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论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 i n l 煳辫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碳排放总量都处 在较高的水平,我国城镇化过程必须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其中绿 色建筑,正是推行城镇低碳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要求1 0 0 录色建筑, 在高标准要求下,如何衡量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达到“绿色”的标准成为许多学者和 专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同时也为处于相同气候条件下的华北地区评价绿 色建筑提供借鉴。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绿色建筑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综合考 虑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域特色、气候特点,依照绿色性、经济性、全过程性原则的基础 上,分别建立了从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建筑改 造、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立的中新天 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得到因子评价综合模型,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 具体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评价结果。最后,对推进中 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绿色建筑评估;因子分析 摘要 曼! 曼曼! 曼曼曼皇曼曼寡蔓曼曼曼曼蔓! ! ! 曼! 鼍舅蔓曼! i ;曼i l l 曼曼曼皇量曼! 曼曼舅曼曼! ! 皇曼曼曼! ! ! 曼! 曼曼曼曼曼蔓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e c o n o m ya n d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c h i n a a t h i g h e r l e v e l b o t h e n e r g y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h e l e v e lo f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t o t a lc a r b o n e mi s s i o n s , c h i n a su r b a n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m u s ts o l v e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b l e mo f e c o n o 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e n e r g y , g r e e nb u i l d i n g sa r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a l li m p o r t a n tw a y f o r l o wc a r b o nu r b a n i z a t i o n s i n o s i n g a p o r e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a l lt h en e w b u i l d i n g sa r eg r e e nb u i l d i n g s ,i nt h i sc a s e ,h o wt om e a s u r e t h ee n t i r el i f ec y c l eo fb u i l d i n gu p t h e “g r e e n ”l e v e li sa ni m p o r t a n tt h i n g t h i sp a p e ra i m st oe s t a b l i s h as u i t a b l eg r e e nb u i l d i n g a s s e s s m e n ts y s t e mi nt h en e w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 , u s e dt og u i d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g r e e n b u i l d i n g a l s op r o v i d i n gf o rr e f e r e n c e t ot h es a m ec l i m a t ez o n er a t i n gi nn o r t hc h i n a f i r s t l y , b a s e do nl i f ec y c l et h e o r y ,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o nt h es t a t u so fg r e e nb u i l d i n go f 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s i d e r i n gt h es i n o s i n g a p o r e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g e o g r a p h i c a l f e a t u r e sa n dc l i m a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 t h eg r e e n ,t h ee c o n o m y , t h ew h o l e p r o c e s s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p h a s e ,p l a n n i n gp h a s e ,d e s i g np h a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h a s e ,o p e r a t i o n a lp h a s e , b u i l d i n gr e n o v a t i o n d e m o l i t i o na n dr e u s ep h a s eo ft h e s ea r e a s s e c o n d l y , u s e i n g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o nt h en e wg r e e nb u i l d i n gi n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i n d e xs y s t e mo fs e l e c t i n g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f a c t o rm o d e l ,s i n o s i n g a p o r e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j e c ts p e c i f i c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c a l c u l a t e d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e v a l u a t i o na ta l l s t a g e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j e c t s f i n a ll y , t om a k er e a s o n a b l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np r o m o t m gt h e s i n o - s i n g a p o r et i a n j i ne c o - c i t yg r e e nb u i l d i n ga s s e s s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g r e e nb u i l d i n g ;l i f ec y c l et h e o r y ;g r e e nb u i l d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第l 章绪论 目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第1 章绪论l 1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 1 1 1 选题的背景1 l ,l 。