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从 2 0 世纪 9 0 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高 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其中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第一在严峻的老龄 化背景下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老年人中存在一部分群体经济 收入较低同时身体状况也较差是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对这部分群体提供照 顾显得极为迫切另一方面各地的养老实践证明既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 老人在其熟悉的环境中提供服务 又不需要耗费过高成本的社区照顾将成为未来 中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研究如何采用社区照顾的方式对老年弱势群 体进行帮助完善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将罗尔斯的正义论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福利 多元主义理论作为对老年弱势群体进行社区照顾的理论依据其次在现有对老 年社区照顾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社区照顾的现状提出了上海市老年弱势 群体社区照顾体系的框架接下来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问卷调查 和老年社区照顾提供者的深度访谈以及其它各方面资料的收集以课题组调研 数据为基础以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的供需模型为框架运用统计工具分析了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的需求与供给的现状 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背后 深层次的原因在借鉴国外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生活 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服务为核心的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 并对服务的内容和实施进行了完善最后从加强对服务供给过程的制度安排 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形成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整合社区 为老服务资源, 提高服务效率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 顾体系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 the research on the community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in shangha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in medical care, china has been becoming an aging-country fleetly since 1990s, in which shanghai is the most serious on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take care of the elderl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n the one hand,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provide care for the part of the elderly group with low income and poor physical condition which is called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in this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traditional mode of care for the elderly family support can hardly maintain because of the large change 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mode of living in rest home cant popularize for its limited resources and big expenses. practice proves that aging in community which combin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bove two modes will become the main means for the chinese elderly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o study the way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by the community and improving the care syste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n the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and welfare pluralism theory. secondly, by making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put forth the framework of community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in shanghai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then, by analyzing the data and materials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an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providers of the community care and materials collecting from the other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in shanghai,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m.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england and japan, the paper builds the community c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in shanghai with daily life care, health care and mental care as the core service types, and improves it.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s including setting up a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cess of supply to make the service more available, expanding governmental input and setting up multi-channel input mechanism and integrating community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key wordselderly vulnerable group, community c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care, mental care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亚鹏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亚鹏 指导教师签名章晓懿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1 1 绪论 1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 结构中6 0 岁以上或者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定数量后 并继续增高的过程其中国际的普遍标准是 6 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 0 % 或者 6 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7 % 的国家或地区即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 型地区 二十一世纪初全球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有接近 6 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 这个数字将达到 2 0 亿比例由 1 0 % 增加到 2 1 % 1 预期至少在今后二十五年内 老年人口将继续比其他年龄组更快速地增长 我国已于 1 9 9 9 年进入老龄社会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 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 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1 . 