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大量金融机构陷入深深的危机中,许多银行倒闭破产,还有许 多银行只能接受政府的注资。当人们反思这次危机的原因时,除了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 美国长期实行低息的货币政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等之外,人们把目光集中在了银行 高管不合实际的高薪上。一方面银行倒闭破产、被兼并,股东手中的股票一夜间变成一张废 纸,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银行的高管却还领着天价 的薪酬。明显地目前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在评价银行 高管的业绩时忽视风险的因素,就会导致高管的过度冒险,正如一位诺贝尔得主说的“华尔 街的危机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因为设计薪酬合约时缺少对高管过度冒险的约束”。 本文从理论上说明目前评价银行高管业绩的指标是存在缺陷的,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 衡量银行高管的业绩时不能仅仅考虑会计利润和股价, 而应该更加关注高管的风险管理能力, 更加关注银行面临的风险水平,因此选择了风险调整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指 标作为银行高管风险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本文还从理论上说明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创造价值 的,从理论上阐述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能力相挂钩的必要性。 本文把银行面临的风险因素纳入银行的业绩评价中,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 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银行面临的风险越高,高管薪酬水平越高,结果表 明我国商业银行高管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普遍不注重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评价高管业 绩、确定高管薪酬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关键词:高管薪酬,风险管理,业绩指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when financial crisis come into the world, lots of financial institutes deep in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result in bankruptcy, others institutes have to accept the capital from the governments to avoid bankruptcy. when we begin to reflect on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 besides the common reason such as relaxed supervis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merican insist on long term low interest rate, so the government and civilian focus on the high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for the one thing many banks bankruptcy, stock price fall a lot and become null, financial crisis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economics all over the world, for another thing the executives still get a high paid. apparently the incentive of executives compensation are imperfect, especially for the commercial banks, when we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nks executive,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risk factors, or would result in the executive take more risk, just as one nobel laureate said:” the crisis of wall street is doomed to be happen in the beginning, because the compact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s lack of the constraint for the speculation of executive. “ the paper explains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executive is ineffective in theory, and when measure the perform of the execu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accounting and market basic indicators is not enough, for the capacity of risk management is more important, the paper also explains risk management is value in theory, and is necessary let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executive combine with the ability of risk management. the paper also consider the risk factors when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execu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the result indicates more risks, higher compens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execu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is weak capacity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gnore risk management, while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and decide the compensation the risk factors is neglected. keywords:executive compensation, risk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 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 . 1 选题背景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高管薪酬就成为监管机构、公众关注的焦点。2008年美国财 政部的金融救助方案中规定,申请获得注资的金融机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确保给予高 管的激励性薪酬不会导致损害金融机构的自身价值的不必要的和过度的风险;二、要求金融 机构收回根据后来证明出现重大偏差的业绩报告或其他标准向高管支付的奖金或激励性薪 酬;三、禁止金融机构根据国税法的条款向高管提供“金色降落伞”;四、必须同意每 名高管薪酬金额50万以上部分不享受税收扣抵。美国财政部宣布一项长达120页的最新规定, 对接受政府7000亿美元财务救助计划的公司,在2009年2月4日颁布的薪酬限制规定基础上实 施新的更详细的薪酬监管。欧洲各国也纷纷考虑出台限薪政策,德国政府20日通过一项关于 银行拯救计划的规定指出,银行高管年收入高于50万欧元“原则上不合适”,欧元区财长会 议主席容格1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说,他和欧元成员国同僚正在考虑采取措施,约束企业高 管“令人震惊的”高额薪酬。