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和延续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认为是压力较大的职业之一,高校教师也不例外。市 场经济时期竞争的加剧, 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使得高校教师无论在教学、 科研以及身心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压力有积极的作用,但 是压力过大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因此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指出 压力过大对教师产生的影响,并探讨高校教师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具有重要意 义。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高 校的 198 名教师进行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按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学历 和不同专业背景进行分类,进一步对高校教师总体职业压力感、压力反应的特 点及压力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职业压 力对教师的生理状况及教育教学行为,尤其是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多的 负面影响; 不同背景因素教师的职业压力既有相似性,又各有其特点。 最后将高 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分为外部压力源和内在压力源两部分。 针对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结论,借鉴国内外关于 教师职业压力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分析,作者 认为我国高校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应进行自我调适,通过改变认知、调节情绪、 完善自我等途径改善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达到自我与环境的高境界的协调。 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应切实关心和尊重高校教师的需要,创造条件、营造良 好的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教师各方面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ii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ose who teach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olve problems for them as well. teach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ssing down human civilization. the profession of being teacher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ofessions which are with great stres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no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e intensifying 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brings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to higher education. changes from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pecial natur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profession have caused great stress on teachers in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moderate stress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too much stress will produce certain negative effects. so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stress, effects of overwhelming stress on them and the strategy of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a questionnaire has been conducted on 198 teachers from 6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are categorized by gender, title and different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which enabl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college teachers overall senses of stress, features of their reaction to stress and the sources of stress. the results show us that college teachers have been under greater stress. occupational stresss have resulted in negative impacts on teachers and teaching, especially o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stresss due to different occupational backgrounds of the teachers have similarities, but also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finally, the stress of college teachers can be divided to 2 parts, namely, external stress and internal stress. the questionnair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eachers stress and analysis of stress on college teachers in china suggest that when chinese college teachers are facing stress they should, on one hand, apply self - adjustment, changes of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self-improvement and other means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condition. on the other hand, society and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need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seriously,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provide training courses on mental health, and make improvement on all aspect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ress; coping; strategy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 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凸现了知识的重要性。而作 为生产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的高校,则成了各国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不仅各国政府看好高校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自身为了争取 更多的资源,也制定相应措施以开掘大学教师的潜能。因此,高校的发展与改革 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势下,高校教师既面临许多机遇,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职 业压力,而越来越大的压力,不仅已经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 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研究,对进一 步深化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心理承受、心理免 疫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理由 随着知识经济的浮现和教育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鲜明,作为教学活 动的主体之一, 教师肩负的使命既神圣又艰巨。 