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 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的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 日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 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 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要 摘摘 要要 会计盈余的持续性是衡量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资本市场中具有指导资源 配置的作用。影响盈余持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 它是决定公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股利政策作为联系投资者与企业的纽带,一 直受到各方关注。本文结合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治 理结构、股利政策和它们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应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盈余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在对与盈余持续性、治理机制、股利政策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模型;然后选取 2002-2004 年、2007-2009 年股权分 置改革前后三年深沪两市连续盈利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最终得到 2502 个样 本公司的数据资料,运用 excel 表格处理和 spss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三方关系。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样本数据显示,随着控股股 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盈余持续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股改之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 越高,盈余持续性越高。2)股改前的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 股东国有性质在这一时期与未来盈余持续性关系不显著,而股改后控股股东国有 性质与未来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3)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盈余持续性要显著强 于未派现和派发股票股利的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状况基本一致。4)股权 分置改革前后的数据都得出,现金股利支付率与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5)无论 股改前还是股改后,当公司治理结构越薄弱时,现金股利与盈余持续性正相关关 系越强,但是股改后这种相关性更强。 关键词:盈余持续性关键词:盈余持续性 治理机制治理机制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 三方关系三方关系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abstract abstract accounting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ing factor of earnings quality, which has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capital marke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earnings persistence, in which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t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to decide the company behavior. dividend policy as a tie between investors and companies,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in china,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 among governance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rnings persistence by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mprovement of earnings quality.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deeply analysis of theories about earnings persistenc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dividend policy , research hypothesis is proposed, model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n continuous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data between 2002 and 2004, 2007and 2009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2502 in all) a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before and after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by using of excel forms process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 employing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dividend policy and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studied. we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sample data is shown before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with the holding shareholders shareholding ratio increasing, the trend of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not obvious, after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shareholding shareholders hold, the higher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2) the sample data before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owned properties and future earnings persistence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this period are not significant, while after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state-owned property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remarkably proportional to future earnings persistence. 3) earnings persistence in cash-dividend companies i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cash-dividend and stock-dividend companies . the situation is the same no mat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4)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is drawn, payout ratio of cash dividend is remarkably proportional to earnings persistence. 5) no matter before or after the reform, when the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refor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weaker,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dividend and earnings persistence is stronger, but after the reform this relationship is stronger than that before. key words: earnings persistence governance structure dividend policy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empirical study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研究方法 . 3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3 1.3.1 研究内容 . 3 1.3.2 研究框架 . 4 1.4 研究创新点 . 4 第二章第二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7 2.1 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 . 7 2.1.1 盈余持续性的概念 . 7 2.1.2 盈余持续性的计量 . 8 2.1.3 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9 2.2 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的研究现状. 10 2.2.1 股利政策的相关理论. 10 2.2.2 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 . 12 2.2.3 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 . 14 2.3 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现状 . 16 2.3.1 国外研究成果 . 16 2.3.2 国内研究成果 . 