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结构空间美.doc_第1页
书法的结构空间美.doc_第2页
书法的结构空间美.doc_第3页
书法的结构空间美.doc_第4页
书法的结构空间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中国书法的空间结构美中国汉字构成的特殊性方块感,决定了汉字造型上有着强烈的空间结构感。这也决定了书法的美感,不仅仅建立在美的线条之上,还有赖于美的空间结构。就好比盖房子,无论其基本材料质量多精良,但如果没有很好的空间架构,其房屋不可能具有美感。所以,欣赏中国书法的美,除了学会欣赏其基本的构成元素线条美外,还要学会欣赏其空间结构美。正如九势中所说:“凡落笔结字,以上复下,下以承上,使其行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就是说书法的点画之内,字里行间,都要有那种互相映带,脉络贯通的气势,方能产生艺术的感染力,让人欣赏到作者的“笔墨情趣”。换言之,凡是好的书法其造型,都是讲究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多样统一。使上下之间不依轻依重,左右之间不偏不依。决不可是一些东倒西歪,头重脚轻,杂乱无章,面目可憎的笔画。一、书法的空间结构概述书法的空间结构也叫书法的布白,总体而言有两种:一是字体的布白,二是章法的布白。限于篇幅,我们在此重点谈谈字体的布白。在字体的布白中,就是汉字的笔画在一定的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由于每个汉字的不同,笔画多少的不同,笔画位置的不同,以及笔画的形态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汉字。我们要在这千变万化中,研究其变化的规律,研究汉字在这方寸之间的组合规律,为写好书法、表现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汉字的布白如同兵法中的布阵。简单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以及“空城计”虚与实的关系等;另:还同四季中的变化,春夏的发散,秋冬的收敛。一切尽在变化中。在书法的布白中,实与虚的对比,收与放的变化。构成了汉字独特的艺术特色,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结构。 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图9-2)。 图9-2 二、书法空间结构美的表征自古以来,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揭示书法结构的规律。给我们流下了很多学习书法的宝贵经验,如站在变化的角度,去揭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尽态、错落、欹侧、洗练、呼应、迎让、假借等。还有采用位置的手法,去揭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整齐平整、上下平稳、左右均称、轻重平衡、分布均匀、对比调和、连续各异、反复变化、内外相称、形象自然、气象生动、格调统一等。但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要平衡。 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给人以稳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古代书法家提出字形结构要“平正安稳”(王羲之书论),“四面停匀,八边具备,长短合度”(欧阳询八法),都是指字形结构必须符合平衡对称的原则。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妥帖为美,不妥帖为丑等等。所以,自古以来的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衡,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指出,写隶书要“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但平衡绝非平正,恰恰相反,只有在不正中求正,才能构成平衡。“天平”是平正,“秤”才是平衡,书法中立定间架,不歪斜,指的既是如秤似地平稳于平衡,所以中国书法结构空间的“平衡”观念,是一种彻头彻脑的民族观念,他的特征是欹中求平,斜中取正,正如杂技、舞蹈、功夫险绝动作中的那种绝处之“平衡”也。举例:楷书、隶书,行书二要匀称。 也就是字的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但和“平衡”一样,匀称绝非简单意义上均匀。均匀者,平面等距离的分割是也,匀称则是在各种不同面积、形状的空白中寻找它的规律,在形貌各异的矛盾冲突中寻找和谐与秩序感。即在散乱中见整齐。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人的特殊性格:纯粹的散乱空白无法则,他们不屑一顾:;纯粹的整齐空白太死板,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的理想是散乱中的整齐,介于均匀与散乱之间的中间层次。即有法则,也有变化“不偏不倚谓之中”。总之,综上两方面来说,所谓要求字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并不是把每个字都写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千字一面,如千篇一律的字模印刷体。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指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可见写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的功力,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书法。