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谨慎性原则运用的适度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lassified index: f234.4 u.d.c: 657.24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moderation of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candidate: li boli supervisor: prof. wang fushe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9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准则,经过长达 500 年的历史演化,它 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同时,对谨慎性原则的质疑和批判也一直伴随其左右。 学者们在对其利弊权衡过后,越来越提倡适度地应用谨慎性原则。本文以谨慎 性原则应用的适度性为命题,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相关会计理论的发展, 同时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指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谨慎性原则的基本理论,谨慎性可以分为条件谨慎性和 无条件谨慎性,它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观点、传统观点和量化观 点。国际上公认谨慎性原则有四大动因:契约因素、诉讼风险、税收因素和政 治成本。在这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自身逻辑的矛盾以及 其与其他信息质量要求的冲突,提出适度谨慎性原则的观点是理论演绎的结果 也是现实选择的必然。委托代理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谨慎性原则也是信息不对 称的表现,不同程度的谨慎性应用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不同的谨慎性选择是 各方博弈的结果,存在着促使契约双方帕累托最适度的谨慎性程度选择。 本文选择 fisher 判别方法建立了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的判别模型,通 过使用与谨慎性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收益质量指标作为分组标准,通过对比 各种谨慎性计量指标的优缺点以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筛选出判别变量体系, 构建了完整的我国上市公司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的判别体系。以 2007 年我 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 果发现:经过实证筛选,总共有九个指标进入了最后的判别函数,这九个指标 是影响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公司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的主要因素;样本公司按 照谨慎性程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是合理的,这时候判别模型的参数估计显著,判 断准确率较高,模型是理想的;样本公司分为三组的时候,模型判别效果不 佳。 关键字:谨慎性原则;适度性;判别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conservatism is a important accounting principle,it has been deep-rooted with a 500-year history. meanwhile,there are many doubt and criticism around it. scholars promote more and more to apply it moderately after weighing all the pros and cons . this paper research the mode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sm in companies. this can push forward 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it also can direct the users decision . firstly,this paper present the definition of conservatism and its two types:co- 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it has been through three stages:mechanical view,conventional view and the new quantification view. the four acknowledged motive are: contract、litigation risk、tax and politics reas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intrinsic paradox of conservatism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servatism and other demands of accounting quality. the moderation of conservatism is an interpretation results and an inevitable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y,entrusting theory makes asymmetric informatio- n,conservatism is express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different level lead to d- ifferent economic result. there is a best choice of conservatism that satisfied all the stakeholder groups. this paper design a model based on fisher discriminant method. and groups the cases on the criterion of the index of the quality of earnings that is remarkable related to conservatism. we also ilter the discriminant variable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the last part i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data of domestic it industry,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nine discriminant index are valid,lt is reasonable to dividend the cases into two clusters,at this time,the model is sound with a high accuracy rate. the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 grouping the cases into three cluster. keyword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moderati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 1 章 绪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3 谨慎性原则研究现状综述. 