而中国也正在制定针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商业银行、非银 行金融机构高管的限薪令。 各国政府和公众对银行高管薪酬的不满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银行高管拿着天价的薪 酬;另一方面,许多金融机构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有的金融机构甚至破产或只能 接受政府的注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变成一张废纸, 大量员工失业,金融机构的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危害金融和经济稳定。 可见目前高管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并不完善, 特别是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约束机制更是如此。 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看,随着我国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从2005年开 始,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但主要是借鉴美国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经验。 2005年以来,从公司披露的高管薪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一路水涨船高,高管薪 酬也逐渐成为公众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 虽然相对于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来说, 我国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水平并不算高的,但是,从这次危机中,我们也看到了欧美关于管理 者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本身也存在缺陷,需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媒体针对银行高管薪酬的报道往往只是从主观、社会的财富分配的公平等角度考虑高管 薪酬是否合理,只是从表面上描述高管薪酬的高低;政府的限薪令能否有效地完善管理者的 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从高管薪酬激励约束机制本身存在的不 足出发,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中的一个方面,即研究风险调整的收益率、资 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相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性。 1 . 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 . 2 . 1 问题的提出 华尔街最大的问题是激励约束的失衡,有一诺贝尔得主反思说: “这一赌局从一开始就注 定要出现问题,整个华尔街破产的主要原因相当于我们出钱让大家去赌,赢了他们发高额奖 金,输了我们填窟窿,这样的游戏规则肯定会激励高管们去冒险。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在 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反思自己的错误时讲了一点:“我们错就错在过分相信金融机构的管理层 能比监管者更好地保护股东的权益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现在看来,在高薪激励下,他们没有 这样做。 ”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银行的商业模式完全变了,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再持 有资产,而是把贷款尽快的通过资产证券化卖掉,这样他们就没有主动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 和保持应有的谨慎了,也就没有动机进行追踪贷款资产的风险和偿债能力、流动性了。只有 保持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应有的谨慎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摩根大通在这次危机中之所以没 有受到大的损失,反而在危机中发展壮大,收购贝尔斯登、华盛顿互惠银行成为仅次于美国 银行的第二大银行,原因在于摩根大通的高管层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虽然我国的银行在这 次危机中由于各种原因幸免于难,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出现了问题,同样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如何完善金融机构高管的激励机制?如何衡量高管层的业绩? 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高管层的激励,评价高级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时,已经不能仅仅 用市场指标或会计利润指标衡量了,特别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需要考虑银行面临的 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损失。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银行治理的关键,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 力,银行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作为银行战略的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必 须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把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银行业绩的衡量指标中如会计利润、经济增加值、股票的市场价格,这些指标都没有考虑风 险的影响。商业银行和一般企业在业务和管理上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只以净利润、股价衡 量银行高管的业绩。因此本文研究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和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性,以确定 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治理中关于高管薪酬是否考虑了风险因素。 1 . 2 . 2 研究的意义 wto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的商业银行将参与全球竞争,走向国际化,我国的商业银行 也将受到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本文研究风险调整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 资本充足率与高管薪酬的相关关系。在理论上,拓宽了银行高管薪酬的决定因素,将风险因 素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到银行薪酬合约中。通过风险调整的业绩指标与薪酬的关系的研究,对 于传统的薪酬确定指标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更能合理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也 更符合商业银行注重风险控制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大趋势。理论上阐明风险调整收益率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高管薪酬的相关关系,选择最新样本实证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和风险调整收益率、不良贷 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相关性,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际上揭示我 国银行高管薪酬和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性,有利于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在确定高管薪酬合约 时考虑风险因素,使得高管层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让银行高管层真正负起风险管理的责任。 