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移动通讯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摘摘 要要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需求日新月异、竞争格局变化纷繁 复杂,国内电信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成长阶段后,到 2005 年出现了增量不增收 现象。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分公司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如何能够清醒 德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如何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如何发现自身存在的劣势, 如何积极迎接挑战抓住机会, 如何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都将成为其迫在眉睫的 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电信市场状况,河北电信市场状况和河北移动状况,然后 概述了市场竞争力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五力模式分析,对河北移动公司 外部环境的三个层面即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逐层剖析,并得出河北移 动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得出现今河北移动公司在市场竞争力 上的短板, 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策略,为今后河北移动乃至电信行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些许的宝贵意见。 【关键词】【关键词】 电信企业电信企业 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 提升策略提升策略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changed of information needs in society and also the complex pattern in competition, the telecom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iwth phase for many years until it encountered the situtation that the number had increased but the income had not in 2005. as the subsidiary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it is a urgent mission that hebei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should give itself a clear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maintain it own advantages,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ctively and increase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introduce the general market situation of telecom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in hebei province and also the situation of hebei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at next the relevant theury of market competitive. after that there will be five forces model used to analyze three levels of external enviroment. i hope to fi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ebei mobile.i will find the limitation in market competition of hebei mobile by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matke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 which will bring some valuable advice to hebei mobile as well as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for the future management. keywords: tele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 strateg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 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 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 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 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 使用)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1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电信业发展概述 1.1.1 国内电信业发展概述 电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国以来, 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 从管制到竞争的过程,大概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0 年) 在这一时期,计划经济指导电信业的发展,电信网的运营与服务合二为一,由原邮 电部独家垄断经营,邮电部既是公用电信业的经营者,又是公用电信业的管理机构。尽 管邮电部是法定的垄断者,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严格的价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上是一 个不赢利甚至亏损的行业。 这一阶段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 没有融资渠道, 邮电部的固定投资总额仅为 64 亿元人民币,数量有限。电信业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国 家安全,经济建设被放到次要的位置。经营电信业无利可图,其它企业也不能进入公用 电信业,尽管军队、铁道部、电力部和石油、煤炭等部门相继建立了自己专用通信网, 但他们并不对公众开放,这使得电信服务的供给严重落后于需求。虽然存在企业缺乏活 力、投资不足等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但在这样一个国土广袤、地形复杂的国家初步建 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电话网不失为一个巨大的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19801993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邮电通讯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为实现“以话养话”, 加快电信业的发展,国家开始松动价格管制并提供财政优惠政策,主要措施有:(1) 1980 年 6 月国务院特别批准市话企业收取电话初装费, 从而使之成为电话资费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2)国家对邮电部门在财政上实行“三个倒九一”优惠政策,即 1982 年 起,利润或所得税只上缴 10%,并且邮政免交,对邮电外汇收入只上缴国家 10%,其余 留用;1986 年起国家给予的“拨改贷”只偿还 10%的本息。(3)1986 年国务院批准各 地方政府在长话、电报和邮政等各种服务上收取附加费,作为通信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部分。价格管制的放松和财政优惠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电信业的发展,社会通讯需求 急剧增加, 通讯设施的建设迅猛发展, 通讯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 但在放松管制的同时, 由于没有引入竞争,也导致了邮电部门的垄断定价行为。