教师承担着培育国家未来的重任, 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因此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是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当我们的教师能够以饱满的精神,专业的态 度来对待他们的工作时,他们才能真正为社会培育出所需要的人才。但是,现实 状况又如何呢?我们的教师工作压力是否过大?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外的众 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90 年代至今,关于教师 压力的研究日益丰富。1995 年,戴维德和伊达因(david,eadaoln)曾指出,在过 去的十年中,教师压力(teacher stress)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1。相应来 说,对教师压力的国际性关注都源于这样一个共识:既教师压力不但会给教师自 身带来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进行着全面的改革,诸如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等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既给高 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 教师体验到的压力,无论在频率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要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据 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 9000 名教师进 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其中本、专科学校 60.8%的教师感 觉压力大。工作压力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影响到教师潜能的发挥,甚至 直接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利的负面 1 spielberger c d, reheiser e c. measuring occupational stress, the job stress survey. in rickcarndall and pamela l. perrewe (eds.) occupational stress:a handbook. 1995 2 赵立芹,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4,(2):38-40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 影响。国外已有学者呼吁:如果大学想留住教师,那就应该注意教师的工作动机 和工作压力,由压力引起的问题如不解决,大学就难以吸收和保留优秀的教师。 在我国,随着对高校教师整体水平要求的提高,高校教师的压力也在增大,然而 我国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开展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以 及为高校教师和管理者提出建议,减轻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当前是迫切和必 要的。 二、选题意义 工作对每个人的生活具有较全面的影响,客观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 影响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态度和评价。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一个 有事业成就追求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心理素质和自主意识,思维方式 倾向于开放, 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这些都使得他们有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关注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能量和潜 力,对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稳定高校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对教师工 作压力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开展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以及为教师和管理者提出 建议,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当前是迫切和必要的。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压 力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国内外对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真正理论研究并没有很长的时间, 从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逐渐增多,90 年代至今全面深入,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纵观教师工作 压力研究状况,西方尤其美国心理学界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已进行多年,并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结果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获得的,不言而喻,在不同文化 背景下,并非所有的结论都可以被类似的理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既具有与其它 职业工作压力相类似的地方,又有自己的特点;对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 必须基于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在高校教 师工作压力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欠缺的。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我 们认为它与其它职业的工作压力一样,其内容是多维的。但是我国高校教师工作 压力的来源到底由哪些维度构成,这些压力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行之有效 的策略应对压力,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基于此,本研究以发放调查问卷 以及访谈的方式对河南省六所高校的 198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他们 感受到的总体职业压力状况,压力反应的特点及压力产生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 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应对职业压力的一系列策略。作者期 望本研究能充实我国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集中整理,整体分析,综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合梳理。 (二)专家访谈法。就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走访部分高校的教师及教学 管理人员。 (三)问卷调查法。在参考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座谈, 收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事件,编制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初稿,并 用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测试。 (四)数理统计法。测试结果运用 spssl1.5 和 amos5.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 行分析处理。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 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和不同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从总体职业压力感、 压力反应的特点及压力来源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行之有效的压力应对策 略模型提供实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压力的一系列策略。 