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及其实践 摘要 作为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推动者,黄遵宪的影响虽然不及康有为和梁启超,但其启 ? 蒙思想和实践活动却也有声有色。他深受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和王船山等人 学术“经世”思想的影响,而多年出使外国的特殊经历,又使他较早地了解了西方的进 化论和民约论,从而奠定了其启蒙思想的基础 黄遵宪反对汉学、宋学,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希望广大士人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他提倡语言文字改革,以普及大众文化,切实开启 民智;他倡导“诗界革命”,创用新型诗体,把诗歌改造成直抒胸臆和启迪民众的有效 工具;他组织“南学会”和“不缠足会”,旨在唤醒士绅和大众的民族和民主意识。他 在深入了解日本和西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法律上强调以 法治国,经济上发展生产、改革财政的启蒙和改良中国的整体方案。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黄遵宪努力践行了他的启蒙思想。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他创 办报纸以广人见闻、益人心智:兴办时务学堂以培植维新人才;倡办保卫局,以实现其 开启绅智和“地方自治”设想;经办课吏馆以开启官制,提高官员素质。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可贵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虽然存在着对基本国情和下层民众关注不够等局限性,但就总体而言,达到了时 代所要求的高度。 关键词】黄遵宪启蒙思想启蒙实践维新 咖i d e a s0 fh u a n gz u n x i a n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m o n a r c h ya n da c n o n a b s t r a c t a sap o s i t i v ep u s h e ro f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o f 1 8 9 8 。a l t h o u g hh u a n gz a l i x i n n s i n f l u e n c ew a si n f e r i o rt ok a n gy o u w e ia n dl i a n gq i c h a o ,h i si n i t i a lt h o u g h ta n d p r a c t i c ew e l d r a m a t i c a l l ya c t u a l l y t h ea c a d e m i ct h i n k e r s a sg uy a n w u ,h u a n gz o n g x ia n dw a n g c h u a n s h a na te n d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q j n gd y n a s t yi n f l u e n c e dh i s t h o u g h td e e p l y , b u tt h ef o r e i g ns p e c i a le x p e r i e n c eo fg o i n ga b r o a do nad i p l o m a t i cm i s s i o nf o r m a n yy e a r s ,a l s om a d eh i mt ou n d e r s t a n dw e s t st h e o r yo fe v o l u t i o na n dt h et h o u g h to fc i v i l r i g h t se a r l y , t h u sh a dl a i di t si n i t i a t i o nt h o u g h tf o u n d a t i o n h u a n gz u n x i a no p p o s e dt h es i n o l o g y , t h es o n gs t u d i e s ,a t t a c k e dt h es y s t e mo fe i g h t p a r t e s s a ys e l e c t ss c h o l a r sf o rp u b l i co f f i c e ,h o p e dt h eg e n e r a lg e n t l e m e ng e tr i do ft h e t h ef e t t e ro f f e u d a l i s t i ct h i n k i n g , p o n d e rt h eq u e s t i o n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a n de x p r e s s t h o u g h tf r e e l y h e a d v o c a t e dt h el a n g u a g ea n dw r i t i n gr e f o r m ,g e n e r a l i z e dt h em a s s e s c u l t u r e ,o p e n e d t h e p e o p l em i n dp r a c t i c a l l y h eo r g a n i z e d “t h es o u t h e r ns c h o o lm e e t i n g a n d t h em e e t i n go f n o tb i n d i n gt h ef e e t ”,w e r e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a w a k e n i n gt h eg e n t r ya n dp o p u l a c e sn a t i o n a l i t y a n dd e m o c r a c y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o r o u g h l yj a p a n e s ea n d t h ew e s t ,h ep r o p o s e dab l u ep r i n t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m o n a r c h ys y s t e mi n p o l i t i c s ,m a n a g i n g t h ec o u n t r yb yt h e l e g a l ,i n c r e a s i n g o n e sp r o p e r t yt o p r o m o tt h e e c o n o m y a n di m p r o v ec h i n a e s p e c i a l l yc o m m e n d