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f 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如何理解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依据? 以及对未来 政策如何选择? 是本文试图说明的中心问题。y 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依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外国直接 投资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理论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外国 直接投资理论又进一步围绕分散投资风险和用专业化、分工以及规模经济来解释外国直 接投资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该部分主要说明在外国直接投 资中东道国政府、国外企业和本国国内企业的经济行为方式,通过对三方当事人的行为分 析,可以发现,不同当事人行为目标的不同,其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导 致与政策目标发生较大程度上的偏离。 第三部分: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效果。可以说以提供优惠政策 激励途径来增强区位优势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的代价是巨大的,其突出体现 就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目标并没有充分地实现。 第四部分: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制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在于出口导向比较 优势战略。根据这一要求,提出对外国直接投资提供国民待遇,并强调政府在这一进程中 的作用。 e n g l i s hs u m m a r y o nt h eb a s i so ff a s ti m p r o v e m o n to fc c o n o m i as y s t e m ,h o wt ou n d c r s t a n dt h ep o l i c yb a s i so fc h i n e s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o v 日s e s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h e r e u n d e r “o d i ”) ,a n dh o wt om a k e c h o i c ef o rf u t u r ep o l i c yf o m lt h em o t i v e sa n dt h ef o c u so ft h i st h e s i s p a r ti e x p l a i n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t h e o r i e so n o d i t h c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o r ya b o u tt h en a t u r a le n d o w m e n to fd e m e n t s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d o d i h o w e v e r i t i ss t i l ld e f e c t i v ei nm a n ya s p e c t s b a s e do n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o r y ,n e wt h e o r i e so no d it h r o u g h t h ed i s p e r s i o no fi n v e s t m e n tv e n t u r e s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u r 。a n de c o n o m i c so f s c a l e p a r ti ic o m m e n t st h ep a t t e r no fe c o n o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o d ii n v e s t o r t h i sp a r te m p h a s i s e de c o n o r r i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o fh o s tc o u n t r y ,t h eo v e r s e e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e so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t h r e ep a r t i e s w ef o u n d t h a tb i gd i f f e r e n c e si n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y sa i m sr e s u l t e di nt h o s eo fm o t i v ef o r c e sa n d p a t t e r n so f p e r f o r m a n c ca n de n h a n c et h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o ft h ep r e f e r c n t i a lp o l i c i e s p a r tm a n a l y s e sw i t hf a c t st h ei m p a c t so fp o l i c e so na s p e c t so f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t h r o u g h o d iw ef o u n dt h a tt h ec o s tw a sh u g et ou t i l i z eo d iu n d e rt h ef r a m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 o f f e r i n gs t i m u l ib yas e r i e so fp r e f e r e n t i a lp o l i c e sf o ro d i t h em o s tr e t r m r k a b l ee x h i b i t i o n w a s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tr e s l i s a t i o no ft h ep o l i c ya i m sf o ro d iu t i l i s a t i o n i np a r t ,w i t ht h ea n a l y s e so ft h er e & s o n sf o rp o l i c ys e l e c t i o n s w es t i c kt ot h e s t r a t e g y h ye x p o r to r i e n t e dc o n t r a s t i n ga d v a n t a g e r e q u i r e db yt h es t r a t e g y ,o d is h o u l db ei np r o c e s s w i t hn a t i v et r e a t m e n t ,i nw h i c h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p l a y sa na c t i v er o l e 2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 体一跨国公司的触角伸展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的 增长速度很快,虽然这些投资存量和流量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仍然成功 地吸收到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毫不例外的成功吸 收到了可观的外国投资。