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摘 要 摘 要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现象也 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成为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普遍难题,这一现象引起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从贿选现象的实例出发,在界定贿选的基础上,阐述了贿选现象的 特点及其本质。然后结合近年来村委会选举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一 些案例,介绍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形式,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稳 定方面分析了贿选对农村社会造成的危害。 本研究认为,导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贿选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 综复杂的,但具体归结为以下原因:一是是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选 举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选举监督、查处不力,村委会权力运行不规范; 二是经济利益的诱使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三是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 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和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四是以官本位为特征的政治文 化、熟人文化和村民文化低、民主意识淡薄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治理贿选 问题需要从立体的方位出发,即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完善村委 会选举程序,减少贿选者的投机机会;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委员会选举法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 对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管,消灭贿选根源。通过强化村委会的公共服务职能, 适当弱化其经济管理职能;理顺乡村关系,为选举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 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守法意识;加强村民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加强农 村公共精神教育。 关键词:关键词:村委会选举 贿选 治理 abstract ii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these years,brib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o vote of committee of villagers.it is a serious question and attracts many peoples attention. this essay gives an definition of bribe for vote and elaborates its features and nature.based on some typical and general cases of bribery at election ,it introduces the various forms existing in the bribe for vote of committee of villagers and it also analyses the damages to the rural society caused by the bribe for vote from politics,econone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essay researches the bribe for vote and found that the causes of the bribe for vote are intricate.the causes including:firstly,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force about election are not perfect.the supervision of the power of the cadre of villagerscommittee and the punishment of bribery at an election are weak. secondly,the low stand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tributes to the bribery.third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committee is not harmonious.the last is the lack of law and the elite of society. therefore,we must slove this problem on bribe in vote by perfecting law,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perfecting the election procedure and reducing the chances of the brbery .draw up relevant election laws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make full us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villagers.strengthen supervision to the colletive property and financial affairs so as to get rid of the roots of the bribery .adjust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mittee of the villagers.