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解剖特征影响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_第1页
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解剖特征影响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_第2页
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解剖特征影响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_第3页
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解剖特征影响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 0 0 9, 3 6 ( 1 ) : 7 7 8 0 J o u rna l o f An h u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解剖特征影响 及 其与物理 力学性质 芒玄 、 s ,I、 张令峰 , 许海峰 , 汪佑宏h, 刘杏娥 , 徐 斌 , 王传贵 , 柯曙华 ( 1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 院, 合肥 2 3 0 0 3 6 ; 2 国际竹藤 网络 中心 , 北京 1 0 0 1 0 2 ) 摘要 : 就不同坡 向对毛竹主要 解剖特征的影 响及与物理 力学性质关 系进行研 究。结 果发 现, 维管束比量基 本都是 随着毛竹轴 向高度 的增加 而逐渐 增加 , 东北 山顶和 西 南山脚 的维 管束比 量及 平 均 面积 分 别是 4 2 2 和 4 4 5 、 0 3 1 8 m m 和 0 2 6 1 m m , 其 中, 后者的 比量比前 者增 大5 5 ; 基本组 织比量随着轴向 高度 的增 加而逐渐 减小, 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的毛竹基本组 织比量分 别为 5 7 8 和 5 5 5 , 后 者比前者降低 3 9 8 ; 东北山顶和西 南山脚的导管比量及平均面积分别为4 3 6 和5 7 0 、 0 0 1 5 4 m m 和0 0 1 9 1 mm , 在0 0 5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 差假设得出, 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导管比量及平均面积、 维管束平均面积间差异均显著。抗弯弹性模量与维管束 比量有较 高的抛物线关系。 关键词: 毛竹; 海拨; 坡向; 解剖特征; 物理力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 $ 7 8 1 : $ 7 9 5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3 5 2 X( 2 0 0 9 ) 0 1 4 3 0 7 7 - 0 4 I mp a c t o n b a mbo o a na t o m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ffe r e n t a l t i t u de s a nd s l o pe a n d t h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e t we e n t he m a nd t he ma i n ph y s i c a l me c ha n i c a l pr o p e r t i e s Z HANG Li n g f e n g , XU Ha i f e n g , WANG Yo u h o n g , LI U Xi n g e , XU Bi n , W ANG Ch u a n g ui , KE S h u- h u a ( 1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s t r y& L a n d s c a p e Ar c h i t e c t u r e , An h u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e f e i 2 3 0 0 3 6; 2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C e n t r e f o r B a m b o o a n d R a t t a n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2 ) Ab s t r a c t : I mp a c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l o p e o n t h e ma i n a n a t o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m a n d t h e p h y s i c a l& me c h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ba mb o o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 a l o n g wi t h t he b a mb o o a x i a l h e i g h t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p r o p o r t i o n a n d a v e r a g e a r e a o f ba mb o o o f n o rth e a s t h i l l t o p a n d s o u t h we s t hi l l f o o t a r e 4 2 2 , 4 4 5a n d 0 31 8 mm , 0 2 61 mm , r e -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e l a t t e r p r o p o rti o n i n c r e a s e s 5 5 mo r e t h a n the f o r me r o n e T he ba s i c t i s s u e p r o p o r t i o n d e c r e a s e s gra d u a l l y a l 0 n g wi t h t h e b a mb o o h e i g h t i nc r e a s i n g,t h e b a s i c t i s s u e pr o p o rti o n o f b a mb o o o f t h e n o rth e a s t h i l l t o p a n d s o u t h we s t h i l l f o o t a r e 5 7 8 a n d 5 5 5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e l a t t e r d e c r e a s e s 3 98 l e s s t h a n t h e f o r me r Th e v e s s e l p r o p o rti o n a n d a v e r a g e a r e a o f b a mb o o o f t h e n o r t h e a s