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上海城区的中小河道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湮没及至消失, 而其中又以1 8 9 5 1 9 1 5 年间湮没、消失速度最快。这些河浜的消失,既与 河道本身的自然改道、淤浅及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功能的衰退有关,又和城 市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以及市民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等密不可 分,其中少数是被填平筑屋,大多则是因填浜筑路而消失。 在1 8 9 5 1 9 1 5 年间,吴淞江( 苏州河) 以南、黄浦江以西的公共租界、 法租界与老城厢内外绝大部分河浜被填平筑路,或被填平造屋,但各区域 内的河道变迁又各有特点。本文在广泛搜集各种史志、报刊资料、上海地 图、老照片和一些笔记资料的基础上,考证1 8 9 5 1 9 1 5 年间公共租界、法 租界与老城厢内外三个区域内的中小河道的基本变化情况,总结这个时期 各区域内河道变迁的特点,分析变迁的原因,探讨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一 一道路建设、饮用水等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以洋泾浜与护城河为个案, 从它们的变迁来认识近代上海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 在河道变迁的过程中,各社会阶层对河道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认识变化 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往往最终决定了这些河道的命运和城市的发展进程。 河道的消失,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河道的变化也影响了近代上海 的规划、经济、交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近代尤 其是1 8 9 5 1 9 1 5 年上海城市发展与河道变迁之间的得与失,为今天上海城 市发展过程中发展与河道、城市与环境等问题的处理提供历史依据,从而 使今天的上海城市规划与河道、环境的关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河道变迁;城市发展 v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m a l l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i nt h ec i t yo fs h a n g h a ih a v eb e e nu n d e r g o i n gg r e a tc h a n g e si nt h e l a s tt w oc e n t u r i e s m a n yr i v e r sw e r eb u r i e da n dd i s a p p e a r e da sac o n s e q u e n c e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 y e a r sb e t w e e n1 8 9 5a n d1 9 1 5 t h e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 s er i v e r sa n de a r a l sh a dt od on o to n l y w i t ht h ew a n i n go f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sa n dt h el a c ko fm a i n t e n a n c e b u ta l s ow i t h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 t h ec i t ya n d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w a y so fp r o d u c t i o n ,o fl i f ea n di np e o p l e si d e a s s o m eo ft h e 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w e r eb u r i e s f o rb u i l d i n gh o u s e s ,w h i l em a n yo t h e r sw e r eb u r i e df o rb u i l d i n g r o a d s f r o m1 8 9 5t o1 9 1 5m a n y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w i t h i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 ,t h ef r e n c h s e t t l e m e n ta n dt h e o l dc i t ya r e aw e r eb u r i e df o rb u i l d i n gh o u s e sa n dr o a d s ,b u t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 b e t r a y sd i f f e r e n tf e a t u r e s i n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t u d i e s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i nt h ec i t yo fs h a n g h a ii nt h e p e r i o do f1 8 9 5 - 1 9 1 5 m a k i n ge x t e n s i v eu s eo f