对电信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电 信业的独家垄断,使得我国电信业成为一个高赢利企业,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潜在进入者 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获得国家特许电信经营权。各市话局成为独立核算的企业,国家取消 了对亏损的补贴和投资,允许地方参与电信业投资、给予财政优惠政策。1992 年末,电 子部、电力部、铁道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组建“联通公司”的请示报告,要求获得中国 第二个基本电信业特许经营权,进入公用电信业。这一时期基本上属于从计划经济的封 闭向后来的高速发展阶段的过渡。 3.高速发展时期(19901998 年) 进入 90 年代,中国电信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电信企业的大量投资开始收到显 著回报,进一步刺激了电信投资的积极性,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高潮。电信业开放初 期针对三部成立联通公司的报告,中央政府基于电信业的发展,要求邮电部向其它国内 公司颁发经营许可证,使之可以向公众提供如无线寻呼以及国内 vast 通信等非基本电 信业务。1993 年,邮电部正式允许非电信企业经营非公用通讯以外的通信业务,放开经 营的电信业务,并于 1993 年 12 月国务院最终同意由电力部、电子部、铁道部共同组建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并发布了 178 号文件,指出“组建联通公司是我国电信体制深 化改革的初步尝试”。1994 年联通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电信市场上第二家以经营基本电 信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公司。联通公司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经营蜂窝移动电话网络, 以及在公用固定电话网覆盖不到或容量不足的地方,或者由国务院授权地区,并经邮电 部门批准,可建设和经营本地及国内长途固定电话网。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邮电部的 法定垄断地位被打破,无线寻呼得到迅猛发展,从而最终形成买方市场,同时在无线移 动电话上,引起了电信资费的降低,市场效率得到改进。但电信业进一步发展的矛盾日 益突出,技术进步导致有能力进入电信业的企业逐渐增多,而仍然存在的进入限制以及 其它网与公用基础网的公平接入等问题要求政府及其管制机构再一次对电信业的供给 机制做出调整, 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信行业独家经营的局面至此开始发生变化, 电信市场的竞争由此拉开序幕。 4.企业重组时期(1998 年以后) 这一时期是中国电信业的剧变时期,随着电信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加,尽管联通公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3 司进入电信业, 打破了邮电部的独家垄断, 但中国电信市场上的双寡头格局是不对称的, 邮电部集经营者与管理者于一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规则制定者和裁判。这样的格局是不 可能保证公平竞争的,因此打破邮电部垄断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国电信业将发展重点 放在了体制改革上,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电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规范外部 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企业内部机制的建设。1998 年 3 月 11 日,全国人大第 一次会议通过决议, 在邮电部、 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 并将广播电视部、 中国航天总公司的通讯管理部门并入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是电信业新的管制机构, 它的建立实现了国家部级机关和中国电信企业较为彻底的政企分开, 以推进中国电信企 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国的电信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可能性。同时实行邮电分营, 邮政保留为国家公共服务行业,中国电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走向市场,也同时废止了 电信对邮政的交叉补贴。同年,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联通、吉通三家公司建设 ip 电话商用实验网,随后又批准了中国国际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网通)经营 ip 电话。 在 2000 年,中国电信重组,将寻呼业务注入联通,按业务一分为四:中国电信(经营 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经营移动电话业务),中国卫星(经营卫星通讯业务)和 中国联通四个公司。 2001 年 1 月 7 日, 总资产 136 亿元的中国铁通公司获得批准正式成 立,独立经营,进入电信市场。2001 年 7 月开始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2001 年 12 月, 中国电信集团再度拆分,北方 10 省分公司连同原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和吉通通信有 限责任公司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简称新网通),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 公司名称,继续拥有“中国电信”的商誉和无形资产。 中国基础电信企业共形成新中国电信、联通、中国移动、新网通、卫通、铁通六大 电信运营商。到 2002 年末,每项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均有两家以上的竞争者,增值电信 企业达到 4000 多家,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 互竞争的格局。2008 年 1 月至 8 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 14679.9 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 23.9%;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5384.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5%。用户发 展方面,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 1156.7 万户,达到 35407.0 万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 净增 6871.1 万户,达到 61601.7 万户;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 413.2 万户,达到 1527.7 万户, 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 1293.4 万户, 达到 7934.8 万户。 电信业务收入方面, 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5.9%和 40.9%,而固定本地电话业 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 7.6%。同时,东、中、西部电信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7.9%、 10.1%和 11.7%, 电信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及城市依次是广东、 江苏、 浙江、 山东、上海、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四川。 2008 年 5 月 2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 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 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 cdma 网 (包括资产和用户) , 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 移动。改革重组与发放 3g 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发放 3g 牌照。由此,中国通信业新 一轮改革重组的大幕正式拉开。 1.1.2 河北电信业发展概述 1.1.2 河北电信业发展概述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基础和电信发展基础都较为薄弱,改革 开放使电信业连续十几年保持快速发展,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电信业务发展迅猛, 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长期以来存在的电话供需矛盾已得到根本解决。 