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 活和休闲方式之一。而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作为现代旅游研究的前沿领域,自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一直是国内外旅游学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各地旅游投资 增长迅速, 区域之间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有关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地区资金不足、服务设施差、人力资源落后、旅游产业之间不 协调等因素,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提高武陵山区旅游综合竞争力,找到武陵山区 旅游竞争力的突破点,文章对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本文在收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参考世界旅行与旅游委员会发 布的竞争力指示器,并以区域经济学、竞争力理论、 旅游学等为理论依据,着重运用波特的竞 争力钻石模型中的 6 个因素分析法, 对张家界、凤凰和乌江画廊等 8 个典型的武陵山区旅游景 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武陵山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情况, 深入探讨了武陵山区的旅游竞 争力整体实力,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以期培养旅游竞争优势,提升武陵山区旅游业竞 争力,实现武陵山区旅游经济的崛起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武陵山区; 旅游产业;竞争力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ii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and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life and one of leisur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80s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academics , the competiveness of regional tourism and research as the forefront of the modern field of tourism research . 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 high-speed development , and travek around the rapid growth of investment , the reg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ourism industry , the reg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are rich in tourist resources , but most areas of insufficient funds , poor facilities ,human resources behind ,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other factors between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m resource advantage has not been translated into advantage for the industry , resulting in the wuling moutain tourism less competitive .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wuling mountain tourism and find wuli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reakthrough point , the article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wuling mountain tourism were discussed . in this paper , i will collect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reference to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boards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 and regional economics , theory of competitiveness , tourism , and so on . for the theoretical basis , focusing on the use of porters diamond modeal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ix factors in the analysis of zhangjiajie , such as phoenix and the wujiang river gallery 8 typical tourist attractions wuling mountain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wuling moutain tourism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asic situation , in-depth wuling mountain area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ourism . finally , targeted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fos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tourism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wuling mountain tourism , the realization of wuling mountain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 key words: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 tourist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 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 章 绪 论 第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旅游产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不仅在产业规模上实现了较大的扩张,而且产业结构运 行的条件、环境和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布局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自 1999 年实行黄金周制度以 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 年国内旅游 7.44 亿人次,旅游花费 3176 亿元;2007 年已经达到 15.94 亿人次,旅游花费 7229.74 亿元。旅游业作用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全国已有 25 个 省区市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 我国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2007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旅 游 收 入 0 0.05 0.1 0.15 0.2 0.25 0.3 百 分 数 国内旅游消费(亿元)黄金周旅游消费(亿元) 黄金周旅游消费占国内旅游的百分比 图 1.1 2000-2006 年黄金周和国内旅游消费趋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7 (中国统计局编纂.国家统计出版社发行。2007 年 9 月第 一版)上 2000-2006 年数据整理计算。 1.1.2 区域旅游业竞争激烈 随着市场供需态势的变化,客源市场争夺加剧,旅游企业利润普遍降低,我国区域旅游业 进入了微利时代。 武陵山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任务十分 艰巨。 但也要正视现实,即武陵山区资源比较丰富,如土地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巨大;矿种多、 储 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水能资源丰富,发展小水电潜力大;生物资源丰富,名、 特、 优经济植物众多; 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等。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2 旅游业作为武陵山区这个相对贫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武陵山区经济发 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开发中,武陵山区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提炼,各类 优势资源未经充分的整合,再加上较封闭的区域位置、资金不足、服务设施差、人力资源落后、 旅游产业之间不协调等因素,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武陵山区旅游发展处于中西部 各省的市场屏蔽中,造成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很差 。如何整合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 发展,提高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找到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突破点是本论文力 图探索的内容。 1.2 研究进展综述 1.2.1 国外对旅游竞争力的探讨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界和管理界的众多学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旅游竞争力展开了 广泛的研究。