2 选题的意义1 1 2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2 1 2 1 论文的研究内容2 1 2 2 论文的研究路线。3 1 3 论文的创新点4 第2 章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5 2 1 理论基础5 2 1 1 绿色建筑5 2 】2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6 2 1 3 全寿命周期理论6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7 2 2 1 国外研究现状7 2 2 2 国内研究现状8 第3 章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l0 3 1 中新天津生态城自然气候和地域特色分析l o 3 1 1 气温和降雨1 0 3 1 2 太阳能资源l l 3 1 3 风能1 l 3 1 4 浅层地热资源概况1 2 3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构建1 3 3 2 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建立理念1 3 3 2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1 3 3 3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1 4 3 3 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1 4 3 3 2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评价指标1 5 i l l 第l 苹绪论 3 3 3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评价指标1 6 3 3 4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评价指标。17 3 3 5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评价指标1 9 3 3 6 建设项目运营阶段评价指标2 l 3 3 7 建设项目改造、拆除和再利用阶段评价指标2 2 3 3 8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指标汇总2 3 第4 章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因子分析评价方法实施2 5 4 1 因子分析基本原理2 5 4 2 数据收集与分析2 5 4 2 1 绿色建筑评估指标问卷设计一2 5 4 2 2 数据收集2 6 4 2 3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2 7 4 3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指标因子分析3 4 4 3 1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因子分析。3 4 4 3 2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的因子分析3 5 4 3 3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因子分析一3 7 4 3 4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因子分析4 0 4 3 5 建设项目运营阶段的因子分析4 l 4 3 6 建设项目改造、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的因子分析4 3 4 4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优化指标和综合模型4 5 4 4 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优化指标4 5 4 4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模型4 5 第5 章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4 7 5 1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园主楼项目概况4 7 5 1 1 项目基本情况。4 7 5 1 2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园评价指标4 8 5 2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园评价结果分析5 l 5 2 1 决策阶段评价结果5 l 5 2 2 规划阶段评价结果5l 5 2 3 设计阶段评价结果5 2 5 2 4 施工阶段评价结果5 2 5 2 5 运营阶段评价结果5 3 5 2 6 项目评价结果汇总5 4 第6 章促进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完善措施5 5 6 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优化建议5 5 l v 第l 苹绪论 6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可持续性发展建议5 6 6 2 1 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估体系编制5 6 6 2 2 评估体系不断更新和优化。5 6 6 3 中新天津生态城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措施的建议5 7 6 4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主体职责完善的建议5 7 6 4 1 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5 7 6 4 2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职责5 7 6 4 3 消费者的职责一5 8 结j 沦一5 9 参考文献6 0 致 射一6 2 附件6 3 v 第l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的背景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低碳经济和绿色 经济时代的到来,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也应用而生。2 0 世纪6 0 年代, 国外开始提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尤其在近年间,伴随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已从试点示范向大规模推广方向发展i 。