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摘要 s 以7 6 s 苏南目前是台商投资最热门的区域之一,台资对苏南经济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向祖国大陆的 转移,接着对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演进、现状、发展趋势及对苏南经济 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台资产业集聚的现象及台 资产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存在的“二元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苏南 如何利用台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增强结构开放转置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台资产业结构产业集聚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a b s t r a c t s o u t h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i so n eo ft h eh o n e s tp l a c e si n v e s t e db yt a i w a n i n v e s t o r s ,a n dt a l w a ni n v e s t m e n t s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f o rt h e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o u t h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t h i s p a p e rf i r s t l y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a d j u s t m e n ti nt a l w a na n di n d u s t r yt r a n s f e ro ft a l w a n i n v e s t m e n t ,t h e np o s i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 st h e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g r o w t h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t r e n dp r o s p e c ta n df u n c t i o no f t a l w a ni n v e s t m e n ti ns o u t h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i ta l s oa n a l y z e ss t r u c t u r a l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d u a l i s ms t r u c t u r eo f t a i w a ni n v e s t m e n t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o f i m p r o v i n g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b i l i t yo fs t r u c t u r a lo p e n i n gt ob o o s tt h ee c o n o m yo fs o u t h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k e y w o r d s :t a i w a ni n v e s t m e n t 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i n d u s t r i a l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i i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引言 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 影响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成长的重要因素。 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 用。从历史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轨迹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进而由传统 向高技术工业转换,整个国民经济重心由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 转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国际竞争对发达国家的挑战,首先从传统工业开始,然后 沿着技术阶梯逐渐上升。面对这种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为了充分利用本国和他国的比 较优势,通常以直接投资形式把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附加价值工序转移到其他国 家,而将高技术、高附加价值工序留在本国,以便腾出发展新兴产业的空间,同时摆 脱了相对劣势的产业,使本国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从发达国家产业演进趋势和直接 投资的作用可以看出,它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内容,一般总是滞后于本国产业结构成 长的阶段。即投资内容并非体现最新技术,一般只是一些成熟技术,当然有时也有一 些交叉并存情况。 直接投资对投资接受国( 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的影响,其途径主要有两 种:( 1 ) 直接途径,通过由外资投向引起生产资源和要素的移动,改变一国的需求结 构和资源的供给结构,由此达到影响其产业结构的变化:( 2 ) 间接途径,通过直接投 资办企业,不仅构成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新生部门,而且会刺激在当地形成一种新的经 济环境,刺激和促进当地改进产品结构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当地产业和企业与国际 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提高了当地产业结构的竞争力。