1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本文通过回顾有关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理论、 管理学理论阐述高管薪酬激励的必要性和确定高管薪酬时高管的业绩指标的选择需要满足敏 感性和精确性;第二、从上市商业银行的特征说明风险和风险管理在银行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因为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和经济中的作用不同,因此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 显得特别重要,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高管实际工作中的重点;第三、本文对传统的银行业绩 指标进行分析,指出传统的业绩指标因为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而不能科学有效地衡量银行高管 的业绩,因此需要用考虑了银行风险水平的业绩指标来科学评价银行高管的贡献,因此本文 选择了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等其他几个指标作为高管业绩的衡量指标; 第四、 通过选择在 a 股上市的 14 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 平的相关性,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确定高管薪酬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风险管理在银行管理中的重 要地位和让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管理水平挂钩的必要性;实证研究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高管薪 酬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系,并具体实证研究风险调整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银行高管薪酬的相关性。 1 . 4 本文的创新点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和银行业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对于商业银行 业绩和薪酬的早期研究更多的以商业银行的市场指标或会计指标来衡量银行的业绩,以往对 商业银行业绩的研究并未重视商业银行风险对其业绩的影响。基于此,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表 现在如下几点。第一、评价商业银行高管的业绩时考虑风险因素;第二、用风险调整收益率、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作为风险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标,并 以修正的无风险清偿能力指数作为风险调整收益的代理变量;第三、选择 2006 年至 2008 年 在 a 股市场上市的 14 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银行高管薪酬和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 相关性,将高管的风险管理水平作为影响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重要因素,充分反映商业银行 面临的风险对其薪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的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 越低,在此基础上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高管的薪酬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我国目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银行高管的薪酬激励只是把会计利润和银行股价的市场表现作为衡量高管业绩的指标,并没 有考虑银行面临的风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 2 章 文献回顾 2 . 1 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经济学理论综述 一般来说,现在世界上有两种比较普遍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即美英和日德模式。美 英模式以美国的为主,它特别强调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也更注重对高管个人的激励; 日德模式以日本的为主,它则更强调集体的作用,因此也就会比较淡化对个人的激励,而更 注重对整个团队的激励。国内企业在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时,主要借鉴的 是美英模式,因此关于美国高管层激励的外文文献也比较多。从对相关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可 以得到有关高管薪酬激励的主要相关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2 . 1 . 1 国外关于银行高管薪酬的经济学理论综述 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等新旧古典经济学家对工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古典经济理论框 架下,工人的努力边际成本是递增的,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劳动工资率必须等于劳动 边际效率,因此古典经济学家主张通过实行绩效薪酬制解决管理层的激励问题。从理论上看, 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下的绩效薪酬理论由于没有考虑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 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把会计利润作为衡量管理层的业绩指标并不能达到有效地激励管理 层的目的。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管理层激励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经济学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了,第一次从经济学角度对薪酬激励机制进行研 究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berle和means(1932),两位作者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首次 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理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分离,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出现 了道德风险、代理成本等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对管理层进行合理的薪酬激励来解决这些问题。 1在berle和means之后的经济学家ross(1973)、fama and lensen(1983)等人研究了委托 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表明了管理层和所有者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条 件下,经营者比所有者拥有更多有关企业经营和财务的信息,管理层可以利用在信息方面的 优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层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会以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为 代价,因此所有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对管理层进行合理有效地薪酬激励是必要性。 2meckling和jensen(1976)考察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3 holmstrom (1979)等人从代理成本视角说明了管理层激励的必要性,代理成本的产生同样是由于代理 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企业的一切信息,如自己工作付出程度的信息, 这样就产生了包括监督成本、订约成本、净损失在内的代理成本,对管理层进行有效地的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励可以降低这种成本。