a l lk i n d so f h i s t o r i c a ls o u r c e si n c l u d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 w o r k s ,n e w s p a p e r sa n dm a g a z i n e s ,m a p s ,p h o t o g r a p h sa n dd i a r i e s f i r s t l y ,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e x a m i n e st h eb a s i cc h a n g e si n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w i t h i nt h ea r e as o u t ho ft h ew u s o n gr i v e r ( s u z h o ur i v e r ) a n dw e s to f t h eh u a n g p ur i v e r t h ea u t h o ra t t e m p t st oi l l u m i n a t et h et e n d e n c i e s a n df e a t u r e so ft l l et r a i l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 s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 t h e n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 r e a s o n sf o rt h i s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u c h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c i t y f i n a l l y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t u d i e st w op a r t i c u l a rc a s e s ,t h a ti s ,t h ey a r i g k i n g p a n ga n dt h e c a n a la r o u n dt h eo l dc i t y t h es t u d ys h o w st h a tp e o p l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r i v e r s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i t yo f t e nd e t e r m i n e dt h et h e i rf a t ea sw e l la st h ep a c e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i t y t h e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o f 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w a sr e l a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i t y a t t h es a m et i m ec h a n g e si n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h a da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p l a n n i n g ,t h e e c o n o m y , t r a n s p o r t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o fm o d e ms h a n g h a i 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i ss t u d y w i l lb eo f s o m eh e l pt ot r e a t i n gt h er i v e r sa n dc a n a l si nt o d a y sr a p i d l yg r o w i n gs h a n g h a i k e y w o r d s :w a t e r c o u r s ec h a n g e s ;c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v j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盘鍪挝日期:垄弛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适靼导师签名:他日期: l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上海史研究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学者的研究开始起步,n - - 十世纪二 十年代,中国学者开始介入,而全面的研究则在1 9 7 8 年改革开放后才真f 开始。 近二十年来,随着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对上海的研究越来越多, 上海史已经成了一门专门之学,尤其对近代上海的探讨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以 对城市的研究为最多,同时也有不少关于上海港的研究,而对与城市发展密切 相关的上海河道的变迁少有关注。