但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试图就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依据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政策实施加以选 择。 3 一、外国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扩张和跨国公司发挥作用的日益广泛,人们一直试图从不同的 角度来解释决定外国直接投资的因素,而对这些因素或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就形成了不同 的外国直接投资理论。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外国直接投资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该理论认为:由于 各国资源禀赋存在着相对差异,决定着各国相对的比较优势,这些相对比较优势影响着外 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和广度。1 9 8 0 年,美国经济学家邓宁将区位因素引入外国直接投资的 分析,并综合其它理论,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认为,决定外国直接投资的因素 有三:( 1 ) 进行外国投资的企业相对于东道国的竞争都具备所有权优势,如技术优势、生产 技能和资本优势;( 2 ) 东道国必须拥有一些区位优势来吸引投资,如特定资源的可获得性, 生产规模和潜力以及较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等;( 3 ) 不必采用发放出口许可证等办法,而 通过内部化优势以诱使企业选择直接投资的形势。在决定外国直接投资的三个因素中, 东道国政府所能影响的只有区位因素。认清本国的比较优势,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增强 本国的区位优势是制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所应考虑的重点。 尽管传统理论对解释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说服力,其中的很多观点 至今仍很受启发,但这些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妨碍了对现实的解释力。( 1 ) 外国直 接投资的根本动力在于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和分散投资风险,在传统理论中,分散投资风险 的作用被忽略了;( 2 ) 传统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内生的规模收益不变,因而不能用专业化、分 工和规模经济来解释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和发展。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基本上是围 绕上述二条线索展开的。 在7 0 年代,托宾提出了资产组合理论并运用于汇率决定的分析。他认为:投资者根 据其对风险与收益的比较来调整其持有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托宾理论也可运用在对外 国直接投资的分析中。当一国经济处于景气阶段,相对于不景气阶段,投资风险较低,而 投资收益较高,由于各国的经济周期分布存在的非相关性,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投 资地点时要考虑投资区域分布的多元化,这样可以在确保一定投资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整 体的投资风险。 传统理论分析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不变的规模收益,因而忽视了专业化、分工发展在外 国直接投资中的作用。自8 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一批经济学家以企业生产中规模收益递增 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形成了新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该理论认 为:当分工演进处于较低阶段时,分工所带来的规模递增收益被交易费用所抵消,人们选 择较低的分工水平,企业选择国内生产,对外投资是不必要的。随着分工演进水平的提 高,分工的好处是以弥补交易费用,则国内市场不能满足分工水平的要求,企业的国内生 产就会发展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会随着分工的进一步演进而提高。 从理论依据的分析来看,对政策的制定者而言,他必须明确外国直接投资者决定对外 投资的动因和本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因素。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市场扩展和企业组织 扩张的过程,在这一扩张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取大利润。 一般而言,进行对外投资的国外企业要比国内企业具有较强的优势,他们对投资地点的选 择不仪要考虑到总体投资的多元化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更注重特定投资区位的生产成 4 奉积交易费用的大小、投资风险特别是步 生风险的离低以及实理利润的芋段。因此,选 择和制定利用外圈直接投资政策的纂本点就在于认清本国的眈较优势、降低外生风险和 交易费用并确保程公平竞帑的基础上实现利润。 鼓黔謇公霹为主体,一臻子要素来转移灸特薤鹃终蚕壹接投炎是多方嚣嚣素综合终 用的结果。其母囤政府的促进作用,东道国政府的吸引作用和外国公司所具有的自身优 势,以及外国直接投资韵产生积发展与分工演进水平存在一定姻相关性。对于大多数发 震中国家盼东道隧政府来l 蔑,其困难靛在于魏何安排会逶的致策叛暖 l 符合本国经薪发 展战略的外国直接投资。这里的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选择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葶鞋发聂搂式,这取决予一冒熬经济发疑验段翱炎源寨藏掰决定魏耀对毙鞍挽势;二蹙翔舞 作出制麟和政策安排,包括税收政策、贸易政策、利率岛汇率政策和利用辨国直接投资政 策以及备项政策之间的相甄配合,逸是因为不同的政策安排和配合对外豳直接投资当事 a 瓣经漭行隽方式静影确燕不磊懿。因魏,在篾定懿裁炭程袭策安捧下,分辑各姿攀久懿 经济行为,有助予我们理解政策目标如何能被或不能被实现。 二、蛉国直接投资巾昀行为夯辑 在避行外国纛接投资的过程中,一般要涉及三方嵩事人,即外国直接投资者( 包括跨 国公司) 、东道国翻内企业和东道国政府。我们假设他们都是理性的,他们的行为都是追 求塞身效熙懿最大纯,毽交:套方警攀人实瑗效爱最大纯垂孽途锈苓弱,因瑟导致镶髓行为 方式的麓异。通过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我国现行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的政策为什么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冀敢策且掭。 