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社会资本贡献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study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anagement by kong lan supervisor: prof. yin qun april 2013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研究生签名:_ 日期:_ 研究生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i 摘摘 要要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创新组织,由于其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促进作用, 俨然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组织实践中的一个研究重点。社会资本理论将价值判断、 制度因素和文化影响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因而从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入手研究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本文借鉴罗伯特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归纳出社会资本三个组成要素:规范、 网络和信任,并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 以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组走访调研所得到的调查问卷为分析对象,运用统计分析软 件对问卷所获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最终验证了原先的假设:社会资本的规范、网络和 信任要素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均有正向影响;同时,得到了社会资本三要素对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贡献作用的重要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规范、信任、网络;在此基础上 提出针对社会资本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对策建议,即营造有利于区域合作创新的规范 环境,从明确联盟目标、采用科学的合作管理模式以及营造共有的联盟文化三方面来构建 联盟的信任机制,从合作研发、政府政策支持、规模化融资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来构建 联盟的网络平台,从而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关键词:社会资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规范规范,网络网络,信任信任 ii abstract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as a new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seems to have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social capital introduces value judgments, norms and cultural factors to its economic analysis frames, thus start from the elements of social capital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has a larger realities value. this article draws robert putnams definition of social capital, generalizes the thre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social capital: norms, networks and trust, and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questionnaire from the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unning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policies of the new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the elements of social capital: norm, trust and network as level indicator, 18 questions se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s secondary indicators, included in the social capital contribu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t uses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17.0 to tes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assumptions we originally proposed: norms, network and trust a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have been confirmed. at the same time, it obtains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norms, trust, and network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how social capital promoti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that is to create a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to build the alliances trust mechanism which has clear objectives, scientific co-management mode and shared alliance culture, to build the network platform of the alliance by cooperation in r & d,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large-scale financing service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o on. in this wa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keywords: social capit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specification, trust, network iii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2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4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4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 6 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念内涵 . 6 2.1.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认识 . 6 2.1.2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 . 6 2.1.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机制研究 . 7 2.2 社会资本的理论回顾 . 9 2.2.1 社会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渊源 . 9 2.2.2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资本效率 . 9 2.2.3 管理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技术创新与组织学习 . 10 2.3 相关研究综述 . 12 2.3.1 联盟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 . 12 2.3.2 技术创新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 . 13 2.3.3 知识共享和转移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 . 14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 16 3.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的特点 . 16 3.1.1 共享性 . 16 3.1.2 投资增值性 . 16 3.1.3 嵌入性 . 16 3.1.4 使用价值递增和不平衡性 . 16 3.1.5 难于复制性 . 17 3.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 . 17 3.2.1 规范 . 17 3.2.2 网络 . 20 3.2.3 信任 . 23 3.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效果. 26 3.3.1 社会资本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正效应 . 26 3.3.2 社会资本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负效应 . 31 3.3.3 启示与结论 . 36 3.4 本章小结 . 36 第四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的调查分析 . 37 4.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37 4.1.1 问卷设计 . 37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37 4.1.3 量表的设计 . 38 4.2 基本假设及统计分析 . 39 4.2.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9 4.2.2 信度分析与效度讨论 . 39 4.2.3 指标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 . 40 4.2.4 基本统计分析研究结论 . 56 iv 4.3 调查结果的启示 . 56 4.4 本章小结 . 57 第五章 社会资本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对策 . 58 5.1 营造有利于区域合作创新的规范环境 . 58 5.2 完善联盟的信任机制 . 60 5.2.1 明确目标,长远规划 . 60 5.2.2 对联盟采取科学的合作管理模式. 