本文将以1 8 9 5 年至1 9 1 5 年的上海中小河道 为研究对象,研究这时期的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市政建设、市民的日常生活 及市容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在南宋末建镇,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 1 2 9 2 年) 才建县的上海,城区在元 明清三代水道纵横,河网密布,众多的河道为经济交流和人们的开常生活提供 了方便,同时也使城市的发展与河道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城市也非常注 意河道的维护,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的疏浚、挖掘、护岸等工程连续不断。但开 埠以来,随着近代化的进程,这种传统的互动逐渐断裂。尤其是清末民初,随 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与河道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 河道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河道与市政、市容环境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社会时期有 了明显的不同。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的上海城市发展与河道变迁之 间的关系,为今天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发展与河道、城市与环境等问题的处理 提供历史借鉴。今天大量河道的淤废、整治与开发给城市建设者们提出了许多 新问题,而上海市城市规划中也非常重视这类问题的处理。实际上这些问题早 已随着上海近代化的进程显露了出来,但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丌埠 以来尤其是1 8 9 5 年至1 9 1 5 年间上海城市发展与河道变迁的互动关系的深入探 讨,分析不同阶段二者之间的进退,总结上海城市发展与河道变迁之间的规律 上海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和经验教训,必将为上海城市规划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为河道 较多的其它城镇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 本文将以清末民初的上海中小河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1 8 9 5 1 9 1 5 年问 吴淞江( 苏州河) 以南、黄浦江以西的地域内中小河道的变迁,以公共租界、 法租界和老城厢内外三个区域( 见下图) 作为代表进行考证,总结这时期上海 河道变迁的特点,探讨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市政建设、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市 容环境等之洲的关系,并以洋泾浜与护城河为个案,从它们的变迁过程来认识 近代上海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上海开埠后,不同的经济、利益背景形成了形 形色色的社会阶层与人群,他们对河道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认识各不相同,采取 的措施也就不同。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的认识与采取的措施也在不断地改变。 图一苏州河以南、黄浦江以西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老城厢内外( 本文的研究地域) 说明:本土根据租界拓展图绘制,原图见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上海人民出 版社,19 9 9 年版,第7 0 页。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近代上海河道变化的总趋势是河道不断地湮没乃至消失,而其中又以1 8 9 5 一1 9 1 5 年期间湮没、消失得最快,这既与河道本身的自然改道、淤浅及与之相 关的各方面功能的衰退有关,又和城市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以及市民生产、 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等密不可分。1 8 9 5 年,南市马路工程局成立,老城厢内 外的道路建设开始起步,而此时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道路建设更是飞速发展, 随着道路的辟筑,不少中小河浜因填浜筑路而消失,1 9 0 5 年后曾经出现了一个 填浜筑路的高潮,到1 9 1 5 年,随着几条较大的河浜填浜筑路的完成,河浜消失 的步伐逐渐放慢。因此,本文以1 8 9 5 年和1 9 1 5 年为研究的上下时限。 填浜筑路的实行河浜的消失,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反过来,河道每 一次主动或被动的变化也都会影响近代上海的规划、经济、交通以及生态环境 等各个方面。由于近代上海被人为分割为租界( 变化很大) 、华界等具有不同发 展历程的区域,各个区域的地位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各区域内的河道变迁 也是不同的,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上海迅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发展规划中仍然存在着发展与河道、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处理问题,笔者希 望能通过总结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河道变迁之间的规律,使今天的城市建设者 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天发展与河道、城市与环境的关系处理问题提供历 史依据,从而使今天的上海城市规划与河道、环境的关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 发展。 