3 1.3.1 关于谨慎性原则产生动因的研究 . 3 1.3.2 关于谨慎性原则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研究 . 4 1.3.3 关于谨慎性计量模型构建的研究 . 5 1.3.4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7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7 第 2 章 谨慎性原则及其适度性相关理论 . 9 2.1 谨慎性原则内涵 . 9 2.1.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9 2.1.2 谨慎性原则的分类. 9 2.1.3 谨慎性原则的演化. 10 2.1.4 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动因.11 2.2 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 13 2.2.1 谨慎性原则自身逻辑矛盾. 13 2.2.2 谨慎性和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矛盾 . 14 2.2.3 会计实务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误区 . 15 2.3 适度谨慎性的提出和必要性. 16 2.3.1 适度谨慎性的提出. 16 2.3.2 适度谨慎性的理论演绎. 17 2.3.3 适度谨慎性的现实必要性. 17 2.4 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后果及最适度选择理论解释. 19 2.4.1 委托代理理论及主要观点. 19 2.4.2 谨慎性会计政策产生的经济后果 . 20 2.4.3 最适度谨慎性会计政策理论解释 . 21 2.5 本章小结 . 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第 3 章 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判别体系设计 . 22 3.1 谨慎性运用适度性的判别体系内容. 22 3.2 判别分析方法 . 22 3.2.1 判别分析方法的含义. 22 3.2.2 fisher判别的模型设计. 23 3.2.3 判别分析的假设条件. 25 3.3 样本的分组标准. 25 3.3.1 样本分组方法 . 25 3.3.2 选择的分组财务指标. 25 3.3.3 谨慎性和收益质量的相关性实证检验 . 27 3.4 判别变量的选取 . 30 3.4.1 选取原则 . 30 3.4.2 谨慎性的计量指标筛选. 30 3.4.3 谨慎性计量时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 33 3.4.4 选择的初始指标. 35 3.5 本章小结 . 36 第 4 章 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判别体系实证分析 . 37 4.1 判别变量的实证筛选. 37 4.1.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组. 37 4.1.2 相关性检验 . 37 4.1.3 组间均值性检验. 38 4.2 二级判别法下实证分析. 40 4.2.1 参数估计 . 40 4.2.2 模型检验 . 42 4.2.3 fisher判别方程的实际应用. 43 4.3 三级判别法下实证分析. 44 4.3.1 参数估计 . 44 4.3.2 模型检验 . 46 4.3.3 fisher判别方程的实际应用. 48 4.4 实证结果讨论 . 49 4.5 本章小结 . 49 结 论. 51 参考文献. 5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v 附 录. 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1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62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62 致 谢. 63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会计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重要的会计原则之一。basu(1997) 认为,谨慎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至少有 500 年以上的历史1,sterling(1970)将 谨慎性作为会计实务中最有影响力的原则之一2。 我国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3。 谨慎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到处充斥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高估资产和收益远比低估资产和收益危险的多。一般而 言,由于谨慎性在确认收益的时候保持审慎态度,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 负债和费用,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保证了收益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延迟 确认收益推迟纳税,通过保证收益的稳定性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另一方面,谨慎性就意味着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即会计人员对 于损失要及时确认而对于收益直到有充分的证据时才予以确认。这样就延迟了 企业的收益反映,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收益状况。其实,实务中,出于 各种目的,会计人员利用各种手段粉饰会计报表,通过过度的计提费用、少计 利润“洗大澡”就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案件4。谨慎性原则对收益质 量的提高作用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质疑。 由此看来,谨慎性原则也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谨慎性程度可以提高收益 质量,过度的“谨慎”就变成了造假的工具。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谨慎性原则的 适度性如何,如何来判断公司的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否是适度的呢?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应用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对各个公司谨慎性程度进 行划分,并且用具有高度判断力的因素指标对每个公司的谨慎性进行适度性判 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是在上文所述的背景下,笔者选择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谨慎性进行研 究,首先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从基本理论出发,重点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局限 性,探讨谨慎性运用适度与否的影响因素,阐述不同谨慎性运用程度造成的经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济后果及最优谨慎性会计选择的经济学解释。