5 3 亿占总人口的 1 1 . 6 % 2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国 6 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 4 . 5 亿占总人 口的 3 1 . 2 7 % 3 上海早在 1 9 7 9 年就先于全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最新统计表明上 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再次提速并呈高龄化特征截至 2 0 0 7 年底上海市 6 0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 2 8 6 . 8 3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2 0 . 8 % 4 在高速老龄化背景下如何使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都能得到较好的照顾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老年人本身就 是一个弱势群体政府政策的目标就是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 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事实上老年人是一个 异质性很大的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所需 要的照顾服务的种类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在我国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对整 个老年群体进行进一步细分对其中最弱势的群体进行研究解决这部分群体的 照顾问题显得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在探索应对老龄化的为老服务的过程中 传统的家庭养老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等因素变得难以为 继而机构养老则限于资源的缺乏较高的成本以及不符合传统的养老观念而无 法大规模推广在这种情况下既符合中国人传统养老观念又结合新时代特征 1 数据来源: /chinese/esa/ageing/index.htm 2 数据来源: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数据来源: 国家人口计生委 2003 年预测结果 4 数据来源: 2007 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2 既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又不需耗费过高成本的社区养老成了我国养老模式的较 好选择 综上所述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 化形势如何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无法大规模推广的客观情况下探 索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照顾体系以满足老年弱势群体的照顾需求就显得极 为迫切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社区服务和民间组织等较国内其 他地区更为发达但同时也应看到其老龄化程度也位于全国首位先于国内其 他城市面对巨大的为老服务压力因此对于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的研 究具有典型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对其它地区这一问题的研究和 解决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1.2 研究综述 1.2.1老年弱势群体的研究 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或权利群体( p r i v i l e g e d c l a s s ) 而言的该群体 缺乏社会竞争力在社会中处于最低层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界 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依据钱再见的概括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具有 经济上的低入性 生活上的贫困性 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从纵向视角分析弱势群体可以分为初级脆弱群体和次级脆弱群体从横向尺度 测量弱势群体可以划分成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三大类其中生理性弱势群体由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构成社会性弱势群体 主要是指下岗失业人员城市流动人口等而自然性弱势群体则主要包括生态脆 弱地区的人口和灾民两部分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老年人由于自身存在着生理衰老或病理衰老器官功能 衰退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参与社会活动意识淡化特别 需要社会的援助和支持从这一角度理解老年人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是被大 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但是由于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多种 因素的制约老年人群体也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需求在当前对于老年弱 势群体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学者都把老年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认为所有的老 年人都属于弱势群体 老年人是由于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相对弱化而造成的一种 弱势只有少部分的研究对老年人进行内部的细分为老年弱势群体限定了更具 体的范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穆光宗认为丧失劳力的农村老人独居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3 的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高灵芝认为 对于老年弱势群体的考察基本括定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生活需要照顾但有 一定的经济保障二是生活能够自理但经济没有保障三是生活需要照顾而 且也无经济保障的老人就已有的资料分析这些老人大多数是贫困老人农村 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最能反映我国老年弱势群体 的现状特征 6 许振明认为老年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 社会资源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老年人群在研究中他把老年弱势群体系 界定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老年居民 安婧对城市老年弱势群体做 出了以下界定 生活在城市中的老龄 高龄人口因养老金水平低或不能足额领取 子女不在身边无人赡养身体疾病等种种原因而存在着生活困难处于需要社 会援助才能正常生活的老年群体即为城市老年弱势群体 7 东波定义了农村老年 弱势群体: 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导致障碍或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 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村年长者组成的群体 或者说农村弱势群体就是指 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造成的经济水平低下缺乏劳动 能力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老年居民的集 合 8 以上学者对老年弱势群体进行了细分化的研究 界定了更具体的老年弱势群 体的范畴研究内容方面更侧重于对老年弱势群体现状及成因的描述也有学 者从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相关研 究当前从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角度进行的研究较为鲜见 1.2.2 社区照顾的研究 从社区照顾的内涵来看社区照顾是在西方国家被广泛运用的术语但对其 概念的界定尚未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从服务的对象来看有些学者认为社区照顾 从社会工作的理念出发应该是针对社区内所有有需要的人士 比如有学者认为社 区照顾是指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等组成的 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 及各种康复中心等政府的和非政府的机构相配合 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提供 服务的过程 9 另有些学者将社区照顾的对象仅局限在社区里有依赖需要的 5 穆光宗.