五、创新点 (一)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采用这一方法对本研究的理论提 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二)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分析从 总体职业压力感、压力反应的特点以及压力的来源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三)本研究在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研究中加入了应对方式 角度的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4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压力的概念简述 “压力”(stress)一词源于物理学术语,也可以译为“应激” ,在工程学和建筑 学中指“负荷” 。压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医学之父”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在当时就己经提出, 人体有一种自愈力。 近代比利时生理学家福雷德 克(fredricq,1885)、德国生理学家普福卢格(pfluger,1877)、法国生理学家博纳 德(bernard,1879)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3。美国哈福大学著名生理学 家沃特坎农(wafer cannon)于 1932 年在其专著中最先将其引入到生理心理学领 域,他认为,压力就是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体内平衡紊乱,在危险未减弱的 情况下,机体处于持续的唤醒状态,最终会损害健康。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压 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1)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2)指某种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3)指刺激与反应间的交互影 响4。心理学研究的压力,多指第三种解释。因为,即使刺激具有威胁性,但如果 个体不能认知其威胁性的存在,对他依然不构成压力。也许个体确知刺激情景具 有威胁性,但如果他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他,对他也不会构成压力。我们在吸 取以上三种定义的基础上,把压力概括为:当环境或内在要求超出个体的适应性 资源时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自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里(hans selye)在其著作生活的压力(the stress of life)中首次把“压力”一词用于人的研究以来,对压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 三类:第一类是刺激模式。这是一种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是指对个体有不良影 响的环境中的事件。在研究中往往把压力看作自变量,重点分析什么样的环境刺 激可使人产生紧张反应,甚至数量关系。这类观点强调社会或物理环境的变化对 个人的影响。这一理论的提出,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压力源的研究。代表人物有霍 尔姆斯(thholmes)和雷赫(rhrahe),1967 年,他们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 定量表” , 以测定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这一模型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刺 激和疾病关系的认识,从而加速了身心医学的发展,这对于人们根据生活事件预 测患病可能性并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类是反映模式。 这是一种生理医学的压力观,强调机体或心理对刺激反应的心理生理状态,代表 人物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selye),他被公认为“压力之父” ,他把个体的紧 张反应称为压力(stress),把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称为压力源(stressor)。这种理论 3 韦有华,汤盛钦. 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 心理科学,1998 年第 5 期,第 441 页 4 美phillip l. rice. 压力与健康m. 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 第 5-6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用生理参量(如肌肉紧张度、呼吸模式、神经内分泌、代谢情况等)作为压力反应 的客观指标,比心理变量或其他自陈的躯体状况在压力的评估和测量上更具信度 和效度,以生理心理系统为中介,把生理系统的变化作为突破口,来揭示压力和 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是阐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作用机制的关键。第三类是 认知模式(也称 cpt 模式)。这是心理学的压力观,它的本意是认知现象学相 互作用理论模型,这种理论更多地涉及到压力及其应对中的心理及行为过程,其 典型代表人物是拉扎罗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等人。该观点强调认知因素 在主体评价外界刺激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关系5。 二、关于工作压力的理论 工作压力即职业压力。工作压力是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文精神在管理中的普遍提倡,工作压力(job stress, occupational stress)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健康学等 广泛领域得到研究。对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压力不但对工作者的健康可能造成 很大的伤害(大约 50%80%的疾病都是心理躯体疾病或是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而且过多的工作压力对组织的影响也是消极的。例如:引起工作者的不满、缺勤 等问题6。由于工作压力对个体及组织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西方学者对这一问 题做了大量研究。在我国,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和社会体制的变革,加入 wto 后, 各行各业工作者所面临的要求、竞争、管理都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大不一样,人 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然而我国在工 作压力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与心理学研究中的许多其他概念一样,研究者对工作压力所下的定义也不一 致7。有些研究者将工作压力作为一个刺激变量看待,有些则将其看作反应变量; 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是环境变量,有些则认为它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例 如:lazarus 和 launie:对工作压力的定义强调压力的来源,他认为“工作压力是 需要或超出正常适应反应的任何状况” 。 而 quick 对工作压力的定义则强调压力的 后果, 他把工作压力定义为 “在面对工作压力源时对机体自然能力资源的普遍的、 有规律的、无意识的调动” 。有些研究者对工作压力给予操作性的定义,将某些工 作特点定义为工作压力,如工作负荷、工作复杂性、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等。 summer, decotiis,dewii 在研究中强调了工作压力中个体由于正常生活方式的改 变而引起的感觉,但并不强调改变的本身,他们对工作压力的定义是当个体被迫 5 韦有华,汤盛钦. 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 心理科学,1998 年第 5 期,第 441-443 页 6 周跃萍. 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4,第 62-65 页 7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 组织行为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34 页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6 偏离正常的或希望的生活方式时的体验并表现出的不舒服的感觉; rice(1992)的定 义更具有操作性的意味, 将工作压力定义为工作需求超过工作者成功应对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工作压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的产生不仅与 各种工作压力源有关,而且也与个人特点有关。