国外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相 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些评估体系可以定量或定性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 水率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社会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绿色建筑发展,并为决 策者和规划者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标准。 在绿色生态理念成熟之际,2 0 0 7 年1 1 月l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 显龙共同签署了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天津建立生态城的框架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 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构建和谐 社会的决心。在中新双方共同制定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控制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生态城 内所有的建筑都必须为绿色建筑。但国内目前国家标准仅有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作为事后评价判定绿色建筑等级的依据,没有建筑从前提控制的标准或者依据,更没有 从绿色产品选择、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建筑改造、拆除和再利用的全过程对绿色 建筑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政治地位和1 0 0 绿色建 筑高标准的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生态城自身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推动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将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自然、地域气候 特点和目标要求,建立一套可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的评估体系,同时可为 推动同气候区的华北地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提供了借鉴性的作用。 1 1 2 选题的意义 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筑业对资源浪费、资源紧 缺和环境污染反省后的必然选择。传统建筑已经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业走绿 色化发展之路己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是转变建筑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关键,绿色建 筑的发展可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生活 的环境,实现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绿色建筑不仅强调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 并利用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还关注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 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 国内领先的理念,建立全寿命周期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新天津生 第l 章绪论 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括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 改造、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等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 利用因子分析定量化的确立各阶段指标,利用因子评价分析评估模型。为政府部门对绿 色建筑的评估和监管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 个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并对绿色建筑起到规范的 指导作用1 2 j 。 1 2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1 2 1 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综合考虑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域特色、气候特点,依照绿 色性、经济性、全过程性的原则,建立从决策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运营阶段、改造、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 进行筛选,并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中新天津生态城具体 建设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的发展提出合理化 的建议。 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有: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意义,指出低碳绿色思潮发展和我国城 镇化高速发展所带来资源紧缺对我国尽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中新天津 生态城就是在这个时期适时建立,提出1 0 0 绿色建筑目标,因此迫切制定一套适合绿 色建筑评估体系进行指导,推动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第二章引入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全寿命周期理论,为论文的深入研究 奠定了基础,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发展进程,为中新天津生态 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思路。 第三章分析中新天津生态城自然气候和地域特色,提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绿色 建筑需注重的关键因素,并依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 共性相结合、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建立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决 策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改造、拆除和再利用 阶段全寿命周期进行指标构建,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 第四章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建立的指标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相应的指标检验和 优化,形成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综合模型。 