象清代科举规定使用的“馆阁体”字虽然工整,由于造型结构刻板,所以不被社会认为是艺术品、就是一例。要做到平衡对称须掌握:.字的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整个字形平衡对称的中心点。.比例适当,字由几种笔划或几部分偏旁部首组成,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要适当,整个字就会显得协调均衡。.疏密匀称,字的笔划有繁有简,笔划繁多的字要写得紧密些,笔划简少的字要写得宽疏些。疏密匀称,整个字就会显得均匀得体。三要参差变化。 形态变化字形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平衡匀称,但还要富有变化,只有统一的平衡对称而无形态上的多样变化,就会字形点划千篇一律,呆板而无生气。参差错落,才能尽完善地表现事物之美。山峦的起伏,海浪的翻滚,树木的槎牙,卷云的叠秀,皆为参差之美。在书法方面,即使是法度较严的隶书、楷书,也十分强调结字、布白要有参差错落之美。.参差变换。一字中常有相同的点划或相同的组成部分,书写时要做到同中有异,尽量避免或减少形态相同。.相互迎让。对字中的点划、偏旁、部首之间的搭配为突出主与次,要注意相互迎让,有的要收缩些,有的要舒展些。.相向相背。字中的点划或偏旁有的相互面向,有的相互向背,要注意向背分明、配合相宜。.正欹相参。字的形体有对称形的,有偏斜形的。要做到“正中览欹”、“扁中求正”使字的形体结构既具平正美又具欹侧美。.虚实相生。字的笔划搭配要有虚有实、虚实结合,避免塞闭呆板。四要连贯。 指字与字之间,字的笔画之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照应、映带,甚至要衔接在一起。连贯能使字的各部分更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这里的“若”和“似”字,就是说线条不是真断,绝对的断,而只是“若断”。王羲之善于运用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审美原理:艺术品在“似有若无”之间能表现出最大的美。 五要飞动。 这是书法具有活泼形象的最重要方法。不但能创造出静态的美,还能生成动态的美,似乎还看到生气勃勃的有生命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书法艺术之美,往往就是在这“静”中,表现出“动态”之美。 书法艺术的结构美,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而是在统一的气氛和格调中又有变化,违而不反,和而不同,充满了率意天趣。当然不同的书法家对结构美的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也很大。同是写楷书,欧体结构瘦劲险绝,中宫内敛,颜体则宽博雄浑,中宫外放。米芾和苏东坡都以行书名世,但前者结构欹侧生动,充满奇趣,后者则平和冲淡,典雅秀润。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过程中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去品评,切不可一概而论。 在中国书法里没有孤立的线条和结构。 一切都是有机的结合,一切也都是互为因果的存在着。更甚而,在研究线条美时也不应忽略精神、情感的价值所在。它们是互相区别而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个字的造型。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而且这两个要素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任何一个字形的结构,处处都要考虑到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刚柔等。三、用姊妹艺术来感悟书法的空间结构美1、建筑美2、音乐美4、舞蹈、杂技美3、自然美书法的结构总论书法的结构也叫书法的布白,布白有两种:一是字体的布白,二是章法的布白。而在字体的布白中,就是汉字的笔画在一定的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由于每个汉字的不同,笔画多少的不同,笔画位置的不同,以及笔画的形态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汉字。我们要在这千变万化中,研究其变化的规律,研究汉字在这方寸之间的组合规律,为写好书法、表现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书法结构的布白的过程中,首先要站在平衡的角度,平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故平衡是硬道理。平衡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难最难的,如同姗姗学步的婴儿,首先要掌握平衡。只有掌握了平衡,才可蹦啊、跳啊,想去那儿就可以去那儿,否则会载跟头的。书法也是如此,初学平衡,勿追险绝。只有掌握住了字体的平衡,才可以随意地进行变化,否则应该向东走去,偏偏走向西,结果离终点越走越远,那不就残了,是达不到目标的。首先学习书法就要研究书法的“平衡”。笔画的平衡;结构的平衡;章法的平衡。书法和自然一样,也是以平衡的形式存在的。书法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把作者的真实思想通过书法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接受作者的思想为目的。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真实,努力、塌实,不可朝三暮四,故弄悬虚,编造出虚假,虚假会给读者带来不真实的感受,是学习书法中的大忌。古人讲:“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是字体的外部特征,也是不变的真理、不变自然的规律。在字体的内部,则是对比、变化表现的地方。