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illager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election .publicize the partys general and specific policies and strengthen the villagerssense of law. key words: the election of villagers committee; bribery at elections; prevention measure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南昌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 导师签名(手写) :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吉水县水田乡人民政府 电话通讯地址:吉水县水田乡人民政府 邮编:331604 第 1 章 引言 1 第 1 章 引言 第 1 章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村委员会选举中的 贿选现象愈演愈烈,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然,贿选的问题与推 动基层民主化进程是背道而驰的,也与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不相吻合。 长此以往,村民将会对我们的民主选举完全丧失信心,选举就会变成有钱人的 游戏。因此,研究解决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贿选问题,对于完善村民自治 制度,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措施,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中 国农村基层民主,从 1982 年宪法确立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后到现在已经 走过了 26 个年头。作为村民自治一项重要内容的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基层最具体的体现,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 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村委会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些非正常选举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贿选就是其中的一种。 虽然我国 1998 年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确立起比较完备的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诸多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村民 自治中存在许多问题,出现大量的贿选现象,在近几年更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郭相宏、付子堂两位教授在走访晋南地区 4 县的 10 个村庄、1 个派出所、1 个 乡政府之后,就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问题而作的由干预选举看中央与地方的 制度创新关于晋南地区部分村委会选举案件的分析报告指出,有 50%的村 委会选举存在贿选, 没有贿选的只占 10%, 可见贿选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和严重了。 为此,对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进行研究,提出理论上的解决措施是十 分必要的。 当然,贿选虽然趋于普遍性,但各地却存有差异。本研究力图结合实际来 阐明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一般性问题,进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就治理的措 郭相宏、付子堂: 由于预选举看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创新关于晋南地区部分村委会选举案件的分析报 告 第 1 章 引言 2 施进行思考。 显然,研究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对于如何来规范村委会选举,进而 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 村民自治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有关村民自治研究的文 章、论著很多,而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作为村民自治领域里的新生现象, 目前只有董礼胜著的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及其治理研究 对其进行了论述, 但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集中,其观点散见于一些论述村民自治、村委会选举以 及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的著作中。 随着村委会选举的日渐发展,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是从不同角度解释村委会 选举中违法现象的产生原因。比如,董礼胜著的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及其治 理研究 ,他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贿选者、乡镇政府、村民方面以及其他因素 五个方面来分析我国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成因;胡荣著的理性选举与制 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个案研究 中把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实施过 程看作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相关行动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作用的结果,把村民、 村委会候选人以及包括选举领导小组和指导组在内的选举主持者看作是理性行 动者,他们在选举中权衡利弊,确定自己相应的策略; 2008 年赵俊峰在村委 会选举中“贿选”问题研究 中对贿选概念界定为:贿选是指竞选者通过一定 的物质利益或其他的方式将选民手中的民主选举权力“购买” ,以使自己在竞选 中胜出,使选举失去应有的民主公正性,并对贿选形成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利益 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2009 年吴思红 在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社会基础与治理机制 中就以浙江省 m 村村委会选举 为例,把贿选行为的社会基础归结为利益、村庄派系、半熟人“面子” ,在此基 础上提出贿选行为的治理机制,主要为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建构村庄典章、 强化村级集体资产和财产监管、加强农村公共精神教育。 董礼胜: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及其治理研究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版。 胡荣: 理性选举与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个案研究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年版。 赵俊峰: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问题研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1 期。 