在本研究中,工作压力被定义为 工作条件与工作者特点相互影响的结果,它能改变正常的心理与生理功能。它是 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压力源、中介变量及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 (二)工作压力源 试图鉴别工作压力的来源揭示了许多因素。因为工作压力是指对客观工作情 景以及对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技能的感知,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8。因此,这里 所说的工作压力源并不仅仅指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条件,而且还包括与工 作者性格和感知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潜在的与工作压力有关的各种因素。总的来 说,工作压力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组织和工作特点、个体。 1、组织和工作特点 工作和工作环境本身是造成压力的一个来源。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中的相互性 原则,组织所付出的物质报酬和社会、情绪利益(如尊严、赞许、关心)将换来工 作者对组织的承诺,以及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当组织不能满足工作者的需要, 甚至给工作者造成压力时,工作者交换给组织的将是低工作效率、不满、离职。 大量研究发现引起压力的组织因素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超负荷、时 间压力、低工作自主、低能力运用、低参与、低控制、管理监督问题、组织气氛、 群体矛盾。工作特点本身的压力包括:工作的经济价值、工作的无趣、工作的丰 富性、工作的负荷量。因此,了解工作者怎样从经济上解释他们的工作对于了解 工作压力是很重要的。 2、个人因素 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事件与经济状况、家庭问题及其个性 特点也是产生工作压力的重要压力源。在研究中,对于这方面我们应该重视个体 因素在工作压力中的调节作用。某个压力对工作者来说可能是有压力的,而对另 一工作者来说则是可能构不成压力。这就是个人的性格因素在起作用。例如: schaubroec 等人发现虽然增加对工作的控制被认为是减轻工作压力的一种方法, 但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只有对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工作者有这种影响;而对于 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工作者,由于他们缺乏控制工作的能力,因此要求工作者较高 地控制工作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9。 3、社会因素 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也是引起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工作压力的社会 8 王颖. 如何面对工作压力j. 智慧人生,2002,(3) 9 石林. 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 心理科学,2003,(3):494-49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因素有双重职业、组织机构减少、竞争增加、技术变化、社会角色的变化、公司 破产、机构调整、决定退休。另外,商业周期的变化造成经济的不确定性、政治 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都是引起工作压力的社会因素。通过对别人及自己 研究结果的分析,phillip l.rice 将社会因素归纳为三类: (1)社会和技术的飞速 发展; (2)剥夺人类个性的力量; (3)环境因素,包括过分拥挤和环境污染等10。 (三)工作压力的中介因素 外在的压力源是压力产生的重要因素,但是外在的压力也要通过一定的中介 才能对人起作用,这里就涉及到压力的中介因素。工作压力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 认知评价因素、人格特征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因素。 1、认知评价因素 压力源是否使人产生身心紧张状态,并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以 及反应的程度如何,都首先取决于个人对刺激物的评价。从专业术语上说,认知 评价是个体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它决定了个体对所见、所思事 物的处理和组织风格。现代大量研究发现:个体的认知评价方式能影响其对工作 压力的敏感性。如毕堡-耐科(bibou-nakou,1992)对角色归因进行测试,他向 300 名工作者提供 3 种假说的工作管理环境,让他们对每种环境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发现那些因各种困难而责怪自己,即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工作者对工作压力的敏 感度更大。关于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过程,二是认知结构。 认知过程是从“认知”的动态角度来考虑认知的,而认知结构则偏重于从“结果” 的静态角度来考察认知,两者不可分割。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有菲斯汀格 (lfestinger)认知失调理论,拉兹洛斯二级评价理论,情绪认知理论,艾利斯 (aellis)的理论。 2、人格特征因素 人格(personality)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 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人格具有独特性。大量研究表明,人 格特征因素是工作压力的一个中介因素。叶平枝(1997 年)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 可控情况下,a 型性格被试组作业成绩较佳,主观感觉也较轻松,显示出较高的 应对工作压力能力;在不可控的压力环境下,作业成绩下降,尤其以熟读作业的 下降最为明显,表现为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下降。然而,b 型性格被试组在可控 与不可控压力环境的作业成绩变化都较小。 这表明 a 型性格被试组易受不可控压 力环境的影响。戴维德和瑞得(david,reda)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 epq)研究教师工作压力水平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发 现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 教师工作压力与其精神质、 10 石林,古丽娜译. 压力与健康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69 页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8 情绪质、内外向三个围度都存在明显的相关。 3、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工作者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工作者的主观或 客观的影响。 这个概念在 70 年代初被精神病学引入, 当时一些学科采用定量的方 法,对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发现, 相同的工作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较少发病的个体与 较多发病的个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支持。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压力情景下, 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支持或物理支持的工作者,比受 到较少支持的工作者压力小,身心更为健康;社会支持的丧失将会加重工作压力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与网络成员保持支持性的互动关系将能提高工作者的自我控 制感; 情感支持水平的增加可减轻忧虑。 另外, kessler r c (1985)和闻吾森(2000) 对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都 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社会支持的形式表现为许多方面,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可概括为客观的、 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可见的帮助和社会关系所赋予的直接援助。另一类可概 括为对主观体验的支持,主要是精神上的支持。除了实际的客观支持和主观体验 的支持外,肖水源(1987)还指出,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工作者对支持的利用 情况,所以社会支持应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 3 个方面。 