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1 新人教版选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玄武门之变1.建功立业:(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了隋朝。(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_,立下汗马功劳。2.夺取王位:(1)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2)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联盟。(3)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发动“_”,夺得太子位。,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措施:(1)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重用敢于进谏的_、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_。(2)实行_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_,轻徭薄赋。(3)从_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其统治时期制定的唐律体现了_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4)主张_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_地位。,魏征,杜如晦,休养生息,均田制,民本,仁义,文德,进士科,2.结果: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措施:采取“_”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1)派兵打败东突厥后,唐政府在其旧地设置_,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2)630年,接受西北各族首领“_”的尊称,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3)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_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4)接受吐蕃赞普_的通婚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天可汗,安西,松赞干布,2.结果: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四、开放的对外政策1.鼓励对外交往:(1)在六部下设_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2)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3)唐朝都城_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2.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1)大量翻译佛教经典,景教、_、摩尼教传入中国。(2)玄奘去_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鸿胪寺,长安,回教,天竺,3.重视传播唐文化:(1)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艺术、_等在朝鲜半岛上广泛传播,高丽、百济,特别是_,大量吸收汉文化。(2)贞观年间,日本在唐文化的影响下,进行了“_”,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典章制度,新罗,大化改新,五、晚年的反省1.治国策略的失当表现:少于纳谏、滥用刑罚、滥用民力、求仙炼丹等。2.晚年反省撰_:反省过失,对继承者总结为君之道。3.对自己的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帝范,【微探究1】材料太宗曰:“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思考:唐太宗用人的唯一标准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提示:标准:才能。例证:魏征原来是太子谋士,李世民任他为谏议大夫、宰相。,【微点拨】唐太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和能量,这也是只有治世明君才具备的胸襟和智慧。,【微探究2】材料唐太宗以民为水,君为舟,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思考:唐太宗有哪些安民思想与措施?提示:思想:“民惟邦本”,强调“存百姓”。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微探究3】材料资治通鉴载:“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思考:唐太宗为何能够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和拥护?提示:唐太宗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微探究4】材料高丽王朝、安南的李陈黎三朝,“参用唐制,历代遵行”。思考:唐太宗推行什么外交政策?有何意义?提示:推行友好开放的外交政策。意义: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国家或地区的进步与发展。,【微点拨】唐太宗晚年的反省表明他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的帝王,作为一位封建帝王,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史论要旨】1.唐太宗是伟大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推动了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完善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空前繁盛阶段。2.他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慎用刑法,法务宽简;发展科举;和睦百族、称“天可汗”;外交开放、四方来朝。中国历史上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3.唐太宗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前启后阶段,封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过初创阶段以后都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唐太宗推动了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推动了封建盛世局面的到来。,【结构图示】,主题对唐太宗的评价【史料研析】材料一池田大作:“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因比:“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1)汤因比如果选择李世民执政时期,他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提示:政治清明;刑法宽简;统治者爱惜民力,任人唯贤;经济繁荣发展;文化繁荣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友好频繁。,材料二明赵弼:“太宗传三百载之唐祚哉,太宗在位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长孙之贤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汉以来皆莫及也。实天之时四夷入仕及朝贡者数百人皆痛哭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非有得于华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2)材料二如何评价唐太宗?唐太宗获得这么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唐太宗致治之美在材料中有何体现?提示:评价:秦汉以来功德兼隆惟一人;原因:有贤良宰相和皇后;体现:少数民族拥护,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材料三马周在奏疏中直陈时弊说:“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但唐太宗不仅置若罔闻,还倡言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对此,老百姓为了逃避徭役负担,不得不纷纷逃亡;甚或砍断自己的手和脚,叫做“福手”或“福足”。老百姓苦于徭役繁重,怨声载道。(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统治有什么变化?提示:唐太宗固执己见,民众徭役繁重,怨声载道。,【史论总结】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化点拨】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从根本上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主题“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研析】材料一“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君道)(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在治国过程中重视什么?提示:唐太宗在政治统治中非常强调为君者的个人素质及对国家的影响。,材料二戈直:“然(太宗)屈己以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以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人之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2)材料认为唐时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唐太宗爱民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原因:任贤用能、屈己纳谏、从善如流;品德高尚、爱民尚俭。体现:坚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重人才、重纳谏的用人观;以民为本,刑法宽简;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等。,材料三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范文澜中国通史“唐时才士,无不遇之叹。”魏元旷蕉厂随笔,(3)出现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提示:原因: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善于用人,知人善任;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重视发展教育,崇儒尊孔;完善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意义:选拔了人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和决策水平;政治清明,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材料四李敖说: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4)唐太宗的“霹雳手段”有哪些?他的“柔情”与“奇情”又有哪些体现?提示:“霹雳手段”:劝说李渊太原起兵;发动玄武门之变;实施“战而后和”策略,讨伐东西突厥。“柔情”与“奇情”体现:求贤若渴、善于用人,知人善任,建立良好君臣关系;心“存百姓”,以民为本;民族关系和睦,共同繁荣发展;以友好和开放的态度鼓励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论总结】“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基础:隋统一全国,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政治: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经济: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4.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6.对外关系: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