4grossman(1983)和hart(1986)提出企业所有者可以给予管理层一 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减少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引起的代理成本问题,现在盛 行的长期股权激励就是让管理层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grossman 和hart(1986)、 hart和moore(1990)主张通过“控制权相机转移”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另外如 faith和青木昌彦(2000)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通过董事、财务结构、代理竞争、大股东解决 代理成本问题。 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schultz) (1960) 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human capical) ,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管理层如何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级管理人员就 是一种资本,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就是各方要素组成的一个不完善契约,人力资本作为 投入企业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和其他资本一样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 贝克尔发展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从微观领域研究了人力资本和收益分配的关系。 6 2 . 1 . 2 国内关于银行高管薪酬的经济学理论综述 国内从经济学理论对企业高管薪酬研究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有周其仁(1996)的人力资 本理论,张维迎的产权学理论,8吴敬琏的公司治理理论。 周其仁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所有者的不可分割决定了只能对管理层进行激励 而不是挤榨,该理论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的契约理论来阐述人力资本理论及企业高管层的薪 酬激励。7企业的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不完备的、存在缺陷的契约,所有者可以通过设 计合理的薪酬合约,达到有效激励管理层的目的。 产权理论认为要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各方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企业的剩 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来达到,产权理论认为最优化的两权安排是让最重要的、最难监督的 管理层同时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9另外刘小玄 (1996) 、10周业安、 杨瑞龙 (1997) 、 11刘芍佳、李骥(1998)12从产权理论和超产权理论说明了有效的产权安排可以有效地激励 管理层。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监督问题和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魏杰(2001)认为 只有让管理层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和管理层的权责一致,才能保证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13吴敬琏认为必须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所有者和管理层之间适当相分离,必须有明确的股东 或所有者,不能让所有者缺位,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所有者的缺位会使管理层的行为不受约 束和监督,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2 . 2 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管理学理论综述 员工的激励一直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层要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励下属努力工 作,公司的所有者同样需要了解如何才能激励公司的管理层尽心尽力。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主 要从对人性的认识来说明管理激励的规律。上世纪初泰勒开始对员工的激励进行探讨,到马 斯洛的人性层次需求理论、x 理论、y 理论、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管理激励理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随着对人性需求的深入认识,总结出了许多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激励理论。 泰勒是西方最早对员工的激励进行研究的管理学家,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提出了 人不是机器,通过适当的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效率,减少消极怠工情况的发生。从泰勒开始,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管理实践,马斯洛的人性层次需求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成为影响最大的管理 激励理论。 马斯洛对人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总 是从最低级的生存需求开始,当底层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管理 实践中需要关注管理层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满足管理层的的需求,不断激励管理层为公司 创造价值。高级管理层的需求已经摆脱了低层次需求的束缚,追求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社 会地位、被社会尊重。他们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地位与社会尊重除了得到高的职位之外,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薪酬的激励。高管层的薪酬激励和其它非经济激励并不矛盾,因为薪酬 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高管层价值很重要的指标。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高管薪酬激励的重要性,双因素 理论提醒人们不能只重视激励的一方面,如工作环境等,还必须考虑工作本身的内容,如监 督、公司的政策、管理方式、薪酬福利等因素。该理论对于高管薪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充分 认识到了薪酬结构的合理设置的重要性。目前高管薪酬的结构包括基本现金工资、短期奖金 激励、长期股权激励。其中现金工资部分属于保健因素,不能充分的激励高管层的积极性, 但是长期股权部分与公司的业绩指标密切相关,是根据公司业绩的好坏来确定高管层的薪酬 水平的高低,虽然存在着风险,但是高管层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来获得高 额的薪酬,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属于另外一个因素的作用。 1 4 2 . 