解析 老年弱势群体.社会科学论坛j.2005 年第 3 期.第 38 页 6 高灵芝.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4 年第 6 期.第 261 页 7 安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7 年 1 2 月.第 7 页 8 东波.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j.学术交流.2008 年第 4 期.第 126 页 9 钱宁.社区照顾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年第 4 期.第 94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4 最脆弱以及最无依无靠的一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而 在港澳台地区由于老人服务是最早引入社区照顾这个概念的因此很多学者认 为社区照顾仅指社区为有照顾需求的老人提供的服务 从提供照顾服务的场所来 看有些人认为只有家庭才是最好的生活环境因而社区照顾主要是家居照顾 即在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家中为他们提供照顾服务 但更为普遍的看法是在社区内 设立一些日间照顾中心甚至在社区内设立较小型的住院服务单位只要其中的 照顾对象可以维持与其他人的正常接触进而帮助他她维持在社区内生活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社区照顾应该包括对老人的所有照顾比如室内保健居住地 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家庭外医疗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 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而与他们是住在普通民宅里或是住 在亲戚朋友家中抑或是住在小型公寓里等无关 1 0 从服务的提供者来看在提 倡孝养文化的东方国家比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目前绝大部分的社区照顾服务是 由非正规照顾者即由家人朋友邻居提供的其中多数为女性但在大多数国 家尤其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社区照顾是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正式组织和非 正式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元系统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社区照顾的关注点与兴奋点颇有不同 但所有这些不同角 度的解释都突出了社区照顾至少包含的两层涵义 一是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熟悉 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二是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 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 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从社区照顾的内容来看中国大陆的学者大多是从满足老年人五个老有 的需求角度出发来概括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内容比如有学者认为老年人社区照 顾应包括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三个方面还有学者按老 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小和对他人照顾依赖程度的高低将日常生活照顾进一步 细分为养老院老人公寓和居家服务 有关社区照顾功能的分析学术界没有太大的争议仅仅是在研究与表述方 面存在着角度深浅的不同 由于社区照顾的产生是源于长期的住院照顾所产生的 一些非人性化的后果 如长期住院会使受助者产生依赖性并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 会的能力因此其初衷按照英国 1 9 9 0 年社区照顾法令所指是要通过对老年 人和残疾人提供帮助与供养以便使他们尽可能过上独立的生活其目标是在他 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他们此后随着社区照顾的发展和研究的 深入 学者们发现社区照顾的功能不单单在于改变受助者个人适应和应付问题的 能力以便帮助他们留在社区里生活和受到照顾而且社区照顾使家庭养老功能 10 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周向红,张小民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第 9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5 部分社会化通过社区为子女分担一定的照顾压力有利于维持和巩固和谐的家 庭代际关系此外社区照顾也有助于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周沛指出中国 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义气伦理这是强化社区互动的宝贵资源通过社区照顾 的过程必能提高社区成员的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发展 1 1 对社会而言还能缓 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开辟社区就业的新渠道许多西方学者往往把社区照顾的资 源分为两类即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由于非正规照顾是由家人朋友邻居及 志愿者所提供的照顾服务所构成它具有灵活性弹性和能够轻易接触到社区内 有需要的人士等特点通常被认为是补足正规照顾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对于非 正规照顾的功能哈尔肯迪格认为就其整体而表现为经济支持功能情感支持 功能和生活照顾功能 1 2 而学者韦士将其功能详细地划分为六种1 归属感及 亲密感非正规照顾能够使个人得到安全感及满足感减少孤立及无助的感 觉2 社会整合非正规照顾能够使网络成员共同分担困难及压力分享 经验资讯及看法达到彼此关照互相分担的作用3 培育功能非正规 照顾通过使老人或弱者接受伴侣子女或后辈的看护使其感受到被爱或被照顾 的感觉4 价值的再肯定非正规照顾提供的支持可令个人对自我价值重 新肯定使个人有足够的自信去继续生活5 可信赖的协助非正规照顾 往往是通过家人朋友邻居等提供物质上精神上及生活照顾上的服务这种 服务较易得到受助者的信任及较能提供首先的支援6 提供辅导非正规 照顾可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辅导及咨询使个人能够得到适当的引导帮助他 她作决定及处理问题 1 3 还有学者按形式与类别的细微差异将非正规照顾功 能进一步细化为家庭照顾的功能朋友和邻居照顾的功能等等 1.2.3 评价与启示 1 . 2 . 3 . 1 老年人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安排必须从受助老人的处境及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才可 以为他们设计出适合和有效的照顾方案事实上老年人是一个异质性很大的群 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所需 要的照顾服务的种类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而现有的研究往往是将老年人作为一 个同质性群体提供相似性的照顾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在城市真正面临生存风险的 11 周沛.社区照顾 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区工作模式j.南京大学学报,2002 年第 5 期,第 23 页 12 哈尔 肯迪格.世界家庭养老探析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第 7 页 13 weiss, r.s. the fund of sociabilityj. transaction/society,1969(9).第 36 43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6 是那些高龄老人孤寡老人丧偶老人病残老人独居老人以及贫困老人但 现在的研究对这些老年人照顾需求的关注却较少 1 . 2 . 3 . 