第五章为了验证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综合评估模型,本论文结合中新天津生 态城实际项目一国家动漫产业示范园进行实证分析,提高了绿色建筑指标评估的可操作 性和评估模型的科学性。 第六章从优化评估流程、实现评估体系可持续发展、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提高 相关主体监管和职责等四大方面,提出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贯彻实施 的措施的建议。 2 图1 1 论义技术路线 3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理论应用 完善建议 4 第2 章理论基础和困内外研究现状 第2 章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基础 2 1 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3 j 。绿色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全寿命周期、权衡优化和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强调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建筑类型适用不同的标准,关注全寿命周期过程,并进行总量控 制和权衡优化,并通过多专业综合考虑,结合计算机辅助模拟,进行精专化的设计。 2 1 1 1 绿色建筑强调研究与示范的结合 近几年我国已在绿色建筑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从政府、研究机构、开发商、建筑 设计单位甚至到全社会都对绿色建筑有了全新的认知。但是也存在研究机构与设计施工 单位各自实践,技术交流较少的现象,致使许多先进的绿色技术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 无法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同时许多设计实践单位又苦于找不到适合具体项目 绿色技术措施,导致绿色建筑研究与示范脱节,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普及。因此需 将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示范相结合,为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施工运营管理等提 供范本,促进绿色建筑措施的推广与运用【4 1 。 2 1 1 2 绿色建筑强调不同技术集成优化 绿色建筑需要将众多单项技术集成优化整合,使其发挥整合技术优势。通过不同的 绿色建筑单项技术的协调和集成,使不同技术在实践中既能发挥自身的功效,又不影响 其它技术的应用,甚至通过各种集成手段创造出更加优化的技术措施。如“空心楼盖与 辐射采暖集成技术研究”,将空心楼盖技术与辐射采暖技术相结合,通过技术集成,突 破单一技术应用效果的局限,更好地发挥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在节材与节能方面的综合优 势。同时绿色建筑注重通过采用被动式技术,通过简单的体型设计、自然采光、自然通 风等简单、廉价却又最有效的方法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l5 1 。 2 1 1 3 绿色建筑强调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 绿色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互相密切配合完成,在学术层面,强 调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综合解决问题:在技术层面,强调跨行业合作。绿色建筑需 对涉及各专业领域的技术进行集成,对专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将视野扩大到整 个建筑设计各不同专业领域理念与技术的整合应用上,如“双层呼吸式玻璃窗对暖通负 荷的影响研究”,满足建筑专业对建筑优良采光环境及外立面设计的要求,实现暖通专 业降低空调能耗目标,将不同专业技术进行集成,专业之间共同设计、相互补充、相互 协调,实现统一的绿色目标1 6 】。 5 绿色建筑评估不仅关注绿色建筑本身的环境属性,还需要关注社会性、经济性和历史性 等关键因子,而这些因子很难用单项指标进行评价,这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和因地制宜性 的进行评估,并借助一些辅助分析手段,如s p s s 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更好的定量化分析。 绿色建筑体现多主体参与的特点,建立评估体系时要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 2 1 3 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评价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 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它首先 辨识和量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 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评价减少这些环境影响的机会。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商业和市场开拓意义上的产品市场 周期,指某种产品从开始投放市场、市场发展、市场饱和、市场需求衰退到完全退出市 场的过程;另一种是开发和使用意义上的个体产品存在寿命,指一个产品从客户需求、 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到服务支持的时间过程。本项目研究中的绿色建筑全寿 命周期是指后一种涵义,即包括从项目决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回收利用的整 个寿命周期。本项研究利用全寿命周期的基本思想,扩展现有的研究框架,根据中新天 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特点,明确其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增加目标考核、社 会、经济和改进评价内容,建立综合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f 8 j ,如图2 1 所示。 6 第2 章理论纂础和田内外研究现状 曼皇蔓舅舅寡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皇曼曼曼曼i ! 曼! ! ! 邕曼! 蔓! 皇皇曼! 曼曼曼! 曼! 曼! 曼曼曼曼曼曼! 鼍曼! 曼! 曼曼曼皇曼舅舅蔓曼皇皇! ! 曼 ;厂丽磊磊司 废气 水、材料、! l ji 土地等资源l i 建筑材料加t 制造 l ; 壅查- 当1 臣堕固;哉垫 亡= = = ;l 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 l 匕= = 稿体废弃物 能源 ;l竺竺兰堡竺望竺竺芝i ; 其他废弃物 1 晕雪l 产= | - 一l 兰型孓驴 ;l 一 图2 - 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1 国外研究现状 2 2 1 1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英国的b r e e a m 、美 国的l e e d 、加拿大的g bt o o l 和日本的c a s b e e 等f lo 】。这些国家有关绿色建筑评价 的架构和运作,成为各国建立新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其中尤其是 l e e d 在世界上商业化模式推广模式比较成功,很多国家都承认l e e d 评价标准,也成 为一些开发商推进商品房销售的一个重要推手,借鉴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成熟经 验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和帮助,特别是在评估模型的确立、评估系统的运行与推广等方面。 