f l 效府静晕子为分耩 尽瞥政府的翻标并不总是从经济的角度米考虑,但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假设敢府的 肇撂是谋求最大纯凿内经济泣绩,摄据凝古典瓣经济增长理论,一萎的经淡增长主舞取决 于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当一瞬面对资率缺乏和技术落后状况时,为了维持和加速 国内的缀济增长,利用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是较理想的选择。而在形式上,利用外国直接投 舞篦闺接投资更毒稍于资零豹疆牧秘技术瓣l 进。兵捧说:豫t 豫替嚣舞赍金不燕帮;l 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外国离接投资的政策目标还有:扩大出口、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盼涸整和擞升以及健进现代淼业制度建设和市壤经济体制的建 立。我圈竣府允诺鳕外国煮接投资象簧是潋绿她投资( g r e e n f i e l di n v e s t m e n t ) 的形式进 行,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和合作开发四种形式,同时为了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制 订了一泵魏戆往惑酸策。主要毫: 1 ) 对船资黢投毙镑瓣规定毙较灵溪;( 2 ) 投资形式、规 模、地点可以自由选择( 但对东部地聪给予更多的优惠玻策) ;( 3 ) 宽厚的税收优惠,包括进 口蓑税和国内税赋的优惠;( 4 ) 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和收费;( 5 ) 慰便利的外汇市场准人; 6 ) 对雾j 溺再投资实行侥意瓣鬟牧逐还;( 7 ) 孓重鑫霸毒秘翱离薪授术硬嚣静授资给予更多 的优惠激励。同时,国家为鼓励各地方政府利用外国赢接投资的积极性。不仅给予地方政 府更多的自主权,蕊且将吸g 外国壹接投资鲍规摸终必她方致痨富员的生要经济救绩之 。困魄,除了爵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堍方政府有税极性竟褶以各种形式提供燹为优 惠的政策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者到本地区投资。 逶过叛上魏分椽,我们认为,尽嚣铡鬟蛰嚣直接投炎静致繁舞撂是骥镄魏,毽竣府蓑 5 定的具体政策是以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为中心的,即以提供优惠政策激励来增强引进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这种增强区位优势的方法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本应通过利用外 国直接投资所得利益的部分丧失,而更为严重的负面效用是:一方面,通过提供优惠政策 激励来增强区位优势和途径实际上并没有增强区位优势,因为这些措施既没有减少本国 经济中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也没有降低交易费用,而只是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一种补 贴;另一方面,这种增强区位优势的方法扭曲了外国直接投资者和国内企业的行为方式。 事实上,对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应是有选择的,即只针对具有正的外部效用的具体 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同时,我们也坚持认为:这种优惠也应同样给予国内企业,以对这些 投资项目的社会收益超过私人收益的部分进行补偿。 ( 二) 外国直接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对于外国直接投资者来说,其最终的行为目标是取得利润最大化,但由于不同的外国 直接投资者所具有的邓宁折衷理论模型优势不同,其行为方式也表现不同。 ( 1 ) 对于市场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说,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其获得利润最大化 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所有权优势,更取决于其扩大市场的能力,因为只有足 够的市场规模才保证其资产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尽管扩大市场的途径有多种选择,如 发放许可证和出口等,但对于市场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说,利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是 一种较佳的选择。这是因为:对于某些产品和劳务市场来说,如果没有和消费者的紧密联 系,他们就不可能抵达这些市场;还有一些产品和劳务市场。远距离为它们提供服务或者 十分困难,或者成本太高,要快速地对当地消费者偏好或市场条件变化作出反应并扩大市 场份额极难做到。我国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不仅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消费者群 体,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具有极强的市场潜力;另 一方面,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偏好易引导和培育,任何一种消费偏好的形成, 都可以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对于市场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说,其在中国的 投资一般具有较长远的目标,在短期内并不是获取利润最大化。而是扩张其市场份额。由 于这类外国直接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其投资具有一定的可延迟性和不可变更 性;而且其投资项目一般也含有较多成份的先进技术革新和先进管理经验,随着投资的进 行,会产生溢出效用和外在效用。因此,他们更关注于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投资形式的 选择,交易费用的高低,不确定性所带动的外生风险和竞争者的投资状况等,面对政府所 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的反应并不敏感。 ( 2 ) 对资源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来说,其客观利润最大化的程度依赖于东道国的 资源禀赋状况及相对比较优势,在某些领域,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缺乏资金和 技术,这些资源尚待开发或开发程度较低,而自然资源状况又是一国所独特具有的,因而 这成为某些从事资源开发和加工的外国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而且在某些领域的投资涉及到国民经济 的基础产业,具有溢出效应和外在效应。因此,这类投资也具有可延迟性和不可变性,对 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也不太敏感。 资源寻求的另一类型是寻求成本最小化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他们根据劳动力资源的 比较优势,通过直接投资,将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链的不同部分安排在最能发挥其作用的 6 地区,通过内部贸易和国际销售网络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因而他们具有较强的出口动 机。