1978 年全省电 话用户为 7.5 万户。 “八五”末的 1995 年底, 全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量为 200 万户,而且多为办公电话。近几年,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河北省邮电系统相 继完成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及电信企业重组等工作,初步形成了竞争性的电信市场格 局,随着国家、省两级行业监管机构的建立和政府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我省通信行业 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有力,市场竞争有序,企业关系融洽,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 势。河北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以及信息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为电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 展空间和机遇,通信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1 年电话初装费取消,电话消费成 为热点, 农村通信市场迅速启动, 成为邮电业务新的增长点, 全省电话村达到 100%。 2003 年电信业务总量 272.16 亿元, 比 2001 年增长 63%;城市固定电话用户 731.5 万户, 增长 50.5%;乡村固定电话用户 607.5 万户,增长 44.9%;移动电话用户 1253.2 万户,增长 1.3 倍;国际互联网用户 346 万户,增长 1.2 倍;长途光缆线路长度 13889 公里,增长 1.2 倍;局用交换机容量 1730.5 万门,增长 73.3%;移动交换机总容量 1350 万绪论门, 增长 73.3%,通信网络规模迅速扩大,综合通信能力得到了增强,己建成一个技术先进、 业务种类齐全的基础通信网络。各电信运营企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不断加 强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经营机制,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服务质量,使得近几年的电信用 户猛增,到“九五”末的 2000 年底,全省拥有电话用户近 1000 万户,到 2004 年 9 月 用户总数则突破了 3000 万大关。可以说,电信业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制约国民经济建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5 设的“瓶颈”发展成为今天全省增长较快、综合效益较好的行业之一,其投资建设与业 务服务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 略之一。就河北而言,信息化建设和通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省委、省政府站在发展 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高度,对通信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大投入,加快业务发展,全省电 信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截止 2004 年 8 月 31 日,全省电话用户总数已达 到 3016.7 万,突破 3000 万大关,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之后全国第 5 个电话 用户超过 3000 万的省份,成为河北通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通信行业在 全省信息化建设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 年 1-5 月份,河北省新增电话用户 292.5 万,全省电话用户达到 3705.2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 54.5%。截止 5 月底,全省 互联网用户数达到 345 万,(其中宽带用户达到 162.6 万户)。1-5 月份,全省电信业 务收入完成 111.3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4%;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 237.35 亿, 比上年同期增长 1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2.28 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7.1%。其他发 展指标态势良好。 目前,河北省电信增值业务发展迅猛,全省电信市场实现了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竞争 格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省电信行业还存在一些危害行业发展问题: (1) 互联难互通 首先是网间通信质量不高,安全存在隐患。网间通信“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畅而 不久”,网间中继扩容困难大、周期长,对其他企业经营的业务进行限呼、拦截,造成 接通率低甚至严重不畅。二是擅自中断或限制网间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网间新业 务、启用新业务号码十分艰难。四是网间结算时常不能按时进行,严重挫伤了对方互联 互通的积极性。五是违规建设或经营,间接引发了互联争议,造成网间通信不畅。 (2) 恶意竞争造成资费混乱 随着电信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同类电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个别地区的电信资费 违规问题不断出现。一是移动运营企业恶意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使得现行移动资费严重 偏离国家标准。二是移动业务的大幅降价对固定电话市场造成很大冲击,容易引起固定 电话整个市场的混乱。 三是各类卡号业务推波助斓, 低价倾销, 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是同质竞争严重,主要集中在铃声下载、短信等有限的几个方面,业务创新和个性化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服务欠缺。 (3)服务仍然不尽人意 电信服务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电信服务一些深层次问题还较为突出, 无序竞争现象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网间互联互通问题己经严重影响了通信服务质 量,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建设质量存在隐患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建设规模也日趋扩大,各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每年 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通信建设市场。快速建设的同时,工程质量令人堪忧,通过调查发 现,建设工作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工程建设 中的隐患给通信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电信企业法制观念不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监管部门的依法行政认识不到位; 现行网间结算办法标准不能形成对企业保障网间通信 畅通的有效激励;电信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不能 完全孤立地去看待这些问题。全省电信行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 新形势下做好互联互通工作的认识。 一方面, 要认识到互联互通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行规, 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是企业领导者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 认识到做好互联互通也是企业增强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互联可以提高网络价值,做大 市场“蛋糕”,使竞争双方实现双赢和多赢。同时不断完善技术、经济手段,加大监督 检查力度,促进电信网间互联互通。 