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北魏的洛阳,城西有大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市场上金银、锦绣、瓷器、漆器,应有尽有。全城十多万户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城南有“四夷馆”,专供外来商人居住。馆舍房子整齐,路旁栽种着青槐绿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1背景:北方、土地荒芜、社会动荡不安。2恢复与发展(1)原因: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水利工程的修建、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2)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北魏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战乱,均田制,中原地区,北魏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说明了什么?提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移风易俗D颁布均田令答案:D,1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重新修建洛阳城和宫殿。,2、表现:,城市繁荣:,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规模很大,“宫厥壮丽,列树成行”。,市场繁荣,城东的小市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的商业区。专设四通市方便外商,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2)城市经济:,1孝文帝改革前后我国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及其原因分别是什么?(1)状况改革前:北方土地荒芜,粮食严重匮乏,生产遭严重破坏。改革后:新的生产技术、工具得以推广,水利工程大量兴修、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2)原因改革前:北方经过近百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暴动不断,社会动荡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后: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改善吏治,调整人民的负担,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兴修,再加上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2北魏社会经济的变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提示:(1)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2)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1原因(1)鲜卑等少数民族迁居中原通婚杂居。(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2表现(1)汉语作为“”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2)南迁的北方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3影响:为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正音,游牧部落,隋唐大一统,知识拓展: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般方式:,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提示:(1)从直接的民族取向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就是少数民族农业化的过程。(3)从社会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农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孝文帝推行移风易俗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同时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东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并颁布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三长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通过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2011山东青岛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北魏海外贸易发达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C项不符合史实,A、D两项比较,D项是A项的组成部分之一,故A项正确。答案:A,1下图为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这反映了北魏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分析出现该突出特点的原因。答案:(1)突出特点: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活跃。(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原因: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2)表现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2010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徒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解析:本题围绕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组织材料,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及对民族关系的认识。第(1)问主张要扣准材料。“内诸夏而外夷狄”说明夏夷观,由“绝远中国所害不广”可知作者主张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由材料中“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扭转了帝国颓势”,“通向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等信息概括作用。谈认识紧扣民族关系。,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2(2011青岛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及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二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答案:(1)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2)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即种的再多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答案:C,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佛像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答案:C,3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李唐一族崛兴”、“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意即重新统一,创立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答案:A,4.(2011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三胡人与汉人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化工填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北京邮电大学第二批招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河北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聘工作人员3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滨州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博士高层次人才(16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承德滦平县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2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烟台海阳市卫生健康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4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春季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事业单位人才招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黔东南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21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湖南澄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招聘见习生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招聘管护员(6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接诉即办培训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完整题库(附答案)
- 贷款居间合同免责协议6篇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GF-2015-0212)2025版
- (零模)苏州市2026届高三年级期初阳光调研试卷 物理试卷(含答案)
- 老年人情绪管理课件
- 洁牙岗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泵站的运行与维护
- 经典资料:2025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 汽车电驱系统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