对于这种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地理因素( 决定运输成本) 、当地的劳动力供给的成 本和适用性是重要的,同时他们对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为毕 竟优惠政策激励为他们的投资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但这种补贴却使国内企业在国 内和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 3 ) 政策租金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这类外国直接投资者并不具有所有权优势, 在母国国内也不具有竞争力,或者由于负的外部效应而日益受到母国政府的限制,如母国 政府颁布日趋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等,他们不仅在母国国内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其 资产存量的使用都越来越受到限制。如何使用、发挥其资产存量的作用来维持企业的生 存并实现利润? 对外国直接投资不加区分地( 或事实不加区分地) 提供优惠政策激励的东 道国自然是这类外国直接投资者的理想投资地区。因此,对于这类外国直接投资者。与东 道国的投资环境状况相比,他们更关注于东道国的市场准人条件和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 等。 政策租金寻求的另一类型是国内资本通过种种渠道外逃,再以外国资本的形式在国 内进行投资。因为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是国内企业无法获得的, 通过“外逃一再投资”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获得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补贴。而且可以比国 内企业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对外国直接投资者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更清楚地分析典型外国直接投资者的行为方 式。事实上,在进行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各种行为方式是相互综合的。不过,通过以 上分析,我们认为:不同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对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的敏感程度是不同 的。这种敏感性依次为:政策租金寻求型一成本寻求型一市场寻求型和自然资源寻求型, 而他们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关注程度正好相反。在投资环境改善缓慢和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激励的背景下,一国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和结构与外国直接投资者对优惠政策的 敏感性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而另一方面,不同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具有不同的外部效用 ( 正的、零的或负的) ,因此,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行为分析,有助于说明政府提供优惠 政簏激励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与政策且标的不一致。 ( 三) 国内企业的行为分析 无论政府提供如何的政策框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是东道屋的国内企业。 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最终取决于国内企业吸收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 动机和积极性,东道唇政府所制定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国内企 业的动机和行为方式。 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和企业组织制度不 完善,很难将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行为目标,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追求的是个人 效用最大化,而企业经理人员又是由各级政府部门来任免的,因此企业经理人员的个人效 用最大化不仅是经济收人上的。而且还有政治上的动机。由于不同企业和企业经理人员 所追求目标的差异,他们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上也很不相同。 t 1 ) 政府为实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目标,在可操作的水平上,将各地吸收外国 直接投资的规模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经济业绩之一,而各地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 7 业) 的经理人员又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任免的,因此,各级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和能 力要求其所辖范围内的企业积极寻找外国直接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利用外国 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多,而实际利用金额少。由于将吸收外国宣接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作 为主要目标,其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选择不大会考虑到企业的自身优势、地区间的比较优 势和政府的政策目标。 ( 2 ) 一部分国内企业( 特别是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为获 得比其它国内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时间 积累或从外部获得,相比较而言,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者的参与能更快地获得这种竞争优 势,特别是当外国直接投资者所提供的所有权优势,如产品差异、技术优势和市场营销技 巧,是国内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时,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更为明显。这种利用外国直接 投资的动机会促使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内的其它企业纷纷寻求外国直接投资者的参 与以抵消那些事先企业已获得的竞争优势。 ( 3 ) 由于政府为鼓励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而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使得国内企业 比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一方面,国内企业无法利用国外资源或利用 国外资源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例如:由于政府实行较严格的进口控制和外汇管制,国内企 业无法进口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或即使被批准进口,也要付出较高的谈判成本和支付进口 关税;另一方面,政府所提供国内税赋优惠,使得国内企业承受较重的税收负担,这使得国 内企业有积极性去寻求外国直接投资者的参与,以获得优惠政策激励所提供的种种好处。 