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取决于创造性的转化 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以优化竞争力结构进而加速完成发展阶段质的飞跃。我国是一 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及其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的发展仅靠单项推进收效甚 微, 必须吸引多元主体的参与, 加强与高校、 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合作, 形成网络价值。 现代经济学认为, 组织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根本性作用, 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力。 在传统农业(分散粗放经营、 规模障碍、产业、管理障碍等)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新 时期, 农业的变革主要是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 产学研联盟是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社会化集成的具体表现, 是以协商产生的契约或协议为基础的, 各主体发挥比较优势, 对联盟内的资源进行充分有效整合,从而降低成本、创造新市场,提高农业产业的竞 争力。只有深入分析联盟的运行机制,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改造 传统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共有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突破,以带动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本文针对农业产学研联 盟具有的风险性、 复杂性等特征, 结合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运用创新理论、战略联盟、系统论等理论,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借鉴国外现代农 业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发展,对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最重要两个方面-作为产学 研合作协调发展手段的组织模式和保障产学研合作得以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分别进 行研究,提出以企业家精神为牵引的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为 区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使联盟参与各方更加自觉、 更加密切、 更加深入地有机、 有序的结合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科技、管理与经济 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加快提升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后,结合河北省 现代农业产学研成功案例对河北省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 提出的观点,并提出具体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快速发展提 供有效的决策方法和策略支持,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运行机制 study on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author: zhao rui-bo major: agricultur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utor: prof. li jian-min ab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globalizatio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 country or region more and more depends on the capability of creation transforming, so that it can optimize the competition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he qualitative leap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e country which the basic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ts weakness determine a slim effect if rely on agriculture pushing itself. we must attract multifold parts to join, reinforce the collaboration of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etc, and produce the network value. modern economics considers that organization system takes a essential rol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determines the competing ability of a industry. in the new period whe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dispersion extensive management, scale barrier industry management barriers etc.) is transforming in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he transforming in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s mainly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pattern ,the alliance of produce and study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integration ,and it is based on the contract or agreement that produced by consulting, every part display its comparative superiority ,integrate the inside the alliance effectively. accordingly, the cost can be decreased and new market can be created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 enhanced. analy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lliance, explore multifarious forms of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to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achieve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aspects such as common technology. common management that are needed by the industrializing by which can drive the adjust and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make benefits for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or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aiming at the risky and the complexity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exerting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the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the theory of system ,by ways of concluding , summarizing analyzing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collaboration oversea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st important two aspect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alliance individually that are the organization pattern which is the method of develop th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e coordinately.