3 西方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的理论演进 早期商业银行的业绩衡量隐含着每家银行面临相同风险的假设,因此商业银行的业绩衡 量指标通常使用没有考虑风险调整的传统指标,但是每家银行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治理 结构、风险管理水平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经营和管 理风险(承担和分散) ,因此把风险因素考虑到绩效评价中来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hughes 和 mester(1993)年对美国银行的研究考虑了风险因素,dahl 和 shrieves(1992)研究了美 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的关系,kwan 和 eisenbis 进一步研究风险、银行业绩的关系;jordan (1998)对新英格兰 174 家银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发现逾期贷款比率上升是由管理者所 选择的授信政策不同所致。早期的研究表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可以 有效提高银行业绩。42 hess 和 laisathit(1996)研究发现,银行股东的收益实际已经包含了风险因素,它等于 无风险收益加上风险溢价。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风险溢价,可以提高股东的收益。 pstro 对西班牙 19851995 年的银行研究发现,在这段期间风险管理效率低下,坏账准备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加,银行业绩下降。abhimandas(2002)对印度银行的研究发现资本、风险、绩效相互交织。 随着巴塞尔协议成为全球银行界遵守的协议,银行必须满足资本充足率等其他有关风险资产 的要求,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和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raroa)在评价业绩和 资本配置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风险中介的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的各个方 面,如资本配置;同时必须考虑风险资本的机会成本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不能仅仅以会计指 标或市场基础指标来衡量银行的业绩。41 商业银行本身作为金融中介,其业务的实质就是经营、转移、分散各种风险的,为了抵 御各种风险,银行必须满足一定的有拨备率、风险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而言,高风险必须 有高回报,不能简单的以会计指标/、市场基础指标或风险来衡量银行的业绩,以会计指标衡 量会导致银行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承担过大的风险,相反银行高管会过度保守,丧失投资机 会,不能为银行增加价值,缺少创新的动机。 2 . 4 国内外关于企业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综述 2 . 4 . 1 国外关于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有薪酬结构、影响高管薪酬的因素、高管薪酬与业绩的相 关性。目前的研究对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一是高管薪酬与 企业业绩(不管是用会计指标衡量,还是用市场指标衡量)负相关;一是正相关。 美国的公司更多的使用长期股权激励,而日本的公司由于其自身公司治理的特征而更注 重长期的利益,kaplan(1994)的研究发现美国公司高管薪酬对市场指标更加敏感,而日本 高管薪酬对会计利润的反应更加敏感。4conyon和muiply的研究表明美国公司高管薪酬比其 他国家更高的原因是更多的实施股权激励机制。4mehran(1995)研究表明企业业绩和高管 薪酬中股权的比例正相关,表明高管薪酬结构的合理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taussings和bark(1925)研究得出出乎意料的结论,管理层的报酬和企业的业绩的相关 性很小;abowd选择了19811986年美国250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现金报酬与 企业业绩弱相关;jensen和murphy(1990)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指标敏感性,研究表明 用会计利润表示股东财富,当给予高管的薪酬增加3.25美元时,将引起会计利润增加1000美 元(jensen and murphy(1990),haubrich(1994)的研究得出了和jensen等人相同的结论; 18cynthia e. devers(2007)研究发现大中型持股公司的业绩与管理层的薪酬存在微弱的相关 性。19carola frydman(2008)研究了会计利润指标和市场股价两个指标和高管薪酬的相关性; 20gian luca clementi(2009)在薪酬中考虑期权的作用,研究了ceo薪酬和企业业绩的关系, 以上的研究得出企业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负相关的结论。21 另一类的研究结果与前面的研究结论不同。mcguire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表明经营 者的报酬和企业的业绩正相关;bebhuk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报酬与销售增长和 成本控制正相关; 22jensen和murply研究了报酬和业绩敏感性,结果发现,公司价值变化100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美元(会计利润),总报酬变化3.3美分(不包括股权激励);20世纪70年代霍尔和利伯曼对 美国上百家公众持股公司的研究发现,公司的业绩和管理层的报酬强正相关,研究还发现这 种正相关性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增强。22 2 . 4 . 2 国内关于高管薪酬的实证研究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的时代走出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随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渐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资本市场和 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高管薪酬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一些学者利用国内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中国有自己 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和西方有点不一样,如正在逐步的市场化,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 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十几年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是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管是 用会计指标衡量,还是用市场指标衡量)正相关;一是负相关。 最早研究中国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并得出不相关的有魏刚 (2000) 、 李增泉 (2001) , 这些人员研究存在一些共同的缺点,选取2000年以前的样本数据,由于2000年以前国内企业 的治理和市场化改革还很不规范,股权激励主要从2005年以后开始,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 的公司治理正处于不断完善中,处于转型期,薪酬激励机制也处于不断完善中,因此这些研 究结论还不能够说明全部的问题,另外他们都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a)表示企业的业绩。 研究表明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 持股比例不相关, 而和其他一些变量如公司规模正相关。 2728 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企业业绩与薪酬正相关。杜兴强,王丽华(2007)研究表明高 管薪酬和企业规模、股东是否持股、每股收益(eps)、股东财富正相关,29还有一些学者 选取最近几年的样本数据的研究得出和前面相同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专门对高管持股 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内较早提出让高管拥有公司股份的是张维迎,他认为该方 法是解决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冲突的最直接、最有效地方法。国家正式规定公司高管的持股 计划始于2005年一个文件,在这之前,公司高管的零持股非常普遍。 