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3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4页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企业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方式若干影响因素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i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企业积极实行对外扩张战略,以各 种进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然而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方式是进行国际化企业所面 对的最复杂的决策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加入 wto 后中国工业企业开拓 国际市场的成功因素研究课题,从企业自身内部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区位优势 两方面探索中国工业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问题。 本文在回顾市场进入方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应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模型, 从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两个角度提出了影响中国工业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 择的因素,所有权优势的三个维度包括战略柔性、营销能力、技术能力;区位优 势的五个维度包括政府政策、市场壁垒、收入物价水平、市场状况、地理文化特 征。并依此编制了调研问卷。 样本选择的是重庆、北京和天津三地开展国际经营的工业企业。经过小样本 调查与大样本调查两个阶段,对变量指标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检验后,建立二 项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强的战略 柔性、营销、技术等能力的中国工业企业,在出口与直接投资之间,会优先选择 直接投资;对于区位优势,政府政策良好的地区会刺激中国工业企业优先选择直 接投资,收入物价水平较高的地区则会刺激中国工业企业优先选择出口。 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战略柔性、品牌意识、技术创新、东道国区位 因素等方面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as the worldwide economic integration speed up,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china actively practices expansion strategy outward, get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various ways .however, choosing a suitable way into the market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policy that a internationalizing business enterprise face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text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hinese industrial business enterprise how to choose the wa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ased on the both side of their internal ownership advantage and location advantage. this text looked back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about the research of access to market , applied international produce compromised theories model, put forward a set of index system of ownership advantage and niche advantage which matches a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actual circumstance, three dimensions of ownership advantage include strategy gentle, marketing ability, technique ability ;five dimensions of niche advantage include a government policy, market barrier, income and price level, market condition, geography and cultural character .and drew up an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is. the sample is from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ongqing , beijing and tianjin ,which enga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rough the two stages of investigation with large sample and small sample, and after testing the cred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arget variable, i build up the binomial logic regression model to inspect the assumption .the result of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ult of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between export and direct investment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 stronger ability in strategy gentle, marketing, technique etc intend to choose direct investment ; the region with better government policy will stimulate chinese enterprises prefer direct investment to export, while in the region of a higher income and price level will stimulate chinese enterprises prefer export to direct investment. at the end , i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 of strategy gentle ,brand consciousness , technique innovation and host country location factor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tex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mode,ownershipadvantage, locationadvantage,empirical researc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1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在客观上决定 了国际经营已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市场竞争的激化要求企业必须突破一 国疆界的制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以赢得竞争优势。