来。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 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 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个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 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 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 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 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 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 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 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 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 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 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 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 卖自己的皮一样,只是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 当然,马克思也论述了企业的生产性质,谈到了协同劳动中指挥协调的作用。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 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 抗力量,与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的抵抗力量 的总合有本质的差别,同样,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合,与许多人手同时共 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 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 能达到的,要么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这种生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pp19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 马克思还指出: “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 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 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 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 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 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 ” 此论述与阿尔钦的团队生产理论有某种一致性。卡尔马克思关于企业的论 述更多的侧重于生产关系,注意到制度问题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但是他对企业 生产力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2.1.3 奈特对企业性质的探讨 奈特(knight)对于企业性质问题的解释源于他对于微观经济学完全信息假设 的怀疑。在著名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一书中,他认为如果社会是完全信 息的, “个体在绝对自由而没有合谋人的情况下的行动,应该是通过劳动的一级和 二级分工及资本的使用等来组织经济活动,这在今天的美国已发展到广为人知的 程度。能唤起人们想象力的基本事实是生产团体和行政机构的内部组织。当不确 定性完全不存在时,每个个人都能够掌握有关态势的全部知识,任何责任管理的 性质和对生产活动的控制就没有必要了。甚至任何现实意义上的市场交易也将不 复存在。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生产服务流向消费者将是完全自动的。 ” 从不确定性出发,奈特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存在。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 “自 信者和冒险家承担风险或保证动摇者和胆小鬼获得一定的收入,以此作为对实际 结果进行分配的交换出于人类的天性,我们知道,一个人保证另一个人行动 可以获得确定结果而没有赋予其支配其他人工作的权力是不现实的和非常罕见 的。另一方面,没有这样的保证,后者不会将自己置于前者的指挥之下功能 的多层次化的结果是企业和产业的工资制度,它在世界上的存在是不确定性这一 事实的直接结果。 ” 这段引语表明了奈特企业理论的实质。不确定性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对 未来进行预测。现实的经济中充满了风险。因此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 向他人按契约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承担经营的风险。这样,雇员就可以免受经 营波动的影响。在奈特看来,这种风险的重新安排是有效的,因为这样可以使愿 意承担风险的人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即所有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奈特认为,没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pp362。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pp367。 knight,f.h.,1921,risk,uncertain,and profit,boston:houghton mifflin。 knight,f.h.,1921,risk,uncertain,and profit,boston:houghton mifflin。 范黎波 李自杰著,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pp7。 2企业性质理论的回顾 13 有不确定性也就不会有企业产生。作为向雇员提供稳定工资的回报,所有者要求 雇员的劳动必须由所有者监督,并通过监督来控制劳动者的行动。这样,通过引 进不确定性这一概念,奈特解释了企业的存在、工资制度,以及所有者为什么要 对员工进行监督。 在奈特的眼里,世界又回到了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他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假 设,并且产生了自己的企业理论。显然奈特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世界, 他对于企业理论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但是奈特 的企业理论在解释为什么企业产生时并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因为首先不确定性 并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企业的存在仅仅是一部分人拥有超凡判断力天 赋的产物,那么拥有这种天赋的个人其实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来出卖自己的建议 和知识。我们可以设想这种超常的禀赋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在市场上 出售,只不过价格会高一些。企业的这种机制并不一定必然代替市场机制。其次, 奈特的企业理论也无法解释企业的规模问题。 2.1.4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论述 马歇尔集经济学之大成在 1890 年写出了经济学原理 。创造了新古典经济 学,使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加完整。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从技术的角度看待企业, 将企业等同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 它规定在既定的 n xxx 21, 等n种投入被选择以后, 所能获得的产出水平q。 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费为 n wwwm, 21 位购买n种投入的价格。 则有: 目标函数:),x( 21n xxfmaxq 约束条件:mxwxwxw nn , 2211 对这种企业理论应该作何评价呢?