a b l ew a s ,h u a n gz u n x i a nh a d f u l f i l l e dh i si n i t i a t i o nt h o u g h t d i l i g e n t l y d u r i n gt h e r e f o r mm o v e m e n to f1 8 9 8p e r i o d ,h eo r g a n i z e dt h en e w s p a p e rt o m a k et h em a s s e sw e l l - i n f o e m e da n db e n e f i tt h eh u m a nm e n t a l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c u r r e n t a f f a i r ss c h o o lt oc u l t i v a t et h er e f o r m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 :i n i t i a t e d t h es e c u r i t yb u r e a ut o r e a l i z et h et e n t a t i v ep l a no f o p e n i n gg e n t r yw i s d o ma n d “l o c a l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 ”;m a n a g e d t h ec l a s sg o v e r m n e n to f f i c i a lh a l lt oo p e nt h e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a n di m p r o v et h eo f f i c i a l q u a l i t y h u a n gz u n x i a n se n l i g h t e nm o n a r c h ya n dp r a c t i c ew e r et h ev a l u a b l e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s a v i n gt h en a t i o na n dr e s c u i n g t h ep e o p l e i th a dt h eb r i g h tt i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a l t h o u g h e x i s t e dl i m i t a t i o n so f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r e a l i t i e so ft h ec o u n t r ya n dt h e l o w e rl e v e lc l a s s e si n s u f f i c i e n t l y , b u to w * r a l l ,h eh a da c h i e v e dt h et i m er e q u e s t e da l t i t u d e k e yw o r d s lh u a n g z u n x i a n e n l i g h t e nm o n a r c h y e n l i g h t e na c t i o n r e f o r m 引言 黄遵宪是晚清思想家、外交家、爱国诗人、现代诗体的创导者、戊戌变法运动的 推动者。十数年的外交生涯,使他对西方的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有了深切的体验,其改 革政治、富国强民的变法维新思想的提出实际早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特殊的身世背景 和人生阅历,使他形成了渊源有自和自成体系的启蒙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他起主要领 导作用的湖南新政赋予了戊戌维新以实际的历史意义虽然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及康 有为和梁启超,但其启蒙思想和实践活动却也有声有色。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别署观日道人、东海公、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 雁红馆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拜鹃人诸号。请道光二十八年( 1 8 4 8 ) 四月二十七日, 出生于广东嘉应州,卒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 。他一生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天 津教案、日本吞并琉球侵略台湾、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 事件,亲历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国内动荡。 鸦片战争以降,在列强的不断入侵下,中国社会剧烈变化并危机四伏,启蒙与救亡 成为国人无法回避的两大历史任务,生活于这种特定时代之中的黄遵宪被赋予了神圣的 启蒙使命。 无论是在驻外( 尤其是出使日本) 期间,还是在国内任职期间,他始终都在努力 探寻报效祖国和一展抱负的途径,锲而不舍地为中国近代的启蒙事业尽心竭力他积极 吸纳西方文明成果,并通过撰著日本国志,对东邻日本的维新经验进行省视和总结, 以期鉴用于中国的戊戌维新变法。在国内任职期间,他致力于近代中国的启蒙事业,在 学术、文学、政治、和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启蒙主张,并努力付 诸实践。其启蒙思想上承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林则徐的经世致用思潮,下启辛亥革命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晚清的社会 政治改革和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近年关于黄遵宪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两大类型。资料整理方 面的成果主要有,郑海麟、张伟雄编校的黄遵宪文集、。吴振清、徐勇、王稼祥编校 整理的黄遵宪集、 陈铮编的黄遵宪全集、回天一出版社的黄遵宪传记资料圆等。 o 郑海麟、张伟雄:黄遵宪文集 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 9 9 1 年1 0 月初舨 。吴振清、徐勇、王稼祥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1 0 月版 1 其中黄遵宪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入黄遵宪作品最多的黄遵宪著作集。 在学术著作方面,郑海麟的黄遵宪传。