目前,全世界有6万余 家跨国公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控制了全球直接投资的90 % ,世界 生产的40 % ,国际贸易的60 %,而且,许多重要商品和国际贸易往往被几十家、 乃至十几家跨国公司所控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特别是中 国“ 入世” 以后, 我国经济快速而稳定地发展, 中国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 景开始显现出来,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它们被中国未来巨 大的市场商机所吸引,不断在中国追加投资,大项目和增资数额持续增长。全球 五百强企业当中有400多家来华落户,许多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技术密集型的产 业,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厂、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 的制造厂家,已经将他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 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上,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国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 之间的竞争,还有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国市场已明显地具有国际 市场的特征,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已具有国际竞争的性质。尚未 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企业,已被全方位地卷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即 使不出国门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这样 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中 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经营资 源,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 出“ 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 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 促改革促发展。” 自1979年开展国际化经营与对外投资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中 国的对外投资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 500亿美元,已在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超过一万家海外投资企业。中国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2 已经有了像中国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首钢集团公司、金融业的中国银行和中国 信托投资公司等大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中国本国最大的12家跨国公司主要以国有 企业为主,掌握着超过300亿美元的国外资产,接近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丁美洲的 全部资本输出总量,拥有大约两万名外国员工,国外销售额达到330亿美元。1992 年,首钢总集团在秘鲁投资收购大型铁矿公司是当时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一个突 出代表。 2001年海尔用700万美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2001年tcl 集团为了进入欧洲市场用820万欧元并购了施耐德,随后又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制造 业务。尤其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空前活跃,在国际并购 市场的出击尤其引人注目。 在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之后, 涌现出一系列 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海尔竞购美泰克、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阿里 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功败垂成等。此外,经过20 年的 发展,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也逐渐成为海外投资的主体之一。在目前 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万向、华为、新希望、正泰等公司,都已不同程度 地走向国际市场。 1.1.2 问题提出 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 不尽合理。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 中国企业直接投资的规模一般较小,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中国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多数为加工贸易型,产品也 大多只是进入附加值低的市场。立法与信息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开 拓国外市场。究其原因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无论是企业自身的规模,还是管理水平、 技术创新、国际化经验、对国外目标市场的了解等,都跟国外的跨国公司有一定 的差距。