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的四种理论.ppt_第1页
媒介的四种理论.ppt_第2页
媒介的四种理论.ppt_第3页
媒介的四种理论.ppt_第4页
媒介的四种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的四种理论,FourTheoriesofthePress,内容安排,第一节课:引子(5分钟)+提问(10分钟)+讲授(30分钟)第二节课:提问(10分钟)+讲授(35分钟)第三节课:讲授(25分钟)+总结(10分钟)+讨论(10分钟),问题:,看过这本书吗?看看作者是谁?谁是“斯拉姆”?听说过“施拉姆”吗?大陆音译: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1907-1987)知道海外华人学者给他起的中文名字吗?提示:姓“宣”,名字与某流行歌星同音你知道是哪四种理论吗?提示:大一学过,答案:媒介的四种理论,(1)Authoritariantheoryofthepress(媒介的威权主义理论);(2)Libertariantheoryofthepress(媒介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3)Socialresponsibilitytheoryofthepress(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4)SovietCommunisttheoryofthepress(媒介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旧译:报刊的四种理论,(1)Authoritariantheoryofthepress(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2)Libertariantheoryofthepress(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3)Socialresponsibilitytheoryofthepress(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4)SovietCommunisttheoryofthepress(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天下新闻传播学人谁敢不知施拉姆?,公认为传播学集大成者和比较新闻学创始人之一,著述甚丰;对华人学人积极扶持奖掖,改革开放之初来中国传递传播学之火种;他的一本书名引起非议:Men,messages,andmedia(1973);他的另一本书名:Men,Women,MessagesandMedia(1982)(与WilliamE.Porter合著);然而,他只是四种理论的第三作者。,FourTheoriesofthePress的出版和影响,52年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了3名新闻学者撰写的FourTheoriesofthePress(旧译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Siebertetc.,1956;斯拉姆:1980)。一时间,该书和它的3名作者声誉鹊起。学界公认,它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以至于一时间洛阳纸贵。该书不但在美英等国被当作教科书,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辩,并且被译成多种文字(McQuail,2000:153),“得到美国领导集团的赏识,美国新闻学荣誉学会(KappaTauAlpha)曾授予研究奖章”(斯拉姆:1960,“译者的话”),“属于最畅销的非虚构类书籍”(郭镇之,1997:39)。在国内,四种理论薄薄182页的中译本自改革开放之初公开出版以来,对学界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它可能是国内引用率最高的同类译著。,FourTheoriesofthePress的贡献,芮必峰(1996:6363)认为,该书的历史功绩在于:(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着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重新审视FourTheoriesofthePress,批评前人,是后人的固有权利。但是我们恐怕不能忘记,后人在考察前人理论形成时,前后两种语境的变化,何况二战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貌所发生的变革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又是如此翻天覆地和令人眼花缭乱。正如最后的权利(1995)一书对“四种理论”进行“总体批判”时所表明的那样,作为理论阐述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在分析中采用的概念和术语多有不周严之处(郭镇之,1997:40)。其实,英语世界如此,汉语世界在译介上述有关理论时又何尝不是如此。,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封面语言,今天看来,报刊的四种理论从封面开始,用语与汉译就有可商榷之处。该书的第一作者是弗雷德里克赛伯特(西伯特)(FrederickSiebert,1902-1982),第二作者是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Peterson,1918-1997)。然而正如郭镇之所言(1997:39),报刊的四种理论的译者将第三作者“斯拉姆(即施拉姆)”列为第一作者,这可能是由于施拉姆在传播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的知名度。但是这个看似可以理解的不当处置显然误导了中国学界。,背景: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1902-1982),美国新闻传播学者,媒介法学家。