吴思红: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社会基础与治理机制 ,杭州行政学院,2009 年 6 月。 第 1 章 引言 3 在与此相关的国内期刊文章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村委会选举中 贿选现象展开探讨:第一、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在当前农村的表现,这点多 是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及各种社会调查数据加以说明贿选现象在村委会选举中的 突出表现;第二、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原因,多是从经济利益、现行相关 法律不完善及选举制度缺陷等方面分析;第三、贿选现象对农村社会的危害, 主要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及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第四、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 选现象的对策,主要是加大对贿选的法律惩治、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建立健 全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 对于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在实践中,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认 为贿选践踏了民主尊严,侵蚀了民主制度,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贿选 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将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严重危害。也有少数人 持相反意见,认为贿选让选民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进步意义,这 与那种跑官、要官的现象相比,更进步得多。因为贿选毕竟带有一定的风险, 例如,贿选者送了,选民许愿了,但如果贿选者平时确实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 选民在投票时也可能投反对票。但无论是反对还是肯定,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贿选现象已成为一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研究贿选主要是国外公职选举中的贿选治理制度,学者认为选举 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贿选行为的发生。在古希腊民主社会,当时 的乡村民主选举中,候选人宴请选民已成为一种习惯;18、19 世纪的英国和美 国,贿选之风也是盛行其道。为了防止这种选举舞弊行为,英国议会相继制定 了三部法律:1880 年的议会议员选举及舞弊治罪法 、1883 年的防止舞弊 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1884 年的自治市选举舞弊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美国国 会亦于 1925 年制定了联邦选举舞弊行为法 。日、德、法等其他西方政治民 主较为发达的国家为了制止贿选等舞弊行为亦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效果不错, 贿选情形相应减少,但是,贿选也没有彻底根除。 可见,尽管学术界对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已有所关注,但缺乏细致而 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就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力图能从 一个更为全方位的场域来关注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以此来推动村委会选 举朝着良性而健康的道路上发展。 -2- 3 第 1 章 引言 4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社会热点问题中发觉自己 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论文研究方向。然后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收集资料并对其 梳理,从贿选现象的特点、表现、本质、危害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 础上对贿选问题的治理进行探讨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本文对当前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近年来,村委会选举中贿选 事例层出不穷,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案例,分类整理,为村 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贿选现象的遏制思考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有利于全面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 3、理论联系实际法。对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研究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实 际情况为依据,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只是 进行理论推理,而不注重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 4、因果关系分析法。因果关系分析法是根据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 从而达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农村社会背景、村委会选举的相 关制度和破坏选举的惩罚制度等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 产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5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至今,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在我国实施了二十多 年,全国 60 多万个村民委员会基本已经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直选。作为我国村民 自治的一项重点内容,它的逐步贯彻落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取得巨大进 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村民委 员会直选的推行,贿选作为选举的一个“副产品”也随着选举的激励竞争产生 了,并且贿选现象不断增加。 