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第1节文言实词,哲理故事天道酬勤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等了好久曾国藩还在反复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丈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温馨提示,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2009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解析过:犯错误。,D,解析(1)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2)句中的“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3)句中的“信”指相信。答案(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2)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作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鸣金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了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晋文公问箕郑说:“求救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分、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分上守信用,那么群臣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归附。”,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让吴起先回家。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等曾子的妻子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醉了酒,就错误地敲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醉了酒和身边左右的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重复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讲信用的祸患。,卫嗣公派人装扮成客商通过关口上的集市,管理关市的官吏刁难他,他就用金贿赂了关吏,这样,关吏才放他过关。嗣公对关吏说:“某时有个客商经过你的地方,给了你金,你才放他走的。”关吏因而非常害怕,认为嗣公能明察秋毫。,真题探究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解读考点(1)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古今意义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义项。3.命题规律(1)该考点包括:古今异义的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常见通假字,异读字,活用词。重点放在两项。(2)题型客观题形式,从四个选项中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主观题形式,在文言翻译中重点考查。,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考点1多义实词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部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看看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例1】(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在本句中是基本义。(2)祈父,予王之爪牙。“爪牙”在本句中是比喻义,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3)被发行吟泽畔。“畔”在本句中是引申义,“旁边”。(4)亲戚畔之。“畔”通“叛”,假借义,“背叛”。,【例2】下列句子中对“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驱逐)之。B.齐师败绩,逐(追击)之。C.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放逐)。D.一兔走,百人逐(追赶)之,非一兔也。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C项考查的是“逐”的被动意义,“被放逐”。,C,【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破得舟,始皇以为贤勇得:俘获B.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度:考虑C.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略:略微D.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夷:铲平,削平解析正确解释应该是“夺取”,而不是“略微”。此题考查的一词多义的形式是高考考查经常出现的。希望学生在复习中注意积累。,C,考点2古今同形异义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以作古今同形词。其中既包括单音节词,如“书”,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这里重点谈双音节实词。在双音节实词中,有词形相同、意思相同的,如“伶仃”“慷慨”“迤逦”,这部分实词少,不是考试重点。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有的词形是古今一样的,但意义或感情色彩等不同。如“走狗”,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是中性词;今义指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是贬义词。“成立”,古义指长大成人;今义指有所成就或建立组织、机构等。,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节词语相同,实际上,这些词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个词。如“众谓予一行为可以救国”(指南录后序),“行”“为”相邻,貌似现代汉语的“行为”,其实,“行”是“出行”“行动”,“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考点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这就是偏义复词。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公姥”是“公公和婆婆”的意思,由文意看,此处显然单指“婆婆”。再如:“吾所以为此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应是“出去和进入”的合义,结合本文语境,此处应指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只取一层意思。此类题,近十年来在高考试题中还未曾出现过,在复习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考点4活用实词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名词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例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奴仆那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例2】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仇:报复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3.名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3】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4.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例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做宾客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孟尝君客我客:把当做门客君子病无能焉病:以为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5.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例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珠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6.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例6】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7.动词的为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的意思。【例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为而死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8.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例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晓看红湿处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9.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例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穷:揭穿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例10】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例1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12.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某个具有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例12】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考点5通假字1.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通假,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2.怎样掌握通假字?(1)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2)要了解通假的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通假字的声旁。如“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如“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音同、形不同。如“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如:,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之意。b.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d.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e.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露出。f.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g.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3)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如“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4)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现场点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现场答案】D,【评分分析】D项中的“寻”应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若解释为“寻找到他后召入幕府”错误。