通过这两种途径,直接投资 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可归结为各种效应。( 1 ) 增量和存量调整效应。如果在当地 新建企业,本身意味着新的资源( 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劳动力等) 投入, 直接构成已有产业结构的新生部分,从而直接影响着当地的产业结构:如果为占领东 道国市场,以收购、控股方式兼并当地企业,则发生存量调整,对当地产业结构同样 产生直接影响:( 2 ) 渗透效应。一般来晓,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种类等要 优于东道国企业,通过较为先进的技术转移、扩散会改善和促进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 以此来影响已有产业结构的素质;( 3 ) 示范效应。直接投资输入技术和设备,其先进 程度高于东道国同类产业,甚至是尚未建立的产业,而且在经营管理内部组织体制方 面均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通用的手段和方法,这些对当地企业具有“示范”作用, 如借鉴学习可以提高原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可能建立起类似的企业并形 成新的产业部门。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外资的直接投资其结果具有二重性,除了有利于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改善和升级的一面外,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 投资是服从于自身结构升级的需要和争取更大经济利益的动机,因而一方面直接投资 内容往往是在本国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中国家接受过来虽对改善产业结构有 利,但仅此为止是难以赶超发达国家的,只能永远在后面跟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 在投资及转移产业中,往往把域内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拉进其产业内垂直分工的阶梯 中,并且把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只把某些低技术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实际上形成即使通过直接投资引进技术也形同虚设,因为并没有与发展中国家的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持同一方向,反而促进其结构扭曲和结构刚性,延误了产业结构 转换。由此可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引进直接投资和接受产业转移时,必须要沿 着本国产业结构演化和调整升级的方向,并采取适当的政策。 根据帕西内蒂( l l _ p a s i n e t t i ) 的经济增长理论,结构变化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只要产业结构变化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让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 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就会加速经济增长。科登认为,对外开放会产生“静态”的效率 收益,这类似于一次性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一国在给定要素供给条件下的生产可能 性边界。因而在储蓄倾向既定条件下,静态效率收益本身会诱导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并相应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我国学者周振华提出了结构优化战略模式,他认为把对 外开放建立在结构效益基础上,追求通过国际产业联系的国内产业结构改善。这种结 构改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消除结构瓶颈,促进结构合理化:二是强化结构转换能 力,促进结构高级化。这一开放战略的重点是利用国际市场机会,有重点、有步骤地 进口某些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具有较高比较利益的出口产业的产 品,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改善出口结构,改变输出要素的需求弹性,以 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国民福利。 这一开放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产业联系 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开放战略。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曾实行这一开放战略模式, 并取得“后来居上”的成功。目前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这 一开放战略调整其国内产业结构,以增强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研究的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指两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投资,还包括由于历史、政 治等各方面原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经济、政治上等仍具有自治权的特殊地区,如 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 台湾在二战后通过吸收日、美等国的直接投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通过国际 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台湾的产业结构实现了连锁型变化和转换,并最终实现了经济的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谣研究 腾毪。 台湾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始于八十年代初,其投资多是岛内小企业以迂回方式进行 “投石阀爨”,表瑗滋隐蔽、零星、分散等特援,登烧模套羧,形态攀一,蓥搴l 蔗 于中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其投资行为具宵明显的短期性。伴随着1 9 8 7 年 底,台湾当鼹开放麓痰民众怒大鏊撵亲,疑凑懿众多厂褒鹭缮探亲名义,寒褪蓬太麓 进行工商考察,了解投资环境,使两岸问的贸易与投资机会明显增加,直接的商务活 动登麓频繁。 