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而合资企业作 为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形式却逐渐呈现出不稳定的一面, 其独资化的倾向也日益 明显。本文拟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来对这种不稳定性加以研究。在对文献进行回顾 的基础上, 本文确立了通过知识复杂程度与学习能力来描述博弈参与人的基本思 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次性简单博弈解释了知识获取与合资意愿以及讨价还价能 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动态演化博弈阐释了双方关系的动态变化。随后,本文 通过该模型提出了解决合资不稳定性的一系列建议。在理论推导之后,本文选择 以华晨宝马的案例作为对理论进行验证的依据。通过对一连串事件的展示和解 释,证实了本文博弈模型所得出的一系列命题。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合资双 方解决合资不稳定性提供帮助,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引。 关键词:合资不稳定性,学习能力,动态博弈 ii abstract chinas using of fdi is expanding quickly in both volume and scale with the changing of chinese governments economy policy.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absorbing foreign capital, joint ventures are now demonstrating a more and more unstable characteristic. the acquisitions of joint ventures by foreign partners are very common in many industries in china. this paper is targeting at using a game theory framework to conduct a r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after an over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tries to portray the players of this game by using the complexity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local and foreign partners. base on that, a one-shot-game and a dynamic game model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cquiring and bargaining powe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sides accordingly. through these two models,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some advices on dealing with that problem theoretically. the case of brilliance-bmw automobile is then introduced to exemplify the conclusions draw from those models. this paper can help partners of joint ventures to tackl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before and guide the governments policy making to some extent. keywords: joint venture inst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dynamic gam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规模都呈现井喷态 势。 “十五”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共计约 3830 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 资约 2860 亿美元,境外发行股票筹资约 380 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约 460 亿美 元,大大超过了“九五”的实际完成额。1这一阶段是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的时 期,同时也是大量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期间,外资的 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这使得同行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那些与外资组建合资 的中资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因此研究新时期的外资行为并探索如 何在这种新环境中建立与维护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商投资的总体趋势,从宏观上对外商投资偏好(横向化与 独资化)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随后本文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导致独资化的 合资企业不稳定性方面, 而横向化趋势则更多的作为导致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来加 以考虑。 在对合资企业不稳定性的考察中将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上几个可能导致 外商行为差异的因素,即双方的知识属性与学习能力。随后将建立起一个模型对 上述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模型化, 同时也会将政府作为第三参与人的影响纳入考 虑范围中。 