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学问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master dissertation shandong institute of p.e. and sports topic physical health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from 11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handong province by delun li (your major)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supervisor: researcher nianjun zheng jun.2009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体质及健康的概念 . 2 2.1.1 体质 . 2 2.1.2 健康 . 3 2.1.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 4 2.1.4 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 . 6 2.1.5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诠释 . 6 2.2 体质及健康国内外研究现状 . 7 2.2.1 国外 . 7 2.2.2 国内 . 9 2.2.3 我国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11 2.3 小结 . 13 3 研究的任务及主要意义 . 13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4 4.1 研究对象 . 14 4.2 研究方法 . 15 4.2.1 文献资料研究 . 15 4.2.2 专家访谈 . 15 4.2.3 测试 . 15 4.2.4 数理统计 . 17 4.2.5 逻辑分析 . 18 4.3 技术路线 . 18 5 结果与分析 . 18 5.1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形态现状分析 . 18 5.1.1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比较 . 18 5.1.2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生与一般性高职学院学生的比较 . 23 5.1.3 11 所高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 26 5.1.4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形态类指标达标分析 . 32 5.2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机能现状分析 . 36 5.2.1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比较 . 36 5.2.2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生与一般性高职学院学生的比较 . 39 5.2.3 11 所高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比较 . 41 5.2.4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机能类指标达标分析 . 45 5.2.5 11 所高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身体机能类指标达标分析 . 47 5.2.6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生与一般性高职学院学生身体机能类指标达标 分析 . 50 5.3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 51 5.3.1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比较 . 51 5.3.2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生与一般性高职学院学生的比较 . 54 5.3.3 11 所高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 56 5.3.4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类指标达标分析 . 60 5.3.5 11 所高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类指标达标分析 . 62 5.3.6 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生与一般性高职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类指标达标 分析 . 64 6 结论与建议 . 66 6.1 结论 . 66 6.2 建议 . 66 致谢 . 67 主要参考文献 . 67 附件 . 71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i 摘 要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可以为国家体育、教育、卫生、 经济以及国防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本文以山东省11 所高职学院6600名男、女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 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 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期通过研究,了解我省高职学院学生的体质 健康及体育教学实施现状, 为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掌握学生体质健 康的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 考依据。 研究发现:(1)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比较理想。 身高和体重与以往同龄人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尤其是男生的身高和体重增长 较快。(2)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不甚理想。肺活量、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 台阶实验指数与2000年大学生测试相比有所下降, 只有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所 上升。 (3) 身体素质状况一般。 握力指标呈增长趋势, 但增长不显著 (p0.05) ; 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两项指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增长(p0.05)。(4)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超过国家教育部规定的90%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 平较为乐观。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改善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1)改革现有的 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体育俱乐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改革现有 体育课的考试模式,建立新型的体育课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客观、综合评价 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3)建立学生体质状况数据库,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 系。(4) 高职学院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呼吸系统机能的练习。 (5)加强学生课外锻炼的指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6)加大对体育场 馆设施与器材的资金投入, 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条件。 (7)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 各高职学院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 使学生掌握与 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高职学院;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柳晓辉.长春市部分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d.万方数据库,2007 年.