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到底是坚持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采取低投入、低风险的出口方式,还是采取高投入、高风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经营资源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以上问题其实质就是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在国际市 场选择正确的“ 进入方式” 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1。 目前中国工业 企业正处于从出口向直接投资转变的国际化初级阶段,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是否 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内部资源和适应与国内市场完全相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 化环境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东道国的市场、投资环境对市场进入方式也 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选择哪种市场进入方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所有 权优势),也取决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3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在国际商务研究领域中,有关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问题吸引了研究者的极大 关注,因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理解企业国际化的核心,同时对该问题的处理关 系到企业国际化的成败,国际上学者对于进入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进入方式选择的模型,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理论参考; 二是关于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提出新的因素和对旧的因 素进行验证和影响分析。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理论模型 国外对市场进入方式的研究起源于国际投资理论。它是被作为一个有着明确 的特征、范围、形式和结构的国际生产活动来研究。随后它被视为国际营销的重 要问题被许多经济学家讨论。root(1994)称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对跨国公司来 说是最重要的战略决定2。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量的理论和模型被提出来理 解和解释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的相关现象。其中以下四种基本的理论比较有代表 性并被广泛应用。他们是: 1)演进理论(et)(carlson,1975;johanson madhok ,1998)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完美的国外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理论。现有 的每一个模型都有它的某种缺陷。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研究进入方式选择时,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模型,亦即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模型(oli)代表了多种理论 及方法的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以资产为基础的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许多影响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在模型或理论建立时被提出来,但学者们 都是选取他们认为重要的因素作为模型里的参数变量。同时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 寻找可能对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有影响的因素并来检验现有的理论或模型。 anderson, e., 即使是通过直接出口, 企业所能够控制 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 在许可经营方式中, 企业对位处外国的实体有一定的控制 权, 但相对合资企业和全资子公司而言, 这种控制权还是较弱。而在合资企业和全 资子公司之间的比较中, 后者的控制者更强。 资源承诺是指专用资产如果用于其它用途就会不可避免会丧失一定价值的特 性(kim 和hwang, 1992)。这些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 如厂房、设备等, 也可以 是无形资产, 如管理经验、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资源承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是它构成了企业的退出障碍, 限制了企业的战略伸缩性, 这是因为资源承诺也意 味着企业为了进入外国市场付出的沉没成本。传统的观点认为, 出口进入方式、许 可经营、合资企业、购并所得的全资子公司和新建的全资子公司的资源承诺是逐 级递增的。 传播风险是指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 比较优势被该国企业不正当利用的危 险。由于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时必须依赖技术、营销或管理方面的一定优势, 在企 业进入外国市场时, 就会面临传播风险。 企业如果使用出口进入方式或全资子公司 方式的话, 传播风险几乎为零, 因为外国企业很难直接接触到公司的比较优势。而 如果企业通过许可经营或合资企业形式进入外国市场的话, 公司就会面临相当大 的传播风险。获得许可经营的企业本身或其内部员工有可能会将公司的技术或管 理经验散布开去, 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无形资产, 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不同进 入方式的内在特性可以总结为表2.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理论基础 10 表2.2不同进入方式的内在特性 table 2.2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entry mode 内在特性 进入方式 控制资源承诺传播风险 出口进入方式低低低 合同进入方式低低低 投资进入方式高高低 市场进入方式的这三种内在特性是相互影响,矛盾统一的。如果企业在进入 方式中要求更大的控制,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承诺;而资源承诺程度越高,企业暴 露于传播风险的资产就越多,花费在规避传播风险上的成本就越大。在选择市场 进入方式时,一般假定进入方式的控制越强越好,资源承诺和传播风险越低越好; 但是,由于这三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矛盾的,不可兼得,在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时, 只能是权衡利弊之下,寻找这三者较为合理的结合点。 