总之,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其指标应该兼具专业性和普及性,不仅实现专业人员可以掌 握,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决策者和其他主体也可以更便捷的掌握,毕竟制定评估体系 的目标之一便是要提高绿色建筑在建筑市场的占有率。 2 2 1 2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 随着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也随之增多, b r y c eg i l r o ys c o t t ( 2 0 0 9 ) f lo 】在绿色建筑评价和材料和能源效率一文中提到应采用生态 足迹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并对建筑进行合理化设计,以确保建 筑寿命的延长。e d w i nh w c h a r t ( 2 0 0 9 ) i l l 】从一名建筑设计师的角度,对绿色建筑在 亚洲的推广现状、接受程度和市场阻碍进行阐述,并通过数据调研分析,提出在相关利 益着的进行绿色建筑支持或反对的原因。u w et r e n k n e r ( 2 0 0 8 ) 1 2 】在太阳能助力绿色建 筑市场发展一文中阐述太阳能利用的好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c h ip - h o a n g ( 2 0 0 9 ) b 】阐述了绿色建材对祛除臭氧层有相当的作用,有些绿色建材具有耐久性、可回收等特 点,强调了绿色建材的重要性。d a n i e lc a s t r o l a c o u t u r c ( 2 0 0 9 ) 1 1 4 1 在基于哥伦比亚绿色 建筑评估体系中的材料选取优化模型中,提出了依据碳排量为准则,结合设计合理和经 第2 章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冗现状 济预算约束下最优化平衡原则,的同时确立绿色建筑材料选取优化模型。h i k m a t h a l i ( 2 0 0 9 ) 【1 5 】在探寻适合发展中国家绿色建筑一文中,以约旦为例,建立适合发展中国家 有效绿色建筑评估工具,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估指标权重进行评 分,这对发展中国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借鉴。j e n n i f e r h a l l e n ( 2 0 0 8 ) 6 j 在论 述波兰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经济趋势和影响中提出,绿色建筑需要发展成为一个新兴而富 有创造力的产业集群,是吸纳技术领先,带动经济繁荣和发展。w a r r e nl p a u l ( 2 0 0 8 ) 1 1 7 1 在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满意度对比一文中提出绿色建筑可以创造一个更令人满意的 工作场所,并进行调研分析证明。当然,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有一些 专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s t e v e na ( 2 0 0 9 ) f 1 8 l 在对美国绿色建筑标准中可持续性的实 际效果提出质疑,他认为在实践中重视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忽视了社会公平这一 因素。 2 2 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 随着节能减排的压力的增加,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态, 2 0 2 0 年单位g d p 二氧化碳排放比2 0 0 5 年降4 0 4 5 l 旧】,建筑作为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的行业,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上了很高的日程。因此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也随之 增多。笔者将绿色建筑作为标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从1 9 7 9 年到2 0 1 0 年,共检索到 文章2 1 9 1 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 1 3 2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5 5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4 篇。而仅从2 0 0 7 年到2 0 1 0 年,共检索到文章1 7 5 2 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 7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 篇。由此可 以看出,从2 0 0 6 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后,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 研究内容上看,对绿色建筑研究主要分为几大方面。 一是对绿色建筑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节水、节能、节地等方面。柴宏祥( 2 0 0 8 ) 1 2 0 】对绿色建筑节水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并利用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综合效益分析。王秀 艳( 2 0 0 7 ) 1 2 h 对绿色建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建筑类型提 出绿色建筑水量安全评价指标,利用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对绿色建筑水量安全度 进行评价。栗德祥( 2 0 0 6 ) 1 2 2 对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借鉴生态经济 学的有关理论,从生态经济共赢价值观的建立于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方法探讨有关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问题,探寻绿色建筑生态足迹,实现生态经济优化。 二是对绿色建筑某一阶段进行研究,如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等方面。孙 璐( 2 0 0 5 ) 1 2 3 1 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设计进行研究,强调整体设计,经济合理的原则,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发展方向。乔亚男( 2 0 0 9 ) l z 4 j 对绿色施工 激励政策进行研究,从建筑企业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理性假定出发,在建设单位和建筑 承包商重复博弈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施工的声誉激励模型,提出绿色施工的市场声誉激 励及保证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刘玉伟、梁功( 2 0 0 8 ) 1 2 5 以山西省大型公共建 8 第2 覃珲论摹础和围内外研究现状 筑山西国际贸易中心为例,对节能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大型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提 供了参考。 