二、研究现状 河道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早已随着上海近代化的进程显露了出来, 但以往对上海河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浦江、苏州河两条主要航道,多关注上 海港的演变,或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上海的主要河道。如褚绍唐的上海 历史地理一书,对黄浦江与吴淞江变迁的关注明显超过对市区其它河道变迁 的关注,虽然书中也介绍了城区的其它主要河道在宋元及明清时期的变迁,但 也只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对于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则很少涉 及。 部分论著的研究注重河道及航运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但对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河道本身的变迁又缺乏关注。戴鞍钢、张修桂的环境演化与上海地区的小城 镇着重强调上海地区舟楫便利的河道水系,为内河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 然地理条件,促成了一批小城镇的兴起,而随着环境的演化,这些小城镇的发 展历程呈现盛衰互见的局面。文中归纳了河道通塞与近代以来小城镇兴衰关系 的几种表现,指出时至今日,保持所经河道的通畅,仍有助于促进乡镇之间的 经济联系和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流,是维护各小城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条件。这篇文章注重的是河道通塞与小城镇兴衰的关系,而对于上海市区内河 道本身的变迁及河道与城市生产、生活的其它方面则少有述及。 目前已有的上海区县方志和水利等部门编修的专业志中对于市区的河道变 迁也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如上海水利志在以较多的笔墨介绍了黄浦江和吴 淞江两条主要河道之外,也介绍了市区现存的以及已填浜筑路的几条主要河道, 其中稍加提及填浜筑路对排水、防汛的影响,但没有详细展开,并且对几条主 要河道的介绍也较简略,一些跟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小河道更是没有提及。 上海地名志以及各区的地名志,都在历史河道或历史地名部分中,介绍了 包括中小河浜在内的上海河道变迁情况,但都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对 于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则没有总结。另外,在百年上海滩、淞 故漫谈、海上剪影、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老城厢史话等书中,有一 些论述洋泾浜、肇嘉浜及老城厢河流等变迁的文章,如百年上海滩中的波 光天影水上海一文,简单介绍了古时上海县城内外的几条中小河流、其发挥 的作用及变迁。肇嘉浜一文,则简单介绍了肇嘉浜的变迁过程。海上剪影 中的洋泾浜填平成坦途,则论述了洋泾浜在开埠后的变迁情况。上海老城 厢史话中的老城厢的河流一文,对老城厢内的几条主要河流的变迁过程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这些文章都是重在介绍河道的变迁过程,而与城市发 展联系较少。 前人对河道的研究不够系统,尤其是对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论述更 少,即便有论述,也主要是论述大的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对那些曾 经存在于市区、与近代上海市民生活及市政工程、城市环境关系更为密切的中、 小型河道,很少关注。实际上那些中、小型河道虽然大多早已被填筑成马路, 4 上海大学顾士学位论文 如复兴东路、复兴中路、方浜路、延安东路、西藏中路、中华路等等,有的则 被填平造屋,有的则默默湮没,但它们都曾经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 者。它们的变迁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及市容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值得研究。 三、主要资料 本文所依据的资料首先是各种史志,如上海市自治志、上海县志、上 海县续志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等。上海市自治志是一部记载城厢内 外工程局、城自治公所、市政厅三个时期的市政工程的志书,即从光绪三十一 年十月到民国三年三月结束。其中跟河道有关的内容,在图表、大事记、公牍 中均有涉及。在上海市自治工程成绩表一“道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时 期的道路修建情况,其中很多路是由臭水浜、小浜填筑而成。在工程成绩表四 “浚河”中,记载了一些河段的开浚情况。在大事记里,记载了开浚河道、填 浜筑路、填濠筑路的大致情况,而从上海市自治志公牍中,可以了解开浚河道、 填浜筑路、填濠筑路的具体情况。在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中,主要是记载 了洋泾浜和泥城浜的变化,如关于洋泾浜和泥城浜的污染、浜上建桥、净化、 疏浚以及填平等问题的讨论及处理。其中有不少反映洋泾浜及泥城浜的运粪船 对河浜的污染的居民来信以及董事会对来信的处理意见,揭示了洋泾浜和泥城 浜河道环境的不断恶化;更多的是关于洋泾浜和泥城浜的净化、疏浚及填平问 题的讨论,从中可以了解疏浚的原因、方式、费用以及不愿填平的原因和最后 填平的原因等等;还有一些小河浜和沟渠的污染与要求填平的情况以及不同方 面的意见等。