2 对非正规照顾资源的研究 有效的社区照顾网络需要动员社区内非正规照顾资源去配合正规的照顾服 务而我国现行的社区养老服务中还比较忽略对非正规照顾资源的运用但事实 上单靠正规照顾的力量并不足以满足社区内不同老人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需要 仍然会有很多方面的需要不能得到适当的照顾 但是怎样动员非正规照顾者的参 与怎样维持非正规照顾者的服务兴趣以及维系他们对老人照顾的长期承担怎 样在不断经历人口流动的社区中建立非正规的照顾网络 尤其是怎样促进邻舍互 助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1 . 2 . 3 . 3 对照顾提供者的实证研究 从现有的实证研究来看 目前国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主要是从被照顾者 有照顾需求的老年人的角度展开很少有从照顾提供者家属邻居社 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志愿服务者等的角度展开的调 查 这种重需求轻供给的研究往往会造成社区照顾实践中养老服务项目设置上的 不合理忽视对照顾者在提供养老服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因此今后的研 究必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了资料收集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有以下五种: 第一问卷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先选取上海市社区照顾比较有特色的徐 汇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四个区作为调查区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 取 2 0 4 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持问卷上门与老人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 第二 深度访谈法 为了尽可能全面收集到老年人社区照顾方面的各种资料 获得一个接近社区照顾全貌的认识 笔者随课题组在上海市民政局做了上海市社 区照顾开展情况的先期了解随后走访了四个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别社区 的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日托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对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7 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试图通过与社区养老实际操 作者的直接对话透视政府治理过程中对社区养老的思考和谋划了解老年弱势 群体社区照顾服务供给的瓶颈问题和发展方向 第三定量研究法采用 s p s s 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项目进行了统计汇 总为构建完善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3.2 逻辑结构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将罗尔斯的正义论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福利 多元主义理论作为对老年弱势群体进行社区照顾的理论依据其次在参考学界 比较权威的对社区照顾和对照料服务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社区照顾的现 状提出了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的框架接下来本文通过对上海 市老年弱势群体的问卷调查和老年社区照顾提供者的走访调研 以及其它各方面 资料的收集以课题组调研数据为基础以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的供需模型为 框架分析了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的需求与供给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接着介绍了国外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 的经验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然后结合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和国外经验构建 并完善了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最后从加强对服务供给过程的 制度安排 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形成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 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 提高服务效率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上海市老年弱势群 体社区照顾体系的保障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8 2 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老年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或权利群体( p r i v i l e g e d c l a s s ) 而言的该群体 缺乏社会竞争力在社会中处于最低层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界 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各个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论和研究目的以及个 人所处的历史条件所持的研究视角不同对弱势群体作了各种不同的界定综 合各方学者的观点可对弱势群体进行如下描述所谓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个人生 理或社会的原因而导致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依靠自己的 能力无法摆脱这种弱势地位需要社会提供支持的社会群体由此可见弱势群 体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是需要社会提供帮助 人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原因已经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并且依靠自身难以 摆脱这种弱势地位需要社会提供帮助因此从广义上讲所有的老年人都属 于弱势群体但老年人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经济能力和生活 自理能力上一般地说步入老年之后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上能够自理 这两项属于老年人比较基本的生存要素如果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差但有一定的 经济基础那么老人可以通过请家政服务员来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如果老年人 经济能力较差但生活能够自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如果老人经济条件和 身体自理能力都较差那么这类老人就出于非常弱势的状态因此笔者对老年弱 势群体做了以下界定老年弱势群体是老年人中的困难人群这里的困难主要有 两个方面界定一是经济困难具体来说就是经济收入处于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 线的 1 . 5 倍以下二是身体状况较差具体就是按照上海市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 体系评估为重度和中度的老人 1 4 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老人即本文所界定的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 当前上海市这类老年群体一部分进入了专门的养老机构接受照料还有一部 分老年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留在了社区中养老 因为本研究主要研究老 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因此后者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14 2 0 0 6 年 上海市民政局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该标准依据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 知能力情绪行为视觉能力等四大主要参数以及社会生活环境重大疾病等两大背景参数综合测评出 老人的需求照料等级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由专门的评估部门或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其评估照料等 级有重度中度和轻度三种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9 2.1.2 老年社区照顾 2 . 1 . 2 . 