所以D项解释正确。C项中的“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豪壮”,意思是“高祖认为这话说得很豪壮”,所以译为“豪壮”错误。【正确答案】C,【增分提示】考查文言实词,主要是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两种类型。“会”“寻”属于一词多义,“壮”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分类记住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20个实词的不同义项及用法,还要牢记各种类型的词类活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断。日积月累,你一定会度过文言实词这道难关。,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青少年时代就很有文武才略。常对其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能遇到英明的君主和大好的时机,就一定能建功立业,以取得富贵。”李靖起先在隋朝做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郡丞。适逢唐高祖李渊在塞外攻击突厥,李靖察觉李渊有夺取天下的意图,因而给自己戴上枷锁,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市)隋炀帝那里去告发李渊,路过长安因道路不通没有走。李渊攻克长安,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声叫着说:“你既起义兵,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杀壮士呢?”唐高祖觉得这话说得很有气魄,唐太宗又坚决请求赦免,高祖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二、把下列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4分)(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4分),2.(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2分),【现场答案】(1)使老百姓看重死亡而不搬走。(2)虽然有船和车子,也没有要乘坐它的地方,虽然有甲和兵器,也没有要陈放它的地方。(3)人们高兴地吃着自己的食物,穿着自己织的美丽的衣服,住着自己盖的安适的房子,享受着家乡快乐的风俗。【评分分析】(1)本题得1分。关键实词“重死”“徙”各1分。“重死”翻译成“看重死亡”错误,扣1分。结合文意看,“重死”应翻译成“珍惜生命”。远离后面要加上宾语“家乡”,表达更完整。,(2)本题得2分。“虽”“之”各1分,所字短语的用法及翻译各1分。“虽”在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虽然”错误,扣1分。“无所乘之”译成“没有乘坐它的地方”不通顺,扣1分。应调整语序,译成“没有地方要乘坐它”。(3)本题主要考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翻译“甘”“美”“安”“乐”四个实词。按原来词序直接翻译错误,其中“甘”译为“高兴”也不对,不能给分。应该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译成“以为甘”“以为美”“以为安”“以为乐”。,【正确答案】(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要陈放它的地方。(3)人们认为他们所吃的食物是甘美的,认为他们所穿的衣服是美好的,认为他们所住的房子是安适的,认为他们的风俗是快乐的。,【增分提示】文言文翻译采用直译法,做到“字字落实”。做题前先找准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翻译对。语法上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首先要做到“信”(准确),如“重死”;其次是“达”(通顺),如“无所乘”翻译时可以调整为“没有地方要乘坐它”;最后再讲究“雅”(语言优美)。请同学们一定记住这个最有效的翻译方法哟。,训练与总结,考点针对练,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2题。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申公巫臣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昔郭君出郭,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粱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注】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郭:古代小国。块:土块。,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恰当,适合B.宋人迎而复之复:使复位C.曰:“何备也?”备:准备D.御自易以块易:替换解析备:完备,周全。,C,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2)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3)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答案(1)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2)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3)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参考译文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问道:“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色呢?”楚庄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申公巫臣说:“古人所说的事先觉醒的人,就是楚王您啊!”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受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车夫说:“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考点滚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5题。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晋书陶潜传)【注】不吝情:真率自然。晏如:安然。来:语气助词。羲皇:古帝伏羲。徽:系琴弦的绳子。,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日虚闲虚闲:空闲无事B.亲旧知其如此旧:老朋友C.为乡邻之所贵贵:敬重D.弦徽不具具:详细解析全:具备。,D,4.对下面三句话中加点的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好读书,不求甚解(2)性不解音(3)解印去县A.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B.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C.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D.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解析(1)解释。(2)通晓。(3)解下。,B,答案(1)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关键词:甚解、会意)(2)向来简朴自爱,不在暗中巴结上司。(关键词:素、贵、私)(3)我不能为了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关键词:折腰、拳拳、事),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2)素简贵,不私上官。(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为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说:“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这是实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在私下巴结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夏月空闲的时候,就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凉爽吹来,自称为伏羲一样的人。本性不通晓音乐,而准备了一张琴,琴弦和琴绳都不具备,每当朋友聚会,就抚琴和唱,说:“只图懂得弹琴的乐趣,何必去管琴声的好坏呢!”在宋元嘉中死,当时六十二岁,他所有文集在当时很流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7题。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B.直木先伐伐:砍伐C.辞其交游交游:交往D.鸟兽不恶恶:厌恶解析交游:动词作名词,朋友故交。,C,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2)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3)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关键词:饰、知、惊、愚、明、揭)(2)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3)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参考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养晦,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考点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久,召唐让曰让:责备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解析绳:纠正,制裁。,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冯唐以孝著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乃复问唐曰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虽累百世,垢弥甚也,D.,委任而责成功蟹六跪而二螯,解析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身份。B项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才;副词,仅仅,只。C项假设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连词,表并列,又。答案C,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上怒,起入禁中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A.C.B.D.解析介绍冯唐的至孝、官职,是文帝的情况。,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藏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解析这篇传文主要采用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答案D,答案(1)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关键词:奈何、辱、间处)(2)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山医学院护理复试题库及答案
- 业务外包委托协议书要求
- 大专药师考试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工具
- 美丽的自然我们的责任写景作文8篇
- 企业文件分类与管理标准
- 医疗设备采购申请与审批流程管理工具
- 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公司会议策划及活动执行手册
- 家乡的秋天写景散文(11篇)
- GB/T 18690.2-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2部分: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歌曲《哈哩噜》课件
- 河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