江苏省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诞生予上世纪末的1 9 8 5 年。经过十多年来双方的共同 努力,截止2 0 0 1 串瘫,江棼省累诗耨懿台汝企翌懑一万家,台裔“授资惑额”、“会 同台资金额”分别达到3 1 0 亿美元、2 3 0 亿羡元,能居全国第一。以2 0 0 1 年的台商 授资来看,裔商对江苏省薪增静投资帮占全国豹5 1 8 ,莓前,江棼茏萁蔻苏南己戒 为台商投资最热门的区域之一。台资对苏南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羹 要的作焉。过去醵农业为主的昆由,在1 9 9 0 年首豢台商“颓昌纺缫”进驻之后,产 业结构不断在发生改变。从早期的纺织与服装加工业,到今天的笔识本型计算机、手 机、精密化工、精密仪器等科技产救,反映了这i 0 年来台商投资产旺结构的变仡。 苏州、冤锡、常姐三市所辖的1 2 个县( 市) ,通常称为苏南。三市不仅在地理悭 置上相邻,而且三市“合同裔资”金额占全省的近8 0 ,台商在苏南的产业集聚效廒 正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的优势明显。 作者由于工作需要,翻前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以下简称“江苏 雀套办”) 王终,奁王痒中接魅了大譬骞关螽囊投资江苏特别是投瓷苏南戆毒害辩,势 参观了许多苏南的裔资企业,接待了不少台湾工商界人士,亲身感受到台资对苏南产 业终穗数据秀鼓及缀济发震戆接动弦雳,势皴发捧卷对苏零熬套资产速缝掇终勰步熬 研究,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本文霹苏瘩台炎产韭缝掬戆演遂透孬了安汪分攒,同露,对台瓷产监懿嶷聚现象 及台资产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存在的二元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增强结构开放 转鬟戆力栽建议。 台资经济已成为苏南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苏南台资产业 结稳演透酌一般麓臻,及露警建产煎结擒弱彩穗,辩苏毫翔辩释焉台资提秀产照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1 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台资西进 1 1 战后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二战以来至9 0 年代前期,亚洲太平洋地区曾掀起四次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的浪 潮,使东亚各国和地区逐步地卷入这一浪潮。由于每次参与的国家( 或地区) 和传递、 调整的内容不同,因而自然地形成整体范围不断扩大,并呈现多层次追赶整体性成长 的态势。 台湾在四次产业结构与传递中,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从个典型的、落后 的发展中地区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亚洲四小龙之一,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成就。 ( 1 ) 2 0 世纪5 0 年代上半期开始至6 0 年代上半期的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台湾提出以“农业培育工业,以工业促农业”的方针,选择从发展农业入手,同 时发展进口替代轻工业。这次调整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农业 经济发展,以便为工业化奠定基础。主要办法是以“和平渐进”方式,在不损害地主 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施“土地改革”,以部分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和发展农业 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面向岛内市场的轻工业,建立以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中心 的进口替代工业体系。如扩大传统的棉纺工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并建立和发展了 一些人造纤维、塑料制品、胶合板和玻璃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以提高工业的自 给率。 ( 2 ) 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开始到7 0 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的第二次产业结构 调整 台湾开始发展出口导向型轻纺工业。如纺织服装、塑料、制鞋、玩具、食品、杂 货等,同时还开始积极发展化工、民用机械、钢铁、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等进口替代型 重化工业。 ( 3 ) 2 0 世纪7 0 年代上半期至8 0 年代上半期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台湾推行发展重化工业的战略,产业政策从重点扶持轻纺工业的扩张转向扶持重 化工业的发展,如钢铁、石化、造船等。到7 0 年代末,台湾重化工业发展已初具规 模,重化学工业品占总出1 :3 的比例也从1 9 7 0 年的2 9 稳步上升到本世纪末1 9 7 9 年的 3 6 。只是造船业由于受石油危机影响引致世界性造船业不景气而归于失败。以后, 进而影响到钢铁和汽车工业,促使台湾当局开始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a ( 4 )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的第四次产业结构调整 台湾在这第四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其产业调整的内容是:遵循所谓“二大”( 生产 4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效果大、市场潜力大) 、“二高”( 技术集约度高、附加价值高) 、“二小”( 能源消耗小、 污染小) 的原则选择战略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发展来使工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 具体而言,确立一般机械、电气机械、运输机械和信息产业四个部门作为重点发展的 策略性工业,通过在技术密集型基础上的发展,实现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擎擎$ 擎拿擎$ 擎s 擎擎擎挚 图1 i 台湾g d p 中的三次产业构成变动 ( 资料来源: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 0 0 1 年版) 图1 1 和图i 2 显示了台湾三次产业中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从图中 大体上可以看出,台湾的三次产业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第一产业 在1 9 6 0 年占g d p 的比重为2 8 5 ,同年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5 0 2 ,到1 9 9 6 年分别为3 5 和1 0 1 。