而当政府所提供的政策优惠程度因地区差异而不同时,他们就会寻找最有利的投资场所 以获得取大的政策租金,导致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因此。这不仅造成了同一 地区的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而且更加剧了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国内企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不仅随着企业行为目标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而 且即使具有相同行为目标的企业,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这里要 关注的是当一国政府为鼓励外国直接投资而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时,对国内企业所 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 扭曲了国内企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为 方式;( 2 ) 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行为分析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其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相关当事人 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反应,政策的激励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当事人的行为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当事人的行为目标 不同,其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政府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宏观政策 目标与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微观主体( 外国直接投资者和国内企业) 的目标存在不一 致,而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不仅没有协调这种目标的不一致性,而是加剧了这种不 一致性的扩大;另一方面。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所提供的一系列政策 优惠,使得外国直接投资者和国内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扭曲,他们的实际行为方式与政府 既定的政策目标发生较大程度的偏离。这从逻辑上说明了即使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在规模 上实现了既定目标,但其它宏观政策目标并不能被充分地实现。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们 将在分析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体效果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说明我们的这 一结论。 8 三、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 9 9 2 年以来,我国一直 是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截) 1 - 9 11 9 9 7 年6 月底,我国累计实际利 m 3 l - m 直接投资达1 9 7 9 亿美元,已批准成立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 3 万家。外国直接 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过远,这种影响不仅存在积极效应,而且也存在消 极效应( 详后) 。我们认为:消极效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必须付 出的代价或成本;二是通过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前面的行为 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消极效应主要表现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目标没有能充 分实现( 尽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是巨大的)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将吸收外国直接投 资的政策重点放在提供优惠政策激励上。在我们看来,在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激励的框架 下,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目标没有能充分实现是各方当事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在这 一部分里,我们将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在不同领域内( 包括宏观和微观的) x t 我国经济的影 响,以进一步论证我们的结论。 (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提供资本和技术等一揽子要素转移以及带来制度创新和规模经 济,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有积极贡献。 1 、资本供给。资本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是 由于缺乏资本积累而制约着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积累储蓄并转化 为资本;二是直接吸收外国投资。对于第一个途径,可能由于本国的储蓄率很低,或储蓄 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不畅或本国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难以支持一国的经济增长。通 过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填补东道国的期望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 而且还可能为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动员当地的储蓄,从而直接和间 接地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可以通过分析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 资本分别占g d p 和固定资产投资( f a i ) 的比重得出( 表1 ) 。从表中不难看出,8 0 年代期 间,我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规模也不小,但占g d p 和f d i 的比重却很小。9 0 年代 以后,外国直接投资占g d p 和f a i 的比重逐年提高,到1 9 9 5 年,这两个比重分别为5 4 和1 5 6 。由此可见,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资本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资金 中不可忽略的来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直接贡献。 