三是对绿色建筑某一地区进行研究,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或者某个省区域进行研 究,强调因地制宜性,如孙连营( 2 0 0 9 ) 【2 6 j 对东北地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建 立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优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 确定,并提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相应的推广措施。戴德新( 2 0 1 0 ) 2 7 】基于b r e e a m 对 西安地区绿色公共建筑评价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包含多个评价准则、多个评价 因素和多个评价多层次的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体系。田鹏( 2 0 1 0 ) 1 2 8 1 针对榆林沙地区域的 绿色建筑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了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绿色建筑最佳模型,倡导被动 式设计和技术集成。 四是针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针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较少,从最近几 年出现的较多,张倩影( 2 0 0 8 ) 2 9 1 从经济性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构建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将建设过程划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 段、运营维护阶段,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俞伟伟( 2 0 0 8 ) 3 0 】对中美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u s g b c 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我国在认 证体系方面可以完善的方向。胡云亮( 2 0 0 8 ) 3 h 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做出研 究,从生态绿色度、机制绿色度、舒适度和经济绿色度四个方面构造大型公共建筑“绿 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艺植( 2 0 0 9 ) 1 3 2 】基于l e e d 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进行 研究,从项目目标角度进行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建立有效的针对不同主体的绿色 建筑评价方式。赵酷( 2 0 1 0 ) f 3 3 1 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性评价,构建绿色建筑经济评价表, 依据层次分析法等得出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等级。 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针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还 不多,虽有些论文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时应用全寿命周期理论,但是整个建设过程并不全 面,没有考虑到决策阶段、规划阶段和建筑拆除、改造和再利用阶段,也没有建立相应 的评估模型体系,在评估体系的推广度上尚显不足,对建立好的评价体系没有考虑整个 体系的延续性和动态性,没有考虑激励措施和相关主体职责,使得评估体系操作性不强, 停留在理论阶段。 9 推进清洁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大力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加强科 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效循环。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生态人居系统; 注重与周边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的协调,实现区域协调与融合。建 筑要建成为绿色建筑,需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域特色,为更好的建立适合中新天津生态城 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特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的气候和地域特色进行分析。 3 1 1 气温和降雨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夏热冬冷地区,四季特征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 热,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1 2 5 ,最高气温3 9 9 c , 最低气温一1 8 3 。年平均降雨量6 0 2 9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 、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 的6 0 。年蒸发量为1 7 5 0 1 8 4 0 毫米,是降水量的3 倍左右。每年l 3 月份西北风最多: “月份以南风居多;从7 月份开始到9 月份东风最多;l o 1 2 月份,西北风、西南风 最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 9 8 8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 4 7 j 。 图3 1 天津滨海新区月降雨量分布图 天津采暖期约为1 2 0 天,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 绿色建筑时要注重节能降耗,注重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由于中新天津生态城降雨量较少, 属于缺水地区,不建议进行雨水收集,因为经济性不好,可以考虑雨水室外绿化和透水 地面下渗,夏季雨量较大时可排入市政管网,考虑利用市政中水,提高非传统水源的利 用率。 l o 第3 章中新天津牛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璎和指标体系构建 3 1 2 太阳能资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全年日照时数约3 0 0 0 h ,太阳能区划为二类地 区。近3 0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 9 6 6m j m 2 ,最多的年份达6 4 0 9 7 m j m 2 ( 1 9 8 3 年) , 最少的年份仅为5 4 0 0 4 m j m 2 ( 2 0 0 3 年) ,相差1 0 0 0 m j m 2 。典型年太阳能总辐射值为 4 8 7 5 m j m 2 ,平均日总辐射值为1 3 4 m j m 2 ,太阳能资源可充分利用。 