最后本文将通过华晨宝马的案例来对模型中所提出的若干结论进行验 证。 博弈论作为 20 世纪新兴的研究方法,因为其主要关注个体彼此作用时的策 略选择问题,因而对于研究个体行为有着突出的意义。运用博弈论分析个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相比具有显 著的优势。本文因此主要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同时佐以案例分析,通过二者 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结论的准确性和解决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突出的理论意义在于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合资企业不稳定的过程,即 合资企业内部控制权的变化,并应用博弈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丰富了该领域的 研究。同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为合资双方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同 时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指引,因此也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 ,2006 年 11 月。 2 第2章 外商投资趋势第2章 外商投资趋势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在 引进和利用外资的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外资不断地涌入中国,经过近一二十年的 快速发展与积累,一些外资已经积累了大量在中国经营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外 资在中国的行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这主要体现为由纵向投资转为横向投资 的趋势与独资化的趋势。 2.1外资的横向投资趋势 跨国公司理论将外商直接投资从理论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直接投资,或 称纵向外资,一类是横向直接投资,或称横向外资(dunning,1977,1981 )。过 去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更多地依赖于资源的获取, 而发展中国家价格低廉的劳动力 资源一直以来都是跨国公司获取成本优势的首要选择。根据雷蒙德弗农的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厂商所拥有的 技术垄断优势已消失,竞争此时主要集中在价格上。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技 术水平低,工资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地区。在本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其 他发达国家产品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厂商会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转 让其标准化技术。这使得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形成纵向联合成为必然, 然而随着跨国公司间的竞争逐渐转移至市场的占有与能力的获取, 仅仅依靠传统 的纵向联合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获取能力与市场的要求。 跨国公司在成熟市 场经济国家(mmc)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导致企业在新兴市场(nem)中的经 营状况成为决定其当前与未来全球的竞争力的核心。 横向联合的合作伙伴间的相 互学习能够为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提供积极的影响,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充分开发自身资 源的基础上逐渐的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逐步完善了行业的产业链条。 这些企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实力,并且在市场知识(消费习惯、市场渠道) 、当 地知识(行政、法规、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恰恰是外资 进入中国的短板,在没有充足市场知识和当地知识的情况下,即使我国政策不断 放开甚至鼓励外资的进入,外商仍需要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因此国外企业更加 倾向于同我国企业形成横向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并利用两者合作的协同效应。 这种意图逐渐引导外商投资从过去的纵向投资转为横向投资。 横向投资和纵向投资的目的差异会对双方合作的行为产生影响 (park, russo, 1996) 。纵向投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成本,跨国公司无论向上游投资还是向下游 投资都旨在开发并利用当地合作者的成本优势。 因此双方可以形成比较纯粹的合 作关系,主要目标则集中在成本控制上。而以占有市场为目的的横向投资需要双 3 方共同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因而需要双方不断地进行信息沟通。而另一方 面,横向投资所涉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公司之间又总会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这 种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双方产品的同质化、目标市场的一致性等方面,因此虽然 双方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但是竞争关系的存在使得双方又不得不对另一 方有所防备。这种合作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导致随着合作的延伸,合作的一方 可能会有意占有另一方的核心的专用性资产(例如技术) ,而另一方则会想方设 法的保护自己的核心资产不被外漏。