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ii abstract students health test is a fundamental work. it can be for national sports, education, health, economy and national defense, such as providing policy advice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this paper takes 6600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s research objective, who come from 11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adopts man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s and statistics methods, to test and analyze the students body shape, physical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ody constitution,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condi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master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and take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1) the physical shap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tudents from 11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more ideal. compared with peer in the past, height and weight increase by a large margin, especially the boys height and weight increase very fast. (2) competence is not very ideal that students body function develops. compared with 2000 university student test, vital capacity, boy lung weight index and step experiment index decrease to some extent, only the girls lung weight index rises to some extent. (3)the body constitution state is not great. the grip index shows a tendency to increase, but it is not prominent to increase(p 0.05) ; grip weight index, standing long jump with compare, obviously increase in the past (p0.05) . (4)the standard qualification rate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exceeds 90% of the levels that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ipulates, the overall level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s comparatively optimistic. to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s, this text has offered the suggestion of improving professor ship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1)reform the existing sports teaching mode, set up athletic club,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physical training habit (2)reform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modes, set up new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ppraise method to give students a scientific, rational,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3)set up students physique state database,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4)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dd the exercise to enhance students respiratory system function.(5)strengthen the guidance that students tempered after class,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al training.(6) increase the input into fund of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facility and apparatus, create the good sports activity conditions.(7)according to ones ow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consider the courses students take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future, make students grasp with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skill that the course is suitable for learnt, improve students adaptive capacity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que, health, analysis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1 1 前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重要部分。作为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高职学 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质健康要求方面存在着自身特点:二十一世纪,我国 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又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性产业,高等职业教育是 以培养社会第一线技术、服务、管理、生产等各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 质教育,以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既培养“高级蓝领” 。高职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实践操作工作, 所从事的岗位客观地对其体质健康提出了许多要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 业;要承受来自机械的振荡,噪声的干扰;要经受住特殊气味及高温强冷的侵袭; 要能在高、难、险的环境下担负起高精细的生产工艺等。这些岗位对体质健康的 要求更高、更直接,特别是现代社会,工作高效率,生活快节奏,对从业者的体质 健康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不充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 身体训练势必会大大降低职业技术学习的质量,影响劳动技能的提高,甚至不能 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未来的劳动 技能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所需 的体质。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 的一重要部分。鉴于高职学生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体质健康要求方面更高、 更直接,而四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查调研中涉及高职学院学生的情况 较少。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强省的山东省来说,其高职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如何?已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2008年报送教 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简称“国家数据库” )的国家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11所高职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部 分体质健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力求客观地反映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 的优势,以期进一步审视我省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 深化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高职学院体育教师在日常教 学中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变化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李建林.