t h i l l t o p a n d s o u t h we s t h i l l f o o t a r e 4 3 6 , 5 7 0a n d 0 01 5 4 mm , 0 01 9 1 mm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h e d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v e s s e l pr o p o rti o n a n d a v e r a g e a r e a,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a v e r a g e a r e a b e t w e e n t h e b a mb o o o f t h e n o rt h e a s t h i l l t o p a n d s o u t h w e s t h i l l f o o t a r e r e ma r k a b l e i n 0 0 5 l e v e l a f t e r t h e T e x a mi n a t i o n T h e r e i s a p a r a b o l a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e MOE a n d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Ke y wo r d s: b a mb o o; a l t i t u d e; s l o p e; a n a t o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h y s 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收稿 日期 : 2 0 0 8 1 0 1 5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 十五” 优秀人才计划资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张令峰( 1 9 7 5 一 ) , 男, 讲师, 博士研究生; 汪佑宏( 1 9 7 0 一) , 男, 博士 , 副教授。 通讯 作者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E ma i l : w a n g y h a h a u e d u c n 7 8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9矩 我国是一个木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 可供采 伐利用的天然林资源已濒临枯竭, 据预测国内木材 供应量 2 0 1 0年为 1 8 0 0 0万 m , 而消 费量 却高达 3 6 0 0 0万 m 。竹 子是重要 的森林 资源 , 具有 生长 快、 成材早、 材性好的优点, 随着其用途不断扩大和 缓解 日益突出木材供求矛盾 的需要 , 我 国营造 了大 量的毛竹人工林 , 毛竹林面积已达 7 2 0万 h m , 其中 纯林毛竹约 占 3 0 0万 h m 。目前 , 国内外学者对 毛竹的栽培 、 抚育、 管理 , 病虫害等进行过大量的研 究 , 对毛竹的解剖特征、 物理 、 力学、 化学性质以及生 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和报道。笔者 则从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对毛竹材的主要解剖特征 的影响 , 以及这些主要解剖特征对其主要物理力学 性质的影响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 , 为生物质材 料毛竹材 的更 好 利用 和定 向培育 提供 理 论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毛 竹 ( P h y l l o s t a c h y s p u b e s c e n s Ma z e l e x H d e L e h a i e ) 是我国南方重要竹种之一 , 在安徽省石台县 占大镇按“ G B T 2 6 9 0 2 0 0 0 ” 规定采集锯制 引, 毛 竹生长状况见表 1 。 表 1 毛竹生长状况 T a b l e 1 T h e g r o w t h s i t u a t i o n o f b a mb o o NEHT: n o r t h e a s t hi l l t o p; S W HF: s o u t h we s t hi l l f o o t 1 2试验 方法 每种立地条件 的毛竹各选择 9株 , 自基部向上 分别在 0 3 、 I 3 、 3 3 、 5 3和 7 3 13 1 对应 的节 间中 部、 节上侧芽相对另一面竹壁截取宽 l 01 2 m m、 长 2 0 3 0 m m、 厚为竹壁厚度 的试样 , 放人盛水烧杯中 在微波炉中软化。装片后结合体视学原理 , 运用 显微镜 、 光电投影仪观察其微观构造 _ ( 毛竹对 应的力学性质已有测试 , 在此就不再赘述 )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维管束比量变化曲线及差异分析 通过图 1 可 以看 出, 西南 山脚处毛竹的维管束 比量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变化幅度不大; 东北山顶毛竹的维管束 比量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先 g 詈 蔷 z 。 0 3 1 3 3 3 5 3 7 3 高度 m H e i g h t 图 1 维管束比量变化 曲线 F i g u r e 1 V a r i a t i o n c u Y v e o f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增加 后下 降, 变化 幅度较 大, 总体 上均 在 3 0 5 0 的范围内变化。 西南 山脚和东北山顶毛竹维管束 比量分别为 4 4 5 和 4 2 2 , 西南山脚比东北山顶大 5 5 , 在 0 0 5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可知差异不显著。 2 2 基本组织比量变化 曲线及差异分析 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 的基本组织 比量变化趋 势 , 则刚好与维管束 比量变化趋势刚好相反, 见图 1 和图2, 因为维管束比量和基本组织比量此消彼长, 二者的和为 1 0 0 ( 导管属于维管束的一部分) 。 东北 山顶 和西南 山脚基 本组 织 比量 分别 为 5 7 8 和 5 5 5 , 后者比前者大 3 9 8 , 在 0 0 5水 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可知差异不显著。 图 2 基本组织比量变化 曲线 F i gu r e 2 Va r i a t i o n c u r e o f b a s i c t i s s u e p r o p o rt i o n 3 6卷 1期 张令峰等不同海拔高度及坡 向对 毛竹解剖特征影响及其与物理 力学性质关系 7 9 图 3 导管 比量变化曲线 F i g u r e 3 Va r i a t i o n C H I V e o f v e s s e l pr o p o i o n l 墨 旧 霹 1 图 5 导管平均面积变化 曲线 F i g u r e 5 Va r i a t i o n C u l v e o f v e s s e l a r e a 2 3 导管比量变化曲线及差异分析 图3可以看出, 西南山脚导管比量变化幅度小 , 在 5 8 6 8 之间波动 , 而东北山顶 的则幅度稍 大, 在 2 8 6 7 之间浮动。 