因此横向化的投资趋势与纵向投资相比,合 作双方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2外资独资化趋势 表 2.1 合资企业数量及金额变动趋势2 年份 外商直接投 资(金额) 合资企业 (金额) 合资比例 外商直接投 资(项目) 合资企业 (项目) 合资比例 1994826.7977 401.935248.6% 4754927890 58.7% 1995912.8153 397.414243.5% 3701120455 55.3% 1996732.7642 318.763943.5% 2455612628 51.4% 1997510.0353 207.263440.6% 210019001 42.9% 1998521.0205 172.863133.2% 197998107 40.9% 1999412.2302135.15232.8% 169187050 41.7% 2000623.7952 196.480731.5% 223478378 37.5% 2001691.9455 175.364825.3% 261408893 34.0% 2002827.68185.0222.4% 3417110380 30.4% 20031150.7255.0622.2% 4108112521 30.5% 20041534.79276.4118.0% 4366411570 26.5% 20051890.65324.4217.2% 4400110480 23.8% 20061937.27329.3716.7% 4147310223 24.6% 许多企业在新进入一个市场或者希望获得当地公司所掌控的某种知识时,都 倾向于选择合资形式(hennart,1991) ,但是很多企业其实只是将合资视为一种 刻意安排的阶段性组织形式,双方的合作不可能长久(inkpen,beamish,1997) 。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近年来我国外 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从我国利用外资金额方面,1994年外商直接投 资的全部金额为827亿美元,其中合资形式402亿美元,占48.6%;2006年,外商 直接投资的全部金额增长到1937亿美元,合资形式仅329亿,占16.7%。从我国利 用外资合同数量方面,也呈现出独资化的趋势: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全部合同 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07。 4 数额为47549项,其中合资形式27890项,约占58.7%;到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 的全部合同数额为41473,其中合资形式仅10223项,约占24.6%(详细数据见表 2.1) 。 2.2.1独资化外部成因 从合资企业外部来讲,近些年来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在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商的独资化。 产业政策的调整步伐的加快。在实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 的经济政策仍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资自由地进入中国绝大部分行业, 这使得 合资企业作为一种外资进入的方式大量涌现。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特别是 我国加入 wto,过去受到限制与保护的行业得以逐渐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995 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外商投资企业控股公司法 ,为外商整合在华投资提供了 法律依据。1997 年国务院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而 2002 年又颁布 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进一步放宽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取消了独 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在诸多方面的差别政策, 对独资企业经营领域的限制也进一步 放宽。2001 年底,中国正式加入 wto,政府对独资的限制进一步降低。而随着 众多行业的保护期截止,越来越多的外资得以直接进入中国,更进一步促进了外 商的独资化。在放松对外商投资政策的情况下,合资企业调整合同的可能性会很 大(blodgett,1992) ,特别是当东道国放宽对于合资的要求后,合资企业更有可 能交由外国跨国公司进行管理并逐渐转为其全资子公司(gomes-casseres, 1987) 。 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之所以选择合资经营作 为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 除了规避政策上的限制外, 还出于对于我国法律、 文化、 市场等方面的考虑。李维安(2003)提出了跨国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股权结 构战略选择两阶段演进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初入东道国,资源获取较之控制权更 为重要,因此选择合资或合作是理性选择;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营经验的积 累,跨国公司为追求全球经营战略收益最大化,更强调控制权,倾向于通过增资 扩股,将海外投资企业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甚至独资企业。 2.2.2独资化两种表现形式 外资独资化存在两种表现形式:首先,外商独资企业正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 国的主流方式(王林昌,2002)。1994 年我国外商独资仅有 219 亿美元,而到 2006 年,这一数字已增长为 1516 亿美元,同时合同项目也从 1994 年的 13007 项增长 为 2006 年的 30164 项,无论从合同金额还是合同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 过去跨国公司投资所主要依赖的合资形式虽然能够帮助跨国公司获取当地知识、 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07。 