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ppt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ppt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ppt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ppt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知识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C,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的理论体系D.科学之科学2.C,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哲学不同派别的依据。其中,对思维与存在是否一致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的依据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C,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4.C,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5.A,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6.C,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7.D,8、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物质没有意识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运动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物质8.B,9、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以下观点错误的是A.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的把握B.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的把握C.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的把握D.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系统的把握9.C,10、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法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0.A,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道德和意识的关系11.B,12、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无序B.联系C.前进D.创新12.D,13、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解正确的有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13.C,1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4.B,1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15.B,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6.C,1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7.A,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8.D,1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9.D,2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D,21、克隆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道德上的困惑。要正确认识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必须坚持A.本质和现象的统一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21.C,2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巨大B.事物的变化是否能够感知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22.D,23、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务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23.D,2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24.A,25、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25.C,2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6.A,2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可观的27.C,28、“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28.B,2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29.A,30、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30.D,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旧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新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DE,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指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句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E.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AB,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ABE,4、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BD,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A.因祸得福,福祸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E.小鸡破壳而出BCDE,6、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B.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事物运动发展的道理D.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E.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DE,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竞争增高,此消彼长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ADE,8、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E.打蛇要打七寸AD,9、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A.抓典型B.欲擒故纵C.一切经过经验D.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E.牵牛要牵牛鼻子ACD,10、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B.合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E.左右相生,有无相对ABCDE,11、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冰水汽B.团结批评团结C.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性D.麦种麦苗麦粒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ABCDE,12、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始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DE,13、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E.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D,14、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E.十月怀胎,一朝分娩ACDE,15、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E.事物彻底的否定ABCD,16、下列命题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思想的是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和实生物E.极高明而到中庸ABC,17、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A.直线论B.激变论C.突变论D.循环论E.庸俗进化论AD,18、“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整体依赖于部分B.部分依赖于整体C.整体是部分之和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E.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BE,1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把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