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孔子有感 因为参加名师团的活动,挤时间读了中国教育精粹的解读一书,其中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慢慢体会,尤其是该书中的孔子一文,给予自己的启发好多,不但会自己的教育实践,而且为自己以往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再工作中更加底气十足,下面就孔子一文进行归纳,谈谈我的浅显认识。 一、孔子的人性理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无论贵贱贫富都无大的差别,这就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人平等的权利,从而把芸芸众生都放到同一起跑线。那么后天的差别是怎样产生的呢?孔子认为是后天的自我努力不同,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子曰:“有教无类”。 1办私学普及文化。 子曰:“有教无类”。平民百姓也照样可以念书,而孔子之前的官学教育是“有教有类”的,入何等学,受何种教育,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孔子打破了这种限制,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最早实践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里孔子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告诫人们,努力学习,勤敏求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孔子尤其鼓励年轻人抓住时机,努力学习,要有所成就,这也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2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被看作是孔子实施因材施教做出的理论概括。这里孔子把弟子的接受能力分为两类,又把所教授的知识按难易分为两类。高深的学问只传授给接受能力强的,这是孔子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孔子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子曰:“不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孔子的,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做出的理论概括。这里,孔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第一,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憤、悱的情绪状态;第二,教师及时介入,进行点拨启发。教师的启发教学必须以学生切实努力,积极思考为基础。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启发式教学做了很好的阐释,同时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启发式滥用和不关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不良现象。 3在上:主张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学习过程中,学、思关系做出的理论概括。他反对生吞活剥式的读书,主张学与思的结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张“研究性学习”。可见,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也不新鲜,但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孔子的培养目标:圣人、君子、从政人才。 1圣人。 孔子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圣人品格的体现。春秋末期的中国四分五裂,孔子想挽救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积极游说,四处奔走,希图恢复文武周公的教化时代。但是列国都不想用“迂腐”的儒家思想,来驾驭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时代飞车。事实上,孔子也不可能扭转的车轮,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管周游列国换来满头的斑白、满面的风霜、但孔子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苦口婆心开导那些表面纳贤,实则不以为然、甚至颇不耐烦的列国诸侯,采用自己的救世主张。这是一种“圣”的境界,孔子的“圣”体现在他的为人中。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己所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判断是否是仁人的标准。” 2君子和从政人才。 在一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是孔子与弟子讨论最多的话题。孔子把君子与“道”联系在一起,提出君子应该是有信仰的人,应当以天下为己任。给君子赋予了道德内涵是孔子对我国传统道德的贡献;孔子还把君子与“义“联系在一起,提出君子应该是明大义的人;君子还应该是有深厚道德修养地的人;是文质兼备的人;是信守正道、讲大信、值得信赖、能当大任的人。另外,孔子通过他的私学培养了许多有极强从政能力的人,弟子被聘到各国去当官的人不在少数,可见孔子的私学在培养从政人才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紧密结合,是孔子办学的特色。我们教师在新的时代也应该树立全局的观念,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胸怀国家,有远大志向的建设者。 四、孔子对教师的要求:爱学生、博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 1爱学生。 文章中介绍了许多孔子爱学生的事例,在教学中孔子与弟子建立起父子般的,孔子死后,弟子从四面八方聚来,行三年丧礼。自此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成为中国特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由教育所体现的“爱”维系着。今天的教育何尝能离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博学。 文章中也介绍了孔子的博学,他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这些得益于他的“每事问”、精神;“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师道观;“读易韦编三绝(由于反复,致使编连竹简的皮条断了三次)”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的学习仍然要提倡这种精神。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 分别出自论语?述而和论语?为政,孔子在文中反思了教师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学,二是教师的教。孔子要求教师必须在自我学习上下大功夫,要学无止境,从不满足。同时,他也要求教师全身心地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倦怠。可以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而温故而知新,实际上是指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要有创新能力的思想家。我想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没有创新,国家就没有前途。 五、我的追求:孔子的“不言之教”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孔子对教育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语言进行的,孔子以天地运行为喻,告诉子贡,社会的发展与天地的运行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规律可通过对社会人事的观察、分析去认识。而这里孔子也有“身教胜于言教”的寓意。我们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什么,说多少,而在于你怎么做,做多少,我们教师确实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做学生学业成长和道德品质养成上的表率。 毛泽东曾说:“孔子是古代的圣人。”孔子在今天也成为了世界。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汉学家,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产品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英国制度变革教学主题教案分享
- 车间班前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字人直播电商转化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 2025-2030教育评价体系行业市场标准建设及实施难点与改革方向分析报告
- 2025-2030教育考试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系统市场调研
- 2025-2030教育体育培训行业市场赛事运营及损伤预防与职业化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换电重卡运营模式创新与电池资产管理方案
- 2025-2030换电模式与充电模式协同发展可行性对比分析报告
- 2025-2030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体系与合理用药管理报告
- 《塞万提斯》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
-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第二讲 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
- 《建设监理规范用表》新规范表格版
- 2024年风力发电机设计导则DG03偏航和俯仰轴承报告(英文版)-NREL
- DL∕ T 1032-2006 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取样方法
- 项目支出管理办法
- DB15-T 3447-2024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 热射病PBL护理查房-夏日炎炎谨防中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