5 控制经营成本与风险并且规避政府管制,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劣势,主要体现在 技术流失、控制权流失以及潜在的冲突。独资形式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劣势,特 别是当中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直接投资的成本和风险得以有效的控制,政府不 断降低对于外资进入的管制时,合资形式的优势在不断弱化,而独资形式的优势 日渐突出,因此独资形式作为主要的外资进入方式也就成为必然。 其次,在越来越多的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选择独资形式的同时,那 些已经在华多年的跨国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外方侵蚀中方控制权, 借以实现独占公 司所有权的目的(华民,蒋舒,2002) 。因此出现了不少外商通过增资扩股、收 购等手段将原有参股企业转变为外商控股企业甚至独资企业(李维安,李宝权, 2003)的现象。特别是近些年,阿尔卡特将其在上海贝尔的股份由 31.65%增加到 51%;三星集团将其在三星电子的股份由 50%增加到 91.5%;宝洁公司将其在北 京熊猫的股份由 50%增加到 99%4;松下(中国)公司 2003 年由合资公司变为独 资的投资性公司均体现出了这种趋势。 在这两方面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合资企业的独资化。作为合资企业不稳定 性的一种极端结果,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与直接独资化之间存在差异。合资企业 特别是在横向投资背景下所建成的合资企业因为中方企业的参与, 其对于中方企 业利益的影响也要复杂得多。 在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过程中涉及有形资产以及无形 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而这种转移又缺乏公开市场的支持,因此不公平的情况在所 难免。特别是如果其中一方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不利可能来自人为或非 人为的内外部因素)时,通过谈判公平地转让资产的可能性会更低。以西北轴承 为例,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也是首家上市的轴承企业,其主营业务围绕轴承业务 展开,其铁路货车轴承曾一度占国内 25%的市场份额,2000 年在多方的压力下 选择与当时第三大轴承企业德国 fag 合资, 后因合资期间连续亏损, 中方于 2003 年决定出让手中全部 49%的股权。 至此, 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内企业寿终正寝,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家德国的独资企业, 而与此同时, 中方多年所建立起来的 nxz 品牌也随之丧失。除此之外,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还伴随着中方人才流失,市场份 额损失,核心竞争力丧失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4 转引自: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管理世界,2003 年第 1 期。 6 第3章 合资企业不稳定性研究第3章 合资企业不稳定性研究 3.1合资企业不稳定性的定义 对于合资企业稳定性较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franko(1971) ,他将合资企业 不稳定性定义为合资企业的终止和合资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转变。在其基础上, gomes casseres(1987)认为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有三种形态:终止运营并将资 产清算;外方将股权出售;外方收购股权将合资企业独资化。而 aimin yan 和 min zeng(1999)在对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对于合资企业不稳定性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将分析的目光集 中在合资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变或合资终止上, 而过程导向主要关注合资企业内部 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的改变。前一种研究比较多,而后一种方向的研究仍然比较 匮乏。徐艳梅、韩福荣(2000)则将合资企业不稳定性分为技术方面、组织结构 方面和价值方面。 技术上的不稳定性指由于合资企业内部信息不充分时的生产经 营过程中的技术使用或资源配置出现失误,导致双方合作关系的动摇;而组织结 构的不稳定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双方改变了企业目标以及实现手段,从而 使得合资企业的性质、权力分配发生变动;价值不稳定指由于合资双方的文化传 统、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合资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其宗旨、战略等方面存 在分歧所导致的不稳定。 3.2双方的竞争、合作关系与不稳定性 通用电气(ge)与劳斯莱斯(rolls royce)在 1985 年曾经就合作生产商用 飞机的喷气式引擎达成一致。这一合作填补了双方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也能 够帮助双方降低研发成本,因此这一合作一度被视为珠联璧合。然而,仅仅在两 年的时间内这一合作关系就分崩离析, 原因是双方的合作关系最终为潜在的竞争 关系所替代。 geringer(1991)指出,合资双方对互补性资产(包括市场知识、市场准入、 当地身份和市场网络等)的需求是合资企业选择合资企业伙伴的最重要标准。 beamish(1988)也指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原因是获取了当地合 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这种资产的互补性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然而横向投资趋势 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即合资企业双方的合作背后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这种 潜在的竞争关系表现为一旦两家企业出现在同一个市场, 势必会因为所提供的产 品或服务的相似性而形成竞争。