在充分肯定谨慎性原则运用适度 性研究必然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区别谨慎性适度与否的分类标准,并且筛 选出影响上市公司谨慎性运用适度性的量化计量指标,本着用最少的指标达到 最高的判别力的宗旨,建立一个能够判断公司谨慎性运用适度与否的判别模 型,期望对任一公司的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进行判别。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的理论意义 在近 500 年的历史中,谨慎性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 但是谨慎性的自身逻辑矛盾和与其他信息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原来越引起广泛 关注。谨慎性原则的适度使用已经成为必然和趋势,有关于其适度性的研究有 利于调和谨慎性与其他要求之间的矛盾,使会计原则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促进相关理论的完善。 一般认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 企业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所以一般认为,谨慎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 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通过 “洗大澡”来调节盈余。这使谨慎性对收益质量的提高作用就受到了质疑,谨 慎性的适度性成为人们一再强调的问题。那么,中国上市公司的谨慎性程度到 底怎样?到底什么样的谨慎性程度才是适度的?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谨 慎性的程度和收益质量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谨慎性程度对 收益质量是有显著影响作用的。正是这种显著的影响关系,我们可以据以制定 出判断谨慎性适度与否的合理标准。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对会计理论发展具 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文的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揭示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 息的谨慎性程度现状,划分出各个公司的谨慎性运用程度所属类别,提出各行 业上市公司谨慎性运用适度性的标准,为上市公司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及时 修正会计政策提供指导。 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 的渠道,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制定投资决策时关注的一个焦 点。谨慎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用实证数 据判断中国上市公司的谨慎性运用的适度性,从而让投资者、证券监管部门、 和证券发行公司等信息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现状,监督、优化信息披露制 度,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3 谨慎性原则研究现状综述 1.3.1 关于谨慎性原则产生动因的研究现状 watts(1993)认为对会计谨慎性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报酬契约与债务契约,因 为谨慎性可延迟向股东的支付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延迟了基于盈余的 报酬的支付,这确保了股东的利益。在 basu(1997)之后,出现的大量谨慎性的 研究提供的证据使 watts(2003)将谨慎性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四个方面:契约、 诉讼、政治管制和税收5,6。 ball,robin 和 sadka(2006)在谨慎性与权益市场、债务市场之间的国家横 截面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债务市场规模解释了谨慎性的国家横截面变动,而权 益市场规模则对谨慎性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谨慎性只对信贷人有利,对权益 市场的股东似乎用处并不大7,8。与 ball,robin 和 sadka(2006)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ball 和 shivakumar(2005)发现上市公司比私有企业更谨慎。该发现意味 着公开权益市场比私有权益市场更需要谨慎性,间接表明股东也从谨慎性中受 益。ball 和 shivakumar 的结果与价值相关性理论相左,因为公开权益市场估 价需要的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信息,而非谨慎的信息9 ,10。但最近 peek, cuijpers 和 bui-jink(2006)认为公司在上市前更多地为关系型融资,而在上市后 转化为更市场化的融资,在关系融资下信贷人对公司的了解更深,因此对谨慎 性的需求并不高,而在转化为市场化融资后,对谨慎性的需求提高,因此公司 上市后谨慎性程度上升11。lafond(2005)在所有权结构对盈余谨慎性的影响的 研究中发现,所有权分散的企业的财务报告更谨慎,所有权集中的企业更不谨 慎,这是因为以私下沟通作为信息传递的主导机制的关系基础治理系统降低了 对谨慎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我国的大股东控制体制下,私下沟通机制也相对重 要。曹宇、李琳和孙铮(2005)使用我国数据研究发现了大股东控制权越强,其 会计盈余谨慎性越差的结论,而大股东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也降低了盈 余谨慎性12。 在管制和诉讼对会计谨慎性的影响方面,watts(1993,2003),kothar, smith 和 watts(1998)以及 beaver(2000)都认为,由于盈余高估时企业容易被股 东诉讼,谨慎性可降低诉讼成本的现值13,14。huijgen(2003)比较了英国在美国 交叉上市的公司和没有在美国交叉上市公司的谨慎性。研究发现,在有更严格 的诉讼威胁及实施体制的美国交叉上市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更谨慎,并且诉讼是 驱动公司会计谨慎性的一个重要原因15。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国内方面,有不少文献考察了债务及所有权性质对谨慎性的影响,一般都 认为股东比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孙铮、刘凤委 和汪辉(2005)使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债务比重高的企业的谨慎性显著 地高于债务比重低的企业。同时,对于国家控股的企业,债务对谨慎性的这种 影响显著更小16。刘凤委和汪扬(2005)也有类似的发现17。 刘峰、周福源(2007)用谨慎性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对 2002-2003 年度的 公开数据进行回归,从统计意义上解释,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甚至还低于国内 所。由于在我国国际四大的法律风险较低,这个结论可以间接证明我国法律风 险与谨慎性水平成正比18。 赵春光(2004)、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和朱茶芬(2006)都发现,会计谨慎 性在 1998 年后逐渐增强,2001 年前后盈余的谨慎性和及时性发生了结构性的 提升,说明 2001 年的准则变革有效改进了盈余质量19-21。 