2.1 贿选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2.1 贿选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村委会在 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建立而发展起来,村民自治组织的载体是村民委员会。 村民 委员会组织法第 2 条和第 4 条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 。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 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 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 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组织载 体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既不是 一级政府,也不是任何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或下属机构;作为自治组织村民委 员会没有什么上级的,乡镇政府不能视为村民委员会的上级机关。 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是村委会选举,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 农村的广泛实践是,村委会选举也由点到面全面铺开,操作办法也由不规范逐 步走向规范,村委会选举不断走向成熟。自从 1998 年 11 月 4 日正式颁布实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后,村民选举有法可依了,村民对民主的诉求逐渐强 烈,选举也深入民心,村民在选举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 由进行投票,村委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随着村委会选举的深入开展,贿选 虞烈东: 江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手册 ,江西省民政厅编印,2005 年 7 月版,第 5-6 页。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6 现象也随着产生了,并且已成为农村选举中的普遍现象。据民主与法制时报 记者报道:他去浙江省三个市地办案,了解到多起当前农村中触目惊心的贿赂 选举事件。其中一个村的村委会主任“竞选”花了 70 万元。怎么花的?全村有 资格的选民 2800 多人,每位一张超市代价券 150 元,40 多万元;请全村吃饭, 摆五十桌吃到八九十桌,因为不吃白不吃,不吃反而被怀疑不投他的票,于是 越吃越多, 十多桌的不知摆了多少次, 又是近 30 万元。 2009 年新华网报道: 2008 年浙江省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后,各地查出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290 多起,其 中以贿选居多,就义乌市就查处了 37 起破坏选举和贿选案件。以上是经济发达 地区的贿选现象。 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贿选现象又如何呢?笔者所在乡是一个贫困乡,全乡 共 14 个村委会,其中 7 个村委会经济条件较好,7 个村委会经济条件较差。在 2008 年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共登记选民 11885 人,参加正式选举的选民有 11679 人,参选率为 98.2%,选出村委会成员共 44 人,连选连任 30 人,新当选 的 14 人,在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 sy 村、kh 村、gj 村、ft 村、ss 村五个 村的村委主任竞选尤为激烈,其中有三个村进行了第二次选举。选举结束后, 从选举情况和部分村民反映来看,在这次选举中,在选举竞争越激烈的村,其 贿选行为更为突出,但在查处贿选问题上却存在困难。因此,从以上可以看出, 不管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还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贿选现象都已经普遍存 在,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2.2 贿选的特点 2.2 贿选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村委会选举工作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 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现象也在进一步增多,而且有 蔓延的趋势,由以往的偶发现象变成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并呈现出一些新的 特点。 1、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前,我国村委会选举的贿选主要采取请客吃饭、 走家串户、笼络感情等,并辅之以烟酒茶等生活物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贿选形式转向公开承诺为民办事,现金 贿赂。一是金钱贿赂。以现金“换”选票,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换”一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7 张选票,特别是对“关键选民”舍得出高价收买。2003 年 12 月 19 日,河北省 涉县上巷村举行换届选举时,候选人王急义为了能够掌握主任大权,公然拿出 600 万元人民币进行贿选,再创我国村委会选举历史上的贿选金额新高。 二是 许愿贿赂。在选举过程中,贿选者为收买人心,对建房、计生申请户,许愿只 要自己当上村主任,保证批准;对多数村民关注的公益事业、集体经济、村容 村貌等,作出创办承诺,甚至作出把村级集体经济全部分给村民的承诺。 2、暗箱操作与公开活动相结合。一些地方拉票贿选已经由候选人或者竞选 人及其亲朋好友偷偷摸摸的隐蔽行为,发展为有预谋的“大大方方”的半公开 或公开行为。为了逃避风险,往往由亲朋好友出面行贿,交易行为由明码标价、 公开交换转为暗箱操作。 3、活动日趋组织化。在一些地方的村级换届选举中,个别候选人已经不是 “单枪匹马”地暗中拉票,而是一个人挑头,众人相随,有的甚至组织起或明 或暗的专门班子,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人员分工,从选举前贿赂拉票到选举中 拉人填票再到现场“监票” ,都有专人负责,已呈现出有组织的活动特点。 4、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以前的贿选现象往往发生在少数经济上比较富裕, 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财产,且村委会能控制一定数量的公共资源的村庄。由于村 级集体经济厚实,村级事务众多,连村民小组长都成了一些人竞争的目标,甚 至不惜大肆贿选拉票。近几年,许多村因土地征用等机会,村级集体资金大幅 增加,许多村民看到了实权和实惠,加上少数人贿选成功产生的“扩散”效应, 导致相互效仿,愈演愈烈,呈现蔓延趋势。但是,一些比较贫困、经济发展水 平不高的地区也频频发生贿选。山西省河津市老窑头村王玉峰以 190 多万元的 代价成功当选村主任和河北省涉县上巷村王急义公然拿出 600 万元人民币进行 贿选,就是典型的案例。 