从积极方面来讲,该理论在一般意义上强 调技术的作用,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分析了企业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 投入价格变动而变动。这在理解一个产业的整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 相互作用的方面十分有用。 与此同时,这个理论也有几个严重的弱点,第一,它完全忽略了企业内部的 激励问题(incentive problems) 。企业被看作是一个完全有效的“黑匣子” ,在它内 部,任何东西都在十分顺利地运行着,每个人都在有效率地做着指定给他地工作。 第二,这个理论丝毫没有涉及企业的内部组织(它们的层级结构如何、决策如何 委托、谁拥有权威等等) 。第三,这个理论并未令人满意地确定企业的边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经济性质的研究是 远远不够的。1937 年由科斯一句石破天惊的“企业为什么存在?”二十多年后引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发了新制度学派众多的经济学大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2 传统微观经济学关于企业性质的观点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黑匣子” ,即企 业被抽象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 。企业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在比较边际收益 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它就会增加自己的产量,它就有可能 扩大自己的规模;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它就会减少自己的产量,从而缩 小自己的生产规模。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运用边际分 析的方法,总结出一般的经济规律。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里,企业仅仅是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经济单位,他们的行为方式完全一致,考虑的问题也完全 一致。企业理论的主要作用,是充分论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 组成部分。 传统微观经济学对于企业边界问题的考察只是出现在成本一章中。在传统微 观经济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企业是价格的 接受者,在长期中,由于进入与退出都是自由的,所以企业的利润会趋向于零。 企业生产的最佳规模是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上。在微观经济学中,长期 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 u 型曲线,企业所要做的仅仅是使自己的规模达到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在这一点上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会等于边 际收益,企业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最优水平,企业就会出于 利润最大化的考虑而提高或者减少自己的产量。那么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是 u 型 曲线呢?微观经济学的解释是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2.3 科斯对企业性质的认识 科斯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里,即企业的性质 (1937)和社会成本 问题 (1960)。科斯的企业理论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科斯认为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也是协调经济活 动的一种形式。市场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企业也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在 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进行配置,而在企业内,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支“看得见的手”来协调, 资源的配置不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而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完成。企业最显著的 特征便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而存在。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不断 通过讨价还价签订契约的交易被取消了,要素的配置转而由企业内部的权威,或 coase ronal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mic,november.1937.4,pp386405。 钱颖一,社会成本问题 ,载于汤敏等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pp130。 2企业性质理论的回顾 15 者说企业家决定。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 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 能在比其他类似的统制经济(即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 才能够生存下去。一个有效的经济组织,不仅需要市场,而且需要适度规模的组 织内的计划。这种混合的具体状态,应该是竞争的结果。 第二,使用价格机制的市场交易中存在着有时甚至是相当高的费用。他们包 括:(1)发现相对价格以及获取有关信息的费用;(2)为达成相互有利、相互依赖的 契约而花费的讨价还价的费用;(3)有些政府或者其它机构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导 致市场有较高的费用。 第三,市场经济中存在企业的基本理由在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 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当存在 企业时,某一生产要素就不必与企业内部同它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契 约。但是如果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那么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须的了。进入企业这 个“黑匣子”之后,一系列的契约就被一个契约所代替了。(2)由一个较长期的契 约来代替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从而使每次谈判和签订契约的费用可以节省下来。 (3) 企业家可以按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 因为如果他做不 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他在企业中所得到的生产要素价格更高,他可以很容易的重 回市场。(4)企业内部契约的特征是,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报酬而同意在一定限度 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同时契约也限制了企业家指挥要素的范围。这样,在环境 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家就可以根据这种不完全的契约,指挥他们雇佣的要素在 最有价值的用途上生产。企业日常活动的重新安排,通常不是契约对权利的重新 规定,而是如何使用权利的行政决定的结果。(5)如果厂商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类 型的专门化设备,则供应商一般不会愿意在只有一个买主的产品上进行专门化的 投资和生产,因为这种专门化的投资风险比较大。因此需要该专门化设备的厂商 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的问题。 第四,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地扩大,企业的边界是企业在企业内部组织一 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因此企业的 边界不仅取决于市场的交易成本,还取决于企业的组织成本。科斯认为,尽管企 业的内部交易会降低或消除一部分市场交易费用,但同时还有可能增加一部分企 业的组织成本。这主要因为:(1)当企业扩大时,通过行政指令所带来的收益会减 少。可是如果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