17 2.4 治理机制与盈余持续性研究现状. 18 2.4.1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的研究成果 . 18 2.4.2 股东身份性质与盈余持续性关系的研究成果 . 20 第三章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23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3 3.1.1 公司治理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 . 23 3.1.2 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 . 24 3.1.3 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者的关系 . 25 3.2 研究模型与变量设计 . 25 3.2.1 模型设计 . 25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3.2.2 变量设计 . 27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9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 3.4.1 样本企业所处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 . 29 3.4.2 样本公司两职设置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 30 3.4.3 上市公司样本股权变量及分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31 3.4.4 上市公司样本总体及分组样本的控股股东身份的描述性统计 . 31 3.4.5 上市公司样本各年股权结构类型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 32 3.4.6 上市公司样本股权集中度的描述性统计 . 33 3.4.7 上市公司样本各年度派发股利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33 3.4.8 上市公司样本各年度派发纯现金股利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 34 3.4.9 对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5 第四章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实证检验与分析 . 37 4.1 未来盈余持续性的单样本 t 检验 . 37 4.2 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 37 4.3 治理机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分析 . 38 4.3.1 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的样本盈余持续性回归分析 . 38 4.3.2 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 41 4.4 股利政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分析 . 43 4.4.1 不同股利政策类型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43 4.4.2 现金股利支付率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 . 44 4.5 公司治理、股利政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分析 . 46 4.5.1 股权结构与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关系 . 46 4.5.2 考虑股权结构时的现金股利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 47 4.5.3 治理机制与现金股利-盈余持续性的关系 . 49 第五章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53 5.1 研究结论 . 53 5.2 研究建议 . 54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58 致致 谢谢 . 5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61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 67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会计盈余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集中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 实证证据也表明,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着积极 的推动作用。而从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角度研究二者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 为寻找会计盈余持续性的经验证据,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章介 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正在朝着法制化、正规化的方向 推进,盈余的重要作用日渐增强,时至今日,会计盈余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 管的重要手段,成为评价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的理论分析和经 验数据表明,会计盈余在发挥公司估价或契约作用时,其高持续性被看作一个理 想特征,可持续的盈余一般表明平稳的经营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风险 和提高公司价值,因此盈余持续性研究成为三十多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点 问题。在会计中,作为底线的会计盈余占据了核心位置,被认为是财务报表所提 供的首要信息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 经济理论认为,公司盈余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了指导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盈 余持续性存在着很多内部以及外部的影响因素,比如公司治理结构、股利政策、 股权结构、会计准则体系等。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它是决定公司行 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国家股和法人股为主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中国上市公 司的重要特征。同时,公司治理效率是管理者运用企业现有资源,执行各项决策 的产出,而股权及其内部结构的配置是公司治理安排的决定因素,因而也是公司 治理的基础。为了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使证券市场良性运转,2005 年 4 月,中 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截至 2007 年,沪、深两市共 1298 家上市公司完 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占应股改公司的 98,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 本完成1。此举改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很多弊端,一定程度优化了股权结构和资本 市场环境,使制约控股股东的机制趋向完善,但仍存在一些惯性问题,间接为操 纵盈余提供了便利。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2 同时,股利政策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西方学术界 甚至有“股利之谜”的说法。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 我国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研究结论上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而且在研究领 域上也存在拓展的空间。例如,关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方 面,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认为随着国有股及法人股控股比例的增大,内部人控制 程度就越强,股利支付水平就越低。但与此相反,原红旗(2001)则认为控股股东由 于持股成本较低,其现金股利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由于我 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而且还存在制度性缺陷以 及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 股利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随着人们对股票市场参与 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心企业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否有长远的投资价值,因 此公司的股利政策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 尽管在治理结构和股利政策方面有一些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但尚未构 成完整而成熟的研究体系,存在不少争议。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多样 化,除此之外,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制度背景股权分置,研究已经证实, 中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治理结构使其股利政策和国外上市公司显著不同。为此, 本文将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特殊制度背景,对比探讨股改前后公司治理机制、 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1.1.2 研究意义 关于盈余指标的质量问题研究随着现实生活中盈余操纵事件的增多日益成为 关注的焦点。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盈余质量研究成为美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问题之一。2002 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召开盈余质量研讨会,对盈余持续性的研 究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视角。