1.1.3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概述 1.1.3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概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简称河北移动),即原河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 司,于 1999 年 8 月 16 日正式挂牌成立,2000 年 10 月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成为由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之一。 企业性质为外商独 资企业, 下辖 11 个市级分公司、 144 个县级分公司, 另有两个技术支撑性质的直属单位。 河北移动主要经营移动电话通信(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ip 电话及互联网接入 服务等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用户号码 段包括“134-139“(0 至 8 号段)”和“159”、“158”、 “157”(3g 号码段)、 “151”、“150”、 “188” (3g 号段已获批)。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7 河北移动自 1999 年独立运营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公司注册资金 43 亿元,企业总资产 150 亿元员工总数为 15000 人, 2008 年客户总数已超过 2500 万户, 移动电话客户市场份额始终保持第一。短短的几年时间实现了跳跃性的发展,并且成为 区域的通信企业领头羊。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公司建 成了完善的“三张网”:(1)建设了全省覆盖最广、容量最大、技术先进、质量卓越 的移动通信网,市、县、乡镇覆盖达到 100%,行政村覆盖达到 95%,全省人口覆盖率达 到 97%,网络运行质量持续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和业内领先。 (2)建设了立体的服务营销 渠道网,在所有市、县、乡镇均建立了自办、合作营业厅,在绝大多数行政村都建立了 中国移动通信服务站,并与省内主要银行机构实现了合作收费,还开通了网上营业厅、 短信营业厅等电子渠道。分南、北两区建立了大规模的客户服务中心,共设立 1300 多 名话务员,为客户提供 724 小时热线服务(接入号码为 10086)。(3)建设了服务于 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民的移动信息网。公司除为客户提供基本的话音业务和来电显 示、短信息、移动秘书、彩信、彩铃、随 e 行、手机上网、手机报纸等丰富多彩的新业 务外,还致力于拓展移动信息服务,着力推广集团行业信息化和农信通、校信通、气象 通、警务通、银信通等重点行业应用业务,使广大客户通过手机即可获得丰富的信息服 务。 在持续快速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 理理念,努力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建设卓越的组织,培育卓越的人才。目前,公司已 通过了 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 三大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2006 年开始全面 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认证,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作为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中国移动通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 用,而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微观基础的运营企业竟争力的强弱。目前,中 国移动通信运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议价能力增强、入世 后国外运营企业的进入、技术的到来等等。运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要 求,使得其必须重视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以河北移动通信公司为例,从消费者导向的理 论视角,讨论并分析了市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以河北地区移动通信市场的消费者调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查数据作为实证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了在动态市场环境中,对市场竞争力的测量模型。 迈克尔波特无疑在竞争理论方面是一位泰斗级的大师,但我想在这样一个通信市 场大变革的时代, 仅仅依靠一些传统的竞争理论可能并不能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长 盛不衰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也是因为这一点,本文希望通过了解更多通信市场当前的 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来对河北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行一点点研究与探访。 对于完 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目的, 不仅是希望通过完成一篇文章能够再一次梳理在整个学习中获 得的一些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对河北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把 握河北移动通信公司未来发展的脉搏从而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开展面向河北移动通信公 司的咨询工作。 1.3 论文基本框架及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竞争理论,根据河北移动通信运营企业的具体特点,创造 性的提出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并运用个案分析对框架进行验证。本文目的在于为河北移 动通信公司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市场的机会、威胁, 并以此做出发展策略,提升竞争力。 本文研究思路: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9 电信行业发展现状、河北移动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竞争力基本理论概述 河北移动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河北移动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河北移动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市场竞争力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 提出提升河北移动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第 2 章 市场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第 2 章 市场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竞争力理论体系 2.1.1 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渊源 2.1.1 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渊源 在企业层次开展竞争力的研究在近年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开 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有专家认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流派: 1、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在企业同质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企业竞争力,强调 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企业对产业竞争结构的适应, 认为企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在于产业 竞争结构的分析,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价格,成本及生产率等方面的竞争。从亚当斯 密的劳动分工导致生产率差异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 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邓宁的内部化优势理论,都以要素的非完全流动为前提,阐 述了一个企业之所以比其他企业有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率、生产要素等方面具 有比较优势。 