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04(4) :6062.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2 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体质及健康的概念 2.1.1 体质 体质研究目前主要在人类学、医学、体育学三个领域中进行,三个领域对体 质概念的定义方法也都有着各自的内涵,中、西方体育界对体质概念亦有不同认 识。本文根据论文研究需要从体育学领域阐述体质概念。 1958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协会(aaherd)将体质解释为一个人能有 效活动程度的一种状态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加快, 西方社会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文明病逐渐增多,体质的定义就逐步演变为: 能安全的从事体力活动,并能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疾病的能力。到了20世纪70年 代,就认为fitness包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其中,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 各种身体素质称为运动素质或运动员素质;把增进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有特殊作 用的素质叫做健康素质 。运动素质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健康素质是每个 人都需要的,因此,要求体质测试以健康素质为主,包含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耐 力、人体成分、柔韧性4部分,这就完成了体质概念的演变过程。美国运动医学会 (acsm)将体质定义为:“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态下,能以最大的活力愉快地从事休 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 ,属于 “身体适应能力” 。 日本在对体质的理解上与中国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 理因素、 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等几方面, 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 在日本, “体 力”一词相当于我国体育界所讲的“体质” ,认为体质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综 合。身体因素指身体的体格、体形、体质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 力;而精神因素指某些心理因素,如:意志、气质、智力等 。日本学校体育用 语辞典中对体质的定义是:它是人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和 赫琅德.美国青少年健康测试的变革j.体育译文,1985(4):50 一 51. 林静等.美国体质研究发展等若千问题讨论j.天津体育学院院报,1997,12(3):21 一 24.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fitness book,2nd ed. 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1998. (日)石河利宽.李国发译.增强体力的测定及结果的应用. j体育译文,1982 年,(4):72.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3 能保证积极工作的身体行动能力 。 我国体育界各方面的专家和权威机构对人体体质的概念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 探讨。目前,国内体育界对体质最为权威的定义是我国体质研究分会及各专家、 学者于1982年在泰安会议中讨论提出的 ,该定义如下: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构 成人体各要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人体的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寓于人 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5个重要因素。体质评价 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发育水平,主要包括体格、体型、身体成份和 营养状况等。二是身体的机能水平,主要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 统的效能等。三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 协调以及走、跑、跳、投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四是心理的发育水平,主要包 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性格和意志等。五是适应能力,主要包括 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他有碍健康 的不良应激源的抵抗能力或抗病能力 。 综上所述,本文将“体质”定义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 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 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 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体质不可分割的5个重要因素。 2.1.2 健康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古代往往将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 残、无伤”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 ,甚至有人认 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那种“无病即 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健康观念应运而生。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序言中就已经提出:“健康不仅仅是免 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其又在 (日本)石河利宽.增强体力测定及结果的应用j体育译文.1982(4):72. 张世锡.体质的含义及其评价问题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0 年,22(5):4748. 何仲恺.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体育科学.2002.2:37. 刘晓辉.长春市部分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d.万方数据库,200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北册m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4 1978年9月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进一步明确指 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充满状态” 。 1989年再次改进了健康的标准,将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在此之后,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研究指出:个体只有在身体、情 绪、智力、精神和社会这五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 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并对健康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健康标准的多重性,也给我们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依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当前最基本的健康是身体健康、心 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1.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从体质、健康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质与健康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但又有所不同。1982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在“泰安会议”上,多 数学者认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质的强弱和健康状况的好坏都涉及到人体 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等方面 。但是体质是人体的质量, 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可以看作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健康则是体质的外部 反映和表现,是评价人的体质状况的起码条件。