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can ensur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ynamic innovation alli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which is leaded by entrepreneurially spirit and is based o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nfuses the new vig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 agriculture. every participant can integrate and cooperate in an organic and orderly way development of country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y offs .as a results of which ,form a situation during whic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economy can integrate closely and interact well, enhance comprehensives strength of the countryside and even entire country rapidly. at las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success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cases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the modern agriculture university-industry-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f he-bei province to verify the point and puts forwards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for development with an aim to supply effective decision method and strategy support for enhan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niversity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 leap i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alliance; organization mode;operating mechanis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1 1 引引 言言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1 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新世纪,科技创新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 经营模式。十七大报告提出产学研结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近一段时间出现的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 传统的封闭低效、经营分散的弱质农业,已经难以和国内外市场经济相衔接,使得发展现代农业 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要不仅仅包括科技创新,更应从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以变危机为机遇。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紧紧依靠国家来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当 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最关键的矛盾是强大的科技创新源和弱小的企业创新力的矛盾,我国每 年大约有 7000 多项科技成果问世,通过转让科技成果与企业进行合作成功率一般不到 20% 1,技 术转化阻力重重。这主要因为我国的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产业实体的技术 力量较薄弱,发展所需的巨大资金支持远远不够,而将一项科研成果商业化开发过程所需的资金 往往相当于该技术研究经费的 10 倍以上 2, 产业实体无力承担。 农业产业实体最终必然将是农业 创新产业化的主导力量, 但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 农业科技创新源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院所, 而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以农业产业主体为载体实现产业化,创新需要技术转移,先进的农业产业 创新,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通力合作。通过农业产学研合作将大学与科研院所掌 握的科技、人才、管理等资源优势与农业产业实体的商业化开发能力相结合并从制度上完善产学 研的联合与合作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农业产学研结合正逐渐走向高级形式-产学研联盟。在农业产业实体、高校、 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供应商、经销商等多元化主体并存的条件下,追求优势互补,协作 分工,形成系统集成创新,必须创新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科技创新 资源的组织方式,通过完善产学研联盟实现科技知识的创造、分享、利用,构造有效的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机制,并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通过加强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 的发展,充分利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周边的科技资源,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河北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产 业化,并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综述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产学研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动因、合作模式、 绩效评估以及联盟中的风险和知识转移、技术转移方面。hall,link,scott(2000)提出了从正式 的合同关系管理到技术转移办公室,到非正式合作的一系列合作研究模式 3,指出企业、大学一 起合作研发、共担风险的契约合作是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dierdonck, de-backere(1999)将产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 学研联盟分为文化(cultural)风险、制度(institutional)风险和运作(operational )风险 4。 bruhn(1995)认为产学研联盟由于合作项目来自交叉学科,缺乏沟通,造成联盟的终止和不稳定 5 。santoro, chakrabarti ( 1999)设计了企业对大学研究的资源投人、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在 联盟中的参与程度、联盟的合作成果等评估产学研联盟有效性的多维指标 6。对于产学研联盟在 绩效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很多学者都将产学研联盟看作是静态的,如企业投入、技术产出、 合作成果、联盟终止的速度等,这些静态变量反映的产学研联盟绩效,都不够正确、客观。其次, 不同行业的产学研联盟的本质特征和控制机制的差异性,使得产学研联盟在绩效方面的作用也有 很大区别。最后,关于产学研联盟对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绩效作用研究相对较少。除了上面 提到的几种主要的研究方向外,对产学研联盟的研究还有很多其他的研究方向,如产学研联盟合 作过程、产学研联盟的管理与控制、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因素等等。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较多,也有部分对产学研联盟模式和 机制进行了研究。 2000 年吴树山等归纳总结出我国产学研的两大类八种合作模式和四种合作创新 机制,提出了“官产学研商”、主客体大循环、涉外型主客体等三种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 7, 深化了我国在模式与机制方面的研究。 2002 年, 程艳旗等划分了中国产学研发展的历史阶段, 阐述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产学研结合实现整合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9。2004 年吕海萍等通过对浙江省产学研结合的统计调查,分析并揭示出产学研结合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 素 【10】。辛爱芳(2004)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指出产学 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选择 11。