1957年至1960年担任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60年至1967年担任该校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西伯特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和学者,他出版了关于宪法第一修正案历史的重要著作,并在美国最高法院参与了许多有关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著名案件。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年为纪念他在1968年创立了西伯特系列讲座,每年举办论坛,讨论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除了与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他还著有极富声望的历史著作14761776年英格兰的新闻自由:政府控制的兴衰(1952)和新闻界的权利和特许权(1970)。,背景:西奥多彼得森(1918-1997),美国新闻传播学者,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院首任院长。1918年6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他在1946年9月13日和海伦结婚,并生有四个孩子。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州立堪萨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48年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57年被任命为传播学院院长。1979年卸任后继续从教,1987年退休。与西伯特和施拉姆合作撰写了传媒的四种理论,他还著有为杂志撰写非虚构作品(1949)以及获奖的20世纪的杂志(1956)(KappaTauAlpha)。,背景: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新闻传播学者,被誉为“传播学之父”。他创立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点,创立了第一个大学里的传播学研究机构,写作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几十年来,他引导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1928年在玛丽埃塔学院获学士学位,1930年在哈佛大学获美国文明硕士学位,1932年在艾奥瓦大学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41至1943年,他与社会学家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等共事,开拓传播学研究新领域。1943年,施拉姆任艾奥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47至1953年,施拉姆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从事传播学研究。1953年,施拉姆任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该研究所因此成为最受尊敬和最有影响的传播学研究中心。1973年从斯坦福大学退休后任职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传播研究所。他留下一本关于关于传播学研究生涯的未完成的回忆录,最终在1997年出版。,提问:下列言论分别接近上述哪一理论?,若不给我新闻自由,我就将给这位大臣一个腐败的贵族院和一个卑躬屈膝的平民院我就将使他享有那个职位所能授予他的一切权力,去进行威胁利诱但是,一旦我拥有新闻自由的武装我就要向他所精心建立的强大体制进攻把它埋葬在它要庇护的贪权枉法的垃圾堆中。英国国会议员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登(1751-1816)一个自由和开明的社会不可能欣赏这样一个新闻界的危险的奢侈:它热衷于特权与此同时却漠视应尽的义务。罗斯福政府内政部长哈罗德L伊克斯(1874-1952)我将继续捍卫以下观点:“为了不让出版业被滥用,在以后的岁月里,什么东西都不要印出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1773-1859)的秘书根茨,提问:下列言论分别接近上述哪一理论(续)?,民意是我国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持这种权利;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杰斐逊(1743-1826)“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抓紧对通讯社和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毛泽东(1893-1976)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的报道;一个交流评论与批评的论坛;一种反映社会组成群体的意见和态度的手段;一条将新闻界所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947),图式:从媒介与政府关系看四种理论,ByTerjeSteinulfssonSkjerdal,NorthwesternCollege,St.Paul,Minnesota,1993,Press仅仅指报刊吗?,据兰登书屋韦氏大学词典(2000),(mass)media(大众)传播媒介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Press这个词汇有800年历史,作为名词,其语义的历史衍变为:压机印刷机印刷品(出版物)报刊新闻界,等等)。因此Press确实经常指报刊。但是作者开宗明义在“绪论”中第一段便声明:“本书中所用报刊(press)一词,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massmedia)而言”(斯拉姆,1980:1;Siebertetc.,1956:1)。显然,这里的press等同于massmedia。但是,鉴于当时报纸在媒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报刊相对于广播电视而言的悠久历史,作者使用press一词自有其缘由。然而将其译成“报刊”恐怕就不那么妥贴了。