尽管跨国公司的整体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是, 基于以上各种经营环境的变化,为了确保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对海外所有权的控 制,跨国公司也经常对各个海外子公司规定不同的目标。特别是当某个子公司在 7 执行非利润目标时,它和母公司之间的转移定价就会具有明显的操纵性质(尼尔、 斯蒂芬,1990) 。 尽管合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统一合作双方的目标,但是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 还是在所难免, 一旦机会成熟, 双方都有可能控制重要的信息或提供虚假的信息, 甚至互相欺诈(park,ungson,2001) 。bleeke 与 ernst 在 1993 年的研究表明, 拥有相似的核心业务、市场范围与职能能力的企业成功合作的比例仅占 1/3。当 然这一比例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差异,如 coopers 和 lybrand(1986)所得出的 3/10,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合资是不稳定的。 因此合作体制下的潜在竞争关系会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因为合作双方都会 想尽一切办法设计契约以防范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这些成 本体现在获取与加工信息、监督与管理契约承诺、执行契约承诺之中(park, ungson,2001) 。而且由于合资企业的契约不可能是一份完备的契约,因此事后 控制、监督以及协调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合资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来进一步阐释。个体 利益是指企业通过单方面利用合作伙伴的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经营范围中 (与联盟活动不相关)所获得的收益。而共同利益则指那些应归于每个合作者的 利益,这些利益是从合作者所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khanna,gulati, nohria,1998) 。 3.3合资企业控制权与不稳定性 geringer(1989)认为合资企业中双方母公司的控制存在控制范围、控制程 度和控制机制方面的差异。 控制的范围主要指这种控制所涉及的合资企业的经营 领域; 控制的程度指母公司执行控制的力度, 而控制的机制则指执行控制的手段。 在合资企业内部, 由双方的知识特性与学习能力所决定的各自的讨价还价能力会 影响合资企业内部的控制权分配(yan,gray,1994) 。具体来讲,存在三方面的 讨价还价能力技术领先、 广告强度和跨国公司的出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控制权(lecraw,1984) 。控制权的分配不仅会影响合资企业的绩效,更为重 要的是这种控制权的分配会影响知识在双方之间的转移。 而任何一方对于知识的 获取都会转而影响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从而进一步引发双方调整控制权分配的 需要(inkpen,beamish,1997) 。 当一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于另一方时,由于合资企业各方的相对利益不能够 获得满足,合资企业必然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contractor,1990) 。控制权的重 新分配是合资企业走向独资化的一个必经阶段。在合资企业中,受到内外部因素 的影响,一般不会轻易对所有权结构做大的调整,因此利益的重新分配更多的依 靠控制权结构的调整。在控制权结构的调整无法适应当前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8 时,也即一方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无法使其通过控制权调整获得更多好处时,其 便会对所有权结构进行调整以进一步实现其目标。 而这种所有权结构的调整恰恰 体现出了独资化倾向。 9 第4章 合资企业中的学习行为第4章 合资企业中的学习行为 在合资企业中,学习行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双方所固有的资源(知识) 的属性以及双方获取知识的能力。 4.1知识的复杂性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早在 19 世纪,许多重大发明创新都出自工厂外的独 立发明者、试验室。然而进入 20 后,独立的专业试验室数目在不断减少,企业 内部从事研发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企业逐渐成为知识形成与发展的主体,同时知 识也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 cohen 和 levinthal(1990)强调了吸收能力在战略联盟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重 要性,而这种能力在合资企业中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合资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意 义即为合作双方提供获取所需知识的渠道。 4.1.1知识的复杂性 从知识的复杂性和易表述性方面出发,知识通常被分为两类: (1)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与(2)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以一种 清晰的,可解析的形式存在,通常存储于企业的文档、专利与产品中,或者可以 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以上几种形式。显性知识的获取并不困难,可以通过市场交 易的形式直接获得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换言之,成本乃是显性知识获取过程中 的最大障碍。