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导了工业化的进程。台湾工业从5 0 年代,特别是进入6 0 年代后,直到8 0 年代末,始终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 进入9 0 年代后工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在就业比重上均呈现下降趋向。从第三产业来 看,台湾的第三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发展较为稳定,进入9 0 年代后发展速度明显加 快。从其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比重变化最大的部门当属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 在9 0 年代前,运输、通讯业、商业和一般服务业提高相对缓陧,进入9 0 年代后运输、 通讯业发展较快。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重和发展速度看,结构在向高层次转化, 逐步向发达国家方向靠拢。 加加加0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 、 一童4 一二:蜀曩r 一 一 一_ 一 二- ,1 i 1 - 、 1 9 5 21 9 5 51 9 6 01 9 6 51 9 7 0i 9 7 5 1 9 8 0 1 9 8 51 9 9 01 9 9 41 9 9 6 图1 2 台湾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变动 ( 资料来源:同上) 作为工业化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某个地区的工业化 的进程,而且也反映了产业结构演进轨迹的特点。台湾制造业随着国际市场变化和产 业结构的调整,其内部结构也得到不断改善。在四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大体上在 7 0 年代末,制造业内部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重化学工业超过轻工业而占据主导 位置。进入8 0 年代后台湾制造业内部结构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兴的机械工业, 尤其是新兴的电子、电气机械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超过传统的食品工业和纺织工 业,与化学工业共同成为台湾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1 9 8 1 年,机械工业附加价值占 制造业附加价值比重为2 2 4 ,位于各业之首,其中电子、电气机械占1 2 6 。资本密 集型的化学工业处第二位,占1 3 8 ,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位居第三,占1 0 8 , 食品工业已退居第五位,仅占6 4 :进入9 0 年代,电气机械工业比重不断上升,而 化学工业比重下降较快,电气机械工业目前己成为台湾最主要的产业。表l 1 显示 1 9 9 3 年电气机械工业上升到1 9 1 9 ,化学工业下降到8 1 8 ,纺织业下降到7 6 2 , 食品工业占6 5 0 。制造业内部主导产业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消长更替,产业结构 由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反映了台湾工 业结构逐步走向高度化。 表1 1 台湾制造业的构成比较 ( 1 9 9 3 年占制造业比重位居前十位的行业) l 位次 l234067891 0 行业电气非电化学纺织运输食品塑料金属石油非铁 机械气机材料业设备制品制品煤炭金属 械制品 占比l 9 9g o8 1 87 6 27 4 76 56 2 l5 4 65 0 84 1 6 ( 资料来源: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 0 0 1 年版)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1 2 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的转移 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始于八十年代初,其投资多是岛内小企业以迂回方式进 行“投石问路”,表现出隐蔽、零星、分散等特征,且规模有限,基本上属于中低档 次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其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伴随着1 9 8 7 年底,台湾 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经济关系随之转趋活跃,台商赴大陆工商考察热潮涌 现,投资设厂迅速增加,真正拉开了产业转移的序幕。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 祖国大陆经济开放度的不断增加,台湾出于产业分工的需要,加之台湾与祖国大陆在 语言、文化上的同一性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档次不断提高,台湾 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图1 3 ) 。 在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第一波浪潮中,福建及广东省首先承接了这一波转移; 尤其是东莞市由于邻近香港,最初是依托香港投资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利用当地低廉 的劳动力和土地,以及沿海开放区域的投资优惠政策,从“三来一补”出口加工开始, 进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了相应的生产体系,这对台商有很大吸引力,当各级政 府积极招商和提供优惠政策的时候,东莞很快成为台商到大陆投资的试金石,并逐渐 图1 3 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 ( 资料来源:江苏省“九五”社科规划课题) 形成t4 i j 对完整的上下游产业网络,这又吸引了台商的另一波产业外移。