2.3 贿选的表现形式 2.3 贿选的表现形式 我国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行为,随着选举的持续定期举行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在我国,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贿选的具体形式也 是各种各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张君: 河北省涉县更乐镇上巷村 600 万元贿选村主任实践调查 ,人民网,2004 年 2 月 3 日。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8 1、请客吃饭。为了在选举中胜出,很多候选人采用请客吃饭的方式进行拉 票。在选举之前,候选人大摆宴席请村民们吃饭,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甚 至上百桌,吃了饭的村民出于人情,在填写选票时,就会填写请客吃饭的候选 人,而候选人请客吃饭究竟算不算贿选,证据很难断定。因而,请客吃饭,不 仅是候选人贿选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候选人摆脱贿选罪名的一种方式。笔者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在选举期间,就耳闻 gj 村郭某为了能够竞选该村主任,就 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在酒店吃饭,其目的就是请他们帮助自己拉选票,以便在选 举中竞选成功。 2、派送礼品。目前这种现象是农村换届选举中最为常见的,大部分是家庭 中的生活常用品,如米、面、油、锅、碗、洗衣粉、香烟等。贿选者有的直接 把物品送到选民家中,有的要村民自己到指定的地点领取,有的是委托亲朋好 友帮自己送去。例如:河南省驻马店市杨楼村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该村窑场 主张某想竞选村委会主任一职,乡里背后支持他。在选举中,他大肆请客送礼 拉选票,在正式选举的头天晚上,他派人送了 100 多捆啤酒,每家发一捆,并 附有拉票的纸条。 3、赠送金钱。赠送金钱给村民进行贿选,在村委会贿选中是最为普遍的一 种形式。在选举之前,候选人拿出大量的金钱, “购买”村民手中的选票,从起 初的一张选票几元到现在的几十元、几百元,甚至有些关键性的选票已“卖” 到几千元。还有的候选人用金钱购买商场的购物券,再将购物券发放到选民手 中,这种现象虽然没有直接同现金打交道,但也是典型的金钱贿选现象。例如: 2003 年 4 月 17 日, 山西省河津市老窑头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 候选人史明泽、 王玉峰为了能够当选村主任,大肆用钱攀比收买选票,最后王玉峰承诺给每一 个村民发送 1800 元,史明泽承诺发放 2000 元,最终王玉峰以 190 万元的代价 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其他当选的村委会委员也都发放了数额不等的钱财,创 下了我国村委会选举中贿选金额的记录。 4、利益承诺。某些候选人为了赢得村民们的支持,在选举之前抓住村民们 的利欲心,对村民们做出利益承诺。如其当选,在当选后,会发给多少钱给大 家或怎样给大家创造利益等,而实际当选后,他们是否会兑现其承诺另当别论。 朱新美: 争鸣:不要总是怪农民出卖选票 ,人民网,2002 年 2 月 26 日。 230 万天价的村官选举,是竞选还是拍卖 , 人民日报 ,2003 年 8 月 21 日。 第 2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透视 9 如果事后兑现了承诺,也算是一种贿选行为。例如: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华 溪村虞廷顺在正式选举前一天在村里张贴了用大红纸写的“承诺书” : “本人虞 廷顺,这次参加竞选村主任,向全村村民承诺,若能如愿当选,愿资助 10 万元, 其中 2 万元归老年协会,8 万元用于清理村里垃圾,如本人违背承诺,可随时罢 免” 。 5、 暗箱操作。 候选人或者候选人委托人在脱离视线的情况下进行暗箱操作, 逐渐成为当今村委会贿选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暗箱操作是指候选人或者候选 人委托人趁有的村民投完票后立即离开现场或者借有的村民请人代写的机会, 中途擅自撕开票箱改写或更换选票,计票时随意计票,最终达到其当选的目的 的一种贿选形式。 6、关系操纵。有些候选人利用本宗族关系操纵选举,有的不但联络本村的 亲朋好友,而且还利用他村的同学、朋友、战友、亲属等做工作,进行不正当 活动,如上门游说、指定代笔、跟踪干扰等。 董碧水、张明星捐资十万,竞争村官 , 中国青年报 ,2002 年 3 月 20 日。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10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3.1 贿选的内涵及本质 3.2.1 贿选的内涵 3.1 贿选的内涵及本质 3.2.1 贿选的内涵 贿选是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的,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有选举政治就可能 有贿选。从宪法学意义上讲,我国有两类选举,一类是人大代表和国家公职人 员的选举,一类是自治组织,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我国目前存 在的贿选也主要表现为公职选举中的贿选和自治组织选举中的贿选两种。本文 所论述的“贿选”专指村民自治过程中的“贿选” 。 就村委会选举而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民政部印发的 中华 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的解释,贿选是指“以获取选票为 目的,用财物或其他利益贿赂选民、选举人或选举工作人员,使其违反自己的 意愿参加选举, 或者在选举中进行舞弊, 并对正常的选举工作产生影响的活动” 。 民政部在 2005 年下发关于做好 2005 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又 进一步对贿选做了界定, “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金钱、财物或其它 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其他候选人的行为即为贿选” 。2009 年 4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 通知对贿选的概念作出界定,指出“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过程中,候选人及 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 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民意愿的,都是贿选” 。 从法律视角对贿选概念的界定来看,贿选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贿选所 侵犯的客体必须是村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村委会选举活动。村民的选举权, 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对村委员会候选人的提名权、对正式候选人的选举权以及 其他有关权利。村民的被选举权,是指村民依法享有的村委会候选人的被提名 权、当选权以及其他有关权利。