通过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可以使我们对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 的河道变迁情况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各种报刊也是重 要的参考资料。t h em u n i c i p a lg a z e t t e 和申报中的部分资料是分析洋泾浜从 不愿填平到最后填平的重要参考。此外,各个时期的上海地图和一些老照片、 笔记等也有助于我们对河道变迁的了解。 本文分三节,首先考证1 8 9 5 1 9 1 5 年期间,吴淞江以南、黄浦江以西的地 域内中小河道的基本变化情况,分别对公共租界、法租界与老城厢内外三个区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域内的河道进行考察,总结这时期各区域内河道变迁的特点,分析变迁的原因, 探讨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道路建设、饮用水的关系,最后以洋泾浜与护城 河为个案,从它们的变迁来认识近代上海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其中包括不同 社会阶层的认识对河道变迁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上海犬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1 8 9 5 1 9 1 5 年上海市区河道的基本变化 一、历史上上海的中小河浜 上海在南宋末建镇,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 1 2 9 2 年) 建上海县。元明清时 代的上海城区,仅仅限于上海县城,即今天的老城厢,老城厢以外的今上海城 区其他地域当时还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水网密布,河道纵横,除了黄 浦江和苏州河两条主要河道之外,还有众多的中小河浜,这些河浜的存在,为 居民的生活以及农田灌溉提供了方便。不仅城外如此,上海县城内也是水网密 布,河道纵横,城内基本上是以河浜为干道的。甚至到了开埠初期,县城内仍 然以横贯城墙的两条东西向水道方浜和肇嘉浜为干道,“整个县城依旧是一个自 闭的水乡城堡。上海城区的这些中小河浜今天大多已不复存在,但在历史上 却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也曾为上海城市的发展发挥过它们的作用。 开埠以前,人们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取自浜水。由于习以为常,史书中 提及较少,在清乾隆十五年上海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方浜“左右民居稠 密,倍于他处,日用之水皆取汲于此,而且舟楫往来,极当疏通”。2 元明清时的上海城区因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而且大大小小的河道基本上 都是流通的,因而舟楫往来非常方便,故当时的交通运输主要靠水道。粮食、 柴草、大粪、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等大都利用小船在河浜中穿梭运输。这些河 浜水流平缓,“风涛不惊,道里便捷”3 ,河上每天舟楫成串,橹波荡漾,人来 货往,进出非常繁忙。无数的船只从四面八方载来居民r 常所需的各种生活用 品和各地的特产,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河浜能为居民提供交通和 生活上的便利,于是民居多靠浜沿河建筑,靠浜沿河一带,自然地形成了聚落 和集市;商肆、寺观、地方政府机构等,也都在此设置。如方浜横贯于县城之 中,它的中段是城厢中心,为当时城内最热闹的地段。县署设在它的南岸,城 1 罗苏文:上海传奇文明嬗盘的侧影( 1 5 5 3 1 9 4 9 ) ,卜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8 0 页。 2 乾隆十五年上海县志,卷二,请水。 3 乾隆十五年上海县志,卷二,诸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隍庙和著名园林豫园则建在它的北岸。 雨水蓄泄和城郊农田的灌溉也主要依靠这些河浜。如“肇嘉浜在县治南, 引浦水由东水关贯城而西,分流支港蓄泄赖之”,“西郊二十里沃壤藉以灌溉”1 。 城内许多风景点,如故露香园池、城隍庙园湖、也是园浜、小蓬莱梅溪、龙门 书院、吾园、文庙泮池等池湖水源都来自浜水。 另外,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也主要利用浜水灭火。如果河浜干涸,人们无 处取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屋被烧毁。同治上海县志记载,万历四十五 年知县吕浚丌郡城抵县内外河道,“上海泽国也,士民庞杂,苴砾杂投,而豪家 大族,渔阊市小利,岸日益拓,河日益狭,久则屋其上,无故迹可寻,故市民 旱则涓滴无所容,潦则沟浍无所泄,秽则蒸疠,火则延烬”2 。从这段话中,既 可以看出河道日益浅狭的一方面原因,也可以看出河道消失会造成的后果,即 遇到火灾,将无法施救,房屋烧尽则是其中的一个严重后果。 可以说,古代的上海河浜养育了上海的人民,居民的生活,是与河浜的畅 通与否密切相关的,同时城市的发展与否,也是与河道的畅通与否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历史上上海之所以成为东南都会,主要是得利于水,黄浦江、吴淞江 以及众多的中小河浜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元明清三代也都比较 重视河道的维护,由官府或民间组织的疏浚、挖掘、护岸等工程连绵不断。 随着近代化的进程,由于上海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生产、生活 方式及观念的改变,加之河道本身的改道淤浅及各方面功能的衰退,上海的河 道在不断地湮没乃至消失。由于近代的上海被人为分割为租界( 变化很大) 、华 界等具有不同发展历程的区域,各个区域的地位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各区 域内的河道变迁也是不同的。