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晚,相关制度尚待完 善,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所以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 提高盈余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西方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中,股权普遍分散,无论是通用汽车、埃克森还是 ibm,没有哪个机构或集团可以持有公司股的 20%2。虽然股权的分散导致外部股 东没有动力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控制和经理人的监管中去,但完善的法律体 系保障了股东的利益。西方上市公司将现金股利政策作为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可 以使股东获得直接的现金收益。例如美国就是以派发现金作为股利分配的主要方 式,而采用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等方式的比例较低。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中绝大部分股份处于凝固状态,且各大股东之间的实力分布极不平衡,加之控股 股东热衷于高派现的股利政策,但过程缺乏监督,使中小股东利益受损严重。股 第一章 绪论 3 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客观上在一定程度改善了“一股独大”对公司长远的不利影 响,然而资本市场的健全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股权结构的缺陷必然导致公 司治理机制上的种种缺陷,影响公司内外部制衡机制的建立和良性运作。但采取 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更有利于我国上市企业持续的盈余的实现是一 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盈余持续性是企业应当重视的问题,但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部分 公司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于出现了“一年绩优高成长,二年绩平低成长,三年 绩劣负成长”的现象。因此,研究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如何影响盈余持续性,在 确定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如何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对于企业健康发展、 提高盈余质量,乃至完善资本市场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 一下是否治理结构、股利政策与企业的盈余持续性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为公司 制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为股民进行投资提出意见。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合理选择是一项研究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采取的研究 方法主要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文主要采用传统的规范性研究方法,同时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利 政策两个因素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即选取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2002-2004年、2007-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 性检验、回归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其影响进行系统验证。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在对盈余持续性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治理结构、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 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支持论 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介绍研究方法、创新 点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有关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进行回顾,界定了盈 余持续性的内涵和构成,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4 两两之间关系文献的回顾详细反映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为理论的研究和假设的提 出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章在第二章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 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三方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实证研究的假设条件, 并构建了模型,介绍本文的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以及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定义,最 后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章,实证研究。本章将运用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针对第 三章提出的假设,对样本数据依次做出检验,并分析了回归结果。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本章将根据前面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相应 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总结研究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3.2 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结构框架,如图 1.1 所示。 1.4 研究创新点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目前国内关于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者主要 研究的是两两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三方关系的文献。而本文正是从三方关系出 发,把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者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是本文一个 新的尝试。 (2)结合我国的特殊资本市场环境,由于我国 2005 年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2006 年会计制度变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信息结构产 生了一定影响, 故本文分别选取了 2002-2004 年以及 2007-2009 年两个时间段的样 本,对比改革前后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如何影响盈余持续性,剖析制度改革对我 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等指标有何影响。 (3)现有文献大多数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高派现的股利 支付政策,同时越容易控制盈余,使企业盈余产生反方向波动。然而本文的研究 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一定程度上反而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正向影响作 用。在研究思路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第一章 绪论 5 图 1.1 论文研究框架 绪 论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及意义 理论分析与研 究假设的提出 治理机制、 股利政策与盈余 持续性关系的研究现状 盈余持续性的文献回顾 样本的描述性 统计分析 研究模型的提出 与变量设计 样本选取与数据 来源 实证分析 单独样本 t 检验 研究结论 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 余持续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相关建议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本章详尽的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现状,并根据需要分类归纳 了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公司治理与盈余持续性以及股利政策与盈余 持续性关系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1 关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 2.1.1 盈余持续性的概念 ban和matts(1972)3 最早开始盈余持续性的研究。 在有关资本市场实证会计的 文献中,对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属于盈余收益关系研究这一大类,早期的一些 研究着眼于从盈余时间序列中估计持续性参数,而后转向把有关过去盈余的其他 会计信息作为持续性的指标。 sloan(1996)4的经典文献重新开辟了对盈余和应计持 续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盈余持续性的含义,现有文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按盈余整体来 考虑其持续性,例如,choi(1994)5将盈余持续性定义为当前盈余在未来将持续或 增长的可能性。另一个则是从实际盈余相对于其预期盈余的变动角度去考虑盈余 持续性,如sun(2005)6将盈余持续性表述为本期盈余未预期的变动能够对未来盈 余预期按同方向进行修正的程度。虽然表述不同,但本质上两者是一致的,都体 现出盈余持续性对未来盈利的反映能力7。 盈余持续性的重要性体现于其同盈余质量乃至股票定价的联系上。从盈余质 量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盈余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永久性盈余(permanent earnings) 和暂时性盈余 (transitory earnings)。能够在未来长期持续发生的盈余就是永久性盈 余,比如因开发新产品成功上市而带来的盈余。