2、以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在企业异质性假设前提下,强 调企业组织、战略、资源、能力等差异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从早期的强调战略与企业 组织结构之间的匹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组织结构-绩效的分析逻辑, 逐步发展到强 调资源,能力-战略-绩效的分析逻辑,认为企业特有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 源和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3、以演化经济学特别是制度演化理论和创新演化理论为基础,在不确定条件下, 从企业异质性、多样性的假设出发,借鉴生物进化论的遗传-变异-选择的分析逻辑,建 立了惯例-搜寻-环境选择的分析逻辑,强调制度、创新、学习的竞争过程和历史的因素 所导致路径依赖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从竞争演化过程研究企业竞争力主要分4个方面: (1)强调国家制度特性的演化过程等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2)强调一国或产业技术 创新演化过程等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3)强调产业特性、企业间竞争过程关系和网 络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4)强调企业组织特性和企业竞争过程特性对企业竞争力的 作用。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11 2.1.2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2.1.2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1、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竞争力讨论所涉及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企业竞争 力问题的研究对象; 对竞争力及企业竞争力定义的理解;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企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860 年,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民族企业的国际经营:一项对外 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第一次把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联系起来,成为提及企 业竞争力范畴的第一人, 但他没有对这一范畴进行专门研究。 philp hardwick 及 wen dou 认为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企业产品的价格、产品线和产品质量上,企业的成本效率和经营 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feurer 和 chaharbaghi 等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表现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它是由股东和客户价值共 同决定的、与竞争者相比在竞争过程中所处的竞争地位,企业的股东和客户价值、企业 财务实力、实施战略变革所必须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潜力三者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并建立了由顾客价值、股东价值、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潜力及财务实力构成的企业竞 争力三维模型及相应的定性评价矩阵。 thomas.w.y.man 等人从企业能力, 特别是企业家 能力的视角出发,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理论研究,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潜力、 竞争过程和企业绩效 3 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他们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而言,企 业家能力比资源和明确有利的环境因素更重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企业竞争范 围、企业家能力、组织能力、企业绩效共同决定的分析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模型。 francis 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通过长期管理活动建立的组织制度等一组特 性决定的,它不是简单地购买正确的要素组合并做出恰当的战略安排,而是在长期的竞 争过程中正确地构建资源的过程, 是使企业做出恰当战略选择和行动的管理能力而形成 的社会过程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强调组织知识和合作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c.o1iver 认为企业所嵌入的制度背景对企业的资源选择和持续竞争优势有着深刻的影 响, 影响企业的经济租金。 k.aiginger 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并提出了“动 态竞争力”的概念,认为动态竞争力强调技术及其与先进国家的生产率有关,动态竞争 力的演变取决于技术及资本的积累,而且这两个因素可以是外生的,也可以因受企业战 略的影响是内生的,投资于人力资本、技术及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波特教 授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主要内容有:企业竞争力决定于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如图 2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所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价值链”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来源。 潜在侵入者 图 21 五力模型 2、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关注和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 政府及学术界从国际视角关注企 业竞争力的标志是 1986 年 3 月实施的“863”计划;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开始的。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竞 争力的界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以 下是一些典型观点: 彭丽红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由企业资源、能力和环境 3 方面决定的,而 且这 3 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不仅是不同企业的资 源、能力和环境感知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基础上不同的成长性所带来 扩张的不同。并指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存在多优、单弱、单优及均衡等 4 种发展模式。 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利用改进的资产负债表,开发了与企业战略制定相关的企业竞 争力矩阵分析工具如资源-能力矩阵、内部-外部矩阵等,并将 imd 与 wef 的数据结合起 来,对中国与美国、日本的企业进行对比,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周健基于核心能力的 观点研究了企业战略联盟竞争力的问题,将企业竞争力研究融入核心能力的理论之中。 他认为:企业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产品市场上价格/绩效的比率,而是企业在各个层面利 用资源和能力的效率差异的总和。核心能力不仅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且也是企业 竞争力之源泉,企业竞争力实际上是一种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它可以较好地用企业的核 心能力加以说明,并认为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的一种合作战略,在配置资源时,既是一种 制度供给,又是一种组织能力的优势。