因此press宜译为“媒介”或“传媒”媒介的四种理论。,四种理论的逻辑分析,衡量指标:政治意识形态,西方中心论?冷战思维?天才预见?,有学者指出,“四种理论”实际上只有一种,即理论2(或理论3),充其量只有两种,即理论2(或理论3)加上理论1(涵盖理论4)(McQuail,2000:153)。这种批评一定道理,它揭示了作者的价值取向。但是因此简单地说,支配作者的只有冷战思维,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够公允。施拉姆后来成为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Curranetal,2000:4),恐怕也不仅仅是由于对“四种理论”的缺失的忏悔吧。,关键词翻译:libertarian和authoritarian,中译本中将libertarian译为“自由主义(的)”,将authoritarian译为“集权主义(的)”,并且成为“经典”译法,流传甚广;今天看来,大有商榷和纠正的必要。“自由主义”作为名词,英文对应词通常是有近200年历史的liberalism(形容词为liberal)。自由主义一直是近代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在20世纪常常与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斯大林主义等相对。,Libertarian还是liberal?,实质上,在“四种理论”之后,许多媒介理论已将作为形容词的libertarian弃用,而代之以liberal,如诺登斯特伦(KaarleNordenstreng)的“五种范式”(McQuail,2000:161);或干脆以freepress(自由新闻界、新闻自由)置换,如麦奎尔(DenisMcQuail)的“5+1”理论。这种替代有无道理呢?就整个西方人的观点来看,替代是必要的(请注意麦奎尔和诺登斯特伦是欧洲人);而在美国人看来,那就不一定了。我们知道,在当今民主社会主义盛行的西欧,自由主义往往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而在几乎不存在社会主义思潮的美国,其自由主义比西欧要右倾得多。而这种特殊品牌自由主义恰恰就是libertarianism。,参考:“五种范式”和“5+1”理论,“五种范式”1)自由主义多元主义范式;2)社会责任范式;3)批判范式;4)行政管理范式;5)文化谈判范式“5+1”理论1)威权主义理论;2)自由报刊(新闻自由)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联理论;5)发展理论;6)民主参与理论,Libertarianism译名混乱,Libertarian这个词的汉译向过去不大熟悉liberalism中各种流派的中国学界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政治学者邓正来主译的布莱克维尔百科全书将libertarianism译为褒义的“自由意志论”(1992:418),而在由邓正来翻译的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该词被改译为“严格限权自由主义”(邓正来,1997:202)。在其他中国学者的译述中,还有中性的“自由权主义”(郭镇之,1997:41)、贬义的“极端自由主义”(李强,1998:200)、略带贬义的“绝对自由主义”(俞可平,1998:68)以及褒义的“自由至上论”(毛寿龙,2000:22;江宜桦,2000:15)等译法。如果只看中文,谁会相信它们同出一源呢?Libertarianism宜译为“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如何理解?,显然,只有权威的专业学者解读才能消除上述混乱。毛寿龙认为,libertarianism的特点是“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强调市场本位,坚决反对政府干预,主张以宪政制度保护个人权利并制约政府的权力”,当代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弗里德曼夫妇、罗伯特诺齐克、米塞斯、布坎南等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多数是奥地利籍和美国籍经济学家,其中哈耶克、弗里德曼和布坎南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毛寿龙,2000:22)。而libertarianism实则分为保守自由主义和无政府的自由至上论两支。前者要求必要的政府,趋向于保守;后者则要求废除政府,倾向于激进(邓正来,1992:419;毛寿龙,2000:52)。换言之,两者的差异,相似于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野。因此可以说libertarianism是美国可被自由派和保守派共同接受的意识形态大致可称为美国式自由主义。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西伯特选择这一语汇的用意了,即笃信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既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与制度,以至于对于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于在广播电视领域中推行公营和个别国营制度(法国)的西欧国家也不以为然。,Authoritarianism常与totalitarianism混淆,如果说对libertarian一词语义的理解主要是我们中国人的事情,那么authoritarian及其名词形式authoritarianism的情形则有所不同。二次大战以来,有130年历史的authoritarianism、逐渐有了一个当代替用语totalitarianism,后者出现于1925-1930年间。但是即使是在当今的英语世界,“authoritarianism常常和totalitarianism相混淆”(罗金斯等,2001:74)。假如西伯特等人在40多年前犯了这样的错误,那是可以宽宥的。,Totalitarianism与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兴起,据考证,totalitarianism一语最早被墨索里尼用来描述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对整个社会的全面(total)改造与全面(total)控制(李强,1998:119)。