从战略的角度,显性知识难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长期维持。 而隐性知识则不同,其往往难以清楚的描述,只能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进行 传授。尽管显性知识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但是每个企业也都拥有规模可观的隐性 知识,这种知识往往于公司内部惯例相联系。由于公司的内部惯例是长期重复进 行的,因而它类似于一种知识的“记忆体”承载着公司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 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特殊关系的一部分,它直接与组织中的团队、习惯、流程相 联系。这部分知识的存在提高了技术转移的成本,因为这种知识的转移需要在人 际沟通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同时由于这种知识难于模仿的特性,往往能 够为组织提供长期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知识的显性与隐性的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开 始、实施和整合阶段会产生影响(周建,周蕊,2005) 。 hedlund(1994)则将知识分为三种类型:心智结构形式的认知知识、能力、 产品与服务中所蕴含的知识。他指出产品与服务中所蕴含的知识最容易转移,其 次是认知知识,而能力是最难转移的。能力(如复杂的工序)是深度植根于组织 惯例之中的(nelson,winder,1982) ,因此很难由另一方所获取。而且拥有能 力的一方通常能够采取合理的手段来保护其所掌握的那些暴露给对手的能力, 特 10 别是如果这种技术是由少数专家所掌控的话,获取这种能力的难度会更大。本地 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在 hedlund 看来因为与掌握知识的个体之间密不可分, 因此外 方只能通过主动介入到合资管理过程中才能获取这种知识。 4.1.2合资企业中的知识 如下表所示,在大多数中外合资企业中,中方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主要为营销 知识与当地知识,而外国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主要为管理知识、技术窍门以及营销 经验。 表 4.1 合资企业中的知识 中方企业中方企业 外国企业外国企业 营销知识 管理经验 当地知识 技术窍门 营销经验 营销知识。从消费品的角度来看,中方作为东道国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上消 费者的人口统计学构成(年龄、职业、家庭状况等方面) 、中国人的普遍消费观 念、消费习惯有着相对深入的了解。而在工业品领域,中方更加清楚如何在中国 开展企业间营销。这种知识往往更多的表现出显性特征,完全可以通过文档的获 取甚至市场上的公开交易获得。 当地知识。 所谓当地知识主要指企业在法律法规、 行政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 各国的法律法规甚至司法程序都不尽相同, 对于法律环境的熟悉对于企业的经营 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文化上的差距常常成为跨国经营的主要障碍,对于文化的无 知必然导致经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中方所掌握的当地知识是外国企业选择 合资并依赖于中方的主要原因, 因此当地知识作为中方所掌握的一种隐性知识是 中方企业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中方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基础。当跨国公司掌握 了当地知识后,合资企业的稳定性必然会有所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独资的倾向,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在中国经营多年的合资企业选择独资的主要原因。 管理经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而我国改革开放多 年以来虽然在硬件水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管理这样的软件水平上还处 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 会于 2006 年 11 月公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十一五”期间 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 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 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因此,获取管理方面能力将逐渐成为合 资这一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的一个重要目的。 技术窍门。通常由外方所提供的知识(例如如何生产高精密度的产品)既包 含显性知识成分, 也包含隐性知识的成分。 虽然显性的部分通常储于企业的文档、 11 专利与产品中,相对来说复制或模仿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外方所提供的知识 中显性部分通常与隐性部分存在着紧密的结合(例如生产设备、生产方法与技术 诀窍之间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仅仅获得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往往不足以生产出 高质量、高精密度的产品) ,因此正是由于技术窍门的存在使得这类知识的获取 难度增大。 营销经验。与营销知识所不同,营销经验具有更高的通用性,其隐性特征也 更明显。企业在一国的营销知识可能并不能够帮助其在另一国开展营销活动,但 营销经验则不同, 企业在某国所积累的大量营销经验在另一国的营销中能够起到 积极的作用。 营销经验与掌握经验的人紧密结合因而使得这种经验的转移并不像 显性知识那样直接,相反更多的表现出其隐性特征。 4.2学习能力 在这里所提及的学习能力主要指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也被称为吸收能 力,即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对方知识的能力。