1980 年,既世界经济论坛(wef,word economic forum)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 学院(imd,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建立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对旅游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 (porter m ichael e)教授连续发表了竞争战略 、 竞争优势 、 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 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 ,创立了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 础 。由加拿大学者克劳奇( geoffrey t. crouch)和布伦特瑞奇(j. r. rrent ritchie)等人 组成的研究团队,从 1992 年起,长期致力于旅游竞争力研究,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可持 续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和生态上,而且还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旅 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在理论和模型研究方而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从 旅游地环境管理、旅游管理与政策、目的地营销、信息技术、旅游集群、旅游合作等方而对旅 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 。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工作重心也开始对旅游可持续竞争力 问题投入一定的关注,并专门成立了旅游目的地管理特别工作小组研究这一重大问题。2003 年 dwyer l, forsyth p,spurr r 利用 cge 模型探讨了旅游规划、目的地区域合作以及目的地 竞争力评估的一般模式 。2004 年 wan-in lee, bharath m josiam 探讨了会展旅游竞争力的 影响机制和评估模型 。gooroochurn nishaal, sugiyarto guntur(2005)选择八项指标,即 价格、开放度、技术、系统内各部分、旅游资源、社会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以集聚数模型进 行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 李俊杰. 浅谈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 年 8 月 5 日. 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80. ritchiej.r.b.crouch g.i. the competitive:asustainabilityperspectivej.tourism。 、 paulo ri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j. tourism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00, (12): 434 436 tanja mahalic.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a factor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1):65-78. dimitrios buhalisa. maria cristina licata. the future etourism intermediariesj. toursm management, 2002,23(3): 207-220. dwyer l , forsyth p , spurr r.inter-industry effects of tourism growth: implications fordestination managers j. tourism economics. 2003, 9(2): 117-132. wan-in lee, bharath m. josiam.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national convention tourism .2002. (8) :41-42 competitiveness:an exploratory study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综上,国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焦点早期集中于旅游目的地(tourism destination)相关情况, 研究内容大多为案例研究,既一系列的实体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只是对单个的独特的旅游目的 地进行单个的个案研究,而由一般都特殊的所得出的与旅游竞争力相关的理论研究、旅游竞争 力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随着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系统学、行为学等多种 方法的运用,旅游竞争力研究正在从单纯的定性描述研究向精确的定量评价研究发展。 1.2.2 国内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1、从国家角度研究旅游竞争力 我国众多学者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王莹从国际旅游接待人数、旅游者人均消 费、国际旅游收入构成和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构成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 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对策;黎洁、 赵西萍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是我国国际旅 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演进将经历旅游资源竞争、旅游产销竞争、 资本实力竞争和创新研究四个阶段,开创了我国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 。朱应皋、万绪才从 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其他条件以及国际旅游业绩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国际旅游 竞争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旅游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与分析 。近两年,有学者更加关注人本管理、知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信息化等对于提升 竞争力的作用 。 2、从区域角度研究旅游竞争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形成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说” 、 “引力说” 、 “区域旅游持 续发展潜力模型”等学说。张陆等认为区域资源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 伟光等结合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运用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提出以旅游资源为内核所形成的旅 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李玲等则从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政府等相关方面对东 西部旅游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 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旅游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定义竞争力的要素构成,从多方面构建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研究旅游竞争力提供了依据。孙永龙、张华明对西部十 二省市区旅游业发展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蒋伟、杨莎莎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 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 在实证研究中一般以省域之间的旅游竞争力研究为多。 总之,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多局限于波特竞争力理论在旅 游业的运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中对省域之间的研究较多,对地级区域的研究少。而对特殊的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理论和评测 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属空白。 development,2004,2(2): 105-112. 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j.社会科学家,1999,(5):19-22. 朱应皋,万绪才.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研究全球旅游 12 强(国)实例分析j. 南京财经大 学学报,2003(2):12-17. 李万立. 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5(3):123-124. 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9):113-117. 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1):53-56. 袁基瑜,于静.黑龙江省旅游系统竞争力提升的理论思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5 (12):147-150. 蒋伟,杨莎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j,2007 (6 ) 40-45.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4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高速发展,武陵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地区资金不 足、服务设施差、人力资源落后、旅游产业之间不协调等因素,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造成了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不强。为提高其竞争力,本文会分析其区域的特殊性,并提出相应 的解决对策。 1.3.