李远鹏和李若山(2005)、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的研究发现,很多研究得 出的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的盈余谨慎性并非真正的谨慎性,而是亏损公司盈余 管理造成的假象4,11。 1.3.2 关于谨慎性原则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研究现状 谨慎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研究基本上都出现在 watts(2003)的综述之后。 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即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和对真实投资活动的影响。 ahmed,billings,morton 和 stanford-harris(2002)发现,在控制了企业债 务成本的其他决定因素后,会计谨慎性与更低的债务成本相关,会计谨慎性对 于减轻债券持有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及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有重要作用22。 zhang(2004)检验了债务签约过程中会计谨慎性的效率收益,分析了谨慎性对于 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事后和事前收益。zhang 发现,在借款人面临不利冲击时, 债务协议违反的可能性随着借款人的谨慎性递增,这与信贷人通过更及时的违 约信号而受益的假设一致。另一方面,谨慎的借款人在取得贷款时以更低的利 率而受益,对于这一假设,证据表明,贷款人为更谨慎的借款人提供更低利率 的贷款11。moerman(2005)使用独特的二级贷款市场的数据考察了信息不对称 和财务报告质量如何影响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发现买卖差价与更高的信息不 对称正相关。更重要的是借款人的会计谨慎性降低了其对应的贷款交易的买卖 差价。这种发现意味着,更谨慎的财务报告降低了与债务协议相关的信息成 本,并提高了二级市场交易的效率。 同时也出现了少部分的谨慎性对权益资本市场的影响的证据。easley 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5 ohara(2004)表明谨慎性可能有助于降低企业特定的无法分散的信息风险,并因 此降低权益资本成本23。francis,lafond,olsson 和 schipper(2004)首先进行 了检验,但发现会计谨慎性对于权益资本成本无显著影响24。lara,osma 和 penalva(2006)认为 francis,lafond,olsson 和 schipper(2004)的发现受到其谨 慎性计量方法的影响,认为 francis,lafond,olsson 和 schipper 的谨慎性计量 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和谨慎性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十年 数据的要求引入生存偏误;其次,低观察量;最后,得到的十年平均谨慎性计 量有向下偏误。lara,osma 和 penalva 采用多种计量组合的方法来计量谨慎性 后发现,谨慎性显示出了与事前资本成本之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5。这是文献 第一次发现了谨慎性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的作用。 谨慎性虽然在理论上确实对企业的真实投资活动有影响,比如如果企业采 用更谨慎的会计,则在评价投资项目时会更多地拒绝差项目,而将更多的资本 配置到正净现值项目中,同时能尽早地从损失项目中撤离出来。但这方面的研 究仍极度缺乏。bushman,smith 和 piotroski(2005)从国家横截面角度检验了谨 慎的财务报告体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更谨慎的财务 报告体制下,企业对投资机会下降做出反应的速度更快26。同时,他们发现在 所有权更分散的国家中,谨慎性在约束过度投资中的作用更高,这意味着大股 东治理和会计治理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国内方面,王亮飞和潘宁(2006)认为,当会计盈余谨慎性较低时,股权结 构会向更高成本的监督机制调整,表现为股权集中度变高,实证结果支持了这 一预期。但这一发现的方向可能存在逆选择问题,即可能是股权集中度高的情 况下,导致了低谨慎性。因为股权集中度高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年报等形式 来与股东之间沟通信息,大股东可通过私下沟通来了解公司的情况27。 李远鹏、牛建军(2007)根据 sloan 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计盈 余,发现和激进的会计政策一样,谨慎的会计政策同样导致了投资者对企业未 来的错误预期,虽然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过去的研究重点关注了激进会计的 后果,而忽视了谨慎会计的后果。他们发现,谨慎的会计政策对于保守的投资 者和债权人是合适的,但是对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则可能造成他们的投资决策 失误28。 1.3.3 关于谨慎性计量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 watts(2003)总结了谨慎性计量的三种方法,包括反向回归模型、净资产基 础计量和应计基础计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3.3.1 basu 的反向回归模型研究现状 basu(1997)是最早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谨慎性原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 系统研究的美国会计学家。他在谨慎性原则和会计收益的不对称及时性一 文中系统地研究了谨慎性原则与会计盈余、现金流量、应计项目以及盈利反应 系数等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它们产生的影响。 在对 basu 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方面,givoly 和 hayn(2000)认为 basu 的谨 慎性计量忽略了一些与谨慎性不相关的企业信息环境特征的影响,比如披露政 策、收益计量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事件等,在没有控制这些特征的情况下,及时 性差异计量并不能可靠地计量会计谨慎性29。 dietrich,muller 和 riedl(2003)最早对 basu 的反向回归方法从计量经济学 角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反向回归方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basu 回归中使用内生变量作为自变量的结果不可解释。第二,由于负回报观察量相 对少,自变量的这种截断导致了谨慎性计量中的偏误。 ball 和 shivakumar(2005)也指出了 basu 计量存在的一些缺陷。首先,它 无法将盈余中的暂时性收益或损失从应计中的随机误差中分离出来,也无法从 某些盈余管理中分离出来。所有这些都是暂时的并且导致收益变动的负序列相 关。第二,模型只能识别暂时性部分的存在性,而不能识别它们的确认是及时 或不及时的。为此,他们利用及时损失确认是通过会计应计实现的观点提出了 谨慎性计量的另外两个方法9,10。 1.3.3.2 净资产基础计量模型(mtb)研究现状 feltham 和 ohlson(1995)首次开始使用“谨慎会计”一词来表示企业权益 的市场价值长期超过其账面价值后30,mtb(market-to-book)及其变体被广泛 应用,成为了计量谨慎性的一个方法该计量方法认为如果 mtb 小于 1,则说 明会计政策比较谨慎,并且该比值的大小反映了会计政策的谨慎程度的大小。 pae,thornton 和 welker(2005)提出了类似于上述 feltham 和 ohlson 的 “谨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谨慎性的概念。