表1 外国直接投资i f d i ) 占g d p 和f a i 的比重 g d pf a i实际f d if d i 以强pf d i f a i 年份汇率 (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 ) 1 9 8 58 9 6 4 42 5 4 3 21 6 6 12 9 30 51 9 1 9 8 61 0 2 0 2 23 0 7 8 71 8 7 43 4 5o 62 ,1 9 g d pf a i实际f d if d i g d pf d i f a i 年份汇率 (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 )( ) 1 9 8 71 1 9 6 2 53 5 8 672 3 1 437 20 72 4 1 9 8 81 4 9 2 834 5 6 983 1 9 43 7 2o 82 6 1 9 8 91 6 9 0 924 1 1 423 39 237 608 3 1 1 9 9 01 8 5 4 7 94 5 1 7 63 48 74 7 80 93 7 1 9 9 12 1 6 1 7 85 5 3 0 34 3 6 6 5 3 21 14 2 1 9 9 22 6 6 3 8 18 3 4 96 1 1 0 0 75 5 12 27 7 1 9 9 33 4 6 3 4 41 2 4 7 9 22 7 5 1 55 7 6 461 2 7 1 9 9 44 6 6 2 2 31 7 0 4 2 93 3 7 6 7 8 6 1621 7 1 1 9 9 55 8 2 6 05 2 0 0 1 9 33 7 5 28 3 55 4 1 5 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但我国吸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在政府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的框架下来进行 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是以绿地投资为主。在这一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对我 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应打折扣。这是因为:( 1 ) 一部分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设备作为 出资方式( 以适应绿地投资形式) ,而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所需的设备进r l 给予免除关税 的待遇。因此,其设备作价往往高于正常的国际价格水平。按正常的国际价格水平计算, 其实际投资额应低于官方的统计额,相应地,其占g d p 和f a i 的比重应比表l 中所列比 重有所下降;( 2 ) 一部分国内资本以种种渠道外逃,再以外国资本的形式在国内进行投资, 而这部分资本应视为国内资本;( 3 ) 存在一部分投机性资本,由于国内市场利率、债券利率 和股票市场盈利都高于国际水平,存在套利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对资本项目管制又比较 严格,因此,一部分投机性的套利资本只能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而 并没有形成正常的生产性和经营性项目,从长期来看这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不利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为当地的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动员当地的储 蓄,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间接的贡献。但要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所动 员的储蓄规模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规模是不大可能的。不过,从现实的观察中,我们认 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面资 本市场、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是本币和外币资金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前提。因此外 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应是积极的。 2 、技术供给。除资本之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一国的技术 进步和创新也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本国扑克身的开发和积累即内生的技术进步;二是从 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即外生的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自身的开发和 积累不仅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人力资源缺乏、资金不足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等,而 且技术进步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一条捷径。由于外国 直接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是技术生产和传播和重要机构。因此,吸引、利用外国直接 1 0 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将直接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并最终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 长。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一直是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宗旨之一。为鼓励高新技术项目 的外国直接投资,政府制定了更为优惠的措施,不仅使具有一定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 备进入国内的产业部门,填补了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的空白,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光纤光 缆、通讯设备、自动化仪表、彩色电视机、电梯、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电机、轿车、新型建 材、药品等方面的技术进步效应。而且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现有的技术设备改造也作出 了贡献,外资( 包括间接投资) 占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稳步提高,从1 9 9 1 年的3 6 提高到1 9 9 5 年的9 7 。 但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外国直接投 资累计项目数的产业结构分布的分析来看。从1 9 7 9 1 9 9 3 年,工业部门的外国直接投 资项目占总数的7 4 ,4 。其中:劳动密集型和一般加工组装型企业居多,大约占项目数 的6 0 一7 0 ,资金密集型项目少,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技术型企业比重不高。1 9 9 4 年 以来尽管有所改善,但这种状况并未根本改观。