2.3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理论述评 2.3.1 国际化渐进过程理论 这是早期有关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理论研究的学派之一,是由一批北欧学者 (carlson,1975;johanson michael tracey,mark a.1998)有过类似的取舍,他们认为,citc 值固然重要, 但如果某一指标对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时,即使它的 citc 值低于额定值,也 应该保留该指标。因此,通过指标可靠性分析之后,区位优势变量指标仍然为 5 个维度:政府政策、市场壁垒、收入物价水平、市场状况、地理文化特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0 表 4.15区位优势指标的 citc 值和 值 table4.15the citc and of location advantage 因素指标指标的citc删除本项后 维度的 值 维度 值 zfzc010.5810.884 zfzc020.8540.775 zfzc030.8030.797 因子 1: 政府政策 zfzc040.6550.858 0.868 shbl010.5640.651 shbl020.5650.650 shbl030.5150.679 因子 2: 市场壁垒 shbl040.5370.713 0.733 srwj010.6980.607 srwj020.7160.584 因子 3: 收入物价水平 srwj030.4510.872 0.778 sczk040.6310.341 sczk020.4270.639 因子 4: 市场状况 sczk030.3820.672 0.660 dltz010.621因子 5: 地理文化特征dltz02 0.621 0.762 4.2.3 指标的效度分析 问卷的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它反映调查的 真实性。效度高,表明调查结果真实地测量到了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效 度可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问卷内容效度已经在前面小样本时分析 过,下面只分析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 的理论。此次研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主要是验证调查问卷中实际的指标结构 体系与设计问卷之前理论假设的指标体系结构是否一致,所以应该对问卷的结构 效度进行分析。效度可以分为收敛有效性(convergent validity)与判别有效性 (discriminate validity)45。前者可以通过因子负载来评定,后者则可以根据因素 评分权重(factor score weights)来判别。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1 企业内部所有权优势指标的效度分析 所有权优势变量指标按照因子分析的方法被分作了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可 以看作是所有权优势指标的一级指标,而对于每个维度下的指标则可以看作是所 有权优势指标的二级指标,要验证二级指标的效度。 用 amos 来完成,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模型: 图 4.1所有权优势维度指标的关系 fig 4.1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dimensions 表 4.16所有权优势维度指标的效度 table 4.16validity of ownership advantage dimensions 维度因子载荷p 值模型评价 s1:战略柔性 zlrx020.755 zlrx010.7130.000 zlrx030.6620.000 zlrx040.8090.000 zlrx050.6260.000 zlrx060.7760.000 s2:营销能力 yx010.8770.000 yx020.5980.000 yx030.8220.000 yx040.802 s3:技术能力 js010.6470.000 js020.5460.000 js040.6840.000 js030.631 cmin124.605 cmindf=1.684 gfi=0.869 agfi=0.814 tli=0.915 cfi=0.931 rmsea=0.077 s1 zlrx01 s2 s3 zlrx02 zlrx03 zlrx04 zlrx05 zlrx06 yx01 yx02 yx03 yx04 js01 js02 js03 js0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2 通常,一个模型的评价指标有很多,cmin( 2,卡方值) ,cmindf(2/df , 卡方值比自由度) ,gfi(拟合优度指标) ,a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标) ,tli(不 规范拟合指数) ,cfi(比较拟合指数) ,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等。其中 cmindf 在 2 以下,gfi、agfi、tli、cfi 一般在 0.9 以上,rmsea 不应超过 0.08。 在本模型的结果中,cmindf、tli、cfi、rmseea 满足条件,而 gfi、agfi 略低于要求值。考虑到本次调查的样本相对较小,而 tli、cfi 二指标不受样本影 响。所以,总的来说,这一模型拟合是较好的。 可通过上表因子载荷来评定收敛有效性,可以看出,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 其因子载荷都较高,且在 0.01 的情况下都显著,说明每一个二级指标与它对应的 维度有较大的联系,即有较大的收敛有效性。而指标的判别有效性要用因子评分 权重来验证。 表 4.17 所有权优势因子评分权重 table 4.17factor score weights of ownership advantage 维度 指标项 zlrxyxjs js010.0130.0110.131 js020.0150.0130.154 js030.0190.0160.197 js040.0130.0120.139 yx010.0280.2030.032 yx020.0220.1590.025 yx030.0370.2690.042 yx040.0080.0570.009 zlrx010.0830.0100.014 zlrx020.1570.0200.026 zlrx030.1200.0150.020 zlrx040.0920.0110.015 zlrx050.2100.0260.035 zlrx060.1440.0180.024 从上表可看出,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与对应的维度的权重都高于与其它维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3 度的权重值,这说明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的判别有效性满足。综合以上两个方 面,可得出所有权优势的二级指标具有较好的效度。 区位优势的度量指标的效度分析 图 4.2区位优势维度指标的关系 fig 4.2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ocation advantage dimensions 通过 amos 求解得到如下的分析结果。下表的因子载荷为标准化后的值。 