一书,对黄遵宪的一生进行了客观评述, 该书内容涉及黄遵宪与明治前期的中日关系、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外交思想,以及 他在旧金山、伦敦和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等。他的 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回以纵横比 较分析的方法,把黄遵宪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具体、深入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持 之有据、较为可信。盛邦和的黄遵宪史学研究,囝以黄遵宪的主要著作为线索,探索 其史学发展的道路。其他如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夏晓虹的晚晴社会与文 化、钟叔河的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等通论性的著作,对黄 遵宪的事迹和思想也有涉及。 港台及海外学者中也不乏对黄遵宪素有研究者,如吴天任的黄公度( 遵宪) 先生 传稿,o 较为客观地评述了黄遵宪的生平事迹,而他的清黄公度先生遵宪年谱, 为 学界深化黄遵宪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日本学者岛田久美子的黄遵宪解说, 英国学 者m i s sj o c e l y nm il n e r 的t h er e f o r mi d e a so fh u a n gf s u n - h s i e n s h i s t o r yo f j a p a n 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h u n d r e dd a y sr e f o r m 回等,为黄遵宪研究提供 了较新的视角。 关于黄遵宪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多,涉及范围也较广泛。在思想研究方面,较有代表 性的论文有黄遵宪的西学思想研究、黄遵宪的君主立宪思想研究、黄遵宪与戊戌 变法等等,部分论文对黄遵宪的哲学、政治学和史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另有一些论文 涉及到了黄遵宪的诗歌、外交、法律、交游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检视有关黄遵宪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虽然对黄遵宪生平、外交、文学、法律乃至 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不乏精品,但对黄遵宪的启蒙思想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 本文拟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的方 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解读相关史料,对黄遵宪的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价值进行较为系统 。陈铮:黄遵宪全集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o 黄遵宪传记资料天一出版社 。郑海麟:黄遵宪传)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 。郑海麟: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 。盛邦和:黄遵宪史学研究南京:江苏古籍版社1 9 8 7 年版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 9 8 6 年版 。吴天任:黄公度先生传稿 ,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9 年版 。吴天任:清黄公度遵宪先生年谱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5 影印 。岛田久美子:黄遵宪解说,黄遵宪传记资料第四册天一出敝社第1 0 4 一t 1 8 页 om i s s j o c e l y n m i l n e ct h e r e f o r m i d e a s o f h u a n g t s u n - 缸i e n i h i a t o r y o f j a p a n a n d 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h u n d r e d a w r e f o r m h o n gk o n gu n i v e f s i 饥j u n e1 9 6 2 黄遵宪传记资料) 第五册天一出版社。第2 1 6 页 2 的研究,以期通过这一个案,提供一个了解近代启蒙历程的视角,并为今天的社会教育 活动和的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3 一、黄遵宪启蒙思想的理论渊源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既渊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优秀因子,尤其是学术。经世”思想,又 得益西方文化,尤其是进化论与民约论的影响,是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和的产物。他在未 出国门之前,有着较为深厚的儒学根底,尤其推崇顾炎武、黄宗羲的经世之学。出使r 本和美英等国后,眼界大开,思想日进,渐次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启蒙思想。 ( 一) 传统儒学与通经致用思想的影响 黄遵宪深受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学的影响。他出身于儒学渊源深厚的书香门 第。黄遵宪尚在襁褓之中,他的曾祖母李太夫人便教他唱“月光光”、“麻雀子”等儿歌。 自幼聪颖的黄遵宪,唱得流利,且能很快记住。在祖母的教育下,4 岁时,黄遵宪就能 熟练背诵千家诗。这无疑对黄遵宪进行了良好的文学启蒙。黄遵宪4 岁迸私塾读书, 9 岁就学完了唐诗三百首和五经等。在严格的封建教育之下,他在经、史、词、 章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奠定了良好的国学根底。十六岁时,他丌始从事孔孟学说 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而黄遵宪基本能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贯穿其一 生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就是他对先哲们“自强不息”垂训的自觉继承。他熟读先秦文献 和历代诸贤的著作,据梅州市人境庐文物管理所编黄遵宪藏书目记载,人境庐藏书 5 8 7 种,八干余册书。