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分析 来看,整体项目规模偏小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这也说明外国直接投资的项目属于技术资 本密集型投资的比重是很低的,而规模偏小的普遍性和相同性,可能表明绝大多数投资项 目都是非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一是外国直接投 资者的自利逻辑。由于技术等中间产品的高交易费用和担心技术扩散所导致的溢出效用 对所有权优势造成威胁,外国直接投资者一般不愿意转让技术特别是转让核心技术:二是 我国对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外国直接投资者,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其 最终目的是获得比其它地区投资更高的利润,如果不转让先进技术也能获得其期望的利 润水平,外国直接投资者自然没有任何积极性来转让其先进技术两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 策,如关税和国内税收优惠,对外国直接投资给予补贴恰好能满足其一定的利润目标。同 时,这种政策激励使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有利于竞争地位的提高,但同时也不利于其技术转 让。因为外国直接投资者转移技术的先进程度和转让速度,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本国国 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在投资环境改善缓慢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 和较高的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外生风险,政府提供一系更优惠政策激励所吸引的外国直 接投资大多属于政策租金寻求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他们本身就不具有所有权优势,特别 是技术优势。 t 3 、制度创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等看成是经济 增长的源泉,而忽视了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诺斯( n o r t h 。1 9 7 0 ,1 9 8 1 ) 则认为:对 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他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 长的关键”。“知识和技术存量规定了人们活动的上限,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决定在这些限 度内人类如何取得成功。政治和经济组织的结构决定着一个经济的实绩及知识和技术存 量的增长速率。”因此,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存量决定了一国最大 化的潜在产出水平,但现实中实际的产出水平越来越趋于接近这一最大化的潜在产出水 平。词此,在知识和技术存量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产出水平或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性因 素。就经济方面而言,这些制度性因素包括:有效率的产权形式、企业组织形式以及使交 1 】 易费用降低和外生风险减少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通过剩用外国煮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传统魇鸯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多凭化的产权结 幸奄。郎形戒了以善有经济为主导,国有、集俸、私营、磐资等多种缀济成份藏同发展的格 局。在经济增长中,产权改革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在1 9 8 6 1 9 9 0 年间,国有企业年平均 产出增长率为7 ,集露企业为1 8 ,终蜜壹接投资企业隽7 4 ;在1 9 9 3 攀熬工照总产 出中,国有奄韭占4 3 ,集体企业占3 8 4 ,私营企业占1 8 5 ,冀中6 0 怒由外国赢接 投资企业贡献的。 逶过萃莲怒辨蓬赢接授炎,程进了我嚣垒堑缀辍形式辩变革,一麓企整缀织形式熬安辩 ( 包括产权安排) 是以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作为示范和参照的。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形 成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1 ) 由于赫出现的企业组织形式受到预算硬约束, e 传统律铷下的国糟企监的效率要离;( 2 ) 新出现的企戴组织形式打破了黼有企韭的垄 断,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独霸市场的局面。 透过剥鼹多 匡纛接投资,不仅在产投秘企韭缓织影式豹锚蓑上捷进了敬嚣戆经济增 长,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在其它许多领域促进了我国的制度变迁。如对外汇体制改革的 促进、对会计制度改革的促进、对金融、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促进等。这些方面的改革都 楚鞋发挥枣场撬潮佟躅为棱心豹,在一定翟塞土降低了交荔费用秘减步了辩生风险,嚣丽 对我国的缀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翱发震怒与规模经济相关驰。芷是蠹子存在递壤 规模收益,键进了专妲化与分工的发展,使企业从国内生产扩张到对外投资。根据新增长 理论,专业化与分工的发展是疑济发展的基础。我国通过利用外嚣直接投资,促进了嗣内 最终产瑟稚牵淹产燕麴多撵鬣释竞争,嚣嚣楚溺赞老褊努更趋多嚣铯稻选撵更鑫垂。滚 自竞争的聪力和为获得递增规模收益所带来的驱动,促进了国内专业化与分工的发展,进 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积极贾献。在这里,政府的敢策选择应从二个方面寒考虑:( 1 ) 通 避一系捌袭策安搀来降低交荔费用,撼凑交易效率,西为专盈纯和分工的发攫与交嚣费用 存在你消我长的关系;( 2 ) 由乎规模经济不可避免地形成糖断竞争的局面。佩政府对商业 自由的立法鄞枣场的鑫由进入颓遗出霹以使其攘副竟争黪终爆太等其限制竞争鳇终藤, 使分工的发展与完全竞争相容。 ( 二) 对出口和圈际收支的影响 1 、对窭疆静影穗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1 :3 贸易的发展。使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快速增 长( 表2 ) 。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e 重由1 9 8 7 年的3 1 增如到 1 9 9 5 年的3 t 5 。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圉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规模上。而且还表现在出e l 产 蠡缝擒戆数饕主。农1 9 9 3 年季眭1 9 9 4 每,羚蛋妻搂投资金煌工韭剿痰鑫窭麓鑫其窭疆总 值的比重连续达到9 3 ,其中机电产品一项出1 :3 额在1 9 9 4 年达到1 3 2 8 亿荚元,比1 9 9 3 年的8 39 亿美元增长了5 8 3 ,占其出i :1 总额的3 8 3 ,占全翻机电产赫出口总额的 4 1 5 麓。 