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社戏3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2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组织活动备注 1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针对单元,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十、社戏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点和语言特色。第三课时作业研讨。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故每节课都应该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因本课考试内容较多,所以第三课时的研讨应注意结合各类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作者简况:(有关鲁迅的常识复习由学生回答完成。) 三、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 四、扫清文字障碍。 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注音,为学生不易掌握的字注音(根据实际情况作处理) dn惮du踱zho棹gu归xng省 hng行bi辈cun撺du掇f凫 cu撮ji桕j楫wng旺xing相 五、研讨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让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大意。以下供参考: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热情、好客、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六、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七、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在学生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举例朗读相关课文为主。同时对重点段落作必要的提示。 1、景物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 注意:(可以从描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 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间接描写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直接描写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八、指导朗读文中的几个重点段落。 通过朗读月夜行船:“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大家立刻都赞成也都停了艇子喝彩起来。”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感美和故事美。 九、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问讨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为下节课作准备。 二、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美在哪?并举例说明。 2。完成“课程探究”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2、重点诵读,领悟思想内涵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理解的问题继续提出来大家讨论。 二、老师可就以下问题进行引导讨论: 1。作者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 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作业指导课,就学生中作业的问题进行评讲。查漏补缺。 十一、端午日 沈从文 教学目的设计: 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可能的话)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重点学习对生活的观察和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最好借助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师问:2分钟可以了吗?)-(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 2刚才你们说到了,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 (学生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 要求:(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 刚才朗读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精彩,同学们愿意看吗? (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欣赏) (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出示) A: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 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 让学生分组,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展示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3)先小组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互作评价。最后老师再作评点。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自主评价)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场面描写,可谓收获不小。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做成卡片,准备交流。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可能的话)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可播放新年好歌曲,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 二、板书课题和作者 三、第一板块教学:研读课文,了解过去: (一)、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学生齐读)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实物展示各小组归纳的几件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教师归纳的十件习俗,供学生参考) (二)、(可能的话)播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现祭祀用的鱼,画面静止):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三)、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送灶和包团子,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即可。) 3、出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第二板块教学: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出示学习目标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 (一)、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同桌讨论、小组交流):明确: 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 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迁移、感悟。) 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2、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 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五、第三板块教学: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1、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 2、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本小组的未来畅想。 六、评价总结:(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先学生自评再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训练册 3、探究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是否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过年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其它的春节习俗,本地的春节习俗,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过年的饮食文化)请把它形成自己的一个探究课题,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在探究中学习。 探究方法指导:同学们可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图文资料;或询问身边的人。然后将资料成文。 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生预习: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要求写诗)。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样上课好不好?请谈谈个人的看法和理由。(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二、研读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一)、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二)、导入新词: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接下来,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三)、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公路水运检测师桥隧模拟题及答案
- 2019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成都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江苏省2025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模拟试题
- 2025起重机械检验员年终总结400字
- 社区网格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泸州市合江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试卷)
- 工厂托盘出售合同范本
- 农机管路维修合同范本
- 小孩办理身份证授权委托书
- 外科学 泌尿系统损伤
- 齐鲁名家 谈方论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阅读理解20篇
- (高清版)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 专家委员会组建方案
- 柠檬酸在提高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准确性中作用护理课件
- 急诊科急诊超声检查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培训
- 妇产科学课件: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
- 路基分层-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