东北 山顶 和 西 南 山脚 的 导 管 比量 分 别 为 4 3 6 和 5 7 , 后者导管 比量比前者增加 3 0 7 , 在 0 0 5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2 4 维管束平均面积曲线及差异分析 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维管束平均面积大体上随 着轴向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变化幅度均较小 , 对 应值分别 在 0 2 7 90 3 2 8 m m 和 0 2 3 40 2 9 2 言 翥 喜 维管束比量, V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图 6 维管束比量与气干密度的关 系 Fi gu r e 6 Th 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v a s c u l a r bu n d l e p r o p o rti o n a nd a i r d r y de ns i t y 一 It 一 - - L - 东北山顶 N E H T L 西 南 山 脚 SWIW 。 。 高度 m He i g h t 图 4 维管束 平均面积变化 曲线 Fi g u r e 4 Va r i a t i o n c u r v e o f v a s c u l a r b u n dl e a r e a m m 之间, 如图4 。 东北 山顶和西南 山脚维管束平均面积分别为 0 3 1 8 m m 和0 2 6 1 mm , 前者 比后者增 j 1 2 1 8 , 在0 0 5 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2 5 导管平均面积曲线及差异分析 东北 山顶 和西 南 山脚 导管 平 均 面积分 别 在 0 0 1 3 0 0 2 6 2 m m 和 0 0 1 4 10 0 2 1 7 m m 之 间 , 西南山脚导管平均面积变化呈平缓下降趋势 , 而东 北山顶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原因是西南山脚光 照充足, 蒸腾作用强劲 , 为限制水分过度散失 , 故随 着毛竹轴向高度的增加 , 导管平均面积反面有所下 降 , 见图 5 。 东北 山顶 和 西南 山脚 导管 平 均 面积分 别 为 0 0 1 5 4 m m 和 0 0 1 9 1 mm , 在 0 0 5水平上经双样 本等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2 6 组织比量与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关系 2 6 1 组织比量与气干密度间关系 由图 6看出, 气干密度基本上随维管束 比量 的增加而增加 ; 因基 本组织 比量基本上随维管束比量的增加而下降, 故 气干密度基本上随基本组织 比量的增加而下降 , 二 者问相关关系均不甚紧密。 维管柬比量, Va s c u l a r b un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图 7 维管束比量与抗弯弹性模量的关系 Fi gu r e 7 Th e r 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v a s c ul a r b u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n d MOE 0 0 0 O O O O 0 8 急 0 一 q r I 一 RIs 、 _ u 旧轷 伥舡姑 g 0 A pl d 0 o _軎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9钲 2 6 2 组织比量与抗弯弹性模量间关系 维管束 比量与抗弯弹性模量间相关性较大 ( 图 7 ) , 呈明显 的抛物线关系, 即随着维管束 比量的增加 , 抗弯弹性 模量先逐渐减小后渐渐增大 ; 因基本组织比量基本 上随维管束比量的增加而下降 , 故基本组织 比量与 抗弯弹性模量间关系则与此刚好相反。 2 6 3 组 织比量 与抗 弯 强度 间关 系 由图 8看 出 , 维管柬 比量 V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图 8 维管束比量与抗弯强度的关系 F i g u r e 8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n d MO R 3 结论 西南山脚处毛竹的维管束 比量随着轴向高度的 增加变化幅度小于东北山顶处 , 但都在 3 0 5 0 范围内波动。西南山脚导管 比量变化幅度较东北山 顶小, 东北山顶和西南 山脚维管束平均面积分别在 0 2 7 9 0 3 2 8 l n m 。 和 0 2 3 4 0 2 9 2 m m。 区 间内变 化 、 导管平均 面积分别 在 0 0 1 30 0 2 6 2 lT l m 和 0 0 1 4 1 0 0 2 1 7 mm 之间, 但西南 山脚导管平均面 积呈下降趋势 , 而东北山顶则呈现上升趋势 。 西南 山脚和东北 山顶 的维管束比量 、 基本组织 比量分别为 4 4 5 和 4 2 2 、 5 5 5 和 5 7 8 , 其 中西南山脚维管束 比量 比东北 山顶增加 5 5 , 基 本组织 比量降低 3 9 8 ; 东北 山顶和西南 山脚导管 平均 面积分 别为 0 0 1 5 4 m i l l 和 0 0 1 9 1 m m , 在 0 0 5水平上经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得 出西南 山脚和 东北山顶毛竹维管束比量、 基本组织 比量和导管平 均面积间差异均不显著。东北山顶和西南山脚维管 束平均面积分别为 0 3 1 8 l t l m 和 0 2 6 1 mm , 前者 比后者增加 了 2 1 8 ; 导管 比量分别 为 4 3 6 和 5 7 , 后者增加达 3 0 7 , 在 0 0 5水平上经双样 本等方差假设得出二者间差异均显著。 只有维管束 比量 与抗弯弹性模量 间相关性较 维管束比量与抗弯强度有正相关性 , 因基本组织比 量基本上随维管束 比量的增加而下降 , 故基本组织 比量与抗弯强度间呈负相关关性 , 但相关性均不大。 2 6 4 组织比量与顺纹抗压强度间关系 维管束 比量与顺纹抗压强度大体上呈负相关关系, 基本组 织 比量与顺纹抗压强度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 但相 关性均不高, 见图9 。 维管束比量 V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图 9 维管束 比量与顺纹抗压强度的关系 F i g u r e 9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a n d c o mpr e s s i v e s t r e ng t h p a r a l l e l t o g r a i n 高, 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 而维管束 比量及基本组织 比量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