因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老城厢内外的人口比较集 中,发展相对较快,废弃的河道较多,因而本文以这三个区域作为上海城区的 代表,对这三个区域的河道变迁进行考证。其中,公共租界只考察吴淞江以南、 黄浦江以西的地域。 1 乾隆 五年上海县忐,卷一,诸水。 2 同治上海县忐卷四,水道下历年治绩。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公共租界的河道变迁 1 8 4 5 年英租界建立一1 8 4 8 年扩张一1 8 6 3 年英、美租界合并一1 8 9 9 扩张, 其问租界的变化较大。最初,根据上海道台宫慕久与巴富尔在1 8 4 5 年1 1 月议 定的土地章程及次年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在县城北郊东起黄浦江、西迄界 路( 今河南中路) 、南到洋泾浜( 今延安东路) 、北达李家场( 今北京东路) 的 地方,划定了上海第一块外国人居留地,即通常说的英租界,其租界面积约1 0 8 0 亩。1 8 4 8 年11 月,上海道台麟桂允准英国领事阿礼国扩张租界的要求,重订 界址,东南以洋泾浜桥为界,东北至苏州河第一渡场,西南到周泾浜,西北到 苏州河滨的苏宅,面积约2 8 2 0 亩。 1 8 4 8 年,应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建立美租界的要求,上海道台同意将 虹口一带作为美租界。当时并没有正式协定,四周界址也没有明定。1 9 世纪6 0 年代初,美国倡议英、美租界合并。1 8 6 2 年3 月3 1 日,英租界租地人会议通 过了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的议案。 1 8 6 3 年9 月2 1 日,美租界租地人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宣布英、美两租界 合并。合并后的英美租界称为f o r e i g ns e t t l e m e n t ,或加上n o r t ho f y a n g k i n g p a n gc r e e k 字样,意即外人租界或洋泾浜北首外人租界。到1 8 9 9 年租界扩张,又改称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e t t l e m e n t ,即国际公共租界,通常称为 公共租界。1 8 9 9 年扩展以后的公共租界,东至周家嘴角,西至静安寺,南至八 仙桥,北至苏州河,净增面积2 2 8 2 7 亩,比原来增加两倍,总计达3 3 5 0 3 亩。1 本文在这里对公共租界河道的考察以1 8 9 9 年扩张后的租界为地域范围,因 有些河道填埋时虽不在公共租界范围内,但很多是和租界越界填浜筑路有关, 亦放在本部分分析。本文我们要考察的是苏州河以南、黄浦江以西的河道变迁, 所以在此公共租界的考察范围为东起黄浦江,西至静安寺,北起苏州河,南至 八仙桥。在这范围内的河道主要有东西向的洋泾浜、北长浜、涌泉浜、闸港、 石浜等,南北向的有泥城浜、张家浜、陈家浜、东芦浦、徐公浦、寺浜等,另 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河浜,这些在古代起过生活用水、交通运输以及雨水蓄泄、 参考史梅定主编匕海租界志,上海档案馆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1 年版。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灌溉、灭火等作用的河浜,在开埠以后,有的被填平造屋,而大多是在1 8 9 5 1 9 1 5 年间因填浜筑路而消失,浜被路所取代。 表1 :1 8 9 5 - - 1 9 1 5 年公共租界河道淤废及填埋情况表 名 起讫 流经 填没年份 填没原因 今路名 称 东起黄浦江,西 流经今四川南 1 9 1 4 1 9 1 5浜水污浊, 延安东路 与泥城浜、周泾 路、江西路、河 笠 有碍卫生, 洋汇合南路、山东路、且浜上架 泾福建路、浙江桥,于交通 浜 路、广西路、云 殊不便利, 南路至西藏中遂填筑为爱 路之间多亚路 南通周泾,北入流经今南苏州 1 9 1 4 一1 9 1 5污浊浜水, 西藏中路 吴淞江路、厦门路、新 在 有碍卫生, 闸路、北京东路 填筑西藏路 与北京西路、芝 泥罘路、牯岭路、 城风阳路、南京东 浜路与南京西路、 九江路、汉口 路、福州路、汕 头路、广东路、 北海路、武胜路 从周泾分流,西流经今普安路、 1 9 1 0 盆 填浜筑福煦延安东路 北通朱丝浜;南达望亭路、黄陂南 1 9 1 4 年 路 长肇嘉浜;中段分 路,西至连云 长浜路延安中路 浜支从新桥下北路,转弯向南,金陵西路 折,通东涌泉浜至金陵西路,又填筑巨籁达 金陵中路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折向西行,经成路 都南路、瑞金一 路、陕西南路、 华山路 南起今南京西流经今南京西 1 8 9 9 往 公共租界工新昌路 张 路,经今凤阳路、风阳路、北 部局越界筑 家 路,北至今北京京西路路,填浜筑 浜 西路,通寺浜梅白克路 北起新闸路成 流经今成都北 1 9 1 5 年 填筑成都路成都北路 都北路口,沿成路、山海关路、中段 陈 都北路东侧南北京西路、凤阳 家 下,经山海关路 浜 路、北京西路, 到凤阳路南边 南起肇嘉浜,北流经瑞金二路约1 9 0 5 年北段填筑竞人和街 入吴淞江穿越复兴中路、华路 淮海中路、延安民国初填浜筑西摩陕西北路 中路、威海路、路 东 南京西路、北京 填筑瑞金路约瑞金一 芦 西路、新闸路、西侧街坊路、瑞金 浦 武定路、康丁二路西 路、海防路、安 远路、长寿路、 宜昌路 在东芦浦东,引流经今昌化路,填筑东京路昌化路 徐 黄浦江水南注越过长寿路、淮 公 闸港,东南入周 安路、康定路、 浦 泾 北京西路等 r 海大学硕+ 学位论文 连接东、西芦浦东涌泉浜流经 1 9 1 2 年 公共租界工南京西路 涌 哈同花园部局越界筑 泉 路,填浜筑 浜 静安寺路 由涌泉浜沿今1 9 1 2 年公共租界工愚园路 和平路通向愚 部局越界筑 田 园路2 4 6 弄,并路,填浜筑 鸡 朝西北弯弯曲愚园路 浜 盐流通吴淞江 的狭窄长浜 闸在张园和静安流经泰兴路、茂 填筑斜桥路吴江路 港寺路之间名北路 在今吴江路东起南京西路,1 9 世纪未 填筑斜桥路吴江路 石 经石门一路、泰 浜 兴路,西至茂名 北路 引吴淞江水南从吴淞江向南,约2 0 世纪填筑寺浜路慈溪路 注闸港,通洋泾大致沿今慈溪初大通路 大田路 