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论文对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模型进行初步的探讨,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 系,得出影响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的不同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更加全面地剖析当地 旅游经济。在学科建设方面,把竞争力理论引入武陵山区旅游研究体系,丰富特殊地区旅游分 析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武陵山区八个典型的旅游景点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为这些地区及其它相似区域的旅 游决策者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找到八个旅游景点产业的优势与劣势、问 题与出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历史相关资料收集归纳总结, 对旅游竞争力和武陵山区几个旅游区域进行相关文 献综述,通过观点创新提炼出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理论,进而选择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量化分 析的指标与构建评价系统,对武陵山区八个典型的旅游景点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分析,最后提 出武陵山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如图 1.2 . 第三章 武陵山区旅游业产 业区域竞争力评价 第五章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 争力提升与行政管理体系构思 第二章 区域旅游竞 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武陵山区旅游 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绪论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 1.2 本文逻辑关系图 1.5 研究方法 1、 归纳分析与演绎分析相结合。采用归纳分析方法对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局限 进行分析与评述;本文综览了国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和部分外文文献,对文献进行了较为细致 的梳理。本文重视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阐述与分析,力图构建武陵山区旅游竞争力研究的 框架并对 8 个典型景点进行实证研究。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性的方法是必要的,甚至是主要的,但考虑到决策的科 学性,还要采用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一是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应用到武陵山区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中 。 以前的区域旅 游竞争力的研究中对省域之间的研究较多,对地级区域的研究少。而对特殊的武陵山区旅游竞 争力理论和评测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属空白。 二是通过对武陵山区八个典型的旅游景点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为这些地区及其它相似区域 的旅游决策者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新方法。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在做定量分析时,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地的统计年鉴和调研时从当地职能部门搜集到的,可 能不是特别精确。另外在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提出的对策建议可能不是很全面。 第六章 武陵山区旅游产 业竞争力提升与产业结 构调整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6 第 2 章 区 域 旅 游 竞 争 力 研 究 理 论 基 础 第 2 章 区 域 旅 游 竞 争 力 研 究 理 论 基 础 2.1 旅游竞争力理论基础 2.1.1 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波特所提出,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竞争优 势理论由企业上升到国家,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分析钻石模型 ,试图解释“为什么特定 的国家会成为特定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母国基地”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 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 视的。如图 2.1 图 2.1 波特的钻石模型(来源:波特 1990) 2.1.2 区域旅游系统理论 旅游现象是一种地理、文化、社会、经济现象,旅游业涉及众多影响因子。区域旅游业产 porter, michael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acmillan, london, 1990. 政府 生产要素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机遇 需 求 条 件 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生、发展之时,即是区域旅游系统运行开始之时,旅游地参与区域旅游竞争之始 。从地理角 度,旅游系统表现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间通过一定通道的双向流动; 从功能角度,旅游系统 有“六要素论” 、 “四分法” ,其中“六要素”即通常所说的吃、住、行、游、购、娱;“四分法” 指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支持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角 度不同则旅游系统构成不同。从控制论角度,旅游系统又表现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控制 变量的递阶控制系统。 2.1.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 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 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 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旅游资源的这种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的重要性。可持 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具体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 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 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世世代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 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保持环境资源效用的持续性,实现公平。这一要求不是一个部 门或行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因为行业的最优并不等于区域的最优 。但是,旅游业是人类发展 行为的一种具体方式,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产业部门,与资源之间具有很强的依存度,旅 游业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综合性产业”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整 体目标要求:同时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它是一种被称为第三产业龙头的经济产业,经济效益的追 求是其目标之一,取得可持续收入成为动力来源。旅游业还是一种社会产业,取得良好的社会 效益、实现社会状况的正向演替,同样成为旅游业追索的目标之一。 2.1.4 区域旅游业合作发展的机理 “核心边缘”理论 它是美国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在 1966 年根据对委内瑞拉区域发展演变特征的研究,以及 根据缪尔达尔和赫希曼等人有关区域间经济增长和相互传递的理论,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 区域 发展政策一书,系统提出了核心边缘的理论模式。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 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 。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 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效应差异理论-区域空间扩散和相互作用的效应差异理论,一种是外围区域经济增长,吸引了 本区域的资金劳力和原材料,削弱本区域的某些发展机会,从而对本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不良 的影响,即回流效应;另一种是外围区域的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产品及原料市场,增加技术改 良,加快就业机会扩大,从而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有利的影响即扩散效应 。 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实质上就是跨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这种开发有利于旅游区的 可持续发展。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地区都能进行旅游合作开发,实行合作开发的区域必须符合 以下的条件:一是资源上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二是地理空间上有一定的邻近性;三是旅游产 品有一定的互补性 张广海,李雪. 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8) :49-50 汪薇.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j.黄山学院学报,2006 (01)14-16 弗里德曼 .