也是最“精彩”、“灿烂”的地方。在此对比、变化不可多,多则乱,分不出主次;也不可少,少则缺少变化,不够丰富。中国的哲学中有“事不过三”的理论。这是结构的中心,是最“灿烂”的地方,故中心一定要精彩,精彩方能打动人。不管怎么变,最终都是以平衡的形式结束,从此看出平衡是硬道理。再者学习书法就要研究书法的结构,这是学习书法的关键。自古以来,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揭示书法结构的规律。给我们流下了很多学习书法的宝贵经验,如站在变化的角度,去揭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尽态、错落、欹侧、洗练、呼应、迎让、假借等。还有采用位置的手法,去揭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整齐平整、上下平稳、左右均称、轻重平衡、分布均匀、对比调和、连续各异、反复变化、内外相称、形象自然、气象生动、格调统一等。对初学者来说多而繁,不系统、不全面、很难看清书法的本来面目。而我们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全面地去审视书法内部、外部的结构特征,使初学对书法的结构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掌握书法的结构和书法的形成规律。要学会研究汉字形成的基本规律,学会观察汉字的基本方法。要全方位地、立体地、更科学地,去了解书法、去认识书法、掌握书法。根据汉字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字的外表是以扁、长、方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从字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的位置去诠释字体的原本形态。在字体的外部是以对称的形式存在;在字体的内部,是以变化手法存在。从字体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应严格按对比的方法写之。方法是:一、放射结构;包围结构。二、上紧者下松、左紧者右松、中紧者边松。三、上斜、下正,左斜、右正、近大、远小;四、小与大、父与子等辨证关系。注意:在字体内部,忌:平均,平均不是艺术;艺术是对比、艺术是变化,这是字体布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汉字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如一首歌词中所写的:“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艺术的变化都是如此。3.点线面的结构美 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图9-2)。 图9-2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而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图9-3)。 (图9-3)二、 结构美 元代书法家赵孟俯有句名言:“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他清楚地指出了用笔虽是根本,但也不能不讲究字的间架结构。不过间架结构比用笔的灵活性更大,可塑性更强而已。正如九势中所说:“凡落笔结字,以上复下,下以承上,使其行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就是说书法的点画之内,字里行间,都要有那种互相映带,脉络贯通的气势,方能产生艺术的感染力,让人欣赏到作者的“笔墨情趣”。换言之,凡是好的书法其造型,都是讲究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多样统一。使上下之间不依轻依重,左右之间不偏不依。决不可是一些东倒西歪,头重脚轻,杂乱无章,面目可憎的笔画。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要求字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并不是把每个字都写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千字一面,如千篇一律的字模印刷体。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指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可见写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的功力,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书法。象清代科举规定使用的“馆阁体”字虽然工整,由于造型结构刻板,所以不被社会认为是艺术品、就是一例。 以上对字的造型要求是指的一般的创作而言,但一些奔放飘逸的行草、这类的书法却可打破常规,造型别致,结构奇特,迭宕潇洒,时出新意。如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全篇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每一个字创造出来的都具有从容不迫,得心应手的大家手笔。因为形体优美生动,各有各的面貌,才被我们书法界奉为书法瑰宝。尤其是二十个“之”字,有的平稳、有的险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敛,也有的工整如楷,或流利如草。而如楷的并不呆板,似草的也不显得狂怪。可说是千姿百态,情趣天然,懂行人看了之后,便会感到韵味无穷。 2:结构的变化美 历代书家结构变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各种:(1):不改变点画在字形中排列次序,改变点画的粗细、点画之间的距离、角度等,从而产生结构形状的变化。 例如:两个使字,前一个使了较平正,后一个使字,人明显向下移,而形成左低右高的体势。