于东智(2001)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不显著,认为当时的公司治 理结构和所有者缺位并不适合实施高管持股计划。31高雷,宋顺林(2007)的研究则得出和 前面完全相反的结论,即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之所以会得出不同的 结论,可能是因为公司高管的持股激励处于改革中,资本市场不完善,使用的回归方法不同, 选取的变量不同造成的。32 综上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很少有对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和银行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营利性经营组织,和其它性质的公司有相同的激励机制,但是商业银行作 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中介和枢纽,除了营利性的目的之外,还必须承担维持经济、金融的稳定, 保护客户存款的安全。 国内在对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的研究和一般企业的研究有不同,也有相同。和 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在完成改革之前,商业银行高管实行行政任免,并享受同级别的待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董事会和行长实行党委审查。这种制度并不能适合现代激烈的全球竞争,不能有效的选择德 才兼备、能力出众的高级人员。国内对商业银行高管激励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处于资本市场、法律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环境。李富国,杨智斌 (2004)对2004年以前的样本进行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的整体水平低下,结构单 一,在职消费严重。33蔡鄂生、王立彦和窦洪权(2003)的研究发现银行高管选拔任命存在 行政干预,高管的选拔与任命直接由政府负责,银行高管享有的待遇和同级别的官员一样。 这种行政化的选拔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不能有效地约束和激励高管层,因此必须进 行产权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第二、用信息经济学理论、 博弈论研究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34陈学彬和张文(2003)使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 研究了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的决定因素,建议通过建立长期股权激励机制来解决在信息不完全 条件下经营者和所有者最求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冲突;第三、从实证角度研究银行业高管薪酬 和银行业绩的关系,专门研究这方面较少。陈学彬,李翰和朱晔(2003)的研究发现高管的 固定薪酬与银行业绩不相关,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和银行业绩正相关。苟开红的研究表 明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的长期激励机制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挂钩程度不高。 38陈潘武、洪军(2008)最新研究发现,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对银行业绩有明显的作 用,银行业绩和银行规模正显著相关,和资产效率的相关性较弱。杨大光、朱贵云、武治国 (2008)的研究选取从20012007年五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水平和 银行盈利水平显著正相关,总资产规模对薪酬水平有正的影响。4 综上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管是笼统的研究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还是单独的研 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的相关性,存在的缺陷是没有考虑风险对业绩的影响,特别 是对于面临着巨大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没有考虑风险的业绩指标不能科学衡量银行价值和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 3 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理论 3 . 1 商业银行特征与风险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属于虚拟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和实体经济(如制造业、服务业等)存在很大的 区别。主要体现在经营的业务形式、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管理的重点。正是基于这种区别, 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风险管理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 . 1 . 1 商业银行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商业银行1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 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其中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经营吸收存款、 贷款创造货币,从而创造利润;现代商业银行还通过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全方位的经营汇 兑、投资银行等各种银行非银行业务。 银行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以营利性为目的,但是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特殊的经 营对象、经营方式决定了必须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目标,为了实现银行 业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的统一,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管理,对其银行资产、负债进行 综合、全面管理。银行有三大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 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第一个基本业务,银行只有吸收存款,才能发放贷款,从而获得利润。 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来源有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是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对象是企业和个人,它既可支持 农业、工业生产,又可促进商品的流通,扶持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 化,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将扩大到各个比发放贷款风险更大的中间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 办理转帐结算是商业银行的另外一个重要业务,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可以增加社会商 品的流动,增加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从银行的业务中,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银行的重要了。