黄遵宪所读之书基本上可分为史籍和前人诗集两大类,在读毕的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黄梨i 全集、船山遗书、船山诗草、明史、国 史考异、南齐书、二十四史等等众多文献中,多有他的朱笔圈点。在他所撰的日 本国志和湖南南学会讲义上,多处引用启蒙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人 的语句,如他在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中说道:“孟子有言:匹夫匹妇,不被其泽, 若己推而纳之沟中。顾亭林言风教之事,匹夫与有责焉。曾文正公论才,亦以风 俗为士夫之责。愿与诸君子共勉之而已。”。这表明黄遵宪深谙儒学,其思想深受明末清 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和王船山的通经致用思想的影响。 。陈铮:黄遵宪全集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附录人境庐黄遵宪藏书目录 第1 6 0 5 页 。陈铮:黄遵宪全集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二编文录 第2 8 2 页 4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鉴于明人空谈性理、柬书不观的学风,主张“通经致用”,希 望以所学贡献于社会。顾炎武曾写道: 愚独以为,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 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投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论语孔圣人之语录 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o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而今之注虫鱼、命草木者,皆不足 以语此也故日;“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 之作。言焉而己而谓之。行 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 文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o 在这里,顾炎武从根本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合法地位,认为它不过是“禅学”而已正确 的做法只能是:“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六经或日先秦儒学 绝无禅语,都是切关人伦日用的经世之学,所以,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弄懂六经,期“通 、 经”以“致用”。黄遵宪反对当时在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宋学和汉学,与顾炎武的这种 学术旨趣十分相近。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谈到自己早年的学术观点时说: 吾年十六,七始从事于学,谓宋人之义理,汉人之考据,均非孔门之学。诗集中开宗明 义第一章,所谓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舍者也。而其时于孔子之道,实望而未之见, 茫乎未有知也。及闻陋宋学、斥音学、鄙苟学之论,则大服,然其中亦略有异同9 这就是说,他鄙弃宋人义理和汉人考据之学,而折服于那种摈斥无补于实际的汉宋之学 的直言谠论。在这里,顾炎武对他的影响清晰可辨。 黄遵宪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惰贵阅世”,表示要了解时代,着眼现实。这与顾炎 武所标尚的“明道”,“救世”, 通经致用的为学之道十分相近。他在中举之后,之所以 能够决然放弃科举仕途,而选择为当时士大夫们所鄙夷外交事业,最终以启蒙中国为职 志,与顾炎武经的通经致用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 在治学路径上,黄遵宪也深受顾炎武的影响。顾炎武博学于文,研究山川地理,物 产风俗,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他不满于故纸堆中求证据,注重实地调查,即注重 “验于事物”。为此他“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 指诸掌”。对于现存文献资料,他认为应当明辨博采,即“纵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 ,卷四答李子德书) 刻本,蓬瀛阁,靖光绪3 2 年( 1 9 0 6 ) o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刻本,蓬瀛阁,清光绪3 2 年( 1 9 0 6 ) 。黄遵宪:致粱启超函 陈铮:( i f - 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4 2 6 页 。顾炎武:亭林文集 卷四与人书二十五 寰t 本,蓬瀛阁,清光绪3 2 年( 1 9 0 6 ) 5 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洞不悉”。 。黄遵宪在治学上更是务求博通,实事求是,耻于对现存事务茫然无知。他在东渡扶桑 后,发现:“中土士夫于外国事类多茫昧。营辽主告宋人日:汝国事我皆知之,我国事 汝不知也,即今日中外光景。日本年来依仿西法,类为依样葫芦。弟之穷年屹屹为此 者,欲使吾国人略知东西事耳。”o 表明他写 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的明确目的 是为了让国人开阔眼界,了解外面的世界。为此,他多方实地搜集写作资料。据同本友 人源桂阁说,黄遵宪“退食之暇,披览我载籍,咨询我故老,采风问俗,搜求逸事”。o 基于这种实地调查的严谨治学方法,黄遵宪终于写成日本杂事诗两卷和日本国志 四十卷五十万言的巨著,内容包括日本历史、地理、政治、文学,风俗、工艺、物产等, 成为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部划时代的巨著。当时人们仍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 准则,来平衡中西文明的冲突,而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则是要让当道者们完全接受明 治维新的经验,对中国进行全面改革。这种学术成就和远见卓识,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承 自顾炎武诸贤的明辨博采和注重实际的学j x l 。 黄遵宪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嘉言谠论熔炼于自己的著作和诗篇中,对孔子学说 的精华尤为褒重,晚年曾计划著演孔一书,将近代进化论著作等列为参考书,意欲 互相糅合,以发挥孔子儒学精义。