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体例及技巧.ppt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体例及技巧.ppt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体例及技巧.ppt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体例及技巧.ppt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体例及技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方面一般考些什么呢?,1、炼字题:,2010年天津: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诗人情感),同时与下句的“稀”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答题技巧,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2、手法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大处着眼),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燕子频频衔泥弄脏琴书,飞虫乱飞扰人的情景,烘托了(小处入手)了作者客居他乡的苦闷和烦躁不安的心情。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技巧,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3、情景鉴赏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答题技巧,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关系术语: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4、比较鉴赏题:,有手法比较,有主旨比较,有感情比较,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诗中表达效果及情感的比较,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两首诗都写了“愁”(角度),李白诗中的“愁”是对王昌龄的命运的担忧及对友人的怀念(内容),它是涵盖全诗情感的“诗眼”(作用)。王昌龄的“愁”是左迁之愁(内容),作者以“莫道”句表达自己远离愁绪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作用)。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答题技巧,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5、修辞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题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总为浮云”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法界定)。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尾联第一句“浮云”和“日”的本体回归),自己不能为国尽力(长安不见)的忧愁和苦闷。参考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答题技巧,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6、思想感情把握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题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肝胆”是指自己对故国的忠心,“阅”本是“看”的意思,语境义是“看到”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答题技巧,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7、风格分析题:,北京卷第三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答: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而顾炎武的这首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凉(风格界定)。在这首诗里表明这一诗风的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深沉悲凉的爱国情感熔铸在景物之中,“酒”和“花”本是令人愉悦之物,但作者的“离怀”和“愁眼”却使美好事物打上了作者特定情境下的悲凉色彩。而“已无家”的遭遇更是令人心情沉重(举例分析风格),全诗体现了沉郁悲凉的特色(总结)。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答题技巧,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8、内容概括题:,(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