1 社区及其社会服务功能 社区( c o m m u n i t y ) 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多滕尼斯在 1 8 8 7 年 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他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 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 1 5 在中国社区的概念是 2 0 世纪 3 0 年代由吴文藻等老一辈社会学家提出来的它 的基本涵义是指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作为一种地域共同体它的功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的来说社区有 以下几种主要的功能: ( 1 ) 社会服务功能( 2 ) 人的社会化功能( 3 ) 社会参与和社 会民主功能( 4 ) 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 1 6 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简称社区 服务功能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政策扶 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以及志愿者 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 这种 福利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的本质是无偿性的服务并辅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微 利低偿性服务这种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也 包括社区中的边缘群体和全体居民 这种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层次 具有专业人士 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非专业化服务之分别 为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弱势群 体提供服务是社区服务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 1 . 2 . 2 老年社区照顾的涵义 有学者把老年社区照顾定义为由社区成立养老服务机构为那些生活不能 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有偿又有效的生活服务这种老年社区照顾服 务可以说既是家庭养老的一种变形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通它能够弥补 家庭养老之不足并充分发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二者的长处 1 7 有的学者认为老年社区照顾是指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 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 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 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因此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 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 1 8 还有学者认为老年社区照顾模式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在老人 所属的社区建立养老服务中心采取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方式为社区老人提供生 15 腾尼斯. 社区与社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9 9 . 第 1 1 页 16 唐忠新. 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0 3 . 第 4 0 页 17 梁新颖. 家庭养老社会化问题探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 0 0 0 年第 4 期. 第 1 5 页 18 史柏年. 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 9 9 7 年第 1 期. 第 2 1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10 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是以居家老人照料为主社区 养老机构照料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 务为辅的一种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的养老模式 1 9 对老年社区照顾的定义还有很多不过可以发现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老年社 区照顾不是家庭照顾而是在老人熟悉的社区中养老社区养老不是机构养老 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人社区 它吸收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方式的优 点和可操作性 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 型养老模式老年社区照顾的范畴如图 1 所示 图 1 老年社区照顾的范畴 2.2 对老年弱势群体提供社区照顾的理论依据 2.2.1 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 构或者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 的利益划分方式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正义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自 由原则即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各项基本自由第二差别原则即在 19 王海燕. 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j. 理论学刊. 2 0 0 2 年第 5 期. 第 6 7 页 社会保障养老保障 资金保障 养老方式保障 家庭照顾机构养老 老年社区照顾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11 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时应当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对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有利而 且所有的社会地位和官职对一切人开放或提供平等的机会由此可见社会正义 要求社会确立这样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给予属于同一基本范畴的人同样的待 遇同时还要求给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们以特殊的待遇 2 0 毫无疑问随着改 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弱势群体已经形成一个阶层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 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任何社会的资源都是有限 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占有不等的份额是客观存在的不平等对经济和社会活 动中的弱者如果政府不加以适当保护一个社会就失去了起码的正义基础难 以长久安定地发展下去 2 1 所以说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是政府保护弱 势群体权利的理论价值诉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老年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弱势群体的出现一方 面是由于人类难以抗拒的衰老原因造成的生理弱势是个体老龄的必然结果另 一方面是社会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经济上的弱势 老年弱势群体事实上承受着生 理上和经济上双重弱势的压力 罗尔斯的这套正义理论为如何解释当前社会的不 平等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不平等提供了反思的平衡为我们解决当今人口老龄 化背景下的老年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2.2.2 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社会学中有许多研究老年人的理论 包括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理论 其中 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探讨的是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这一理论 最初由美国学者埃里克伯恩内于 2 0 世纪 5 0 年代提出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认 为在老龄化过程中环境个人以及个人与环境的结合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 重要的意义如: 一个尊老敬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环境对老年人晚年生 活满意度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该理论有三个关键要素: 其一对起源于特定环 境规范的期望的重视其二对个人交往作用能力的重视其三对特定环境的 能力与期望之间主观评价的一致性的重视 这三个要素的和谐程度将决定老年人 的幸福感和老龄化水平 2 2 该理论说明由衰老所带来的情绪低落和脱离社会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是可 以通过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加以改变的应尽可能地对社会环境进行调适使 得社会环境尽可能多地给老年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同时也要协助老年人尽能以 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互动以减少年龄这个符号所带给老年人的消极影响 20 占志刚. 