区域发展政策 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2(3)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8 2.2 启示 2.2.1 区域旅游竞争力 波特指出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主要是国内需求) 、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竞争 状态、政府和机遇等六大要素,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旅游业作为区域经 济发展中的一项产业,其竞争力同样受这六大因素影响 ,但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影响因素具有 自身的具体特征 。如图 2.2 。 图 2.2 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 2.2.2 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性主要由旅游业的以下特性决定: 1、不同区域旅游产品之间存在替代 性就总体情况而言,具有高度垄断性的旅游产品毕竟少数,大多数旅游产品虽然具有特色,但 同类的、差别不大的旅游替代产品不难寻求。 若替代品恰好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内,则必然导致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2、旅游者对区域的 选择性由于众多区域均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致力于开发自身独特的旅游 产品以吸引游客,因而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向旅游者提 供从离家外出直至返回定居地这一期间在食、宿、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产品,需要多种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协调配合,其中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旅游企业,也包括 既向旅游者、也向当地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间接旅游企业,还包括众多对旅游业构成影响的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中的企业。影响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这 一基本生产要素,更包括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才、创新能力、信息 沟通能力、 资金等诸多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其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起支持作用的区域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 。此外,正是由于旅游产业独具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该产业的繁 荣能够带动众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兴旺发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因而受到地方 政府的重视,纷纷出台鼓励政策促进其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无疑为区域旅游业发展 吹去了春风,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旅游业的竞争。 朱应皋,万绪才.全球旅游 11 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 学,2004(9) :35-36 . 旅游企业 旅游要素生产条 件 旅游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政府主导 旅游国内需求条件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 3 章 武 陵 山 区 旅 游 产 业 竞 争 力 评 价 第 3 章 武 陵 山 区 旅 游 产 业 竞 争 力 评 价 3.1 以武陵山区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3.1.1 区域范围 图 3.1:武陵山区示意图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座绵延了渝、鄂、湘、黔 3 省 1 直辖市,面积约 10 万平方公里的大 的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山。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 420 公里,一般海拔高度 1 000 米以上,最高 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 2 570 米。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主峰在贵州铜仁地区梵净 山。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市的 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 丰、 来凤、 鹤峰八个县市和红庙开发区;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 泸溪县、 凤凰县、 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 ; 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 桑植两县;贵州的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 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这里有土家族、苗族、 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 。本文选取猛洞河、张家 界、凤凰等武陵山区典型景点为研究对象,能从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区出发, 从不同角度 来了解和分析武陵山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3.1.2 旅游资源赋存 武陵山区作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所在地,还是有资源比较优势的,如土地资源利用 和生产潜力巨大;矿种多、 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水能资源丰富,发展小水电潜力大;生物资源丰 富,名、特、优经济植物众多;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如湘西州拥有 1 个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国家级名胜风景、俗有“天下第一漂”之称的猛洞河,国家级民 俗风景区德夯,南方长城,距今 1300 多年的黄丝桥古兵营,中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故居、世 中国地理研究 .北京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编. 2007 年 李俊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m民族出版社,2006(12) :267-268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10 界级大文豪沈从文故居,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花垣茶峒镇和因电影芙蓉镇而名噪一时的王 村古镇,有全国公路奇观矮寨公路等景区(点);张家界市有 1 个身兼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 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称号于一体的张家界森林公园,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洞奇 观”黄龙洞等资源 。怀化市有 3 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 个省 级风景名胜区,3 个省级森林公园,1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资源;恩施州拥有利川腾龙洞、清江画 廊、神农溪等景区(点);重庆黔江开发区有被誉为“蜀东西湖”的黔江小南海等资源;贵州铜仁 地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省级自然风景区九龙洞等资源。此外,武陵山区是土家族、苗 族、侗族、白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歌舞迷人,风情浓郁,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所有这些都为武陵山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资源基础 。 目前在武陵山区形成了以张家界、凤凰、梵净山为核心地旅游集聚地,但是仅凭单个景区很 难满足游客对旅游多方面的需求,也难于同国内旅游发达地区竞争,区域的竞争力将会受到影 响。除了张家界有实力对外单独竞争,其他景区都缺乏与区域外竞争对手单独进行竞争的实力 。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武陵山区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当 地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省 市级地区,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 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再加上武 陵山区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大部分县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科学规划。其旅游资源与当 地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自然资源 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又如 当旅游业开发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网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结合, 组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游客。 