目前,东莞 已形成了服装、家具、灯饰、皮革和电子产业群,东莞因为台商而和全球绑得更紧, 让东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取得了一个重要节点的位置。 1 3 国际分工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文研究的国际分工不仅指两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分工,还包括由于历史、政治等 各方面原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经济、政治上等仍具有自治权的特殊地区,如中国 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国际分工。 7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从时间的连续过程来看,国际分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即一般分工。由于产业之间存在着前 后关联,或结构层次,所以这一国际分工往往表现为产业前后关联的垂直分工( 如初 级产品生产与制成品生产的分工格局) ,或产业结构层次的垂直分工( 如技术密集产 品生产、资本密集产品生产和劳动密集产品生产的分工格局) 。第二阶段主要是产业 内部的国际分工,即局部分工。由于这一分工是在同一产品上展开的,因而表现为水 平分工。第三阶段主要是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工,即单个分工。这种生产过程 若干加工阶段的分工要求其加工的半成品在国际上往返传送,从而表现为往返分工形 式( 如集成电路的国际生产合作和计算机软件的全球劳务交换) 。 可见,国际分工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分工形式的出现并不替 代原有的分工形式,而是不断地迭加在原有分工形式上,组合成一种更加复杂的分工 形态。因此,国际分工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往返分工互相结合 和渗透的综合体。 1 4 台商对大陆投资产业结构成长概述 1 9 9 2 年以前,台商对大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纺织成衣、制鞋、 皮革加工、塑胶制品、日常用品、玩具、电子电器制品、农产品加工等。投资计划以 中小型为多,计划金额大多数每件在1 0 0 万美元以下,且建厂至投入营运时间较短。 “台湾接单,大陆加工香港转口,海外销售”为主要营运方式产品外销比例高。 大陆与台湾主要呈现垂直分工的产业体系,他们把零组件与半成品的生产留在岛内进 行,而在大陆进行产品下游的生产,即装配与制造成品。 1 9 9 3 年以来,两岸产业分工层级提高,投资行业进一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方向 转变。电子电器、非金属制品、食品及饮料、基本金属及制品、石化制品等居台商投 资前j 位。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逐渐向资本、技术较密集的产业转移,生产方式已不 再局限于简单的加工装配制造,投资规模曰趋扩大。投资型态由以往单纯的租用厂房、 引进设备、采取简单装配加工的短期行为,转变为自拥资金、生产设备、购买厂房及 土地使用权等营运方式,投资年限不断延长。投资策略由早期多属中小企业规模及外 销市场导向逐渐转变为大型企业登陆及内销市场取向,即扩大到采购、生产管理、研 究开发( 软硬件兼容) 、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由以往的单项开发向区域性综合开发拓 展。经营形态由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方式,发展为独资经营,然后又转变为以合资经 营方式为主。投资方式由个别产业转向连锁产业,形成上、下游垂直整和或中心卫星 体系方式共同前往,设厂地点也由零散而日趋集中,在大陆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 8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韭结构豹实证研究 链积供应链体系。这秽理象峦汽车、嚣让、逛予、售惑及家电麓行监表现褥最隽突出。 图1 4 台湾在大睦投资产救结构 ( 资料来源:薛琦台湾投资的影响分析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文集清华大学 台湾研究爨2 0 0 1 年1 2 篾) 扶图l 。4 冒矩,台湾懿宅予与电器产业对大陆煞投资毙铡,由1 9 9 1 年的不足2 溅, 上升到2 0 0 0 年的近5 5 ;精密仪器、食品、塑料制品由1 9 9 1 年的3 1 ,下降剿1 9 9 8 年款甭是2 0 ,嚣蘸爨嚣裂3 0 9 6 左矗;其建产鼗弱投炎毙甥剽囊1 9 9 1 年数5 0 ,下降 到2 0 0 0 年的1 5 左右。可见,台湾产业对大陆的投资j e 呈现高级化的趋势。 壤台湾经济罄绕嚣楚魏调蠢资辩嚣示,2 0 0 0 年戳来,懿大蘧投资 受厂豹台湾拳 导体厂商,从上游的i c 设计、到中游的i c 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i c 的通 路模块,关联产韭都磊稳缝投瓷丈穑,形残了竞整静产整疆。约骞2 0 静半导体厂巍 在岛内已完全不进行嫩产,仅剩下行销部门。预计未来这些杼销部门也将转移大陆, 戳使瑟好逮占有帮布弼大陆市场,获敬最佳静经济效靛。 l 。5 套湾声业自汪苏的转移 我省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诞生于上馓纪末的1 9 8 5 年,经过十多年米的发展,在我 省安家落户鹃台资金娥已达到l 万家,吸弓i 容资2 3 0 亿美元,实际到账1 1 0 识美元。 入世半年多来,我省进步成为吸引静资的热点地区,新批台资项目6 8 5 个,食同台 资为3 8 4 7 亿美元,分剐比去年同期增长2 2 5 4 9 6 和3 0 。5 7 。猁目前为此,我省除了 台资众业项最数略少于广东外,台商投资总额秘台同螽资额两项指标已在大陆证居榜 首。槲台湾有关方面统计,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江苏已连续两年占半数以上,台商在 江苏泌投资总额占全键外资总额的2 6 。( 表l ,2 ) 拿 颈论文落南台资产韭结构的实证研究 淡1 2 江苏利用台资情况 年份肇接 1 9 9 0 ,盖 1 9 9 1 年1 9 9 2 年 1 9 9 3 芷 1 9 9 4 艇1 9 9 5 年 新批台 个9 72 4 8】4 7 21 9 6 41 4 0 09 0 8 资金、韭 台阐台 万美元 7 6 7 81 8 6 7 91 6 9 0 3 52 0 9 4 3 52 4 6 3 6 l2 0 3 7 9 7 浚 年份雎位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2 0 0 1 新拙台 夺5 3 55 9 35 4 9 4 0 27 1 9 1 0 6 5 资奄业 合阋台 秀美元 1 2 4 9 4 91 3 7 2 2 21 2 4 3 2 91 5 5 7 2 33 2 7 5 3 45 8 1 8 9 1 资 ( 资料来源:江苏省台办) ,6 台湾声监翻苏齑购转移 棼南三市( 苏锡常) 不仪在地理使置上楣邻,而腋三市“合同台资”金额占全省 的近8 0 。