因而在核心能力的思想框架中,战略联盟具有制 度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此外研究成果还有韩中和企业竞争力,刘小怡中国企业 买方议价能力 同行业竞争者 供方议价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13 国际竞争力:“入世”的冲击与对策等。 2.1.3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2.1.3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是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竞争力范畴的界定是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1、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观点 (1)美国学者的观点 波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认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有贡献的各项活 动,例如创新、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有条不紊的实施过程等。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 业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史宾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亚政府学院企业与政府 研究中心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活动的能力。他 认为贸易流向、技术开发管理、一般产业政策、特殊产业政策、国内管理政策及垄断竞 争等都对企业竞争力有深刻的影响;乔治.mc.菲什(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认为:企业 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定义从企 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角度考虑,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一种知识的能力,却忽略了企业竞争 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因为所有企业都具有竞争力,其差别仅在于强弱不同,比竞争对 手具有优势的能力仅是竞争力的一个方面,是竞争力的直接表现;美国产业竞争力总 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具有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 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们生活水平的能力。 (2)欧洲学者的观点 1985 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 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 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价格和质量优 势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1994 年, 世界经济论坛(wef) 国际竞争力的报告中又把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 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这一概念是从企业最终目标和国家福利的角度进行界定 的。 (3)日本学者的观点 滕本隆宏(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考察,即静态 的能力、改善的能力、进化的能力。静态的能力是指实际上企业已达到的竞争水平,改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善的能力是指不断地维持和提高竞争力的能力,进化的能力是指建立前两者能力的能 力。 这一界定主要是从竞争力如何形成的角度把握, 同时指出了竞争力是一个历史范畴, 应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4)我国学术界的观点 金磅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 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中国国际 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1996)联合课题组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或企业家们在各种环 境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这一界定突出了企业家在培育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 用;胡大立认为: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自身要素的优化 及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李显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是厂商在竞争的市 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 他厂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罗国勋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 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张志强、吴健中等认为:企业 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通过比较而得到的相对概念。企业竞争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企业 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潜在的、企业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将潜在竞 争能力转化为现实、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黄群、慧卿认为: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 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 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这种优势的持 续性。在资源稀缺、市场需求有限、企业异质和复杂动态的环境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在特定业务经营领域内向顾客提供超出竞争对手的价值, 即是否具 有竞争优势;田奋飞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资源的潜力和企业对资源的配置能力。 2、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是指厂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 企业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商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 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不仅涉及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 管理过程,而且涉及企业的各种外部环境。不仅涉及到国内市场竞争,而且涉及国际市 场乃至全球竞争。不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这一定义包括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15 以下五方面的含义: (1)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或比较生产力。这里的“比较能力”不是“比较 优势”,即企业竞争力是以厂商之间的竞争为前提。 (2)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绝大多数学者将企业竞争力视为比竞争对手 更强的能力,而企业竞争力概念本身并不能表明竞争力的强弱,因为竞争力是一种比较 中的能力,包括强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和弱势竞争力三种类型。强势竞争力是指企业 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均衡竞争力是指企业同其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相等 或相近,弱势竞争力是指企业比其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低。波特所提出的竞争优势即指 强势竞争力。 (3)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 发展的能力。 (4)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战略 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竞争力。 (5)企业竞争力是在环境中塑造的。制度环境、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技术环境、 法律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等都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塑造。 2.2 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 2.2.1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2.2.1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在管理学界,通常把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初期诞生的众多企业战略理论 统称为传统理论,这些理论的产生基本上是源于对环境的分析和对市场、产品的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竞争更趋激烈,实践要求紧紧扣住企业竞 争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企业战略研究,故企业战略研究的重心逐步从以外部环境、市场分 析为基础转移到更注重能力分析的竞争主题,并被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有力地推 动了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最终于 80 年代中期进入竞争战略理论。 1、国外学者的观点 1990 年, 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英国管理学家哈默尔共同发表 企业核心能力 一文,首开核心能力研究先河,文中给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定义: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需要各业务单位之间充分沟通、参与投入,特别是使不同 的生产部门之间或将各种不同领域的技术加以整合的能力, 并且提供顾客特定的效用和 价值;巴顿和伊丹敬之是从基于知识的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企 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特有的、不宜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 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因此,学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重要途径;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即消费者)创造的超过其 成本的价值;巴尼认为:当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 在的竞争对手不能同时实施时,就可以说是拥有核心竞争力;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 诺夫和马尚利认为: 当一个企业的表现超出该产业的平均水平就说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 力; a.汤姆森和 a.j.斯迪克兰德三世认为: 企业只要在吸引消费者和防御竞争对手方面 拥有优势就可以说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 许多管理咨询公司也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麦肯 锡公司对核心能力的界定。 麦肯锡公司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 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 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 2、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陈清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指出: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出新 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这个概念突出企业在 研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陈佳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认为:核心竞争 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 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 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理念、 技术、 产品和服务;刘世锦等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是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 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的竞争力;管益忻认为: 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消费者剩 余”的整个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芮明杰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能在一系列 产品和服务上取得领一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 综合体,而并非是拥有一项技能或技术;白津夫把核心竞争力理解为决定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深层次的因素,即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李悠诚等人认为 企业核心能力是无形资产, 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 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力研究 17 王忠明采众家之长,提出了一个比较准确而全面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 合而形成的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个定义不仅强调资源与能力的结 合,而且强调了独具性与持续性的结合,还强调资源的有效整合。 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赣州市南康区初中学校公开选调区内教师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金华东阳市面向原事业身份转民办报备员额教师招聘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选岗考试16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妇女保健知识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颌面畸形手术治疗技术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下半年新疆塔城地区事业单位面向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人员招聘55人考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疼痛学疼痛评估量表使用技巧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综合考核答案及解析
- 车间改造合同范本
- 2025山东青岛劳务派遣岗位招聘1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北广电频道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陕西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 门诊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 中国武术课件
- 2025-2030中国便携式篮球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核心素养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北京版英语1-6年级单词表
- 中国美容仪器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海洋工程装备概述
- 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