据认为第一部研究totalitarian的力作是德裔美籍犹太女学者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1906-1975)在1951年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TheOriginsofTotalitarianism)。她提出,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为totalitarianism的代表,乃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形式,揭示其特征为意识形态和恐怖(李强,1998:120)。,Totalitarianism与authoritarianism之比较,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技术的独特产物。本质上totalitarianism是这样一个政府体制:一个政党掌握所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司法的权力。该政党试图重新组织社会、决定社会的价值观;它还通过控制公民的偏好、监视他们的行动和限制他们的自由等方式来干预公民个人的生活。传统的专制统治者对他们的臣民漠不关心,极权主义国家却强调大众的积极参与,而且还特地为该体制的成功激发热情。,Totalitarianism的五个特征,德裔美籍政治学家卡尔J弗里德里希(CarlJ.Friedrich,1901-1984)和美国人兹比纽格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1928-)在1956年出版的极权主义专制和独裁(TotalitarianDictatorshipandAutocracy)中修正了极权主义的概念。被公认为对极权主义的经典解释,也是之后诸多讨论的起点。他们概括了totalitarianism的五个特征(李强,1998:121):1)官方意识形态;2)惟一的群众性政党;3)近乎彻底的对强制权力的垄断;4)对大众传媒的垄断;5)以恐怖手段对身体与心理的系统控制。,另一版本:Totalitarianism的六个特征,1)一个极权意识形态,由涵盖生活各方面的官方学说构成,每个人必须遵守,而其设计了一个最终的人类美好状态。2)通常由一个人领导的单一政党,由人口的一小部分组成,为意识形态服务。3)由政党或秘密警察使用现代科学手段从而形成恐怖(随意的、专制的暴力)体系。4)由党与政府对于所有大众传播的有效途径进行技术上的、几乎是彻底的独裁控制。5)对于械斗武器的有效运用,进行同样技术上的、几乎是彻底的独裁控制。6)由中央来对经济整体以及几乎其他所有社会组织进行控制与引导。(迈耶,2001:247),Authoritarianism的译名:威权主义,这样一来,authoritarianism就与totalitarianism有了清晰的差异。但是,也许是作为新闻学者的西伯特等人视野受限,也许是出于温和的自由派立场,他们使用的authoritarianism涵盖了从古至今包括totalitarianism在内的非自由主义意识形态。Authoritarianism今天被译成中性的“权威主义”和贬义的“独裁主义”(邓正来,1992)、中性的“权力主义、命令主义”(郑易里等,1985)、“威权主义”等等。而totalitarianism的译名则多含贬义:“极权主义”(郑易里,1985;陆谷孙),但也有学者取中性译法“全权主义”(王焱,2000;邓正来,1997)。报刊的四种理论将authoritarian译为“集权主义(的)”,恐怕是为了避开“独裁主义”、“专制主义”一类的坏字眼。但是,这一译法虽然易于为熟悉中央集权政治的国人接受,却有失准确。此外,它还给别人造成了困境;芮必峰在译介洛温斯坦梅里尔的“五种理论”时,将本应译为“集权主义”的centralist译成了“集中主义”(1996:6465)。,Authoritarianism的特征,“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是一个政府体系,在其中,权力由一个小团体形式,很少有大众输入。这个团体可能是一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威权主义就是一个专断的君主政体。它有可能上是一个社会阶层,就像在君主制里由国王或女王在贵族的帮助下进行统治,或者在技术专家治国体制里权力掌握在高级官僚手里。这个团体也可能是个强大的政党,它主要关心在国家需要的某个时刻铸造国内团结。威权主义政府一般不试图控制人们生活、活动的每个方面。许多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文化的和家族的事务都取决于个人。“威权主义”译名来自台湾:“蒋氏威权时代”,相对于后来的“民主时代”。,Libertarianism与neoliberalism,如前所述,奉行libertarianism的代表人物多为经济学家。而大致在1960年代出现的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正是前者的当代形式。由于这些代表人物(尤其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理论切中当代人类社会时弊,因此近20年来风靡世界,成为各国施政实践的指导原则和当代各国政府治道变革的理论基础(毛寿龙,2000:51)。而且新自由主义首先是以一种经济理论发挥其影响的。在传媒领域,它借1980年代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东风,为公司媒介(corporatemedia)的勃兴鸣锣开道,推进了西欧国家对广播电视媒介的解除管制(de-regulation)和私有化(Mchesney,1999:6,110111)。下一讲介绍的“去西方化”的“五种理论”就与此密切相关。这样看来,西伯特等人当年选用libertarian一语是不无先见之明的。,总结:1、媒介的威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press是国家的工具,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威权主义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press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press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