图j 5 、图1 6 显示,1 9 9 2 年邓小平同志商巡讲话后,我阑改革- 歼放步伐 加快,台离投资苏赢黧迅猛发展态势;从1 9 9 6 年至1 9 9 9 年,由于受螽湾当爨“戒急 用忍”政策及东南亚众融风暴影响,台商投资苏南步伐趋缓;从2 0 0 0 年开始,台商 对l 三l 泼苏为营瓣长江三角溅越区再一次攘起投资热潮,投资类裂集中程痿息电子类项 目,地区仍以苏南为主;其中苏州占苏南合同利用台资的8 0 、无锡占1 5 、常州占 戳。嚣蔻,苏瘪墓投瓷1 0 0 0 万美元淡上懿台资顼基鸯5 8 5 令( 截止2 0 0 1 年底) ,其 中总投资超过l 亿美元的1 5 个。台湾“百大”民营瘀业中,有6 2 窳在苏南必办了 1 6 0 多个瑷譬。1 2 0 多象台湾上毒公裁帮电子、逯蓿、电援、磊拖、绣缓、建树、燮 胶、檬胶、制药、服裟、家具、食品等龙头行业企业辩续前来发展。赧苏南由于台商 多年懿授资缀营,已臻步形袋了分工渗佟嚣终窝完整瓣生产麓,这群又吸弓l 了更多戆 台商投资设厂,集聚效应开始发挥。相对于东莞一深圳的台式电脑制造中心,形成了 琵由一苏翊、吴江翡笔记本电簸麓造中心,苏髑薪区鞠瑟由蠢经形残电子蓿惑顷銎静 产业镟,吴江台资电子科技园已初具规模,光锡新区融形成光电产业发展基地。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图l5 苏、锡、常三市历年新批台资项目( 个)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资料计算、编制) 图i 6 苏、锡、常三市历年合同台资额( 百万美元)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资料计算、编制)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2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成长与现状分析 2 1 苏南投资环境分析 台湾电机电子公会于2 0 0 0 年开始每年对外公布一次对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 的评估报告,报告包括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两大方向。评估报告以区域划分,投资环 境分析的前三名分别是长江三角洲、上海、环渤海湾。包括福建、海南及广东在内的 东南沿海,则排名第五。每年,台湾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报纸和部分行业工会都会对 大陆部分重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用以指导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苏南的苏州、 昆山、吴江、无锡等地在每次评比中的美誉度都很高。苏南的劳动力与科技人才质优 价廉,供应充足,土地容易获得;并且紧靠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区位环境优越, 基础设施完各;并具有良好的加工制造业基础,内销市场潜力大;特别是治安良好, 政府官员办事效率高、法制观念强,服务意识浓,社会文明程度高,使台商在获得较 好回报的同时也有较多的安全感。 最近3 年,苏南不断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及其实施细则,重视台商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使苏 南台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与开工率逐年提高,平均分别超过5 0 和6 0 。 2 2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成长分析 苏南通过吸引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从而参与了东亚乃至全球的国际分工体系, 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跨越式发展。 图2 1 ( a ) 、2 1 ( b ) 、2 2 ( a ) 、2 2 ( b ) 较为直观地表示了台商在苏州、无锡两市 投资的产业项目数和投资金额的变动轨迹。从图中可概要地看出,台湾的电子与电器 产业对苏州市的投资项目及金额比例,分别由1 9 9 1 年的5 、1 2 上升到2 0 0 1 年的3 7 、 5 6 ;食品、塑料制品分别由1 9 9 1 年的1 0 、1 7 下降到2 0 0 1 年的4 、3 2 :纺织、 服装分别由1 9 9 1 年的2 4 、2 5 下降到2 0 0 1 年的5 、8 。台湾的电子与电器产业对 无锡市的投资项目及金额比例,分别由1 9 9 1 年8 、4 上升到2 0 0 1 年的1 6 、3 5 其中在1 9 9 9 年,其投资金额比例达到6 0 :食品、塑料制品分别由1 9 9 1 年的1 9 、 5 0 下降到2 0 0 1 年的7 、1 ;纺织、服装业虽从图上看,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比例 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资金密集度较大,并具有一定技术密集性的纺织业 的上游大化纤项目投资增加的缘故。 1 2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4 0 3 0 2 0 1 0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2 5 2 0 1 5 1 0 5 0 产 - 一一一 一 一一一_ 1 一一1 9 1 年9 2 年9 3 年9 4 年9 5 年9 6 盆f -9 7 年 9 8 年9 9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 图2 1 ( a ) 苏州市台商主要产业投资项目比例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9 1 年9 2 年9 3 年9 4 年9 5 年9 6 年9 7 年9 8 年 9 9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 图2 1 ( b ) 苏州市台商主要产业投资金额比例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入 一 弋r 一,z z 一- 一 y 一 一、3 c e 一。一一、歹 誊毋章章毋露毋毋毋。 图2 2 ( a ) 无锡市台商主要产业投资项目比例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硕士论文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厂 、 一 、- 弋、 ln 八】bj 毋毋毋毒毋毋毋毋毋梦 图2 2 ( b ) 无锡市台商主要产业投资金额比例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常州市由于在利用台资项目和金额上都偏小,故未作具体分析。