61 5.2.3 营造共有的联盟文化 . 62 5.3 构建联盟的网络平台 . 62 5.3.1 构建政府政策支持网络 . 62 5.3.2 构建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网络 . 63 5.3.3 构建技术创新信息共享网络 . 63 5.3.4 构建完善的规模化融资服务网络. 6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5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5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66 参考文献 . 67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70 致谢 . 71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资源力量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今科技 创新活动的要求,因而各个企业主体纷纷与其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开展技术合作创 新,战略联盟、产学研联盟等创新型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这种新 型组织形式的代表,在推动我国创新企业发展、攻克关键性技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了学术研究体系的新核心,并在 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技术发展的日渐复杂,带来的结果是技术创新的风险越 来越大,仅靠单一的企业来完成技术创新显然比较艰难。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反馈机制, 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学习、生产、政策、需求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创新过 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不是独立地进行创新,而是与其它组织,如用户、供应商、 竞争者、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投资银行等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创新活动。产业技 术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化,在形成共有标准、实现知识共享和加速关键技术攻 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推动,近年我国的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各地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地方性优势,通过 科技计划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部署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工作。 与此同时,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体现在 以下五个方面: (1)联盟内产、学、研成员的合作还停留在对个别项目的共同开发上,没 有深入交流并开展持续性的合作; (2)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且行业技术标准不完善; (3)联盟的网络整体结构不紧密,导致机构协调管理能力弱; (4)联盟内的信任机制和利 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知识共享; (5)未形成共有的联盟 文化,增加了沟通的阻力,不可避免矛盾的发生等。 因此就需要找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协调这些矛盾的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提出 了自己的观念见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规范、网络、网络资本、信任是创新组织成功的 主要因素等等,这些也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新概念(adam,f.,roncevic,b.2005;martin kenney, 2003;nan lin,2001;burtr.s.,2000;cohen,s.s., 2000) 1-5。 李新春(2000)认为“硅谷的成功归结于它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公司成长的组织网络环 境 6” ; “硅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网络资本 7( 张伟峰,2002)” , “硅谷中存在社会资本,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社会资本通过信任协调网络运行,通过网络这种组织形式,推动硅谷内高新知识的创造和 流动,使硅谷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奇迹”(donald patton,2003)。 “与其他物质资本等相同, 社会资本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我国目前开展的 创新研究和实践,往往犯了将微观创新与宏观创新割裂开来的错误,造成宏观创新政策无 法落到实处,而微观技术创新政策没有正确宏观指引,最终导致创新绩效的不理想。鉴于 此,研究创新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新的角度,如社会资本角度 8”(魏旭,2005)。 可以考虑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看作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共同参与的一个地域性社会网 络。产、学、研作为网络的重要结点,作为独立的组织个体,奔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参与产 业技术创新联盟网络组织的构建,以期享受联盟社会资本的溢出效应:政府科技计划和产 业政策支持,企业高层间的人脉关系,资源的优势互补、创新知识的自由流动等。此外, 政府通过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提供资金、政策和制度支持,也成为联盟网络的重要 参与者。而由科技咨询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体系作为政府与 联盟成员之间的重要桥梁,也在联盟网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与企业、高校、科 研院所及政府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网络。 这些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联盟成员与政府及中介机构之间、 联盟内外所形成的各种规范、网络、信任等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丰富的社会资本, 在吸引更多成员加入的同时,也在联盟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其促联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贡 献作用。本文就是紧紧围绕着社会资本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贡献这一主题,探讨在产业技 术创新联盟这种组织形式下,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效果,并通过提出政策建议的方 式来解决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社会资本的贡献作用问题。 1.2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哪 些,结构安排是怎样的,以及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具体工作是什么; 第二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本章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并系统梳理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念内涵、社会资本理论,并对国 内外关于联盟内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作简要阐述; 第三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特 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效果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这三个方面深入展开,分析联盟内的社会资本是如何作用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 第四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的调查分析。本章对本研究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 计与回收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因 子分析、回归分析,验证了联盟社会资本内的规范、网络和信任要素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的发展确实存在显著影响,从而来进一步验证理论假设的合理性,最后得出调查结果的启 示; 第五章社会资本促进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的对策。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前几章的研究 内容,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现状着手,提出发展社会资本的对策,从联盟的信任、规范、 网络化三个方面培育和优化社会资本,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本文还有哪些不足以及后续的研 究展望。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 1-1 如下: 图 1-1 本文的研究框架 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1 1 绪绪 论论 3 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4 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的调查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的调查分析 5 5 社会资本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对策社会资本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对策 6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1.3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问题因其研究角度较新 颖,国内外可直接参考的文献很少,因而需要搜索大量文献资料,从中整理出社会资本与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研究作为本论文的理论支持部分,主要借助于中国知网和 google 学术等搜索引擎来进行文献搜索,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社会资本的理论来源问题提供了 权威的理论依据。 (2)比较研究方法。首先,在综合比较不同学术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产业技术 创新联盟概念内涵和社会资本理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本文从社会资本的三个因 素:规范、网络和信任要素出发,对比研究他们对联盟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期 更好地了解规范、网络和信任这三要素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贡献情况。 (3) 系统分析方法。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拥有多个参与主体, 联盟内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因此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 社会资本贡献问题能使我们的分析结果更深入,更具体,与联盟实际运行和发展情况更切 合。 (4)定量分析方法。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采用 spss17.0 分析软件对江苏省软科学 研究项目“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理及推进政策研究”课题组走访调研所得到 的问卷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 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1.4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 1、全面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文献,归纳现有研究 成果的贡献和不足,并对其相关研究综述进行整理归纳,探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社会资 本理论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为本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借鉴罗伯特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围绕着信任、规范、网络这三个要素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的表现,探讨社会资本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正负效 应,全面地剖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3、以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理及推进政策研究” 课题组走访调研回收的 100 多份调查问卷为实证分析对象,将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规范、 信任和网络作为一级指标;从问卷中选取了 18 个问题变量作为二级指标,纳入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的社会资本贡献评价指标体系中,并运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行信度和效度统计检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验证了我 们原先所提出的假设:社会资本的规范、网络和信任要素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均有 正向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6 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要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社会资本贡献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什么是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概念内涵;其次,也需要了解前人对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解和 认识,以及其他学者是从什么角度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他们的研究课题的,从中得到 借鉴和启发;最后,通过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社会资本为主题的文 献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我们考虑以联盟、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这三个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 主题,得出他们与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综述。 2.12.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念内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念内涵 对于新的创新合作组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我 们分别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认识、特点和机制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归纳 总结。 2.1.1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认识 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认识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主要观点有: 高广文(2008)认为从构建联盟的目的分类,可以将联盟分为技术攻关型、整合联盟 链型和技术标准型三种类型 9。 张晓,盛建新,林洪(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制度上的创 新 10。 赵志泉(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联盟内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了 实现他们共同的长远战略目标,通过长期或是短期的契约协议而结成的组织 11。 胡枭峰(2010)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为了国家的创新需要,从而政府引导相关 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的创新组织,三方致力合作,提高国家的创新实力 12。 caldeira(2003)指出,产业技术联盟是指某一产业内成员基于开展技术共同研发、实 现技术产业化、完成市场拓展等共同目标,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采取适当的运作制度, 多家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背景的企业(包括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联合起来的 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组织形式 13。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质为以国家战略目的为导向,由企业、 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所构成,通过签订契约协议或建立内部管理机构的方式,为联盟内 成员提供保障的组织形式。 2.1.2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7 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角度进行了学术研究: 赵志泉(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最高长远目标是提高国际竞争力,联盟合 作是在国家联盟创新的层面上,因而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1。 胡枭峰(2010)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技术联盟的主要区别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联 盟是一种基于企业自身对科技需求之上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形成的高级技术联盟 12。 李新男(2009)认为联盟解决的问题是联盟或行业内的共性技术问题;联盟内部之间 的合作具有稳定的目标合作形式,任务分工明确;联盟内部成员均是以独立的法人的身份 参加联盟,并受到契约关系的制约和法律上的保障 14。 蒋芬(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各成员的内在需求而 建立; (2)体现国家战略性创新目标; (3)联盟成员之间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 (4)联盟内部的组织运作模式是开放并不断发展变化的 15。 综上所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国家政策目标导向性;2、 由法律契约保证联盟合作的稳定性; 3、联盟处于开放并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模式。 2.1.3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机制研究 李新男(2007)提出可以依据科技计划中已立项项目需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支 柱产业发展需求这三种不同的需求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6。 梁艳欣(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包括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方 式的确定、 联盟协议的制定以及联盟后的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任机制、 激励机制等), 从整体上保障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知识共享的有效进行 17。 赵志泉(2009)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机制建设:1、做好产业 技术创新联盟的纽带选择,即契约安排和股权设计,并指出股权式联盟的股权设计以等额为 最优。2、做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选择,认为参加联盟的企业,其参加单位(主要指联 盟成员内部设立的研发机构、研发小组)应尽量保持小型化、简单化、柔性化,使得指令下 达、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3、做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部协调 与信任机制建设。