张俊,李忠云(2005)将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 制分为信用基础型结合、契约型结合、法人型结合运行机制、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产学研结 合的最佳运行机制是一体化运行机制 12。陈翔锋(2005)研究了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基本原则、 特征、技术转移规律、动力机制、激励兼容机制和基本组织模式,总结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实 践经验 13。刘富春,曾宪军(2005)从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时间长短和范围大小的角度,对产 学研合作进行了研究 14。 王雪原(2006) 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 分类了我国产学研联盟组建 模式,构建了产学研联盟机制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的产学研 产学研中风险的研究 产学研形成的动因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产学研成功因素分析 产学研合作过程 的研究 产学研绩 效研究 图 1 国外研究问题间的联系 fig.1 the links of questions studied by foreign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3 联盟机制运行效果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15。 对于农业产学研联盟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高校教育、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组建农业科技示范 园区等侧面研究产学研,而将现代农业产学研的结合看作是系统集成创新联盟,从组织模式与运 行机制方面对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见。本文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 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3 文献综述小结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对产学研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商企业中,这与产学研起源 于“高校+工业”模式有关。仅有几篇关于农业产学研合作的文献。针对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 盟的研究较少,原因在于,一是农业产学研联盟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二是农业作 为弱质产业,长时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现代农业的提出也是近几年的事 。三是由于农 业受自然环境制约很大, 导致对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的准确性、 客观性降低。 因此,根据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特征,从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角度,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发展之路。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从理论层面介绍产学研联盟的基本理论, 结合现代农业, 论述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内涵、特征,联系河北省的典型实例,对河北省现代农业产学研 联盟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地剖析,提出河北省农业产学研联盟发展对策建议。 (2)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产学研联盟相关理论。通过 走访、调查典型农业产学研联盟成功实例,掌握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3)系统分析法。 产学研联盟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参与,借助系统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 适应性,将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视为一个系统,找出优化系统要素和结构、增强系统功能的途径 和方法。 (4)案例分析方法。 选取在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1.3.2 技术路线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4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在对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基于供应链 协同的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除了讨论以往涉及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实体、中介 机构等外,还考虑了如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等其他行业和个体,使产学研的参与者数量和分工 情况得到了扩充,以形成网络价值,促进现代农业服务创新产业发展。 (2)将企业家精神融铸于农业产学研联盟之中,提出以企业家精神为牵引的现代农业产学 研创新联盟,从制度上保证产、学、研联盟的良好运行。 图 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fig.2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and content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 联盟实证分析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研究基础 研究背景、 意 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其评述 研究问题的提出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组织 模式分析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 机制分析 以企业家精神为牵引的基于供应链协同 的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5 2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研究基础 2.1 产学研基本理论 2.1.1 创新理论 熊彼特于 1912 年首次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和核心,所谓创新就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生 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 ,引进“新组合” ;熊彼特之后, “创新 理论”主要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经济学派,二是新制度学派。前者主要从技 术推广、 扩散和转移, 以及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许多学者先后对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技术推动型、 需求拉动型、 技术-市场交互作用、一体化、系统集成网络等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并据此提出了自主创新、模 仿创新、合作创新三中基本模式。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实体在技术创新 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单个实体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进 展越来越难,合作创新有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实体的竞争地位,产学研合作是典型的合作创 新模式。新制度学派主要是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学派的“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 的变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 的行为规范”的制度安排实行产学研联盟可以减少寻找交易伙伴的费用,减少通过市场转移技术 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技术的持续供给、合作的持久性,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17。20 世纪 80 年代末,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创新系统是国家内部系统组织及其子系 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产学研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涉及到产业主体、政府、中介组 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联盟的成功实现需要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这就需要 从联盟运行机制方面激励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18。 