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 包括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补选、罢免等选举活动。二是贿选的 方式,即以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使之违 反自己的真正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三是贿选的后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11 果必须是足以造成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村委会的选举。所 谓“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非法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 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以及迫使选民放弃自己的被选举权 等;所谓“破坏村委会选举”是指破坏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上三个条件必 须具备,才能构成贿选。 3.2.2 贿选的本质 3.2.2 贿选的本质 从政治史角度看,贿选成为一种较普遍的政治腐败现象,是随着资本主义 民主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的 时期。在古希腊的乡村选举中,已经有候选人宴请选民的习惯。贿选作为人类 民主的一种伴生物、副产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作为民主重要体现的选举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模式, 贿选事件开始出现,并随着选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18、19 世纪的英国和美国, 二战以后的日本,近年来的菲律宾、泰国等都出现了贿选频繁发生的现象。 中 国近代史不乏贿选丑闻,如 1923 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向 600 多位国会议员行贿 成为大总统,并且炮制了“贿选宪法” 。 随着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村民自治 的伟大实践,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已成为农村政治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 在村委会选举中,大量贿选事件的曝光,已给社会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 各种贿选事件来看,贿选的实质就是金钱政治、政治腐败。 所谓贿选,就是在选举中用金钱、实物或其他方式收买选举工作人员或参 加选举的代表或选民,以获得选票、改变选举结果或使某候选人胜出的行为。 尽管贿选者是用金钱购买等手段取得选民手中的选票, 交易双方也存在一个 “两 厢情愿”的共同认知,选民只是出卖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行 使权力。相对于专制政治体制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权地位而言,这种交易似 乎不仅不能算是一种犯罪,相反似乎还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无论如何貌似 进步,贿选的本质也不会因此而有丝毫改变。贿选膨胀了贿选者的私欲,歪曲 了选民的意志,违背了选举的民主精神,更可能侵害其他选民和候选人的潜在 权益。贿选的本质就是金钱政治,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腐败行为。实际上,贿选 转引自王礼鑫: 贿选现象与选举制度改革 , 战略与管理 ,2002 年第 4 期。 袁继成、李进修、吴德华: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85290 页。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12 就是花钱买权,进行权钱交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买官” ,即在必须通过自下 而上的选举产生权力或官职时,候选人通过金钱、实物等手段收买选民或选举 工作人员以获得足够数量的选票,从而获得权力或官职。从贿选的逻辑后果看, 贿选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付出成本必然要求获得尽可以能大于成本的回 报,因此,贿选就是寄生在民主政治体制上的一颗毒瘤,它会不断侵蚀民主政 治体制的健康。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贿选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是在民主进程初期,由 于各项民主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人民的民主意识不够强烈,才给了贿选者 可乘之机。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贿选现象,并且应该相信,贿选 只是一种暂时的、阶段性的政治腐败现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 发展、法制的逐步健全、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民主意识的逐渐增强,贿选会 逐渐失去其生存的空间。 3. 2 贿选对农村社会的危害 3. 2 贿选对农村社会的危害 贿选是用非强迫的利益手段影响选民的意愿,直接或变相以财物换取选 票,赢得公共权力,这是用物质利益干涉民主政治法则,与民主原则完全相背 离。贿选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组织选举过程中的伴生物,是民主政治的“副性” 标志,直接干扰和破坏了选举的自由和公正性。从我国目前贿选现象的发展情 况以及我国农村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有以下几点危害: 3.2.1 贿选破坏了乡村民主 3.2.1 贿选破坏了乡村民主 选举是民主的本质,是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村民的权力在选举 中,通过选票落到实处,这就意味着选票是村民权力的载体,选民们在选举时 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投票的方式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候选人,让当选的候选 人来执掌并行使公共权力,最终使村民自己的权利得到保证。我国实行村委会 直选并推行村委会组织法就是想把村民们的权利落到实处,而贿选却使得 选举失去真实性,使村民们的权利未得到真正落实。这必然使得村民对村委会 直接选举失去信任,进而失去参与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就会使我国二十 多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农村基层的民主环境和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13 受到损害。 