历代杰出诗人的作品,古文大家的名篇,更是他创作 诗歌效法和借鉴的榜样。他曾向日本友人鸿斋介绍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说 “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小说,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恨贵邦人 不通中语,不能尽得其妙也。论其文章,直与 左、国、史、汉并妙。”, 。并将红楼梦亲自圈点后送给日本友人。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黄遵宪始终自觉 坚持有继承、有舍弃、有发展的原则,这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一种应有的科学态度。 除了上述思想渊源和个人天赋外,晚清社会巨变和思想转型也是黄遵宪启蒙思想形 成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日益加重,黄遵宪生活的岭南地区,最早遭受了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曾经两度攻陷嘉应州城,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 锐。道、咸之际,学术界崛起了一支生力军今文经学派,他们重申儒家微言大义, 。潘来:日知录序 ,转引自:郑海臃黄遵宪与近代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 9 8 8 ,第l l 页 。黄遵宪:致l i 韬函,陈铮:黄遵宪伞集第三编函电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3 2 8 页 。源桂阉:h 本杂事诗最初稿篆碑聪志,郑海群:黄遵宪与近代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 9 8 8 第l i 页 。吴振清,徐勇,王稼样:黄遵宪集 附录一笔谈 与日本友人笔谈) 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l o 月版第7 1 3 页 6 试图把学术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龚自珍、魏源擎起今文经学大旗,呼吁社会变革,抨 击腐朽政治,通经致用思想随之复活。这是黄遵宪反对保守、倡导革新和启蒙社会思想 的直接源泉之一。 ( 二) 服膺西方进化论和民约论 黄遵宪虽然自幼濡染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儒学学养深厚,但生活于两种文明相 互碰撞的时代的他,必然要对西方文化做出回应。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必须 在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和中寻求套救国方案。“在五四以前的几十年中,对中国思想 界影响最大的是进化论和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反对帝 国主义的需要。后者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 需要。”o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人中最早直接接受这两种理论的先进人物之一。 黄遵宪2 3 岁时第一次接触西方文化。他在记述香港之行的香港感怀组诗中, 一方面对祖国领土被西方侵略者盘踞感到无比愤慨:“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帆樯 通万国,壁垒逼下城。虎穴人雄踞,鸿沟界未明。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方丈下 神地,诸侯百里封。居然成重镇,高垒矗狼烽。”另一方面,他又敏锐地认识到资本主 义文明的发达,感叹它优越于封建制度:“火树银花耀,毡衣绣楼铺。五丁开凿后,欲 界亦仙都。”“流水游龙外,平波又画桡。佛犹夸国乐,奴并挟天骄。御气球千尺,驰风 马百骁。街道巡赤棒,独少市声嚣。”“飞轮齐鼓浪,祝炮日鸣雷。中外通喉舌,纵横通 货财。”“博物张华志,千间广厦开。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大鸟如人命。长鲸跋浪 来。官山还府海,人力信雄哉! ”这些诗句,形象地再现了西方制度统治下香港的物质 繁华,社会秩序的良好,交通信息的发达,经济的兴旺和文化的繁荣。说明黄遵宪从青 年时代起,就独具一种开放的眼光,注重研究和善于考察新鲜事物,憎恨帝国主义侵略 的民族感情,并没有障蔽他欣赏西方先进文明的视线,这是近代中国人最为迫切需要的 态度和识力。香港之行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使黄遵宪敏锐地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野蛮 与文明的双重性质此后,黄遵宪在此基点上继续其西方文化的探索之旅。 黄遵宪在驻日期间( 1 8 7 7 一1 8 8 2 ) ,正值西方进化论、民权之说极盛的时期,当时, “留心新知识的人常常开口进化,闭口进化,好像只要谈进化,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似 m 陈旭麓;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序。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敝社,2 0 0 2 7 的。”。民权运动者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立场,以“天赋人权说”为武器,要求设立 民选议院,实质上是要求中小地主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稍具有开放意识,尚未摆脱传统 束缚的的黄遵宪,对进化论和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深感震撼。随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 成功和自身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黄遵宪逐步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民约论。 黄遵宪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的历史变易观相揉合,用进化论思想改造传统的交 易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交易进化观。在日本国志中,由国统志到工艺 志,自始至终贯穿着“物极必反。事穷必变”的变易进化观点。在 国统志外史氏 日中,黄遵宪写道:“且夫物极必反,事穷必变,以一线相延之铜,屡蹶而复振,宜 乎剑玺之传,与天壤无穷矣。”