试论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 j . 行政与法. 2 0 0 3 年第 3 期. 第 5 4 页 21 朱应平.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 j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 0 0 3 年第 3 期. 第 7 0 页 22 仝利民. 老年社会工作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 0 0 6 . 第 1 0 7 - 1 0 8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12 社区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除了与家庭成 员之间的交往外还需要在家庭之外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和社会交往社区可以为 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顾与文化娱乐设施为他们创造舒适的活动空间让老 年人在身体健康得到关怀的基础上还能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减少孤独感和失 落感亲情支持与社区服务的支持相结合使得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更为和谐能 大大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和满足感 2.2.3 福利多元主义 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 其体制改革必然受到新社会福利思想的影 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福利多元主义思潮 福利多元主义一方面强调福利服务可由公共部门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和 家庭社区等四个部门共同负担改变以往政府作为福利供给的唯一角色让民间 有更多参与福利提供的机会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提高福利服务提供的效率和 质量另一方面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参与规范对这些组织的管理把它们引向福 利服务领域减少民间参与福利供给的限制弥补政府机构与个人需求之间的空 白 2 3 它的两个主要概念是分权( d e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 ) 及参与(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 分 权指的是政府将福利服务提供的责任转移至私有市场 同时也含有中央政府将权 力下放地方政府和资源继续分散至邻里或时效性社会服务团体的意义 2 4 参与是 指希望福利提供者( 社区 非营利组织等) 和福利消费者共同参与福利服务的制度 决策及服务输送过程譬如服务提供者拥有根据机构社区属性设计提供服务内 容的权利 2 5 我国虽然不同于西方国家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办福利的单一行政化 社会保障模式也面临着类似福利国家的危机单位职工的高福利成为国家的包 袱隐藏在单位制下的隐性失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浮现人口加速老龄 化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老年人对生活福利服务的需求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采取 福利多元化策略打破国家对福利服务的垄断由国家企业社区家庭共同 承担福利责任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我国社会福利 服务的社区提供与生产长期被忽视 以社区为基础的福利提供有利于拓宽资源来 源提高居民参与和社会效益社会福利政策的落脚点应该直接放到社区 2 6 23 郑怡世. 台湾民间非营利社会福利机构参与社会福利服务探析. 社区发展季刊j. 1 9 9 9 年第 1 期. 第 8 7 页 24 林万亿. 福利国家: 历史比较的分析m. 台湾: 巨流出版社. 1 9 9 4 . 第 1 1 3 页 25 n o r m a n j o h n s o n . m i x e d e c o n o m i c s o f w e l f a r e - c o m p a r a t i v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m. l o n d o n a n d n e w y o r k : p r e n t i c e h a l l e u r o p e . 1 9 9 9 . 第 3 4 页 26 杨团, 葛道顺. 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j. 管理世界. 2 0 0 2 年第 4 期. 第 2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13 2.3 老年弱势群体社区照顾体系的构架 按照巴利m . b a y l e y 的分类根据被照顾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状 况社区照顾被分为由社区照顾( c a r e b y t h e c o m m u n i t y ) 和社区内照顾 ( c a r e i n t h e c o m m u n i t y ) 两种模式由社区照顾主要是非机构非住宿 非隔离式的照顾方式是受助人在家接受政府社会家人等社区内专业非专 业的服务人员所形成的综合性照顾是一系列的支援性服务而社区内照顾 主要是指机构形式的照顾 是指受助人需要依赖社区内的专业机构获得受过训练 的专业工作人员的照顾 2 7 巴利的这种区分比较科学地概括了社区照顾的种类 是国际上比较广泛认同 和采用的社区照顾的分类但这种分类却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 养老机构兴起于 2 0 世纪 5 0 年代后期农村为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城 市为社会福利院收养城市中的三无老人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 剧养老机构逐渐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其性质由原来的供养型开始向福 利型转换收养对象也从最初的五保三无老人发展到了面向全社会 的老年人群体进入 2 1 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4 2 1 家庭结构的 到来 人们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等原因 养老机构有了迅速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 与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较我国的养老机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一 般而言在发达国家中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为老年人口总数的 5 % 即使在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也为 2 3 % 之间 2 8 而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总体上为 老年人总数的 0 . 8 4 %在养老机构的分布上 大部分养老机构还属于市区县创办 很少地区能够做到每个社区内都有养老机构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中国养老机 构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不应列入社区照顾行列与国际上社区照顾的内涵不同 中国的社区照顾实际上就是由社区照顾 按照苏珊. 特斯特的观点 对照料服务进行分类通常参照以下四个主要参数: 第一 提供何种服务第二 该服务在何处进行第三 谁提供这项服务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