4.联盟成果的分享机制和联盟风险分担机制。联盟各方可以通过周密的协 议安排来分担风险,或借助约束机制,即依赖于正式的合约惩罚机制,如司法强制力,依赖 于商业信誉、商业道德等非正式的制度约束 11。 胡利玲等(2009)系统比较分析法人型和契约性法律组织形态的基础上,认为企业法人 型合作形态更适合于产学研合作形态,特别是具有战略性目标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 且权力义务更明确、产权更明晰,更有利于建立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18 。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8 李岱素(2009)认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是否能高效运行, 受各参与机构的合作动力 是否足够、盟友选择是否正确、资源投入是否充足、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盟友退出是否合法、 风险控制是否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认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是由合作动力机制,盟 友选择机制,资源投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盟友退出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这六大机制组成, 并且相互作用和制约 19。 蒋芬(2009)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协调者和决策者的角度,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分为行业协会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和政府推动型四种模式 15。 张晓等(2009)认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模拟公司模式或 聘请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联盟实施管理 10。 王玉丽,于成学认为产业创新联盟中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为:受体组 织学习能力、知识独立程度、联盟成员信任程度、联盟成员沟通能力、和联盟冲突解决机制 等,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是知识模糊程度和知识复杂程度,而知识独立程 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影响不明显 20。 国外有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任机制方面的 研究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观点有: lewis 和 weigert(1985)认为信任是种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绳索,连接着联盟内的所有 企业 21。 byrne(1993)认为, 联盟内部成员间彼此的信任关系对联盟成功至关重要 22。 baugh 和 denekamp(1997)发现, 在联盟内部, 信任感正向影响联盟绩效 23。 andrew 和 steven(2004) 也指出,信任随着联盟生命周期的的演化进程增加或减少 24。jong(2008)通过对荷兰 391 家高科技企业的实证,得出组织间信任可以维系商业技术联盟的长期存在并促进技术知识 创新的结论 25。 ybarra(2009)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技术联盟成员之间信任水 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成员间的信任成为技术联盟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26。 国内学者对联盟信任机制的研究结论如下: 王蔷(2000)认为正是联盟内部相互成员间的信任,才使联盟成员更为紧密,面对联 盟外部的不确定性 27。 何静等(2002)认为内部信任帮助联盟获得成功,并提出了自己对于建立信任机制的 看法 28。 陈一君(2004)认为联盟内部的信任是联盟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她针对研究过程中 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9。 潘旭明(2006)认为长期联盟关系合作中,联盟的成功取决于联盟成员间的相互理解 信任。他从社会网络出发,运用相关资本理论分析了信任对于联盟的作用,还试图找寻了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9 在联盟中构建信任机制的方法 30。 孙刚,颜士梅(2007)在以前相关文献的研究的基础上,以外国学者 lewicki 的信任关 系发展三阶段模式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波西联盟、索爱联盟、丰田联盟进行案例分析, 阐述了信任在联盟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 31。 王刚(2010)指出是否缺乏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直接影响着联盟的失败率。在阐述了联 盟内部信任的含义后,强调信任对联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32。 目前,针对联盟内涵和特点的研究已经是全面开花,但是研究较为分散,且在联盟研 究中虽然也涉及规范,网络,信任等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但并没有系统地从社会资本的 角度来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文献。基于此,本论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切入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问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2.22.2 社会资本的理论回顾社会资本的理论回顾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 社会资本的研究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势头。学者纷纷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和解释诸 如社会行动、社会组织、社会发展等社会现象以及经济发展、创新等经济问题(woolcock, 1997) 33。 2.2.1 社会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渊源 致力于社会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是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法国学者布尔迪厄 (1980)是社会资本进行相对系统分析的第一人。他在“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将社会资 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存在于某种持久性的网络中(该网络为大 家所熟悉和公认,并呈现体制化的特征) 34” 。 格兰诺维特在早期的文章弱关系的力量(1973)中指出,现有的社会学理论最大的 缺点就是无法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社会网络,小规模的互动形成了 宏观趋势,而宏观环境又反作用于微观个体。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弱关 系和无关系。弱关系纽结才是信息传递的真正桥梁,而不是强关系纽结 35。 林南等人(1999)指出, “社会资本是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 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 。并将社会资本分为: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嵌入于一种社会结 构中的资源以及个人有目的地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 36。随着国内外相关学者对社会资 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渐渐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 2.2.2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资本效率 经济学家洛瑞(loury,1977)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引入到经济学中,并将其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社会资本研究基础 10 定义为“促进或帮助获得市场中有价值的技能或特点的人之间自然产生的社会关系” ,但他 并没有对社会资本做深入研究 37。 科尔曼(coleman,1988)从社会结构功能的角度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由于其他行动者 部分或全部控制了某些行动者的利益,行动者通过相互交换来实现各自的利益,有时甚至 愿意单方转让出对资源的控制权,这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 关系也就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个人资源,形式 表现有:规范信息网络、权威关系、多功能的组织、有意创建的组织、信任关系等。 ” 38 波茨(portes,1993)将社会资本看作是“处于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 稀有资源的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含着一种资产, 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 39” 。 伯特(burt,1992)的社会资本是指: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提供资源和控制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茂名电白区七校联考英语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酒店点菜技巧培训
-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九上化学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化学九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闵行区名校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填埋场管护方案范本
- 法式门洞垭口施工方案
-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歌曲《哈哩噜》课件
- 河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展筋丹-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