国他以此批判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 变易观,论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必然性,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国 统志中,他深刻剖析了日本“数年以来,叩阍求请开国会者,纷然竞起,又甚于前日 尊王之说”的原因,认为这是由日本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迫所致,“盖自封建以后,尊 卑之分,上下悬绝,间或罹罪,并无颁行一定之律,畸轻畸重,惟刑吏之意。小民 任其鱼肉,含冤筘苦,无可控诉。盖积威所劫,上之于下,压制极矣。此郁极而必 伸者,势也。”他这里的所言的“势”,与柳宗元、王夫之等人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即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历史循环或朝代的更替,而是民权取 代君权,民主取代专制的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辩证发展趋势。在此黄遵宪看到了人 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辩证关系,他的思想具有了历史辩证法的 因素。在礼俗志四中,黄遵宪指出:“凡世问物力皆尽有,独联合力无尽,故最 巨也。余观泰西人之行事,类以联合力为之其横行世界,莫之能抗者,恃此术也。” 黄遵宪这种关于整体大于部分的思想,是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单纯的力量变化到一定时 就会转化为质的差剐” 的观点相契合的,这是黄遵宪哲学观点的重大进步,已经突破 了循环论的朴素变易观。 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利用西方进化论历史观来阐述自己的政体改革思想,考 察日本从明治元年天皇下诏变法,到明治八年敕建立宪政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他在肯定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时说:“政权所属,上不能专制于朝廷,次不能委寄于臣隶,又不 。三宅雪岭:明治思想小史。转引自郑海:黄遵宪与近代中国)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版社1 9 8 8 ,第 1 8 2 页 。黄遵宪:日本国志国统志,陈铮: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第8 9 2 页 。思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三卷第1 6 5 一1 6 6 页 8 得不采泰西上下议院之法,以渐变君民共主之局,又势也”。尽管这里依然沿用“势” 的概念,但其本质已与中国传统交易观中所言的“势”炯然不同,从而有力地批评了传 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历史观,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黄遵宪还从进化论出发。说明中国变法自强的必然性。他将世界政治制度分为君主 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种,并认为“中国必变从西法,其变法也,或如日本之自 强,或如埃及之被逼,或如印度之受辖,或如波兰之瓜分,则吾不敢知,要之必变”口 此外,针对当时世界“弱肉强食”的形势,黄遵宪还提出了“相竞而强”的进化观点: “一统贵守成,列国务进取;守成贵自保,进取务自强”,固这就是说,处于列国竞争的 时代,中国必须适应历史进化大势,摒弃“守成”和“自保”的落后观念,积极进取, 务求自强。这一认识,适应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 强的时代要求。 此外,黄遵宪反对“天人感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把古代朴素唯物论改造为带有近 代自然科学特征的世界观。在天文志中,他借用进化的科学观点,说明由于近代西 方天文科学的进步,“若近者西法推算愈密,至谓彗孛之见,亦有定时,则占星之谬, 更不待辩而明矣。”回表明他接受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某些观念。他还提出了“盖试验多, 则虚论少”的经验唯物主义命题。这些认识,具有反对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的启蒙意义 黄遵宪在日本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盂德斯鸠和穆勒等人的学说后, 认为民权运动是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在日本国志国统志一中,他以称许的态 度记述了自由民权运动: 近日民心渐染西法,竞有倡民权自由之说者中兴之初,曾有万机决于公论之诏而 百姓执此说以要君,遂联名上书,环阙陈诉请开国会而伸民权;而国家仅以迟迟有待约 之,终不能深闭固绝而不许。前此已开府县会矣,窃计十年之间,必又开国会也嗟夫l 以二千五百馀岁君主之国,自今以往,或变而为共主,或竟变为民主,时会所追,莫知其 然。 可见,黄遵宪是在用进化论和民约论来观察和分析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肯定了它的历 。黄遵宪:黄遵宪致粱启超书 第3 5 号,见中国哲学 第八辑,三联书店1 9 8 2 年版,第3 8 6 页 。黄遵宪: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 ,转见粱启超:戊戌政变记) 附录二湖南广东情形 ,饮冰室合集 第六册专 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第1 3 9 页 。黄遵宪:黄遵宪致粱启超书 第2 9 号,见中国哲学 第八辑,北京:三联书店1 9 8 2 敝,第3 8 3 页 。黄遵宪:日本国志天文志 陈铮:黄遵宪伞集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第1 0 0 3 页 。黄遵宪:日本国志 国统志一 陈铮:黄遵宪全集)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 。第8 9 2 页 9 史合理性,认为日本由一个封建君主国家向君主立宪制国家转变,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 规律。在他看来,西方的议会制度,“选地方民人之贤者,俾议政事,以分官权”, 其实质是由人民选出自己的政治代表,来管理自己的政事,从而伸民权、分官权,改变 封建时代的官吏专制弊端。根据“主权在民”的民约论观点,黄遵宪认为,开国会以伸 民权是日本历史进化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他是最早向中国人介绍进化论的先进中国 人之一。