两个种字,其偏旁禾,除了笔画有所变化(第二个禾,中间竖带钩)外,还有偏侧的变化:第一个禾旁上部向左倾斜,第二个禾旁上部却向右偏转。(2):变换左右或上下部分的位置。(3):增减点画。 作为书法作品,为了要破机械重复,却常常要增减笔画以达到变化美的目的。(4):有些字还可以用不同的结构书写。(5):各种书体结合。 一个字如果在同一篇作品中重复出现,往往采用变换书体或渗进揉合其他书体的笔法来达到变异的目的。不过,变换的书体,笔尖风格一般都比较接近,常见的有以下几中形式。A:隶书揉合篆书笔法,或变为篆体。B:楷书揉合隶书笔法。C:行书揉合楷书笔法,或变为楷书体。D:行草互杂法。E:篆、隶、楷、行、互杂法(郑板桥常用此法)。 在以上几种方法中,用得最多,变化也最多的是行草互杂法。宋朝米芾,可算得上是行草结合,追求结体变化美的典范。 书法艺术的结构美 所谓书法结构的美,是指如何反映出字形的美的问题。 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早已由原始的象形文字,发展成为了具有造型的意义,形象的艺术。总的而言,字的结构之美,由五个方面组成,即平正、匀 称、参差、连贯、飞动。 一要平正。 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给人以稳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妥帖为美,不妥帖为丑等等。所以,自古以来的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正,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指出,写隶书要“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二要匀称。 也就是字的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一般来说,字的匀称只须注意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便能达到。但书法家还常从无实线的白处着眼来使黑白得宜,虚实相成,这叫“计白当黑”。在各体书法中,最讲匀称和黑自得宜的是篆书。 三要参差。 参差错落,才能尽完善地表现事物之美。山峦的起伏,海浪的翻滚,树木的槎牙,卷云的叠秀,皆为参差之美。在书法方面,即使是法度较严的隶书、楷书,也十分强调结字、布白要有参差错落之美。 书法的平正、匀称与参差错落,看来是矛盾的,其实这里面韵含着不可分离的内涵。平正、匀称是常,而这常中却是别有洞天,这就是法。法,讲的主要是结字的基本要求;参差错落是变是势,讲的主要是各部分的灵活奇巧之美。写字不能光讲常和法,那样得不到生动活泼的书法形象;写字还要讲奇变,那样才能得到姿态横生、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品。 四要连贯。 指字与字之间,字的笔画之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照应、映带,甚至要衔接在一起。连贯能使字的各部分更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这里的“若”和“似”字,就是说线条不是真断,绝对的断,而只是“若断”。王羲之善于运用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审美原理:艺术品在“似有若无”之间能表现出最大的美。 五要飞动。 这是书法具有活泼形象的最重要方法。不但能创造出静态的美,还能生成动态的美,似乎还看到生气勃勃的有生命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书法艺术之美,往往就是在这“静”中,表现出“动态”之美。 书法艺术的结构美,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而是在统一的气氛和格调中又有变化,违而不反,和而不同,充满了率意天趣。当然不同的书法家对结构美的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也很大。同是写楷书,欧体结构瘦劲险绝,中宫内敛,颜体则宽博雄浑,中宫外放。米芾和苏东坡都以行书名世,但前者结构欹侧生动,充满奇趣,后者则平和冲淡,典雅秀润。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过程中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去品评,切不可一概而论。 在中国书法里没有孤立的线条和结构。 一切都是有机的结合,一切也都是互为因果的存在着。更甚而,在研究线条美时也不应忽略精神、情感的价值所在。它们是互相区别而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个字的造型。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而且这两个要素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任何一个字形的结构,处处都要考虑到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刚柔等。书法审美结构书法结构有字的结构,有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结构。字的结构又叫结字、间架;就是将笔划搭配组合成字。搭配组合是否得当,关系到一个字的形体姿态是否美观。元代书法家赵盂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结构与用笔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用笔形式风格不同,结构的形式风格也随之不同,从而形成结构的多种变化。要写好结构重要的在于掌握构成结构的主要规律即平衡对称与富有形态变化。 1.平衡对称:平衡对称是书法结构最基本的要求。古代书法家提出字形结构要“平正安稳”(王羲之书论),“四面停匀,八边具备,长短合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