2.1.2 战略联盟理论 迈克尔 波特(1985)认为,联盟是和其它企业长期结盟,但不是完全的合并。联盟是指同 盟的伙伴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蒂斯(1992)把战略联盟定义 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而进行以承认和信任为特征 的合作活动。 stuart、 toby e(1998)等学者认为战略联盟是参与企业根据各自已有资源的异质性,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结合资源的互补性,追求共同利益的行为。关于战略联盟概念的界定,学 术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各类定义,战略联盟一般包括:联盟组织具有松散性,各主体 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密切合作的同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与平等性、合作的互利性:希望 通过合作获取大于各自“独立”或“对立”行为所获取的利益;战略的长期性:是一种创造长期 竞争优势的长期安排19。 2.1.3 系统协同论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6 系统论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 通过调整系统结构、系统内外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有三组要 素:第一,联盟的核心主体,包括农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第二,各主体要素在系统 内功能不同,用系统学的眼光分析各要素主体之间的关联状态。第三,联盟的客体是各种农业先 进技术。 联盟内各主体的功能作用均受联盟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制约20。 协同学是指由许多 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产学研联盟 形成的目的就是各主体通力协作、优势互补,通过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双赢” ,最终促进 现代农业的发展21。.这就要求在实施产学研联盟的过程中,要寻求适当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进行合作,以达到真正的协同。 2.2.4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1995 年蒋和平教授提出所谓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是使高新技术向传统农业领域迅 速地渗透和扩散,使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农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去,从而造成农业生产资料的 不断变革, 农业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大形成和构建一个全新的高级农业生产力系统22。 使高新技术 向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迅速渗透和扩散,形成农业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业科技产业 的不断出现,农业关联产业不断扩大,形成和构建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系统。 2.2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形成 2007 年中央提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 要“大力推进产学 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合等技术 创新组织” 。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 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为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 产业化。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科研创新面临更多的要素投人和市场、自然风险,一方面农业产业实 体缺乏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主开发。另一方面,我国 80%的科研创新活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 科技创新源位居世界之首,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并形成规模的不足 20%,最后形成产业的只有 5% 左右 23。由于农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客观上需要政府、农业产业实体、高校和科研单 位、中介机构等主体通过契约和联合等方式将各主体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网络集成在一起,整 合各方资源,创造协同效应,实现共赢。产学研联盟是整合资源的最佳组织形式,通过建立农业 产学研联盟,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农户对科技的需求,依靠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 通过建立基地、进行示范、举办培训、提供信息,实现科技与农村、专家与农民、技术与生产的 有效对接,产业主体获得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扩大了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以便专 注于商业化运作。高校和科研单位通过产学研联盟解决了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实 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人才的培养,获得继续进行基础研究和创新所需的资金。 2.3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特征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7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技术为基础、由农业产业实体(合作组织、龙 头企业、农户) 、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等多方通过契约或联合,相互合作、优势互 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联合体,从而实现农业的技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农业的生态区域性、生产时效性、环境多变性、经营主体分散性,使得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特征 主要有: 2.3.1 联盟以技术为核心,各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合作内容的丰富性 农业产学研联盟涉及农业产业实体、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政府、农户等多个主体的参 与,结盟以技术为核心,但也可以是基于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的合作,有利于缩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周期,使农业生产力、农业产业实体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对周边地区农业和 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 2.3.2 联盟更大的风险性 农业具有弱质性,农业技术是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都很弱,农产品差异小,进入壁垒 低,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市场结构接近完全竞争小使得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容易形成过度竞 争,造成丰产不丰收。另一方面农业再生产还面临着严重的自然风险,不可控因素较多。 2.3.3 联盟具有系统性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系统集成多学科、多部门、 多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紧密配合。如重大农业生物技术的创制,涉及到多 学科理论和技术领域的集成创新。因此,农业产学研联盟应着眼于长期的、全方位的现代农业共 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合作创新。 2.3.4 联盟具有复杂性 农业产学研联盟是资金、人才、管理、制度等多种资源的整合,我国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不高,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主体大都位于偏远的农村乡镇,信息不发达,经 营管理落后,缺乏合作创新意识;农民的小农思想,更注重短期利益;这些都使得农业产学研联 盟内部复杂性大大增加。 