而那些仅限于当前会计年度才会 发生的盈余项目则是暂时性盈余,比如因公司固定资产出售而获得的盈余。另一 方面,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表明,如果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对 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那 么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人士所作的经济决策就必须相关联。盈余持续性越强, 公司盈余信息的预测价值就越大,因而也就是与决策相关的。skinner(2005)8对盈 余持续性的定义为盈余的预测能力反映了当期盈余与公司未来业绩之间的依存关 系和关联度,关联性越强,则盈余质量越高。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8 2.1.2 盈余持续性的计量 一方面是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 s1oan(1996)以未来盈余 对当期盈余回归中的斜率作为持续性度量,此篇文章发现当期盈余表现持续到未来 的程度依赖当期盈余的现金和应计项目各自的相对大小,认为应计项目的持续性低 于现金流的持续性。这表明,当前会计盈余中,若应计利润所占比重高,这表明盈 余质量低。lipe(1990)9从盈余自回归的角度定义了盈余持续性,他指出盈余持续性 是当期盈余变动部分成为盈余序列的永久性部分的程度。该研究开启了运用时间序 列分析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大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序列模 型的技术探讨上。 easton和zmijewski(1991)采用低阶时间序列模型arima(1, 0, 0)(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对盈余的持续性进行了估计,而lipe和kormendi(1994)采用 了高阶的arima(4,0,0)模型对盈余质量进行度量,并得出结论高阶arima 模型比低阶arima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当期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信息10。 另一个则是盈余持续性的基本面分析法。lev和thiagarajan(1993)发现基于时 间序列模型求得的盈余持续性的取值不能很好地代表盈余持续性,因为它是基于 长期的不稳定盈余得出的。lev和thiagarajan定义了九个财务变量,并使用这些变 量进行综合度量,由此求得基本得分,lev和thiagarajan发现,用基本面 (fundameritalanalysis)分析度量盈余持续性比用时间序列度量盈余持续性更好10。 基本面分析中可以采用的度量盈余持续的指标: (1) 持续盈余=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 式(2-1) 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反应了企业主营业务鲜明的程度,是评价企业盈利稳定性、 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盈利质量和获利能力由此决定。一般来 说,该比率越大越好。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企业利润的绝大部分是由主营业务利 润构成时,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 (2) 持续盈余=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式(2-2) 非经常性损益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 响。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易于被操纵性,所以非经常性损益占利 润的比例越低,则说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好。 (3)持续盈余=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 =(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普通股股数 式(2-3) 这个指标是对每股净利润指标的补充。其不仅反映上市公司综合盈利情况, 而且能发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可以避免这种在主营业务状况不佳时,通过盈余管 理调节利润,达到需要的各种目的。 (4)持续盈余=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式(2-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9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通过经营活动收回的现金占净利润多大比例,以及经营现 金流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保障净利润。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公司现金流量 的主体,也是反映企业收益质量的重要指标,常被称之为每股收益的“含金量”。 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企业利润操纵而给报表使用者带来的误导,因为企 业虽然能操纵账面收益,但无法带来相应的现金流量。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过十余年,其间会计标准几经变化,年度间的会计盈 余可比性较弱,因此,通过时间序列模型来测度盈余持续性在我国不具有可行性。 王志台(1999)11以会计收益的持续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用主营业务利润作为公司 永久性盈余的表征变量检验市场能否区分持续性不同的会计盈余。张继勋、刘成 立(2006)12选择了四个衡量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指标, 即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的 比、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应收账款周转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对 2003 年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 282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距离上一会计年度的结束日 天数、实际披露与预约披露相比的时滞分别考察盈余质量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 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由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比指标反映的盈 余质量越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低、非标审计意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亏损的公 司倾向于晚披露年报。收益稳定性差,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倾向于比预约披露 日延迟披露年报13。 2.1.3 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国外研究现状 一些学者认为增长是影响盈余持续性的一个因素。freeman等(1982)14通过实 证研究发现会计收益率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并构造了盈余自回归模型去考察盈 余的持续性,他们认为,增长本身具有的均值回归性影响了盈余的持续性。 而一些学者认为低盈余持续性是受应计会计扭曲的影响,应计会计出于稳健 性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各项权利和义务进行确认,它并不对现金流量的 绝对数造成影响,而是转移或调整了现金流的确认时间。fairfield等(2003)15认为 当前盈余和当前现金流量均成为了未来现金流量的有偏估计量,扭曲了企业未来 可能产生的经营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导致了应计会计的这种稳健主义。 dechow(1994)16研究了应计项目对于盈余和现金流量计量的影响问题。由于应计 代表了对未来权益和义务的估计,因此相对于现金支付更容易出现估计误差,而 且这种会计估计误差具有均值回归的特征,这些将导致盈余的应计成份持续性低 于现金流量的持续性。s1oan(1996)研究了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对盈余持续的影响 和市场反应,认为应计持续性之所以小于现金流量的持续性主要是因为应计的估 计具有较大主观性,以及会计扭曲或信息失真17。 公司治理机制、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三方关系的实证研究 10 (2)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关于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 林翔、陈汉文(2005)18通过将应计利润分为正常应计和非正常应计两部分,正常应 计表示增长变量,非正常应计表示盈余管理变量,分析增长和盈余管理两个因素 对应计利润持续性的影响, 结论是增长因素起更大的作用。 郑丽华、 宁翠英(2006)19 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同外国同样存在盈余应计成分持续性低于现金流成分的现 象,并将应计可靠性联系起来分析影响因素。由于关联交易本身的特殊性、关联 定价等原因使得关联交易应计而可靠性更差,从而对盈余的持续性比其它应计更 低。彭韶兵、黄益建(2007)20以 2001-2004 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 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研究发现,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盈余自相 关系数和股票回报,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正相关。王伟(2008)21认为 可能与盈余管理反映的滞后性有关。 2.2 治理机制与股利政策的研究现状 2.2.1 股利政策的相关理论 (1)现有的股利理论 现有的股利理论主要包括股利无关理论、股利相关理论、所得税差异理论及 代理理论。 股利无关理论又称mm理论20, 该理论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 这一理论认 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不会受到股利政策的任何影 响。一个公司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了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而与公 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股利相关理论认为,股票价格会受到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主要观点包括以 下三种:一是股利重要论(又称“手中鸟”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