表 4.18区位优势指标的效度及模型评价 table 4.18validity of location advantage dimensions 维度与指标因子载荷p 值模型评价 f1:政府政策 zfzc010.684 zfzc020.5460.000 zfzc030.6470.000 zfzc040.6310.000 f2:市场壁垒 shbl010.7090.000 shbl020.6700.000 shbl040.6090.000 shbl030.611 f3:收入物价水平 srwj010.842 cmin=59.116 cmindf=1.556 gfi=0.916 agfi=0.854 tli=0.940 cfi=0.958 rmsea=0.069 f1f2f3 f5f4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zfzc0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4 维度与指标因子载荷p 值模型评价 srwj020.9190.000 f4:市场状况 sczk010.5520.000 sczk020.5240.000 sczk030.901 f5:地理文化特征 dlwh010.6930.000 dlwh020.895 表 4.19区位优势因子评分权重 table 4.19factor scoreweights of location advantage factor 从上述两表的结果来看,模型的拟合指标 cmindf、tli、cfi、rmseea 满足条件,而 gfi、agfi 略低于要求值。但类似于前面的讨论,本研究的样本量 维度 指标项 zfzcscblsrwjsczkdlwh dlwh010.0060.016- 0.002- 0.0050.147 dlwh020.0220.060- 0.009- 0.0200.568 sczk010.0170.0210.0180.675- 0.021 sczk020.0030.0030.0030.099- 0.003 sczk030.0030.0030.0030.111- 0.003 srwj010.0130.0040.2590.012- 0.006 srwj020.0270.0070.5260.024- 0.013 shbl01- 0.0040.2090.0020.0070.022 shbl02- 0.0030.1670.0010.0060.017 shbl03- 0.0020.1430.0010.0050.015 shbl04- 0.0020.1340.0010.0050.014 zfzc010.048- 0.0030.0050.0050.006 zfzc020.322- 0.0190.0360.0310.042 zfzc030.147- 0.0090.0170.0140.019 zfzc040.077- 0.0050.0090.0080.01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调查与分析 45 较小,而 tli、cfi 不受样本影响。再加上本文的研究在国内实证研究还不多见, 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样的结果总的来说是较好的。 至于指标的效度,从表 4.18 可以看出,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其因子载荷都 较高, 且在 0.01 的情况下都显著,说明每一个二级指标与它对应的维度有较大的联 系,即有较大的收敛有效性。从表 4.19 可以看出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与对应的 维度的权重都高于与其它维度的权重值,这说明每一维度下的二级指标的判别有 效性满足。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得出区位优势的二级指标具有较好的效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46 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1 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二项逻辑回归模型 在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实证研究中,logistic 回归分析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把组成的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三个因子、区位优势的五 个因子的因子得分设为自变量;把出口与直接投资设为因变量。在市场进入方式 选择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以直接投资的发生可能性为标准进行分析。假设在国际 市场进入方式中选择高资源投入、高控制程度的概率可用下列函数式表示,同时 它也是对被定义为 1 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生概率。市场进入方式选择具体的回归模 型如下: ii0 i i x 1yp1 1yp ln (5.1) 其中: p(yi=1)为企业选择直接投资发生概率 y11 :直接投资 y20 :出口 xi:战略柔性的因子得分 x2:营销能力的因子得分 x3:技术能力的因子得分 x4:政府政策的因子得分 x5:市场壁垒的因子得分 x6:收入物价水平的因子得分 x7:市场状况的因子得分 x8:地理文化特征的因子得分 0表示常数 i为回归系数 5.2模型诊断 要通过 logistic 回归对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显著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首先需 要对回归模型进行诊断,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多元共线性 与线性回归一样,拟合 logistic 回归模型时也对自变量中存在多元共线性很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47 感。在回归分析中存在多元共线性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自变量之间的任何相 关都标志着多元共线性的存在, 最极端的例子是完全的多元共线性, 也称为“ 奇异” , 在完全多元共线性存在时一个变量完全是另外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换句话说,完全的多元共线性意味着,如果将某个自变量对其他自变量进行回归 的时候,有确定系数 r2=1,当完全多元共线性存在的时候,便不能对模型进行估 计46。当多元共线性不太严重时,logistic 回归的系数估计基本上还是无偏有效的, 但当多元共线性的程度增加时候,其后果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它会造成两个问 题:第一,从逻辑上讲,除非我们在进行结构分析,比如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否则根本不应该将冗余变量纳入分析,第二,与其它所有的多元回归一样,logistic 回归对多元共线性敏感,在多元共线性程度较高时,系数的标准误的估计将产生 偏差。正是因为数据间的多元共线性关系对回归方程系数的估计会产生很大的影 响,因此在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显著影响因素的筛选前必须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多元 共线性的分析。 