尽管他的介绍还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但是,这比严复翻译天演论整整早 了十年。 综上所述,由于接触并服膺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进化理论和民权学说,黄遵宪的思 想发生了质的飞跃。此后,黄遵宪便以此为指导,呼吁变法维新,启蒙国人智慧,为救 国救民而殚精竭虑并矢志不渝。 二、黄遵宪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谓启蒙是指“启封建之蒙”。黄遵宪一生都在为启蒙事业鞠躬 尽瘁,他的启蒙思想,从对象上看,面向包括官员、士绅和下层民众的社会各个层面, 从内容上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不同领域,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封建主一 义的批判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介绍与臧否上。 ( 一) 抨击传统学术,致力文化启蒙 抨击传统学术和科举制度 黄遵宪的文化启蒙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占据当时学术界统治地位的汉学考据、宋人 义理和词章之学的批判上。 在致梁启超函中,黄遵宪指出:“吾所谓不喜旧学范围太广,公纠正之,是也。 实则所指者,为道咸以来二三巨子所称考据之学、义理之学、词章之学耳。”人境 庐诗草开篇第一首感怀就写道:“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毕生事钻仰,所虑吾 才竭。”直接抨击中国传统学术靡费时日、枉费精力的流弊。 相沿已久的八股取士制度,使广大士人从“束发受书”开始,就被牢牢地钳制住, o 黄遵宪:致粱启超函) 陈铮黄遵宪全集,2 0 0 5 中华书局第三编函电第4 3 3 页 1 0 而为了追慕虚荣,那些士予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这种制度只能满足封建帝王的所谓人 才需求而已。对此,黄遵宪更是大加鞑伐,他就此写道:“叮嗟制艺兴,今已五百载。 世儒习其然,老死不知悔。精力疲丹铅,虚荣追冠盖。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束发 受书始,即已缚扭械。英雄尽入彀,帝王心始快。”o 反对汉学家的埋头故纸、脱离实际和理学家禁锢人性的“存理灭欲”蒙昧主义说教, 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的重要内容。黄遵宪反对汉学、宋学,力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主张个性解放,独立,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在近代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中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改良文学以启民智 在黄遵宪的启蒙思想中,文学启蒙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 他的杂感五首和日本国志学术志二中 首先,主张改革语言文字,普及大众文化。他看到了古文字和古代汉语所存在的言 文脱节和晦涩难懂等弊端。他认为,“五部洲文字,以中国为最古,盖语言文字扦 格不相入,无怪乎通文字之难也。”o 他还结合自己儿时读书识字的艰辛经历写道:“少小 诵诗、书,开卷动龃龉。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圄。欲读古人书,须识古人 语。”o 并不无悲愤地指出:“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悯。众生殉文字,蚩蚩一何蠢! ” 函在1 8 8 7 年成书的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他特别强调了言文一致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文字者,语言之所从出也。”之所以会出现言文脱节的现象,是因为“语言 有随地而异者焉;而文字不能因时而增益,画地而施行”,以致“言有万变而文止一种”。 他还提醒人们,古罗马时代,欧洲各国也曾通用拉丁语,以致“各国以语言殊异,病其 难用。”但是,“自法国易以法音,英国易以英音,而英、法诸国文学始盛。”他的最终 结论是,“盖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为 此,他要求变革古文字和文言文,以普及大众文化,消除阶级特权。他在谈到报刊文章 的写作风格时曾说:“章君学会论甚雄丽,然稍嫌古雅。此文集之文,非报馆之文, 作文能使九品人读之而悉通,则善之善者矣。” 这表明,为了使大多数人都能通晓文 。黄遵宪:杂感 诗四陈铮编,黄遵宪全集 ,中华书局,2 0 0 5 ,第7 5 页 。黄遵宪:梅水诗传序 。郏海瞬张伟雄:黄遵宪文集) 日本东京:京都中文出版社1 9 9 1 第1 4 2 页 。陈铮编黄遵宪全集 中华书局,2 0 0 5 ,上册,第7 5 页 。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 0 0 5 ,上册,第7 5 页 。陈铮编黄遵宪全集 中华书局,2 0 0 5 。上册,第3 9 6 页 l l 章之义,最终达到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养的目的,他十分注重文章的通俗性。基于这种 认识,他十分认同于当时已经出现的“明白晓畅,务期大义”,“绝为古人所无”的新文 体,认为它们能够“适用于今,通信于俗”,可以“令天下之农工商妇女幼稚,皆能通 文字之用”,而那些直接把方言“笔之于书”的小说家们,则几乎做到了语言与文字的 “复合”。 黄遵宪的上述主张与他的“我手写我口”诗论主旨相同,都对提高国民素质,启迪 国民智慧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成为2 0 世纪初期白话文运动和5 0 年代中国文字改革的先 声 其次,倡导“诗界革命”,重塑国民灵魂。黄遵宪提倡“诗界革命”,不只是为了文 学自身的革命,更是为了以文学为手段,塑造新时代的国民灵魂。他在光绪十七年于伦 敦使署所写的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 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嘎嘎乎其难。虽然,仆尝以 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道出了他要摆 脱封建思想束缚,改革诗歌创作形式,独立、自由地思考和表达思想的心声。胡适认为, “这种话很可以算是诗界革命的一种宣言”。 黄遵宪反对“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的摹拟因袭古人的倾向和拘泥于古人 的创作方法,强调诗从心灵出。