根据台湾“经济部统 计处”制造业对外投资实况调查,以2 0 0 0 年的调查资料为例,台湾厂商赴大陆投 资以水平分工为主,约占全部受访者样本的6 0 ,其中又以生产相同产品居多,由此 可见苏南台资产业结构得到了升级。 2 3 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现状概述 台商在苏南的投资产业领域经历了初期由服装、制鞋、玩具、轻工、食品加 工等一般3 n i 行业,之后向机械、化工、建材、农牧种植业等行业延伸,现已扩展到 信息电子、光学仪表、电线电缆、制药、能源、新型材料等行业。目前,苏南台资产 业结构正向高级化发展,苏州新区、昆山己形成电子信息的产业链吴江台资电子科 技园已初具规模,无锡新区己成为台湾光电企业的基地。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台湾主要电子资讯业在台湾与苏南地区的生产布局,具 有下列几项特点:第一,电子资讯业在两岸的产业分工格局,既存在垂直分工,也存 在水平分工的现象。这种特殊的产业分工格局之形成,并非因为主观的设计或干预, 而是因特有的产业网络,在市场力量的主导下所形成。第二,两岸产业分工格局是属 动态的结构状态,其所显示的意义有二,一是对产品技术发展已成熟的产业而言,其 ( 水平) 分工已很难在产品的低级或高级做区分,台商一旦外移,会很快地使整个生 产活动搬迁;二是在大陆投资的工厂或公司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逐渐朝向自立自主、 扩大经营范围,投资初期所形成的产业分工格局不断被打破并重建。 台商特有的产业网络对两岸产业分工的影响,一方面是到大陆投资初期,新公 司会利用既有的产业网络,继续向台湾采购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半成品等,同 1 4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时将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回销台湾,因而使得两岸的垂直分工更加紧密。不过,在另 一方面,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厂商,也会因为产业网络的关系,主动或被动地随着 下游加工制造业者前往大陆投资,使两岸产业在制造方面的分工缩减。就个别企业来 看,将生产线转移至大陆之后,台湾母公司发展成为营运基地,往往着重在经营管理、 研发、市场行销、财务调度及人才和技术的支援,结果在两岸之间形成企业经营的功 能性分工格局。 2 4 台资产业的集聚效应 2 4 1 产业结构的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 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部门增多, 部门间的交易变得相当复杂,其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充分显示了现代经济增长更具 有专业化和一体化的倾向。在部门之间依赖度增大的情况下,结构效益就上升到重要 地位,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支撑点。这种来自结构聚合的巨大经济效益,是 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的又一明显变化是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可 以说,现代经济所出现的生产率高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增长 率,最终可归因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技术创新不可能在所有现存的生产部门之 间平均分布。它往往只被特定的生产部门所吸收,然后再向别的部门扩展。因此,技 术创新对总量增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结构关联效应实现的。结构关联效应使 某一部门的技术创新作用不断扩散,并使技术创新的中心发生转移。显然,在产业结 构关联松散、甚至断裂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扩散势必受到严重限制,从而不能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常,结构聚合质量越高,外部经济效果越好,其整体效应的附加量越大;当 结构聚合质量达到最高水平时,不仅资源利用率达到1 0 0 ,而且外部经济效果也达 到最优,此时产出量为最大。 总之,结构聚合质量通过资源利用效率和外部经济效果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把结构聚合质量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称之为“集聚效应”。集聚使企业便于 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可以更合理地组织劳动力,大批量购买原 材料和运销产品:更易于获取外部辅助条件,减少间接开支,从而不同比例地降低企 业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吸引生产的进一步集中。同时,企业近距离集合成群,知识和 信息会快地流通,而这是创新的关键。结构关联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就在于产 业规模经济和产业整体效应。 硕士论文苏毫窘资产监结构的实诞疆究 2 4 2 苏南台资产业集聚形成的主瑟形式 ( i ) 知名大企业带配套企业 由予蠢瓷电蘩金黢的竞争蕊势歪是擒蓑在企潼润缡密翡玺产赘箨弱终之上靛,毽 此台资龙头企业的进骚有利地促进了本地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的形成。台湾明基电 通! 9 9 3 年在苏州新区投资设厂,第二年就带来了荫批1 4 家配爨企业,全部落户在吴 江开发区。足年寒经怼不鞭增资,明基在苏嬲裁涎款芯投资这委ll 。l s 钇美元,先曩 引入电脑殿外部设备等6 大产品线,2 0 0 0 年实际销售收入5 0 亿元,创汇6 亿美元。 伴随着明凝的发展壮大,配套企业也在迅速成长,目前明基所需的近9 0 的零部件都 已实现了本缝纯采购。爨江市星蘸共毒2 1 0 家台瓷企业扶事电予资添产品救生产,其 中包括台达电子、华渊、陇华、大嗣、美齐、全发、诚溯、骜宇等知名企照,形成了 1 9 9 家企业为1l 家整机厂配套的格局。从上海到苏州这条科披走廊,已囊括从芯片 n # t - 壳的联有计算极零部悔生产。这萃申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仅殴予电子信息产娥,台湾 竞疆瘁筏劐常翔设厂,啜 了与箕鬣套的2 6 家裔离疆资企韭襟迸,在窜魏新医形成 了一个总投资达1 5 亿茨元、占地近8 0 0 亩的摩托车工业园。捷安特1 9 9 2 年落户昆 山,也为它带来了禧玛磷等3 0 多家配套厂,为撬蜜特年产3 0 0 万辆自行车源源不断 蘧赣送着轮验、车鞫等零都 孛,甚至有蕊家下游霰:泣哥整逶过褥送带将其生产豹零配 件送到捷嵌特自行车厂。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集聚了从爵湾橡胶工业主要产地 彰化整体外移的正新、妫丰、立新和南港等橡胶撼头企业,呈现出规模生产、协作配 套,自基缝方彝发震瓣趋势。 