2.4 国内外现代农业产学研发展概况 2.4.1 国外现代农业产学研发展概况 (1)美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发展概况 比较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信用机制,使美国产学研结合已成为自发行为。美国农业是实行产学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8 研结合最早、 获益最大的国家。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 鼓励高校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自 80 年代以来,美国规定了大学、科研院所、非赢利组织、 私人公司对技术成果享有专利权以及国家实验室科学家的义务,确定了企业获得的最大研究开发 免税额(在农业科技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一般占销售总额的 515) ,为国家实验室技术 发明者确立不低于 15的专利使用费分享原则25,制定奖励制度,成功调整了学术界与产业界 的关系,使学术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其次,充分的技术市场营销,完善的农业流通体系, 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较高素质及具有吸纳创新技术意识和吸纳能力的生产者,使美国的科技创 新执行主体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26。 美国大学里从事农业教育的人员有 50%进行科研和推广,企业也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与学术界组成联合体,协同开发和促销技术, 或购买专利,开发新产品,解决了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除合作推 广机构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企业和农业金融机构均为技术转化提供良好服务,促进美国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全美农业技术转化率在 85以上 27。再次, ,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产学 研的结合。农业部和有关州设立了 100 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国家图书馆设有农业网站中心,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全球农作物估产的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越来越多 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最后,美国社会的团队意识、冒险精神、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 围,是农业产学研合作的制度保障。 (2)日本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发展概况 日本产学研模式突出的特征是 “官”始终处于主导或半主导地位。把高校、科研单位和企 业的科研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如受托研究制度、共同研究制度、奖学捐赠金制度、共同研究中 心、示范农场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实用技术攻关28。进入 90 年代后,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产 学研一体化进程,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了农 业现代化。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距离、在运行体制和机制上都与农业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 作型关系,日本农民协会的技术员和普及所的推广人员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发达的信息系统将 农业学校、推广部门、培训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结合起来。为了有效开展产学合作,吸取大学 的技术,企业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29。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中,日本政府还十分注重 提高技术开发的层次,日本国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长远和重大或应急的科学研究,经费充 足。地方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应用性、普及性和技术操作性研究。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科研机制, 实行项目申请制度,取消了行政审批制度,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日本对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认定,并对“认定农业者”提供大量的长期和短期的融资等 优待,以刺激有农业经营能力的人留在农业。 (3)法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概况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第二农业出口国。小麦、玉米和家禽的出口都居于世 界前三甲,建立企业孵化器、企业苗圃、科技园、在大学增设“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 “研究与创 新网络(prit)” 、 “技术转移扩散中心” 组成“无墙隔离”的科研结构,推动农业科技产学研横 向合作30。将政府农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整套转化体系中,形成产学研 紧密合作的动态网络。通过启动基金、每年资助创新项目、小企业创业贷款资金多形式增加创新 创业融资,强化公共研究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前沿农业技术领域,国家对大学项目提供 i00% 的资助、对企业提供 20%至 50%的资助。在地方建设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提供资助,负责成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9 果转化和价值转换31。 综上所述,产学结合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外农业产学研合作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推动、政府支持、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的政策体系、有明确的目标等特 征促进了产学研的发展。 2.4.2 国内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我国的产学研结合最早在 1992 年由国家经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联合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 合开发工程,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吸引大量社会投资,孵化培育出一大批成长性较好的高 科技企业。近几年,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意识增强,合作层次不断加深,规模不断扩大 32, 联盟的建立涉及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技术装备、畜牧养殖、新产品开发等多领域,开始由简单的 技术转让逐渐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合作建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体、组建新经营实体等方向 发展。向着综合化、国际化、可持续化、一体化、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 33。 中美日三国产学研创新模式 tab1. the innovation mode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ap, us, china 然而, 由于我国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起步较晚, 在实践中存在着产学研合作局域化、 短期化、 难以形成长效、稳定、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1)农业产学研结合合作链条尚未完全形成,大都以技术为主导,是局部性的、片面性的, 缺乏广域性和持久性。 在农业产学研联盟建立初期,参与各方主要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要模式,主要是针对产业 实体技术上的需求进行零星的校企合作 34, 很少涉及到人才、 管理等其他方面。 参与主体很有限, 高等院所为了获取必要资金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而参加联盟。产业实体为了盈利而参加联盟,各主 体往往在单项、短期、有限合作中寻求利益的平衡,局限于短期的利益联盟,产业实体的问题解 决了也就面临着合作的结束,合作时间较短,难以实现联盟的持久 35。 由于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分 散性和地域性, (2)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利益分配问题。