表 5.1多元共线性检验 table 5.1collinearity diagnostics 方差比维 度 特征 值 条件 指数 常数项 战略柔 性 营销 能力 技术 能力 政府 政策 市场 壁垒 收入物 价水平 市场 状况 地理文 化特征 11.4961.0000.000.130.110.060.090.120.030.060.01 21.1741.1290.000.180.030.170.160.020.000.150.07 31.0471.1950.000.030.230.170.080.010.270.040.06 41.0001.2230.410.000.000.000.040.000.100.050.39 51.0001.2230.510.000.000.000.050.070.150.000.20 61.0001.2230.080.000.000.000.010.390.070.290.08 7.9531.2530.000.030.260.190.090.010.290.040.07 8.8261.3460.000.250.050.240.220.030.000.210.10 9.5041.7230.000.380.330.170.270.350.090.170.02 检验自变量间的多元共线性问题,首先要看条件指数的值,如条件指数的值 较高(通常大于 30)42,且同一特征值序号上的若干个系数的方差比较大,则说 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多元共线性,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自变量的条件指数都远 小于 30,而其对应的方差比例一栏中未发现方差比例均较高的自变量项目,所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48 可以断定本模型中自变量间出现多元共线性的可能性很小。 特异值和特殊影响案例 影响回归分析结果的其它数据问题还包括特异值和特殊影响案例。在线性回 归中,所谓特异值指案例中相对于自变量值而言其因变量非常特殊的情况。在 logistic 分析中,如果一个案例的实际结果属于一种类型而其预测事件却在另一种 类型上有很高的发生概率,便认为是特异值。而特殊影响案例是指对于回归估计 有重大影响的预测。当一个案例的自变量取一个很异常的值时,这一案例称为杠 杆案例。杠杆案例在其自变量取值上距离其它的案例很远,杠杆案例不一定就产 生对回归系数的特殊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其作用比较特别。但是当杠杆值同与特 异值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对回归系数的估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被称之 为特殊影响案例。对特异值和特殊影响案例进行测量的指标有很多,在本次实证 研究中对特异值的测量主要采用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 (zre) 和 deviance (dev) 残 差值,按照通常的标准,如果这两种残差的取值均大于 2,则有理由怀疑该观测量 为特异值, 而对特殊影响案例的测量则主要采用 cook 距离值, 由于 cook 距离是残 差与杠杆度的合成指标,所以当一个观测量的 cook 距离值远远大于其它观测量的 取值时不仅意味着该观测量一个特异值,同时也意味着该观测量极有可能是一个 特殊影响案例46。 下面是对各个检测指标的值进行降序排列后,取出前 10 位的分析结果: 表 5.2特异值和特殊影响案例检验 table 5.2outliers and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观测量cook观测量zre观测量dev 150.275561.989451.982 230.326241.916161.847 920.258311.82921.789 340.302291.747391.673 1030.0921081.721131.659 250.796741.681851.638 600.076111.678641.637 240.132361.614941.601 450.212781.597351.592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所有观测量的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和 deviance 残差值的 绝对值均都小 2,所有观测量 cook 值都小于 1。因此,在本样本中没有发现特异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49 值和特殊影响案例。 在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 logistic 回归的分析数据诊断工作。 5.3 回归模型检验与回归系数分析 对显著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 backward:wald,向后逐步选择法,该方法在筛选开 始时,所有的自变量全在模型之中,然后再逐步删除,而删除的标准则是根据预 先设置的 wald 统计量的概率值大小,下面是一些相关分析结果: 表 5.3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 table 5.3hosmerand lemeshow test stepchi- squaredfsig. 17.14580.521 24.42080.817 34.59780.800 48.14380.420 表 5.4logistic 回归模型简表 table 5.4model summary step- 2 log likelihood nagelkerke r square 1 52.3480.685 2 52.8360.673 3 53.3640.667 4 53.7590.652 表 5.5模型参数表 table 5.5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bs.e.walddfsig.exp(b) step 4 (a)战略柔性0.4500.2224.09910.0431.569 营销能力0.4510.2114.58010.0321.570 技术能力0.3720.2202.84910.0911.450 政府政策0.4060.2263.21210.0731.500 收入物价水平- 0.3710.2053.27410.0700.690 constant- 0.3810.2033.53510.0600.68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0 从表5.3步骤4中可以看到hosmer and lemeshow统计量 0.05,说明其统计性 不显著,接受观测数据和预测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的零假设。而表5.4步骤4内的 - 2ll(- 2 log likelihood)值为53.759此值较小,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 较好。而nagelkerke r2的值为0.652则偏小。有人认为在做logistic回归分析时,重 点在探测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可以忽略nagelkerke r2值。通过表5.5我们发现, 经过backward: wald 法4步的筛选,最终只有战略柔性、营销能力、技术能力、政 府政策、收入物价水平进入五个自变量留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在统计上,具有 显著影响的因素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战略柔性、营销能力;在10的 显著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技术能力、政府政策、收入物价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用 backward wald方法筛选出的五个自变量对p(yi1)确有显著的影响,即:五个 因素就是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显著影响因素。战略柔性、营销能力、技术能 力、政府政策的系数符号显示为() ,得到了与假设同样的结论,亦即假设1、 假设2、假设3、假设4成立。收入物价水平的系数符号显示为() ,得到了与假 设6相反的内容,东道国的高收入物价水平将会刺激中国工业企业优先选择出口的 进入方式。 5.4 结果讨论 通过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 1、假设 2、假 设 3、假设 4。