体质与健康相比,无论从内容和 意义上都有所不同,因此体质与健康不应混为一谈,而应对其有区别性的认识: 一 体质与健康主要区别 (一)二者概念不同。 (二)体质只表示一个人身体方面的内在机能和由这些机能所决定的现实状态 以及综合反映,外延较小,范畴较窄,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而健康 表示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外延较大,但健康的 状态通常是短期的,具有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如果一个人今天是健康的,但 明天也许会感冒发烧或者因没有得到提升而心情沮丧,那么,他明天就是不健康 的。我们通常说运动员的体质好、体格健壮、体形健美,是由于他们平常不断地 进行身体锻炼,使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改善,功能水平提高,运动能力和适应能 力也相应提高的结果。也许某个运动员今天得了感冒,但我们仍然说他的体质较 燕铁斌.重视国人平衡功能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 年.18(8):152. 刘亚云.对体质的理性认识j体育学刊2001.(1) :6264.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5 好,因为运动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从长时间来看, 他比一般人得病少或不易生病。 (三)体质是身体状况和身体质力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你的体质绝不会因 你是否意识或是否愿意接受而有所改变;而健康则表示一个人对自身身体、心理 和社会方面的自我感觉和这方面的实际状况的一致、符合,是主观意识和客观实 际的统一。如果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客观上却有某种疾病,或客观上身心、社 会都处于良好状态,主观上却老担心自己有什么病,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四)体质是一个中性词,它只表示一个人身体的客观状态及实际能力,而不 表示一个人的本质。健康则不然,健康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一个人健康,除了说 明他有较好的体质外,还表示他勇于进取,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是对一个 人各方面积极的认可 。 (五)评价体质状况多可定量,通过对各项测试指标的评定来确定一个人的体 质状况可作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如根据一个人的形态结构,运动能力等来评价。 要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 平 。 (六)从体质与健康的内涵来看,健康要比体质高一个层次,即健康包含体质, 而体质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健康是目的,体质是手段,我们通过身体锻炼和医 疗保健,使体质得到增强,但最终目的却是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使生活更幸福 。 二 体质与健康的联系 体质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失去了良好 的体质,健康是无源之水,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另一 方面,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增强体质,最终是 为了增进健康,享受生活 。从体质与健康的外延来看,健康内在地包含着体质, 体质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具有一致性,增强体质最终是为 了增进健康,健康是人们的最终目标 。体质与健康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并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体质与健身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与研究m 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9.9. 孙庆祝.容仕霖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体质与健身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与研究m 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9.9. 刘亚云.对体质的理性认识j 体育学刊2001.1 6264 页. 刘亚云.对体质的理性认识j 体育学刊2001.1 65 页. 孙庆祝等.人体体质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7.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6 非线形关系。体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 体质,表示他可能会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因为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质 基础上的,但是具有良好的体质却未必就有健康。另外,健康与否也能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但应注意:同是健康的人,其体质可能千差万别;体质 差不多的人,其健康状况也可能大相径庭 。 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用促进学生健康的思想选取那些 最具有有效性、代表性、客观性的指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反馈给每 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自主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至于健康大范畴中的适应环境、疾 病预防、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有些是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进行大规模 的追踪调查研究,有些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2.1.4 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 本文所研究的学生体质健康是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 康需满足在特殊工作环境、压力下使工作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 简言之,就是适应于社会生产的体质健康。本文所研究的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 主要涉及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范畴。 2.1.5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诠释 国务院于2001年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了贯彻 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 共同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后经反复研究与修改, 形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在2002年7月25日印发的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进行 了修改和完善,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在全 国大中小学开始实施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实施国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体质与健身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与研究m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解读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60 一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 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7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下称标准 )的通知及其实施办法,要求全国各级各 类学校自发布之日起全面实施新标准 。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 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中。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近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也是国家了解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主要依据。 