权益分配不当占 49%,(清华大学教授 何晋秋) 合作协议对知识产权、成果 转化收益等合作成果的责、权、利界定不清,使得合作方之间难以形成信用关系无法深入持久。 比如农业产业实体对聘请来企业工作的专家的职责、待遇、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缺乏配 套管理措施,影响了联盟的整体效率。 协调机制。农业体系缺乏系统协调能力,农业产学研的运作方式、利益选择和行为导向不一 致;农业产业实体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农业专家联络不够;产学研各方与当地农民专业 国家国家 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 创新主体创新主体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美国美国 完善制度支撑 政策引导 企业 以完善的市场运行为基础 日本日本 政府主导作用 积极干预 企业、科研机构 政府干预下进行 中国中国 介于两者之间 两者相结合 高校等研究机构 政府牵引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0 协会对接不畅;使得科研与生产实践和市场相脱节。 风险机制。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产学研合作中的协议往往根据投资多少等来 确定风险承担的额度,没有适合产学研创新利益和风险分担的责任机制,合作中一旦遇到重大 障碍,难以形成克服困难的合力。科研机构缺乏面向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的运行机制,因而使得 现有许多科技成果的适应性较差,技术的先进性、生产的可行性以及应用的风险性等方面不够理 想。产学研联盟各主体的定位不够明晰,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未能有效地促进产业 实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缺乏对农业产学研合作成员的信用等级评价, 有的主体追求短期利益, 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之监督不到位、失信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因素,导致合作各方不 重视签订协议或不忠实履行协议,破坏产学研联盟的健康发展36。 此外,缺乏完备的法律、政府政策的配套规范体系。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农业产学研相 关制度的设计、创新、安排的缺失,阻碍了可替代的新技术的推广、扩散。农业科技贡献的提高 呼唤着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集成产学研合作各方的优势,使科技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内生变量。 我国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 11 3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分析 现代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在方向明确、目标共同、理念一致的基础上,产学研合作各方 更加自觉、更加密切、更加深入地有机、有序的结合和合作。组织模式的创新是产学研合作协调 发展的手段,机制创新是产学研合作得以充满活力地发展的保障 37。改变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关 键在于提高组织化程度,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实 体为主体,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纽带的创新型合作机制,彼此协调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达到 整个项目的实现。政府制订政策优惠、资金资助、土地转让等协调重大合作项目;高校和科研机 构能积极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提供人才、科研力量、技术成果;产业实体则提供资金和实验 场地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提供资金贷款、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产业信息甚至进行风险、 信誉担保,以促进、保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 3.1 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主要组织模式 3.1.1 按照组成联盟的主导主体不同 以龙头产业实体为推动的产学研联盟组织模式, 产业实体是科技投入、 凝聚人才、 成果应用、 管理创新的主体,推动各参与方的资源形成互补,及时获得市场变化的信息。在合作对象的选择 以及利益分配方面占主动,也承担最多的风险。比如河北绿岭果业公司最初是由临城县网通公司 职工集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建成了以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核桃加工、苗木 繁育、柴鸡饲养等为主的高效生态经济园区。 以高校或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主导型。大学或科研院所决定合作对象与紧密程度,在利益分配 上享有优势。主要是基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单个项目研发、联合攻关等形成的联盟,实现这 种形式的关键在于高校的实力。例如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中科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单位, 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学研联盟,每年开发研制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数 千项高科技产品及成果,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许多农业科技企业迅速进入市场的“转化器” 。 政府推动型。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有效保障,政府通过技术引导和资金引 导以及政府立项对产学研合作的各方均有信誉的约束力,并逐步形成一种自发的行为。我国政府 推出的 “863 计划” 、 “火炬计划” 、 “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 “星火计划” , 在不同地区出现的院(校) 县合作、院(校)市合作等推动了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科技园区是政府主管部门通 过政策导向,更好地发挥农林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推广、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38。比如,由国务院 14 个部委与陕西省联合共建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1人(第二次)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荆州市石首市面向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招聘事业岗位人员5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西数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诚聘数字技术部智能化工程师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漳州辖区分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公安局招聘编制外聘用人员25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北燃实业集团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扬中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年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招聘(2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哈尔滨道里区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若干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9人(二)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资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轮一般员工市场化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s 1-3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DISC性格测评问卷及分析
- 高乳酸与休克
- 日本蜡烛图技术完整版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
- LY/T 1571-2000国有林区营造林检查验收规则
-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总论课件
-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1.1听听声音课课练习题(含答案)
- 金刚经讲义江味农居士遗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