而假设 5、假设 6、假设 7、假设 8 没有获得实证结果的支持。 假设 1:战略柔性能力越强的中国工业企业,在出口与投资之间,会越优先选 择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这一结论得到实证数据的验证。中国工业企业进行 国际化经营,面对的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环境,企业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快速 的战略调整是是否能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的关键。中国工业企业必须要有较 强的战略柔性能力,才能成功的抵御各种风险。否则会选取出口等低风险的进入 方式。因此,假设 1 成立也符合实际情况。 假设 2:营销能力越强的中国工业企业,在出口与直接投资之间,会越优先选 择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这一结论与文献32一致。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工业企 业的国际营销能力不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也不高,这是造成现在大部 分企业采取出口方式,只有海尔、tcl 等品牌采取直接投资的原因之一。结论也 说明了营销能力对于中国工业企业到国外投资的重要性。 假设 3:技术能力越强的中国工业企业,在出口与投资之间,会越优先选择对 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这与文献35一致。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在国际市场上竞 争能力就越强,也就越有能力采取直接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不 仅仅只是采取简单的出口方式。本结论也说明了技术能力对中国工业企业市场进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1 入方式选择的影响跟国外跨国公司一样。 假设4:良好的政府政策将会刺激中国工业企业在出口与直接投资之间,优先 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这与文献38一致。因为出口方式比较简单,在东 道国市场上经营活动也不多,东道国的政府政策是否良好对其影响不大。而直接 投资涉及到较大规模的各种资源投入,成本、风险也相应比较大,企业在投资会 衡量政府政策。一般具有良好政府政策的东道国对投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假设 5: 市场壁垒对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这与文献939不一致。 虽然这也跟部分中国企业市场进入方式影响因素不同。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工业 企业来说,目前总体水平还不高,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没有能 力采取直接投资时,有时候即使面对东道国高壁垒,仍然采取出口方式;而在某 些国家,即使不存在壁垒的情况下,为了获取资源、技术等却采取了直接投资的 方式。 假设6:收入物价水平的系数符号显示为() ,得到了与假设6相反的内容, 即东道国的高收入物价水平将会刺激中国工业企业优先选择出口的进入方式。原 因可能时收入物价水平高,生产成本、人力成本也会相应提高。考虑到成本问题, 对于欧美高收入的国家,中国许多家电企业一般采取的是出口方式;而把对外直 接投资建厂都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例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 假设 7: 市场状况对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这与文献2 38不一致。 原因可能是本次调研的样本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是采取出口的方式, 即使是面对某个东道国有良好的市场状况,虽然它想采取直接投资,也会因为自 身的实力不足而继续采取出口的方式。 假设 8:地理文化特征对市场进入方式没有显著影响,这与文献2341不一 致。原因可能是在理论研究中文化差异是一个有争议的因素。有些经济学家或营 销专家指出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减少企业过多资源投入,文化差异越 大越会采取低投入的方式如出口48。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文化差异促使投资者 采用较高的资源投入。因为较高的投入可以使投资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这样会 更有效率,而且对投资者更有利47。而本次调研的样本企业可能这两种情况都存 在,所以结果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来。 5.5 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中国工业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要从简单的出口转 变为更高一级的直接投资,全方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内部 资源能力,同时也要重视东道国区位因素。为此我们对中国工业企业开展国际化 经营提出了以下建议: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2 5.5.1 提高战略柔性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为了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害,中国工业 企业应提高战略柔性能力,增强内部结构的可调整性和变革性应对环境变化的能 力,这样才能立足于国际市场中。首先要识别、分析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容,从而 有针对性地提高战略柔性。如应对产品市场需求量的不确定性,就要求企业能够低 成本地进行产量结构调整,也就是具有产出柔性;应对来源于竞争对手的不确定性, 就要求企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竞争要素的可调整性,具有竞争柔性;应对供应 链系统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原料价格、数量、品种和供应商结构的可调整性,具有 供应链柔性。另外,面对不确定性的动荡国际市场环境,中国工业企业还要从市场、 技术、人力资源到组织结构的多个层面来增强战略柔性。 5.5.2 加强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综合优势的体现,是企业保持持久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强势品牌 不仅可以克服产品日渐趋同的障碍,往往还可以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为企 业带来丰厚的超额利润,使企业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中国工业企业在开拓国际市 场时常常忽视产品品牌的建设,因此品牌的总体影响力偏弱。面对全球竞争的环 境,企业最高管理层应更多地关心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国际化,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