2.2 体质及健康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 日本是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资料最全的国家,他们把体质称为体力,并积累 了1898年以来100多年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全部资料,其研究突出反映了当时 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在此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以前):战前酝酿阶段。日本在明治12年(1879年),对部分 学生进行了身体活动能力的调查,检测了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下肢围、 饮食量、肺活量、握力8项指标,以后又增加了力量(悬垂屈臂)及疾病状况的检查。 1939年为战争所需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民体质测定,以期实现对外扩张政 策 。 第二阶段(1945-1960年):战后调整阶段。日本战败后,为恢复国民健康,对 其进行了“体力测定” ,分别在1949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7年、1959 年曾以818岁男、女青少年为测定对象,进行了跑、跳、投、悬垂及灵活性的测 定 。 第三阶段(1960年以后 :快速发展与改革完善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 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突飞猛进,日本社会向着信息化、国际化、多样 化、老龄化方向发展,国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 为国民体质测定的研究和学校体育的变革提供了条件。1963年文部省在对69岁 学生颁布了小学低、中年级运动能力测验实施要案后,1964年开始为1029 岁的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劳动青年颁布 了运动测验实施要案 。 要案中规定,1029岁的青少年必须进行“体力诊断 肖焕愚.近代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回顾与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23(1):7277. (日)石河利宽.李国发译.增强体力的测定及结果的应用.体育译文(沈阳体育学院).1982 年.(4):72 一 74. (日)石河利宽.李国发译.增强体力的测定及结果的应用.体育译文(沈阳体育学院).1982 年.(4):74. 刘绍增.国外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测定及其研究工作简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2 年.(4):57 一 62.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8 测试”和“运动能力测试” 。从1967年开始,对3059岁壮年进行体力测定,并 且更加注重国民体质测试的开放性,每年5-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分别按各自实施 要案对国民进行统一的体力测定,并由文部省提出年度的体力、运动能力报 告书 ,以此公布全国体力测定的概况和结果 。在施行多年后又于1999年进行了 修改,施行了新的测试指标。新的测试指标与过去相比有3个方面的变化:(1)减 少了测定指标数量。如1029岁年龄段的测定指标原来共有14项之多,新的测定 指标在各个年龄段只规定了5-8项。 (2)设置了各年龄组通用测定指标是:握力、 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 (3)重新划分了年龄组,分为小学、中学、2064岁、 6579岁共4段,加大了低年龄段的跨度 。 美国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重视国民体质研究的国家。美 国体质研究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在各州、学校都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计 划,推进国民体质的发展 。本文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引起重视阶段。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就有 许多学校进行了fitness test测试 ,但最引起重视的是1954年krus采用 krus-weber测试,出现了震惊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报告,随后成立了青年体质总统 委员会(现更名为体质与运动委员会,pcpfs) 。1958年由各组织联盟共同设计了7 项指标:50码跑、600码跑、立定跳远、垒球掷远、往返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对全国青少年体质进行了普查。同时,全国范围内相应的锻炼标准和测试指标的 研究也开始启动。 第二阶段(1959-1985年):争鸣阶段。于1965年、1975年进行了全国普查。在 此期间,相应机构对体质研究的定义、内容、指标设置等进行了争论,对前期偏 重于运动能力的测试提出种种疑问,认为垒球掷远主要反映投掷技巧,而非个人 力量。1975年将垒球掷远和穿梭跑取消,并且认为600码跑不能用于测试心肺功能 。通过争论,美国卫生、体育、娱乐、舞蹈联合会(简称aahperd)最后对fitness 作了新的解释,并对测试指标进行了修订,于是在1985年将立定跳远和50m加速跑 也删除,最后将指标定为1min跑或9min跑、仰卧起坐、直腿坐位体前屈和三头肌 归明、 张德荣.我国与美国、 日本、 前苏联三国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制度之比较.淄博学院学报.2000 年.2(1):90. 归明、 张德荣.我国与美国、 日本、 前苏联三国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制度之比较.淄博学院学报.2000 年.2(1):91. 赵茜.武汉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万方数据库,2008.5. 林静等.美国体质研究发展等若千问题讨论j.天津体育学院院报.1997 年.12(3):21 一 24.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687. 艾赫伯德(美).美国“青少年健康测试”的变革.体育译文.1985 年.(4):51 一 52. 陈明达、邢文华等.国内外体质研究简况及我国 2000 体质研究工作设想.辽宁体育科技.1985 年.(7):812. 山东省 11 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9 测定4项 。同时在1980年公布了“有关增强体质与预防疾病的国家标准” 。1985年, pcpfs(体质与运动委员会)在联邦健康部门的资助下,进行了全国学校人口体质普 查,以后每10年对青少年进行一次体质普查 。 第三阶段(1985年以后):规划发展目标阶段。1985年以后,美国开始制定发 展目标,1988年推行了新的最佳健康计划 ,测试项目为:1min跑或走心肺 功能;皮脂厚度、身体密度指数肥胖等;坐位体前屈柔软;引体向上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1990年又提出一项“2000年健康人”的十年规划,以此倡 导国民锻炼体质,以期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水平 。 2.2.2 国内 我国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工作是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发展而进行 的。1949 年到 1978 年受当时国情的影响,或缺乏统一组织、统一方法要求,或测 试指标太少等问题,难以进行比较,也无法代表中国人身体发育的特点 。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我国国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学生体质健康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 的重视,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了对体质健康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生体 质健康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办法并组织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例如: 1985 年、 1991 年、1995 年、2000 年,由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等 5 部委(局)共同组织了 4 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先后对我国 7-22 岁学生进 行了形态、机能、素质等 20 多项指标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调研 。1981 年 11 月成 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 ,这标志着我国体质健康研究学科的确立。 该组织自成立至今,为促进我国体质健康研究工作的深入,普及体质健康研究方 法,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作了大量有益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995 年 6 月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6 年 7 月原国家体委公布了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评价国民体质的新阶段,也 为增强人民体质奠定了科学依据。1997 年对我国(369 岁)国民体质进行了调研, 在测试中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