曼塞萋量塞襄晷彗萋甍襄萋堇荟暮年份 h h _ t , 4_ 一 dh_ 一 一 n同 图3 - 2 天津市滨海新区近3 0 年( 1 9 7 8 - - - 2 0 0 7 年) 太阳总辐射 图3 - 3 天津市滨海地区典型年逐日干球温度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充分考虑利用太阳能资源,在具体项目建设中可充分使用太阳能 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等,结合适用性和经济性,适度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尽可能 的使用清洁能源。 3 1 3 风能 天津市沿海地区及海面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在3 5 6 o m s ,可用风时在 4 5 0 0 6 0 0 0 小时。天津市在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已示范应用风力发电系统。 嘶啪枷枷瑚彻瓣伽枷抛姗一一一伽一姗一一一姗 警、一童一露礤凄墨长 第3 章中新天津牛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 知幻心 j 勾妒f 曲ph 断, 唪om a y o j 1 m m 技( m 妒2 0 7 一l t 3 】l 3 p2 1 ) 1 9 7 一1 3 一 p r e v a j l i n g , 1 n w :pn w pn w p和m a v e r a g e ( m js p抄3 5 pt l p是5 矿t 2 0 3 7 p p 他住i l i n g n w 0s w s 羁和 s w 0s w ps l h k 岫l h p j n p a u g os e p 一 0 d 妒n o v * d a 即 m a 置( 皿s p 1 3 一 l pl 曳3 p 1 9 和1 6 p1 4 矿 n 删m j 旷 n i 和 n w os l m n x w i a 垤豫g e ( 皿妒 3 3 ,2 如32 9 03 2 p扣和 p r e 俏h n g o s i p旺,g w s h on w 一i n 蕊 、鼯 函 婢裂 望k 。 一一磁f 巨主团 图3 4 天津市滨海地区典型月份风速 中新天津生态城利用风能资源时候,需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如果周边规划建筑较 多,建筑密度大、高度大,场地周围无敞开空间布置风机发电装置,则不考虑风力发电; 而在两栋建筑都是超高层的时候,在产生风力漩涡的地方可考虑安装风力发电装置,另 外在场地规划中考虑风光互补路灯。 3 1 4 浅层地热资源概况 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称为变温带。场区变温 带的厚度约1 0 m 左右,在变温带内表层温度冬季最低可下降至9 一1 3 ,冻结层厚 0 6 - - - 一0 8 m - 夏季随气温和日照而升高,地面温度最高可达3 0 。自地面向下地温变化 随埋深增大而减小,直至基本稳定,即到达恒温带,一般埋深约6 4 6 m 之间为恒温带, 该处地温近似全年平均气温,恒温带的温度约1 3 5 。恒温带以下受地壳大地热流补给 的影响,地温随深度而增加,叫增温带,该区的平均地热增温率约为2 8 门0 0 m 。咸水 体底界埋深约7 0 9 0 m 。 1 2 图3 5 中新天津生态城咸水底界埋深等值线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项目时可考虑使用地源热泵的使用,根据场地大小和土壤可 换热温度,综合考虑进行使用。 3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构建 3 2 1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建立理念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构建,不仅突出绿色建筑的绿色环境属性,还体 现经济性和社会性【3 5 1 ,不仅关注建筑自身系统的评价和考察,还综合考量社会系统层面 的评价,同时关注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真正实现是“普遍的建筑”目标,而不是高技术 堆砌的“昂贵的建筑”,并注重消费者需求端的要求和评价,真正做到不是绿色建筑不 是示范建筑,而是对居民有用的建筑。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从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 段、运营管理阶段、评估认证和改造、拆毁和再利用阶段进行评价,在各个阶段考虑节 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和运营管理内容,这几个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建筑最终实现绿色建筑由决定性 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而在各个阶段承担主要责任、完成主要工作的主体 不同,每个阶段中心任务也不同。因此进行综合考量,实现真正成为绿色建筑。 3 2 2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 基于模型构建理念建立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模型,如图3 - 6 所示。 第3 章中新天津牛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剐和指标体系构建 图3 击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模型示意图 3 3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 3 3 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在指标选取上,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参考国内外现有绿色建筑指标,结 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色。同时,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 确立适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具体指标,力求指标科学、可靠。中新天 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在不同评价阶段侧重的指标不同,如在规划阶段评价时侧重对节地和 室外环境的考察,运营阶段侧重对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考察。当然,不同的建筑类型 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居住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正式版)DB15∕T 3379-2024 《油莎豆-苜蓿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
- 叙事作文做饭600字13篇
-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与执行协议
- (正式版)DB15∕T 3253.9-202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规范 第9部分:食用植物油》
- (正式版)DB15∕T 3230-2023 《露地薄皮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 客户服务流程模板化流程工具
- 会议纪要撰写规范模板与范例集
- 曾经你去哪了呢1500字(10篇)
- 品牌推广和市场推广合同协议示本
- 公证与婚姻家庭事务
-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课件)
- 信息可视化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口腔粘膜病课件
- 关于PedSQL-4.0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解决方案)考试题库(附答案)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出纳课件 转账支票pptx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