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doc_第1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doc_第2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doc_第3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doc_第4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1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 远;爱得深看得清。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一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 提问1几个词(7) 2几个虚词(2助1连) 3几个实词(2形2名) 4何种短语(并列) 5结构分析(见图:框式图解法) (二)猜猜H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开卷第一篇编者意图 参考答案:1缅怀先烈 2激励奋进(艰难的求学之路与雄健的求学精神)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大钊亦如是) 李大钊生平介绍: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中的一个,当时他任中共苏维埃团中央书记。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的崇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2由分段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总领全文,揭示题意,点明主旨。 2自然现象 3从人生道路三个方面具体形象地阐发了险峻环境与雄健精神的关系。 4民族史路 5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三分组轮读后,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四分组轮读后,思考“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 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 到达胜利的彼岸。 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个别朗读。 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了解语言品味的途径。 教学步骤: 一领会单元提示要领。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这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课文的编排不像过去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安排有三个板块 语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从语言角度来看,有文,也有。 请学生朗读“单元阅读提示”。(同时请准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品味语言的几个角度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走过”:“要走”“将走” “走着”同义词的辨析) 3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途径)。(譬如“反复朗读”) 可以这样简单概括“提示”的三段话: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 WHATWHYHOW 二解决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择同义词) 2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 境况,情况 常常 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1回答一/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 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前后两者有相似处)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3由以上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还是远 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通 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观判断,侧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逼迫强索迫近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 应取,在这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回环曲折”“险峻” 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 第四段“崎岖险阻” 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含有“必须依靠”的意 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面对艰难,面对险峻,面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 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 “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