3.2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 在分析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之前,要明确指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区别,产业 指的是一个行业, 就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产业可指工业以外 的行业,并且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的,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 业、具有同样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比如,物流产业;再比如,我们将国民经济各行业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企业指的是具体的经济实体. 企业一词,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并翻译成中文传 入中国。enterprise 原意是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且具有持续经营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经营 组织或经营体。 企业与行业的区别,企业是基础单位,比它大的是行业,然后是产业。多个同 产类的企业构成了行业,多种行业形成了产业。 武陵山区虽然不是以行政来划分的, 但是该区域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有着很多 相同之处 ,值得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这样对于武陵山区整体旅游业是有 着积极影响的。 3.2.1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武陵山区旅游产 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与评价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提高武陵山区旅 蒋伟,杨莎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 .黑龙江民族丛刊j,2007 (6 ) 54-55. 王兆峰,海燕 :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3(8)11-13 向延平,陈友莲.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营销模式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87-89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游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并制定出更好的竞争战略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 旅游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尽量包含影响旅游竞争力的 大部分直接和间接因素。这里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些指标必须能够比较完整、系 统、准确地反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各方面情况;二是综合性也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应考虑到各 指标之间以及各指标与整个指标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可实施性 即指标体系应突出重点和代表性,指标数据易于收集和计算,避免主观臆断的误差;在选 择评价方法和具体指标时,要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情况,评价指标能反映旅游产业自身的运行 规律,以便使评价结果更能为实际服务。 3、比较性 旅游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竞争应界定在各个区域之间。竞 争是相互的,是相比较而存在,是在国家之间相互展开的。因此,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标设计, 必须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指标,即在众多地区中横向比较数据,能体现出横向比较变化。 3.2.2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构建 1、指标体系选择 本论文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选取旅游产业硬件设施、 旅游需求、 政府与公共服务、 其它经济社会条件 4 个方面的 21 个指标, 构建了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 3.1. 表 3.1 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旅游产业硬件设 施 旅游业固定资产 x1 (万元) ; 旅游企业数 x2 (家) ; 旅行社数 x3 (家) ; 旅游资源丰度 x4 旅游需求 国内旅游收入 x5(亿元) ;旅游总收入 x6(亿元) ;入境旅游人数 x7 (万人次) ; 国内旅游人数 x8 (万人次) ; 旅游业从业人员数 x9 (人) ; 旅游企业营业收入 x10(万元) ;旅游企业利税 x11(万元) 政府与公共服务 航空运输能力 x12 (公里/万平方公里) ;铁路网密度 x13(公里/ 万平方公里) ;公路网密度 x14(公里/万平方公里) ;每万人拥有公 路运输汽车数 x15(辆)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x16(元/人) ;每十万 人拥有高等学校数 x17(所/十万人) 其它经济社会条 件 区域生产总值 x18(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x19(元/人) ;第三 产业增加值 x20(亿元) ;辅助产业的生产总值 x21 (亿元) 2、评价方法 本论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较多, 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指标中的各类信息,而 综合指标之间彼此不相关,即各指标代表的信息不重叠,这就是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利用因 子分析法评价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3、数据来源 由于评价指标涉及到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而且部分为定性指标,不易量化,即使可量化, 主观性也较强,因此主要选取的是可直接获取的指标。基于此,本论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湖 张梦.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j. 旅游学刊,2007 (2):24-26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12 南统计年鉴 2007 、 重庆统计年鉴 2007 、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7 、 中国旅游年鉴 2007和贵州统计年鉴 2007 。本章所需数据很多可以直接从年鉴中获得,小部分指标要通 过简单计算才能得到,如铁路网密度=铁路营业里程/土地面积(单位需要换算) 。 4、区域竞争力评价 采用 spss11.5 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1)效度分析 效度分度用以验证因子分析的显著性。 采用 bartlett 球体检验来验证因子分析模型的有效 性。结果显示 kmo 值为 0.676,表明对观测变量做因子分析是可以接受的,bartlett 球体检验 的结果在 p=0.00 的水平上显著,这些数据说明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是合适的。 (2)提取公因子 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这种方法可以将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成另一组互不相关 的变量,即主成分。将得到的主成分按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通常选取特征值大于 1 的主 成分作为因子,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表示了因子反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多少。根据特征值 大于 1 的原则,本章选取了 3 个主因子,每一个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都大于 10%,总计累计贡 献率达到 89.816%,表明这 3 个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原 指标体系中 4 个一级指标的 21 个二级指标分别属于 3 个主因子,分别称为 f1、f2、f3,此 3 个主因子可以充分反映 21 个指标所代表的统计信息。 (3)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由于初始载荷矩阵的结构不够简单,各公因子的典型代表意义不是很突出。因此,为简化 因子结构,便于解释主因子,我们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主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 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 3.2。通常,一个指标在某个因子上的载荷大于 0.4 或指标在 某个因子上的载荷值是它在其它因子上载荷值的两倍以上, 就可以将这个指标归入这个因子中。 经过这样一处理,所有指标都只在单一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表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 判别有效性。 表 3.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原指标 公因子 f1 f2 f3 x2 0.64464 x3 0.58341 x4 0.66855 x5 0.65523 x11 0.60055 x12 0.64626 x18 0.73397 x20 0.83919 x21 0.68305 x1 0.56842 x6 0.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 rt考试题及答案
- pkpm考试题及答案
- 电缆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电线家装知识培训课件
- 电站工作知识培训课件
- 电石炉净化培训知识课件
- 委托开发合同(编号:2)
- KLHDC2-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温防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
- 证券从业考试基础模拟卷二(题目+解析)
- 水轮发电机讲义课件
- 姜黄素合成路线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安全教育:不私自离开幼儿园
- 刑法各论(第四版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