他们使用期初的权益市场价值/权 益账面价值(p/b)来计量谨慎性,发现会计谨慎性主要来自于盈余的应计部 分,而不是现金流部分。研究还发现,当使用期初的 p/b 计量资产负债表谨 慎性时,盈余谨慎性与资产负债表谨慎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31。他们 认为有必要在度量期间盈余谨慎性时考虑期初资产负债表谨慎性(即期初 mtb) 。 roychowdhury 和 watts(2006)则使用简单的权益价值的分解分析了及时性 差异和 mtb 谨慎性计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可分离净资产的确认的及时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差异导致了账面净资产的低估32。 1.3.3.3 应计基础计量模型研究现状 givoly 和 hayn(2000)首先提出了应计模型,该模型认为,在谨慎性原则 下,损失一旦存在就要被立即确认,即使与损失有关的现金流出可能还没有实 际发生,而利得只有在现金流入实际发生时才能确认。因此,随着时间的推 移,应计利润净累积额趋向于被低估并且持续为负,应计利润净累积额的负值 越大,财务报告的谨慎性程度越高27。 penman 和 zhang(2002)建立了用计提的各项准备金之和与净营运资产的比 值来衡量谨慎程度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谨慎程度评价指数通常为正数,且 数值越大表示企业采取的谨慎程度越强33。 国内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般是直接应用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中国 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应用,目前很少有学者从全新的角度构建模型来量 化谨慎性。陈旭东、杨文冬、黄登仕(2008)运用中国上市公司 1998-2005 年的 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否改进了应计模型,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 特征远比现有模型所反映的丰富和复杂,加入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显著 地改进了常用的模型34。 1.3.4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从以上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目前国际上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成果 已经很丰富,集中在量化模型、产生动因和影响上;国内对谨慎性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应用国外的模型证实谨慎性的存在性和特征以及谨慎性的产生动因的研 究上,对于谨慎性影响后果的研究很少。国内外学者都已经意识到适度性谨慎 性原则的重要性和研究必要性,但是国内外研究中都缺乏对谨慎性适度性评价 标准的研究和适度性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谨慎性原则适度性研究的理论概述 介绍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情 况,并对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动因进行。详细分析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局限性,从 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适度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深入探讨影响谨 慎性原则运用适度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谨慎性偏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进 而得出最优谨慎性选择的理论标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谨慎性原则适度性判别体系的设计 运用 fisher 判别分析方法为依据, 构建谨慎性原则适度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利用与谨慎性原则显著相关的收益质 量评价指标作为分类标准,从大量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力的初始指标,建立 判别分析的判别变量,从而构建起谨慎性适度性的完整的判别体系。 (3)实证检验构建的判别模型 利用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实证检验构 建的适度性判别体系。首先对初始指标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模型的参数估计以 此判断模型是否可行,并对模型的判别正确率检验。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谨 慎性程度分组个数等实证结果进行讨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2章 谨慎性原则及其适度性相关理论 2.1 谨慎性原则内涵 2.1.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惯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委员会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复讨论了谨慎性的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第 2 号(sfac2)中,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 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于谨慎性原则的表述是:企业对交易 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 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所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中,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 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 少计负债或费用。 2.1.2 谨慎性原则的分类 按照现有的学术成果,谨慎性可以分为条件谨慎性和非条件谨慎性35。 条件谨慎性又称为损益表谨慎性、消息依赖谨慎性或事后谨慎性,因为它 指的是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快,当期消息的性质和盈余反映速度有直接 关系,这就是 basu(1997)描述的会计盈余谨慎性。条件谨慎性的例子包括存货 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与此相对,无条件谨慎性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谨慎性、独立于消息的谨慎性 或事前谨慎性,因为它是一个总体的偏见,和当期的消息没有关系。无条件谨 慎性是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持续低估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条 件谨慎性的例子包括内部无形资产开发成本的立即费用化,厂房、设备的折旧 采用超过其经济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等。 两种类型谨慎性的区别主要在于会计确认是否和当期消息有关,无条件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