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 新授课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交流;走出课文与生活和他人对话;这是阅读成功的必经之道) 一、过关预习(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 1.生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狂澜() 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浩瀚() 缅()怀泛滥()蹂()躏()繁衍() 2、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些方面的知识? 3、黄河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二、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儿发源流到?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三、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教师寄语:学习贵在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如: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五、同步达标(教师寄语: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我掌握、我轻松、我快乐)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歌词中些语句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5、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6、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7、诗人在文章里写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今天的黄河的环保治理你有怎样好的建议? 相关知识链接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2、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2、【知识卡片】(试试自己是不是记忆能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