关于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有两种模型:一种是主效果模型(the main effect model),另一种是缓冲器模型(buffering model)。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 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目前的社会支持水平如何,只要增加支持,必然促进 工作者健康状况的提高。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工作压力条件与身心健 康之间发生联系,它缓冲工作压力事件对身心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 心健康。这两种观点各自都得到许多实验研究的证实,而且这两种理论也都证明 了社会支持对缓解工作压力和维护身心健康起积极作用11。 三、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 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工作压力的研究,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逐渐多了 起来12。 美国教育学会(nea)于 1967 年对公立学校 2290 名教师的调查发现,78%的 教师有“些许”或“相当”多程度上的压力;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先驱英国学者 柯里克和萨克利夫(kyriacou & sutcliffe)经调查发现英国综合中学教师感受很大 11 姜文锐,马剑虹. 工作压力的要求控制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 (2) :209-213 12 严松英.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j. 中外教育,2001 年第 3 期,第 42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压力的比率在 1/5 至 1/3 之间;瑞士日内瓦大学哈伯曼(huberman)的研究也发现 40%的教师有过疲劳的经历;台湾学者彭驾辟在对两千名中小学教师调查后发现 69%的教师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些研究均说明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普遍 存在。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著名学者柯里克和萨克利夫(kyriacou & sutcliffe )于 1989 年把教师工作压力定义为:由教师的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及反应症状。因 此,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烦恼事件、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系 列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依据教师工作压力定义可知,对教师工作压力的 研究包含两个方面:教师压力源和压力反应。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教师的自我报告,所得出的教师压力源具有相当的一 致性。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它具有普遍性。 西克恩和苛夫(cichon,koff,1978)通过问卷调查芝加哥地区 4934 名中小学 教师,得出 4 个压力来源因素:(1)暴力和学生常规,(2)行政管理的紧张,(3)专业 的工作要求,(4)教学的功能。 苛里苛夫和苏利夫(kyricou, sutcliffe,1980)曾列举 51 项教师压力的来源, 并调查英国综合中学 257 名教师的压力情况,发现教师压力的产生有 4 个因素(1) 学生不良行为,(2)不良的工作条件,(3)时间的压迫感,(4)不好的学校风气。 克拉克(clark,1980)编制教师职业压力因素问卷,经因素分析得出 5 个因素: (1)专业的不足,(2)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3)同事之间的关系,(4)班级教学和 常规指导,(5)工作不足,(2)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3)同事之间的关系,(4)班 级教学和常规指导,(5)工作负荷过重。 杜汉姆(dunham, 1984)是教师压力研究的权威, 在其书 教学中的压力 (stress in teaching)中把教师压力的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体制和课程改变引起 的问题,(2)由角色冲突与角色混乱所出现的问题,(3)由学生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 力,(4)由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5)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6)中级管理 者的压力。 蔡先口(1985)调查台北国中教师的压力,发现的因素有:(1)与学校行政人员 之间的关系,(2)学生课业学习方面,(3)角色方面,(4)工作负荷,(5)学生的不良 行为,(6)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难看出,导致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主要来自 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 1、社会因素。(1)社会的变化,尤其是教育系统的改革使教师感受到巨大压 力。英国皇家书局(hmso) 1990 年在报告解决职业压力:给学校管理人员和教 师的启示中指出: “不管这变化的最终结果和好处是什么,毫无疑问的是,激烈 的变化本身是压力的一个来源,必须很好地处理它对学校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10 果。 ” ;特拉弗斯等人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认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式和步伐都 对他们构成强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社会过高的期望使 教师感到压力。英国学者科尔(cole) 1985 年在身份的危机:教师在政治经济改 革时代中指出:英国出现了因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趋势。事实上,英国的政 界、公共媒介和学生家长中就普遍持有这样的想法,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要 归罪于教师。这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社会对教师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妨碍教师维 持正常心态,从而导致压力的产生;我国学者也认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 行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3)低待遇导致教师压力。1984 年美国一项对大学教师压力的全国性研究指出: 工作节奏过快和物质条件差居 10 个压力来源的首位,报酬低也是 10 个来源之一13;在我国,教师的住房、医疗、 工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这无疑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压 力的来源。 2、学校因素。(1)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美国学 者法伯对市郊学校的教师调查显示,教师抱怨最多的是连续不断的书面工作、不 成功的行政会议和极少的进修提高机会;特拉弗斯和库拍对英国教师进行全国性 调查表明“学校的管理和结构”(包括决策时无参与权、缺少校长的支持、没有自 己做决定的机会、学校的等级性等因素)、 “教师角色模糊”(包括对自己责任的范 围和程度不明确等因素)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特拉弗斯等人在调查中还发现英国教 师认为班级规模大、学生人数过多为压力源之一14。我国学者也发现由于学校条 件差使得教师工作时间过长、授课时数过多、工作项目过繁,这使教师感受到压 力。(2)学生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柯里克和萨克利夫(kyriacou & sutcliffe)认为学生对教师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 源;曼奇尼(mancini)等人认为教师的疲惫不堪和师生关系的恶化密切相关;蔡先 口 1985 年对台北中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 学生的学习方面和学生行为欠佳问题是 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3)学校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心态, 促使工作压力产生。 耶鲁大学心理系的利特(litt)等人指出在工作压力量表中“角色冲突” 、 “与上司的 人际关系”是与压力最紧密相关的两个因素15;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也认为,教师 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 也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可见,因人际 关系引起工作压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3、个人因素。