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1页
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2页
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3页
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4页
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诗词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反复诵读 2.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这五首诗可引导学生对它们逐一进行朗读理解与鉴赏以达到学一首理解一首背一首的目的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饮酒 教学过程 一饮酒 1.朗读导入 (1)首先请学生结合注释将这首诗通读一遍初步了解诗义 (2)然后请学生个别读教师注意正音反馈 (3)接着请学生听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 诗有平声仄声缓急轻重与节奏读得很缓时并不是平板的拖长也应该注意感情的注入 2.理解诗意 (1)介绍作者及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陶渊明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认为: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自然哲学的内涵在他的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 (2)开头四句 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诗人身处人境而能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是由于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境矿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从精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 (3)后四句 接着说自己采菊东篱不经意中目遇南山(庐山)时近黄昏在南山生发出来的山气(云雾)飞鸟返回云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辨已忘言但本诗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谈一谈陶渊明诗中所说真意呢(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体现了自然的伟大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言下之意作者对于那种争名逐利的生活态度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与诗中作者所描述自己归隐后的悠闲恬静地欢快心情是一致的) 3.赏析揣摩诗句 提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依然写出了作者悠闲旷远和平的心境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则变为有意去看南山的意思 4.背诵这首诗 板书:饮酒 南山(永恒) 意象:山气(美好)此中有真意(归依自然顺应自然) 飞鸟(自由) 否定争名逐利的生活态度表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学生结合注释试读诗歌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大义)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山水诗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四十岁赴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一生未入仕在隐居与旅程中终老他既自命清高又不无盛世沉沦之感. 三品读诗歌 (1)师范读或放录音 (2)品析 这是一首干谒求仕的诗作者委婉而巧妙的向张丞相(张九龄)表达了不甘山林寂寞寻求引援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以洞庭景物写起前四句把洞庭秋色描绘得雄浑壮阔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成为千古以来咏洞庭的名句(提问:蒸撼两个动词好在里明确:水气蒸腾笼罩了整个云梦古泽骇浪滔天摇动着岳阳古城撼摇也形象生动而有力蒸撼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激荡气势磅礴的景象这正是诗人自负不平的心态写照) 中以欲济过渡暗示自己想做官为朝廷出力而无人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诗的主旨所在垂钓者即当朝的执政者主要是诗中的张丞相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在朝为官不再单单只是羡慕他人 全诗写得不亢不卑别具一格牢骚话以典故出之既显身份又为张丞相留有余地 (3)学生齐读 4背诵这首诗 板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前四句:描写洞庭湖景色(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六句:过渡 七、八句:点出主旨(想出仕为官而无人引荐没有途径)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教学过程:一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课文通读一遍初步了解诗 歌的大意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始终在高样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行路难是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三分析 1提问: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联系背景) 明确:因奸佞当道使诗人心情悲愤忧郁 2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照应诗题行路难用比喻的手法抒写了自己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刻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诗人借用吕尚垂钓碧溪后遇文王得到重用及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抒发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与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心愿 4诗歌结尾处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慨和乐观精神 5这首诗歌中的路是指什么样的路 明确:从乐府解题可以看出这首诗中的路不仅仅是指狭义的路而应该是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人生之路 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五当堂背诵 板书: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天山(比喻)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准备冲破阻力施展自己抱负的 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气慨河乐观精神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第四课时 一观刈麦 1结合注释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简介作者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极力强调诗文要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要发挥诗文的积极社会作用担当起惩恶劝善的职责从而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他写了大量进步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他用关切的笔调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贫困和苦难并为改变他们所受的非人待遇而大胆呼号观刈麦是白居易诗中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一首诗诗中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都作了而形象的描绘并把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作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阶级压迫 3学生自己分析该诗老师略加指点 (1)主题专一明确 (2)叙事(110句写刈麦的情景)与抒情议论(将自己与农民相比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与关心)相结合 (3)语言通俗易懂 3背诵这首诗 板书:观刈麦白居易 (110句)写刈麦的情景(叙事)表现对农民的(1113句)将自己与农民相比(抒情议论)关心与同情 (主题专一语言通俗易懂) 二学习渔家傲 1结合注释学生初读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 2听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边听边联想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 3介绍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4分析 提问: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诗写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最后一句话写:只见数不清的山峰形成天然的屏障一轮在弥漫的烟雾中欲落未落它的余辉照映着一座城门紧闭的孤城长字显示了环境的阔大落字具有悲凉的意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