cohen 和 levinthal(1990)用学 习动机、知识的隐晦性、知识的多样性、知识结构、知识共享和分散水平、知识 交流效率、研发投入水平、组织网络等指标来描述吸收能力。 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合作双方所提供的资源投入和双方获取知识的有效性 (inkpen, beamish, 1997) 。 由于合作双方的学习始终局限在合资企业的范围内, 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获取,只能通过直接的人际交流进行传递。因此,双方投入的 资源(知识)以及资源的质量决定了双方学习的结果。在对方投入知识的质量较 低或者并非所声称的知识类型时,即使自己能够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仍然无法 获得希望获取的知识。同样的,虽然对方提供高质量的某种知识,但是自己并不 能够非常有效地获取这种知识,结果也一样会以学习失败告终。因此,上述两个 因素缺一不可。 合资中的学习行为与经由联盟途径的学习和创新过程“联盟中学” (learning by alliances)相类似。合资企业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向合作伙伴学 习,而所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合作伙伴所特有的、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并且只 能通过直接的人际交流才能够获得的隐性知识,例如外方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技 术诀窍和营销经验,以及本国企业所掌握的本地知识。而另一方面,由于合作双 方的潜在竞争关系使得合资中的学习行为具备一些独有的特征。 双方都希望通过 对方获取关键性的知识, 但又担心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被对方所获取从而对自己的 竞争优势构成威胁,而在合作的框架下,又不得不为合作伙伴提供学习的机会。 hamel(1991)将这种状态描述为“学习竞赛” 。他总结道:管理者对于不对称 学习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作伙伴的意图、 合作伙伴的开放程度 (即 透明度) 、自己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技能的能力,而正是这三方面决定着学习的 12 效果。 随着“学习竞赛”的深入,双方在合资中的相互关系与地位可能相应地出现 动态变化。 率先获得对方知识的一方可能在合资中取得领先优势并进而获得更强 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改变合资格局。进而可能会利用控制权上的优势创造有利 于自身的学习条件。 而获取知识相对缓慢的一方则可能逐渐演化为简单地依附于 对方。其讨价还价能力会不断弱化,核心知识也会加速流失,最终不得不面临对 方的独资化举动。 例如在1995年, 克莱斯勒宣布中止与三菱汽车长达25年的合作。 在双方合作之初, 克莱斯勒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种能够在美国市场上进行销售的 小型车,而到1995年,克莱斯勒已经具备自行开发这种小型车的能力,因此合作 的基础即已不存在,换言之,克莱斯勒已经从三菱汽车获取了所需的知识,因此 合作的终止成为必然。 13 第5章 博弈模型第5章 博弈模型 5.1模型前提假设 假设 1:双方最初在股权上对等,并在合作期间不对股权进行调整; 假设 2:获取对方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获取者获得经济利益; 假设 3:双方的“合作”是指双方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投入,而“不合作”则 指双方只意图获取对方的知识而避免甚至拒绝提供知识投入, 由于双方知识投入 的不确定性较高, 一方通常难以识别对方所提供的知识的质量, 信息是不完全的。 假设 4:当一方单方面的获取对方的知识时,由于对方仍然选择合作,因此 利益是零和地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即不考虑知识的溢出效应;5 假设 5:合作双方中拥有控制权的一方能够加速知识向自己一方转移; 假设 6: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差异可以通过双方合作意愿的差异体现出来; 假设 7:假设双方都获取了想要的知识且都不选择合作,那么双方从所获取 的知识中获益的水平将会受到双方直接竞争的冲击。 同时双方因知识流失所导致 的损失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5.2参与人 本文将从知识的复杂性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刻画参与人的类型。 5.2.1知识的复杂性 正如在第4章所提到的, 任何一项知识都是隐性部分和显性部分的有机结合。 显性知识在组织或个人间转移比较容易,而隐性知识由于难以清楚的描述,因此 只能通过直接的人际交往进行传授, 也因而成为建立合资企业所要获取的主要知 识类型。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在复杂程度上存在差异,例如当地知识和技术知识 的复杂性就不同, 而即使同为技术知识, 其复杂程度也不近相同。 基于这一考虑, 本文采用知识的复杂性(0,1)这一变量来刻画合资中参与人所掌握的知识的 特征,当0时,所掌握的知识以隐性知识为主,知识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学 习与掌握的难度也较大;相反,当1时,所掌握的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知 识的复杂性相对较低,学习与掌握的难度也较小。同时,参与人的行为也可能会 改变知识的复杂性,例如如果参与人能够利用人事任免和调动权,避免对方与己 方掌握隐性知识的员工发生直接的人际交往,那么对于对方而言,知识的复杂性 会大大增加。 而如果其中一方向对方提供接触更多知识的机会, 则对于对方而言, 知识的复杂性可能会明显降低。同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显性知识。这也就意味 着知识复杂程度不是既定的,而是存在人为控制的可能的。 5 该项约束仅出于简化模型的目的,并没有改变模型的最终结论。 14 5.2.2学习能力 在合资中,参与人一个重要的属性即参与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所描述的 是参与人从合资中吸收、学习合作伙伴技能与知识的能力。