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 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 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 作用表现在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银行通过吸收 存款,将社会上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把零钱变整钱,小钱变大钱,又以贷款的形式把集中 1我国 1995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第 2 条对商业银行作如下定义:“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起来的货币贷给需要资金的生产部门,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大大支援了经济建设。 银行通过资金活动,成为联系国民经济的纽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企业,结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商品和货币 关系来实现。银行作为全国信贷、结算、现金出纳和外汇收支的中心,集中了国民经济各部 门、各企业大部分货币收付,通过办理信贷和结算业务,银行就像一条纽带把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各环节联系起来,把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部门联系起来,这种作用如同人体的 血液循环。没有银行的活动,国民经济就会陷入停顿。 总结上面商业银行的特征可以得出银行和一般实体经济的企业具有显著的不同,具体体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资金货币,货币的价值在现在信用体系下 具有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特征,因此银行的盈利能力就取决于银行本身风险管理的 能力;第二、银行和工商企业相比更具风险性。银行的本质是实体经济中资金流通的中介, 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方式实现资金富足和资金短缺企业的联系,资金贷出后如果不能 收不回来,或者不能按时收回,以及经营的货币本身也可能因为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带来损失; 第三、商业银行具有影响国家最高利益和社会经济政策发展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商业 银行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涉 及千家万户,其经营的好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商业银行的特征决定了银行和实 体经济的企业相比,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崩溃、利率的市场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得银行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的 业务特征显示银行所从事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实际上就是金融风险业务,一个简单的事实 是银行不断的开发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交易、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整个社会中转移、管理 和承担风险,因此银行的核心能力体现为风险管理,银行日益重视风险转移也可以看出风险 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成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银行价值创造的最可能来源之 一。 3 . 1 .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定义 什么是风险,a.h.威雷特(1901)的博士论文是这样定义风险的:“关于不愿发生的事 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4奈特(knight)(1921)的定义是:“风险是一种可测度 的不确定性,可通过概率计算获得其大小”。4武井勋将风险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 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将风险与经济损失相提并论。风险是一种偏离未 预期结果的特殊不确定性,特殊不确定性能够客观分析,至少能够进行主观分析并对预期的 结果进行概率量化。统计学中的方差就是我们用来量化这种不确定性的指标,方差表示的是 偏离平均值的大小,有可能产生正的偏差,这种偏差是一种商业机会,并不是风险,负的偏 差才是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的风险产生于银行的每项交易和商业决策所造成的对未 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总之,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而引发的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流动性、市场、操作、信用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险等,主要体现在银行贷款还本付息能否按期偿还;近期利率波动是否会超过预期;汇率波 动风险;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宏观经济泡沫产生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 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全球金融波动加剧,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枢 纽,以经营风险为主业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巨大的风险。所有的风险都会导致银行收益的 波动,甚至导致银行的倒闭破产,严重损害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损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 益,因此银行的价值也随之波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风险管理的竞争,风险管理水平 高的银行往往在历次危机中生存下来,并且得到更大的发展。银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 必须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银行资本的使用效率,市场的竞争地 位。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之一就是放松风险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导致全球 的许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巨亏,破产。 风险管理2是与一个组织机构相联系的,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等。由风险管理委员 会直接向董事报告有关压力测试的结果,这样使得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监管层和管理层的责任 和任务。董事的职责在于制定战略目标,并通过严格的监管来保证公司的战略按照风险的原 则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执行。另外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各个机构承担 各自的责任。第一、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银行的风险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定义、确认和分类; 对风险敞口进行分析和量化,理解该风险对银行价值和现金流的影响;第二、董事会根据风 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及风险敞口的分析报告,进行相关的资产配置,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目 标,从风险回报的角度考虑如何分配银行的经济资本;董事会根据报告制定风险承受范围 和风险管理活动的规章制度,并监督高级管理层按照这些制度经营。第三、事后对业绩的评 估,使得风险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银行的管理层必须根据董事会的战略目标和银行各个风 险领域制定具体的经营目标,使得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 风险管理在于避免和减少公司经营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