3.2.2 贿选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2.2 贿选削弱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贿选的实质是权钱交易,以金钱购买权力,这种“权力的购买”不仅搅乱 了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而且削弱了本已十分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贿选的背 后都有其经济利益的追求,贿选的金钱和财务投入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 候选人进行贿选投入的金钱、物质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当前,大部 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处于少数人的控制之中,村干部在耕地出让金、 土地补偿费、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以权谋私,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使 得干群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严重削弱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现今 不少村庄存在着账目混乱的情形,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时也未得到有效整理, 以至于账目越来越混乱,财产流失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3.2.3 贿选破坏了农村治理结构 3.2.3 贿选破坏了农村治理结构 贿选会使得全体或部分选民受益,这只是表面的利益,真正伤害的是村庄 的治理结构。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村委会作为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织,需要有能力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家人和带 头人。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一个通过贿赂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从法律的角 度缺乏合法性,从道德的角度缺乏正当性,从而直接导致其政治上没有公信力, 在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国农村必然缺乏威信,必然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可。 缺乏群众支持的村干部是不可能和群众产生同向合力的,也无法治理好整个村 庄;而贿选导致的不公平选举,使得一部分有能力、热心村务工作的能人得不 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于在选举中接受了馈赠的村民,就很难再真正参与村民 自治,只能将自治的权利拱手让给贿选者,这样一来,村民参与自治沦为村官 自治,与我国村民自治的本意背道而驰。最终的结果将是村庄治理结构的恶化, “富村变穷,穷村越穷” ,这确实是村民自治的一大危害。 3.2.4 贿选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3.2.4 贿选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有的候选人为了竞选成功,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 进行贿选。有的人靠经济实力进行贿选,请村民吃饭,派送礼品,赠送金钱等; 有的人靠恶势力进行逼选,私下软硬兼施,既以金钱、利益进行诱惑,又以恐 第 3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本质及危害 14 吓、威逼手段逼迫选民按其意图办事;有的人还把外出务工者请回投票,严重 者还派人 24 小时跟踪、骚扰选民,更为甚者做出撕毁票箱、变相软禁选举工作 人员的过激行为。候选人为竞选成功,所做出的这一系列贿选行为,已严重扰 乱了农村公共秩序。而且贿选现象的大量出现,其直接结果是通过贿选新当选 的村干部要捞回贿选成本,必然会侵吞集体资产。集体资产被部分人侵吞,普 通村民只能旁观,这又加剧了农村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平性。事实上,近几年 来,农村社会中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开始成为 农村社会中新的不稳定因素,如有的村民铤而走险,使用爆炸、恐吓等各种极 端手段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上访告状,因而造成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这很显 然冲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如果任其发展,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将会进一步加深, 农村社会稳定更加受到严重影响,这与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是不相符合的。 3.2.5 贿选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 3.2.5 贿选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 近几年,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事件的频繁发生,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甚 广,还带着很大的负面示范效应,严重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贿选的实质就 是钱权交易,它把民主政治演变为一种“金钱游戏” ,它违背了选举的公正原则, 膨胀了行贿者的私欲,歪曲受贿者的意志,严重侵害了其他候选人和选民的政 治权利,这样获得的权力必然缺乏公信力,其结果也必然是以公权谋个人或小 团体的私利,严重毒化了农村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如果村委会选举中的贿 选现象得不到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治理,我国广大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将会受 到严重的冲击,从而必将会冲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战略,不利 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 4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 15 第 4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第 4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 贿选作为自由和公正选举的对立面,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贿选的产生是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贿选现象在 我国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的真实性得到极大 提高,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凸现了我国村民自 治过程中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以及对村委会成员当选后履行职责和作为的监督 不到位,给企图通过贿选谋得职位者以可乘之机。