浜、周泾、肇嘉路、大田路南段 1 8 9 0 往 填筑白克路风阳路 寺 浜至凤阳路,向西 浜 注入闸港,向东 流入洋泾浜、周 泾 杨在闸港北,从新 林开河迤西折北 浜通黄浦江 芦在今黄陂北路流经今黄陂北1 9 世纪末 跑马厅职员江阴路 花 与江阴路交汇路2 4 9 弄处孟德兰在北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荡处一带 侧填潭铺 路、造房, 筑孟德兰路 在今成都北路南纳北长浜之2 0 世纪初填没建房约在大洁 张 与重庆北路之水,流经今延安 以后路以北的 家 间,大沽路以北东路1 4 6 2 弄、成都北 池 威海路路、重庆 北路之间 朱 在寺浜西北,通 家东、西芦浦、乌 浜桕浦、徐公浦 金在今南阳路一流经今铜仁路、填没建房约今南阳 家带,通涌泉浜陕公园附近 浜西北路 郑在寺浜东 家 浜 居 在寺浜东 家 浜 位于朱家浜与 苴 东芦浦之间,南 浜 北向 虾在今和平路流经静安寺前1 9 1 9 年和平路 子 洹 哈 在哈同花园内,流经今上海展今上海展 同通涌泉浜览中心览中心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花 园 园 河 顾在今昌平路8 82 0 世纪初徐某填浜造约今昌平 家弄一带屋路、昌化 浜路西北 潘 在寺浜东,杨林 家浜西,通周泾 浜 小南起北京西路,流经今温十i 1 路 1 9 世纪末 填筑温州路 温州路 浜北迄新闸路 表格资料来源:黄浦区地名志、黄浦区志、静安区地名志、静安区志等。 注:有的河浜是分段填埋,在此分别介绍。 公共租界河道的变迁有四个特点: 河浜大多是因为浜水污浊,有碍卫生,且妨碍交通而被填平筑路。洋泾浜 和泥城浜在被填埋时提出的理由都是浜水污浊,有碍卫生,且浜上架桥,于交 通殊不便利。其它河浜提出填埋时也大多是持同样的理由。 在此时期被填浜筑路的小河浜主要分布在租界新扩张或新开发的西部地 区,在早期丌发的地区,填埋的多数为较大的河浜,如洋泾浜和泥城浜,因那 些小河浜早已随着租界道路的辟筑而消失。 这些河浜被填平的时间大多集中在1 9 1 0 年至1 9 1 5 年。 越界筑路是有些河浜被填平的一个重要原因。越界筑路是公共租界扩展范 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河浜成为筑路的障碍,于是填浜筑路成为必然。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三、法租界的河道变迁 法租界在1 8 4 9 年建立之后,经过三次扩张,范围大幅扩大。法国领事敏体 尼在1 8 4 8 年8 月向上海道台提出设立法租界的要求,到1 8 4 9 年4 月敏体尼与 上海道台麟桂签字换文,将上海北门外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 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划为法租界,此时面积9 8 6 亩。 1 8 6 1 年法租界第一次扩张,将法租界靠近黄浦江的界限向东一直延伸n d , 东门 旁边,面积扩大到1 1 2 4 亩。1 8 9 9 年6 月,法租界第二次扩张,法国总领事白 藻泰与两江总督所派委员议妥法租界新界址:北至北长浜( 今延安东路西段、 延安中路东段) ,西至顾家宅关帝庙( 今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北段) ,南至丁公 桥、晏公庙、打铁浜( 今方浜西路、西门路、顺昌路、太仓路) ,东至城河浜( 今 人民路西段) 。1 9 0 0 年1 月,上海道台余联沅颁布告示,承认上述法租界界至, 法租界总面积达2 1 3 5 亩。1 9 1 4 年8 月,杨晟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甘世东签订 法租界界外马路警权协定1 1 条,规定将“法租界以西之地址:北自长浜路,西 自英之徐家汇路,南自斜桥、徐家汇路沿河至徐家汇桥,东自麇鹿路、肇周路 各半起至斜桥为止”的大片地域全部划归公董局管理。9 月1 4 日,正式执行划 界手续。法租界面积由此达到1 5 1 5 0 亩。1 本部分以1 9 1 4 年扩展以后的法租界为考察范围,在此范围内,法租界的主 要河道有作为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界河的洋泾浜、北长浜和南长浜、打铁浜、马 义泾、朱丝浜以及作为法租界与上海老城厢界河的周泾、肇嘉浜等。 表i :1 8 9 5 一1 9 1 5 年法租界河道淤废及填埋情况表 名 起讫流经填没年份填没原因今路名 称 北起洋泾浜,南自延安东路南流 1 9 0 8 1 9 0 9桥面狭窄, 西藏南路 周至肇嘉浜,北接至万生桥路 生 行人拥塞, 泾泥城浜桥下停满装 运垃圾、粪 本部分参考史梅定土编上海租界志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便的船只, 浜水污浊, 有碍卫生, 利用这片土 地建屋,从 中牟利,填 浜筑敏体尼 荫路 南 东自羊尾桥,西自襄阳南路处顺 1 9 1 4 年 填筑辣斐德复兴中路 长 达西芦浦复兴中路汇入周 路 浜 泾 西商凿天后宫东起中山东二 1 9 0 8 篮 填筑新开河新开河南 新 旧基开,东引浦路,西至人民路 路 路 开 水,西达城濠新开河北 河 路 周泾至北长浜 白重庆中路、南 1 9 0 1 年 填西段,筑 太仓路西 流重庆南路,顺白尔路段 打 太仓路、顺昌路、 1 9 0 1 年 填东段筑桂顺昌路北 铁 自忠路汇周泾 林山路段 浜 1 9 0 5 1 9 0 6填北段筑白 重庆中路 盆 尔部路 钱家荡至肇嘉自陕西南路顺南 1 9 1 2 焦 法租界越界南昌路 马浜昌路东流至雁荡筑路,填筑 义 路、折复兴公园、 环龙路 泾重庆南路、淡水军营路雁荡路 路、徐家汇路口 吕班路 重庆南路 王东芦浦至马义 自茂名南路,沿1 9 0 7 一1 9 3 0填筑迈尔西 约茂名南 家 泾 复兴中路北侧、 正 爱路至金神路至瑞金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浜越瑞金二路、重父路街坊二路街坊 庆南路 朱 西通芦浦,东出流经乌鲁木齐北 1 9 0 1 年 越界填筑善常熟路 丝 长浜路、华山路、常钟路 浜 熟路 小自进贤路至巨约流经进贤路、填筑巨籁达约巨鹿路 浜鹿路巨鹿路路 湾 总今长乐路西段流经乌鲁木齐中约填筑蒲石约长乐路 泾 路路西段 浜 绍兴路东端至约流经绍兴路、约北薛华立约建德路、 堂 黄陂南路重庆南路、黄陂路、康悌路建国东路 浜 南路北北 沈东芦浦之支流,流经陕西南路、约打靶场路约建国西 家堂浜西南思南路北路北 浜 晏西自打铁浜,东 流经济南路、吉 1 9 0 5 年 填筑约雅砻约自忠路 公至周泾 安路、东台路 江路 庙 浜 苍马义泾西南流经陕西南路、 填筑约环龙 约南昌路 浦茂名南路 路 泾 罗泰康路一带流经瑞金二路、填筑约泰康约泰康路 家思南路路、徐家汇徐家汇路 湾 路 肇 斜桥至打浦桥填筑徐家汇徐家汇路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萎 路 表格资料来源:卢湾区志、卢湾区地名志、静安区志、静安区地名志等。 