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问题.pdf_第1页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问题.pdf_第2页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问题.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问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暖通空调H V & A C2 0 0 4 年第3 4 卷第1 1 期 设计参考 8 3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 及相关问题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符永正 摘要分析了泵的特性和管路特性对水泵并联运行流量增量的影响,指出流量增量过小 可能导致水泵超载,分析了水泵并联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泵特性管路特性并联水泵流量增量 F I o Win C r e m e n ta n dS o m er e I a t e dp r o b l e m Sf o r w a t e rp U m p Si np ar a | I e I A b s t r a c tA n a l y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p u m p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p i p e l i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f l o wi n c r e m e n t i np a r a l l e l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a ti n s u f f i c i e n tf l o wi n c r e m e n tc o u l dc a u s ep u m p st oo v e r l o a d A n a l y s e st h ek e y i s s u e so fp u m p si np a r a l l e li nd e s i g na n do p e r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p u m p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i p e l i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u m pi np a r a l I e l ,f l o wi n c r e m e n t w u h a nU n l V e r s I yo fS c l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 ,C h m a 0 引言 水泵并联运行一方面可以增大系统的流量,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运行台数对系统流量进行 调节,因而被“泛采用。但是,对于一个确定的管 路系统来说,如果泵选型不当,则可能出现两台( 或 多台) 并联运行与单台运行相比,流量增加很少的 情况。比如:2 0 0 R X L 一2 4 型水泵在管路特性曲线 方程为H 一4 4 8 1 0 _ 4G 2 的系统中工作,单台运 行时,流量为2 3 6 4m 3 h ;两台并联运行时,流量 为2 4 6 7m 3 h ;三台并联运行时,流量为2 5 0 6 m 3 h L l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并联就失去了意 义,因为既不能通过并联使流量较大幅度地提高, 也不能通过改变运行台数有效地调节流量。再者, 泵按并联工况选型,并联运行时单台泵工作在合理 的流量范围内,而单台运行时其流量就会远远大于 并联运行时的流量,严重偏离合理范围,效率降低, 所需功率大大增加,有可能使电机超载。因此,了 * 武汉市建设委员会资助项目( 编号:2 0 0 4 2 4 ) 解并联运行与单台运行相比,流量增大的幅度与哪 些因素相关,对于正确进行泵的选型和系统设计是 很有必要的。为了叙述的方便,将两台并联运行 ( 本文只讨论两台并联) 比单台运行流量增大的部 分称为并联运行的流量增量,并以G 表示。 1 泵的特性对G 的影响 如图1 所示,泵1 的特性曲线为,较为平坦; 泵2 的特性曲线为,较陡;它们有一个交点A 。 为了比较的方便,假设管路特性曲线恰好通过A 点,也就是说泵1 和泵2 分别在这个管路系统中工 作时,工况均为A 。泵1 两台并联时的特性曲线为 ,泵2 两台并联时的特性曲线为,它们与管路 特性曲线的交点分别为B 和C 。显而易见,泵2 符永正,男,1 9 5 4 年1 1 月生,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教授,湖 北省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4 3 0 0 7 0 武汉市雄楚大街1 9 9 号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 0 2 7 )8 7 3 9 1 2 4 9 E _ m a i l :f u y o n g z h e n g 16 3 c o m 收稿日期:2 0 0 3 1 0 一2 7 修回日期:2 0 0 4 1 0 0 8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暖通空调H V & A C2 0 0 4 年第3 4 卷第1 1 期 设计参考 8 5 况的轴功率大大超出B 工况,在单台运行时就有 可能发生超载现象。下面用算例说明。K Q L l 2 5 3 0 0 一1 1 4 型水泵,流量推荐区问为5 5 1 1 0m 3 h ,如图5 所示,并联特性曲线上两台泵并联运行 的工况A 的参数为:1 6 2m 3 h ,2 7m ,则并联运行 2 7 囊 毫 2 2 U8 l l b l l b Z G ( m 3 h ) 图5 计算实例示意图 时的单台泵工况B 参数为:8 】m 3 h ,2 7m ,在流量 推荐区域内。由A 工况参数可得管路特性曲线为 H 一1 0 3 1 0 _ 3G 2 ( 按闭式系统考虑) 。那么,单台 运行工况应当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 的交点,但实际上与未能相交,顺着的弧度作 延长线与相交于点C ,近似认为它是单台泵的运 行工况点,其参数为:1 5 1m 3 h ,2 2m 。那么G C 比 G B 增大8 6 4 ,且C 工况严重偏离推荐工作区,效 率一定低于( 可能是大大低于) B 工况,所以C 工况 所需要的功率将大大超过B 工况。如果水泵电机 是按流量推荐区域配置,单台运行时一定会超载。 5 水泵并联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5 1 应尽量不采用性能曲线太平坦的水泵,并注 意减小系统阻抗,以增大并联运行与单台运行的流 量差G 。这样既可避免水泵电机超载,又可使台 数调节有较好的效果。 5 2 水泵选型时不能只考虑并联工况,必须校核 单台运行工况的流量能否满足调节要求,以及是否 有超载的可能。 5 3 应尽量使泵并联运行和单台运行时都工作在 高效率区。当然这往往难以做到,那么就应当根据 并联运行和单台运行的时间比例进行优化,以使泵 的运行电耗在一年( 或一个运行周期) 内最少。 5 4 对于已有的系统,如果G 太小,单台运行有 超载可能,最好的补救办法是装设自力式限流阀, 在单台运行时,限流阀自动改变开度,增大阻抗,减 小流量。也可以装设平衡阀,在单台运行时,用手 动的方法增大阻抗,减小流量。 6 结语 6 1 对于采用台数调节的系统来说,水泵并联运 行的流量增量G 的大小在泵的选型和系统设计 中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6 2 本文只分析了两台泵并联的情况,当有两台 以上泵并联运行时,不难用同样的方法得到近似的 结论。当然,对于多台水泵并联系统,更需要注意 单台运行时的流量、效率和超载问题。 参考文献 1 游曼昱,李德英循环水泵曲线拟合及其应用研究见: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 0 0 2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 0 0 2 2 屠大燕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 9 9 4 3 牟灵泉,李向东,楚广明,等空调水系统多台水泵并联 工作问题探讨见: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 9 9 8 年学术年会 论文集1 9 9 8 斗e 五h 2 写2 写q ; 斗e 石蛉七;斗。石q i 迕;君e ;斗! 五、 写# 写! 写飞牙 斗e ;卜。石飞 七 o 五飞手 豁迂手斗。备七; e 五、2 石= 晶2 写蛉e 五卜= 五飞; e ;斗扮。石石弋; e ;斗。石! 二; 简讯 西安市首届学术金秋活动 空调制冷学术研讨会 由中共西安市委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西安市 首届学术金秋活动于2 0 0 4 年9 月2 2 日至1 0 月3 1 日( 4 0 天) 在西安举行。活动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建设小康社 会,挑战与机遇,责任与对策”。内容包括学术交流、科技展 览、新产品展示等活动。9 月2 2 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 举行了学术金秋活动特邀科学报告会,邀请全国人大原副 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作主题报告。活动设有 4 1 个分会场,其中第3 6 分会场是由西安制冷学会主办的 空调制冷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于9 月2 6 日下午在西安工 程科技学院图书馆如意报告厅举行,来自西安各高校、设计 研究院所及应用单位2 0 0 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西安制冷 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王谦教 授级高工主持了会议。西安交通大学俞炳丰教授作了题为 新的制冷方法室温磁制冷的报告;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李安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