在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 贿选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政治、社会原因,又有现实的经济、 文化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4.1 贿选产生的政治原因 4.1.1 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1 贿选产生的政治原因 4.1.1 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法律上界定贿选无明确的依据。我国目前虽在选举法 、 刑法和村 委会组织法中涉及了关于贿选等破坏选举行为的规定,但规定相当简单,如 对贿选概念的界定、贿选行为的具体认定、相关涉及人员的处罚原则和具体处 分规定等,都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法纪不完全,不仅造成 了贿选行为认定的难度和争议,而且即使发现也无法可依,不能进行及时而适 当的处罚。 刑法中所规定的“破坏选举罪”仅适用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而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的选举,既不属于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范畴,更不能归入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的范畴。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中,虽然有关于警惕贿选发生的要求,但缺乏 具体明确的规定。怎样才算是贿选,如有形的财物贿选的认定,金钱贿选数额 的最低界限;无形的精神贿选与正常的感情沟通的区分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贿选的界定缺乏法律依据。 2、查处贿选的主体权责不明。当前,对受理和查处村委会直选中贿选问题 的主体规定不够明确。 村委会组织法第 15 条提出了五个受理贿选的主体, 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并且在实际工作 第 4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 16 中,村民还可以向各级信访部门、组织部门等举报,结果造成这些主体职责不 明、处理效力低下。要么相互推诿,要么不同机关做出不同的处理决定,无法 确定哪个机关的处理决定效力优先。 3、惩处贿选行为的力度不够。在村委会组织法中,只有第 15 条对贿 选行为惩戒进行了规定,它仅规定了采用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当选无效,再无 别的惩戒措施。这就造成在查处的贿选案件中,一方面对行贿者的处理不够严 厉,除了宣布选举无效之外,几乎没有采取其他相关的惩处措施来起到威慑作 用,这便造成他们有恃无恐的投机心理,最终只会助长贿选和选举舞弊的气焰 和行为。另一方面,对于受贿者没有相应的处理机制,接受贿赂的选民出于“法 不责众”的从众心理,无忌讳地出卖自己的选票,这就为行贿者提供了更广阔 的市场。 4.1.2 选举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4.1.2 选举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仅有村委会组织法中的 6 条 500 多字,其内容对于新形势下的农村选举现状,显得过于简略,过于粗糙,操作 性也比较差,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形势发展的要求。 1、村民的提名权未得到切实体现。在实际的选举工作中,村民只是在上级 安排好的候选人的选票上进行投票,实质上选谁不选谁,上级早已替他们安排 好,这使得村民们的提名权得不到真正实现。 2、竞选的行为不规范。当前在村委会的选举中,候选人为竞选成功,暗地 较劲,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争取上位,造成选举竞选的无序局面,并伴有恶 性循环之势。 3、选举程序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可以有效防止贿选现象发生的技术 手段,如无记名投票和秘密划票等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请客就吃,送礼就收, 给钱就要,进了秘密投票间自己说了算”是目前很多村民对付选举过程中行贿 者的主要手段。在无记名投票和秘密划票、投票的情况下,贿选者是不可能操 纵选民如何投票的。因此,通过收买选票达到当选的目的便很难实现。如果在 选举过程中无记名投票和秘密划票、投票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甚至对此方 式舍弃不用,那么贿选者在选举过程中便很容易控制选票的数量,保证自己在 选举中当选。同时,这还使贿选者在选举后,对不投自己票的选民进行打击报 第 4 章 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原因 17 复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接受贿赂,出卖选票,在很大程度上,是 选民在规范的选举程序不能得到切实执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优抚医院招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学壁纸课件
- 2025年闭式塔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湖南新宁县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人才引进降低开考比例岗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福建泉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人才引进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客户信息采集及管理工具
- 小区农业设施共享管理协议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安徽交控石油有限公司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人民法院招聘劳动合同制书记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医学研究成果安全保障承诺书(3篇)
- 厨余垃圾收转运及资源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摩擦纳米发电机优化论文
- 2024年度浙江省选调生《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金华义乌市经信委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兽医市场营销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数据中心锂离子电池消防安全白皮书
- 啤酒代理合作协议
- 甲亢护理诊断及措施
- 精雕雕刻机安全操作规程模版(2篇)
- 蓝耳病防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