他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其取材也,自群经 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 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 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 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o 倡言抒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和“耳目所历”, 强调做事的关键是“不失乎为我”,这本身就具有挣脱封建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启 蒙意义。 黄遵宪所提倡的“诗界革命”,实际是要以诗歌为武器,批判封建的旧制度、旧秩 序、旧道德、旧风俗,提倡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民主、自由、人权,以改变中国落后 贫穷、备受欺凌的面貌。他的诗歌创作,突破了封建传统学术思想的束缚,在启迪民智 方面意义深远。 梁启超最为推崇的“诗界革命”代表人物就是黄遵宪,他称许黄氏为“近世诗界三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 9 8 6 年版,第2 2 6 页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陈铮:黄遵宪全集) 2 0 0 5 北京中华书局,第6 9 页 1 2 杰”,谓黄氏之诗“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这里所说的新理想,是指黄遵宪的诗中 融入了忧国忧民和社会改革的新思想、新内容。梁启超的评论可以为这种“新理想”作 一注脚,他说:“人境庐主人者,其诗人耶? 彼其恂心营目憔形,以斟酌损益于古今中 外之法治,以忧天下,其言用不用,而国之存亡种之主奴,教之绝续视此焉。吾未见古 之诗人能如是也。”国为什么黄氏之诗能够有此境界呢? 这与庚子巨变的刺激、随使欧洲 的经历和迭遭变故的身世有关,梁启超说:“黄公度尝语余云:理十以前所做诗多随手 散佚。庚辛之交,随使欧洲,愤时势之不可为,感身世之不遇,乃荟萃成编,藉以自娱。 即在湘所见之稿也。要之,公度之诗,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 不容诬也。”就是说,特殊的身世际遇和济世情怀,使黄氏之诗能够卓然自立,深得好 评。梁启超还具体评价了黄氏之诗的内容,认为他的以莲菊桃杂共一瓶作歌,“半取 佛理,又杂以西人植物学、化学、生理学诸说,实足为诗界开一新壁垒。”而他的出 军歌末章。鼓舞同行,敢战必胜,死战向前,纵横莫抗,旋师定约,张我国权”数旬, “其精神之雄壮活泼沉浑深远不必论,即文藻亦二千年所未有也,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 而极矣。”可见,梁启超对黄遵宪诗中所蕴藏的深厚的启蒙,救亡内涵及其在“诗界革 命”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旭在愿无尽庐诗话说:“世界日新,文界、 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此一公例也。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伦布矣,近 世间无第二人。”钱钟书在谈艺录称:“近人论诗界维新,必推黄公度。”这些评论 都是相当中肯的。 黄遵宪2 l 岁时就有“我手写吾口,吉岂能拘牵”之论,有别创诗界之论。这与西 方资产阶级的自然人性论和民主思想相吻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 提出的思想解放口号之一,对戊戌启蒙时期的梁启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等 人,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 3 、理性绍述域外文化 黄遵宪的启蒙思想是以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为参照的,为此,他在日本国志学 术志二中,向国人报道了近代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发展概况及其成功地 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事实,为国人了解日本和西方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资料。 黄遵宪是把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自由”观念介绍到中国的先驱。在日本 。粱启超;人境庐诗草跋 ,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t 全二册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6 月第1 版 1 3 国志学术志中,他向国人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和权利义务观念。 他指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论义理,则谓人受天地之命,以生各有自由之道。”回 即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厂化肥应用指导规定
- 2025合同范例:团购合同模板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十章 概率 10.3 频率与概率(1)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美容院经营管理合同
- some和an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册
- 关于春节放假的通知范文集锦4篇
- 福建省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 纯住宅小区产权变更及继承交易合同范本
- 2025特种设备采购合同
-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YC/Z 550-2016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 工程水文第3章课件
- GB/T 4032-2013具有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精密手表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02药物不良反应adr课件
-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课件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营销与2008欧锦赛ktv渠道方案
- 故障录波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