(1)过高的自我期望。克拉克等人发现自我期望值高是压力最 主要的来源之一,美国大学教师也认为“强加给自己的高期望值”是主要压力源 13 陈元英,孙绍邦.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 心理科学,1994,(3):146-149 14 刘启珍,明庆华. 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15 pine a m mashlach c. characte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l987,29:233-237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之一。可见,自我期望值越高,与现实的冲突越激烈,则产生的压力也越大。(2) 教师能力素质的束缚。郭尔德斯坦把教师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看成是压力来源的内 在因素,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成是其外在因素。我国学者也认为新形势下教师知识 技能老化,因而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更新自我都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另 外,压力的大小也与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感受力有关。费希尔(fisher)认为“心理状 态和结构决定压力的存在与消逝” , 台湾范扬松在研究中也指出 “a 型性格的人(好 强、心浮气躁、缺乏安全感、怀有敌意、罪恶感)较容易感受到压力,往往将自己 逼得更紧,工作更卖力,速度更快,塞进更多的任务,b 型性格的人则刚好 相反”16。 (三)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压力原因的研究 1997 年特沃尔和库伯(traver, cooper)的研究发现, 教师们认为缺乏政府支持 和社会政策变化的信息,同时国家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不断变化是带给他们压 力的重要因素。 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支持, 如: 1999 年都斯尔(dussault )曾对 1110 名加拿大教师进行测定,发现孤独和压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1999 年,海锐斯 (harris)曾使用威尔逊压力框架(wilsonstress profile)在美国 3 所小学评估教师压力 与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对校长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上的 评价很高,这个学校教师压力就明显地较同类学校低。 1998 年皮士杰和塞顿(pithers,soden)的研究表明角色超载是产生压力的重要 因素。他们对 322 名澳大利亚和英格兰的职业和成人教师进行了紧张程度、组织 角色和压力水平的评估,发现两国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角色超载是最主 要因素。另外许多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如皮士杰和弗各蒂(pithers,fogarty) 对职业教师压力的研究。 教师个体的认知方式能影响其对压力的敏感性。1998 年乔耐(choney)曾通过 让 41 位教师回答 “要成为一位好教师必须怎样做” 这样的问题来调查他们对教师 职业的某种信息,结果发现有 92%的回答是用了“必须” 、 “应该”等绝对性的词 语,而且大多数教师认可这些信念,但事实上,这种信念越强压力越大。在另一 些研究中,1999 年毕堡-耐科(bibou-nakou)对教师归因进行测试,他向 200 名小 学教师提供 4 种假设的课堂管理环境,让他们对每一种环境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发现那些因各种困难而责备自己, 即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教师对压力的敏感更大。 个体的处事方式(personal coping style)也能引起教师压力。1999 年格瑞弗斯 (griffith)对 780 名小学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对竞争性活动采取逃避和抵制性处事 策略的教师压力水平较高。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也是影响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因素。2000 年费瑞德 16 严松英.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中外教育,2001 年第 3 期,第 42-43 页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12 曼(friedman)曾对新教师进行有关自我评价的检测, 结果是自我效能感高的, 工作 压力低;自我效能感低的,工作压力高。费瑞德曼将这种结果称为“理想之梦的 破灭”(shattered dreams of idealisticperformance)。另据 2000 年布洛沃兹和汤米克 (brouwers,tomic)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较低的自我效 能感直接导致情感衰竭,严重的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2002 年,迈特简维斯(matt jarvis)研究发现,教师的一些压力是由教育职业 本身引起的。首先,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在当今个 性化时代,除了正常教学外,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个性的个别化教学、 创新性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们还不得不面对学生和各级领导的评价、考察、组 织处理与领导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等,这无疑都加重了教师负担。 (四)国内外研究的借鉴意义 西方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已经开始,从 90 年代至今逐步 丰富,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对工作压力的理论都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的,在 其调查中也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或者现场访谈等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可以借鉴 这些方法。 2、关于压力源的结构的分析。西方将工作压力的来源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 组织和工作特点、个体、社会。这一结构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同样适 用。 3、关于压力产生的中介因素的分析。将工作压力当作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 的产生不仅与各种工作压力源有关,也与个人特点有关。这点正体现出外因要通 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哲理。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在借鉴西方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 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三章 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在线教育平台培训服务合同
- 2025版手机品牌专卖店抵押融资合同
- 2025年度生态住宅代理销售与生态环保合作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合同到期续签范本
- 2025年度土地储备项目施工场地清理平整与土地平整工程合同
- 2025版环保处理设备转让与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商住两用房产代理销售执行协议
- 2025版智能电网外委施工安全责任协议书
- 2025年物流行业短信通知服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影视广告制作与摄影摄像服务合同
- 学生姓名贴标签贴模板(编辑打印版)
- 2025年广西贵港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 易制毒化学品员工培训与管理制度
- 2020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及答案山西
- 中西结合治疗皮肤病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体育全册教案
- 街道综合执法培训课件
-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思维导图(共24课)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