1 2 表2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规模 单位:亿美元 f d i 出口额全国出口额 年份( 1 ) ( 2 ) ( 1 )( 2 ) 1 9 8 71 2 23 9 4 43 1 1 9 8 82 4 64 7 5 25 2 1 9 8 94 9 25 2 5 49 4 1 9 9 07 8 16 2 0 9 1 2 6 1 9 9 11 2 0 57 1 8 4 1 68 1 9 9 21 7 3 88 4 9 4 2 0 5 1 9 9 32 5 2 4 9 1 7 62 75 1 9 9 43 4 7 11 2 1 0 0 2 8 7 l 1 9 9 54 6 8 8 1 4 8 7 73 1 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事实上,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并不一定具有高于国内企业的出口倾向,它的出口倾向要 受到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结构、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东道国的 资源禀赋状况、政策特征、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规模等若干因素的影响;另外,它的出口倾向 还取决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性质,如果该企业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出口供应点,它就会对 东道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如果该企业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的跳板, 它的出口倾向就会降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高于国内企 业的平均出口倾向,我们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 ) 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 源必港、澳、台为主,在截止到1 9 9 3 年的累计数中,它们占全国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总数的 7 8 6 ,占外方注册资金总数的8 4 7 ,而港、澳、台的投资一般是看中了内地低成本的 劳动力资源。这种投资的特征是投资少、见效快、出口多;( 2 ) 我国有明确的指导外国直接 投资企业增加出口的优惠政策,这种优惠政策特别便利了小型劳动力密集型出口项目的 发展。 但从总体上来看,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影响并没有改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点,也没有扭转我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要素禀赋 格局。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大量增加劳 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加剧了市场竞争,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二是对外国直接投资 企业以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补贴,使国内出e l 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乖0 用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就直接影响而言,外国直接投资通过产出、收入导致进出口的增长,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就 1 3 间接影响而言,外国直接投资能通过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化影响进出口价 格,进而影响国际收支。另外,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进入所导致的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外国 直接投资提供的优惠政策激励也影响国际收支。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者利用转移定 价等手段也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 1 ) 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资本流人是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盈余和外汇储备增加的最 主要因素( 表3 ) 。 表3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简表 单位:亿美元 1 9 8 51 9 9 01 9 9 31 9 9 41 9 9 5 经常帐户差额一1 1 4 1 71 1 9 9 71 1 9 6 27 6 5 76 1 8 投资差额 8 4 11 0 5 61 2 _ 8 2一l o3 71 1 7 7 4 资本帐户差额 8 9 7 23 2 5 62 3 4 7 23 2 6 4 43 8 6 7 4 ( 1 ) f d i1 6 5 93 4 8 72 7 5 1 53 3 7 8 7 3 7 7 3 6 储备资产增减2 3 5 21 2 1 2 2一1 7 6 23 0 5 2 72 2 4 8 1 外汇储备增减2 5 0 71 1 5 7 21 7 5 63 0 4 2 12 1 9 7 7 ( 2 ) f d i “1 ) 1 8 51 0 7 11 1 7 21 0 3 59 7 6 f d i 4 0 1 2 o6 2 6 ,84 4 4 ( 2 1 注:储备资产增加为“一” 一般认为,f d i 中的6 0 是以设备方式出资的因此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只有4 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中可以看出外国直接投资所提供的资本流入占资本帐户的盈余在1 9 9 3 年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共享经济行业全球市场布局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仓储行业智能物流与智能仓储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与在线医疗服务研究报告
- 2025会计高分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行业农产品电商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媒体行业新媒体传播与内容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 左乙拉西坦片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会计科目考前必做模拟试题及解析
- 智能化设计资源管理-洞察及研究
- AI时代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5年)-安恒信息
- 供电服务技巧培训
- 202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膳食部劳务派遣后勤工人招聘(莫干山院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黄广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0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绿色化学全套课件
-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讲义
- GB/T 31722-2025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导
- 电气自动化专业求职面试题目及答案
- 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