令其为(0,1),学 习能力越强则1,反之则0。 学习能力与知识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一方获取知识的效果。如果知识复杂性 较低,且对方学习能力较强,则知识获取的效果最好,时间也最短;如果知识复 杂性较高,而对方学习能力较弱,则知识获取的效果最差,耗时也最长;另外的 两种情况下 (知识复杂性低, 对方学习能力差; 知识复杂性高, 对方学习能力强) , 知识获取的效果比较一般,维持在中等水平,而耗时也在前两者之间。 5.3一次性博弈 在一次性的简单博弈中,两个参与人在单期的博弈中就是否合作同时做出选 择。在该博弈中,一方如果已经单方面成功获取对方的知识则会倾向于选择不合 作,而未获得知识的一方仍然需要依赖于对方,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知识的一方能 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侵蚀对方的收益。当双方都合作时,双方除各自掌握的知识 的基本收益之外还能够获得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收益。 而如果双方都获得对方的知 识,收益状况会相对复杂,每一方除了侵蚀对方的利益同时还需要面对对方于自 身利益的侵蚀,但这种侵蚀与被侵蚀都受到双方直接竞争的影响。双方的收益矩 阵为下图所示: p2 合作() 不合作(1) 合作() (,)ae be+ 12 12 (,), (,) af bf + p1 不合作 (1) 21 21 (,), (,) af bf + 2112 1221 ( (,)(,), ( (,)(,) ak ff bk ff + + 图5.3一次性博弈 其中,a和b分别为参与人1与参与人2所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各自所带来的 基本收益,这种收益并不依赖于双方是否合作;e为双方合作的情况下所实现的 协 同 效 应 为 双 方 所 分 别 带 来 的 收 益 增 加 部 分 , 通 常 为 常 数 6 ; (,),( ,1,2;) iji ufi jij=为单方面获取了知识的一方从合作的另一方的利益 中攫取的部分, i u主要依赖于对方的知识类型,己方的学习能力,且存在 6 双方协同效应在双方知识内容不发生变动时会基本保持恒定水平,而由于知识创新并不在本文的考虑范 围内,因此e通常作为常数加以处理。 15 0,0 ji ff ,并且存在(,) iji ufe= ; (5.4) 因此在一期简单博弈中,获取对方知识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越强而对方获取自 己知识并从中获益的能力越弱,则己方越不希望选择合作,反之亦然。从而有 命题命题 1:当一方掌握的知识的复杂程度越低,对方的学习能力越强时,该方 越希望选择合作,反之亦然;而当对方掌握的知识的复杂程度越低,自己的学习 能力越强时,则其越希望选择不合作。 5.4动态博弈 然而,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上述博弈在整个合资期内会不断演化。而该博 弈的演化主要体现为双方的收益结构的变化,即整个博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6 在博弈的第一期,双方实现的均衡为: * 112121 1 112121 * 121112 1 121112 (,)(1)(,) (1)(,)(1)(,) (,)(1)(,) (1)(,)(1)(,) fk f ek fk f fk f ek fk f + = + + = + ; (5.5) 在合资的动态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三种状态: 状态1:当双方合作意愿一致并且都较高时,双方都愿意继续合作,双方对 于合资形式存在较高的依赖性。 状态2:当双方合作意愿一致且都较低时,合资可能以一种友好协商的方式 结束。 状态3:当双方合作意愿存在差异时,双方相互的依赖性存在差异。 其中,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前两种状态属于相对稳定,不需要对其进行内部 协调。第一种状态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毫无疑问是合 意的。而状态2虽然出现了合资的终结,但是考虑到双方的合作意愿都较低,即 双方可能都已经从合资中各取所需,因此结果也是合意的。 而第三种状态则不同,由于双方合作的意愿存在差异,双方相互的依赖性会 存在差异,因此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存在差异。此时合资作为一个系统的稳定性 较低,具体表现为合资企业中一方单方面地获取了知识,并因此拥有相对于另一 方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即当动态博弈的第1期中存在 * 11 (这可能源于双方的知识特性( i ) 以及学习能力( i )上的差异)时,由于双方股权不会发生轻易变动,因此双方 讨价还价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合资的控制权结构s的稳定性。 通常双方会就 控制权问题进行重新谈判,从而使得第2期合资企业的控制权结构 2 s适应第一 期双方两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差异( * 11 )7。 然而,适应了 * 11 的 2 s并不一定是一个稳定的状态。通过重新分配控制 权所实现的 2 s很可能会改变己方的学习能力,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专业的试题及答案
- 主管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职机电专业试题及答案
- 拳击专业试题及答案大全
- 史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
- 水利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经济专业试题及答案
- 水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成都数字化档案管理办法
- 掘进安全培训课件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解读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练习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山西单招考试题库及答案
- n4考试题真题及答案
- 医保网络安全培训
- 水电碳足迹评估方法-洞察及研究
- 《白雪公主》格林童话课件
- 电梯公司维保人员日常管理制度
- 舒曼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