在太仓陆渡镇有祭远近闻名的台资“自行车出1 :3 一条街”。这条街其实怒太仓浏 太公路的一段,不足5 公里长,两旁聚集了一大批自行车生产出口企业,已有4 0 多 家台瓷鑫行车生产金渡落户于赶,慧投资近2 亿美元,莠逐灏成戈全国最必嶷孛豹妻 资自行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上世纪9 0 年代初,美国以年产9 0 0 万辆自行率雄居世界囱行车生产地之首,之 后不久,羹国垂行车行渡霹1 酝萎壤,霉产减少至秘万辘。煎赛鑫行车供应中心也逐 渐由美圜移至日本,再由日本移至台湾地区,上缎纪末已移至嘏国大陆。太仓以其良 好的环境,周到的服务,吸引了- - t l i 又一批台湾自行车企业前浓投资,随着见诚、欧 亚马等戈头企业的落户,撞盟的“链条”、宠光载“踏脚”、信隧戆“车把”嚣鑫行车 零部件企救纷纷舔避。由建车、表演车、折叠擎积童车等多龋耪自行车整车及配件, 源源不断地从太仓出1 3 列世界各地,年出口自行率达2 0 0 余万辋。去年,台湾自行车 行业一杂志报道:“也诲5 年前谁也没有料到,与上海仅一河之黼的江苏太仓,竟会 成为毽器最集中翡鑫行笨零部件生产基建”。 6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 2 ) 配套企业引来龙头企业 最近,台湾十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之中的宏基、广志、伦飞志台、神达、英业 达、蓝天6 家,开始云集昆山,它们的年产量将超过1 0 0 0 万台,并己形成了“笔记 本电脑基地”,笔记本电脑的5 8 0 多个零部件,除少数需进口外,全部可以在昆山制 造。昆山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笔记本厂商进来,主要是这里的零配件配套能力很 强,这里的台资企业做c a b l e 、接插件、p c 板、外壳的、做被动元件( 电阻电容一类) 的都有,在昆山投资的台商觉得在这附近的相关配套能力和台湾省相比也差不了很 多,零配件的业者也都在附近,这一点投资商的考虑比较全面。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 会最新发布的 ( 2 0 0 1 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 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 2 5 台资产业结构高级化 2 5 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质内容 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其实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 结构 规模由小变大,即产业部门数量增加,产业关联复杂化。( 2 ) 结构水平由低变高,即 技术水平提高,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取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 联。( 3 ) 结构联系由松变紧即产业之间的聚合程度提高,关联耦合更加紧密。 这三方面的变动实际上是产业结构内部构造的变动它意味着产业结构发生了 质的变动。因此,结构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和联系紧密就是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 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根本标志。 2 5 2 苏南台资产业高级化的特征 ( 1 ) 台资单个项目规模越来越太 台湾“百大”企业中已有6 2 家来苏南兴办了1 6 0 多个项目台湾一批上市公 司和行业龙头企业亦陆续来苏南发展。从图2 3 可以看出苏南台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由 1 9 9 1 年的6 8 万美元上升到2 0 0 1 年的5 8 l 万美元。 投资规模扩大包含多层意义,其一投资者原以中小型企业为多,其后大型企业、 上市、上柜公司前往苏南投资的情形愈来愈普遍。其二是单项投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 以上的项目愈来愈多,图2 4 显示,历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由9 1 年的5 个 上升到2 0 0 1 年的1 6 9 个。其三是在苏南投资设厂,因经营顺利。由一个厂扩大发展 成为多个厂的情形,除新的投资项目外,扩大投资规模的资金,有部分系利用在苏南 的赢利再投资的。 1 7 硕士论文苏南台资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7 0 0 6 0 0 5 0 0 4 0 0 3 0 0 2 0 0 】0 0 0 l 9 9 1 年1 9 9 2 年1 9 9 3 年1 9 9 4 年1 9 9 5 年1 9 9 6 年1 9 9 7 年1 9 9 8 年1 9 9 9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 图2 3 苏南台资企业项目平均规模( 万美元)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2 0 0 , 1 5 0 1 0 0 5 0 0 1 9 9 1 年l 9 9 2 年1 9 9 3 年1 9 9 4 年1 9 9 5 年1 9 9 6 年1 9 9 7 年1 9 9 8 年1 9 9 9 年2 0 0 0 年2 0 0 1 年 图2 4 苏南新批投资金额1 0 0 0 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江苏省台办相关数据计算、编制) ( 2 ) 台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不断增加 台商投资的技术含量趋高,高新技术项目明显增多。台资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 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项 目已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 苏州园区内的台资企业有8 5 以上为高科技项目,主要产品是电脑及周边产品、 精密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由于i t 产业的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明基、 罗礼、力捷等企业还在苏州新区设立了研发机构,瞄准国际最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经 过台湾“股王”华硕电子孵化的名硕电脑,开发生产计算枫“心脏”主机板,2 0 0 1 年出口产品4 亿多美元。在昆山科工园区,i t 产业已初具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