法租界的河道变迁也具有四个特点: 浜水污浊,有碍卫生,且妨碍交通发展,为缓解交通压力而填浜筑路,也 是这些河浜被填没的主要原因。 河浜被填平的时间在1 9 0 1 1 9 3 0 年,时间比较分散。 被填没的小河浜主要分布在法租界的新扩展地区或是当时的越界地区,在 早期的租界内,被填没的主要是一些较大的河浜,如南长浜和周泾,大多数小 河浜也都早在法租界开发的早期因填浜筑路而消失。 越界筑路也是有些河浜被填没的一个重要原因。法租界经过三次扩展,每 次都把越界筑路作为重要的扩张手段,因而成为筑路障碍的河浜也就无法避免 被填没的命运。 四、老城厢内外的河道变迁 上海老城厢内外在这里主要包括上海县城内以及城墙外法租界以南的华界 地区,即法租界以南的今黄浦区部分。在此范围的主要河道有作为上海县城与 法租界界河的护城河、肇嘉浜以及方浜、薛家浜、中心河、陈家港、老高昌港 等,另外还有很多小河浜。 表1 :1 8 9 5 - - 1 9 1 5 年老城丽内外淤废及填埋情况表 名 起讫流经填没年份填没原因今路名 称 环绕上海县城1 9 1 3 1 9 1 4城濠污秽不人民路 护 笠 堪,城墙妨 城 碍经济发 河 展,填濠筑 r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国路 中华路 中华路 东通黄浦江,西横贯县城中部1 9 0 5 年填东填筑老白渡白渡路 南至斜桥通徐门水关迤东路、油车街、 家汇,再向西南至黄浦河段坝基桥街 接蒲汇塘1 9 0 8 年填筑 老西门水关填筑肇周路肇周路 鳖 至斜桥河段 晶 1 9 1 3 年填筑填筑城内肇复兴东路 浜 肇嘉浜口至嘉路 净土路口 1 9 1 3 年填筑填筑填肇嘉万生桥路 教育路至万浜路 生桥 东引浦水,西至经外十六铺桥、1 9 1 2 1 9 1 3填筑方浜路方浜中路 方浜桥里十六铺桥、包 年填城内段 带门水关、益庆填小东门外填筑集水街东门路 桥、长生桥、馆一段 驿桥、陈士安桥、填西门外方填筑麇鹿路方浜西路 广福桥、东马桥、浜 方西马桥1 9 1 0 1 9 1 3填筑九亩地大境路、 浜城内有三条支流年填古露香西段、福田 青莲街、 园池湖路、东青莲东青莲街 街及青莲 街、大境路 东北民房 填筑会家牌金家坊、 坊、红栏杆红栏杆 上海大学硕+ 学位论文 桥、松雪街街、松雪 南段、西马街、西马 街 街 侯南起方浜,北至流经今大境路1 9 0 8 年 填筑侯家路 侯家路 家 穿心街 浜 黑 西接侯家浜,东流经今丽水路、 1 9 0 7 芷 填筑福佑路福佑路 桥至福佑门安仁街 浜 东引浦水,西至城内分乔家浜、民国初年填填筑乔家路乔家路 城根,在肇嘉浜 也是园浜、城内 乔家浜 陶薛家浜、吾园浜、1 9 0 6 年填也填筑凝和路凝和路 郁婆浜是园浜 1 9 0 9 年填薛填筑守署街尚文路 家桥迤西至 城根段 薛1 9 1 3 年填吾填筑吾园弄吾园街 家园浜 浜填江边至中填筑油车码油车码头 山南路段 头街街 1 9 1 4 年填中填筑薛家浜薛家浜路 山南路迤西路、南区街南区街 北段 过董家渡路填筑赵家湾赵家湾街 至旧城根街、小闸桥小石桥街 街 由 连接薛家浜、肇分半段泾、外泮1 9 0 6 年填半填筑半段蓬莱路 心嘉浜、方浜的南池、运粮河三条段泾、运粮河泾、南阳街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向河流支流1 9 0 7 年填筑亭桥亭桥街 1 9 1 4 盆 路、净土路净土街 填筑西仓路 河南南路 ( 复兴东 路至蓬莱 填外泮池路) 填筑冬青园文庙路 街、 梦花街、 梦花街 曹家桥街南曹家街 段 徽 自陆家浜向西流经三门峡路、填筑徽宁路徽宁路 宁南至制造局路南车站路 浜 陆大林路至斜土流经丽园路、徽填筑三门峡西藏南路 家 东路 宁路路 浜 支 流 陆跨龙路至林荫流经马路桥北填筑江阴街江阴街 家 路 街、迎勋路、大 浜兴街、林荫路 支 流 南新肇周路西藏南路 周 泾 陈日晖港至黄浦 自日晖港沿江, 1 9 1 4 笠 填筑房屋约瞿溪路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家 江 至黄浦区花园港街坊 港 路,东入黄浦江 ( 南 支 ) 陈日晖港至陈家自日晖港平阴1 9 1 4 年 填筑房屋约斜土路 家 港南支桥,沿斜土路向街坊 港东,入陈家港南 ( 支 中 支 ) 老 陈家港南支至自日晖港顺龙华1 8 9 1 一1 9 1 4填筑龙华龙华东路 高黄浦江东路,高雄路、 笠 路、高昌庙高雄路 日 江边路入黄浦江路、 目 港东大沟江边路 望半淞园路至黄填筑望达路望达路 达浦江边 港 西白杨家桥至西流经杨家桥、河1 9 1 3 在 填筑西仓路西仓桥街 仓 唐家弄南南路、西唐家 桥弄 浜 营自大境路至福流经大境路、福1 9 1 0 年 填筑旧仓路 旧仓街 房 佑路佑路 桥 浜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 自大境路至方流经大境路、方 1 9 1 1 年 填筑拱辰门 大方弄 根 浜路浜路 南城根路 里 城 河 臭 福佑路至城墙流经福佑路 1 9 1 1 笠 填筑老北门旧仓街 水 内西首南北 浜路 臭自大境路至方流经万竹街 1 9 1 3 年 填筑福田路 青莲街 水 浜路 浜 臭自福田路至城流经福田路、城1 9 1 3 笠填筑福田庵 同庆街 水 根路根路后横路 浜 臭自大境路至万流经大境路、万 1 9 1 0 年 填筑怀真路怀真街 秽竹路竹路 小 浜 臭自大境路至方流经大境路、方 1 9 1 0 笠 填筑小九亩露香园路 秽浜路浜路路 小 浜 臭自小九亩路至流经小九亩路、1 9 1 0 年 填筑万竹路矗诮铰 秽民国路民国路 小 浜 臭 自大境路至方流经大境路、方 1 9 1 0 正 填筑阜春路阜春街 秽浜路浜路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 浜 紫方浜路至老北流经方浜路、大 1 9 0 8 盆 填筑紫金路河南南路 金门直街境路( 方浜中 桥路至大境 浜 路) 小尚文路至龙门流经龙门书院 1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